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前旗:鲜食玉米喜获丰收 巴彦淖尔党建 ·玉米棒生产线时下正是甜糯玉米收割季,在乌拉特前旗新安镇,一望无际的甜糯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民忙前忙后地掰棒子、装筐子、码垛子。厂房内,工人们忙着将甜糯玉米原料挑选、剥皮、切头去尾、清洗、蒸煮、冷却、包装,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好不热闹。“看看这玉米棒多漂亮!今年我是第一次种甜糯玉米,1亩地至少能收3500个鲜食甜糯玉米棒,我们与企业签了订单,一个棒子的市场价1元左右,因此每亩纯收益比普通大田玉米要多1000块钱,算下来今年我的20亩地能多收入近2万元。”甜糯玉米种植户王存亮自豪地说。鲜食玉米作为目前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被誉为“黄金谷物”,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新安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立足镇域项目,抢抓机遇,依托耕地全部引黄自流灌溉的区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带动+党员带头+农户自种”的方式,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好的鲜食玉米产业,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对接,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甜糯玉米厂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新建糯玉米综合生产、真空包装车间,安装糯玉米棒加工生产线3条,眼下正值集中用工期,可以实现群众在不误农活儿的情况下在家门口就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新胜村甜糯玉米厂负责人田永清说。今年以来,新安镇在优化全镇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上,以“党建+特色产业”推动鲜食玉米项目建设,通过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订单种植甜糯玉米突破5000余亩,覆盖农户1100余户,预计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产值可突破1500万元。“在鲜食玉米种植上,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帮助种植户选择口感好的甜糯玉米新品种,选派农技专家、乡土专家等农技服务力量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通过推广使用有机肥、错期播种、覆膜等技术,不断提高鲜食玉米的口感,从而赢得市场。”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俊说。展望未来,随着“党建链+产业链+N”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乌拉特前旗将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再到核心优势的全面跃升。这片土地上的产业将更加繁荣兴旺,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富裕美好,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新局面正徐徐展开。(乌英嘎 柴华)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9/12 17:57
  • 全区乡村振兴“比武争星”东部片区拉练观摩活动暨全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座谈会在赤峰市举办 北疆先锋 巴彦淖尔党建 ·9月5日至6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自治区农牧厅在赤峰市举办全区乡村振兴“比武争星”东部片区拉练观摩活动暨全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座谈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农牧厅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盟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全程观摩赤峰市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比武争星”活动,实地调研赤峰市12个苏木乡镇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主要做法及成效,详细了解致富增收途径,并现场观看赤峰市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比武争星”。会议强调,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牧区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各相关部门要聚焦集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切实抓好队伍建设、资源要素、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谁来发展、如何发展、规范发展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工作指导、改进工作作风,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压茬推进各项任务,全面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通报了2024年度扶持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付和实施情况。来源:北疆先锋 作者: 2024/09/09 17:56
  • 【庭院经济】杭锦后旗:激活“微经济” 打造“智富园” 内蒙古农牧厅 近年来,杭锦后旗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民增收致富、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绿化美化、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坚持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引导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果树、种蔬菜、搞养殖,使小庭院发挥大作用,让“方寸地”变成群众的“致富园”,形成“村村相异、户户不同”的特色庭院经济发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条以庭院兴业、以庭院富民、以庭院促美的新路子。2023年,全旗投入庭院经济发展资金1378万元,发展庭院特色种植业272户、户均收入800元,特色养殖业1912户、户均收入4100元,休闲旅游业125户、户均收入5900元;庭院经济特色项目共带动农户4100多户,其中脱贫户517户。一、加强组织领导旗政府成立以旗长为组长,分管副旗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旗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干部包联农户,一对一指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并将庭院经济发展纳入旗对镇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形成全旗上下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二、加大宣传培训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培训会、观摩会等,大力宣传发展庭院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对全旗脱贫户和监测户实施“一帮一”促增收的工作机制,优先为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免费种苗、种畜等,帮助他们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三、突出党员示范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在富民链上,把群众聚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党员中心户引导作用,带动农户利用边角地、废弃地、空闲地、渠流地、庭院地“五块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栽植桃、李、杏、梨树等,养殖鸡、鸭、鹅、鸿雁、猪、牛、羊等,种苗、种畜免费提供,农户自行管护,收益归农户所有,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四、多措并举推进一是以优惠政策激励,推动庭院经济发展。旗委、政府出台了免费提供鸡苗子、基础母羊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以党支部引领,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在发展庭院经济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并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引导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如陕坝镇红柳地村“房前屋后”花菇种植是红柳地村党支部与杭锦后旗顺泰农牧业合作社合作,投资30万元,在荒废的闲置空地上建成了6栋花菇大棚,其中注入乡村振兴资金15万元,建设3个大棚进行入股,预计每棚收入在2.5万元至3万元左右,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0.7万元。三是以加强技术服务,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技术指导规程,并组织畜牧、农技推广等部门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户庭院中帮助农户提高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四是以农牧业企业带动,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引导农牧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庭院经济建设,建立农牧业企业与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如天赋上河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蒙海镇新渠村建立了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整合项目资金新建圈舍19栋7600平米,构建“种养培育+肉羊繁殖+活羊交易+标准化养殖+饲草料配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带动当地81户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养殖肉羊,户均增收4200元,让庭院经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五是以旅游产业带动,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头道桥镇民建林场紧邻“走西口民俗第一村”、华凯渔、联川、张冬等渔场水面1000多亩,积极引导农户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通过整合房前屋后和院内空余土地,同时将旅游资源和林果业结合,建成了无公害生态果园和现代农业采摘园,修建了200平米的村史馆,发展起了集休闲、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20多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其中果园里散养的场面鸡、圈养的手指羊、海子里养的生态鱼等很受游客的欢迎。全村新建成1200亩以苹果梨为主、其他杂果为辅的绿色无公害果园,目前村里70%都栽植果树,林果面积达到了7000亩,亩均收益在6000元以上,通过农旅结合,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庭院景色”变成“庭院经济”“庭院经济”变成“家庭银行”,每户实现年均增收2万多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先进旗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推进杭锦后旗乡村庭院经济发展,让我们的乡村房前瓜菜满园、屋后畜禽满圈,处处生机勃勃,走出一条农村美、乡风和、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作者: 2024/09/09 17:54
  • 党建+乡村振兴 | 临河区:发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巴彦淖尔党建 ·火红辣椒成为红火产业,小小番茄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庭院经济多点开花,让农村“方寸闲地”增绿又增收……近年来,临河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辣椒产业红红火火时下,正值辣椒蓬勃生长的季节。在辣椒小镇临河区白脑包镇,一个个朝天椒缀满枝头,色泽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鲜艳夺目。近年来,白脑包镇深耕“辣椒小镇”,将“红色”辣椒培育成特色主导富民产业,依托区委、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推动辣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让更多人通过辣椒产业上致富增收。“根据政府种植鼓励政策,种植户凡连片集中种植订单辣椒300亩及以上,将优先享受耕地轮作、社会化服务和深松深翻补贴。”白脑包镇镇长董海瑞说,“今年,白脑包镇已为26家企业落实2.1万亩辣椒订单,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左右。”临河区日照充足且日光质量较好,昼夜温差大,所产辣椒色泽鲜艳、肉厚,辣红素含量相较其他地区高5%~10%,干物质积累高于全国水平,品质居全国之首,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据了解,今年,临河区辣椒种植面积增至10.5万亩,酱用椒6.3万亩、朝天椒4.2万亩,借助“订单辣椒”模式,为农民开辟了一条通往富裕的“红火之路”。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东风村,扑面而来的也是辣椒的辛香气味。从2021年开始,干召庙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在东风村开辟了示范田,精心挑选一百多个辣椒品种试种,在不断改进培优下,选择了最适宜本土种植的品种,并逐步形成村集体种植、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订单式”产业链条,以稳妥可靠的订单农业实现“集体有收入、群众得实惠”的互利共赢新局面。今年,东风村在村集体经济增收上持续做文章,结合实际“量体裁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筑旧巢引新凤,盘活村内闲置旧校园资源,通过镇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成功引进内蒙古海澄农业有限公司建设辣椒酱厂。辣椒酱厂的建成让东风村及周边的辣椒有了好销路,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近年来,临河区坚持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努力构建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于一体的辣椒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辣椒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临河区辣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现有辣椒加工企业18家,各企业清选、剪把、色选、烘干等设计加工能力每日在30吨~300吨不等,鲜椒产品主要销往四川、贵州、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辣椒产量产值高,鲜食椒和酱用辣椒亩均产量5000斤~7000斤,收购价1.2元/斤,亩产值6000元~8000元,亩纯收入2800元~4800元。干椒(朝天椒)亩产干椒1000斤~1200斤,收购价5元/斤,亩产值5000元~6000元左右,亩纯收入2500元~3500元,是大田特色种植效益最高的作物之一。番茄撑起富民产业近日,在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种植户汪金良的番茄地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番茄采收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隆隆作响,火红的番茄被卷进采收机,滑落到同步而行的拉运车上,一辆辆载满番茄的机车驶出田间开赴加工厂,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今年,汪金良流转土地种植了近3000亩的订单番茄,从选种到覆膜再到栽苗,全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还配套建设了节水滴灌设施。汪金良说:“今年番茄亩产8吨左右,扣除各种费用,每亩纯收入能达到500元~600元。”眼下,临河区11.1万余亩番茄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广大番茄种植户忙碌在田间地头,确保番茄采收、拉运和交售有序进行。临河区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河套番茄果实饱满、酸甜可口、汁水丰盈、红色素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优点,备受市场青睐。近年来,临河区番茄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走进干召庙镇旭光村四八组,一串串红彤彤的番茄挂在长势旺盛的藤蔓上。今年,旭光村23000亩土地全部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除去农户个人经营外,流转土地6000亩。全村集中连片种植番茄2400亩、玉米8000亩、葵花3500亩。“咱们这的番茄因形状好、皮肉厚、色艳、味鲜,销路特别好。种植前期我们就与巴彦淖尔市维美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种植没有后顾之忧。”种植大户吕海龙满脸兴奋地说道,“我们现在都是集中连片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十分方便。”为了提高番茄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干召庙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组织开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为农户番茄种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同样看好番茄市场的还有种植户陈亮。今年,他家种了1100亩番茄,本土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让他家番茄的亩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预计每亩保守产量能达到6吨至7吨。“近年来,干召庙镇旭光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借助高标准农田整改项目,促进土地流转,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使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新引擎。”旭光村党支部书记石强说。特色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临河区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打响“番茄”金字招牌,鼓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庭院经济多点开花“这片果园我种了快50年了,村里提倡发展庭院经济,我就在房前屋后拓荒地,现在除了种杏树,还有西梅树、李子树、梨树,一年下来也能有六七万的收入。”对于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的果农段生亮来说,果树就是他们家的“摇钱树”。走进民主村四组,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果园,果园里种植着杏树、李子、西梅、早酥梨、苹果梨等多个品种的小杂果,每年从6月中旬到10月,各种水果陆续成熟,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近年来,民主村坚持“党建+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梨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采摘园+农家乐”,开辟了一条“庭院种林、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让果树成为果农增收的“摇钱树”,以发展庭院小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初秋,走进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村民王跃兵家,最吸引人的是房屋东侧的温室大棚,棚内一根根黄瓜挂满了藤架。“建大棚政府给补贴,大棚一年能种两茬黄瓜,纯收入13万多元。”庭院经济的发展让王跃兵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八一乡宣传委员赵晔说:“以前没有庭院经济的时候,好多农户家的院子里的环境脏乱差,而现在的农家小院变了样,每到夏秋季节,走到哪里都是绿意盎然、瓜果飘香,鸡、猪、羊、牛等圈舍整齐划一。”近年来,临河区各乡镇因地制宜,把发展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村民增收结合起来,积极盘活房前屋后“沉睡”的闲置资源,打造适宜的庭院小经济,让小庭院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今年,临河区实施庭院经济“百乡千村万院”示范创建行动,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针对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特色种植奖补方面,改造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蔬菜、瓜类、脱水菜、花卉等,每户奖补900元(0.5亩以上);特色养殖奖补方面,购买肉牛育肥出栏每头奖补3000元,购买羊育肥出栏每只奖补500元(6只为上限),购买猪出栏每头奖补800元,养殖鸡、鸭、鹅、鸿雁、兔每只奖补30元。房前绿树满眼、院落瓜菜满园、屋后畜禽满圈。如今,庭院经济已成为临河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景莲)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9/04 09:11
  • 党建+乡村振兴 | 杭锦后旗:林果飘香产业兴 巴彦淖尔党建 ·沙海镇梨果产业园初秋时节,走进杭锦后旗沙海镇前进村经济林梨果种植产业园,满园的梨树上,一个个翠绿晶莹、饱满圆润的早酥梨如宝石一般镶嵌在这片林海之中,在阳光与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水汪汪的。连日来,果农们趁着天气晴好抓紧采摘、分级、打包、销售,果园内呈现出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我们坚持按照镇党委‘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建设规划,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立足园区产业优势,以信誉梨园合作社为支撑,通过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果品品质,拓宽‘电商+实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在北京、山西、山东等地逐步打开销路,实现了产销两旺。”杭锦后旗沙海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王继顺介绍道。今年以来,杭锦后旗沙海镇紧跟旗委、政府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党建引领、示范拉动、农业节水控水、环境保护措施”为抓手,把做优做活林果业作为主攻方向,建立“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公司、公司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优建强“百梨挑一”“戈壁贵族”等林果品牌,着力提升经济林梨果种植产业发展效益。目前,该产业园核心区共种植苹果梨、早酥梨、小杂果面积6000余亩,全部配套井黄双灌水利设施,苹果梨、早酥梨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早酥梨亩产值达5000余元。进入丰收季,梨园日均采摘用工量达300人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总体目标。“我们通过党委牵头,积极引进企业,以‘农场+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林果产业发展,实现增效增收、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杭锦后旗太阳庙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中华介绍道。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杭锦后旗充分利用太阳庙农场灌溉条件便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生长等特点大力建设沙漠林果产业园,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前景,现已种植果树1800亩,包含枣、桃、李、杏、早酥梨各类品种约10万株,预计3~5年产生经济效益,目前通过栽植、除草等工作已带动周边农户4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6000余元。“全旗共有经济林3.5万亩,以梨果为主,近两年开始发展鸡心果,我们作为主管部门,免费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不仅能增加果农收益,提高果农的积极性,也为将来发展经济林提供持续的保障。”杭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种苗站副站长李琳讲道。近年来,杭锦后旗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种植农户”联结共建机制,积极探索“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经济”的立体化产业经营模式,依托“西农模式”千亩高标准林果产业示范园,带领经济林产业稳步发展。同时,邀请专家人才驻站指导,注重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以点带面开展技术培训3次覆盖260余人,不断精进早酥梨、鸡心果的整形修剪、果实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技能,源源不断为全旗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今后,杭锦后旗将不断探索创新“党支部+企业+产业+农户”等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外聘专家与本土人才“双促进、双带动”作用,科学开发林下资源,深度开发林果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链条,切实以林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让百姓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为全旗林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王文宇 张雅萍)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8/30 11:07
  • 党建+乡村振兴 | 杭锦后旗:科技创新让盐碱地生金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杭锦后旗聚焦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规模化统一经营为依托加强土地管护,以高效节水为契机落实盐碱地长效治理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让盐碱地生“金”,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河套粮仓”坚实基础、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有力支撑。“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既能增产增收,还能通过科学耕种、合理施肥等方式,逐步改善土地质量,省事又省心。”杭锦后旗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蔺永明在沙海镇统种共富工作推进会上说道。杭锦后旗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积极推广党支部领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统种共富”新模式。以新红村为“统种共富”试点村,将新红村6个组、沙海村2个组共15000亩土地统一托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耕作、统一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施肥、灌溉,着力改变利用“大水、大肥、大药、大膜”增产的种植习惯,破解“重建轻管”的难题,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耕地质量。杭锦后旗科技小院驻地学生徐俊平介绍道:“杭锦后旗地处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普遍,农田大水漫灌水分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加重。”杭锦后旗积极探索“‘1+5+15’党支部+群管组织”模式,按照“党建引领、联合办社、主体明确、共同受益”的总体思路,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63个、包浇组669个,全面推行“一把锹”浇地、浅浇快轮措施,累计衬砌渠道1259公里,依托干渠、湖泊、海子建成直引式、调蓄式引黄滴灌节水设施43处,研发推广移动式水肥一体机1597台,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可使亩均节水30%、节肥20%、节药20%。传统“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逐渐向“精准滴灌”转变,推动盐碱地长效治理。“这个鱼塘原来是块盐碱滩涂地,我们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渔治碱培育富民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道桥镇黎一村南美白对虾项目负责人徐海军讲道。杭锦后旗通过以种治碱、以建治碱、以渔治碱等新方法,积极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不断盘活闲置盐碱地资源。西蒙种业投资80余万元开展盐碱地品种选育改良工作,筛选耐盐碱玉米材料1300余份,耐盐碱玉米品种25个,连续多年种植大麦改良盐碱地。建设4000亩改盐增草兴牧示范工程,通过工程与农艺结合的降盐改土措施,形成盐碱地提升改造系统治理体系。2023年推广耐盐碱水品种福瑞鲤2号6660亩、异育银鲫“中科5号”3200亩、南美白对虾300亩。以盐碱地为试验田,促进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等链条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期盼。未来,杭锦后旗将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持续开展盐碱地改良、潜力挖掘等工作,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杭后力量”。(秦毅 郭水融)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8/28 17:50
  • 临河区:把“小辣椒”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8月下旬,正是河套地区秋老虎发威的时候。“这种天气对辣椒成熟最为有利,温度高、光照好,辣椒才红得快。”8月21日,临河区干召庙镇新丰村十一组村民王成富家的辣椒田里,郁郁葱葱的辣椒苗上果实累累,一簇簇或红或绿的小辣椒昂首挺立、精神抖擞,努力向天空伸展着。“漂亮了哇?这是簇生椒,全名叫‘簇生满天星’,是朝天椒的一种。这个品种抗病虫害、生育期短、产量高、椒型小、辣度高,主要用作火锅底料。去年一斤干货五块三,今年预计能上到六块钱。”巴彦淖尔市佳禾兴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贾丽说。贾丽是干召庙镇新利村人,从农业经纪人做到企业负责人,在辣椒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今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她和辣椒酱知名品牌“老干妈”的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临河区签订了近1000亩的种植订单,主要分布在白脑包、狼山和干召庙3个乡镇,辐射农户100多户,其中既有散户也有种植大户。“我们家总共59亩承包地,今年种了56亩辣椒。”王成富是“老椒农”了,从十多年前的二三亩到现在的四五十亩,他家的辣椒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去年种了46亩,总共卖了31万,纯收入19万元。”这些年种辣椒连年获益的王成富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0亩。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我们新丰村,辣椒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康孝利介绍,该村共有耕地13676亩,2024年辣椒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涉及农户240多户,占到了全村农户的75%以上。小辣椒已成富民大产业,不只干召庙镇新丰村如此。据了解,经过多年谋划,临河区已形成“辣椒小镇”白脑包镇、狼山镇富强村等一批辣椒种植大镇和大村,2024年全区辣椒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0.5万亩。“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们也特别重视。”贾丽说,为了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订单户的种苗都是由公司统一提供的,种植前会组织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生产过程中,也会有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随时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针对浇水施肥的最佳时机、最适量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在种植户中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是市场与政府监管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更好地保障辣椒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会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进行全过程监测,定期不定期地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农残检测。”临河区绿色发展食品中心主任解玉琴介绍,临河区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要求其对已采摘的蔬菜作销毁处理,对未采摘的蔬菜推迟采摘,待药效期过,经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摘上市。在稳定辣椒种植面积、提高辣椒品质的同时,临河区努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综合服务、科研、市场、品牌于一体的辣椒全产业链集群。目前,全区共有辣椒加工企业18家,各企业清选、剪把、色选、烘干等日均设计加工能力在30—300吨不等,产品主要销往四川、贵州、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作者: 2024/08/27 17:35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后旗:党建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乌拉特后旗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成立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量化细化《责任分工方案》,形成旗委统筹、部门指导、苏木镇落实的齐抓共管推进模式。围绕“党建+”,聚焦政治引领力强、组织凝聚力强、头雁带动力强、队伍战斗力强、人才支撑力强、发展驱动力强、服务行动力强、基层保障力强的“八强”目标,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制定《乌拉特后旗开展星级化亮晒比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实施方案》,提标升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本记”》,细化农村牧区领域创建工作清单,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创建嘎查村堡垒支部30个、坚强堡垒支部7个、坚强堡垒“模范”支部1个。实施旗委书记项目2个,党委书记项目40个、党支部书记项目168个,所有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乌拉特后旗持续推进“头雁”工程,构建“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机制。4月底已完成2024年度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招募工作,实现50个嘎查村新招募大学生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2024年,乌拉特后旗率先对嘎查村两委待遇进行提标,提标后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年基本报酬较2022年人均增加8700余元,嘎查村“两委”年基本报酬较2022年人均增加8200余元,嘎查村“两委”享受每人每年600元体检费,提升了嘎查村“两委”薪酬待遇,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外出培训学习3批247人次,组织开展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轮训,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乌拉特后旗全面推动落实《嘎查村集体经济“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优化扶持政策。旗委确立“三领一联”(旗委领航、苏木镇党委领项、嘎查村党支部领办、推行新型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思路,打造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农文旅休闲农业、牛羊驼绿色养殖产业等特色发展示范带。各苏木镇党委立足镇情、村情,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域内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整合各类涉农涉牧、乡村振兴资金,全力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生根,培育东升村“咯咯蛋”品牌和戈壁红驼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将特色优势品牌做成拳头产品。构建新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区“个十百千万”、牧区“六大”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旗5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066万元,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个,600万元以上的2个。(韩宇星 纳钦)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8/19 11:48
  •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 | 西甜瓜产业转型升级 从田间“甜”到心间 创新内蒙古 “看,这就是我们的早春翠玉吊西瓜,不仅个头大、口感好,而且产量高、效益好。”五原县山河合作社设施蜜瓜全产业链基地负责人指着藤蔓上的西瓜兴奋地向参观者介绍。而另一边,都蜜101网纹蜜瓜则以其独特的网纹外观和浓郁的甜香吸引了众多目光。盛夏时节,巴彦淖尔市邀请全国各地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众多专家现场观摩当地西甜瓜新品种,走进五原县山河合作社设施蜜瓜全产业链基地的种植大棚,一股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翠绿的藤蔓间挂满了浑圆饱满的甜瓜,这些甜瓜正是巴彦淖尔市西甜瓜产业转型升级的见证。  山河合作社利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成果,采用连栋大棚、卷帘大棚错期高垄栽培等现代化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种植了57个西瓜、蜜瓜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000亩。这些新品种的成功种植,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巴彦淖尔市,八百里河套平原以其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黄河水的滋养,孕育出了一片瓜果飘香的沃土,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瓜菜生产基地。作为西甜瓜北方产区的重要一环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依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合作社形式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有效解决了本地西甜瓜品种结构单一、扎堆上市、挤压价格等问题。同时,紧跟市场需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测评测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巴彦淖尔市的西甜瓜种植面积已扩大至25.6万亩,特别是近一两年间,高端网纹蜜瓜的种植在这里迅速普及,成效显著。每亩地的纯收入高达6000元,不仅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积极促进了当地农户的就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崭新且充满希望的发展道路。”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马捷说。  “巴彦淖尔市作为西甜瓜重要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巴彦淖尔市西甜瓜产业正逐步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说,“今后要继续加强科技支撑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力度,持续推动西甜瓜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他们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西甜瓜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瓜果产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巴彦淖尔市西甜瓜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4/07/30 11:38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巴音宝力格镇党委: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巴彦淖尔党建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记2024年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巴音宝力格镇党委乡村环境美起来、兴民产业旺起来、基层治理强起来……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党委紧紧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今年,巴音宝力格镇党委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巴音宝力格镇市域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巴音宝力格镇党委以“个十百千万”“五大工程”为抓手,确定“2园1村1线”总体发展布局,投资3.55亿元打造占地2万亩的集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万亩设施农业麒麟西瓜种植、节水灌溉系统于一体的国际农博园;投资1800万元打造产、供、销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的万亩辣椒种植园区;投资500万元打造集休闲娱乐、亲子互动、户外露营、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团结五组民宿村,依托阳山生态景区,打造一条农业旅游线路,实现镇域内农业、旅游产业“两翼齐飞”。同时,持续深化金草原“1+3”、英格苏“母驼寄养”、兴然“放犊育牛”、宝力格托牛所等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000余户农牧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累计获得超1000万元产业发展红利。集休闲娱乐、亲子互动、户外露营、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团结五组民宿村该镇党委还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东升村党支部领办的蛋鸡养殖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第三栋鸡舍和冷鲜库,投产后年收入可达360万元。在党委书记项目的推动下,三支渠村、东升村与鲜农公司三方成立农企利益联结合作社,年收入可达432万元,每个村集体保底分红106万元。目前,全年全镇1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其中4个达到100万元以上、1个达到20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巴音宝力格镇党委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2023年2月,巴音宝力格镇市域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上报2052项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理和答复。全面开展信访事项化解工作,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批“钉子案”“骨头案”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合理利益得到应有保护。全面推广“5人工作法”微治理模式,累计化解人民群众住房、饮水、土地等各类纠纷1000多件,基层自治基础进一步夯实。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4/07/24 11:3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