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 千年基业》连载⑬ | “一首制”梦想成真——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三)
 作者: 2023/11/07 10:45 0收藏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一首制”梦想成真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三)


大闸锁蛟,岁岁安澜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后,当年灌溉土地31.33万公顷,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越性。它的建成,结束了黄河水进入河套地区无工程控制的状态,是河套水利建设史乃至内蒙古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根治和开发黄河28项水利建设工程之一,是迄今为止在河套灌区修建的最大水利工程。

  自从有了这座“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地区多年来无坝引水、不能控制水位流量的落后面貌改变了。“一首制”引水期盼终成真。河套的农业和经济也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建成投运,改变了引水条件,使灌区发生了多项变化。

  1954年至1960年的渡口堂水文站和巴彦淖尔有关资料显示,无坝引水期河套灌区平均年引水量为32.6亿立方米,年引进沙量为2820万吨,干渠平均引水含沙量9.62千克/米3,入渠含沙量大于黄河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后,两岸灌区1961年至1988年的平均年引水量为52.13亿立方米,干渠年引进沙量1239万吨,干渠平均引水含沙量2.38千克/米3。灌区引水量比无坝期增加了近60%,进沙量比无坝期减少了56%。

  无坝引水期,每年人们都要修整渠口,进行渠道清淤。据统计,1954年至1960年,灌区各级渠道平均年清淤量达656万吨,每亩灌溉面积负担1.46立方米,每年挖渠口修闸、清淤用工约200万~300万工日,用埽料柴草几百万千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建成,解除了群众在这方面的负担和痛苦,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仅修渠口清淤,历年即可节省六七千万劳动工日,由此解脱的劳力用于农田精耕细作上,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作为黄河干流上唯一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防凌、供给城市及工业用水、水力发电、交通旅游、生态补水等综合效能的“一首制”大型平原闸坝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自建成以来,历经1964年、1967年、1981年3次洪峰超过5000米3/秒的大洪水,以及1988年、1993年、2002年、2004年特大凌汛考验,使河套地区未受洪水侵害。枢纽的防洪工程除保证磴口县乃至整个河套地区的度汛安全外,还保证了包兰铁路、110国道、电力线路、通信光缆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度汛安全。

  有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灌溉引水有了保证。灌溉适时,灌溉面积自然逐年增加。枢纽建成后,河套灌区的灌溉面积由建闸时的562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154万亩。河套灌区也成为与四川都江堰灌区、安徽淠史杭灌区并驾齐驱的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有水就有生命,有水就有绿洲”。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通过灌区纵横交错的灌排水系统,日夜滋养着河套灌区和黄河南岸灌区,助推灌区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三大历史性跨越。“一首制”引水,使灌区引黄用水有了保障,让黄河成为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60多年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遏制了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东移,发挥了水利枢纽在生态补水、涵养水源、水沙治理、调节洪峰、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两岸人民体验到了绿色发展的力度和生态福祉的温度,带来了边疆安宁、生活富足,带来了湖泊相连、水清沙绿。


  (未完待续)













  • 最新资讯
  • 乌拉特前旗红山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 市河长办开展河湖问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9)巴仁宝勒格水库
  • 自治区水利厅对我市在建水利工程开展质量飞行检测工作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07)巴彦高勒水库
  • 市水利局开展在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查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8月31日-9月6日)
  • 市水利局召开防汛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