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今年我国粮食再丰收 为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国家统计局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玉米4318亿斤、减少73亿斤,下降1.7%;稻谷4171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0.7%;小麦2595亿斤、增加19亿斤,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增加58亿斤,增长4.8%。   2017年,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优化区域布局,在主要口粮作物稻谷、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增加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花生、中草药材等非粮作物面积。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3.6公斤/亩,增长1.0%。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分析,粮食单产增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农业气候较为有利。二是自然灾害较轻,抗灾救灾得力。三是加强技术推广和田间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等情况下,依然实现小幅增产,取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来之不易。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2017/12/11 16:24
  • 临河水产站提示养殖户:五个注意确保安全越冬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临河区水产管理站技术人员到城关镇远景村、白脑包生态渔场、新华镇新乐村等地对养鱼户进行水产养殖安全越冬技术指导与服务。  注意池塘管理。要掌握鱼类活动规律,查看水色变化和透明度。同时要注意天气变化,掌握实时气象情况。  注意冰面扫雪。结冰时要及时扫雪、除尘、增加透光率,保持冰面透明,以保证冰下有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扫雪面积最好要占到全池面积的75%~80%以上。  注意及时破冰。冰封一段时间后会滋生一些浮游动物,数量过大则须及时破冰,冰洞个数视水体面积而定。  注意适时补水。对于渗漏较大的越冬池,要定期加注一部分新水。加水时千万不可直接注入池水表面,因为鱼喜欢集于水温和溶氧较高的表层,当晚上温度下降后,会导致鱼体受冻。  注意池塘增氧。遇到紧急情况时可破冰,用水泵、气泵、增氧机或增氧剂等增氧,及时设立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员靠近,确保安全。 作者: 2017/12/11 16:12
  • 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消费河套品牌       巴彦淖尔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这里的羊肉品质非常好,我会寄一些回去,推荐给更多的酒店,助力巴彦淖尔的好羊肉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  “今天选手们在比赛中用到了巴彦淖尔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牛羊肉。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些食材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这里物产丰富、城市干净、空气质量好、富有人文气息。希望未来巴彦淖尔能多主办美食、体育、旅游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爱上这里。”  ……  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厨王争霸·巴彦淖尔特辑”在临河开机拍摄,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巴西、意大利等国家的9队顶级厨师在我市展开厨艺大比拼。节目中队员们不仅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美食,而且对我市丰富的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大加赞赏,纷纷表示,要回去宣传推介巴彦淖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巴彦淖尔,爱上巴彦淖尔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品尝到巴彦淖尔美食,消费河套品牌,助力巴彦淖尔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去。  《厨王争霸》是全球首个米其林星级厨艺赛事,代表了美食竞技的最高水准,节目重中之重就是选择优质的食材,追求菜品的品质、营养和口感。而我市地处世界农业黄金生产带,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农牧业资源禀赋优越,独具特色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享誉全国,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近年来,我市坚持用绿色领跑农牧业转型发展,确立了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塞上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上的农艺园”。这与《厨王争霸》栏目高度契合,通过节目可以搭建起我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交流的新平台,对于全面展示我市特色农牧业优势、河套美食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提升巴彦淖尔知名度、美誉度,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此赛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消费河套品牌,让绿色河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美名远扬。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品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市要大力抓好河套地域品牌建设。要抓好河套地域品牌的注册、认证和保护工作,引导农牧民和龙头企业按照品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授权企业使用河套地域品牌,逐步实现河套平原生产的优质农畜产品都使用河套地域品牌。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和品牌准入关,提高河套地域品牌价值,真正实现优质优价。要大力宣传河套地域品牌,提高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农畜产品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迈进,让农牧民在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中得到更多实惠,让企业在加工输出高品质农畜产品中实现更多效益,让政府增加财政税收,一举多赢。作者:记者 黄景莲  作者: 2017/12/11 16:01
  • 磴口有机山药俏销全国      巴彦淖尔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很多人都知道,山药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以前我们吃的山药都是“外来客”,是市民餐桌上的稀罕物。2013年,山药“落户”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短短几年时间,山药种植这一新兴产业就在该县得到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也由当年的30亩发展到3000亩,畅销全国各地。山药将成为乌兰布和沙漠开发利用的又一生力军。  山药,即薯蓣,别名怀山药 、淮山药 、土薯、山薯、山芋。在我国主要产于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山药能引入我市,内蒙古洪涛沙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靳洪桥功不可没。  靳洪桥在检察干线工作了30多年,从乌海市检察院退休后回到河北老家,闲不住的他发现山药市场有前景,便开始种植。但由于当地人多地少,很难形成规模。2013年,经过多方考察后,他相中了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这块宝地,并注册公司,在沙金套海苏木试种了30亩山药,没想到第一年试种就成功了,挣了90多万元。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几年来,公司逐步扩大山药种植规模,同时创新了山药种植技术,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和膜下滴灌技术。山药平均亩产量近5000斤,商品山药3000多斤,亩均纯收入2万多元。下一步,公司还打算发展山药深加工,仓储、物流、加工一条龙,提高山药的附加值,让山药种植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靳洪桥介绍,山药喜欢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怕重茬和太潮湿的土壤环境,否则易产生病虫害,必须打农药控制。乌兰布和沙漠土地广袤,沙壤土肥沃,纯净无污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山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乌兰布和沙漠的风也吹走了空气中的病菌,种下去的山药不易生病,不用打农药,不仅口感佳,吃起来特别面、沙、甜,而且品质优,是货真价实的有机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生产的山药不进超市,不进批发市场,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直销店销往全国各地,平均每斤能卖到10元,而外地山药只卖四五元。”靳洪桥自豪地说,他们的山药之所以“身价”高,是因为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他说,全国有机山药极少。  该公司是我市特色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区、磴口县沙产业实验基地、磴口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实训基地。在该公司的带动和磴口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磴口有十几家公司、单位和农户开始发展山药种植产业,山药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作者:记者 焦景平  作者: 2017/12/07 15:33
  • 内蒙古牲畜良种化率超过90%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业厅获悉,今年以来, 内蒙古全面推进“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全区牲畜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  我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肉牛肉羊良种补贴资金2.4亿元,补贴种公羊10万只、肉牛良种冻精350万剂,牲畜单产水平显著提高。与“十一五”末相比,地方品种肉羊通过选育提高胴体重增重2至3公斤,通过杂交改良羊胴体重增重5公斤以上,肉牛屠宰增肉10公斤以上。我区还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羊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繁殖技术,实现养殖增量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在增加羊肉供给的同时减轻了草原生态压力。  我区安排资金2512万元,支持新建以地方品种为主的种羊场81个,目前全区种羊场数量达到368个,具备了年提供种公羊20万只的生产能力,其中引进的国外优质品种种羊经区内纯繁、本土驯化,供种能力突破5万只。  此外,我区继续落实自治区《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安排补贴资金3800万元,在绒山羊主产区补贴基础母羊28万只、种公羊800只、人工授精站点80个、生产性能测定站12个、绒山羊保种场10个,调动了养殖户饲养优质绒山羊的积极性,推进了山羊绒标准化生产,加大了绒山羊优质资源保护力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李文明  作者: 2017/12/07 15:30
  • 市国土资源局临河区分局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工作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根据年度工作部署,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持续落实跟踪管理,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工作。  一是结合区情实际,对全区现有基本农田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现状。临河区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涉及7个乡镇、112个行政村、3个农场、1个林场。  二是精挑细选分析,对不符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的图斑进行筛选,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对重大项目、规划调整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情况进行分析,做到规划调整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充分衔接。  三是落地块设标志,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160.52万亩,其中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15.4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由原来的16.74%提高到60.59%。安装设立大型永久性保护牌8块,界桩100余块。  通过划足、划优、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守住了“生命线”,夯实了“生产线”,筑牢了“发展线”,也创出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临河经验”。 作者: 2017/12/07 15:26
  • 磴口:沙漠增绿 产业增效 农民增收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火参果实验基地(资料图)水稻收割(资料图)    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玉米、挂满枝头的火参果......今年,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到处都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近年来,磴口县一直将治理沙漠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做沙产业文章。该县利用乌兰布和沙漠绿色无污染且日照充足的优势,成功打造了生态光伏观光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圣牧、蒙牛为龙头的有机肉牛和有机奶加工产业链;以草原宏宝、晶烨为龙头的肉羊加工产业链;以中粮、泰顺为龙头的番茄加工产业链;以佳格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诺民公司为龙头的葡萄酒加工产业链;以王爷地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及以沙漠绿洲、湖泊为景观的特色生态旅游链。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生态循环引领转型发展  “金黄色的稻花随风翻滚,收割机机声隆隆。今年,磴口县1500亩沙漠水稻开镰收割之际,几台收割机在稻田里往来穿梭……”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时至今日,稻田丰收的繁忙景象和喜悦心情还历历在目。  今年,磴口县委、政府大胆尝试,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亿元,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规划设计了集生态种养+光伏发电+旅游观光为一体的1500亩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沙漠水稻采用的是仁创生泰保水砂技术,把水稻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稻田上建设1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节水可达70%。开镰之时,磴口县农牧业局组织人员在现场进行测产,亩产稻谷达到850斤。与此同时,稻田还兼顾养鱼、螃蟹、鸭子等,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系统,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从而达到水稻增产、鱼蟹丰收、鸭子增肥的目的,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沙漠空旷无污染,透气性好,不会产生厌氧环境,能减少病虫灾害。而且我们还在稻田内养殖了鱼、螃蟹、泥鳅和鸭子,可以给稻田提供有机肥料,种出的水稻植株健壮,避免了喷洒农药,从而确保了稻田的绿色有机。”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说道。  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今年我们种植的300亩山药又丰收了,亩产达到5000斤,总共可收获150万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山药亩均纯收入在2万多元左右,全部利润近900万元。”沙漠山药种植大户靳洪桥告诉记者。  从山药丰收到现在,靳洪桥虽然忙着销售,但是却感到满满的幸福。  2013年,磴口县在乌兰布和沙漠首次引种新型产品铁棍山药,而靳洪桥就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试种的30亩铁棍山药喜获丰收,当年收入就突破90万元。就这样,山药种植这一新兴产业在磴口县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也由当年的30亩发展到现如今的1500亩。为了促进山药种植产业发展,磴口县还组织召开了山药种植现场会,让全县100多名种植大户代表和科技人员了解山药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牧民关注山药种植,推动全县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乌兰布和沙漠,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且无污染,种出的山药淀粉足、口感沙糯,很受消费者欢迎。”磴口县农牧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药种植在磴口实验成功,可以说为更好地利用乌兰布和沙漠提供了依据,对于产业链的延伸和多种品种引进等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生态环保的绿色农业产业,是实现绿色转型、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产出从“田头”到“餐桌”安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培育绿色现代农业新动能,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今年,磴口县委、政府还引进了沙业兴农业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了318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实验示范基地,种植的马铃薯、黑皮花生、黄芪、桔梗、牛蒡、火参果等新型示范田均已试种成功、喜获丰收。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陈南 作者: 2017/12/06 16:20
  • 五原县盐碱地改良纪实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改良前  第一年第三年改良后的土地葵花生长茂盛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曾经的五原县,盐碱地让当地农民无奈感叹。  为了有效提升地力,回应广大农民的增收期盼,五原县从2009年起致力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试验至今,累计推广以脱硫石膏为主的综合改良技术11.5万亩,向日葵平均每亩增产35.2公斤,亩效益提高171.4元,总增效益1971.1万元。  打破旧观念,盐碱地改良初见成效  五原县拥有耕地230.5万亩,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占53.4%。由于盐分含量较高,抑制作物生长,一般作物很难捉苗,只能种植向日葵,产量较低,人均土地的一半受盐碱危害,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老百姓以大水漫灌压盐,结果造成用水量越来越大,水费飙升,而盐分也是越压越大。盐碱地改良问题严重困扰着农民,也考验着致力于盐碱地改良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  2009年,五原县农业技术部门科研人员在中科院院士指导带领下,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向盐碱地宣战。  盐碱地成因十分复杂,盐分的运行规律极难总结,科研经费有限,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再加上当地农民的怀疑和不配合,使盐碱地改良工作难上加难。  70多岁的王文兵大爷看到农业科技人员每天在盐碱地上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奇地问:“娃娃们,你们这是做甚了?”“我在这活了70多年,人们在盐碱地上想尽办法,也没见逮住几棵苗,快不要瞎费功夫了!”  农民的质疑没有让科技人员却步,反而激起了他们战胜盐碱地的斗志。盐碱地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地方,农业科技人员与中科院教授一起早出晚归,尝盐碱,连着几天腹泻不止,搞田间试验,被蚊虫叮咬得满脸疙瘩,但大家有苦不言、痴心不改。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做了大量的盐碱地的改良试验示范工作,采集了大量数据,开展了一轮又一轮面向农民的宣传培训,在五原县的盐碱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和美好的青春。项目实施期间,专家顾问魏由庆常驻五原县指导,仅一年时间就在20余亩盐碱地上取样4000多个,化验16000余次。  至2013年,盐碱地改良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改良盐碱地的行动中来。  引入新技术,掀起盐碱地改良热潮  五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在河套灌区,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是“上膜下秸”控盐抑盐模式,体现有盐无害的理念。测产结果显示: 该模式在中度以上盐碱地效果更明显。与农民传统耕作措施相比,保苗率提高8%、葵盘直径增加2厘米、亩产量增加9.8%。  从2012年开始,先后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工作站、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到五原县开展盐碱土改良及修复集成技术研究。  通过每年观察盐碱地脱盐效果、向日葵保苗率、死苗率、产量,并逐年补施石膏量,2014年,项目区向日葵保苗率均在80%以上、产量150公斤以上,将项目区由盐碱危害造成的中低产田变为中高产田,盐荒地变成可耕地。使耕层土壤ph值降低1~1.5;碱化度降低30%以上,盐分减少0.2~0.5个百分点,保苗率提高30%~50%,增产30%以上,产值提高300元/亩以上。成功研究出改良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使用脱硫石膏、有机肥、风积沙等合理用量。  五原县采取的主要推广方法是多点建立示范园区,2016年每个乡镇建立1~2个盐碱地改良示范园区,共建11个,每个园区面积为500~1000亩,全部建在每个乡镇盐碱地分布集中、灌排配套、交通便利的区域。园区建立后,有关部门组织农民观摩学习,每一次观摩学习都有农民流连于试验田间,惊叹农业科技的魅力,也有的围在技术人员周围不停发问,将疑虑和盘托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搞推广示范时,村民们心存疑虑,只有心动不见行动。银定图镇宏胜村的村民积极性却很高,他们在没有项目支持的情况下,自发拉运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一个组拉了10000多吨!当地村民说“我们这是学习天吉泰推广的经验技术呢”!天吉泰镇立刻组织该镇100多人到银定图镇宏丰村观摩。一时间,出现了争抢拉运脱硫石膏的现象。2015年冬季,该镇又为村民免费提供2.4万吨磷石膏,着实让项目区外的村民羡慕不已。行驶在乡间道路上,到处是“白茫茫”的脱硫石膏堆,只是此时的“白茫茫”带给农民的更多是希望。  观摩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农民积极性相当高。在园区选址时各乡镇争先恐后“争取项目”;在划分园区范围时,紧埃园区周围的和盐碱地面积较多的农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拉运脱硫石膏,哪怕自己出钱购买也愿意。但是项目资金是有限的,没争取上的,有的跑到市推广中心要项目,有的则自己拉运,全县上下掀起主动投资投劳改良盐碱地的热潮。  实施好项目,让盐碱地变成高产田  五原县复兴镇民生村村民张海军站在改良后的盐碱地成片浓绿的葵花林里,刚冒出个头顶。捧着硕大的丰收在望的葵盘,他按捺不住心底的喜悦,底气十足地说:“这条子地是我的,过去是鳖酱地(盐碱地),逮不住苗,每年不但没收益还贴点籽种、化肥,今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我们村进行盐碱地改良示范,往地里倒脱硫石膏、磷石膏、腐殖酸、羊粪、秸秆等改良剂,土壤明显改善了,按现在的长势,每亩打四五百斤没问题。” 张海军试验面积40亩,属重度盐碱地,位于 “紫阳圪卜”试验区内。采用脱硫石膏+有机肥+机械深松综合技术,改良三年后,向日葵保苗率由30%逐年提高到80%以上,产量由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300元以上。  胜丰镇美丰村三组农民张金柱所在的示范区俗名叫“碱圪梁”,在这里他有改良中度盐碱地10亩,采用“上膜下秸”技术模式,每亩增产35公斤、增收200元。  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是自治区贫困村,该村五组农民祁五因盐碱地致贫。在盐碱地改良项目中,他有试验面积7.6亩。通过采取脱硫石膏+有机肥+风积沙+机械深松综合技术,改良两年后,实现荒地变良田,向日葵亩产量75公斤以上,亩增收150元以上。  8年来,五原县始终以项目为载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捆绑整合使用,千方百计致力提升耕地质量,实施改盐增草(饲)项目工程。如秸秆腐熟还田项目、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使用有机肥等。五原盐碱地改良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2014~2015年,争取到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土壤深松联合整地项目50000亩及配套机械,项目资金57.5万元。2015年,争取到了市本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2016年继续实施;申报市科技局的《脱硫石膏副产物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指标体系建立》项目资金20万元,2016年底完成。2016年,由县农牧业局争取,与国土资源局共同实施改盐增草(饲)项目7200亩,项目资金约600万元,要求各乡镇农场至少建立一个专项观摩示范片。该项目的实施,为五原县改盐增草(饲)项目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 2017/12/05 10:29
  • 临河区将在农村供水项目区内安装入户智能水表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根据《临河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规划建设内容的需求,近日,临河区计划在农村供水项目区内安装入户智能水表。  本次工程涉及白脑包镇27个村的202个组、狼山镇22个村的129个组、新华镇26个村的110个组、乌兰图克镇31个村的165个组、干召庙镇38个村的255个组、城关镇8个村的67个组、双河镇3个村的10个组范围内的40844户用水户。目前,该项工程实施方案由巴彦淖尔市水务局巴水发[2017]590号文批复实施,批复核定投资2361.61万元。  此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村用水户入户计量收费,减少了用水户擅自改变生活饮用水用途和浪费水现象的发生,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对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 2017/12/05 10:25
  • 本地鲜姜成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当年只是零星种植的向日葵,目前每年播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成为我市重要的农业支柱性产业。  近几年,我市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引进新品种——  2013年,乌兰布和沙漠试种30亩淮山药。几年来,种植面积达3000亩。  2014年,前旗试种鲜姜。经过几年实验,2017年种植鲜姜15亩,成功实现了在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绿色生姜,亩产4000斤。  2017年,磴口县与山东鲁花集团巴彦淖尔公司签订了1.2万亩花生种植合同,中旗、前旗也种植花生8000亩。  2017年,磴口县光伏园区1000亩沙漠水稻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试种当年,水稻亩产达到850斤左右,标志着沙漠水稻试种成功。  ……  许多农民都知道,我市的气候条件是不适宜种植鲜姜的,但是前旗青松草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连续4年的试种,今年的15亩鲜姜喜获丰收,亩产鲜姜4000斤,每斤售价6元,纯收入可达16000元。  前几年,有关山东“毒鲜姜”的报道,让市民“谈姜色变”。“‘毒鲜姜’是如何形成的?是为了保鲜吗?河套地区能种植吗?”带着一连串问题,前旗青松草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志魁专门去产姜大省——山东省进行考察。在考察中,董志魁了解到,因为地少,倒不过茬,地就会染上“重茬病”,造成作物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病虫害频发、弱苗死苗、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危害,甚至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绝产。“为了防‘重茬病’,农民使用剧毒农药控制病虫害,这是产生‘毒鲜姜’的主要原因。”董志魁说,我市耕地多,倒茬轮作相对容易,有防“重茬病”的优势。酷爱吃姜、又吃不上绿色鲜姜的董志魁萌生了自己种姜的念头。  2013年,董志魁在青松草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利用温室大棚开始小面积试种,鲜姜秧苗长得还行,但是因为水分、昼夜温差等原因,产量不行。董志魁介绍,姜喜欢温暖、湿润,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在无霜期生长,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而且鲜姜比较“娇贵”,不好保存,太冷、太热都不行,山东人一般都是把鲜姜保存在山洞里5米~7米深的地下,温度在12~15度之间。  经过4年时间的试种,终于解决了本地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生长时间不足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在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绿色生姜。  “人们很稀罕,有的连苗买走。”董志魁说,他们种植的绿色鲜姜面世后,很受市民喜爱,未投放市场,大量鲜姜就被人们直接到公司买走了。  “因为难保存,所以今年没敢种太多。”董志魁说,他们一直在反复实验、研究鲜姜的保存方法。醋泡鲜姜、酒泡鲜姜都可以让鲜姜“长寿”。醋泡鲜姜中的姜可直接食用,酒泡鲜姜中的姜和酒都可以用来烹饪。好多顾客为了便于保存,干脆买他们泡制的鲜姜。随着种植和保存技术的成熟,他们计划明年把生姜的种植面积扩大。(记者 焦景平)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编辑:高也 作者: 2017/12/04 15:3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