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域品牌 “三道桥西瓜” 走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发展之路----系列九
 作者: 2018/03/26 10:52 0收藏


杭锦后旗三道桥,早在战国时期,为赵国九原郡属地,秦统一中国后,属秦九原郡地,后复为匈奴地。汉为朔方郡地。南北朝时,分属前赵、分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辖地、历隋、唐、宋、辽、金、夏、元、明至清初,这里曾为丰州、五原郡、九原郡、西夏属。清置盟旗,属达拉特,杭锦旗各一部分,清乾隆八年,划归萨拉厅管辖,清末为五原厅所辖。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五原县,实行旗县并存,蒙汉分治。1925年归临河设治局管辖,1929年归临河县第三区,第四区辖地,1942年,傅作义在河套地区实行新县制,设置米仓县,县政府设在三道桥镇,1953年改称杭锦后旗。人们在杭锦后旗三道桥地区生衍繁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杭锦后旗三道桥文化历经原始的萌芽、王朝的盛衰、改革的洗礼,从远古走到今天,它兼容并蓄,充分吸纳农耕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的精华。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刀耕火种,历尽沧桑,孕育了杭锦后旗三道桥精深的农耕文化。

三道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貌主要由冲击平原、洪积平原和河漫滩三种地形构成,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年均降雨量137.3毫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均日照3253.9小时以上。发展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也为三道桥西瓜的生长提供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早在傅作义驻绥远初期,他率部进驻河套西段(后套),发动官兵开展大规模屯田运动,并在那里大力兴修水利,使3万多亩耕地及时得到灌溉。在1941年到1945年抗日战期间,由于日军战线长,兵力不足,只能与傅部形成对峙局面,河套战局形势稍缓。一天,傅作义将军一时闲暇,领着几个随从到乡下看看。一行几人信马由缰走着,边走边看,不觉快到中午时分,天气炎热,走的众人口焦舌燥。正在这时,路边的瓜茅庵引起了将军的注意。众人心中欢喜,策马直奔瓜地。傅作义将军向种瓜的老农说明了来意,老瓜农说道:后套这个地方,到了瓜地,不要钱,管饱吃,这是老习惯了,拿走才用给钱了。老农去瓜地摘了几颗瓜,切开西瓜,只见这瓜,瓜瓤鲜红,鲜红里看得见沙瓤,瓜子漆黑,熟得饱满。傅作义将军不由赞叹道:“好瓜。”傅作义将军拿起一牙西瓜,咬了一口,更是连连称赞。这瓜吃到嘴里犹如流霞入口,蜜水润喉,沙甜爽美,妙不可言呀。傅作义将军停了下来,问道:“老人家,你的瓜为什么这么好吃?”老人家向将军详细的介绍了当地米仓县种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傅作义是一个有心人,事后,他考虑到士兵的需要和省府的需求。回去后安排军队的屯垦队在原米仓县梅林庙附近划拨了一百多亩土地专门为军队种植西瓜,并聘请种瓜老瓜农做技术指导。由于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管理得当,农牧皆宜,部队和老百姓的农副业生产不断获得大丰收。三道桥有了种植西瓜的传统,三道桥的西瓜也慢慢出了名,成了河套地区的名优农产品。

三道桥西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种植历史悠久,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其大如斗,绝甘冷,可治暑疾”。由此可知,河套地区那时就开始种植西瓜。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带来一种名叫“地克森皇后”的西瓜,和当地的自留种混合种植,人们笼统的称之为“混蔓瓜”,农民开始在农村的屋前屋后、地边地堰零星种植这种“混蔓瓜”。据现住三道桥和平三社81岁的老农技推广员吴志祥回忆,自他记事起,本地老户广大喜就种植西瓜,当时就在自家的周边种植当地的土品种三四亩,主要以物换物的方式出售。1952年土改时期,史来增在喇嘛渠(和平渠)附近种植四五亩西瓜,一直延续到1954年互助组时期,都以个人小面积种植当地自留种为主,栽培方式为整枝压蔓,期间张成功因种植技术突出,曾获农业部的奖。1953年河套地区在农业合作化道路上出现了八面大旗,其中就有原米仓县和平乡张成功的“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合作社成立后,种植规模扩大,每个社种植8—10亩,但产量很低,所以就按人头分给社员。

70年代初,随着游走商人的增多,引入了泰国瓜、三白瓜,其瓜个大,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运,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由于受运输条件的限制,西瓜生产基本上以自食为主。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才把西瓜作为商品作物安排种植,真正成为了消暑佳品。也从8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及西瓜杂交品种的引进,三道桥西瓜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西瓜品种由原来的泰国瓜、三白瓜、红优发展到今天的早冠龙、西农八号等。种植模式也由单种发展到间种,由陆地直播发展到覆膜穴播,又由陆地覆膜发展到大中小拱棚。也由于三道桥地区光能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壤是沙壤土,耕作性好,含钾量高,对糖和淀粉的积累非常有利,适合西瓜的生长。在三道桥地区现在还流传着一句农谚“走水葫芦湿水麻,留下一水浇西瓜”,三道桥的部分地区现今还在延续这种种植方法,在西瓜的整个生育期里不浇一滴水,只是在秋天灌一次水。而生产出的西瓜果肉红色,肉质沙脆、汁多,纤维少,籽少;口感细腻、爽口、脆甜,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当地人称“暑天一颗瓜,药剂不用抓”,这些谚语的流传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西瓜这一水果的喜爱。所以西瓜的种植习惯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近年来杭锦后旗三道桥的西瓜因为口感细腻、爽口、脆甜、耐储运等得到外地客商的认可,也由于旗政府对地域特色经济的重视,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杭锦后旗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西瓜的种植形式不断优化。农民从西瓜种植中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一村一品逐渐发展为一镇一品,形成了可观的规模,种植面积现已达1133公顷。销售方式从以前的零散销售发展为集中销售,到现在的规模销售。产品供应从4月份至11月份货源不断,畅销区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农民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上便利的交通,三道桥西瓜已成为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我旗的特色农产品。为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三道桥的西瓜品牌,在政府的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三道桥成立了西甜瓜合作社,统一运作这一品牌。现在三道桥西瓜的品牌逐渐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打响。为进一步扩大杭锦后旗三道桥西瓜的知名度,近期目标是将三道桥西瓜这一品牌推向全国。

                 来源: 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最新资讯
  • 试论巴彦淖尔人文精神特质
  • 致敬“最可爱的人”刘光子!
  • 河套二十风味
  • 巴彦淖尔旅游十大景点
  • 巴彦淖尔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视频
  • 9.4亿亩!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