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科技信息服务与党员远程教育深度融合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远程教育和科技信息化工作,用好用活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星火科技12396”平台,全面提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和科技信息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11月28上午,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召开了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科技信息员)示范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在“两站”(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与星火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与“两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与农村牧区科技信息员)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考虑到年轻党员更易接纳先进技术,选拔在农村一线的年轻党员,作为党建与科技信息服务的融合点,推动两项工作并行前进。为激励与促进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党建工作与科技信息服务融合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会上,为“两员”工作人员发放了移动终端设备并进行了现场培训。 (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袁荣良) 作者: 2017/12/01 09:54
  • 五原县举办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班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五原县科技局组织召开2017年冬季全县第一场设施农业科技培训会。全县各乡镇设施农业示范户、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户及县蔬菜办、基层乡镇技术人员共110余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全国设施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山东省寿光市鑫悦农业专家进行授课,专家们重点讲解了设施农业土壤改良修复、冬季温室蔬菜温度与水肥管理新技术、绿色蔬菜标准栽培及病害识别、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并针对设施农业种植户在生产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和交流解答。培训采取室内培训、进棚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之后,专家们还深入到各乡镇、办事处对设施农业园区的种植户进行培训。 作者: 2017/12/01 09:36
  • 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智慧之光 来源: 东方城乡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日前在江苏苏州举办。上海组织了12家农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上海农业信息化智能制造、农业物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展示农业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推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创新和推广。尤其是近些年由农业部着力推动的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为在农村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条件,其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眼下,从农业物联网工程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再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智慧农业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农业“连线”,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了智慧之光。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智慧农业发展正逢其时在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卫国乡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大屏幕上一片片稻田里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一目了然。轻点鼠标,数十万亩稻田实景一览无余……这里可以实现对64.5万亩五常大米从种植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防伪溯源全程管控。五常农业物联网中心上演的一幕并非个案,如今全市物联网监测及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的农田面积已近100万亩……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一体,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如今开始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农业生产端的智慧化场景清楚明晰,只是智慧农业的一角。如今,冰城传统农业正与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科技编织的“神经网络”贯穿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条,改变着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可以说,冰城“智慧农业”正颠覆着传统“庄稼把式”,成为黑土地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为哈尔滨乡村振兴积蓄动能。智慧农业平台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把哈尔滨绿色农产品的生态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如今,冰城农产品网上营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展开另一种形式的跑马圈地,在网上实现市场开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网上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60%。双城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园、尚志电商产业园、宾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冰城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已达10家,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京东、春舞枝、优谷道、中国粮食城……150余家国内外知名电商纷纷入驻,把冰城绿色农产品以更具优势的价格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连线”,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了智慧之光。联合国曾作出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居住的人口将达到96亿。随着可用耕地越来越有限,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用什么来养活这一庞大的人口?过去,依靠科技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未来要想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需要让农业的经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朝着更加精准化、互联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融合卫星遥感探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地引入智慧化的思想,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可谓“高大上”。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将“互联网+”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4个月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政策密集出台,搭起了发展智慧农业的“四梁八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2016年底,国务院先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总体部署。随后,农业部相继出台《“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新工具正将农业推向全新的“智慧农业”时代。掌握着这些科技新工具的农业企业也勇立潮头,助推潮流的前进趋势。有的从传统的农机企业走来,依托自身的机械优势,嫁接上数据收集系统,掌握农田里的更多实时数据;有的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走来,把自身掌握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在农业这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创出一片新天地。物联网推进农业发展进程,成为智慧农业重点发展方向日前,华为XLabs发布智慧农业白皮书《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预测2020年智能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巨大的市场商机,吸引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智慧农业成为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成为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主要切口。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携手江苏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联合打造了丁蜀物联网农业小镇,大田、茶叶、大棚作物等农业生产均实现科学化管理,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和传统种地不同,在丁蜀镇莲花荡大田里,由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不用置身田间,也能准确掌握田间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情况,精确把握水稻施肥、打药时间。各气象指标会实时展现在无锡移动打造的大田物联网平台以及手机APP上,为农业生产活动安排提供参考。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只要网络允许,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实现农作物管理,穿着西装、喝着咖啡也能种地。”现在,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丁蜀镇莲花荡大田的水稻亩产提高了5%。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信息革命的交汇点,物联网正逐渐渗透和改变商业模式、经济业态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当前,物联网因其技术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了农业发展进程,成为智慧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产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物联网发展。近年来,农业部切实把物联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经过4年多的推动,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从2013年开始实施,试点试验范围已经从最初的3个扩大到了包括北京、黑龙江农垦、吉林、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9个省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征集推介成果、开展标准研究、推广模式应用等措施加大成果推广应用范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成果显著: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信息数字化平台,不断实现对性诱剂诱捕自动计数、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监控信息全国并轨、自动接入、实时共享,实现病虫发生、环境影响因子等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自动化监测预警模型。二是农机深松作业智能检测设备和监测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农机深松作业的过程、面积、质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2016年,全国累计安装农机深松智能检测设备达到2万台套,信息化监测面积超过5000万亩。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农业如果要迈向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目前正在成长、正在发展的农业物联网的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局局长程国强表示,“通过农业物联网或许能够重塑农业基础,而这个基础表现在市场化、一体化和国际化。这既是我们发展智慧农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据悉,下一步,农业部将建立健全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大应用研究和推广投入力度,集聚市场力量引导农业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会长、水利部原总规划师张志彤认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是智慧农业,而智慧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通过物联网、遥感监测技术进行感知,同时还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提供智能化决策以达到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2015年年底,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在2016-2018年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19-2020年逐步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1-2025年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围绕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农业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评估考核暂行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二是推进重要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推动农业部办公内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了国办政府内网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平台建设首批试点任务。推进农业部政务办公系统与政务内网门户合并,探索开发移动办公等新功能;完成农业部政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农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一期设计开发等。农业农村大数据除了应用于农业系统的管理,另一大功能就是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在这方面,农业部主要以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型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等“四平台”建设为抓手,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发展农业大数据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业部把该系统建设摆在大数据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国家农业数据中心云化升级等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制定《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实施办法》《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实行办法》《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产品供需分析月报制度实施方案》等办法和方案。另外,从2016年7月起,每月定时、定点发布中国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唐珂透露,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加强与中国气象局、新华社、中粮集团等单位合作,在调查渠道、调查内容、研究方法和分析队伍等方面开展共享共建,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加快推动国家农业数据中心、海外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完成数据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加强队伍支撑;继续探索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形成覆盖短中长期、国际国内市场、重要农产品的信息服务产品体系。智慧农业“钱景”光明,但推广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云南富民县百花山农业产业园区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百花山山顶。乍一看,树美合作社的苹果基地与传统的果园没有多大区别,但一块标示牌却透露了它不一样的“身份”:山地果园干旱监测和水分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又称智慧农业工程应用示范基地。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是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建于2016年,建设面积30亩,涉及中央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土壤信息采集系统、田间自动控制系统、施肥系统等。同时,项目在智能监测控制系统上,配备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生长环境监测站、远程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合作社是由李树美牵头组织、由施朝华等5户果农组成的农产业经济组织。和苹果打了40多年交道的李树美,堪称农业“老把式”,但是通过智慧农业手机应用端监控组织苹果的种植生产还是从业以来第一次。“一年生苹果树苗,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基本上不会挂果,但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后,试验地上的苹果树不仅普遍挂果,而且果形大,色泽漂亮。”李树美说,这颠覆了大家对一年生果树不挂果的认知。据测算,按试验地块的挂果率,如果移植到5年生的苹果树上,每亩将增产20%-30%,即150千克-200千克苹果。按今年百花山庄17元每千克的最低售价,每亩将增收2550元-3400元。在智慧农业的“浇灌”下,“树美”苹果近日一举夺得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虽然这不是智慧农业的全部‘功劳’,但这样的种植方式令苹果品质和产量大大提升,也得到了同行的关注。”李树美说,今年已有全国各地20多批、300多人来参观树美合作社智慧农业系统。不过,发展智慧农业,虽然并非可望不可即,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智慧农业在我国开始时间较晚,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业内专家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前,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还只是依托农业产业链、农产品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某些片段探索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或者说只是将涉及到智慧理念、农业技术、方法的一些片段在生产过程中有所应用。”那么,智慧农业推广,究竟难在哪儿?技术瓶颈是第一道关口。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信息网络、管理工程和农艺技术的集成度、契合度还不够,涉农数据的采集、挖掘及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农业智能化程度还不太够。当前亟须增强面向农业与农村的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用新技术、新设备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投入期集中,回报周期却很长。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一些物联网等信息设备很难大范围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需要几十万元,普通农户甚至是规模经营户往往无力承担。因此,尽管智慧农业彰显出其光明“钱景”,但其推广应用成本也让部分人望而却步。“我也想采用智慧农业设施,就是成本太高了……”这是业界普遍存在的想法。如何不让高投入成为推广智慧农业的“拦路虎”?在业界人士看来,智慧农业设施系统的投入成本,目前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首先是要将规模提上去。目前的智慧农业系统应用项目大部分是示范性质,因此在设备设施的采购上,不可能有太多议价空间,只有把规模提上去,才有望降低投入成本。当然,农业产业化的规模除了取决于生产资料外,还在于土地资源要素。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只有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资本投入农业,才有望在短期内加快智慧农业的应用速度。除加速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外,另一个措施是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推进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目前,浙江、江苏、成都等地已开始采取这样的措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智慧农业应用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湖北荆州市在打造“中国农谷”的过程中发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动力,除了来自产业需求,也要结合农民诉求,尤其要注重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被寄予厚望。智慧农业已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来源: 东方城乡报 作者: 2017/11/29 10:20
  • 让“新农民”耕耘希望田野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动力排灌机在田间灌溉,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新农民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金色的种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0年前,党的文件描述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也有了明显改观。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资源环境束缚压力加大、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拖慢了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脚步。一度,“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经党的十九大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转变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九大报告从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活力,抓住了强农富农的“牛鼻子”。以此为导引,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亿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庄稼汉”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新农民”。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农民走进校园学习农业技术,志在“打赢知识翻身仗”;“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创业,“和土地谈一场恋爱”;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平凡土地生长出致富希望;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态立村、绿色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广……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正在让新时代的中国农村焕然一新。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因此需要培育更多“新农民”。据了解,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未来,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塑造有利土壤,并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回应“乡村何以振兴”“乡村为谁振兴”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立体部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顶层设计,正在铺就乡村振兴的地基。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人民好代表毛丰美,耶鲁走出的村官秦玥飞,正是这些热情与能力齐备的人才,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注入活水。培养和扶持好扎根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广袤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传统里,治国济世莫不以农村、农民为重。今天,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实现乡村振兴。相信随着改革的落实,新时代的农业将更有奔头,农村将更有吸引力,农民将更有尊荣感。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2017/11/29 10:09
  • 巴彦淖尔市科技人员走进温室开展科技培训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积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成员深入乌拉特后旗,针对当地设施农业科技力量薄弱、科技人员缺乏的现状,在各乡镇温室中举办设施农业科技培训,把科技知识送到种植户身边。  在培训现场,专家与种植户们仔细观察温室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出温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预防措施。专家用典型的病株,向种植户详细讲解病害的主要特征和治病防病的具体办法。  此次温室里的科技培训还向种植户传达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既方便了农民领会新精神、学习新技术,拓宽了培训渠道,更提振了种植户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董彦序) 作者: 2017/11/29 09:53
  • 自治区科协调研我市科技信息工作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11月24日,自治区科协主席孙俊青一行深入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对科技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孙俊青一行首先听取了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巴彦淖尔市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巴彦淖尔市科普e站的工作汇报,并观看了12396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宣传视频和科普e站触摸屏各个栏目。孙俊青对我市星火科技12396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科普e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信息服务工作要借助本市产业化优势,打造本地化品牌服务。要利用现有软件技术及时给农牧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更实用便捷的科技信息。(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金元) 作者: 2017/11/29 09:51
  • 磴口:创新治沙模式 绿染乌兰布和沙漠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穿沙公路两侧绿树成荫 沙漠有机葡萄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全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沙漠面积为426万亩。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 0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磴口县委、政府一直延续“治沙薪火”的主题,先后提出了“生态治县”和“以生态建设统揽全局”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创建黄河中上游生态建设第一县”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决定》。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02%。  生态绿化全面推进  在多年的生态建设工作中,磴口县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明确提出围绕“五线十点”(“五线”指沿城乡通道、沿高速公路、沿包兰铁路、沿旅游线路、沿穿沙公路五条线路;“十点”指集镇地、村委会、村民活动场所、新农村示范点、重点整治村庄、设施农牧业园区、城郊接合部、广场公园、居民小区、企业周边)等重要节点,按照拓宽、提标、补缺、延伸四个原则,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集镇、村屯及养殖小区、居民小区等绿化84处;广场、湿地、工业园区及企业厂区内外周边绿化45处。  与此同时,根据乌兰布和沙区不同的地理条件,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封造结合,宜林则林、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带片网结合,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以营造防风固沙林为主,在难以造林的地区以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为主的原则,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贯通纵深总长100余公里的穿沙公路两侧建成了乔、灌木结合的防沙防护林,完成造林面积100多万亩;完成了乌兰布和沙漠边缘308华里防沙林带更新改造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带建设工程,使乌兰布和沙区280万亩的沙漠披上了绿装。  沙产业硕果累累  本着产业治沙理念,磴口县全力打好绿色有机沙产业牌。目前,该县已逐步形成经济林、林下经济、林木种苗、林产品加工、湿地利用、生态旅游等重点突出、门类多样、多业并举的沙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该县沙产业总产值达到2.72亿元,全县共有圣牧高科奶业、王爷地肉苁蓉等从事沙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80余家,其中从事治沙及肉苁蓉产业企业30余家、经济林种植生产及林下经济企业10余家、林草产业企业10余家、生态旅游及光伏企业10余家。  该县现有人工梭梭林地30余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累计完成7.6万亩,肉苁蓉年产量280吨;山药种植达到1500亩,亩产量2500公斤;酿酒葡萄1.3万亩,帝泰、诺民、尧舜等葡萄酒庄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大枣、枸杞、文冠果等经济林和中药材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全县8家林产业企业被评为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陈南 作者: 2017/11/29 09:48
  • 磴口乡村民俗文化节12月2日开幕 为期一个月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11月26日,记者从磴口县旅游局获悉,磴口县将于12月2日—2018年1月2日,在补隆淖镇黄土档新村举办磴口县首届乡村民俗文化节暨2017年冬季旅游月活动。   12月2日上午9点半 开幕式及文艺演出  12月2日上午10点—11点半 补隆淖镇优秀的民间文艺爱好者将开展以“美丽家园·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文艺专场演出  12月2日 全民健身环新村健步行  12月2日—2018年1月2日 集合黄土档新村所有农家年猪约300头,在绿家园开心农场统一宰杀、烹饪,开展年猪美食盛宴,供游客品尝、消费。菜品以猪肉烩酸菜、农家腌猪肉、猪血肠等传统河套菜为主。  12月2日—2018年1月2日 磴口县本土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为农牧民、游客送“喜”、送“福”、送文化。  12月2日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12月2日—2018年1月2日 展销花瓣馍馍、烤馍、油果子、油炸糕、油饼、手工挽面、民勤拉面、爆米花、爆炒羊羔肉、河套酿皮等传统地方美食,接受现场预订。  12月3 日“庆丰收 迎新春”农民运动会  12月2日—2018年1月2日 展销磴口县特色手工艺品  12月2日—2018年1月2日 “最美乡村”磴口县民俗摄影征集 作者: 2017/11/29 09:42
  • 富了农民 美了乡村     巴彦淖尔日报    摘要: ——蛮会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综述  今年以来,杭后蛮会镇瞄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培育新产业,挖掘新潜力,形成新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种植结构调整有了新选项  今年,该镇种植了300亩紫花苜蓿和燕麦草,长势良好,产量分别达到了1.5吨和0.8吨/亩,收购价格分别为1600元和1200元/吨。试种了50亩钙果,明年就可挂果。种植富硒小麦1000亩。青红椒走上了“选美”舞台,价格达到1.2元/公斤,亩产4000公斤。推行葵花、小麦、玉米连片种植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田间管理和机播机收作业,今年实现了产量和价格“双高”。  养殖业发展引进了新项目  蛮会镇促成万业隆公司与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内蒙古恒惠普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10万头生猪育肥和15万只绒肉兼用型山羊繁育项目。实施了奶牛牧场“提标扩群”工程,完成了盛彤、乐达2个奶站的提标扩建任务,保证鲜奶质量达到A级标准。引进了鸡、乌鸡、珍珠鸡、鸵鸟等养殖项目,“胡桐羊”市场逐步扩展,肉驴养殖起步稳健,香猪稳定了销路,波尔山羊、奶山羊、鹿也有农户尝试养殖。  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步伐  蛮会镇的驰林面粉厂加入今合网进行品牌孵化,有机颗粒面粉正在依托互联网走向全国市场。三胜伟业打造碱性食葵品牌,产品直供洽洽、大好大等著名炒货企业。泰莱丝炒货厂志立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订单葵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两条炒货生产线投产运行,每年无息为订单农户提供生资借款100万元。广昇农产品购销合作社长期经营“星火花葵”,让这个地方老品牌依然保持着火热的市场,年经销上百万斤。石磨面粉、小磨香油、糖稀等项目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马产业正在突破困境,争取发展机会。作者:记者 刘毅泽 作者: 2017/11/27 09:53
  •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升级  “相对于大农机,设施农业装备显得‘小而精’。”前不久,在第三届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会议期间,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带着记者来到河南郑州陈呰双桥花卉基地,见识了LED照明补光灯、遮阳网、风机等设施农业装备。这些高科技的“玩意儿”,对于设施农业而言至关重要,但在我国发展水平怎样呢?“我们吃的许多蔬菜,都来自设施农业,而机械的投入使用,能够提高蔬菜产量以及品质,同时还能减少用药量。”丁小明告诉记者,荷兰、美国、加拿大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已经能够达到100%,按照我国的评价体系,这些国家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处于“高级阶段”了,而我国设施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与国外差距大,与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也相距甚远。”丁小明给记者列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其中:耕整地环节为81%,种植环节为53%,采运环节为56%。而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为31.5%,其中: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为70.6%,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为15.2%,采运环节为7.7%,水肥环节为54.6%,环境控制环节为24.4%。落后的原因有哪些呢?以设施蔬菜为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耕种和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宋卫堂分析说,目前我国生产的设施类机具较少,研发此类机具的企业大多规模小且技术力量薄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较少,导致此类产品质量整体不高。而较有实力的农机企业,因为该类机具研发难度大而缺乏生产动力。加之,当初人们在设计温室大棚时,很少考虑到机械作业,导致此类机具“路难走、门难进、头难调”等现象的发生。“设施农业装备的地位很尴尬。”丁小明告诉记者,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四方面:第一,设施农业类型多样,标准化程度低。第二,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能力比较弱,导致适用机具少。他曾经选取行业内发展不错的9家企业进行过研究,从2004~2017年这13年间,9家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累计拥有产品专利数量153项,4家企业的专利数量只有两位数,另外4家企业是个位数。第三,国家政策虽有扶持,但是力度不大。“相对于大农机,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较少”。第四,有些农户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愿意花钱去购买设备。他曾在河北省永清县作过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一家农户有两栋大棚,其中一栋安装自动卷帘机,另外一栋没有安装,了解情况后发现,农户不是不认可机械的好处,而是觉得两个人有时间管理两栋大棚,另外一栋不需再花钱购买自动卷帘机。专家认为,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任重道远。“改变要从认识、观念的转变开始,包括许多农机管理部门的人对装备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大农机,而对设施农业装备认识不够。”丁小明认为,根据温室大棚大型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的需求,研制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设备;面向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集约化需求,研制成套机械化设备;面向简单化、个性化、精准化需求,研制智能化机械设备;此外,1212要加快设施农业装备相关标准的制定。宋卫堂从技术层面提出建议,机具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中、小型机具,温室甚至园区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行走式机具的应用问题;其次,机具、设施结构与栽培模式三者应该有机结合,因为机械化是以标准化为前提的;第三,要利用专业化的队伍进行社会化的服务。丁小明预测,再过20年,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有望达到中级水平,虽然现在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更多企业的进入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2017/11/24 11:2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