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高质量发展的拔节之音
 作者: 2023/10/18 10:08 0收藏

巴彦淖尔党建




倾听拔节之音,感受澎湃动能。


10月8日—12日,在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二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召开,通过组织各地各部门现场观摩、学习交流、晾晒比拼,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与会人员边看边讨论、边听边思考,边参观边对比、边观摩边谋划,各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展示,成为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大拉练”,成为对标寻差、追赶超越的“竞赛场”。


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忙碌有序的项目建设现场,蓬勃发展的产业平台……金秋时节,行走在巴彦淖尔大地上,满眼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重大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巴彦淖尔,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个个势头猛进的产业集群,一批批相继落地的优质工程,无不彰显项目建设的“速度”和“热度”,绘就出一幅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智造·数字化生产车间,分布着各种精细化生产设备。与以往的制药生产车间不同,中药智造·数字化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颗粒剂生产线只需2~3人就可完成正常生产,可提高效能和产能。“生产线年可实现生产5800万盒中成药产品,满产产值可达4.5亿元左右。”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万介绍说。

图片

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智造·数字化生产车间 记者 胡东育/摄

走进锦峰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风电塔筒建设项目现场,与会人员用心听、仔细看,寻亮点、找差距、补短板,实地感受大抓项目的建设场面。“项目用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年产12万吨风电塔筒,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新增就业150人左右。该项目的实施,将吸引更多风电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完善风电产业布局,为推动乌拉特中旗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锦峰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妙明让说。

图片
锦峰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风电塔筒建设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个好产业,就是一个经济增长极。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打赢防沙治沙攻坚战、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全市实际,积极谋划、储备和实施了一批带动力强、优质高效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大了投资总量、拉动了经济增长;全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稳中优进的重要力量。1—8月,全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较上年同期加快1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四位,创近20个月来新高。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63项,总投资8726亿元。其中,列入各级各类规划项目274项,占比48.7%;完成审批立项(核准、备案)89项,占比15.8%。

现代农牧业发展蹄疾步稳

我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发展现代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坚持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围绕特色产业,持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了巴彦淖尔力量。

图片

乌拉特后旗国际农业博览园 记者 胡东育/摄

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定位在于“高”,发展的关键在于“新”。走进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只见一个个产业项目高楼耸立,一座座园区生机勃发。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智慧展厅,与会人员认真了解农高区在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特色农牧业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果。与会人员一边认真察看展板上的介绍,一边询问背后的故事,为农高区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推动硬质小麦和肉羊创新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农牧产业集群、引领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开展的探索示范点赞。

图片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智慧展厅及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阡陌纵横、路通渠连,杭锦后旗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处处唱响丰收欢歌。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杭锦后旗全面推动“小田变大田”,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大破大立”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今年新建设任务15万亩,总投资2.6亿多元。“四打破、五统一、一重新”创新做法被写入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一条政策措施》文件,作为典型在全区示范推广。

图片
内蒙古西蒙现代种业科创园区 记者 胡东育/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碗”里盛上更多“河套粮”,我市出台支持优质小麦种植补贴政策,推进小麦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今年,全市共种植小麦79.97万亩,小麦单产、总产与去年相比都有较大增幅。同时,我市继续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全市实施9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套灌区入选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通过项目实施,我市粮食单产将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3的粮田将达到“吨粮田”标准。另外,我市将加快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到2025年全市奶牛存栏计划达到40万头以上,原奶产量达到160万吨以上;强化饲草基地建设,加快草畜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天然草原能力提升工程、饲草种业质量提升工程,到2025年优质苜蓿达到30万亩、全株青贮玉米达到100万亩、饲用燕麦达到50万亩,人工羊草达到10万亩,优质饲草自给率达到85%以上。

图片
内蒙古兴然农牧业奶牛肉牛产业园区 记者 胡东育/摄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巴彦淖尔市位居黄河“几字弯”顶端,处于蒙古国荒漠戈壁与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围合之中,是国家“两屏三带”北方防沙带的重要关口,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面具有典型性,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巴彦淖尔始终把生态治理与保护挺在最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确保境内黄河岁岁安澜、乌兰布和沙漠披绿生金、河套平原五谷丰登、乌拉特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增加、乌梁素海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图片

乌梁素海上的各种鸟类 记者 齐鸿雁/摄

在乌拉特前旗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内蒙古积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削片、刨片、筛分、干燥……近百名工人紧张忙碌着。近日,乌拉特前旗芦苇刨花板首板在该公司下线,填补了自治区胶合板无醛行业的空白,让乌梁素海芦苇全部可实现资源化利用。“项目以乌梁素海及周边芦苇为原料,生产环保无醛芦苇刨花板,可实现乌梁素海区域芦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效缓解芦苇腐化后对湖区形成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积葭公司董事长张丙坤介绍道。

图片
乌拉特前旗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程无醛芦芯板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在沙漠中建设的大型光伏发电基地,一片片蔚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一望无际,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沙漠里的“蓝海”就是磴口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在新一轮新能源开发中,磴口县乘势而上,建设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辟“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板下生绿金”的融合发展新赛道,构建集能源开发、新材料生产、装备制造、外送消纳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为点亮万家灯火源源不断输送磴口“绿光”。借光治沙实现了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土地有效种植的双重收益,经测算,光伏运行周期内,年发电小时数1800小时以上,收益率大于8%,而板下种植的肉苁蓉,亩均效益达到1200元以上。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总投资50.8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等项目,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在流域腹地河套灌区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四控”行动,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如今,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湖区整体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夯实了绿色根基。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巴彦淖尔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核心区和前沿阵地,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吹响新时代向沙漠进军的冲锋号,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新时代篇章,以实际行动为祖国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贡献巴彦淖尔力量。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民生保障的基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巴彦淖尔全市上下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支撑、管长远,奋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更加完善的基建工程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保交楼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临河区朗润园二期3337套住宅项目、国泰宜居项目2301套住宅涉及保交楼任务。7月1日前已完成朗润园四区、五区、六区3337套保交楼任务,购房户正在分批领取钥匙。国泰宜居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至2024年陆续交付。项目已分批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1.5亿元,根据工程进度已完成支付1.18亿元。“为解决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推动‘保交楼、稳民生’,临河区对现有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两批次为符合专项借款支持条件的38个项目、18831套住房申请保交楼资金18.3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保交楼任务10230套,各项目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临河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浩说。

今年,甘其毛都口岸单日、单月、全年过货量全部刷新开关以来最高纪录,单日过货量突破19.5万吨,单月过货量突破422万吨;提前4个月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200万吨目标任务,预计到年底可达3500万吨,通关过货量继续领跑中蒙各口岸。在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能力智慧管控中心的电子沙盘上,口岸的各个功能区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在对数据进行最后的测试评估。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能力智慧管控系统工程整套系统采用数字化手段,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了口岸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整套智慧管控系统预计11月初正式投入运行。

图片
甘其毛都口岸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河套人民的幸福成色更足。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想阔步前行,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

乌拉特后旗团结村是全旗人口和耕地最多的行政村,户籍人口992户3321人,耕地面积3.1万亩。曾经的团结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8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户脱贫,现如今的团结村已经变成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特别是2022年以来,团结村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实施麦后复种大白菜、青红椒和玉米种产销三大产业链和金草原“1+3”托管托养、兴然牧业万头牛养殖、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三大产业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实现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村支部2020年被评为全旗“最强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全市“最强党支部”,2022年被评为全区“抓党建促振兴先进集体”。

图片
乌拉特后旗团结村

五原县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融合党建模式,农村、社区、机关、国企、公立医院、中小学校、“两新”组织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等载体创新开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深化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十种模式”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年内带动5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图片
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 通讯员 刘九维/摄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精准施策,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聚焦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凝心铸魂”工程。抓牢政治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加强理论武装,持续实施“培根铸魂”政治轮训计划和“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健全完善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亮晒比拼、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等党建载体,持续开展“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团结干事、担当任事、勇于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全市各地各部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嘎查村集体经济“双提升”行动,持续深化街道社区“1+N”区域化党建模式、边境地区“五个一”党建载体,全力打造“河套先锋·星耀北疆”党建品牌;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

站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如何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我们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求真务实谋发展、真抓实干推工作、务求实效抓结果,积小胜为大胜、积每天胜为全年胜,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进、年有所成,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巴彦淖尔新篇章!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 最新资讯
  • 市科技局局长张涛调研农高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
  • 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巴彦淖尔市召开政银企对接会
  • “华蒙肉羊提质选育及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 932万元!巴彦淖尔市兑现2023年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
  • 11.3亿元!内蒙古真金白银支持科创“三区”建设
  •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王晓军一行赴我院交流座谈
  • 自治区农牧厅工作组赴巴彦淖尔市农高区调研对接
  •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科研中试基地招商推介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