对于华北马铃薯区域而言,种地的朋友们刚刚从播种中松了口气,又迎来了让人心跳加速的第一次中耕,着实让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尤其是大规模种植的朋友们,基本上是连轴转。
,此番进入中耕季,有关中耕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关于中耕、除草和施肥方面的内容略显单薄,特将近段时间发现的情况,并结合理论依据所形成的思路整理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1、中耕时间的确定
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中耕,这个问题很关键,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担心“捂苗”,中耕太早,土层太厚,苗出不来,“捂苗”;中耕时间太晚,苗太高,培土后压苗,“捂苗”。
怎么把握这个时间尺度,是个关键,当田间有零星幼苗破土以后,即可着手安排中耕,宜早不宜晚,如果用数字来标定的话,即每100个苗中有2~3个破土就可以中耕。时间上,通常是自播种后20天左右,温度和土壤墒情较适宜的情况下,也可提前至15天左右。
田间有零星幼苗破土以后,即可着手安排中耕
2、成型垄的规范
中耕培土的目的主要是让马铃薯块茎有充足的生长空间,确保马铃薯在结2层,甚至3层薯的基础上,不露头,最终不出现青皮薯。通常一次中耕以后,单垄单行种植情况下,整个垄面的周长在110~120cm为宜,若低于110cm,培土效果较差,需要酌情矫正,同时,在培土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幼苗是否位于整个垄的中心位置,避免出现“偏垄”现象。
整个垄面的周长在110~120cm为宜
3、封闭除草
伴随着中耕,同时进行封闭除草,是最为省工省力、高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封闭除草最为恰当的时候是刚刚中耕的时候,此时马铃薯幼苗上部有5cm左右的湿土层保护幼苗不受除草剂的影响,同时杂草也正处于刚刚萌发或未萌发阶段,喷施封闭除草剂,如二甲戊灵后,在地表2~3cm处形成毒土层,2叶期以前的杂草触碰后即死亡。
封闭除草,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在时间上,当马铃薯幼苗出土以后,不能打二甲戊灵进行封闭除草;第二,封闭除草剂(如二甲戊灵)针对的是2叶以下的杂草有效,2叶以上的杂草效果较差,有些人在中耕时未及时封闭除草,2~3天以后,马铃薯幼苗虽未出土,但杂草大部分已经超过2叶期,此时再进行封闭除草,效果就非常差,所以,切记封闭除草最佳的时间是中耕的时候。
第三,土壤湿度的把握,表土层过干,表土易吸附药剂,不容易形成有效的毒土层,除草效果较差,而土壤湿度较大时,药剂易渗漏至土层5cm以下的位置,对马铃薯幼苗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幼嫩顶芽。在拥有喷灌圈的情况下,中耕前1~2天可按100%的速度走一遍水,中耕时,培土和打药同时进行,随后再利用打药机带清水慢速过一遍水,或者中耕结束后,以100%速度再过一遍水(个人认为后者水量过大)。滴灌情况下,同样可进行封闭除草,方法较为简单,可部分参考喷灌圈的情况,也是培土和打药同时进行,随后再利用打药机带清水慢速过一遍水,确保地表湿润。
一边中耕,一边喷施封闭除草剂(二甲戊灵)
4、中耕施肥
(1)注意中耕补钾
以乌兰察布地区为例,利用K+离子计,针对今年走访的20余家基地的土壤浸提液(土水比2.5:1)进行测定,发现土壤浸提液中的钾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远低于适宜土壤的钾含量标准。因此,建议中耕追肥时,施15~20公斤复合肥(12-18-15)或(12-19-16)+10~20公斤硫酸钾,具体施用量视底肥施用量而定。
表1 不同区域马铃薯基地土壤浸提液K+含量
(2)水肥提早追施
此时,马铃薯根系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完全具备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但播种和中耕时所施颗粒复合肥一方面未化开,另一面马铃薯幼苗根系的分布非常有限,难以吸收到。如果中耕后第一遍水能够将肥料也带上,对于马铃薯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具有极大的作用,进而影响到马铃薯接下来的整个生长过程,促进马铃薯提早生长,提早结薯,提早进入成熟期。在避免霜冻方面也具有足够的选择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