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示范应用超1.5万亩     记者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技局获悉:经过近两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目前共建成千亩核心试验示范区3个、核心试验示范区域1万多亩,累计示范应用超1.5万亩,推广辐射示范区约10万亩。     截至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有盐碱地约400多万亩,在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区均有分布。该项目将构建内蒙古和宁夏河套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林、草、农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项目完成后,预计总辐射推广面积将在60万亩以上,可将土壤盐分降低1个等级,地力提升1个等级,肥料减投20%—3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2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2018/02/23 11:06
  • 2018年巴彦淖尔市推荐优良畜禽品种简介(七) 2018年巴彦淖尔市推荐优良畜禽品种简介(七)  来源: 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工作站作者: 田建肉鸡1.艾维茵肉鸡是美国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培育的品种。商品肉仔鸡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经济学特性: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7周龄公鸡体重可达2.04公斤,料肉比1.82:1;母鸡体重1.98公斤,料肉比1.88:1;公母平均体重2.01公斤,料肉比1.87:1,成活率达98%以上;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2.爱拔益加肉鸡爱拔益加肉鸡又叫双A鸡,由美国爱拔益加种鸡公司培育而成。具有生产性能稳定、增重快、胸肉产肉率高、成活率高、饲料报酬高、抗逆性强等优良特点。商品鸡羽毛整齐,均匀度好。经济学特性:公母平均6周龄,体重1.86公斤,耗料5.87公斤,料肉比2.14:1;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 作者: 2018/02/23 11:04
  • 临河区双喜水产养殖合作社被认定为龙头企业 临河区双喜水产养殖合作社被认定为龙头企业  来源: 临河区农牧业局作者: 王永强近日,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笫九批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审认定工作,杭锦后旗李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48家企业为笫九批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河区双喜水产养殖合作社榜上有名。双喜水产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2月,注册资金150万元。其前身是临河区渔业协会,合作社现有渔业技术人员14 人,水产养殖技师3人,现有会员132户,在白脑包渔场有试验示范基地500亩,有水、电、路、渠、井、房配套的连片池塘1500余亩,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年产商品鱼500余吨、优质鱼种100余吨。合作社科技人员能够积极参与渔业生产和科技推广工作,投身到生产第一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带动广大养殖专业户积极开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池塘精养、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开展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使临河区的渔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2017年12月被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作者: 2018/02/23 10:59
  • 杭后: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年来,杭后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区域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7年以来,杭后围绕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粮食功能主产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目标任务,以园区和基地为基点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特色产业节约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增效等发展模式,走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秋收过后,在头道桥镇联增村的“四级联创”万亩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内,平地机、挖掘机、开沟埋管机等大型机械在地里来回作业,平整土地、挖沟起陇、填埋排盐管道,为来年示范区的建设做准备。“我们在这个地方实施‘1+N’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所谓的‘1+N’,第一是增施有机肥,第二是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第三是实施盐碱地生态治理。示范区建成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无公害的、绿色的,通过减肥、减药、控膜、节水这些措施可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杭后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杭后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发展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全旗137万亩耕地中,有128万亩国家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杭后借助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建成了以陕坝镇、头道桥镇、二道桥镇为核心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融合样板区,以三道桥镇、沙海镇、蒙海镇、蛮会镇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品牌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区,以团结镇、双庙镇、太阳庙农场为核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天然资源涵养区,努力把杭后建成长城沿线西北农牧交错带国家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样板区和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实施“旅游+”战略助力农民增收  每逢节假日,杭后很多家庭都选择去周边的村庄、景点、设施农业园区等地游玩。“咱们乡村的空气好,环境也不错,和大城市的高楼大厦相比,别有一番风味,感觉非常不错。”在陕坝镇春光村和家人一起游玩的王霞对记者说。  2017年,杭后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米仓县政府旧址恢复工程,馆内主要展示了杨家河开挖的相关史料、米仓县政府部分办公场景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旧址博物馆共陈列文物、实物及图片1000多件,从侧面展示了米仓县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重温这段历史,是对我们年轻人的一种精神激励。”市民李政对记者说。  近年来,杭后着眼于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乡土、人情、书香、酒香、美食”为主要内容的“故乡记忆·陕坝味道”旅游文化品牌。全旗共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1家,3星级酒店1家,5星级接待户1家、4星级接待户1家、3星级接待户5家,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最美乡村1个;团结镇的万亩葵园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乡村景观”称号。下一步,杭后将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和招商引资力度,深度融合本土文化、乡风人情和锦秀田园等元素,精心办好梨花节、麦田音乐节、河套面塑剪纸非遗民俗博览会、民间年猪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全力拉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记者 刘慧) 作者: 2018/02/23 10:55
  • 我市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我市将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举全市之力推进。  抓好河套地域品牌建设  编制河套农畜产品品牌发展计划,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完成“河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让“河套”成为巴彦淖尔绿色农畜产品的代名词。建立河套产品全程质量标准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对符合标准的产品授权使用河套地域品牌,让“河套牌”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卖上好价钱。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争取将肉类、果蔬、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体系。加大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力度,提高河套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0个,做好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调减籽粒玉米2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50万亩,葵花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扩大优质牧草和小杂粮种植面积,鼓励有条件的旗县区因地制宜发展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稳羊增牛扩猪禽,适度发展肉驴、骆驼、水产等特色养殖,牲畜饲养量达到2400万头(只)。有序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林果业。  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  设立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产业引导基金。培育和引进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推进乳肉、粮油、绒纺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水平。完善仓储、保鲜、烘干、清选分级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农畜产品减损增效。壮大农村电商、订单直销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农畜产品直销店,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平台。培训农牧民3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3000人。办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国际博览会、首届内蒙古西部国际商贸展洽会。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每个旗县区建设一个田园综合体,力争临河区全域创建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广绿色集约安全生产模式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控肥增效技术260万亩,增施有机肥370万亩。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做好传统地膜回收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使用高标准厚地膜,引进试验可降解地膜。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杭锦后旗、五原县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整县推进试点工作。  打开绿色发展新天地  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和价值,绿色发展是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绿色崛起的制胜法宝。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如何以强有力的工作举措,举全市之力推动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要实施河套地域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河套地域品牌。健全安全监管和全程追溯体系,把品牌化和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的理念融入到巴彦淖尔人的骨子里。系统策划河套品牌对外宣传,让河套品牌深入人心。推广绿色集约安全生产模式。加快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推动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走出一条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高也 作者: 2018/02/23 10:54
  • 特色新作物在我市遍地开花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鲜姜花菇水稻花生  八百里河套,千里牧场、万顷良田。每到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放眼河套平原广袤大地,麦浪滚滚、葵云浮动、瓜果满园,处处能看见“特色”的容颜。通过“南种北移”“西种东进”,一个又一个名、优、特、新的种植业品种在河套平原上扎根结果。  近两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目标,我市大力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鼓励扶持农民探索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作物,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让水稻、花生、花菇、山药、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在我市“遍地开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王牌”。  2017年我市引进特色经济作物 15.16万亩  2017年,我市通过“外引内联,绿色发展”的路径,农业产业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品牌型方向发展,资源的“天然宝藏”效能正在进一步被放大。  据农情信息统计,2017年,我市通过订单发展引进水稻、花生、蓖麻、中药材、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总计 15.16 万亩。其中,水稻种植2000亩,分布在磴口县、五原县、临河区;蓖麻种植1.1万亩,分布在磴口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成功引种黄芪、防风、板蓝根、金银花、红花、银翘等10余种名贵中药材,均采用仿野生栽培模式,品质优、药效高,每亩纯收益均达到1.3万元以上,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油料作物有油用向日葵、胡麻、油菜籽、花生等,年均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其中油用向日葵种植面积近20万亩。部分旗县为河套酒业、贵州酒厂种植高粱约3万亩,各旗县区农田采摘园区引种了红薯、樱桃、草莓、葡萄等观光农业品种,部分旗县根据需求恢复甜菜种植,五原县种植苋草8000亩,磴口县继续开展棉花试种项目。  磴口县曾在乌兰布和沙漠试种长山药30亩,到2017年长山药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亩;人工接种肉苁蓉6万亩、锁阳5000亩、甘草1000亩、枸杞2000亩。2017年,磴口县还引进试种黄芪、黄芩、桔梗、黑枸杞、牛蒡、牡丹等“专、精、特、优、新”品种。乌拉特前旗发展黄芪种植产业,经过一年试种,每亩地收入达到5000元。  《巴彦淖尔晚报》讲述种植业“新生儿”落地生根的故事  鲜姜、淮山药、花生、沙漠水稻、黄芪、花菇……2017年,《巴彦淖尔晚报》特别推出“塞上江南 绿色崛起——巴彦淖尔引进的新庄稼”栏目,共刊发系列报道6篇,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在我市落地生根的种植业“新生儿”“新生力军”的“成长”故事。  2017年,市农技中心从山东农科院和青岛农业大学引进了3个短日期品种,成功在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和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进行了试验、示范,当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2.07万亩。中旗邦联农牧专业合作社法人侯双喜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9月底,合作社收割了花生,有的做成了花生米等炒货,运到湖北、四川等地销售,有的送到了榨油厂。花生每斤售价3.4元左右,农民喜不自胜。  2017年,磴口县县委、政府与仁创科技集团达成种植水稻战略合作协议,在乌兰布和沙漠及巴彦高勒镇旧地村开发了近1500亩土地,建立池塘循环流水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区,既开创了沙漠种植水稻的先例,又实现了盐碱地改造。乌兰布和沙漠产出的大米富含丰富的钾、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通过电商+专营店的模式销售,以19.8元/斤的价格销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深受当地市民青睐。这一试验示范工作的成功,也为农民种植水稻提供了参照。  2018年因地制宜 引进推广特色经济作物  2018年,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加快推进经济作物产业布局合理化、基地建设园区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合作经营规模化和产销加工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经济作物向高效益转变。  首先,因地制宜,继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继续开展油用牡丹、芍药引种试验,加大对黄芪、板蓝根和防风等名贵中药材的种植探索等。  其次,按照国家标准园建设的要求,打造瓜果和特色经济作物标准生产示范园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产品品牌化建设。2018年计划建设1~2个绿色有机仿野生中药材科技示范园。  其三,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工作,召开经济作物科技园区观摩会,完善各类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规程,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编辑:高也 作者: 2018/02/23 10:52
  •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同步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  农民新居宽敞明亮,大棚内生机盎然,棚圈里牲畜肥壮……这一幅幅农村新景,正是我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成果。  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全面完成了军令状签订的减贫任务,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组织领导到位 推进扶贫责任和任务落实  自治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后,我市随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副总指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抽调30名干部组成5个脱贫攻坚督导组,对5个区贫旗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程督导。  做到了提前谋划到位。年初,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巴彦淖尔市2017年脱贫工作要点》,市政府及时转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十项措施的通知》,对全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做到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年初,各级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了旗县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做到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到位。按照自治区要求,我市先后开展了两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做到了扶持措施到位。产业和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扶贫等扶持政策精准落地。根据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督查结果和日常入户及大数据平台监控显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享受扶持措施3项以上。做到了帮扶工作到位。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全市8873名各级干部均深入贫困户7次以上。督导组、驻村工作队积极履职,一直坚守扶贫一线。贫困群众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方式和帮扶责任人的认可度达到100%。做到了脱贫程序到位。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组织开展人脱贫、村退出和旗县摘帽工作,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被动脱贫现象。  精准施策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在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先锋村,村民徐光仁给记者算了算自己2017年的收入:“我的5座大棚纯收入17000元,大田里纯收入11760元,卖了4只羊,纯收入2000元。这一年一共收入30760元,人均1万元出头。是政府和扶贫干部帮我建了大棚,让我家摘掉了穷帽子。”  四十多岁的徐光仁是二道桥镇先锋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小儿麻痹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徐光仁行动不便,妻子也是二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读高中,家庭生活特别贫困。徐光仁虽然身体残疾,但能吃苦。在他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后,帮扶干部多次来了解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支部书记为责任人,发挥“党建+贫困户”扶贫模式的作用;产业帮扶,结合金融扶贫贷款、互助资金等项目,新建大棚5座,上半年种植甜瓜5棚,下半年种植西红柿2棚;利用地里的农作物秸秆养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业来增加收入;教育帮扶,为徐光仁的女儿申请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帮扶干部资助部分学费。  2017年,我市14346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13463人的年度减贫任务,同时,2016年度已脱贫人口的收入水平得到巩固提高。脱贫和巩固提高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  落实重点项目 助推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2017年,政府给我补贴1万元,帮我买设备开了一个电焊铺。因为生意刚开始,纯收入有7000元左右。”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二十四份村村民季金堂告诉记者。  与季金堂同村的赵国华,得到“三到村三到户”标准化养殖棚圈项目补贴1.92万元,建了养羊的棚圈。通过一年的帮扶,赵国华家的人均纯收入达6198元,实现了脱贫。  2017年,我市各旗县区利用“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创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完成项目投资12279.35万元。产业项目覆盖9005个贫困户家庭,建设温室大棚271亩、养殖棚圈63059平方米,购进羊37890只、牛495头、驴136只、猪801头、禽类26133羽,投放鱼苗1100斤,开展危房改造1835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现了4年任务2年完成,2017年计划完成的7314人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搬迁入住率达50%以上。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共发放贷款12.75亿元,覆盖28301户农牧户,其中贫困户贷款1.22亿元、覆盖2867户。  据统计,2017年,中央、自治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204.85万元;市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较上年增长66.7%;各旗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财政预算投入,累计达到8482.61万元。5个贫困旗县整合涉农涉牧资金2.84亿元。(记者 王羽南)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高也 作者: 2018/02/23 10:50
  • 2018年巴彦淖尔市推荐优良畜禽品种简介(六) 2018年巴彦淖尔市推荐优良畜禽品种简介(六) 蛋鸡1.罗曼蛋鸡由德国罗曼公司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产蛋量高,饲料报酬高等优良特征。经济学特性:商品代蛋鸡50%开产日龄:154—158天,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为90—93%,母鸡12月产蛋量为17.8—18.4公斤,平均蛋重为63—64克,饲料转换率为2.1—2.6:1;生产期末体重:2.2—2.4公斤,育成期成活率:97—98%,生产期成活率为94—96%;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饲养。2.海兰蛋鸡由美国海兰国际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蛋鸡品种。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经济学特性:饲养周期465—470天,产蛋290 —280枚;商品代饲养周期500—510天,产蛋300—308枚,淘汰时体重4.2—4.4斤。19—80周龄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龄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龄体重为2250克;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饲养。来源: 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工作站作者: 田建 作者: 2018/02/22 10:25
  • 临河区冬季捕捞储备鲜鱼4万斤 临河区冬季捕捞储备鲜鱼4万斤 入冬以来,为满足市民需求,临河区水产管理站抓住池塘末封冻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力、物力在白脑包镇生态渔场储备活鱼3万斤,在图克镇渔场、狼山镇渔场、城关镇渔场分别破冰冬捕鲜鱼1万斤,供应临河市场。据了解,前几年,渔民对储备活鱼、冬季捕鱼、反季节销售观念淡薄,存储能力差也没有冬捕意识,临河区冬季销售的鱼基本都来自银川、天津等地。今年,临河区水产管理站培训渔民,注重市场行情,引导渔民转变观念,反季节销售本地鱼,填补市场空白。春节前后己储备和冬季捕捞的草鱼、鲤鱼、鲫鱼、框鲤共4万多斤,全部销售完毕,价格比夏季翻了一番,冬捕销售成为渔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来源: 临河区农牧业局作者: 王永强 作者: 2018/02/22 10:22
  • 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升提前做好备耕工作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2月中旬我市气温正常到偏低1℃,无降雪,无大风,日照正常。中旬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及牧区接羔保育略有影响。预计2月下旬影响我市的冷空气势力仍偏弱,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一、2月中旬气候概况  全市气温正常到偏低,无降雪,日照正常。旬平均气温-9.4~-4.2℃,乌后旗比常年偏高1℃,磴口、杭后、乌前旗和乌中旗与常年持平,其余地区比常年偏低1℃,旬极端最低气温前山地区-20.4℃,后山地区-23.9℃,11日分别出现在五原的隆兴昌镇和乌后旗的海力素。全市中旬无降雪、无大风。    二、2月下旬天气预测  预计2月下旬影响我市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具体天气过程如下:  旬末:全市多云转晴,套区3~4级、北部4~5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左右。     三、近期关注  1.天气开始转暖,提醒农民朋友提前做好春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气温回升,牧区要安排好接羔保育工作。  3.室内外温差大,提醒您外出及时添衣,仍需注意防寒保暖。 作者: 2018/02/22 10:1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