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向新向优
 作者: 2024/09/12 05:58 0收藏

巴彦淖尔日报 



图片




  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下线,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冷冻、饱和硫酸铵盐析等手段,集成提取出羊血中的凝血酶、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选育出的系列葵花品种,具有丰产性高、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等突出特点,种植收益高于国外种子15%~20%……科技创新因素渗透在我市各个产业。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科技系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鼓足干劲,艰苦奋斗,矢志创新,锐意改革。如今,我市科技系统正在技术研发上聚力攻关,在创新平台上加速构建,在主体培育上综合施策,在融入全局、服务大局上展现科技创新新作为。

图片

三一重能风电叶片 记者 胡东育/摄


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75年来,巴彦淖尔农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力量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2年,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农高区。作为国家级的科创平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重点围绕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玉米、高蛋白牧草、特色果蔬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图片

高标准农田 记者 齐鸿雁/摄


  河套灌区是国家重要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但是,河套小麦一度出现品种老化、产量不稳等问题。近年来,我市科研人员对小麦品种进行优选改良,自主选育的国审品种“巴麦13号”在产量、适应性、抗病性、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全面超越传统品种。2023年,“巴麦13号”在我市抽样实产亩均1200斤以上,最高亩产1366.92斤,创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小麦产量新高。

图片

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 记者 丁宁/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创新育种是种业振兴的关键。三瑞农科选育出丰产性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系列葵花品种,大幅降低了农民的种子成本,种植收益平均高于国外种子15%~20%。科河种业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培育新品种,选育出高产、优质、耐密、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系列玉米品种,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高质量的品种。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育的华蒙肉羊新品种在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体格大、繁殖力强、肉用性能突出、适应性强等优势,主要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达到国内肉用绵羊先进水平,适合我国北方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气候条件及舍饲、半舍饲和规模化生产。预计到2030年,华蒙肉羊种群规模将达到200万只,成为地区主导肉羊品种。

图片
内蒙古富川现代肉羊产业化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华蒙肉羊圈舍(资料图) 记者 胡东育/摄

  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农高区重点专项,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已累计组织实施54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总产值达149.13亿元。
培育创新主体

增强发展活力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近年来,我市科创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4月,市科技局举办科技企业“双倍增”“三清零”工作启动会暨科技研发政策培训会,邀请多位专家对科技惠企政策、企业研发过程中研发费用的归集等合规要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与申报实务进行解读,受到参会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这是我市为科创企业谋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入库制度,目前已入库科技领军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推荐2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点对点科技服务,9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累计完成技术服务和政策讲解等各类服务近500项次。

图片

天衡医疗 记者 胡东育/摄

  有关部门到18家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科技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型企业日常管理,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自查检查工作和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报工作。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工作,发挥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优势,根据实际需要机动组建专家服务团,在旗县区开展进企业“一对一”科技创新服务,目前已完成6个旗县区20家企业的深入辅导。
强化人才支撑

集聚创新动能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我市深化科技合作和人才引育,加强农牧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搭好建强一流创新平台,构筑高层次人才集聚“新高地”。依托科技兴蒙“4+8+N”合作机制,与中国农科院、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搭建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1+10+N”创新平台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平台体系,为巴彦淖尔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图片

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 通讯员 刘子欢/摄

  加强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推荐。推荐上报《中农大巴彦淖尔研究院创建》《京蒙协作农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联合体》《建立京蒙功能性小麦创新和整合研究中心》3项科技合作项目。推荐“国际功能性小麦整合研究”“河套地区设施蔬菜重大病害灾变规律及生态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甜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开发利用”3个项目申报2024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优化创新平台管理。修订完善我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科技小院管理办法,加强对博士科研工作站和科技小院的规范管理。组织开展2023年度博士科研工作站认定工作,完成37家到期博士科研工作站的绩效评价工作,全面摸底排查70家已认定的博士科研工作站。新认定10家博士科研工作站、6家科技小院,新引进博士人才团队16个、农牧业高层次人才24名。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280余人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潮平岸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我市将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优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实施研发投入再攻坚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巴彦淖尔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文字:记者 刘蓓尧

编辑:崔瑨

校对:贾楠

编审:吕珂慧 

审核:王剑

终审:韦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ID:bynrrb)













  • 最新资讯
  • 我市争取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950万元
  • 科技赋能 助力市级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
  • 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 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向新向优
  • “蒙科聚”邂逅浦江论坛:谱写外联内聚大文章 绘制创新发展新画卷
  • 市科技局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
  • 借梯登高 “飞”入雄安,双向奔赴 共绘蓝海 ——“蒙科聚”雄安分中心揭牌落成!
  • 科技创新“探路” 破解粮草争地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