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结薯需要的光照条件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都能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生长期处于弱光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生长细弱,叶片薄而色淡,光合生产率低而减产。
1.光照对发芽的影响
光照对薯块(块茎)的芽伸长有抑制作用,度过休眠期的薯块放于散射光下催芽,可产生绿色短壮芽,播种时不易伤芽,还可增产。黑暗条件下,块茎发出的芽细长,需要放于散射光下,待芽子变绿时播种,可减少芽的损伤。
2.光照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的幼苗期处于强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有利于发根、壮苗;发棵期在强光照和较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快、健壮,茎杆粗壮,枝叶繁茂。
3.光照对薯块(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影响
结薯期强光、短日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产量高。短日照条件下,块茎形成较长日照早,熟期相应提前。中原春、秋二季作区,春马铃薯的日平均日照时数较秋马铃薯长2个多小时,因此,同一品种的春马铃薯植株较高,生育期长;而秋马铃薯植株矮,结薯早。
温度对马铃薯生长、结薯的影响
马铃薯薯块的发芽、茎叶生长、结薯等阶段都要求一定的温度。当其它生长条件(水分、光照等)适宜时,通过播种期的调节、栽培管理等措施,满足其需要的温度条件,可使马铃薯正常生育,达到高产。
1. 温度对发芽的影响
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后,5摄氏度开始发芽,但很缓慢;当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到7摄氏度即可播种,12摄氏度以上顺利出苗。气温较低时,播种后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2-3摄氏度,有利于根系发育、能早出苗、早生长、早结薯。
2. 温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2摄氏度;日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或低于7摄氏度,茎叶生长停止。当气温降低到零下1摄氏度时,幼苗受冻害,-3摄氏度植株冻死。
3. 温度对结薯的影响
块茎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6摄氏度-2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时,夜间低温可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有利于光合产物向薯块中积累。夜间气温达25摄氏度时,块茎的呼吸强度剧增,大量消耗养分而停止生长。因此,块茎膨大期间,要适时浇水,调节土温,满足块茎生长对土温的要求,达到增产目的。
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结薯的影响
水分是马铃薯进行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养分运输的介质。马铃薯是一种需要水分较多的作物,土壤中缺水的时候,会严重减产。
土壤水分过多排水不良,可造成土壤中缺氧,影响根系发育,甚至根部腐烂,大幅度减产;新生块茎缺氧,皮孔细胞裸露(起白泡),易感染细菌腐烂,收货后不耐贮藏;高湿度还易发生晚疫病,引起块茎大量腐烂。
1、水分对发芽的影响
播种时、土壤中必须有足够的墒情,土壤湿润,通气性好,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吸收水分,保证正常出苗。如土壤干旱,薯块中的水分被土壤吸收,影响种薯出苗。在中原二季作区的秋马铃薯,播种时土温较高,应经常浇水降土温,才能正常出苗。
2、幼苗期
适宜的土壤湿度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适当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以及茎叶生长。如土壤水分过少,则会产生水分胁迫现象,茎叶生长不良。必要时,根据土壤墒情,可少量灌溉,并及时中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较少水分蒸发。
3、发棵期(团课期)
此时进入茎叶快速生长时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可提高植株对氧磷钾肥的吸收率,促进茎叶生长,为结薯提供物质基础。如果土壤中水分不足,叶片不能充分展开,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结薯和产量。
4、结薯期
开花后,光合产物大量向新生块茎中积累,马铃薯80%以上的产量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块茎开始形成时,土壤干旱易是疮痂病菌侵染块茎,影响商品品质。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水较多的时期,特别是结薯前期土壤中缺水,会造成大幅度减少,如缺水后,在度降雨或灌溉时,易发生二次生长产生畸形薯。
结薯期如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后期逐渐讲的土壤含水量,达到50%-60%,促使新生块茎的周皮木栓化,较少收获是脱皮。收获时,避免土壤过分干燥减少块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