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绘就北疆好“丰”景
 作者: 2024/11/05 09:53 0收藏

创新巴彦淖尔 

图片

图片

放眼未来,内蒙古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发力,为农牧业领域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提高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把国家“粮仓”“肉库”“奶罐”建设得量大质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内蒙古秋收已过半,到处是丰产丰收的好光景,刷新亩产最高纪录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通辽玉米刷新全国粮食主产区大面积单产纪录;兴安盟的水稻、大豆,巴彦淖尔的向日葵、小麦、马铃薯,也都刷新了内蒙古的高产新纪录。

秋粮丰收、屡创新高的实力,离不开科技的赋能。放眼北疆大地,热火朝天的秋收景象尽显“科技范儿”。“长眼睛”“装大脑”的智慧农机,收割、打捆、装运一条龙精准作业,省工、减损、提效、降耗,秋收速度和质效不断提高。不仅是秋收,科技的力量也贯穿着耕、种、管的各个环节。从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肥沃“良田”,到选育抗病抗虫、耐旱耐盐的“良种”,再到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良机”,一系列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一线的最新科技为粮食丰产丰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绘就北疆大地好“丰”景,正是全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这些年,内蒙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运用科学栽培、绿色植保、水肥一体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收获,不断夯实北疆粮仓的丰收基础。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充分挖掘和释放农牧业增产潜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国家重要粮仓,内蒙古连续6年粮食生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791.6亿斤,创历史新高。近10年来,内蒙古粮食增产中70%的增量来源于单产提升。放眼未来,内蒙古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发力,为农牧业领域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提高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把国家“粮仓”“肉库”“奶罐”建设得量大质优。

打造农牧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协同作战、集中攻关,更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尤其要在农作物、畜禽育种上谋取大突破,实现农牧业“芯片”的升级换代,为全区农牧业提质增效打造更强劲新引擎。与此同时,大力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更多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牧业生产中。

科技创新成果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人才。要培养一批懂农牧业、爱乡村、爱农牧民的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科学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以适宜当地实际的方式转化应用,推动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实现科技与农牧业、农牧民的无缝对接。通过举办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建设推广示范基地等方式,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农牧业科技。

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歇,增产增收的纪录也将不断更新。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内蒙古定能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草原云


  • 最新资讯
  • 科技“突围”,下一步怎么做?
  • 巴彦淖尔:科技赋能 刷新多项单产纪录
  • 科技赋能 绘就北疆好“丰”景
  • 报告发布!这个区域,连续 8 年全国第一
  • 第31届杨凌农高会闭幕 内蒙古展团成果丰硕
  • 深化开放合作 建设科技强国
  • 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新路
  • 吸睛又圈粉,我市特色科技产品在杨凌农高会连日爆棚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