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 千年基业》连载⑳ | 十五万干部群众“大战”总排干(四)
 作者: 2023/11/22 10:38 0收藏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图片

十五万干部群众

“大战”总排干(四)


十五万人“大战”总排干


  1975年10月25日,原巴彦淖尔盟盟委作出《关于疏通总排干和十大排干的决定》,决定从1975年11月7日开始,到1976年3月底结束,动员几万民工,大战苦战一百天完成总排干扩建疏通任务。在搞总排干的同时,安排十大干沟的疏通工程,由旗县自己负责组织安排施工,1976年3月底基本结束。

  扩建疏通总排干时间紧,任务重,人数多,战线长,又是冬工,有冰水、有流沙。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这一关系到整个河套地区农业发展前途的重大工程,盟里成立了由第一书记李贵任总指挥的总排干施工指挥部,并要求各旗县成立由书记或主任挂帅的分指挥部,各公社按照民兵的组织形式,成立营或施工大队,由书记或主任担任营长或教导员,亲自带队,下面组成连、排、班,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经过紧张的动员准备,1975年11月7日,扩建疏通总排干和十大干沟工程在西起杭锦后旗太阳庙公社、东至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全长240多千米的总排干上全线开工。

  11月3日至7日,短短4天时间,7万多名干部、群众背着行李、口粮,担着箩头从几十里、上百里外日夜兼程赶往工地。挖通排干、改良土地是河套农民们的夙愿,于是,被点中的上去了,没被点中的争着抢着也要上,还有的拖家带口一齐上,谁也不愿意留在村里做轻活儿。最后,上排干的人一共达到了15万多人,出现了一个党政军民齐动员、四级书记带头干、五级干部(盟、旗县、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上前线、男女劳力齐参战、全民大战总排干的动人场面。在西起杭锦后旗太阳庙公社、东至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240多千米的总排干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挖排干的人,既有人民公社社员、国营农牧场职工、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也有广大工人、学校师生、街道居民和各行各业的职工干部。白天炮声隆隆,晚上灯火通明,施工日夜不停。拉运人员和物资的拖拉机以及大胶车、小胶车等汽车川流不息。严寒挡不住大家劳动的热情,困难灭不掉大家改造家乡的决心,一场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挖排干战役在黄河之畔打响了。

图片

1975年疏通总排干劳动现场 (巴彦淖尔市档案馆 供图)


  因为有之前所挖排干不符合排水要求以致淤积废弃的教训,所以这一次开挖,要求排干的深度必须比总干渠深很多,而且要考虑到河套灌区的流沙地貌,排干的坡降必须比干渠的坡降大,而为了排水彻底,总干渠通到哪里,排干就要挖到哪里。这样一来,挖排干的工程量就相当于当年挖总干渠工程量的4倍。

  年近六旬的李贵书记任总排干施工总指挥。在冰天雪地的严冬,他带领5000多名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一起疏通和开挖排水沟。他与大家一起挥铁锹、挖渠壕、担冻土。但毕竟是快60岁的人了,有一次他实在担不动了,就用两手抱起冻土块往渠畔上扔。群众看着心疼,就劝他:“您这么大岁数了,又是大领导,不要干了。”他总是说:“你们干,我坐着不像话。”

  由于处于严冬,疏通总排干工程施工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总排干工地两岸常住居民有3万多人,但这次施工期间竟然容纳了15万民工居住。以乌拉特前旗为例,20千米的施工任务,工地两侧只有6个村子3000多口人,而住进村里的民工就有1.5万人。炕上住满了,地下也住满了,民工们还搭起“二层楼”“三层楼”,羊圈、凉房、涵管,可以挡风的地方都用上了。

图片

李贵在总排干工地担冻土(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供图)


  根据施工规定,每个定额工每日补助6毛钱,但是补助要到竣工时才能发,在这之前民工们领不上补助。乌拉特前旗西小召公社巴音队是个穷队,民工出工队里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就把队里仅有的两张羊皮拿到供销社卖了几块钱,解决工地照明用的灯油和火柴这些零星开支,有的群众还撕掉自己的棉衣棉被做成火把挑灯夜战。

  铁锤、钢钎等破冻土的工具不够了,群众就把烘炉搬到工地就地加工;缺箩头了,群众就发挥创造性,制作各种各样的铁丝箩头、木制四方架箩头,轻便牢固又好用,还节省经费。

  数九之后寒风凛冽,工程每进展一步,都要打一场攻坚战。人们形容说,举起一锹泥沙来,锹上能流多少水点子,头上就有多少汗点子,还用“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口号激励彼此的干劲。

  在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下,广大干部和群众日夜轮流在冰水中挖冻土、清淤泥,爆破疏水,人背肩挑,干得汗流满面,热气腾腾。“铁姑娘队”“尖刀连”“硬骨头队”的火红战旗迎风招展,夫妻同战、祖孙三代同战、全家同战、带病带伤奋战的场面比比皆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不断涌现。

  原临河县狼山公社迎胜大队施工段有个叫菅福小的农民,个头儿不高,长得敦敦实实。他学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盟委关于疏通总排干的决定以后,心情十分激动。这个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农民,对盟委的决定打心眼儿里拥护。他专门给自己编了一副特大的箩头,选了一根特别结实的扁担,要在总排干工地大干一番。菅福小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地,中午吃在工地,晚上干到天黑才回来。担土时,他上得满、跑得快,每担足有150千克,每天平均担土30立方米。人们给他送了个“铁肩膀”的美称。在他的带动下,迎胜大队的工程进度不断加快。

  杭锦后旗沙海公社五四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薛子林双目失明。盟委作出关于疏通总排干的决定后,他第一个向大队党支部报了名,要求到总排干参战。党支部考虑到他眼睛看不见,让他留在家里主持工作,他坚决不肯:“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走在前头。”在工地上,起初他拿着铁锹给别人装土,由于看不见,往往装不进箩头里;后来他觉得这样太耽误时间,便选了一副大箩头担起土来。工地上坡又陡又泥泞、坎坷不平,他担着满满的土担,常常摔倒。摔倒了,他立即站起来再担,脚扭伤了、腿碰破了也不吭一声。每天他出工最早,收工最晚,有好多次别人都回去了,他还在工地上自装自担,边干边熟悉地形。这样不几天,他挖泥担土就很熟练了。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五四大队的民工互相竞赛,争当先进,不分昼夜,大干苦干,使工程进度不断加快。

  总排干施工进入决战阶段后,杭锦后旗团结公社红光三队的5名妇女王秀珍、李英英、张美人、杨凤英、张果秀积极响应盟委的战斗号召,到总排干工地参加战斗。本来她们都是有几个小孩的母亲,来排干劳动有许多实际困难。但是,困难多,动摇不了她们学大寨的决心;拖累重,拖不住她们上排干的双腿。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她们每天半夜起来生火做饭,早晨4点多钟踏上征途,步行20多千米赶到工地,和民工们一起担土、挖泥、背冻土块;中午在工地吃一顿饭,连续大干到下午4点多钟,又步行20多千米回去照料家务,看管小孩。她们天天如此,一直坚持到底。在她们的模范行动影响下,团结公社共有50多名有小孩的妇女克服重重困难,走上总排干战线。

图片

1975年疏通总排干劳动现场 (巴彦淖尔市档案馆 供图)


  河套的数九寒天地冻三尺,总排干工地上的冻土层已超过半米。由于条件有限,对付冻土方的办法就是人工用镐刨,或是两三个人一组用铁锤、铁锲子劈冻土。省力的办法就是先用炸药把冻土炸开,再把冻块或背或拉或抬出去。排干挖到一米多深时,地下水出来了,冻土方全成了泥水方。由于整个工地上只有少量抽水机,水不能及时抽出去,人只能站在泥水中,用锹把泥水方捞出来,再担出去,人工在冰水里作业难度非常大。更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不少地段地质情况复杂,冰下积水较深,流沙严重,出现塌坡现象。

  为了排除积水、制服流沙,人们创造了不少办法,比如从一边挖一条小沟的“野马分鬃”法,先从中间挖一条小沟的“开膛破肚”法。还有先用红胶泥把“泉眼”围起来不挖,然后突击挖没有“泉眼”的地方,最后再挖“泉眼”的方法。人们称这为“围点打援”。这个办法需要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否则前功尽弃。因此,为了战流沙,人们必须不分昼夜、不停歇地拼命干。

(未完待续)























  • 最新资讯
  • 乌拉特前旗红山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 市河长办开展河湖问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9)巴仁宝勒格水库
  • 自治区水利厅对我市在建水利工程开展质量飞行检测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7)巴彦高勒水库
  • 市水利局开展在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查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8月31日-9月6日)
  • 市水利局召开防汛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