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五原联丰村又获一项国家级荣誉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11月28日,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系列宣传活动暨绿色中国行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等31个村被“绿色中国行”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荣誉称号。联丰村是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这是继11月13日,该村被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本次活动是“绿色中国行”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作为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绿色中国行”活动开展10年来,先后在19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地区举办,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成为面向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和展示窗口。  近年来,塔尔湖镇抓住五原县委、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机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沙多、树多、湖多,肉羊、水产、林果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规划形成“一圈、两村、三寺、四园、五化”的旅游格局,引进包头黄河谣旅游文化公司,充分挖掘黄河故道文化,打造黄河谣景区升级版,重点开发果蔬采摘、穿沙玩水、民宿、亲子体验、养生度假、农家乐、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旅游产业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新业态。  联丰村位于塔尔湖镇西2公里处,辖区内有10个社779户3584人,耕地面积20000亩。这里土地肥沃,多年来,农民有种植果树的习惯,现有大小果园35处,各类果树7000余亩,临近有8处近10000亩天然湖泊和4000多亩沙丘等原生态地貌,东与巴美国家湿地公园、拉僧庙、特种养殖科普示范园等景点相邻,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这里的自然景观清新怡人、文化特色鲜明,是一个天然的景区。伴随美丽乡村建设,这里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随坡就势点栽各类经济景观树种,让这座小村庄成为具有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260个村落被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塔尔湖镇联丰村榜上有名,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村庄。(记者 焦锦平 通讯员 左志强) 作者: 2019/12/10 10:58
  • 我市新增两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记者从市农牧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三道桥镇和平村(西甜瓜)和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花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为重点,以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10个村、1个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别是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绿色蔬菜)、磴口县隆盛合镇新地村(甜瓜)、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优质甜瓜)、五原县胜丰镇新红村(灯笼红香瓜)、临河区新华镇新丰村(韭菜)、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枸杞)、五原县隆兴昌镇联合村(五原黄柿子)、乌拉特中旗温更镇阿拉腾呼少嘎查(二狼山白绒山羊)、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戈壁红驼)、杭锦后旗陕坝镇三道桥镇和平村(西甜瓜)、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花生)。(记者 黄景莲) 作者: 2019/12/09 17:26
  • 首次超越国际食品法典,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增至7107项 日前,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此次发布的新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483种农药在356种(类)食品中7107项残留限量,与2016版相比新增农药品种50个、残留限量2967项,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数量,标志着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迈上新台阶。据介绍,2019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主要有五方面特点:一是全部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有农药登记、无限量标准”问题,同时以评估数据为依据,科学严谨设定残留限量。二是突出高风险的禁限用农药,规定了27种禁用农药585项限量、16种限用农药311项限量。三是特色小宗作物限量标准显著增加。其中,新增人参、杨梅、冬枣等119种特色小宗作物上804项限量,总数达到1602项,是2016版的2倍多。四是动物源性食品残留限量有了突破性增长。规定了109种农药在肉、蛋、奶等27种居民日常消费的动物源性食品中的703项最大残留限量,是2016版的14倍,从以植物源性食品为主积极向动物源性食品扩展,进一步拓宽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五是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农药品种数量显著增长。针对进口农产品中可能含有我国尚未登记农药的情况,通过评估转化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了77种尚未在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1109项残留限量。据悉,新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均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试验及监测数据、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农药毒理学数据等,经过科学风险评估后制定的。标准制定期间广泛征求了消费者、生产经营者、专家、相关职能部门等各方面和社会公众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标准的评议,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对规范科学合理用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击非法使用农药意义重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卫生、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加大工作力度,标准数量快速增长,标准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药监管相适应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万项以上。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作者: 2019/12/09 17:23
  • 新华镇:小韭菜成致富大产业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韭菜作为临河新华镇的特色产业已经有三四十年的种植历史,经历了从大田种植到标准化温室大棚种植,由零散种植到万亩示范基地种植,从常规种植到无公害生产,从沿街零售到供不应求的过程。  因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新华镇所产的韭菜以茎粗、叶宽、色浓、味美而在同类产品中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全镇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已发展到6500多亩,年创产值1亿多元,每亩纯收入超万元。  从“直不起腰”到“挺起腰板”  “说起变化,当然就得说我们的生产方式了。最早的大棚我们都叫它‘弓棚’。为甚叫这个名?因为要进棚你得弓着腰。在棚内作业得一直蹲着或者跪着,可是受罪了。再说它的材质,都是我们农民自己拿木头搭起来的架子,然后铺上薄膜,保温效果特别不好,到了秋天还得生炉子保暖,烟尘特别大。”新华镇种植户刘永生这样告诉笔者,“你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大棚,厚墙体、大跨度,进来作业方便、保温效果好,我们也可以‘挺起腰板’干活儿了。”  从粗放式经营到绿色发展  回顾新华镇韭菜的发展历史,作为本地人的农科站站长贾俊岐最有发言权,“在秋冬季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温,每栋大棚都要生炉子取暖,这样一来烟雾就多了,有的时候整个集镇都会被包围在烟雾中,这就反映出简单粗放式经营的弊病。如今,我们拿到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韭菜有了二维码‘身份证’,产品实现了可追溯,质量更有保证。在生产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市场的倒逼,还是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都在促使产品向品牌化发展,都在推动新华镇韭菜产业向科学化种植、市场化运作迈进。”  从找市场到市场找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销路,才能让菜农获利。  “以前韭菜上市时间不均衡,说割韭菜一个村子都在割韭菜,菜越多价越低,菜农赚得越少。”新丰村村主任杨飞自己也是个韭菜种植户,说起找市场、找销路他深有感触,“现在咱们是四季均衡上市,多会儿要菜多会儿有,价格随行就市吃不了亏,来买菜的也不再只是本地的‘二道贩子’,而是面对全国的大市场,直接在网上联系好价格、日期,确定好货源,人家一装车就给现钱。不夸张地说,如今新华镇的韭菜是‘卖天下’。”  从“直不起腰”的费时费力、“烟雾弥漫”的粗放经营、市场销路窄的“卖菜难”,到现在的“挺起腰板”作业、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新华镇韭菜产业的变迁无疑是临河区乃至巴彦淖尔市将科技应用到农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将网络融入到农业,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讯员 杨永旺)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田惠荣 作者: 2019/12/09 17:17
  • 开展特色养殖服务---巴马香猪  近日,五原县畜牧站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户了解巴马香猪养殖情况: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州,俗名冬瓜猪、香蕉猪、两头乌,个体最大45公斤,皮薄肉细、味道鲜美,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誉,被称为猪中贵族。目前在我市有零星养殖,能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饲料条件尚在观察中,若观察后巴马香猪适合在我县养殖,后续将引进进行养殖。来源: 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作者: 作者: 2019/12/09 17:12
  • 创“芯”驱动 且看种子的力量 ——“亩均一二三产综合效益论英雄”系列报道之六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研部门、农业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培育农业新品种的力度,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一粒向日葵种子 引领一条全产业链  “没想到今年葵花一亩地能卖3000多块钱。”11月19日,说起今年的收成,五原县复兴镇联丰六组农民杨永胜乐得合不拢嘴。杨永胜家里有50来亩地,今年种了41亩葵花,光葵花就卖了12万多元,再加上其它收入,毛收入上了15万元。  杨永胜种葵花近30年,是三瑞农科的忠实客户。早些年,三瑞农科购进美葵种子销售,最贵的时候每斤近400元,一亩地需9两至1斤种子,也就是说种一亩葵花光种子成本就三四百元。后来,三瑞农科自主研发培育的葵花种子SH361、SH363开始推广,杨永胜也改种了SH361、SH363,每亩地种子成本下降到50元至70元。而且,三瑞农科研发的种子抗病虫草性强,收获的籽粒皮薄仁大还香脆,卖价也比其它品种的高。  在三瑞农科旗下的向日葵技术研究院里,公司董事长张永平介绍了成立向日葵技术研究院、自主培育研发向日葵种子的初衷:我市的向日葵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前些年,垄断市场的美葵种子价格一路走高,葵花水锈病、菌核病、列当等病虫草害,一度严重影响着我市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成立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助力我市,甚至全国、全世界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  在实验室里,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九焕拔起寄生了列当草的向日葵给记者看。一株向日葵的根部,寄生着大大小小十来株列当苗。“列当是专门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草,它吸收向日葵的营养,造成向日葵减产。一株列当能结一两万个籽,有实验证明,列当籽在土里休眠十年还有活性,遇到向日葵仍然可以发芽。”冯九焕说。  2009年起,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自主培育研发了SH361、SH363种子,并推向市场,再加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也陆续推出一批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高产向日葵品种,美葵垄断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而且提高了向日葵的产量及商品性。在列当草害及其它病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2018年,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研发培育成功的向日葵抗列当及其它病害的新品种三瑞3号通过新品种登记认定并推向市场。“因为三瑞自主研发培育的向日葵种子抗病性突出,所以这几年农民也不太讲究轮作,无形中增加了向日葵种植面积。”内蒙古向日葵协会秘书长、内蒙古向日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陈海军告诉记者,“我们把列当草害分A~G七个等级,等级越高危害越大。三瑞3号是抗E级的品种,预计两年内,三瑞农科可以向市场推出抗G级列当草害的向日葵新品种。”  三胖蛋原味瓜子是我市首批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之一,在推向市场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三胖蛋做到了国内原味瓜子第一,通过“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带动巴彦淖尔市千家万户增收。三胖蛋原味瓜子用的原料,一直都是三瑞农科培育研发的向日葵品种三瑞SH363。正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忠所言:“三胖蛋和SH363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一粒小麦种子 助推河套面粉站稳高端市场  “种富硒小麦,头一年有顾虑,只种了几亩。今年种了20亩,明年50亩地都种他们的订单。”近日,临河区干召庙镇广联村三组的郝有宽展开手中的收麦手续给记者看。郝有宽说的“他们”,是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  小麦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河套地区的面粉在国内国际市场广受好评。好产品要卖出好价钱,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紧盯高端市场,生产系列高端面粉及面粉类产品。  面粉的用途不同,需要的品质特征也不同。比如,做面条的需要蛋白质含量高、筋度高,做蛋糕的就需要蛋白质含量低、筋度低。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成立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研究院的任务之一,就是选育不同特性的小麦新品种及进行产业化开发。  “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从小麦的品种改良选育、栽培技术优化、制粉工艺研发、面食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对河套小麦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我们建立了河套小麦品种改良院士专家工作站,选育高产、多抗、专用型小麦品种;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小麦改良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公司整体研发能力。”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院长李国强介绍,“近年来,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研发培育成功7个小麦新品种,较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兆丰5号、巴麦13号、内麦17号。兆丰小麦种子自选、自育、自繁,提高种子纯度,确保生产用种质量。种子生产、种植管理、收储实现标准化,提高了兆丰河套小麦的品质。”  据了解,与传统小麦相比,内麦17号蛋白质含量更高,做成面粉更加洁白,非常适合做烘焙,兆丰5号则适合做饺子、面条。兆丰河套面业通过和农民签订订单,近年来每年种植数万亩自主研发培育新品种小麦。在农企互作、保护收储上,兆丰小麦一直按照优质优价进行收储,每年的收购价格均高出市场价,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9年,内麦17号每斤收购价比其他小麦高0.5元,农民每亩增收700元左右。巴麦13号、兆丰5号每斤收购价比其他小麦高0.2元,农民增收明显。  初冬时节,走进兆丰河套面业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个个圆形筒仓内,一台台电动石碾不紧不慢地滚动着,浓郁的面粉香味扑鼻而来。这是兆丰自主研发的“现代石碾冷制粉”专利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正压力低速碾压、低温加工,能在保证面粉细腻口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小麦里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当前较为先进的面粉生产线。  目前,兆丰的产品有绿色、富硒、有机、深加工纺面4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公司生产的“鸡鹿塞”石碾高端面粉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公司在采取直营、入驻高档商超、京东等线上线下传统模式销售的同时,重点开发体验营销、定制生产业务,将兆丰河套小麦和兆丰石碾面粉销住世界各地。  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近五年内,我市多个品种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及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备案登记,其中小麦审定品种5个,玉米审定品种16个,食葵审定品种8个,备案登记品种225个,油葵审定品种1个,备案登记品种4个。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以三瑞农科为主的我市食葵新品种培育推广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小麦、玉米等新品种研发培育推广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农业新品种培育研发,还大有可为。(记者 杨志利) 【短评】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市科研单位和企业依托自有人才队伍和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深受农民和市场欢迎的本土优良品种,例如三瑞SH361、SH363、兆丰5号、巴麦13号等,具有抗病能力强、商品性更好等明显优势,为河套小麦、向日葵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像“三瑞+农民+三胖蛋”这样的紧密合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产品的竞争力。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1000多万亩水浇地常年用种的巨大需求相比,与“天赋河套”品牌特色、优质、高端的定位相比,与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的要求相比,我们在农业新品种的研发、培育、推广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有政府、企业、农民等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好种子这个本土“芯片”,才能为“天赋河套”品牌航母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动力。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作者: 2019/12/05 16:14
  • 仿野生种植 开出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千金方” ——“亩均一二三产综合效益论英雄”系列报道之五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天衡仿野生红花种植基地   甘草苷和甘草酸数值达到2.0和3.0以上,均超过《中国药典》标准1倍以上。  过去的“不毛之地”,如今亩均产值3万元!  全市中(蒙)药材种植总面积51.2万亩,年产量28.75万吨,总产值12.46亿元。  近年来,我市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农民仿野生、规模化种植,让中(蒙)药材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成为我市六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开出了又一张“千金方”。  从“不毛之地”到亩均综合产值三万元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这几天,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的天衡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和磴口县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的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甘草种植基地,大型收获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手持各种工具搂的搂、耙的耙、打捆的打捆、装车的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当初选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可以说是费了好大的劲儿。”天衡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伟说,“能成为仿野生基地,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面积要大;二是周边不能有厂矿企业,要远离污染源,最好是荒滩野地,多年未耕种;三是地下水要符合饮用水标准。这里以前都是荒地,农作物很难生长,经过多方考察、检测、论证,最后我们选择在这里建了3000亩黄芪种植基地。”  说到仿野生黄芪种植效益,刘伟给记者算了笔账:“因为是仿野生种植,基地的药材亩产并不高,产鲜货400多公斤,最终可出中药饮片30公斤,加工、包装成‘天赋河套’玉衡黄芪片,每克售价1元,每亩地产值3万元左右。”  在王爷地公司甘草种植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白蕾捡起地上的一株甘草端详着说:“这甘草品相好,这几天鲜货每公斤6.5元,我们亩产1500公斤,一亩地卖鲜货就能卖9000多元。但我们不直接卖鲜货,今年我们把分拣车间搬到种植基地旁,雇用周边的农民分拣鲜甘草,然后切片。每亩甘草出毛条240公斤、成品条390公斤,毛条每公斤8元,成品条经精选加工、包装可出132公斤罐装‘天赋河套’王爷地甘草,每公斤240元,每亩产值可达33600元。这样,我们企业提高了亩均效益,周边农民来企业打工也有了收入。”  记者了解到,王爷地公司甘草种植基地多年前是一片沙海,是真正的“不毛之地”。2006年,王爷地公司开始在这里开发沙产业。治沙十余年,王爷地公司创造了“药材种植+生物科技+互联网+中药材市场+资本+沙文化+荒漠化治理”的沙产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传统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在天衡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记者遇到了“工作人员”郑玉全和钟生生。郑玉全是大佘太镇新胜四组农民,世代种地为生。他家有150亩土地,以前种玉米,一年一亩地也就收入400多元。2017年,他把土地全部流转给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种植药材,每亩流转费520元。他本人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基地负责药材从种到收的全程管理,月工资4000元,在种植和采收季节忙的时候,他和雇来的农民工一起干活儿,每天又增加150元收入。郑玉全高兴地说:“以前受苦受累一年下来最好的时候也就收入五六万元,现在我土地流转费一年7.8万元,工资最少4.8万元,加起来12万多,收入翻了番,连吃住都在基地,免费的,又减少了一份开支,你说惬不惬?”  在基地负责滴灌的大佘太镇新胜一组农民钟生生接过话茬说:“天衡的这个基地可是给我们带来了实惠,许多人家把土地流转给基地,收入稳稳当当,还比种地多,有时间就到基地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我们特别高兴。”  刘伟介绍,天衡从2017年在我市建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来,仅用工费用一项已支出900万多元,这些钱,都实实在在进了基地周边农民的腰包。  在王爷地公司甘草种植基地,起收机把甘草挖起来,筛、抖掉土,然后装上前面的拖拉机,71岁的刘吉友和几位村民跟在起收机后,用耙子把遗落在土里的甘草搂出来。“这活儿不累,我一天能挣130元。”刘吉友说。刘吉友就住在基地附近的村里,这几年,他每年来基地打三四个月工,能挣1.5万元左右。这几天,刘吉友所在的村里有20多人在基地打工,男的搂甘草,女的分拣。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均说:“每名工人每天可以挣130元到180元。今年王爷地公司共种植了2000亩甘草,秋季计划起挖1000亩,每亩甘草需要付出人工分拣费2000元,1000亩甘草分拣费200万元左右。同时,我们免费传授甘草种植及初加工分拣技术,带动农牧民共同致富。”  从特色农产到道地药材  “天赋河套”引领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崛起  “‘道地药材’是中药学术语,是指在拥有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天衡医疗董事长刘全志说,“河套地区是许多药材的原生地,比如黄芪、红花等,河套地区种出来的是最道地的。河套地区地处黄金农业种植带,种植药材的条件得天独厚。天衡今年收获的黄芪,经检测甲苷含量达0.135%,远远超过《中国药典》要求的0.040%的标准。天衡制药将充分利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种植仿野生中(蒙)药材10万亩,带动更多农民改善种植业结构、增收致富。”  “乌兰布和沙漠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肉苁蓉、甘草等中药材生长。在甘草种植过程中,王爷地公司严格按照有机仿野生种植模式进行,全程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农药。天然优越的生长环境和严格的种植管理模式带来的是产品的高品质,甘草苷和甘草酸数值达到2.0和3.0以上,均超过《中国药典》标准1倍以上。王爷地公司在乌兰布和沙漠规划建设30万亩有机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该公司在已建成的5万亩中药材有机认证基地重点发展以肉苁蓉、甘草种植为主体,黄芪、锁阳、苦豆子、沙漠羊、沙漠鸡等为辅助的沙生中药材种养链。”魏均说。  据了解,我市是自治区重要的中(蒙)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目前,全市中(蒙)药材种植总面积51.2万亩,年产量28.75万吨,总产值12.46亿元。主要种类有苁蓉、枸杞、黄芪、甘草、锁阳等。近两年来,我市还成功引种了红花、金银花、板蓝根、防风、牛膝、银翘等名贵中药材,效益十分可观。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我市不断调整产业种植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中(蒙)药材产业蓬勃发展。(记者 王羽南/文 胡东育/图)【短评】  一个地区,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敏锐地发现机遇,紧紧抓住和用好自身优势。地处黄金农业种植带的河套,不仅适宜种植小麦、葵花等农产品,还符合要求更为严苛的苁蓉、红花等中(蒙)药材的种植条件,出产的黄芪、甘草等药材的药用成分数值高于《中国药典》标准1倍以上。这也是大自然赐予河套的天赋,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优势。在“天赋河套”品牌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天衡、王爷地等企业的带动,我市中(蒙)药材产业链中亩均综合产值较高的已经达到了3万元以上,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以“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的决心和信心。“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就能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作者: 2019/12/04 16:10
  • 我国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 我国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长效机制,推进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国家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1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举行的全国北方农业绿色生产暨农药减量增效现场观摩会上介绍,我国将按照“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营造全民参与回收的良好氛围。我国各地农业部门沟通协调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工作路径和经验模式。例如,吉林省从源头入手,探索开展农药配药站建设,通过建设统一配药装置、使用大包装等手段有效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青海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建设集中存储中心、回收中心、回收网点,累计回收1000多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强农药使用主体环保意识。记者在观摩现场会上了解到,巴彦淖尔市按照“谁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明确规定农药经营店主要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政府按照13元/公斤的标准予以补贴;全市设置58个苏木乡镇转运站、6个旗县区集中仓储中心,构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仓储”的三级回收体系,累计回收187吨农药包装废弃物。目前,我国各地正在探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试点工作,并组织实施无害化处理。来源:世界农化网 作者: 2019/12/03 11:17
  • 多”显优势 现代农业筋骨更强健 ——“亩均一二三产综合效益论英雄”系列报道之四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锄禾公司农业园区内香蕉长势正旺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指示要求,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全面推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目前,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正逐步成型。  抓治理 保护好河套这方净土 让好土地持续产出好产品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不断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沙漠治理利用的技术路径和合作模式……近年来,我市不断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盐碱地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我市共有盐碱化耕地484万亩,占内蒙古自治区盐碱化耕地面积的46%。2018年市委、政府选择河套地区盐碱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全、改盐技术最扎实的五原县,实施了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在项目实施中硅谷肥业的有机硅功能肥田间效果表现尤为突出。经初步测算,2018年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4500亩,地力提升2个等级,项目区人均年增收7300元,5年综合增收可达投资总额并持续发挥效益。  沙漠治理利用效果显著。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飞封造”(飞播造林、封沙育林、人工造林)并举,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用的方式,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乌兰布和沙漠绿化率逐年提升,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现在的乌兰布和沙漠,多起来的不光是绿色植物——防风林带沿线,万亩光伏产业园、仁创沙漠水稻基地、洪涛有机山药园、诺民有机葡萄园、王爷地肉苁蓉基地、圣牧高科有机牧场、万泉湖旅游区等一处处生态绿洲分布在大漠腹地,昔日黄沙漫漫的乌兰布和沙漠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控”行动全面铺开。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坚持以化肥零增长行动为抓手,推进地力提升,实现控肥增效;以农药零增长行动为抓手,推进统防统治,实现控药减害;以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为抓手,推进高效节水,实现控水降耗;以推广使用新国标农用地膜为抓手,推进减膜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实现控膜提效。2019年截至5月底,全市有机肥施用面积350万亩以上,建成商品有机肥示范区6万亩;全市计划推广绿色防控530万亩,发放农药包装可追溯二维码663.7万个……巴彦淖尔农业正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大步前进。  上规模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  “现代化农业指的是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良种化和标准化的高科技生产方式。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一家一户‘花花田’粗放经营模式,需要更多专业大户、农牧民合作社、龙头农牧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引领带动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现代农牧业。”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突破。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297.4万亩,其中,流转到种养大户的占流转总面积的70%以上,流转到企业的占20%,流转到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其他经营主体的占6%以上。流转土地进行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主体有103家,经营面积44万多亩,占流转面积的15%以上。  同时,全市通过引进、培育、整合等形式,扶持壮大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291家,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到达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去年,全市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近年来,我市加快培育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5593家,入社成员6.1万多人,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社会化服务、流通、林业以及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力量。  出效益 从一年一收到一年多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的内蒙古锄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园区。尽管室外气温逐渐走低,但高科技智能温室和日光温室里仍然暖意融融。在这里,记者惊奇地发现香蕉、柠檬、莲雾和杨桃等很多原本在南方生长的水果长势正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占地1500亩、投资2.01亿元,建设高科技智能温室36000平方米,可种植20余种蔬果。该项目集中展示蔬果高科技种植模式,重点打造五原县及周边地区集观光、旅游、采摘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公司+基地+种植户”运营模式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每年为当地产业化基地及周边旗县、乡镇提供优质种苗1500万株;每栋3.5亩温室年产值20多万元,并可带动物流、加工、农资等相关产业发展。  热闹的不光是大棚温室里,一些按往年惯例本该开始猫冬的农民朋友仍在田地里劳作——杭锦后旗双庙镇尖子地村的500亩有机田里迎来了今年的第二次收获,麦后复种的有机大白菜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搬运。2015年,乌拉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在尖子地村七组建成了占地500亩的有机小麦基地,全程采取原生态种植方式,顺利完成了土地的有机转换,并连续5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基地亩均产出有机石磨面粉420斤,零售价为每斤20元,仅小麦亩产值就达8000多元。专门研究小麦提质增效的科技小院就在基地对面,农技博士、研究员随时可以到基地搞研究、做实验,为基地提供最及时、最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品牌建设上,我们以‘天赋河套’为引领,努力打造绿色有机高端的农产品,在促农增收上,引导农户开展麦后复种以增加亩均产值。”乌拉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贤智说,“一亩地一年种两茬,收入的增加是看得见的,还能解决耕地倒茬轮作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的双提升。”据企业测算,白菜按每斤约6.8元、亩产3000斤计算,亩均收入约1.8万元,再加上有机面粉的8000元产值,基地亩均综合效益可达2.6万元。  【短评】  巴彦淖尔有河套这片天赋的水土,有1000多万亩优质耕地,这让我们走向农业现代化拥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但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需求,我们的优质农产品产出量也相对有限,农业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针对土壤质量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近年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面实施“四控”,培育了一批高效示范基地,具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显著特征,其产出的“天赋河套”面粉等产品打入了高端市场,给企业和农民带来了高收益,让更多人看到了增收希望。未来,我们所有的农田都达到这个标准,才能真正让好土地持续产出好产品,才能在“天赋河套”品牌的带领下行稳致远。(记者 王紫丁/文 胡东育/图)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作者: 2019/12/03 11:05
  • 河套大耳猪保种项目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五原县畜牧工作站承担了河套大耳猪保种项目。承接相关工作以来,我们充分认识保种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项目要求的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中。依托项目资金通过与养殖户签订保种合同,采取饲料资金补贴等措施,利用现有公猪,有计划的与选好的母猪开展配种及登记、选育、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从而达到逐步恢复河套大耳猪种猪数量的目的。来源: 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作者 作者: 2019/12/03 10:4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