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五原:打造葵花全产业链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五原地处河套平原腹地,230万亩耕地全部引黄自流灌溉,葵花种植条件十分优越,年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10%以上(120万亩),产量占全国总量14%左右(5亿斤),交易量占全国总量16%左右(6亿斤),是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葵花的收入近5000元,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成为全县农业的核心产业和富民扶贫的关键产业。  籽种繁育逆袭突破  2010年以前全国葵花种子95%由美国公司培育。为打破国外籽种垄断,五原县于2015年成立了向日葵研究院,也是中国首家向日葵系统化技术研究机构——三瑞农科向日葵科学院,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3、SH361、三瑞3号、三瑞7号等食葵品种30余个,抢占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  2016年4月,三瑞农科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这也标志着三瑞农科在科研水平、市场份额、团队建设、社会贡献、企业效益及品牌价值等方面均居行业领先,成为中国食葵种子行业的领导企业。  2017年,三瑞农科战略性引入种业巨头隆平高科,实现了产业和平台优势互补,在杂交食葵及适应中国北方市场的多个作物领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8年,三瑞农科成功举办了世界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中国、俄罗斯、美国、塞尔维亚、西班牙、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等18个食葵主产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代表等出席了论坛,共同发表了《2018年世界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宣言》,充分展示了以三瑞农科为引领的中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成果。  2019年,三瑞农科正式获得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的承办权,加速了世界向日葵产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进程。  三瑞农科与各大企业的共建,不仅打破了美葵杂交种的市场垄断,掌握了大量的向日葵核心亲本资源,还获得了一批突破性的向日葵育种新材料,加快了优良向日葵新品种的培育步伐,为产业持续发展贮备了丰富的战略资源也为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目前,五原县共培育葵花育种研发经销企业13家,年育种能力260万斤,经销葵花种子440万斤,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种植基地不断壮大  五原县葵花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多万亩,二十多年逐步增加到现在的120多万亩,种植效益较高。但由于多年重复种植、土地缺乏轮作、病害日趋增加,葵花品质一度难以保障。为此,五原县先后实施了三轮提升工程。第一轮,对全县230万亩耕地实施一轮配套,全面改善土地排灌条件,配套后耕地葵花亩均增产10%左右;第二轮,全面开展技术攻关推广,针对黄萎病、菌核病、列当、籽粒锈斑等向日葵病害进行防治研究,运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培训集中会战团,推广实用管用的向日葵种植,科学种植和病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病害损失每年降低3~5个百分点;第三轮,全面实施农业“四控”,葵花种植亩均减施化肥3公斤、减施农药120克、减少用水3.2方、残膜回收率提高30%,葵花籽仁的绿色属性和食用性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县采取“企业+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规模化葵花种植基地30万亩以上,被认定为全国向日葵产业示范基地。  加工生产集群发展  组建成立向日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了信息、资金、服务、市场等资源的共享,构建了集种子研发、种植栽培、农机具制造、炒货剥仁、葵花深加工等为一体的“联盟”全产业体系。  2020年上报国家向日葵产业集群项目,已经获得批复。目前全县培育炒货、剥仁企业98家,年生产能力60多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发展葵花机械制造企业7家,年生产农机具3.2万套(台),实现产值2.3亿元。引进葵花秸杆板材加工企业1家,年产12万立方米高强度环保型葵花秸秆人造板、2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实现了葵花资源就地转化升值。  对现有100多家加工企业进行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把优势原料向优势企业和优势工艺集中,培育集炒货、剥仁、榨油、葵花饮料应用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力争到2024年,培育产值超5亿元以上企业5家。  商贸流通全面开花  建成鸿鼎农贸市场、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五原农资大市场三大交易市场,打通了葵花直通国内、国际市场的大通道。其中,鸿鼎市场年经销各类瓜子8亿斤,总营销额达25亿元以上,市场辐射宁夏、甘肃、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西、河北以及呼市、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区。交易旺季吸纳农村经纪人2800多人从事农产品购销,每天各类交易车辆达1500余辆,日交易额达2000万元左右,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场,也是全国葵花价格的形成中心,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比周边省区高0.2~0.3元/斤以上,仅此一项为五原县及周边旗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被全国市场联合会评为“百强市场”。201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培育轩达、大丰等葵花加工出口企业26家,年均出口葵花产品8400万斤,年均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荣获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葵花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巴彦淖尔市首列中欧班列,外运五原葵花子1150余吨,葵花产业正式登上了“一带一路”快车,畅销世界。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强质量监管,畅通葵花产品溯源平台,推进葵花产业向品牌化转型,“五原向日葵”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入选国家百个农产品品牌名录,成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文旅三产日益繁荣  深入挖掘葵花旅游文化,将葵花评选确定为五原“县花”,建成全国唯一的“葵花主题广场”,并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建成全国首家葵花主题的博物馆、全国最大的葵花公园、独具特色的葵花小镇和“母亲河畔万亩葵海”旅游观光基地,成功承办全区花季旅游河套向日葵旅游文化节,进一步扩大了葵花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和摄影采风,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记者 周文廷 通讯员 徐欣) 作者: 2021/04/06 15:36
  • 金草胡羊:发展后劲儿足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金草原现代肉羊养殖园区总投资7.5亿元,占地面积 810 亩,建有种畜繁育区、羔羊谷饲区、反刍动物研究院、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养殖文化博物馆、有机牧场等主要功能区,全线运营存栏繁育母羊15万只,年出栏谷饲羔羊45万只,是目前全国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胡羊养殖基地。目前已形成集订单种植、饲草料加工、种畜繁育、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八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现代化农牧业全产业链,18款产品获得“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龙头企业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殊荣。  住着“智能化豪宅”,冬天有温控,夏天有喷淋,还有音乐熏陶,吃着自主研发、自行生产的饲料,从草料种植、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品质检验和控制程序,如此高质量、高标准的饲养,造就了一只“高颜值、有品质”的羊。目前“金草胡羊”日龄管控在1%,胴体重量管控误差在5%以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羊53%,胆固醇含量低于市场普通羊55%,激素、抗生素、药残检测“无”,实现了羊肉营养和品质的持续提升。在食品安全标准化方面,形成了从饲草订单种植、饲料加工、种畜繁育、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建设的全产业、全环节的数字化管控体系,可实现从厂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系统。  作为国内单体母羊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金草原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通过“种、繁、养、肥、加、销”六大产业体系,培育出了一只“能致富的羊”,建立起多方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发展壮大羊产业方面,推行“25+1”胡羊养殖模式,建成占地240亩的宏泰标准化育羔区,作为放母收羔的羔羊“回收区”,年出栏10万只胡羊;建成占地100亩的永红母羊繁育区,由合作社、农户负责饲养母羊,羔羊2个半月后交给企业进行标准化饲养;建成3个“25+1”胡羊养殖示范社,带动28户村民养殖胡羊960只,户均年增收3.8万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放母收羔、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举措,集中流转周边4个村民小组3000亩耕地作为优质牧草种植研发基地,人均增收6000元,带动贫困户11户23人。签订玉米订单2万亩,亩均增收200元,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贫困户56户110人。“放母收羔”实现生产性收入。  统一为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放优质胡羊母羊,企业负责对贫困户进行科技培训、全程跟踪。羔羊断奶后,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元的标准保回收。共为162户贫困户发放胡羊母羊1400只,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按每只母羊年增收1200元计算)。优先聘用周边贫困户进企务工,临时工年均收入4000元,长期工年均收入4~5万元,受益贫困户13人。(通讯员 梁媛 记者 周文廷/图) 作者: 2021/04/06 15:34
  • 生猪产能显著恢复 肉价连续九周回落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清明假期期间,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其中,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九周回落。  4日上午,记者在山东青岛市某超市生鲜区看到,猪里脊、排骨、五花肉等品类都很齐全,猪五花肉价格已从春节时的每斤27、28元降至每斤20.98元。工作人员介绍说,春节后至今猪肉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超市生鲜经理徐建梅:目前猪肉价格20元左右一斤,每3到4天下降0.5元到1元左右。每天销量一千斤左右,销量持续增长,之前每天七八百斤。  在山西太原田和肉类批发市场,太原市民告诉记者,猪肉价格降幅明显,也让大家都觉得“菜篮子”越拎越轻松。  市民:现在价格降得挺多的,跟年前比差不多降六七元。现在感觉挺实惠,肉也都挺新鲜。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已经连续9周回落,3月份猪肉价格跌幅呈扩大趋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在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后,我国生猪产能显著恢复,市场供应充足,肉价未来或将继续稳中下行。  刘通:猪肉供应比较充足,从市场来看,最近这段时间的上市量比去年同期有20%左右的增幅。 作者: 2021/04/06 10:55
  • 临河区发展红椒产业的优势  来源: 临河区农牧局作者: 全兴霞临河位于黄河冲积平原腹地,土层深后肥沃,处于北纬41°,属于瓜菜黄金种植带,临河发展红椒产业有两大优势:1、自然条件的优势无霜期长达138天,阴雨天极少,昼夜温差大,空气无污染,土壤无污染,光照充足,发展辣椒产业辣红素和干物质含量高,辣椒品种优良,已成为众多辣椒加工企业原料生产和初加工生产基地。2、辣椒产业链初步形成经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菜农对发展红椒产业认知度高,领导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服务支撑着产业发展,目前临河已成为内蒙古西部最大的育苗基地,种植红椒1万余亩,从辣椒育苗到储藏加工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作者: 2021/04/01 16:30
  • 生猪价格连跌八周 今年来已下跌逾三成 来源:中国证券报  研究生毕业的儒略(化名)2020年7月选择回国创业,那时候正值“养猪”风口,他选择了生猪养殖行业,并成功于当年年底在北京郊区建成了一家存栏量达6000头母猪的养殖基地。眼瞅着4月中旬出栏,但最近猪肉价格却似乎走向了下降通道。他表示,希望等到基地生猪出栏时,猪肉价格能涨一点。数据显示,目前生猪价格已连跌8周,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过三成。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生猪产量逐步缓慢恢复,生猪价格整体走低,期间可能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会出现反复,6月-8月或迎生猪价格小高峰。  养殖户情绪乐观   “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到4月15日左右猪价可以回升一点,我们多赚一点。”儒略对记者说,公司成立后在2020年底引进了母猪开始自繁自养,按照北京地区的消费习惯,育肥到130公斤左右的生猪相对收入比较多,这意味着公司4月中旬会有一批育肥猪出栏。  但目前生猪价格已连跌8周。据卓创资讯监测,3月30日,全国生猪均价为25.30元/公斤,较1月1日下降31.73%。  尽管如此,儒略对未来市场的走向充满乐观预期。他表示:“我们预判下半年猪价会高,因为现在肥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倒挂,肥猪价格很低,仔猪价格却特别高。也就是说,整个市场都预判下半年一定会缺猪。现在杀的不少是母猪,因此生猪价格下降,而仔猪价格还处于较高的位置。”  据儒略介绍,目前他所在的公司购买一头仔猪的价格为1550元,相较于2020年高峰时的1200元/头,涨幅明显。  卓创资讯的数据也显示,3月30日,全国仔猪均价为1593.82元/头,较1月1日上涨35.58%。  据儒略介绍,受“养猪热”的影响,他的基地6000头的后备母猪大概投资了3500万元左右,仔猪累计买了2000头-3000头,全年仔猪的计划购买量在3万多头左右,最终实现育肥的目标。“按照北京市的计划,本地供应率要达到10%。也就是说,北京人要消费1000万头猪,其中100万头是北京本地生产的。而我们差不多占到了北京本地生产的八分之一。”  仔猪决定短期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生猪价格连连下跌,仔猪价格也有所回落。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3月30日,全国仔猪均价已经较3月1日下降5.41%。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莉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仔猪价格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仔猪的供应增多,二是购买方在3月购买计划较少。仔猪的采购价格从2020年10月开始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大集团公司采购计划比较多。但今年1-3月,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大集团公司采购的积极性较差。  “目前企业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看远期。真正影响价格波动的其实是因为小散户对于未来的预期判断不够,他们频繁退出和进入造成了价格的大幅波动。”儒略称,他所在的团队判断行业红利期应该最少还有3-5年。  他说,育肥猪价格下跌的时候,原来用三元母猪作为种猪使用的企业会因为效率问题,对二元母猪和原种猪有大量的需求,所以种猪的替换还有2-3年的红利期。  儒略表示,仔猪的短期利润是最为确定的。基于猪肉价格的预判,目前只要拥有仔猪,下半年就能赚钱。种猪平均需要8-10年的时间寻找突破,但是长远来看,企业只有掌握种猪育种技术,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趋势下行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的走势,分析师们的预测较为一致。  “长线看跌。”张莉莉表示,随着生猪产量逐步缓慢恢复,生猪价格整体走低,期间可能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会出现反复,但是不影响整体大趋势,不影响整体复产的大趋势。“会有波动,像2020年基本上就是‘W’形走势,其实这样的走势在2021年还是会延续,只不过波幅没有那么大。”  “目前整个市场还是恐慌。”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研究总监林国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恐慌出栏导致出栏价格承压。随着前期质押在港口的冻肉陆续清关出库,市场供应增加,加上季节性猪肉需求处于淡季,以及局部地区出现偶发性影响生猪的疾病,多重因素将令生猪价格加速下跌。  林国发判断,随着整个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整体是走低的趋势,但是过程中会有冲高的走向,7-8月猪肉价格可能会回归到34元-36元/公斤附近。  张莉莉进一步指出,从季节性来讲,2-5月,生猪价格是下滑的行情,因为过完春节后大家确实是消费不动猪肉;6-9月,生猪价格则是缓涨的行情,其中6月有个小高潮,但是涨幅空间不会太大。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将自2021年4月1日起,逐步限制活猪调运。除种猪仔猪外,其他活猪原则上不出大区,并明确严禁使用未备案车辆运输生猪。其中提到,严格执行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度,未备案的不得运猪;已备案的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违规,立即取消备案,绝不姑息。  对此,张莉莉表示,短时间内会对猪肉价格造成影响,因为限制调运,各个省的供需匹配程度较低,容易导致主产主销区价格分化。但从长线看,这个政策持续执行的可能性不大,比如广东和山东的猪肉价差足够大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相应的调运。 作者: 2021/03/31 11:04
  • 调动千军万马,服务农业农村创新发展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龙开元 龙开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集聚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强化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科技支撑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立了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公益性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全面支撑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生活水平巨大提升,科技创新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村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全社会农业农村科技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科技创新全面支撑和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力量。2020年7月,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力量的建设,核心是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强化涉农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涉农社会组织的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壮大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调动各类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以大幅增加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形成千军万马服务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尽快建立激发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农业科技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形成良好盈利模式的难度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发育较为缓慢。国家应加快建立激发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政策,如对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给予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尽快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后补助机制,鼓励各类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科技创新券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直接购买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等。二是加快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示范推广应用。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地各类主体都在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与机构已经探索出了农业科技服务的科技小院模式、专家大院模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模式、院(校)地共建模式、科技特派员模式、农科驿站模式、“互联网+科技+扶贫”模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模式、农业技术托管服务模式等,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形成因地制宜、效益明显、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三是加强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协同集成。农业生产经营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科技需求范围广、链条长、差异大,只有各类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协同配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经济效益。要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以及农业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等的建设,搭建农业科技服务综合平台,集聚社会化市场化农业技术、人才、信息、资金与科技服务机构,协同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四是以信息化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利用信息化大幅度降低农业科技服务成本、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效率,大幅度降低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成本,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量大面广的小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精准服务,实现农业科技服务的精准化。(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 2021/03/26 10:21
  • 临河区小麦生产分析  来源: 临河区农牧局作者: 高海燕临河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春小麦,小麦市场竞争力很强,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区共有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其中“天赋河套”授权企业2家10款产品,“鸡鹿塞”有机石磨面粉闻名全国,河套牌“雪花粉”是“中国驰名商标”。2020年临河区小麦种植面积15.15万亩,比上年减少11.67万亩(2019年26.81万亩),减幅43.53%;总产量7.16万吨,比上年减少3.96万吨(2019年11.12万吨),减幅35.63%。2020年1-12月份临河区小麦价格呈现稳中上升趋势,从1月份的2.7元/公斤,一路上升到12月份的3.3元/公斤,平均价格3.09元/公斤。由于实行连片补贴政策和订单带动,预计2021年小麦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综合国际、国内小麦供求形势,结合临河区种植结构调整要求,同时考虑到小麦是各类农作物套种和复种的母田,也是轮作倒茬、恢复地力、防治病虫害的最佳夏收作物,提出如下生产建议。生产建议:推广永良4号、巴麦13号、巴麦12号优良品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收作用。创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依托中粮、兆丰、恒丰等龙头企业订单发展绿色、富硒、有机小麦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力推广春小麦两改三配套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技术、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以集中连片建设小麦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推广优质小麦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复种作物主要有西兰花、燕麦、饲料油菜、大白菜、芥菜等。5、以产出健康、营养、安全的小麦产品为目标,以“天赋河套”区域品牌为带动,主打高端市场,实现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2021/03/25 11:01
  • 临河区玉米生产分析  来源: 临河区农牧局作者: 高海燕2020年临河区玉米播种面积85.16万亩,比上年增加4.14万亩(2019年81.02万亩),增幅5.11%;玉米产量55.59万吨,比上年增加6.53万吨(2019年49.06万吨),增幅13.31%;2020年1-12月份临河区玉米价格呈现一路飙升趋势,从1月份的1.7元/公斤,一路上升到12月份的2.5元/公斤,2021年2月玉米价格3.1元/公斤(14%水分),同比上涨72.22%,涨幅较大。临河区现有玉米加工企业8家,巴山玉米淀粉公司年加工玉米15万吨,国家级龙头企业富川饲料公司年消耗玉米7万吨,玉米产业已延伸到了生物制药、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受玉米总体供应紧张以及价格上涨并举影响,预计2021年玉米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生产建议:1、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主推粮饲兼用玉米(以收获籽粒为主):科河 699、M1573、先玉1611、利禾1、金艾901、西蒙6号等品种。主推适宜整株青贮玉米品种:豫青贮23、金岭青贮67、北农青贮208、大京九26、SN211品种。 鲜食型:禾甜糯1、华泰甜216、SBS903、花甜糯1号。2、推广玉米三优两增全程机械化(耕、种、防、收)栽培技术、河套灌区玉米无膜增密轻简化栽培技术、玉米整株青贮增密增效绿色栽培技术等。3、推广玉米红蜘蛛“三防两治”绿色防控技术,确保玉米生产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增产、增收。4、推广使用0.01mm新国标地膜,并回收利用,推广地膜后茬免耕栽培技术,减少地膜使用量。5.要继续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丰富多元化种植模式,以粒用玉米为主,适度发展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玉米;调整生产方式,从高产为主向高产、高效、绿色、高质的方向转变。 作者: 2021/03/25 11:00
  • 给粮食生产再加把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粮食生产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  随着天气转暖,从南到北,春季农业生产正陆续展开。目前,各地春耕备耕进度如何?怎么做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工作?  全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力争玉米增加1000万亩以上  春分已过,春耕正忙。在陕西省定边县,贾生玉早上5点多就来到自家玉米种植基地。“最近在整地、施肥,做些准备工作。”贾生玉表示,去年收成不错,今年计划把150多亩地都种上玉米,“已经买好了种子,计划大干一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河介绍,春耕在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农民来说,稳住粮食种植面积,就稳住了丰收的基础。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指导做好2021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提出要确保全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着力稳口粮、增玉米、稳大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力争玉米增加10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更多增产。  聚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各地积极行动。“目前,春耕已全面铺开。”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邹云华最近正忙着全区的大春生产工作,“今年前锋区大春生产面积为19.7万亩,预计产量9.2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12.08万亩,预计产量6.44万吨;玉米种植面积为4.55万亩,预计产量1.92万吨。”  去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5.4亿斤,时隔20年重新迈上700亿斤台阶,其中大春粮食贡献了八成以上产量。日前,四川省提出,今年全省将增加粮食播种面积31.1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708亿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表示,四川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春耕加快推进,春管不能落下。当前,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季节。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辛庄村,于波忙着给自家100多亩麦田喷洒农药。“最近气温回升较快,小麦生长也快,必须赶在小麦遮盖到杂草之前把农药喷洒完毕,过晚会对小麦孕穗产生影响。”于波说。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双双实现恢复增长。冬小麦种植面积3.35亿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冬油菜种植面积96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左右。多数地方冬小麦、冬油菜长势好于上年,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8.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夏季粮油丰收有较好基础。  打好种业翻身仗  ——水稻、小麦已完全采用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大豆等国产种子单产水平还有差距  “‘十三五’时期,中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张正河说,现阶段,粮食生产不仅要保证数量,还要在质量上下工夫,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打好种业翻身仗。  这段时间,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农场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忙着为黑龙江七星农场的105万亩稻田准备生产用种,生产车间里工人加班加点进行种子包衣工作。该分公司副经理王玉良介绍,今年将为七星农场提供5000余吨优质水稻种子,在3月20日前完成包衣任务。  “在‘有没有、保生存’这个问题上,我国的种子在很大程度上立足国内是能够满足的。”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如水稻、小麦两种最基本的口粮,就完全用的是自主选育品种,而且产量还不低。外资企业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只有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只有0.1%。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种子在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跟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玉米、大豆单产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表示,中国人多地少,要吃饱、吃好,就要走推广良种、提高单产这条路。目前,中国有持证种业企业7200多家,但真正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不多。有的种业企业把已推广的良种稍微改变一下性状,就当作新品种推广,造成市场上种子同质化育种现象严重。“刚推广一个新品种,马上就有仿制的,这种现象要改变。”  农业农村部日前提出,春耕备播期间,农业农村部将派出检查组赴重点地区开展种子市场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种子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确保春季生产用种安全。  唐仁健说,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行动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重大突破。今年9月份,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将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尽可能突破,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支持粮食发展有新招  ——籼稻、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提高1分钱,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推动粮食生产,政策保障不可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唐仁健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去年每斤提高1分钱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提高1分钱。另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也继续保持稳定。  各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加快推出相应补贴。“今年全县使用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的种植面积是1.33万公顷,涉及全县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约2.5万户农户。政府补贴2万吨有机肥,目前已在招标中,近期将全部发放到合作社和农户手中。”青海省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利青表示。  针对农机作业,甘肃省榆中县今年加大补贴力度,全年计划争取补贴资金600万元以上,补贴农机具数量达到700(台)套以上,现购置补贴资金已下达402万元,主要包含拖拉机、微耕机、新能源取暖设备、饲料混合设备等。榆中县农机服务站负责人杨涵刚介绍,今年春耕生产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2.5万台(套),截至目前已重点检修了20个合作社拥有的4000余台农机具。  政府出招的同时,企业也在发挥积极作用。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介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公司与种粮大户、村集体合作组织签订种植优质食味稻谷品种20余万亩,以平均高于市场价约0.2元/公斤-0.3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优质原粮,带动射阳县3000多户农户,提高了农民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今年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唐仁健表示,当前,春耕生产正在从南向北梯次展开,最终夺取夏粮丰收还要“过五关斩六将”,还要防倒春寒、春旱、倒伏、病虫害……总之,要一关一关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 作者: 2021/03/25 10:55
  • 科技特派员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来源: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评论员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听闻武夷山市茶产业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发展良好,又一次点赞这一群体。他指出,要很好地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它被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聚能人于田间地头的一次伟大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从福建南平到遍及全国,从200多人到数十万人,科技特派员从无到有,力量从弱到强。这项制度推行20余年,如今已发展成星火燎原之势,甚至一些省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科技兴则产业兴。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致富,促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广大科技特派员手里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科技。他们植根农村、贴近农民,通过领办、协办、兴办各类资源的科技项目,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在一个时代的奋斗史上留下了生动注脚。当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已经翻开新的篇章。这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奋斗的起点。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新需求,科技特派员还有更长、更难的路要走。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这需要持续顶层设计。如何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如何让制度可复制、可推广?如何让农民富了口袋又富脑袋?如何让农村不但富裕而且美丽?各地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审视,探索科技特派员深入助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这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乡村振兴并不是专属农业领域科技人才的使命,应积极选派工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参与创业服务。昔日的“泥腿子”“土专家”有必要与更多界别、更高层次、其他省区甚至国际层面的志同道合者携手前行。这需要拓宽服务视野。相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个更大范畴的概念,于广大科技特派员而言,它提供的舞台更加广阔,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拓宽深度和广度,要积极推动从单一农业生产领域向农业全产业链转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科技特派员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先遣队,未来可期。 作者: 2021/03/24 17:2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