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我市开展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申报初审工作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我市科技局按照自治区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和《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发明专利费用资助项目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项目的申报、初审工作。  今年,我市共推荐15项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并录入发明专利资助系统,提交自治区进行审查。开展发明专利费用资助是为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鼓励大众创造发明,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为推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2017年自治区科技厅对《内蒙古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进行了修订,对申报发明专利资助的范围和额度都进行了调整,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鼓励发明者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记者 焦世聪) 作者: 2017/12/26 09:55
  • 我市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综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喜看田畴披锦绣 沃野千里地生金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作为农牧业大市,农牧产业兴旺发展是巴彦淖尔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市委、政府以加快农牧产业发展为抓手,在做深做细做精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牧业,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发展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喜看今日巴彦淖尔,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牧区建设繁荣美丽、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现代农牧业已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肉羊规模化养殖(资料图)  推进品牌强市战略 擦亮“绿色河套”金字招牌  今年8月,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巴彦淖尔)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在我市隆重举办,巴彦淖尔展出的优质农畜产品备受国内外宾客青睐。借力“绿博会”,“绿色河套”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品牌强市战略,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逐步建立起梯次合理的品牌资源后备库。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管理,使品牌农产品质量过硬,确保品牌长盛不衰。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的产品达355个,其中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河套巴美肉羊、五原小麦、五原灯笼红香瓜、五原黄柿子、黑柳子白梨脆甜瓜、巴彦淖尔河套枸杞、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9个农产品被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全市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6个,绿色食品125个,有机食品49个。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兆丰河套面业是一家集研发推广、保护收储、精深加工、体验营销于一体的河套优质小麦生产加工企业,建成标准化原料基地60万亩,与全市7个旗县区、3万多农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农户种植的绿色和富硒小麦由该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1.4元的价格收购,使农民亩均直接增收1000元左右。  兆丰公司的快速发展壮大,是我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更好地发挥其支农带农作用,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开发出更多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目前,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80家,其中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68家,市级171家;2016年,上述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85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我市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并制定下发推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施方案,确定订单契约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型、“企业+基地+农牧户”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农企”联姻、利益联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农牧民增收。2016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76元,同比增长7.4%。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虽是隆冬时节,可每逢周末,临河区浩彤农业示范园还是会吸引很多市民前来观赏花卉、采摘品尝各种时蔬水果。游客李女士说:“我和家人很喜欢浩彤农业示范园,平日里工作紧张忙碌,周末带着孩子来这游玩,是很好的休闲选择。”  作为内蒙古首个综合创新示范园区,浩彤现代农牧业公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加强农业与观光旅游、耕作体验等业态融合,推进农业向具有满足城市居民观光休闲需求、生态涵养等功能深度拓展。  在发展特色生态园区的同时,我市还把休闲农业与特色镇村建设有机结合。目前,我市重点打造了临河富强村、万丰村、酒庄老镇、民主四组,杭后春光村,后旗蒙汉新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全市农村牧区环境明显改善。五原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公田村、民建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临河富强村获2016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荣誉的乡村;2017年临河区富强村、五原县刘四拉新村、杭后春光村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四组是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村里的万亩苹果梨园每年吸引着众多区内外游客前来赏花摘果……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去年我全市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预计2017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在5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将突破55亿元。  鼠标一点,河套优质农畜产品行销天下。电子商务给河套特色、优质农畜产品插上了隐形翅膀,也为农牧区产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截至2016年底,我市电子商务企业达1082家,投入运营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4个,共入驻企业和个体户400多户。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旗县”。目前,我市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巴彦淖尔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上持续发力,让巴彦淖尔的好土地生产出好产品,打造好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高端市场,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让更多农牧民走上增收富裕的幸福路。(记者 吕园/文 高晓龙/图)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高也 作者: 2017/12/26 09:48
  • 以绿为底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    沃野平畴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冬日的巴彦淖尔虽然少了几抹绿色,但是深深扎根在170万各族儿女心中的“绿色”主色调,正在这个寒冬中迸发:10月1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我市绿色发展及山水林田湖草沙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名单,要举全市之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系列项目;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与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三聚环保公司负责人座谈、签约,共商绿色发展、融合共赢大计;11月23日,巴彦淖尔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标志着巴彦淖尔在引进权威科学家、实现战略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必将对增强地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巴彦淖尔有平原、草原、湖泊、山脉、森林、沙漠,有1100多万亩水浇地,有500多万亩乌兰布和沙漠、300多个自然湖泊,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巴彦淖尔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要求,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谋划和推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整体保护等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区治理、盐碱地改良、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口岸发展等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探索形成巴彦淖尔全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 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让农畜产品卖上好价钱,让河套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的果蔬交易市场,村民王利东正在向货主交售西红柿。在绿色产业联盟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王利东今年建了5亩大棚。王利东高兴地说:“咱们种的东西好,供不应求。头一茬是香瓜,一亩地毛收入一万出头。这第二茬种的西红柿,销路也不差。”  巴彦淖尔最大的优势是绿色农牧业资源,河套平原1100多万亩优质耕地,水土光热组合优势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作为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用系统化的思维把一二三产业联起来做,抓好现代农牧业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电商物流、农田建设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7万亩,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276万只,累计建成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748处,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86.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2%。“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到355个,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达28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河套雪花粉、河套蜜瓜等名优特绿色农畜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8年居全区首位。  市委书记常志刚指出,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绿色资源是巴彦淖尔最大的优势,是根本命脉所在,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好底色和优势。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牧区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打响河套地域品牌,制定质量标准,推进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科技服务保障,做大电商物流,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真正让农牧业强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农牧民富起来。 全面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依然清晰地记得前段时间,候鸟迁徙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成群的鸟儿戏水觅食、自由飞翔,蓝天碧水之间展开一幅百鸟争鸣的和谐画卷。马海明介绍,湖面及周边地区共发现鸟类2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九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今年还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珍禽白枕鹤在水域周边停留、休养。  乌梁素海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多种原因,湖区内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国家、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巴彦淖尔市实施了生态补水、加强污水处理、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工程,湖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水质开始好转,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但是距离生态恢复的目标任重道远。  下一步,巴彦淖尔将邀请国家顶级专家来开展专项调研,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同时,大力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人才,全面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全方位推动乌兰布和沙区开发治理,努力实现生态与生计双赢、治沙与致富双赢  这段时间,磴口县华盛绿能光伏科技园区内豆角喜获丰收,这是该园区实施沙地改耕地以来收获的第一批豆角。去年企业在乌兰布和沙区投资建设了光伏农业大棚500亩,并通过改良土壤,种植了豆角、芦笋、菊花等20多种作物。在改良土壤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企业还在大棚的棚顶架设了太阳能发电组件进行光伏发电, 目前已建成30兆瓦太阳能电站。同时配套建设玻璃温室,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光伏发电、现代农牧业、沙草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沙漠治理模式。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西南部,总面积506万亩。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按照“积极预防、优先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对乌兰布和沙区进行了科学保护和开发。目前,沙区已进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了集光伏发电、沙产业、现代农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光伏治沙基地,沙漠绿色有机作物扩展到17个品种,其开发规划正式列入国家21世纪优先发展项目。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沙漠资源,我市启动了乌兰布和沙区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按照“产业治沙”的总体思路,让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全力做好规划统筹、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科技支撑等工作。 全力推进484万亩盐碱地改良,让盐碱地变良田,实现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效增收  五原县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村民沈占荣,家里有20多亩盐碱地,虽然辛苦耕种,但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收成。2015年,五原县在该村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改造,今年他家种植的葵花每亩能产500多斤。沈占荣高兴地说道:“经过改造,以前很差的地,现在和别村的好地收成差不多了。”  这是巴彦淖尔市开展盐碱地改良工作的一个缩影。  巴彦淖尔市有盐碱地48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5.1%,盐碱化耕地在全市7个旗县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牧院、中国农大等科研机构院校合作与技术攻关,研究集成3套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模式,全市累计改良盐碱地12万亩,效果良好。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巴彦淖尔市“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自治区向国务院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该工程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交大会,申请立项支持。李克强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来巴彦淖尔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的实施,将显著增加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增效,有效提高地表植物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对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坚持“积极争取、不等不靠、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高标准示范区建设,聘请知名专家团队制定改良方案,确保盐碱地改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加大与国家和自治区对接力度,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推动盐碱地改良工程顺利实施。 全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输出示范基地,高效集约推进风光同步共建、多能互补  开发进程,支撑巴彦淖尔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走进巴彦淖尔,在农家屋顶上,排列整齐的光伏发电“方阵”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放眼乌拉特草原,高高矗立着的洁白风塔,扇叶在落日余晖下随风转动……如今,一幅新能源“风光无限”的壮丽画卷正在巴彦淖尔徐徐展开。  巴彦淖尔境内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全市风功能资源总储量1亿千万,有效风时在2800小时以上;太阳能年日照数3100小时,7个旗县区均具备开发建设光伏发电的条件。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已形成以风电为主、光伏发电为重要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16年底,风光电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79.6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4%。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施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外送消纳新能源电力等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全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输出示范基地。 全面加强甘其毛都口岸建设,打造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今年1~10月,甘其毛都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587万吨,同比增长55.4%。其中,进口煤炭1508万吨,同比增长61.5%;口岸完成贸易额153.6亿元,同比增长57.03%。  巴彦淖尔市有369公里的中蒙边境线,甘其毛都口岸位于我市境内,是国家一级口岸和自治区四大口岸之一,是连接蒙古国“草原之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是内蒙古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是全国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25年来,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亿吨,实现贸易总额950亿元。巴彦淖尔开发利用蒙古国矿产资源运距最短、各种要素皆备的最佳通道,具备得天独厚的境外资源落地加工优势。近年来,我市建设了口岸加工园区,引进了神华等国内知名企业,形成了新型煤化工、新材料、冶炼等产业,已具备2270万吨洗煤、120万吨焦化、12万吨甲醇、3500吨石墨的生产能力。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了口岸联检大楼、“五出五进”货运通道、通关服务中心等设施,目前口岸年通过能力达3000万吨,仓储能力达2000万吨。  下一步,我市将以推进甘其毛都口岸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口岸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动互市贸易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蒙古国在能源、矿业、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对外贸易,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我市打造成为集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跨境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口岸城市。 作者:记者 何涛 呼布庆 高晓龙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作者: 2017/12/25 10:28
  • 丝绸之路·第二届乌拉特后旗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 2018年1月1日开幕    丝绸之路·第二届乌拉特后旗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活动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后旗潮格温都尔镇红驼体育场盛大开幕。  活动期间将开展一系列与骆驼息息相关的民俗民风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届时,游客可欣赏到民族歌舞表演,参观书画展、民族手工艺品和驼品展,参与民俗竞技技能比赛(乘驼射箭、搓毛绳、削鼻棍)、三岁驼场地赛、成年驼场地赛、15公里长途越野赛、驼球赛、驼门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  本次活动由乌拉特文化研究促进会主办,各苏木镇、文体局、农牧业局、旅游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工商联、红驼协会承办。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展示红驼文化及乌拉特部落民俗文化,培育发展骆驼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冬季旅游市场,按照“规模适当控制,内容特色丰富”的思路,围绕“秘境乌拉特”“红驼之乡”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国红驼之乡、驼球之乡、速度驼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弘扬红驼文化,打造冬季旅游品牌。 作者:记者 袁雅芹 通讯员 嘎茹迪   来源: 巴彦淖尔日社全媒体中心     作者: 2017/12/25 10:25
  • 中旗:乡村游鼓起农牧民钱袋子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年来,中旗深入推进“旅游+”融合,低空观光、苏木嘎查乡村旅游和自驾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壮大文化企业、开展节庆活动、建设文旅景区、创新文化旅游业态、创作文艺作品等方面卓有成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培育了硕彩雕刻、玉之源石画、鸿雁文化艺术团等一批小微文化企业,普查旅游资源36个,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大幅提升。  鸿雁文化艺术节、中蒙国际那达慕等旅游产品逐步成型,跨境旅游、低空观光、乡村旅游和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初步形成,德岭山水库和狼山水库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温根塔拉旅游区晋级国家3A级景区。同时,将《乌拉特婚礼》《鸿雁的故乡》等一批优秀剧作搬上荧幕,蒙古剧《鸿嘎鲁》精彩呈现,乌拉特蒙古族冬季传统服饰饰品勇夺自治区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金奖,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形成。  2017年该旗农家乐、牧家乐已达81户,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1037人,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7741人,旅游带动脱贫人数428人,全年接待游客7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26亿元。已经建成了巴彦高勒、乌镇、白音厂汗等一批示范嘎查村,巴彦高勒嘎查被评为自治区级“美丽乡村”,联丰奋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中旗将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战略,按照“一线三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框架,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设立500万元旅游产业专项基金,激励和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跨境旅游,大力开发自驾游线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发特色优质旅游产品,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景区。到2022年,力争建成2个4A级景区和4个3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使中旗成为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中旗政府将大力发展草原温情游、观光采摘游、自驾骑行游、丝绸之路之沙漠骆驼骑行等旅游项目,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苏木镇乡村农牧民致富奔小康。(记者 樊学光) 作者: 2017/12/25 10:17
  • 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量增质升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前11个月,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5858批次、41万吨,货值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18%、76.61%和32.7%。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出口食品农产品基地之一,主导产品葵花子(仁)、南瓜子(仁)、番茄及其制品和脱水菜行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  今年以来,内蒙古检验检疫机构多措并举,狠抓我市出口产品质量,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生产企业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提高日常监管出勤率和靶向性,帮助外贸企业补短板、降风险。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内外销产品“质量差”,达到同一质量标准。目前,我市已有多家企业完成“三同”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并获公示。启动“一对一”帮扶计划,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外贸企业答疑解惑。定期开展流程时长督察,让出口产品实现“通关加速度”,为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无国外官方机构通报批次,以全优的品质远渡重洋,行销海外。出口食品农产品量增质升,成为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增长极。(记者 张静 通讯员 李春苇) 作者: 2017/12/25 10:14
  • 市科技局举办全市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 为提高我市肉羊养殖技术水平,为加快肉羊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养殖户在肉羊养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助推肉羊产业节本提质增效,近日,市科技局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举办了三场全市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其他旗县就近参加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义,分别就肉羊疫病防治、肉羊营养平衡饲养技术、养殖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进行了现场互动与交流。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专家们还深入到养殖大户、养殖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全市畜牧养殖科技人员、乡镇防疫人员、肉羊养殖大户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很多基层畜牧养殖技术人员反映,这样的培训不仅能学到有效的疫病防治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能与全国肉羊养殖权威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真是获益匪浅。(巴彦淖尔市科技局 董彦序 刘建军  吕欣) 作者: 2017/12/22 16:11
  •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为切实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全面治理各领域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  以住建、交通、水务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治理重点,着力解决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工资支付监控手段不完备等突出问题。以建设项目管理为切入点,以落实工资保障措施为核心,以足额支付工资为关键,形成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切实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形成治理合力。  近期目标任务,从2017年12月5日到2018年2月14日前,市住建、交通、水务、人社、财政、国土、信访、公安等部门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为期70天的集中清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各旗县区、住建、水务、交通等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比照市里的做法,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工作组,进行全面的排查清理,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成效,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主要措施  理顺工资支付责任,完善保障措施。明确工资支付的行政监管责任。行业监管部门对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负总责,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责任追究制度,对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高发频发、举报投诉量大的行业、施工企业及重大违法案件进行重点督查。  落实企业工资支付的主体责任。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牧民工工资支付负具体责任,分包企业对所招用的农牧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农牧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市所有建设项目均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缴纳农牧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全面建立应急周转金制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各地要全面建立应急周转金制度,要根据年度建设资金规模和上年度工资拖欠金额等情况,适当提高应急周转金标准。  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审批和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采用经济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工程款拖欠。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的计量周期或工程进度结算并支付工程款。  全面实行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在银行办理工程账户时,要同步设立农牧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全面实行银行按月代发工资制度。各类企业要委托银行代发农牧民工工资。  全面实行农牧民工实名制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企业均要与直接招用的农牧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建立劳动计酬手册,逐步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  全面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行业监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施工现场公示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施工企业落实到位,确保公示信息全覆盖。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健全举报投诉处置机制。加快建立行业监管部门、总承包企业、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窗口和受理窗口,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保障举报投诉人权益。  完善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行业监管部门的信息整合,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依托实名制信息管理、劳动用工备案等系统,动态监管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欠薪隐患。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定期进行督查和综合分析研判,发现欠薪隐患及时向政府和市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做好预警防范工作。  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改部门要整合企业征信管理信息,构建网络沟通渠道,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共享,实施一体化诚信评价和失信惩戒。  强化工资支付源头治理。严格工程项目审批程序。按照“先落实资金, 后立项建设”的原则,加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  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预防工程款拖欠。严格审查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加强对本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财政资金,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工程项目不得颁发开工许可。  推行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方式改革。培育发展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化队伍,鼓励建设专业队伍承揽建设项目,组建专业作业公司,加快务工农牧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  理顺工资支付依法治理渠道。严厉查处拖欠工资案件。依法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健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继续完善公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和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等制度,进一步落实行业监管部门启动工程建设领域恶意欠薪用工单位和个人刑事责任追究程序,切实发挥刑法对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  及时调处欠薪争议案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应对农民工因拖欠工资申请仲裁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两项保障措施。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加强普法宣传和舆论引导。(记者 张星) 作者: 2017/12/22 15:33
  • 乌梁素海列入全国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认真研究并委托第三方比选论证,同意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等16个流域作为国家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并开展相关工作。  《通知》要求各纳入试点的流域要结合流域特点,统筹谋划产、城、人、水等重大经济社会活动,探索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试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努力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  国家发改委要求,鉴于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根据流域特征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积极探讨总结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技术线路和具体措施,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一套我国蒙新高原草型湖泊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可值得借鉴推广的治理模式。  今年5月,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自治区发改委指导我市编制了《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区位于河套灌区的下游,其范围以乌梁素海为中心,西至乌加河(总排干)美林监测断面及七排干排域,东至乌梁素海东海岸乌拉山分水岭,南至黄河,北至阴山山脉,集水面积2200平方公里,包括五原、前旗部分地区和中旗山前地区。该方案通过对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精准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并根据重点任务列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9个,总投资67451.18万元,实施期限为2018年~2020年。(记者 周文廷 通讯员 孙科) 作者: 2017/12/22 15:30
  • 乌兰布和沙漠里长出有机绿色水稻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水稻应该种植在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地方。沙漠里种水稻,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然而,今年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及巴彦高勒镇旧地村开发了近1500亩土地,种了水稻,建立池塘循环流水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区。  今年,磴口县县委、政府与仁创科技集团达成种植水稻战略合作协议。4月,经过平整土地、开沟、回填、施肥、土壤调酸、悬耕、浇水等十几道工序,乌兰布和沙漠和巴彦高勒镇旧地村的近1500亩沙漠、盐碱地变成了稻田。  10月,稻谷成熟了。每亩地产出稻谷850斤,共产出近30万斤大米。“这可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开创了沙漠种植水稻的先例。”仁创生态海绵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国山说,这批水稻是从宁夏引进的,属于中晚稻。一般来说,南方的水稻生长期仅为八九十天,而乌兰布和沙漠的水稻生长期长达147天。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土壤又是未经耕种、开发的无污染沙漠,再加上黄河水灌溉,所以产出的大米品质较高。经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检测,乌兰布和沙漠产出的大米富含丰富的钾、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大漠香”品牌,通过电商+专营店的模式销售,以19.8元/斤的价格将乌兰布和沙漠产出的大米销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同时,不断打造“大漠香”系列产品,包括有机鱼、有机鹅等,努力提高深加工水平,向全国各地销售河套系列农产品。  很多人好奇,没有水水稻无法生存,而沙漠地区很难存住水,那乌兰布和沙漠里的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呢?  杨国山介绍,沙漠水稻的奥秘就来自“生态保水砂”种植技术,它具有良好的防渗性和节水保肥效果,应用该技术的水稻长势旺盛,植株健壮,可节水70%。由于透气性好,稻田不会产生厌氧环境,没有有害气体,能减少病虫害,避免使用农药,从而确保无公害种植。此外,还可利用稻田养鱼、蟹、龙虾、台湾泥鳅、鸭子、鹅等,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稻田里所有的害虫都是鱼最好的饲料,鱼产生的大量有机肥又可以滋养稻谷,节省了肥料的使用,这样的模式既肥了稻又肥了鱼,还生态环保。”杨国山说。  “今年我们投资了3000多万,鱼稻共生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及盐碱地改造工程都取得了极大成功,为农民种植水稻提供了参照。不久的将来,一个集水稻种植、光伏发电、水产养殖、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项目将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建成投运。”杨国山说,“明年我们计划再增加3000亩地,并将沙漠、盐碱地治理改造作为重点工程。”记者 袁雅芹 作者: 2017/12/22 15:2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