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绿富美” 我市农民“掘金”林业产业
 作者: 2018/04/13 03:36 0收藏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造林绿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去年以来,我市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作为总抓手,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2万亩,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2亿元,乌兰布和沙区新增沙产业面积1.3万亩。

  今年,我市将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治理规划,设立综合治理产业基金,统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0万亩,优化造林结构,加大经济林比重。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市积极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产业。眼下正是植树造林时节。提到造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很多人认为,回报周期太长了。其实不然,我市农民正在通过林业产业“掘金”。

  特色种植销路广 林业产业富乡村

  杭后沙海镇被称为“中国枸杞第一乡”,这里的枸杞叫做“红溜溜” ,它是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金豆豆”。“去年摘的前几茬红溜溜,颗粒大、颜色好,价钱能上十几块钱,利润也不错。只要枸杞质量好,价钱也赖不了。”石润良说。

  “沙海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种植枸杞,产业发展一路向好,枸杞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干果产量达4500多吨,年交易额近亿元。”沙海镇党委副书记王成伟说,近年来沙海镇枸杞名气越来越响,靠的是质量取胜,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自治区枸杞示范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枸杞产业的一路走俏,也给沙海镇的劳务输转带来了商机。随着每年夏季枸杞进入成熟期,采摘工成为枸杞农户竞相争抢的“香饽饽”。每年输入枸杞采摘工达几千人,解决了当地采摘“用工荒”难题。

  去年,前旗明安镇黄芪基地种植的2000亩有机黄芪顺利打入美国市场,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000万元。白彦花镇呼和嘎查查汗组牧民敖特根花算了算,一亩黄芪纯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比以前种其他传统作物至少翻了一番。

  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村民房前屋后都种着苹果梨树。前些年村民又成功试种了黄元帅、铃铛果等小杂果,果树品种达十多种,面积达3000亩。致富能手王来生把果园变成了采摘园,果子也卖了好价钱。采摘季节过去、价格不乐观时,他把果子摘下来放到保鲜库里,待价格好时出售。“应季时5毛钱一斤的苹果梨,冬天卖1.5元;应季时3块钱一斤的铃铛果,冬天卖8块钱。”王来生说。

  肉苁蓉是我市林业产业中的佼佼者。自2002年磴口县境内的乌兰布和沙区人工接种肉苁蓉试验成功后,我市多家肉苁蓉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试验,逐渐形成了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到终端会员等资源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营平台,积极构建了产学研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市有梭梭林125.1万亩,其中,天然林63.9万亩、人工林61.2万亩,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面积约9.32万亩,年产量为200余吨,年产值可达8000余万元。肉苁蓉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无锡、银川、西安等地,销售网络覆盖11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地区;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日本、德国等国家。

  林业产业可做的文章实在太多。据市林业局产业科负责人李瑞介绍,目前,我市现存经济林30万亩,主要有鲜果类、木本药材类、饮品类、干果类、木本油料类。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各类果品主要销往包头、呼市、河北、东北等地,还有很多地方和客商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如杭后沙海镇、前旗先锋镇的枸杞,磴口、后旗的肉苁蓉,杭后头道桥镇、临河干召庙镇的苹果梨等。去年,全市新栽植各类经济林4.6万亩,其中苹果类0.89万亩,枸杞0.62万亩(其中黑枸杞1085亩),梨类0.52万亩,接种肉苁蓉1.3万亩,杏0.43万亩,桃0.3万亩,李子0.17万亩,枣树0.13万亩,油用牡丹0.09万亩,葡萄、黑果花楸、沙棘、桑椹等0.15万亩。

  有政策有补贴 林业产业前景广

  “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对优化全市林业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维护食品安全,建设生态、美丽巴彦淖尔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为农牧民提供果品收益,也能为观光、旅游业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提高农牧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李瑞说,我市气候条件适宜,具备生产梨、小杂果、酿酒葡萄、枸杞、肉苁蓉的良好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可以开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水利发达;栽培技术成熟,环境条件优越,具备高品质有机经济林产品的生产条件。

  去年4月,临河和杭后梨花节成功举办,游客们春天赏花,秋天采摘。梨花节使我市的小杂果名声在外,采摘成了热门,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已经有人联系预订。沙海镇前进村9组村民刘西志既高兴又烦恼:“果子熟的时候,来采摘的客人很多,回的时候还要给朋友带点,都有点供不上超市了。”

  好的产业前景离不开政策支持。“为更好地推进我市经济林产业发展,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各旗县区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经济林产业补贴。”李瑞说。去年,市政府印发了《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全力推进我市经济林产业发展。到2022年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新增20万亩。主要布局在乌兰布和沙区、河套灌区、山地丘陵区。其中,苹果梨、小杂果、枸杞、枣类重点在河套灌区;酿酒葡萄、肉苁蓉重点在沙区;油用牡丹、文冠果、扁桃重点在山地丘陵区。

  市林业局算过一笔账:经济林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以20年效益期计算,鲜果类年平均亩产1500公斤,14万亩总产量为2.1亿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年产值为6.3亿元;木本药材类(枸杞和肉苁蓉)年平均亩产150公斤,30万亩总产量为0.45亿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算,年产值为18亿元。从计算结果看,50万亩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年平均产值为27亿元,即每亩产值为5400元。比对2016年统计年鉴资料记载,测算出每亩经济林收入是小麦收入的5倍,是番茄收入的2.4倍,是杨树收入的30倍。(记者 崔瑨)



  • 最新资讯
  • 试论巴彦淖尔人文精神特质
  • 致敬“最可爱的人”刘光子!
  • 河套二十风味
  • 巴彦淖尔旅游十大景点
  • 巴彦淖尔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视频
  • 9.4亿亩!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