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社交活动有益中风康复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1%,其救治和康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称,社交活动和情感支持比康复治疗更有益中风患者。新研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斯科特·莫里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苏格兰中部219名完全性前循环缺血性中风(严重中风)患者展开了研究分析。研究人员调查了参试患者中风后12个月内个人经历、较关切的事和最优先做的事。结果发现,在跟踪调查期的前6个月中,125名患者死亡(占57%);一年后,132人死亡(占60%);大约2/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中风发病后的第一个月之内。大多数中风患者及其家人认为发病后未曾获得治疗护理决策和未来规划支持,导致他们对失去往日的生活感到非常悲伤;为疾病护理的具体做法是否正确忧心忡忡;因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困惑不已。不仅如此,很多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将“姑息治疗”(也称“临终关怀治疗”)视为消极字眼。莫里博士指出,对那些严重前循环中风、失去运动控制能力、说话能力等的患者而言,生存之难尤为突出。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对中风患者及其亲友来说,比康复治疗措施本身更重要的事情在于积极的康复心态和生活的动机与渴望。此项新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中风患者时,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患者承受的社交和情感难题,而非仅仅是肢体的康复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风患者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对其能否继续活下去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肢体康复需求。(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8/03/13 11:23
  • 聚焦爱耳日:耳朵嗡嗡响有何好方法 揭秘耳屎的那些事儿 编者按:耳朵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除了掌控听觉外,还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以及噪音、污染、用药不当等原因,致使耳疾和听力障碍,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困扰。3月3日,我们将迎来“国际爱耳日”,让我们来一同了解如何关爱耳朵健康吧!耳朵嗡嗡响,耳朵听不见,有何好方法不知从何时起,总感觉自己的耳朵里出现时大时小的噪音,有时是“嗡嗡”的鸣叫声,有时是“嘶嘶”的电流声,每天、每时、每刻,从早到晚耳朵里都会有声响……这些都是遭受耳鸣困扰患者的心声。▲鸣为聋之始,聋为鸣之末耳鸣虽然常见,但人们对其了解却不多。同时也正因为常见,许多人不把耳鸣当回事。对此,耳鼻咽喉科专家尚玉山主任提醒,“鸣为聋之始,聋为鸣之末”,患者出现耳鸣,也可能出现耳聋,因引起耳鸣或者耳聋的诸多原因比较相似,因此两者时常相伴出现,但两者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联系。同时,专家叮嘱,一旦出现耳鸣,一定要及时治疗,不可错失上佳治疗时机。▲耳聋会使人更加反应迟钝“当有些人感觉自己听不清、听不见之后,要么慢慢变得不爱开口说话,自我封闭,要么就是喜欢自言自语,无论哪种情况,其个人情绪都不太会好。”耳鼻咽喉科专家尚玉山主任介绍说,在他的门诊上,许多耳鸣耳聋的患者往往都伴随有焦虑、抑郁的倾向,严重者甚至还有想自杀的念头,因为总感觉家人不和自己交流,有被遗弃的想法。除此之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还认为,中老年性耳聋,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脑萎缩,使老年痴呆提前到来。据尚玉山主任介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耳聋会使老年人更加反应迟钝,智力衰退,且随着听力进一步下降、听功能的废用,还可能加重脑萎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因此,老年人耳聋发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耳老背、眼老花,天经地义,不用医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精准检查方可对症治疗从临床上来说,耳聋分为神经性、传导性和混合性三类:神经性耳聋是因感音神经出现障碍;传导性耳聋是因内耳有炎症,有积水;混合性耳聋是上面两种因素交叉引起的。如果老年人出现突发性耳聋,可使用抗病毒和扩血管、溶栓的药物营养神经,通过吃药和输液都可以,也可以使用激素类药物减轻内耳水肿,缓解突发性耳聋。如果是由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引起,就要针对病因控制血糖或改善血液循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游泳、沐浴时耳道进水,耳垢体积膨胀,突然感觉耳聋,只需取出栓塞即可,慢性中耳炎可导致鼓膜穿孔、炎症性肉芽肿、钙化灶等病变,须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详细】耳鸣扰人追究原因听神经瘤或是元凶受耳鸣困扰数年的王女士在颅内桥脑角处长了大小约2厘米的听神经瘤,春节前经手术切除后,现恢复如常,神经功能未受到伤害。如果经常出现听力异常、耳鸣、身体平衡障碍、耳闷、耳胀等,尤其是在一侧耳朵发生时,就要特别引起注意了,不要以为是过节太累了引起的疲劳,或者感冒继发了中耳炎之类,有一种叫做听神经瘤的疾病很容易与之混淆。当然,单靠自己是无法判断患病与否的,节后一定要抽空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一步排查,明确病因再治疗。听到“瘤”字,先不要害怕。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它可以生长在前庭神经上的任何部位。体征和症状往往各不相同,可能需要许多年才能确诊。很多病友的首发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鸣和头晕。这些症状和体征与肿瘤的起始部位、生长速度、发展方向、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及有否囊性变等因素有关。肿瘤初起时,前庭和蜗神经最先受损,因而在早期都有一侧前庭功能的丧失或减退及听力下降、耳鸣。如果肿瘤压迫面神经或三叉神经,也可分别出现面瘫、面肌痉挛和同侧面部疼痛、麻木、角膜反射迟钝等相应症状和体征。如果压迫附近的血管或大脑结构,也可能引起头痛、昏迷等相应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它可能更容易引起更明显或更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详细】四招缓解 乘飞机耳朵疼很多人坐飞机时,会有一些身体不适,尤其以耳朵的问题最为常见,如耳闭耳痛、耳朵嗡鸣等。这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下面教大家几招,帮你顺利度过飞行过程,真正做到旅途愉快。1.多做嘴部运动:飞机在起飞或下降的时候,喝口水,吃点零食,嚼个口香糖,小朋友不会嚼口香糖的,可以让他们喝水或者喝奶,增加吞咽动作,以减轻耳部不适。2.捏鼻闭嘴鼓气,这样相较于吞咽等动作的力度更大,目的就是将咽鼓管打开。3.如果还不管用,耳朵痛、较敏感者,建议使用耳塞,海绵耳塞或航空耳塞均可;没耳塞的话,用手指堵上耳朵也可缓解。4.感冒期间,尽量不要乘坐飞机。若实在不可避免,可随身携带鼻腔喷剂,收缩鼻甲黏膜也同样可减轻症状。最后要提醒一句,若飞行以后,耳部不适仍无法好转,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详细】孩子感冒发烧后,小心继发分泌性中耳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张宏征提醒,在感染呼吸道疾病之后,要当心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因为细菌、病毒会引起咽鼓管轻型感染,阻塞咽鼓管而诱发中耳炎。据统计,在6个月时婴幼儿第一次分泌性中耳炎发作的累计发病率为35%-85%,1岁时为50%-96%。其中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个月以上。但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像急性中耳炎有急性发作的症状和中耳炎症感染的体征易被发现。专家指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引起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清楚地指出耳部不适,婴儿则表现为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哭闹和睡眠易醒。值得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鼓室内液体渗出,听力下降,婴儿可表现为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这种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说话时表现得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校表现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还有孩子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张宏征说,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会导致部分患儿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和交流困难,同时在行为上也可能出现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不良状态。【详细】如何远离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衰老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方法来逆转此过程,但并不是说老年性耳聋就无法防治了。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预防:一、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充分重视营养,平时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元素,对预防老年性耳聋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二、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不足,如果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血管痉挛。三、老年人应避免在噪音大的地方久待。一般来说,城市居民老年性耳聋比农村居民要重一些,这与城市环境的噪声大有关系。四、戒掉烟酒嗜好。因为吸烟可致尼古丁中毒,饮酒可引起酒精中毒,都能直接损害听神经。五、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使内耳血液供应得以改善。锻炼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条件来选择,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都可以,但要坚持经常做。【详细】滴水声伴耳鸣老人睡个好觉半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患者贾大爷来医院就诊。老人在三年前出现耳鸣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耳鸣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恰恰是贾大爷最为难受的时候,他总是感觉到耳朵边有无数只“知了”在聒噪。这样的“噪声”让他心烦气躁,甚至彻夜难眠,体质也开始一天天下降。细心的医师在诊治当中,无意中了解到贾大爷在风雨之夜,往往能睡个安稳觉,原因就是窗外有风声雨声,患者不再承受耳鸣之痛。于是,接诊医生在对贾大爷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他自己制造一些轻微的声音,改变一些自己睡觉时的“软环境”,以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起初,贾大爷在耳边放了一个小闹钟,闹钟的滴答声让他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然而,时间不长,机械的滴答声开始失效,这声音常常会让他想起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贾大爷又有了焦躁情绪,总感觉到“度秒如年”。这时,医生建议他在卧室里制造一些水滴声。于是,老人就找来一台废旧的饮水机,临睡前将饮水机的龙头稍微打开,饮水机里的水就能滴滴答答地流到事先备好的水桶里。滴水声清脆悦耳,如山泉叮咚,就这样陪伴着老人慢慢进入梦乡……【详细】关于耳屎那些事儿耳屎,又称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内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物质。耳屎存在于耳道内,可以起到润滑保湿作用,且能避免水滴、砂砾等物直接刺激或损伤鼓膜。耳屎还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家长需要帮小孩子清理耳屎吗?不用。儿童的耳道较成人窄,不当的掏耳会引起炎症。除非耳屎完全堵塞耳道引起耳闷胀不适,伴听力下降等症状时,才需要取出,建议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清理,切忌盲目帮孩子挖耳。医院如何清理耳屎?医院常规的处理方法有三种:一是直视下耵聍钩取出;二是先用滴耳液浸泡3日,待软化后予温水冲洗;三是用滴耳液软化后吸引器吸出。【详细】(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8/03/02 11:42
  • 眼前老有小飞虫?小心患上了玻璃体混浊 人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眼睛,眼部问题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的困扰。玻璃体混浊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问题,导致这种眼部病症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只有进行对症预防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玻璃体混浊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加以预防呢?解放军第454医院眼科彭琦主任在接受中国江苏网采访时介绍,玻璃体浑浊,也叫飞蚊症,一般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就是说随着年纪增长,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浑浊物,在光线明亮或白色背景衬托下更为明显,很多人甚至可以描绘出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原因会造成不同性质的玻璃体混浊,据华龙网报道,常见的玻璃体混浊主要分为几大类:1、外伤性玻璃体混浊: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常伴有眼内出血而引起混浊,眼内异物及继发感染亦导致混浊。2、出血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葡萄膜血管破裂出血流入并积聚玻璃体腔内,造成了玻璃体出血。3、闪辉性玻璃体液化:在玻璃体内见到结晶,光照后呈闪辉外观。4、玻璃体变性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形,表现为凝缩和液化。5、星状玻璃体变性:在玻璃体腔内见到漂浮着无数白色球星小体,如天上繁星,结晶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盐。多见于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视线里出现类似蚊虫的漂浮黑影,的确会很难受,应当引起重视。南京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王玉红在接受人民网江苏频道采访时介绍,一般人在45岁以后玻璃体就会液化,液化不完全的部分在玻璃体腔内飘动,人们就感觉到像飞虫在眼前飞,随着飘动物积少成多,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沉积在眼球的下方,这样黑影就会变少甚至消失。在眼球受到外力或内眼手术(如白内障)后,眼中黑影又会多起来,如果它们不影响生活,则不需要过多关注,平时多吃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如黑影较多,可口服一些药物,如沃丽汀等;如出现黑影固定在一处,不断扩大,就要到医院就诊,排除是否有视网膜脱离等眼科疾病。(孟献)本文由北京市307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杨艳峰进行科学性把关。(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8/02/28 09:21
  • 畏惧在心口难开?孩子很可能得了“选择性缄默症” 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例如,一些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遇到陌生的人,却变得一言不发,甚至有害怕恐惧的情绪出现。很多家长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孩子“太难管”“太胆小”,其实不然,对孩子本身而言,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一种精神问题,孩子极可能是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独自玩玩具的儿童(图片来源:东方IC)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据中国网报道,缄默症是指患者没有任何言语活动,任人询问但始终一言不发,部分患者可用书写、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意思。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并无障碍。但是,选择性缄默症并非故意不说话,据《广州日报》了解到,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焦虑障碍,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7%~8%,患者在某些场合或者面对某些人时无法讲出话来,给人很害羞或者很没礼貌的印象。紧张时,他们还可能出现笨拙、僵硬的身体动作,而且面无表情,特别是不爱笑。很多时候患者不是故意不说话,而是很希望说却说不出来,一些孩子表示自己的声带好像“僵住了”。为何会患选择性缄默症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孩子患选择性缄默症通常会有以下几点原因:1、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2、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3、患儿发育成熟延迟,虽已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4、或是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其中环境改变适应不良往往是诱发选择性缄默的主因。如何应对选择性缄默症据华声在线报道,这种病症起病时间通常在3岁~5岁期间,尤其是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家长需要特别留意。首先,如果孩子在外面表现得特别沉默,家长不要用“快叫人”“这孩子不懂事”等带指责性的语言,逼迫孩子开口;其次,家长应正确、耐心地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同时,在孩子表现出交往动作后,家长要适时鼓励;另外,对于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需要个体、家庭及整个环境参与治疗,在环境改变时,家长应重视孩子在语言上的变化。而病情严重的患儿,家长则需要及时带患儿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且在平时照顾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合适的态度。(赵晨龙)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 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8/01/08 10:21
  • 小胃病也能“拖”成胃出血 这些人群需定期检查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都遭受过胃病的侵扰,特别是当胃病发作的时候,那种疼痛的感觉常常让人难受不已。然而,有些患者却对胃病不以为意,觉得每次胃痛时只要稍微“坚强点”,熬一熬就过去了,但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如果不重视诊断和治疗,胃病也会“小病变大病”,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胃病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胃病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多种胃部疾病的统称。据《北京日报》报道,胃病种类繁多,其中临床上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大多数胃病的症状相似,比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烧心、嗳气等。不健康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大、嗜烟酗酒、先天肠胃抵抗力差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胃病,所以胃病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胃病如果久拖不治,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武汉晚报》介绍:1.老胃病可能“拖”到胃切除。有些人在胃痛发作的时候只是随便吃点消炎止痛药,这样虽然可能缓解胃痛,但却会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甚至造成胃部糜烂,需要接受胃切除手术才能治疗。2.胃溃疡可能“熬”出胃出血。有些胃溃疡患者平时没有不适感,于是便放松了警惕,表现为不按照医嘱服药等,但突然某一天感觉自己上腹部灼烧痛、胀痛,而且大便呈黑色,此时就有可能患上了胃出血。因此,普通人如果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就要及时就医;胃病患者要谨遵医嘱接受治疗;胃病高危人群则应该定期接受检查。那么,哪些人属于胃病的高危人群呢?《武汉晚报》介绍,胃病的高危人群包括35岁以上人群,有慢性胃病史者,有胃肿瘤或食管肿瘤家族史者,贫血患者,胃大部切除者,长期酗酒和吸烟者,以及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盐食物、油炸食物,而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的人群等。(丁鹏勋)(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7/12/19 09:11
  • 你这么存放 药物还有效吗? 许多人都会在家中储存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其中有应急用的药,有没吃完的处方药,还有慢性病常用药,如镇咳药、止泻药、抗生素、降血脂和降血压药等。那么,怎样保存药品才正确呢?1、吃不完的药,舍不得扔,留着下次再吃。2、冰箱当做“保质箱”,所有药品都往里装。3、将所有药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4、丢掉占地方的原包装,保留药品就好。5、长时间不整理家里的药箱,或者任由药品暴露在强光下。如果你像上面这样保存药品,那可要注意了!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药品疗效,或使药品变质,使用后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伤身。 1误区 药品在有效期内都有效 口服盒装药的外包装(包括锡箔、铝箔和纸包装)如果没有损坏,依标注的有效期限计算保存期。一旦打开外包装并将药品拆零分装,药品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已无法达到原本适宜的环境,而且新包装也有别于原包装,此时药品有效期可做如下推算。一般情况下,药品重新分装后的有效期为:自重新包装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或(药品有效期-已启用时间)×25%。这两者中以期限较短者为准。口服散装片剂或瓶装片剂分装后,也依如此计算的分装有效期保存,发现药品有异状如变色、非外力破碎等应丢弃。口服溶液剂(包括口服水溶液或悬浮液,如用来减轻感冒症状的酚麻美敏口服溶液)打开后,依产品不同,保存期限为一周至四周之间。外用药膏、眼药水、眼药膏也很“娇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指出,除另有规定外,眼用制剂(包括眼药水和眼药膏)、搽剂(如复方水杨酸搽剂)、涂膜剂(如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等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以眼用制剂为例,虽然大部分眼用制剂中添加了抑菌剂以抑制细菌生长,但其抑菌效力在储存过程中有可能受药物成分或包装容器等因素影响而变化。眼用制剂作为多剂量制剂一旦开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易被微生物和泪液污染,使药物变质,从而给眼部造成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对其开启后的使用期限作严格规定。 2误区 冰箱是药品“保质箱” 部分药品要求冷藏保存,但不是什么药都能塞进冰箱!详情可参看药品说明书。在我国药典中,药品有几种储存温度。“冷冻”指维持零下20摄氏度,疫苗通常以此温度保存,并由专业机构设立相关保存设施。“冷藏”指介于2摄氏度至8摄氏度之间,通常指家用冰箱的冷藏柜。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用胰岛素在拆封或未拆封时,都宜存放于4摄氏度的环境中。这个温度区间也可用来短期存放疫苗。“阴凉”指不超过20摄氏度,“常温”指介于1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通过以上说明,可以得知药品的保存环境并非只有冷藏一种。而且家用的冰箱有直冷式和风冷无霜式两种,两者的湿度差别较大。直冷式冰箱的冷藏室湿度可达到85%,不适合需要干燥保存的药品。我们建议,如果药品说明上注明需要干燥保存的药品,都不要放进冰箱,放在家中避光、阴凉处即可。实在拿不准的话,可以咨询开药的医生或医院用药咨询处的药师,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3误区 便携药盒代替外包装 药品有别于一般的生活用品,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用药安全,存放时要多加留意。药品分为外用药与内服药,两者使用方法不同,若是放在同个容器中可能会导致误食外用药的情况,需要分开存放。可能会有人说:“好吧,我把药分开存放。但我觉得有些药的包装很占空间,所以我要拆掉外壳。”首先,在想拆去锡箔、铝箔包装时,我们先说说为何药品需要它们。药品进入市场前,厂家为了使药品维持药效,避免污染及损坏,在包装设计方面会加入避光、避热等措施,并将药品密封,这就有了锡箔、铝箔等“外衣”。若是自行去掉这些“外衣”,可能会使药品暴露于不适合存放的环境,进而影响药效。玻璃瓶、塑料瓶等药品包装,也有类似的维持药效的作用。另外,现在不少患者尤其是多种疾病患者,出于方便会用到便携药盒。但现状是,我国关于市售便携药盒的相关标准并不统一,药盒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并未经过严格的审批、检测和消毒,不适合直接存放药物。而且不同药物混装在一起,相互之间容易串味甚至发生反应。即便是有分格设计的药盒,由于盒盖的密闭达不到要求,有明显缝隙,药品可能会暴露在灰尘、空气、光线和湿气中,使药效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很多含有糖分的中成药,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质。对热特别敏感的药,如乳酶生、胃蛋白酶等胃药均不宜放入便携药盒。我们建议对于由锡箔、铝箔独立包装的药片,可以将药片连同它的“小外壳”一起剪下来后再存放到药盒里;没有独立包装的药片,还是带上原本的外包装最为妥当。对于药品分装我们不鼓励,但考虑到一些患者记忆力差、服药种类多、服用时间不同等因素,如果非要将药品分装到便携药盒的话,尽量不要超过7天以保证药效,具体时间可咨询药师,药师会视药品的特性而给出建议。 4误区 储存药品不避光不防潮 除了温度之外,光线也会造成药品变质。比如,常用的维生素C和鱼肝油遇光后药效会降低;硝酸甘油作为心脑血管患者的急救药物,如果不避光避热保存会失去药效;抗生素类、注射剂药品也怕光。因此,储存药品还需要确保的条件是避光,尤其不要放在窗台等阳光直射的地方。潮湿同样是造成药品变质的因素。片剂中含有淀粉等辅料,吸收水分后会潮解或粘连;糖衣片吸潮后会出现花斑、变色,甚至发生膨胀和霉变,不仅使药效打折,有时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比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散发醋酸味,会刺激胃肠道,甚至诱发胃黏膜出血。易受潮的药品还有酵母片、葡萄糖酸钙和胶囊剂等。世卫组织建议把药品存放于相对湿度低于60%的环境中,并密封保存,瓶装药每次服用完要拧紧瓶盖。在按照保存条件保存的基础上过期的药品,严禁使用;若药品中途出现霉变、变色、裂开等性状改变,也应弃之不用。此外,我们建议每个家庭备一个家庭药箱,其中分为常用药、养生保健药、急救药、家庭健康档案(记录家庭成员的基本健康情况,如是否对青霉素、磺胺类药品过敏,是否有某种慢性疾病做过什么手术)等四部分。平时,家庭成员要多留意所保存药物是否已过期或变质,发现即将过期的药物,就把它放到醒目位置。去医院看病前,可将药箱中相关药品的名称记在纸上。在医生开药前,询问医生这些药能否用上,以减少药品购入的浪费。(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来演:新华网) 作者: 2017/12/11 10:30
  • 痛风患者不能吃海鲜?看懂这4张图就能一饱口福了 (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17/12/08 16:41
  • 流言揭秘:洗发水含硅油会致脱发?     (来源:中国科普网)    最近,网上流传说九成的洗发水中都含有一种叫做“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成分,就是所谓的硅油顺滑剂,洗完头后头发是很顺滑,但是硅油会堵住毛孔,容易使人头皮发痒,甚至脱发、掉发等。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脂溢性皮炎、精神压力、产后、失眠等,但毛囊堵塞并非脱发的诱因。毛囊位于人体的真皮层,比较深,毛囊的情况主要受人体自身健康问题决定,如果洗头时清洗干净,硅油几乎很难残留,是不会堆积在头皮上堵塞毛孔的。  网上还有一种鉴别洗发水中“硅油”成分的方法:将洗发水加入清水中搅拌,静置后如果清水变浑浊,那么洗发水就是添加了硅油成分的;如果还保持清澈,那么就无硅油。据称,这种鉴别的原理是由于硅油不溶于水,在水中会显现浑浊。  其实,洗发水中的硅油成分一般都会经过乳化剂的处理,并不会残留浑浊,呈现无色无味的状态,而且剂量并不大,所以光用清水并不能做出判断。  洗发水中“硅油”的真正作用是让头发顺滑,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因为头发在彻底清洁以后,毛鳞片打开,如果有受损的毛鳞片,就会增加头发间的相互摩擦,在梳理的时候增加难度,从而加剧毛鳞片的损伤。这也是为什么用不含硅油的洗发水洗头以后头发会很涩很难梳理的原因。这些润滑作用的“硅油”,由于含量少,不用担心对身体有影响。它是一种大分子成分,人体是不能吸收的,正常使用不伤身体。  此外,选择洗发水的标准要看自己的发质。比如说油性发质,从业环境较脏的劳动者,就需要以清洁为主、适合油性发质的洗发水。而干性发质或有头屑的人,用的洗发水都有所不同。至于洗发水含不含硅油、用洗发水还是洗发皂,差别并不大,只是商家的推销噱头罢了。 作者: 2017/07/24 09:30
  • 流言揭秘:眼皮跳动会影响眼部健康吗?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平台)     有句俗语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所以有些人右眼跳时就担心坏事降临,左眼跳时就琢磨低头捡钱。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眼皮跳跟发财和灾祸不可能有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眼皮跳动呢?  眼皮跳动是怎么回事呢?  眼皮在医学上称为“眼睑”,分为上下眼睑,主要由眼轮匝肌和眼睑举肌构成。所谓的眼皮跳,并不是皮肤在跳,而是眼轮匝肌、眼睑举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收缩,带动表面皮肤随之而动。而我们所说的眼皮跳,其实就是控制眼皮肌肉的神经不正常兴奋所引起,也就是部分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不能自主地持续收缩所致,一般只是短期的、间歇性的,医学称之为“肌肉小颤动症”,如果眼皮跳个不停,或连同半侧面部肌肉、眉毛及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颜面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眼睑痉挛”现象。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是真的吗,眼皮跳动会影响眼部健康吗?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种民间流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更与祸福无关。医学上没有什么病例证明这一说法的准确性,但是,医学上则有大量的病例证明左眼皮跳或者右眼皮跳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我们的眼皮为什么会跳,该如何处理?  引起“眼跳”的常见原因一般有以下三种:  1。用眼过度,身体不适当用眼过度,身体不适时,眼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抽动,就会引起“眼跳”。这种抽动往往是由于局部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纤维紧张性增高引起的。这种原因引起的“眼跳”常常是偶发性的,一天一次或两三次,每次几下,持续一秒到两秒钟。一般不需要用药,适当休息之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也可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睛,用手轻轻在跳动点加以按摩,无需医治。   2。眼部炎症有时,除眼跳之外,可伴有眼睛磨、眼睛红、眼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眼部病变,如角结膜炎、砂眼、倒睫等引起的,应当及时就诊,通过适当的药物及眼部处理后,症状就会消失。  3。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纤维受到炎症刺激或压迫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时,每次眼跳会持续几秒钟,病情有阶段性加重趋势,反复发作,或紧张时容易诱发。多发于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由于脑干的血管硬化扭曲,压迫并行的面神经,产生持续性的神经异常兴奋,导致肌肉不停地收缩,眼睛就眨个不停;如果眼皮跳个不停,连同半侧面部肌肉、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面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痉挛,应该吃药、打针或动手术,彻底根除病因,因此需要到医院检查就诊。 作者: 2017/07/24 09:29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