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区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地处河套灌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升级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农高区)。至此,全国范围内国家农高区增至9个。这也标志着八百里河套灌区这个我国的肉粮大仓库,正在实现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重大转变。 创业:紧扣“以高为先”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事实上,在成为国家级农高区之前,地处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在农牧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优势: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12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个、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89个,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9项;培育全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巴美肉羊;培育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的自主知识产权食葵新品种;与以色列合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介绍:“作为内蒙古唯一一个国家级农高区,巴彦淖尔农高区代表着自治区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最高水平。因此,不论是在申建过程中,还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巴彦淖尔农高区的核心都是‘高’,关键是要有高新技术加持,再配套以高水平的政策支持引领。” 2019年,自治区将巴彦淖尔农高区在内的“三区两中心”创建工作纳入科技部部区会商重要议题,作为“科技兴蒙”行动重要内容,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次年,内蒙古的“科技兴蒙”30条重磅出炉,明确连续5年每年对巴彦淖尔农高区予以5000万元支持。两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支持巴彦淖尔农高区创新能力建设经费1亿元,组织实施34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 “内蒙古制定实施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力支持了巴彦淖尔农高区创建,全程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介绍。 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农村科技科科长逯军告诉记者,巴彦淖尔农高区区域空间布局立足巴彦淖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面向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现代化与产城村镇融合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生产示范与生态、生活功能区,构建出了“一核引领、多园联动、农牧融合、多区发展”的空间格局。 农业:立足传统优势 获批复前,巴彦淖尔农高区科技创新活力已然释放。“十三五”期间,作为西北春麦区仅有的三个国审品种之一的“巴麦13号”就在这里诞生。 说起“巴麦13号”的培育过程,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课题负责人杨蕾记忆颇深。2006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团队,春夏在巴彦淖尔、秋冬在云南元谋,南繁北育,从700多个组合的2万多个小麦后代材料中,经过一系列试验选育出新一代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2020年,该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为了让更多种植户了解“巴麦13号”,2021年11月22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杭锦后旗会展中心组织了一场“巴麦13号”现场培训会,介绍“巴麦13号”的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产量表现、品质抗病性及近年在河套地区的示范效果。来自杭锦后旗陕坝镇的各村社支部书记和种植大户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深入了解了“巴麦13号”的品种优势。此外,该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杭锦后旗双庙特色小麦产业小镇,对当地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带头人进行入户推广培训。 “推广示范及生产加工,证实了‘巴麦13号’的产量优势。”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李杰说,“巴麦13号”无愧河套小麦“五项全能”的光荣称号,亩产量达到1206斤,得到加工企业的高度认可。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农牧业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段如文介绍,2020—2021年,新品种在乌兰察布、山西、甘肃、新疆等地种植反映很好。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与中粮面业(巴彦淖尔)有限公司、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杭锦后旗驰林面粉公司、好联丰合作社签订了2022年“巴麦13号”原粮基地建设合作协议,计划2022年“巴麦13号”核心示范5000亩。 巴彦淖尔农高区立足硬质小麦优良品质特性和肉羊规模化养殖优势,确立了产业主攻方向,以推进种业创新、精深加工为主,集中打造硬质小麦和肉羊产业集群。同时,该区大力发展向日葵、果蔬、饲草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巴彦淖尔农高区的产业支撑。 牧业:激活创新动能 作为我国重要的肉食品输出地,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四季出栏肉羊的地级市,肉羊数量、羊肉产量及全年分割上市量均居全国第一。当规模养殖与农村生态建设、牧区草畜平衡发生矛盾时,肉羊的繁殖率、出栏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确保农牧民增收,又要守住草畜平衡的红线,我们只能依靠技术创新,创一个新品种出来!”巴彦淖尔农高区内,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怀森指着圈舍内的华蒙多羔肉羊告诉记者。 作为内蒙古动物育种创新的“杰作”,2018年到2020年,华蒙多羔肉羊共推广F1代和F2代多羔肉羊公羊3200只,已生产优质杂交羔羊20多万只。 生产数据显示,华蒙多羔肉羊核心群品种特征一致,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羔羊育肥期日增重达到267.8克,母羊产羔率213.4%,6月龄肥羔胴体重26.3千克,屠宰率51.2%。与当地主要品种寒杂羊相比,华蒙多羔肉羊日增重、产羔率和屠宰率可分别提高15%、18%和1%以上。 “我们与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正在联合培育的这种多羔肉羊新品系已进入中试阶段,市场订单已经排到了半年以后。”陈怀森说。 逯军介绍:“紧盯‘高’的核心目标,巴彦淖尔农高区所绽放出的不仅仅是几朵花,而是一座花园。目前,巴彦淖尔农高区已经与杨凌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协议,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江南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整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成或开工建设了中美金伯利农庄、中以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和基地,建成8500平方米的CNAS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制定修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183项。” 今年,巴彦淖尔农高区依托“天赋河套总部”建设,继续加大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度,获批之初就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引领形成以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肉羊、小麦、向日葵、生物育种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25.5亿元。 预计到2024年,巴彦淖尔农高区总产值将达到18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周边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牧业科技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土地产出率达到每亩8.79万元,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36.84万元。
来源:科技日报
HALAL国际认证让农高区产品有了“国际范儿”
贺伟华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调研
一图读懂 | 2022—2024年,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这样建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大数据平台 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成交金额3200万美元!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企业进博会上收获满满
第七届进博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企业成功签约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公众号创刊寄语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首次亮相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玉米“一穴双株”智慧高产密植模式 在巴彦淖尔农高区试验初获成功
© 2014 内蒙古科学技术厅 |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470号-1
Visitor:7065400 | 技术支持:0471-5262056 | 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