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疫情防控科普|教你读懂传染病防治法 (来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0/02/17 15:55
  • 七步洗手法,大家跟我学 七步洗手法  七步洗手法是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群众对已知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如何防治,对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和个人卫生越来越受到重视。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  专家提倡:百姓要象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有条件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额济纳旗蒙医医院) 作者: 2020/02/11 11:31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除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仅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二、本次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一)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二)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三、什么是密切接触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与病例发病后有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具体有4个判定标准:其一,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控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其二,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其三,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其四,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四、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观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五、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及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按照社区医生的要求,按时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六、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一)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坚持安全饮食习惯。(二)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可佩戴口罩。(三)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四)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喷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七、怎样戴口罩、洗手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口、鼻子、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性;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问不少于15秒,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内,即掌心对掌心,互相揉搓;外,即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夹,即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弓,即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大,即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立,即指尖在掌心揉搓;腕,即清洁手腕。 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局  宣 作者: 2020/02/11 11:26
  • 家里消毒怎么搞?这份权威指南来了!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还在持续,个人防护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尤其是消毒。    想要杀灭病毒,用哪类消毒剂管用呢?家里的各个角落,客厅、卫生间、厨房,各种生活用品,餐具、家具、被褥等该如何消毒?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为公众提供科学的消毒方法。《指引》建议,正常情况下,可遵循“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的消毒原则,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者人群密集性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 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皮肤消毒可选择碘伏或速干手消毒剂。不同区域、物体消毒法 室内空气: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注意人员保暖。手、皮肤:以洗手为主,在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建议选择碘伏、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家用物品、家具表面:经常触碰的家用物品和家具表面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厕所: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内的表面应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可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消毒时也需注意防护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包括口罩、帽子、手套和工作服等,配制消毒剂时为防止溅到眼睛,建议佩戴防护镜。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达到消毒时间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具有漂白作用,对织物消毒时要慎重。用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使用前认真阅读消毒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作用浓度、作用时间正确使用。所使用消毒剂应为经备案的合格产品,应在有效期内,消毒剂须现配现用。知道多一点使用酒精和84消毒液务必注意这些安全问题各种消毒方法中,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杀灭病毒效果好,生产较为容易,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比较简单,成为应用广泛的消毒剂,很多人在家中使用。不过,酒精和84消毒液使用不当,同样会导致安全事故。比如使用医用酒精可能导致火灾,84消毒液可能导致人体中毒。以下结合酒精和84消毒液的性质,谈谈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防火医用酒精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的浓度为75%。医学实践证明,这个浓度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最好,能够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也能够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乙醇除了用于消毒外,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是作为燃料。比如乙醇汽油,就是将乙醇混入汽油中作为汽车燃料使用,这也说明乙醇和汽油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极易燃烧。医用酒精虽然不是纯乙醇,但是浓度已经相当高,已经具备极强的可燃性,在使用酒精时,一定要远离火源,防止酒精点燃而引发火灾。使用医用酒精时除了不能直接接触火源以外,还要防止酒精蒸气导致的燃烧和爆炸。在使用医用酒精时,特别是进行喷雾消毒时,由于酒精挥发性强,容易产生酒精蒸气,特别是在密闭的空间,如门窗关闭的房间中,可能导致酒精蒸气聚集,达到爆炸范围,遇到火源则引发燃烧,甚至爆炸。总之,在家中使用酒精时,要远离火源;家里存放的酒精,也要远离火源,切忌放到厨房等与火源接近的地方。使用84消毒液时要防止中毒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消毒时起作用的是次氯酸钠,氯化钠是生产时候的副产物,不起消毒作用。其消毒原理为,次氯酸钠以及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等作用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新型冠状病毒也有效。次氯酸钠及次氯酸氧化性非常强,不但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细胞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在使用84消毒液的时候,要按照使用要求进行稀释,还要戴上手套等进行防护,避免身体接触,防止吸入人体。由于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二者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这就是在使用中会闻到氯气味道的原因。氯气具很强的毒性,对呼吸道具有较强的伤害,过量吸入会导致中毒死亡。在正常情况下使用84消毒液,产生的氯气量不大,在敞开体系下是安全的,但是在密闭空间则可能由于氯气聚集而产生中毒危险。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84消毒液不能和酸性物质(如醋、洁厕灵等)混用,混合后会产生大量氯气,导致人员中毒。(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2020/02/06 17:21
  • 疫情防控科普|世卫组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发布新一批“问与答”     针对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3日在其驻华代表处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批人们关心的问答,例如“无症状患者是否也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清洗鼻腔、使用漱口水是否有助预防感染”等。新华社记者梳理如下:       问:无症状患者是否也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    答:基于现有数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世卫组织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现症状之前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根据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观察,其他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患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无症状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传播者。        问:收到来自武汉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吗?    答:收到来自武汉包裹的人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根据先前的分析,冠状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体上不能存活很久。       问:奥司他韦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吗?    答: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能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正在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医生紧急合作,研究可能的病毒感染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但是,这项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尚不能提出任何建议。    问: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是否有助于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答: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一些有限的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从伤风感冒中恢复过来。然而,经常清洗鼻腔并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问:涂抹芝麻油能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吗?    答:芝麻油不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有一些化学消毒剂可以杀死物体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漂白剂/含氯消毒剂、乙醚溶剂、75%乙醇、过氧乙酸和氯仿等。然而,如果把它们放在皮肤上或鼻腔下,它们对病毒几乎没有影响。把这些化学物质涂在皮肤上甚至是危险的。    问:吃大蒜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答:大蒜是一种健康食品,可能有一些抗菌特性。然而,从目前的疫情来看,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问:漱口水能保护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答: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漱口水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些品牌的漱口水可以在几分钟内清除口腔唾液中的某些微生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保护你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问:世卫组织建议怎样使用口罩?    答:如果戴口罩,学会如何佩戴、摘取和正确处理:戴口罩前请洗手;手不要触摸口罩面,通过两端线绳佩戴和摘取;如佩戴过程中口罩变得潮湿,请更换;取下口罩后,立即将其丢进垃圾桶,并洗手。而且,仅戴口罩无法做到完全防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捂住口鼻、勤洗手以及保持社交距离都至关重要。(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20/02/06 09:11
  • 疫情防控科普|【蒙文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手册 (来源:内蒙古日报蒙文版) 作者: 2020/02/06 09:09
  • 【看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愈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来了! 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回答记者提问。Q截止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中,患者的最小和最大年龄各是多少?A据数据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1个月的新生儿,年龄最大是90多岁的老年人。因此,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是普遍易感的。Q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是多少,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有哪些?A截止到3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是20438人,累计死亡是425人。根据这个数字来推算,湖北省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是3.1%,全国是2.1%,武汉市的病死率是4.9%。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病死率都是高于全国水平的,如果除掉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的病死率是0.16%。全国的病死率基本是稳定的,现在是2.1%,疫情初期时是2.3%,可以说是略有下降。死亡病例以男性、高龄为主。这些高龄的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只要感染了肺炎,在临床上来讲就是一种高危因素,病死率本身也是很高的,所以并不是说因为感染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死率才高。Q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等科研攻关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A主要工作:一是成立了科研攻关组和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二是启动了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等;三是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已经产生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荐应用。主要进展:在病原学研究方面,实现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在诊断技术和产品方面,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在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在疫苗研究方面,并行推进多个技术。Q治愈情况如何?一般需要多长时间?A统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可以得知,除湖北以外,全国患者住院时间最短的是海南省的5天,最长是广东省的12.75天。除湖北以外,全国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多一点。湖北省患者平均住院日是20天。原因如下:第一,与重症患者比较多有密切关系;第二,武汉市制定更为严格的出院标准。按照国家临床诊疗方案要求,出院标准要求是临床症状消失后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中间间隔24小时,这两次核酸检测只要是阴性即可以出院。但武汉有更严格的措施,即所有标准都符合以外,还要在医院观察10-12天,因此导致湖北省和武汉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时间比较长。从1月28日开始,新增治愈数已经开始超过新增死亡数。从目前来看,综合治疗效果已开始逐步显现。Q针对重症病例,主要采取哪些治疗措施?效果如何?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把病毒杀死。针对病毒性疾病采取的治疗是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比如,一般的病人注意休息,服用药物就可恢复。对于肺炎重症病人,重点是在于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这类病人要集中收治,用整建制的ICU队伍对病人进行集中救治,帮助病人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维持营养、呼吸支持,使病人渡过急性期尽快进入恢复期。Q不同风险人群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口罩?A为做好对于不同风险人群的防护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将口罩分为四类:一类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推荐给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第二类是医用外科口罩,主要推荐给发热、或疑似病例,或者公共交通的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等在岗期间佩戴;第三类是N95口罩、KN95的口罩,推荐给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和做实验室核酸病毒检测的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或者是密闭的公共场所也可佩戴;最后一类是医用防护口罩,推荐给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以及确诊的患者在转移时佩戴。(来源:中国网) 作者: 2020/02/05 10:04
  • 疫情防控科普|中国疾控中心提示:流行期间公众就医临时指南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作者: 2020/02/03 16:36
  • 体检发现尿酸高怎么办? 尿酸是什么?和嘌呤有什么关系?  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产物,随着人体中旧细胞的凋亡,就会释放出嘌呤物质,嘌呤代谢过程中就会形成尿酸。  尿酸会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我们查体查出来的尿酸值,一般是指血尿酸值。  正常男性空腹血尿酸水平不得高于420μmol/L,女性不得高于360μmol/L。  什么会导致尿酸高?  1、在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情况下,尿酸也是有的,但是不会超过正常范围。  2、但是有特殊的情况,例如一些健身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后,有时会出现尿酸升高,但这种情况属于特殊人群范畴,一般经过休息之后尿酸值就会降下来。  3、饮食因素是大多数普通人出现尿酸高的主要原因。  当日常膳食中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例如肉类、海产品等,超出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时,这些食物在经过身体的消化过程中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嘌呤物质,此时血液尿酸值就会出现升高。  4、如果一个普通人长期维持上述饮食习惯,就容易让体内的尿酸值持续升高,一直会超出我们前面讲到的正常范围: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  5、有些特殊的饮食习惯也容易导致尿酸升高,例如喝肉汤、海鲜汤、喝啤酒等,都容易让尿酸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嘌呤是水溶性的,在炖煮的过程中很容易析出到汤里,另外酒精有阻碍嘌呤代谢的作用,吃海鲜喝啤酒,一增一减,尿酸很容易超标。  尿酸高有什么危害?  1、如果是偶尔因为饮食、运动等原因出现尿酸升高,那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大,只是说明血液中的尿酸值升高了。  2、但是如果长期不健康饮食,就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长期处于高值,时间长了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出现“饱和现象”。  这就像往水里加盐,稍微加点盐水会稀释掉,但是如果盐加的过多,就会出现饱和现象。  此时血液中的尿酸因为饱和就出现了结晶,这些结晶体是很难被代谢出体外的。  因此这些微小结晶体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游走,一直游走到肢体的最末端,也就是毛细血管的末端,例如手指、脚趾、视网膜、肾脏等部位。  我们看到的就是手指或者脚趾出现肿大,这就是痛风石。  与此同时,尿酸值持续处于高位还可以引发“痛风发作”,这是一种很痛苦的感受,像蚂蚁在手指脚趾上爬行,哪怕风吹都会疼的厉害,彻夜难眠。  因此,高尿酸血症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痛风!  3、第一次痛风发作时,往往会不经意,你也许不会在意,认为是扭伤或者其他原因。  另外,第一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也短,疼痛感也相对较弱,而且第一次发作到第二次发作之间的间隔很长,有时能达到一年之久。  但是如果不注意,间隔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疼。  不仅如此,这些痛风石还有可能聚集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例如肾脏、视网膜,引起肾脏疾病和视力障碍。  如何降尿酸?  要想降尿酸,解铃还须系铃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1、出现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发作的原因都是因为饮食原因造成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含嘌呤高的食物,例如肉类、海鲜、豆浆、火锅、肉汤等食物。不仅在痛风发作期要绝对禁止摄入,在平时非发作期也要尽量减少摄入。  2、如果痛风发作厉害,还可以去医院遵医嘱服用痛风相关的药物。  3、平时生活中还要多喝水,这样可以增加尿酸的代谢。  4、在安全的情况下适量的运动,这也有助于尿酸代谢。  最后的总结    尿酸高是一种情况很严重的疾病,并非把尿酸值降到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以下就是万事大吉。  最重要的是:    远离日常生活中的引起尿酸高的不良生活方式,回归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状态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远离高尿酸血症,远离痛风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伤痛!(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 2019/07/18 10:30
  • 喝一瓶酒等于抽多少支烟 最新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饮酒和癌症之间或许也存在一种明确的联系,科学家可以帮助人们“换算”中度饮酒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公众对于“酒精造成的癌症风险”的认识。来自南安普敦大学医院、班戈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做了这项研究,该团队将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BMC公共卫生》上。该研究团队成员特雷莎·海兹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对英国人群中不同酒精摄入水平对应的癌症风险进行了描述,同时是目前唯一一个提供‘烟酒癌症风险换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周一瓶葡萄酒对于男性来说,约等于每周抽5支烟,对于女性来说约等于每周抽10支烟。特雷莎·海兹说:“我们希望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纯粹从癌症风险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把癌症和其他危害剥离开看——一瓶葡萄酒相当于多少支烟?”研究团队对非吸烟者男性进行了评估,发现每周饮用一瓶葡萄酒带来的终生患癌风险值——即一个人一生中罹患癌症的几率——为1.0%。这个数字在非吸烟者女性中为1.4%。换句话说,如果有1000个男性和1000个女性每周每人各自喝掉1瓶葡萄酒,那么与不喝酒的人相比,会有额外10名男性和14名女性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罹患癌症。在男性中,最主要的癌症风险集中在消化道,而在女性中,55%的病例都是乳房相关癌症。特雷莎·海兹说,这项研究旨在唤起大众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即便只是中度饮酒(如一周一瓶葡萄酒),也一样会带来癌症风险,尤其是乳腺癌风险”。研究团队特别指出,鉴于目前英国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就是乳腺癌,这一问题更值得重视。研究团队还发现,如果每周饮用3瓶葡萄酒(大约相当于每天半瓶)——这是一个已知会造成很多不同健康问题的饮酒量——那么男性和女性的终生患癌风险,就会分别上升到1.9%和3.6%。而这,大致相当于男性每周抽8支烟,女性每周抽23支烟。特雷莎·海兹说:“我们必须要向大家明确说明,这个研究并不是要告诉你‘中度饮酒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抽烟’。我们的发现是以全人群终生风险为基础的。在个人层面,喝酒或抽烟带来的癌症风险个体差异很大,而对很多人而言,喝一瓶葡萄酒跟抽个5~10根烟,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可能也有很大差异。”也因此,为了计算“每周喝掉一瓶葡萄酒”或“抽10支烟”带来的终生癌症风险值,研究团队采用了英国癌症研究院的终生癌症风险数据——这些数据由英国国家统计局、苏格兰信息服务局、威尔士癌症情报和监测局以及北爱尔兰癌症登记处提供;此外,研究团队还使用了一些已发表的数据,其中包括可以归因到烟草和酒精的人群癌症病例数的数据,以及与中度饮酒和烟草使用相关的相对癌症风险数据。研究团队提醒,这个研究不是一个对抽烟和饮酒整体致死率的比较研究,因为该研究并未考虑癌症以外的抽烟或饮酒相关疾病,如呼吸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肝脏疾病。“我们只是对香烟和酒精之间的风险换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措施,利用过去已经比较成功的对吸烟风险的宣传,进一步让公众理解酒精的癌症风险。”特雷莎·海兹说。按照她的说法,目前科学家已经确认“中度饮酒”“重度饮酒”和口腔、咽喉、食道、肠、肝脏及乳房的患癌风险十分相关,但这些风险在公众中的普及程度并不像“抽烟”那样广泛,“我们希望通过把香烟作为参照物,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大家认识饮酒风险,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生活方式上的选择”。 作者: 2019/05/20 16:4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