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巴彦淖尔市科技活动周暨 全市第二十一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的通知 各旗县区科技局、党委宣传部、科协,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按照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关于举办2016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二十一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的通知》(内科发[2016]14号)精神,2016年巴彦淖尔市科技活动周暨全市第二十一届科普活动宣传周将于5月14-21日在全市范围内与全国各地同步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本届活动周以“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教益的科技活动。主要以创新引领为主线,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创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活动时间、地点2016年巴彦淖尔市科技活动周暨全市第二十一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时间定于2016年5月14日-21日举行,启动仪式时间定于5月15日上午9:30在乌拉特前旗政府广场举行。全市各旗县区、市直各单位按照活动周的时间要求,自行组织安排。三、具体要求1、请各旗县区、市直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2、新闻媒体要提前策划,主动设计,组织重点栏目、版面集中宣传报道;组织动员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度报道,及时全面地宣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提高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3、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活动经费,把科技活动周作为科普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来建设。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活动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4、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本单位参加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的人数、领导名单、活动内容及形式于5月11日前报至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5、活动周结束后,请各旗县区、各单位认真总结,将有关总结材料、活动图片、统计报表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申报表(见附件2、3、4)于5月21日前报送到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四、联系方式巴彦淖尔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联系人:许勇电话:8658152 13947804499传真:8658156市委宣传部宣传处联系人:冯智武电话:8655819 13947386066市科协科普部联系人:康振祥电话:8700857 15848706680为便于工作联系,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巴彦淖尔市科技局,请将材料发邮件并寄送至临河区新华西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4楼4011室。联系人:郝城樱联系电话:8658180 18704959799传真:8658156邮箱:haochengying520@163.com 邮编:015000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局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 2016/05/11 10:16
  • 未来10年农产品供应均衡特点突出 来源:科学网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显示,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生产区域更加集中,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局部专业化生产、全局均衡供应的特点突出。《报告》是在4月22日开幕的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开幕式书面讲话中表示,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在提高质量、特色和权威性上下工夫。《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向北方集中,2020年主产省粮食产量比重或将接近80%;棉花种植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转移,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或将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生猪养殖加快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华中和东北地区猪肉产量占比预计将提高到40%,西南地区下降到 20%以下;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大优势蔬菜生产区域将进一步巩固。《报告》还显示,未来10年,农产品消费继续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多样化、品牌化需求更加明显;农业生产成本结构变化、上涨因素增多,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相对弱势运行;国内外农业融合互动加强,农产品进口可能呈现品种、来源双增格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原作者: 作者: 2016/05/10 09:17
  • 农业部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2016-05-0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农科情报摘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部编制并于近日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规划》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是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三稳”是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到2020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两协调”是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规划》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即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二是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农业提供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产品;三是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即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四是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特点,建立耕地轮作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粮食要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坚持有保有压,排出优先序,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口粮重点发展水稻和小麦生产,优化玉米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棉花要稳定面积、双提增效;油料要两油为主,多油并举;糖料要稳定面积、双提双增;蔬菜要稳定面积、保质增效、均衡供应;饲草作物要以养带种、多元发展。在区域布局调整方面,东北地区要突出“稳、减、扩、建”四字要领,即稳定水稻面积,调减玉米面积,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要稳字为重,压保并进,粮经饲统筹;长江中下游地区要“两稳一提”,即稳定双季稻面积,稳定油菜面积,提升品质;华南地区要“两稳一扩”,即稳定水稻面积、稳定糖料面积、扩大冬种面积;西南地区要稳粮扩经、增饲促牧,间套复种、增产增收;西北地区要稳夏优秋、稳棉保供、特色增效。《规划》还强调了一系列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建立合理轮作补助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完善金融保险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和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 作者: 2016/05/05 17:59
  • 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举行 来源:科技日报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21日在山东寿光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并讲话。徐南平指出,要把农业科技摆在国家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现代化。他强调,“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工作在目标上,要努力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在工作思路上,要务必做到“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更加注重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协同合作,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在工作举措上,突出“六个重点推进”:重点推进“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重大研发任务的部署实施,形成国家先发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推进重大成果的落地生根,系统性解决制约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重点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重点推进基础科技创新工作,提高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重点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坚持精准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原作者: 作者: 2016/04/27 17:34
  • 农业科技:钱向何处投 劲往何处使 来源:光明科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农业科技,几乎已成为中央重视农业的专有名词。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剂。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持续增加,但就像整个科技界一样,农业领域也遇到了科研经费分配的难题。近日,由英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资助的“中英农业科技资助体制比较研究”项目在京举办结题研讨会。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希望,通过对英国农业科技资助经验的了解与借鉴,能为转型中的中国带来一些启发。中国的困惑经过30年的探索,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业科技资助基本框架和体系。2007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做法,面向农产品全产业链进行科研资助,实现了科研经费投入的长期稳定支持。“这一体系运行8年来的效果超出了预期,是一个较大的成功。”李晓轩评价称,“但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粮食安全问题未完全解决。主要粮食价格高于国际粮价,生态环境压力增大,这些都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所需的科技支撑作用仍远未得到满足。”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界再次作出新的尝试。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采取了定岗、定员、定酬等制度,创造出一种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科研资助方式。几年下来,科技创新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农科院稳定性经费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李晓轩课题组在对中国农科院部分研究所进行调研时发现,稳定支持与竞争经费的关系问题仍存在挑战,科研经费结构和使用的矛盾仍很突出。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稳定支持占比在70%左右将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这两种改革都很好,但要真正激活整个中国农业的科研队伍,仅靠这两个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李晓轩坦言。英国的经验尽管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国与中国有着诸多差异,但在农业领域,两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与美、法、日等国相比,英国的农业科技资源较为分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环境资源约束等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成为近年来英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2013年7月,英国多部门联合印发《英国农业技术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科研的碎片化问题。该计划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9000万英镑支持一批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以期支持农业可持续集约化发展。农业创新中心的选题主要来自产业界,产业界和政府按照1:1匹配资金,各出资方共同成立新的公司,由公司决定研究方向,同时采用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运作。李晓轩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只参与制定战略,并不负责具体的运营和管理。英国驻华大使馆高级科学政策顾问Helenaou解释称:“英国是从需求层入手,在分配经费时先考虑产业需求,最后成果评价也是看其对企业、农民能产生怎样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价值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英国各涉农科研机构开始更主动地与产业界开展合作。而原本分散的科研力量也整合成全国性的创新网络,开展协同研究与创新活动。“现在来看,这些做法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明显。”Helenaou说。稳定与竞争并非宿敌2015年10月,李晓轩研究组赴英国访问。在调研相关科研机构时,英国农业科学家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他们并没有觉得稳定资助太少,反而希望竞争性经费的比例再高一点,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李晓轩说。原来在英国,稳定与竞争的关系并非“势不两立”的“冤家”,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英国根据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不同定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稳定性经费支持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竞争机制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科研机构从事的主要是国家任务导向的战略性研究,因此主要给予其5年甚至更长周期的稳定性战略项目经费支持;而大学主要开展基于科学家个人兴趣的探索性和基础性研究,同时涉及部分战略研究,因此对其的资助主要以1~5年相对短期的竞争性经费为主,同时给予一定的稳定性战略项目经费支持。??????? 在评价方面,英国对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评估注重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评估的依据主要是其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李晓轩说,“这样一方面能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将科研经费重点资助给高水平的机构和大学,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原作者: 作者: 2016/04/18 10:32
  •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16-04-1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农科情报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会于4月11日在京举行,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作了题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报告。本网记者采访了韩长赋。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请问“十三五”农业现代化面临什么样的环境?总体思路是什么?答:“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十三五”农业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基础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二是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6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2.73∶1。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四是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就标志着“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句话,要求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供给充裕、物价平稳,老百姓吃饭不愁,就能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强后盾。“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农业发展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句话,任务重。目前,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如果将“四化”比作一匹骏马,那么农业现代化就是这匹马的短腿,不及时加长补壮,就站不稳、跑不快。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补齐农业这个短板,实现“四化同步”,才能不拖全面小康的后腿。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亮点很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战略定位上,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对农业与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做出判断,进一步凸显了农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第二,在工作主线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着眼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三,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是推进“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到时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升。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我们总的考虑是,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通俗地讲,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保供给,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保收入,就是让全国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保生态,就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但我也注意到,《纲要》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请介绍一下,“十三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答:“十三五”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要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依然不稳固,还存在很多隐忧。一是耕地数量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8%,而且时空分布不合理,西北地区有土没水、西南地区有水没土,水土资源不匹配。二是耕地质量下降。优质耕地占用较多,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凸显。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依然不强。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外比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比较弱,油菜和甘蔗收割、棉花采摘等农机作业水平还不高。?“十三五”,我们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藏粮于地”,就是要抓住耕地保护这个根本,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藏粮于技”,就是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3、《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请问如何推进?答:这几年,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我国农业产销不对路问题日益显现,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卖难”“买难”并存。“十三五”时期,关键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要,做好加减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使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当前,重点要抓好玉米、生猪、牛奶三个品种。一是调减玉米。由于连年丰收、需求下降,目前玉米库存较多,需要适当调减。去年,农业部制定了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年调减5000万亩以上,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调减玉米,重点是种养结合、粮豆轮作,发展青贮玉米和青饲料等作物,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二是稳定生猪。2015年4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在经历了三年低迷之后波动上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较大。预计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暴涨,四季度价格会趋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既让老百姓吃得起,又让养殖户有钱赚。三是提升牛奶。“奶瓶子”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奶业加快发展,牛奶品质不断提升。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对国产奶粉缺乏信心。今后我们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选育优良品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提质量、保安全、打品牌,恢复国人对国产乳业的信心。此外,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我们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使城里人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花摘果、体验农耕文化成为一种时尚,让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4、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请问我国农产品质量状况到底怎么样,新形势下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稳中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一是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军万马搞流通,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消费方式增加了风险。中国人饮食讲究“风味小吃花样多、一年四季吃鲜活”,活鸡、活猪、活鱼长途贩运,增大了潜在风险。客观地讲,现在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发展阶段的集中反映。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一定要坚持零容忍,即使有1%的问题,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千方百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产出来”主要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管出来”主要是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建立追溯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5、近年来,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纲要》提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请问“十三五”有什么具体举措?答: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十三五”农业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短板,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治理”并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绷得过紧的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减下来,使农业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要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就是要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坚决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利用起来。很多同志以为,农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实际“污染量”。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而且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绿色工厂。所以,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下大决心解决,也不能脱离实情、过度渲染。二是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重点是解决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东北黑土地退化、华北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促进农业生态修复。三是实行轮作休耕和退耕还林还草。从今年起,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但这不是简单弃耕,也不是撂荒,而是为了保护良田沃土,实现永续利用。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轮作休耕办法。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退的主要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这些陡坡地粮食产量很低,退出来后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很小。6、《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请问具体有哪些安排和考虑?答:过去我们靠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承包经营解决了吃饭问题,这很难得。但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现代生产要素引入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要在扩规模、育主体、提服务上下功夫。扩规模,就是要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李克强总理讲,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土地流转,也可以是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政府主要是搞好指导服务,当前要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育主体,就是要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绝不能排斥、忽视农民。“十三五”时期,要培育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服务,就是要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是现代农业,越要发展社会化服务。“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小麦跨区机收、农机合作社代耕土地、“托牛所”、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都是比较好的社会化服务模式。7、“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请问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答: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十三五”期间要取得明显进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系统考虑、统筹推进、综合施策,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在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价格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财政补贴政策,要优化存量,逐步扩大增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金融保险政策,重点是要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的问题。完善价格支持政策,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对大豆、棉花,继续实行目标价格试点;对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改革,“价补分离、补贴农民”。但是,对稻谷、小麦这样的主粮,必须继续执行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第二,要处理好工农关系,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带动作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跟装备、技术、信息、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农耕文明的再生、农业产业的再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反哺带动作用,推进工业资本积累和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农业倾斜,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更多地向农业流动。同时,要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手段改造农业、工业化成果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第三,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城乡发展不协调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不平衡,城市像发达国家,农村像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更好发挥城市在市场、资源、要素、人才等方面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城乡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十三五”一定会在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联动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在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将展现新面貌、形成新格局、呈现新气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原作者: 作者: 2016/04/14 09:22
  • 市科技局组织召开有机肥利用现场会(视频) 作者: 2016/04/05 09:23
  • 巴彦淖尔市组织开展2016年全市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科技局总协调、市文广局、市卫计委等30个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参与的2016年巴彦淖尔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于3月30日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正式拉开帷幕。市委副书记胡丰同志出席活动并讲话。 今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充分体现市委、政府对基层群众的关怀。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农村牧区群众获得了更多的科技信息和种养殖先进实用技术、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同时享受了精神文化大餐。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为基层群众服务,在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基层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开展农牧业科技专场培训。在培训会上,我市“三区”科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向参训人员讲授了APP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设施农业病害防治和如何使用有机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会后又组织设施农业和养殖业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深入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市文广局搭台唱戏、播放电影,组织市内知名书画家现场创作,为农民朋友送去文化大餐;市国土局、农业开发办、水务局、林业局和扶贫办将土地整理、灌区续建配套、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落户巴音宝力格镇。各部门精心组织法律援助、维权和咨询,开展科普宣传。 30个成员单位共为巴音宝力格镇提供惠农帮扶项目和资金达6000多万元。 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局 郝城樱 2016年3月30日 作者: 2016/04/05 08:50
  • “互联网+专家”农机服务更贴心(巴彦淖尔市新闻) 作者: 2016/02/22 10:13
  • 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结2015年科技工作,明确2016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科技改革发展重点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谋大事、攻难关、拓空间、塑生态、正风纪,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人才,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万钢强调,“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从 2010年第8位攀升至第4位,2015年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2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2010年的 110.9万件和74.1万件上升到的263.9万件和159.7万件,已居世界第1和第2。国家创新能力排名有望从2010年的第21位上升至第18 位。全社会研发支出有望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7%;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1%。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5.1%,比2010年增加4.2个百分点。2015年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二是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化纵深化迈进,资源配置、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生态优化等重大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加快落实,2011-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减免税额3726亿元,新增上缴税费3.6万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9万家。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院士制度进一步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制度进一步完善,创新调查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初步建立。三是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取得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研究、中微子振荡、CiPS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重大创新成果。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首。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48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6个,蛋白质科学研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升空。四是战略高技术显著增强国家实力。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一千多亿产值;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带动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全面完成实验验证,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五是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TD-LTE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4G用户数超过2.7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达 1.9万公里,占世界总量55%以上。风能和光伏产能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5年预计超过30万辆,居世界第一。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估计达42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1%。六是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十二连增”。“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各项技术推广应用 1700余万亩,2015年实现增粮34亿斤。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上市;全球首个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境外开展临床试验;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八是创新人才呈现竞相涌现、活力迸发的新局面。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100万,研发人员超过535万,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 30年回国人数的3倍。九是科技创新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的39.7%以上,新产品收入占全国产品销售收入的32.8%,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新因素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创新型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十是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新位势。我国研发支出占全球比重上升到20%,居全球第二。国际科技论文占全球比重从9.9%上升到20.2%,居全球第二。创新对话成为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战略沟通的重要机制,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合作组织的领导职务。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国际地球观测组织等国际机构中发挥领导作用。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达1800家。(来源:科技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报道)原作者: 作者: 2016/01/20 16:1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