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 千年基业》连载⑲ | 十五万干部群众“大战”总排干(三)
 作者: 2023/11/21 11:38 0收藏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图片

十五万干部群众

“大战”总排干(三)


下决心治盐碱拔穷根

在下乡蹲点调研中,李贵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去盐碱的渴望。

  河套灌区的盐碱化实在是太严重了。

  在与灌区下游五原县和胜公社和胜大队的农民交谈时,李贵问大家:“知道地里为甚长不好苗不?”农民说:“知道,水大,盐碱排不出去。”李贵又问:“知道怎么解决不?”农民说:“知道,排干通了就解决了。但是,挖排干那么大的事儿,我们村挖也不行。”的确,要想排干通,不是一个村子、一个公社甚至一个旗县的事儿,它需要各旗县同时挖。

  “农村的干部群众跟我讲,主要是盐碱化问题。怎么解决这个事呢?群众有一句话叫‘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盐随水来就是因为大灌、漫灌,灌的水太多了。老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得干什么。”李贵在与基层干部群众的交谈中得知,农民已经认识到盐碱化的危害,普遍认为疏通排水就是解决河套灌区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盐碱化最有效的办法。

  为了解决灌排问题,河套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挖排干工程,陆陆续续做了10年。虽说总排干通了,可是那时候挖的标准低、规模小,流水不畅,达不到排水的要求,用不了几次就淤了,群众无奈地戏称总排干为“白干渠”。

  资料显示,当时巴彦淖尔的570万亩耕地,310万亩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其中有50万亩因盐碱化严重而弃耕。再以五原县为例,1949年耕地面积为126.6万亩,1975年成了104.8万亩,即在26年中,因盐碱化严重,弃耕地就有22万亩。

  河套地区的农业状况让李贵十分担忧。在和蹲点村的社员谈话时,他忧心忡忡地说:“大家都是种地的,知道我们巴彦淖尔的土地一天天地盐碱化。如果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按现在这个速度,每年要有16万亩土地盐碱化。这样,再过10年、20年,河套的地就没法种了。这不是吓唬人,实际就是这样。我们不能再拖了。要吃饭,就要挖排干。”李贵开始计划着在河套灌区打一场治理盐碱化的“硬仗”。

  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有魄力、决心和勇气,还要静下心来思考,科学谋划,统筹兼顾。为了让这场“硬仗”有科学依据,除了亲自调查研究,李贵还从内蒙古自治区请来各方面的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制约巴彦淖尔农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河套灌区的土地严重盐碱化,而造成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灌无排。必须解决灌排问题,降低河套的地下水位,减轻土地盐碱化。李贵让水利部门着手进行规划,并多次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汇报。

  1974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的支持下,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出了《黄河内蒙古灌区近期1000亩,远景1500万亩规划报告》(即“七四规划”)。

  “七四规划”明确了河套灌区近期主要任务是疏通总排干,完善排水工程体系建设。同时,“七四规划”还明确提出:为满足灌排要求,田间渠沟拟增加50%左右;在总排干入乌梁素海处建红圪卜扬水站,在乌梁素海出口处建乌毛计扬水站,排水入黄河。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及国家水利、经济专家,针对“七四规划”进行了长时间的论证、审查。

  1975年春天,五原县景阳林公社民生二队50亩小麦出土时亩满苗全,生长旺盛,但由于土地的严重盐碱化,4月下旬的一场小雨竟使80%的麦苗枯死。当时,恰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尤太忠书记来巴彦淖尔视察,李贵有意将他带到了这里。看到了这50亩几乎全部枯死的小麦,尤书记痛心加愤怒,他不知道这是土地盐碱化造成的,严厉地批评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尤书记发完火后,李贵对尤书记说:小麦死苗是由于缺乏排水渠,土地得了‘水臌病’盐碱化加剧造成的。这是整个巴彦淖尔土地的通病,只有根治盐碱,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之后,巴彦淖尔土地的盐碱化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进一步重视。当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设计院会同原巴彦淖尔盟水利局提出的疏通总排干沟设计方案,经批准,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局立项。

  疏通扩建总排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有人做了估算,如果按常规办事,准备工作至少得一年,仅工棚费就需要30多万元,钢材需要300多吨,爆破炸药需要5万吨,合计开支达6000万元,另外粮食、蔬菜、煤炭等生活用品,每天就需要200辆汽车运输。这些条件显然是达不到的。

  有人说,河套灌区深挖排干沟,根本无法解决流沙和塌方问题;有人说,如此巨大的工程把巴彦淖尔整个地区都卷进去,如果干不好,又耽误了农业生产,谁来承担责任?

  在河套灌区水利工作现场会上,李贵的发言中列举了许多数据,用事实让大家认识到了疏通扩建总排干已经迫在眉睫。他说:“据说治理河套的水利问题,争论来争论去,争论多年了,可是大家看看,争来争去,盐碱越来越多了,粮食产量变成100多斤了。我小时候,粮食还有‘成亩打石’的说法,就是说一亩还能打300斤粮。咱们今后不争论了,我们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它,成功了,就算我们想对了,正确地解决了;不成功,我们马上改,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来,说这个办法不行,换另一个办法。总之,我们用行动来解决它。我们不能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无所作为。碱从水里来,再从水里去。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坚定了李贵疏通总排干的决心。

  1975年的8月5日,河套地区普降暴雨,暴雨引发了百年不遇的山洪。狼山沿山一带的降雨历时24~36小时,雨区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狼山西部60多条山沟暴发山洪;洪水排山倒海般向南进入总排干沟,排干沟被冲毁,乌梁素海决口,总排干沟两侧汪洋一片。

  据不完全统计,巴彦淖尔有4个旗县、26个公社、134个大队、328个生产队、7万多人受灾,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35.8万亩,损失粮食近1000万千克、牲畜9000余头,倒塌房屋9397间,有6300多人无家可归。水利设施破坏严重,主要干支沟渠决口239处,冲毁涵闸建筑496座。如此严重的局面,再一次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巴彦淖尔面前:排水问题不解决,不光要毁掉河套农业,还可能毁了自己的家园!

  那些天,李贵几乎跑遍了所有受灾地区。他看到了一片片被洪水冲塌的房屋,快能收的庄稼倒伏在水里,一些失去家园的农民蹲在被洪水冲毁了的房屋前号啕大哭,他的心里非常难受。他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通过排水工程及时排除暴雨造成的农田积水,保护农田免遭涝灾也是非常重要的。疏通总排干已经刻不容缓。

  1975年9月,李贵到山西昔阳县大寨参观,看到大寨喜人的农业生产景象时,当即就给原巴彦淖尔盟盟委各常委写了封亲笔信,信中写道:“看到这里庄稼处处是亩满苗全,整整齐齐。可咱们那里‘镶边秃子’到处都是,种一亩只能收七八分,有的地方甚至不到五分。想到这里,就想到挖盐碱钉子的问题,一定要把这件事当成大事去抓。”

  1975年,原巴彦淖尔盟盟委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疏通总排干。因为之前做了充分的民主论证,又有专家的科学分析,大家最终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做出了科学的决策。李贵在会上说:“都说这个事情难,但是只要我们下决心,就可以干!盟委团结一致、认识一致,县委团结一致、认识一致,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群众眼巴巴看着,领导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积极性就起来了。这就是说,只要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就会得到干部群众的拥护。”“排干上马要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和‘等、靠、要’思想,克服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和‘冬闲’思想的影响,才能形成工地上热气腾腾、你追我赶的大干局面,加快工程进度。”“横下一条心,大干一冬春。排除万难,挖通排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统一了,但也有人提出了实际困难:这么大的工程,资金从哪儿来?

  当时政府的办公条件非常差,办公地点是土房子,又小又暗又拥挤。李贵毅然决定停建已经开始打地基的两座办公楼,把钱拿来挖排干。李贵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是来享受的。条件差点一样能办公,但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能等,否则我们就是失职。”


(未完待续)




























  • 最新资讯
  • 乌拉特前旗红山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 市河长办开展河湖问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9)巴仁宝勒格水库
  • 自治区水利厅对我市在建水利工程开展质量飞行检测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7)巴彦高勒水库
  • 市水利局开展在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查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8月31日-9月6日)
  • 市水利局召开防汛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