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林+”模式加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作者: 2024/07/03 05:17

内蒙古农牧厅 

图片

  后旗新红林场发展板蓝根种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高质量推动防沙治沙事业、改善沙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沙区农牧民收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走出林果、林药、林草、林光、林旅、林苗等多种“林+”模式,高标准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经济林40.25万亩、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62个,林草产业总产值达35.1322亿元。
  甜蜜林果促增收
  在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的新优特林果产业园,工人们正在给果树浇水、除草,空气里都是果实的香味。
  在临河区狼山农场,一排排的苹果梨树长得郁郁葱葱。
  在乌拉特后旗,绿山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酸枣和红枣,总面积1500亩,每亩年收益为2000元。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制定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加快林草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程,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中药材、林果等产业。科学配套使用各类政策性资金,整合经济林示范基地补助、林草科技推广示范、林业产业化等各类相关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济林建设,着力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
  截至2023年底,全市梨果类种植面积达147159亩,产量达121421吨。巴彦淖尔市从事梨果类产业的企业有20余家、合作社有30余家,打造出河套酥梨等10多个梨果品牌。各旗县区利用电商平台开启优质果品上网销售方式,全市50%的鸡心果、20%的河套酥梨通过线上销售。在酿酒葡萄产业方面,现有诺民等企业6家,建成年产500吨有机葡萄酒庄1座,引进赤霞珠等酿酒葡萄品种18个,诺民、盛世千源等企业累计种植酿酒葡萄约0.15万亩。
  特色林药强基础
  在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雪白的苁蓉花点缀在成片的梭梭林中,在花朵的下方用双手挖几下,肉苁蓉就露了出来。据了解,该公司已在磴口县建成3万亩中药材肉苁蓉荒漠化治理沙产业示范基地,与当地治沙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经营主体加入到增收的链条中来。
  巴彦淖尔市是自治区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立足乌兰布和沙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苁蓉等荒漠中药材产业。梭梭、四翅滨藜是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的主要灌木树种,也是肉苁蓉的寄生植物。梭梭、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是实现产业治沙的有效路径。
  截至2023年底,巴彦淖尔市有天然梭梭林72万亩、人工梭梭林52.7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面积约21.1万亩,年产量为970吨,年产值约0.39亿元。枸杞种植面积达3930亩,产量为2160吨。从事肉苁蓉种植与经营的企业有24家,主要产品有肉苁蓉礼盒、肉苁蓉袋泡茶、肉苁蓉汤炖料、肉苁蓉切片等。乌兰布和沙区引进中草药企业40余家,主要种植甘草、锁阳、黄芪、枸杞等,防风、桔梗等中药材正在进行试验和推广。
  各旗县区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
  杭锦后旗引进内蒙古得乐沃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林场苗圃地、宜林地、林间空地开展林下中草药种植试验示范。几年来,先后引种以皂角、酸枣、连翘、金银花为主的木本类和以白芍、赤芍、防风、板蓝根、射干为主的宿根类中草药品种共29种,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中药材10多种。2023年,内蒙古得乐沃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济林的行间空地推广种植射干150亩,现长势良好。2024年,杭锦后旗又在太阳庙农场推广种植林下中药材射干、酸枣、防风等1000亩。
  2024年,乌拉特前旗林药种植面积为2320亩,其中芍药1180亩、甘草1000亩、黄芪100亩、桔梗40亩。
  磴口县的林下药材主要有肉苁蓉、甘草、锁阳,其中每年种植甘草约2000亩、锁阳约500亩。
  林草结合作示范
  前些日子,磴口县12万亩紫花苜蓿进行首茬收割。在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机苜蓿产业园区内,5.8万亩连片种植的紫花苜蓿迎风摇曳,自走式割草机、搂草机等大型机械在大田里来回穿梭进行收割作业,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圣牧草业公司以乌兰布和沙漠有机环境为依托,以有机人工草场建设为核心,打造有机牧草种植、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荒漠化治理、土壤改良、生态修复、沙生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等为一体的沙草产业体系。草场建设采用旱生乔木、沙生灌木、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相结合的方式,以一年生牧草作为先锋植物,充分发挥了草本植物防风固沙的优势。在新开发的草场外围,种植冬青、红柳、柠条、梭梭、花棒等低矮沙生灌木,还有新疆杨、胡杨、沙枣、榆树、槐树等速生乔木为辅的防风林带,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阻挡风沙,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形成人工草场保护屏障。根据“3亩地的草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粪还3亩地”的有机循环理念,通过牧草养牛、牛粪还田,增加沙化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和作物抗旱能力。到目前,圣牧草业公司已经累计将22万亩沙漠改造成有机草场。
  林光互补提效能
  在磴口县乌兰布和蒙能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辽阔的沙丘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沿地势起伏汇成一片“蓝海”。据了解,蒙能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可完成生态治理面积约2.6万亩,实现年发电量17.5亿千瓦时、年均产值4.67亿元,真正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治沙止漠的发展目标。
  磴口县从2000年开始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沙工程。2011年,磴口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光伏治沙项目,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推行“林草光互补”治沙新模式。2021年,磴口县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全国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巴彦淖尔经验”。
  “光伏+生态”治理模式是以光锁沙、以林固沙,打造产业化、立体化、高质化的防沙治沙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拉大光伏板间距12米,抬高板前高度1.8米、板后4米左右,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栽植抗旱节水沙生灌木、中药材等,采用林光互补的模式进行生态治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为沙漠治理、发展林草沙产业提供更大空间。
  2024年,自治区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治用并举、三生共赢”的思路,巴彦淖尔市优化布局,划分沙漠沙地、阴山北麓、河套平原三大区域,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2024年计划完成生态治理总面积33.28万亩。巴彦淖尔市将统筹防沙治沙和管沙用沙,既防沙害,又用沙利,系统推进增绿、增能、增收,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实现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一举三得。
  林旅融合添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临河镜湖自治区湿地公园人气爆棚。端午假期,杭锦后旗沙海湖国家沙漠公园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目前,巴彦淖尔市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9处、沙漠公园4处、地质公园2处、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7处,总面积803.4万亩。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2处,自治区高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和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涉林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巴彦淖尔市进一步转变林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旅游观光、庭院经济、采摘园、农家乐、民俗村等形式,激活林草的生活、生态功能,赋予林草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内涵,提升林草的生产功能和经济价值。2023年,巴彦淖尔市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为2.43亿元。
  林苗结合保绿化
  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班禅作业区,一株株树苗挺立田间,生机勃勃。“我们实行保障性苗圃工程共500亩,其中有320亩的乔木扦插育苗,主要包括新疆杨、沙林杨和红柳等品种,180亩的播种育苗,主要是灌木,包括沙枣、梭梭、洋柴、花棒、紫穗槐、杜梨。乔木扦插育苗1亩地种4000株左右,以后产出来的苗木用于沙漠造林可以栽40亩。”林场副场长葛文斌介绍。
  林木种苗是防沙治沙、保障造林绿化的基础。2024年,巴彦淖尔市将在国有场圃建设5处保障性苗圃,新增育苗面积2000亩、4000万株。在育苗品种上,主要培育新疆杨、梭梭、柠条、细穗柽柳等“三北”工程建设所需的乡土树种,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全市将育苗4990亩、1.16亿株,其中乔木2357亩、2443.98万株,灌木2633亩、9150.44万株。乔木主要树种为新疆杨、沙枣、榆树、小美旱、沙林杨等;灌木主要树种为梭梭、柠条、四翅滨藜、细穗柽柳、紫穗槐、花棒等。按育苗主体分,国有林场育苗2925亩、5527.6万株,社会化育苗2065亩、6066.82万株。
  立足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巴彦淖尔市做好高标准发展经济林产业这篇文章,美了生态,丰富了餐桌,鼓了农牧民口袋。
来源:草原云



  • 最新资讯
  • 新华社聚焦 | 内蒙古巴彦淖尔:现代肉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党建+乡村振兴 | 临河区双河镇“一地两种”促增收
  • 贺伟华调研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党建+乡村振兴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村民集体都增收
  • 国庆有约!第一届内蒙古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优质农畜产品市集要开集啦!
  • 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班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前旗:鲜食玉米喜获丰收
  • 全区乡村振兴“比武争星”东部片区拉练观摩活动暨全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座谈会在赤峰市举办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