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临河区:示范带动 串点成线 全面推进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农牧厅 近年来,临河区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将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按照“示范带动、串点成线、全面推进”总体思路,在八一乡联丰村、狼山镇富强村、干召庙镇民主村等行政村打造了多个庭院经济发展示范点,逐步推动构建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在临河区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区将庭院经济“六小”产业发展与当地“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打造政策扶持、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技术配套的“四有”示范村。一是政策扶持,依托项目引导兴产业。近年来,我区将各类庭院经济项目逐步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统筹使用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发展各类庭院经济。依托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全区4个乡镇重点培育了10个肉羊养殖示范村;依托财政衔接资金,为全区93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公鸡2277羽。同时,我区每年出台设施农业补贴意见,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积极开展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庭院经济,全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累计达到2.9万亩。二是党建统领,依据资源禀赋谋产业。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充分调研、系统谋划,利用不同示范村设施农业、林果、花卉、畜牧养殖等不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果蔬、花卉种植、舍饲圈养等特色产业,作为庭院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能手带领,依托致富能人带产业。秉承“共同富裕”原则,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培训、招募大学生到村任职等措施,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巾帼”带头人700余人、招募大学生村官93人,充分发挥这些创业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发展庭院经济,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最终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四是全程指导,提升服务保障护产业。将庭院经济示范点作为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阵地,安排44名科技特派员、130名农技推广指导员定期上门服务,组织培训,建立服务群,及时答疑解惑,有效解决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本领恐慌”。八一乡联丰村是临河区最早建设的庭院经济示范点,也是自治区“统种共富”试点。经过多年探索,联丰村逐步形成庭院居住、大棚生产、生态养殖、林果相依“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庭院经济模式,全村461户农户参与到庭院经济发展当中,占全村农户总数的74%。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庭院经济产业,以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肉盘子”“果园子”供应为主要抓手,累计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1610亩、果树82亩,目前联丰村设施已更新升级到第六代储热温室,累计建成设施农业温室大棚720栋,争取政府补贴近7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年出栏猪、羊、鸡等各类畜禽1万多头只,形成了“居有小庭院,侧有蔬果棚,畜有养殖圈”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2023年全村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682元。以联丰村七组钟砚利农户为例,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庭院经济中的种植和养殖。在种植方面,老钟家在房前屋后共建成1.7亩温室,每年种植两茬黄瓜,总产量在10万斤左右,种植黄瓜收益达到12万元—15万元。除温室外,其21.5亩耕地通过流转每年可获得土地收益2.1万元。在养殖方面,通过在院中饲养猪、鸡,每年的收益在1万元左右。全部加起来,老钟家一年的收入在18万元左右,其中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获得的收入占到了88%。随着参与农户的不断增加,联丰村的庭院种植将不被群众看重的“方寸地”变成了“增收园”,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菜花等36种蔬菜,其中叶类菜年产量1800吨,黄瓜年产量5200吨,主要销往山东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区。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家庭年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亩‘院’胜过百亩田”,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在八一乡联丰村的示范带动下,近几年我区又陆续打造了狼山镇富强村“生态农业+林果采摘”庭院经济示范点、干召庙镇民主村“花卉果蔬+休闲农业”庭院经济示范点,逐步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格局。让房前屋后成为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方寸地”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我区以践行“千万工程”典型经验为载体,全面开展“十百千”创建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挖掘拓展“庭院”周边空闲地,补空植绿、见缝插绿,围绕乡村道路、田埂沟渠、农田林网,构建结构合理、科学配置的农村“庭院”绿化体系。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推动乡村从“一片美”到“处处美”,为农村文化、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作者: 2024/04/30 09:32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中旗:“三聚焦”赋能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增强整体效能,聚焦固基础、优队伍、强产业三个方面,不断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赋能增力。聚焦固基础,为乡村振兴增活力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对农村牧区党建工作实行积分制管理,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建领域“慢、粗、虚”问题,促进农村牧区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深入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选树,试点开展“一苏木镇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归纳提炼“五个一”“农牧结亲”“网格+积分制”等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以规范阵地建设为抓手,系统梳理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管理事项清单、规范机制牌子,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现象。通过“改、扩、建”的提升方式,分期、分批投入203万元完成34个嘎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围绕“一月一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嘎查村“两委”、农牧民党员参加集中轮训,着力构建起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聚焦优队伍,为乡村振兴聚合力深入开展嘎查村干部“赋能提质”行动,组织嘎查村干部赴先进省市开展考察学习8期180余人次。实施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通过实地看、现场讲、比成效、找差距,扬起“头雁”担当作为精气神,累计评选“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30名,奖励集体和个人资金490余万元。因村派人、因人择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28支50名,制定出台日常管理办法,明目标、压担子、定任务,促使驻村干部积极协助嘎查村“两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挖掘培育集体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沉下心、沉下身、办成事。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公开招募87名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大力选拔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持续推动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厚植引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聚焦强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力以党建引领推动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健骨”,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制定出台《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建立旗领导和旗直单位包联制度和“三级清单”“三张报表”,形成“一村一策”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双提升”工程,实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倾斜支持发展相对薄弱嘎查村。顶格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按照“支部领办、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思路,首批确定11个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高、班子战斗力强的嘎查村作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目前,宏兴农、众跃农、新呼德、鸿格尔等专业合作社多点开花,覆盖酸马奶、肉牛、樱桃、辣椒、农机等不同产业领域,共成立各类党建引领合作社34家,带动农牧民入股3182户,总筹资6693.53万元,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积聚起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孙瑜)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4/29 16:53
  • 五原黄柿子何以火爆“出圈”? 内蒙古农牧厅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鲜果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果体金黄,饱满肉厚,沙甜可口,营养丰富,为消费者带来新的色彩和味蕾体验……这便是五原黄柿子。因其独特的品种特性、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黄柿子被誉为“新”“奇”“特”产品,近年来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销售面也越来越广。近年来,我市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擎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本地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行销四海。借着这股东风,五原黄柿子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视野。自然优势+人工探索推动黄柿子产业发展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志》记载,1936年,西红柿传入五原。经过品种改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当地农户开始种植黄柿子。记者 胡东育/摄五原县位于北纬41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平均海拔高度为1102.7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造就了五原黄柿子独特的口感,并使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铁、锌等微量元素。2014年11月,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五原黄柿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12月,五原黄柿子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通过制定完善五原黄柿子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手册,五原黄柿子汁团体标准成功申报“蒙字标”认证,五原黄柿子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我市重点商标品牌保护名录。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李建忠介绍,设施农业是五原黄柿子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研究适应黄柿子发展的设施模式,五原县科技人员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转变农户的传统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黄柿子抗性,减轻病害,提高了黄柿子的产量与质量,也使口感更加纯正。“我们吸收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适应黄柿子发展的‘五提五增两防控’综合技术措施。利用穴盘基质育苗提高秧苗质量、采用高垄栽培技术提高地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黄柿子产业发展的品种退化、商品性差等难题。”李建忠说。如今,五原黄柿子从温室大棚种植到拱棚种植再到大田种植,上市时间可以从当年4月中旬一直延续到次年1月,基本实现了四季生产、全年供应。2023年,五原黄柿子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为1.62万吨,产值约7380万元。2024年,五原县计划种植黄柿子3000亩,产量预计1.5万吨至1.8万吨。深加工+电子商务助力黄柿子产品走向全国黄柿子汁、黄柿子火锅底料、黄柿子气泡水……近年来,五原县不断延伸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发力,丰富产品品类,极大地提升了黄柿子产品附加值,也让更多人品尝到黄柿子不一样的美味。通讯员 刘九维/摄走进在建的五原县黄柿子产业园,可以看到标准化厂房、生产车间、原料车间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园区计划5月底试生产,6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将配备黄柿子原浆、黄柿子火锅底料、黄柿子汁3条生产线。计划年产黄柿子原浆1.8万吨,用于生产黄柿子汁和黄柿子火锅底料,并以原浆为原料,供应草原红太阳等火锅底料生产商。投产后,将实现黄柿子鲜果就地加工转化,更好保障黄柿子相关产品的风味和颜色。”投资建设方、五原县大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飞云说。五原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史建兵表示,今后,五原县将引进更多先进的深加工设备,开发美容、化妆、功能性饮品等多种类产品,带动黄柿子相关产业发展。如何让当地的“酒香”飘出“深巷”?在推动黄柿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五原县走出一条依托电子商务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五原县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 实习记者 王少伟/摄五原县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一处仓库里,摆满了大大小小不同果形的黄柿子。近30名工人正在按照网上订单进行配货、打包,准备发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今年黄柿子的产量很好。我们与100多家农户合作,到地里挑选鲜果。最近平均每天要发出2000箱黄柿子的快递,过几天可能会有3000箱。旺季时,每天的销售额至少10万元。”五原县振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恽说。入驻园区4年的时间中,王恽见证了五原黄柿子不断发展的过程。她回忆,黄柿子鲜果以前主要以礼盒形式销往外地,农户们担心卖不出去,都种得比较少。公司刚起步时,一天只能发出十几箱黄柿子。“随着电商的发展,销售上有了保障,很多网络主播在平台挂上我们的黄柿子链接售卖,再加上产品本身好,吸引了不少尝鲜客和回头客。现在一年四季供不应求。”她说。王恽的团队是五原县黄柿子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代表。现在,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销售黄柿子产品的企业店铺和个人店铺一共有45家,其中有3家成熟的黄柿子供应链公司。园区与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系统化优质服务。五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周璇介绍,每年黄柿子的销售旺季为3月—11月。去年,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网络销售黄柿子约27.5万单、137.5万斤,销售额为1375万元,同比增长17.68%。依托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五原黄柿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依托线上销售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涉及多领域的黄柿子产业全链条,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黄柿子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五原黄柿子,未来更可期!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4/29 09:41
  • 争创国家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的“陕坝经验”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李金芳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逐年增加,农业生产专业化及社会化服务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政府按照“政府+银行+平台+农业生产主体”的模式,立足于农业生产领域小切口,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广泛整合各类资源,联合中农深耕、陕坝农商银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陕坝特色”的实践道路。近日,人民论坛网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民政府旗长孙志刚、内蒙古陕坝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闫永峰等人就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争创国家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专访。人民论坛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地区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民政府旗长孙志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对杭锦后旗“三农”发展、普惠金融形势的深入认知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杭锦后旗探索建立了集农资直达销售、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跨区域购销、农技服务等一体化、综合化、全流程为农服务的线上服务平台——中农深耕为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农牧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陕坝农商行与中农深耕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战成果。目前,杭锦后旗政府所在地辖区内的三万多农户已全部推广完毕,截至2024 年2月26日,注册用户达到30239户,其中入驻企业117家,经销商47家,累计交易额达1.88亿元,累计交易4223笔,其中贷款发放741笔,金额达1.5亿元,现金交易3482笔,总金额达3800万元,服务覆盖杭锦后旗全部农户及周边部分旗县部分农户。通过中农深耕平台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手段,解决了农牧业全产业链、一年四季种植、养殖各环节农用资金需求问题。帮助农户实现统一采购、降低生产成本,统一收购,提高农产品议价能力,提升规模化经营能力,真正地做到了降本增效统种共富。杭锦后旗政府今年春耕前还通过中农深耕平台打造了1170万农膜补贴数字化精准直补到户的实践案例,彻底实现惠农补贴款足额精准直补到户,降低农业补贴招投标成本费用。通过实践运行深刻感受到中农深耕平台创新模式和金融科技的应用,能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众多现状问题,带动农民降本增效增产增收,促进农牧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升级,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人民论坛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主力军金融机构,内蒙古陕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都面临哪些挑战?是如何践行“金融为民”使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陕坝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闫永峰:农村金融作为支农金融主力军,不敢贷、不愿贷和贷款手续繁琐、风险控制能力弱等问题,难以应对利差收窄、大行下沉、客户金融消费习惯等多重挑战,必须寻找有力抓手推动转型发展。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陕坝农商行和中农深耕平台一直围绕农牧业全产业链,创新农村金融科技,探索如何构建场景化数字普惠金融。经五年多研究实践及反复修正,探索出一条金融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和方法。中农深耕为农服务平台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建立全链条产业的多方互信机制,围绕种养殖业产业链上中下游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上供应链融资需求,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下沉度和渗透率。陕坝农商行通过与中农深耕平台的合作,使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浑然一体、良性循环,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底层保证体系,助力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通过近2亿交易额的试运营,已初显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使金融精准反哺农业各经济主体(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有效解决了农业各主体“融资难、贷款贵”等痛点,极大激活生产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获得了政府、各经营主体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等各方认可,为做好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数字金融经验,真正践行金融为人民服务的属性。人民论坛网:请谈谈中农深耕为农服务平台在助力企业发展及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党委书记李发荣:该平台让农牧民朋友可以放心买卖,解决信任问题:资金封闭运行,解决资金不足赊欠问题,及时回款。信贷资金低息、快捷,为农牧民朋友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了农户购买农资,帮助农牧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手机种地”梦想。下一步,头道桥镇将继续依托中农深耕为农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产品物流、农资采购、资金支持等服务,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现以科技助力金融,以金融赋能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新:旭一公司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奶牛肉牛养殖、饲草料生产加工、屠宰加工、熟食生产、销售、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国家级农牧业重点企业,这些年在农信社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全产业链各板块不断壮大发展,现在已形成完整的农牧产业链条。近年来旭一公司和陕坝农商银行基于中农深耕平台在资金信贷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围绕产业链各环节提供金融精准资金需求服务,资金封闭运行,方便快捷,效果明显,安全放心高效。旭一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青储饲草收购、养殖业饲料的销售,既方便牧业及时快捷收购青储饲草、又能享受银行低息信贷资金,让供货商能及时拿到青储饲草的货款,收售环节款项用途精准安全放心。通过中农深耕平台,企业的使用资金方面得到了实惠,也让我们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及时回款,钱货两清,各合作方无需为资金账期押款等问题发愁,方便了各方,大家深刻感受到平台的好处。通过中农深耕平台资金使用高效,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办事效率,我们非常满意。杭锦后旗上殷合作社董事长吕晓雅:上殷合作社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丰村流转土地3816亩,开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销售、种子经营销售和农业机械服务等业务。为提高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依靠规模优势与农资销售公司、陕坝农商银行、中农深耕平台直接对接,农户通过“中农深耕”APP线上采购农资,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向陕坝农商银行申请贷款,农民享受在中农深耕平台农资采购的低价优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为合作社提供了便捷,更好地为乡村全面振兴事业添砖加瓦,为杭锦后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内蒙古益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刚:我们公司主要做玉米饲料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流通、收购交易等。每年收购玉米需要大量的资金准备库存,今年我们玉米收购通过中农深耕平台,享受了线上低息贷款资金,直接降低了往年收购玉米的成本,贷款资金按需足额供给,我们使用资金用途银行能清晰监督,既方便快捷又安全有保障。通过中农深耕平台我们真切享受到了好处,下一步会把玉米收购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聚集都来使用这个平台,解决所有环节用款资金需求,享受低息贷款,收购环节清晰可见,安全放心,大家面对面直接在平台完成玉米全产业链的收储交易。人民论坛网:对中农深耕为农服务平台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民政府旗长孙志刚:就目前来看,中农深耕为农服务平台对农牧业产业链发展提供高效的综合化服务,不仅能推进产业链提升经营层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农牧产业链利益相关方(企业、农牧户、银行等)多方受益。该探索的成功表明,依托互联网科技实现金融农业深度融合并加速农牧业全领域流通,是各级政府推动农业生产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对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希望国家层面和上级惠农政策对中农深耕平台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全国层面推开,让更多农牧户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作者: 2024/04/25 15:15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领域志愿服务 中国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2024年4月12日)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  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价值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实践育人,坚持务实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队伍素质过硬、管理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显;阵地网络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率、活跃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普遍增强,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  1.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强化思想政治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把志愿服务作为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要求,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国有企业、学校要完善制度安排,支持和组织所属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指导推动本领域本系统本单位志愿服务工作。  2.拓宽社会动员渠道。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引导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用好网络动员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创新社会动员方式,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3.提升应急动员能力。坚持平急结合,将志愿服务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统筹部署实施。制定应急志愿服务预案,健全指挥调度机制,有效调配力量、组织救援、保障物资,做到依法有序参与、科学安全高效。扶持发展各类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完善登记管理、应急值守、培训演练、安全保障、集结出动等制度,建立与国家和地方综合性、专业性队伍共训共练机制,强化应急协同效能。  三、健全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  1.丰富供给内容。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着眼培育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科普、文化、文艺、精神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以重要活动和大型赛会为依托,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营造良好秩序和人文环境,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  2.推进供需对接。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优化服务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开展集中服务,抓住重要节庆节日等契机,组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惠志愿服务。深化日常服务,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开展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做好结对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  3.提升服务质效。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持续推出服务清单。加强全流程质效管理,做好效果评估,改进服务内容、实施方法。深化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持续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春雨工程、文艺进万家、智惠行动、运动促健康、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救在身边、银龄行动等,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四、健全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  1.壮大队伍力量。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队伍,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推进各行各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引导文化文艺志愿者、科技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应急志愿者、助残志愿者、卫生健康志愿者、法律志愿者、体育志愿者、生态环境志愿者等,利用专业特长为社会作贡献。发挥先进模范、乡土(返乡)人才、“五老”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众性活动骨干等的作用,支持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2.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内部治理,依法依规依章程开展活动,提升社会公信力。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制定行为准则、服务规范,明确权利义务。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孵化机制,指导支持其初始运作、发展成熟。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鼓励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组建团队,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等载体,有组织地开展服务。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建设,履行好引领、联合、服务、促进职责。  3.提高能力素质。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增进群众感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大批志愿者骨干、志愿服务管理人才。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发展专业性组织,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对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志愿服务坚持先培训再上岗。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推进课程、教材、师资建设。组织志愿服务交流研讨、项目展示,推广经验、分享体验,促进共同提高。  五、健全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  1.完善站点布局。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配置志愿服务站点,推动在新建住宅物业公共服务用房规划时设置志愿服务空间。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及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志愿服务全覆盖。鼓励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实际开放公共资源,为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志愿服务特色站点、流动站点,进一步拓展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引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阵地,促进协同运行。  2.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做到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有制度、有标识,具备需求收集、项目发布、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服务记录、宣传展示等功能,提供常态化服务。注重内涵式发展,丰富站点的精神内核、文化价值。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的志愿服务站点。  3.推进数字化建设。强化志愿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实现志愿者注册、需求发掘、服务对接、调度实施、评价反馈、宣传推广等全流程数字赋能。规范有序推进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归集、辅助决策、指挥管理等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打通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加强志愿者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引导和规范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方式。  六、健全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  1.厚植志愿文化基础。加强志愿文化宣传阐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追求,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各方面,彰显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道德力量。深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学科建设。  2.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创作志愿服务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广告,通过建设主题公园、广场、雕塑等,扩大志愿文化传播。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研究推动设立中国志愿者日。建立健全志愿者宣誓制度,推广志愿者誓词,规范使用志愿服务标识。  3.增强志愿文化自觉。着眼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识。把志愿服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增强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规范,体现到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之中。  七、健全坚实有力的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  1.完善发展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完善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统筹利用包括财政投入在内的现有资金渠道,依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拓宽社会募捐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等进行公益性捐赠,按规定享受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运行、项目开发、业务交流、承接公共服务等提供支持。  2.注重权益保障。坚持谁使用、谁招募、谁保障,为志愿者提供物资设备、安全保障及相应保险。完善志愿者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强志愿者保险的基础险种保障。真实、准确做好志愿服务信息记录、证明出具。尊重志愿者的劳动及其自主性,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和对志愿服务组织及其活动的监督权利。  3.强化激励褒奖。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健全星级认定制度,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鼓励采取服务积分、时间储蓄等方式,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注重了解志愿服务情况。  4.提供法治支撑。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国家立法,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鼓励地方根据发展实际,加强和完善有关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加强志愿服务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和宣传普及。依法查处损害志愿精神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以志愿服务为名从事非法活动,保证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八、构建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1.积极稳妥推进。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为重点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实施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国内志愿服务组织与相关组织、机构合作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适宜的志愿服务活动。  2.扩大国际影响。加强与国际性志愿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加强合作。健全国际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完善程序、明确规范、防控风险,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正确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活动。  九、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政治站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谋划部署,健全长效机制,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健全评估体系,把志愿服务作为衡量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2.强化党建引领。在志愿服务组织依规设立党的组织。注重从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3.统筹协同推进。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来   源:新华社 作者: 2024/04/23 15:56
  • 乡村行 看振兴|石哈河镇这个产业越来越“牛” 乌拉特中旗发布 编者按 近年来,我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等,一幅活力迸发的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旗委宣传部、旗融媒体中心联手推出特别节目《乡村行 看振兴》,带您走进我旗各地的美丽乡村,感受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加把劲儿!出来了!” 近日,记者来到石哈河镇格日楚鲁村,还未走进张爱东家,远远地就听到他家牛棚里热闹极了。杂乱的脚步声,母牛的“哞哞”声,听得出来,他家今天又喜迎“新生命”了。说起张爱东,十里八乡的农牧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对其称赞。 与张爱东初识是在2021年,那时的他才刚刚脱贫,“那会儿的日子想都不敢想,一睁眼就是几十万的医疗费,负债累累。”张爱东妻子患病后,一夜之间就负债70多万,从普通农户变成了贫困户。 儿子还在上学,妻子还需要治疗,张爱东外出到牛场打工,靠着自己的勤劳挣钱为妻子治病。2018年,张爱东决定返乡创业,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牛棚补贴和小额信贷等资金,镇养牛协会利用“八统一”模式为他提供无偿支持,由协会统一购买肉牛、统一购买商业保险、统一应激期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技术、统一人工授精、统一销售、统一资金管理,通过建立“放母收犊”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带动了一批像张爱东这样的人抱团发展。 有了这些帮助,他的腰板硬了起来,开始养殖良种肉牛—西门塔尔牛,他不分昼夜,投入自己全部精力,终于不负众望,借着当年养殖行情的东风,初次养殖20头牛,次年出栏了15头,让当时的张爱东小“发”了一把,头一次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这一次的成功给张爱东增加了不少底气,到2020年肉牛出栏数达到了45头左右,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如今,张爱东家有存栏肉牛180余头,年收入超过了50万元。 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幸福。曾经受到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协会帮扶起来的张爱东,如今在大家的推选下已经成为肉牛养殖协会的副会长。 在石哈河镇,牛产业成为重点培养的产业之一,肉牛养殖协会和养殖园区的建立让全镇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协会的带领下像张爱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抱团取暖,共同致富,全镇肉牛存栏数从2018年仅有的1550头到现在存栏18000头,这是石哈河镇在肉牛养殖道路上探索出的“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协会组织、群众参与”和“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彰显出的显著优势。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石哈河镇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依托肉牛养殖协会,实行肉牛集中托养育肥项目,大力推动牛产业发展成为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同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2023年先后在白音厂汗村、石哈河村建设肉牛养殖园区,这是该镇在推进肉牛养殖向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升级中又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者: 2024/04/23 15:55
  • 庆丰村:小庭院释放新活力 内蒙古农牧厅 近年来,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庆丰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农村“方寸闲地”增收又增绿,“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庆丰新村位于二道桥镇庆丰产业园区,为了有效创收致富,在新村社长的带动下,每家每户都开垦出一片小菜地,一到夏天瓜果飘香,部分农户种植葡萄、栽种果树、套种蔬菜(茄子、辣椒、豆角)等,形式多样,平均每户每年经济收入1500元。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开展“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小规模养殖业,每家每户院内都建设了40㎡圈棚,计划养殖农村红公鸡30只,年终每只红公鸡可以卖到180元,依靠新村农户的努力,每户可收入5400元。庆丰村以多种经营模式助推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门前鲜花盛放、屋后绿树成行、瓜果蔬菜满园、家禽家畜满圈的特色“美丽庭院”集群。发展庭院经济,就要有产业支撑。2022年庆丰村瞄准利润可观的葡萄种植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学习葡萄培育知识,经过培育,当地农户培育出个头大、颜值高、味道甜、汁水多的大葡萄。这些品相优良的葡萄再搭配干净整洁的小院,可赏可尝的田园美景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采摘,每年每户依靠采摘就能获得5000元左右的利润,在美化庭院的同时开辟出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鼓励群众勤劳致富的同时,庆丰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头作用,将发展庭院经济与群众思想动态、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志智双扶”,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党员先锋带头推动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培养出一批庭院整洁美观、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产销对路的示范户,让参与庭院经济建设的群众看得见、学得着、用得上。 作者: 2024/04/17 09:21
  • 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随乡村振兴赋能计划走进山东兰陵 内蒙古农牧厅 为加大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拓宽销售渠道,4月11日—1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组织区内120多个企业产品品牌的600余种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和移动展厅大篷车,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的乡村振兴赋能计划走进山东兰陵。国家部委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和媒体代表近千人出席活动,全面展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样本和路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李旭东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以品牌建设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产业振兴》的成果分享。活动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荣获《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品牌兴农全国典型案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选送的“蒙”字标大草原优品荣获《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百市大集”云展播优选好物奖。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相继在CCTV- 17、农视网、三农头条、数字乡村频道、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媒体平台,通过人物专访、直播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在三年时间里,充分发挥三农宣传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广泛宣传各地美景风光、文明风尚和典型经验,大力推介各地优质产品、特色产业和优秀企业。为1000个地方政府(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提供形象展示、产业推介和产品宣推服务,全面展现乡村振兴成就,有效提升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作为活动亮点,本次大篷车携带的香气四溢的手把肉、色香味俱佳的牛肉干、香甜可口的甜糯玉米、清香怡人的向日葵……深受消费者喜爱,兰陵县委领导苏妮娜在参观时感叹道“这种宣传展销模式真的太具有创新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消费者品鉴到味美鲜香的草原美食”。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品牌建设和营销输出工作,按照要求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致力于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牧业品牌——“蒙”字标大草原优品,通过深耕品牌战略,为企业铺设通往市场的畅通之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曝光度和销售业绩。乡村振兴赋能计划作为国家级平台,不仅展示着中国品牌的卓越形象,更提升了优质农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作者: 2024/04/15 11:47
  • 2024乡村振兴这么干(巴彦淖尔篇) 内蒙古农牧厅巴彦淖尔市锚定再造一个河套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2024年,巴彦淖尔市锚定“再造一个河套”目标,以更高标准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化思想认识,勇担使命责任,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上走在前、作表率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方式的创新,靠改革理顺生产关系,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深化人才机制的创新。一方面,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另一方面,要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立足自身禀赋优势,找准工作突破口,锚定“再造一个河套”目标接续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造一个河套”,主要是综合产能上的“再造”。巴彦淖尔将抢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的宝贵发展机遇,从10个方面着手,力争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3年的980.5亿元提高到2030年的2000亿元,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河套”。一是夯实耕地基础。既保数量,又提质量,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力争到2027年,全市1089.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灌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一半以上配套水肥一体化。二是用好水资源命脉。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做好水文章,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紧扣制约节水增效的体制机制弊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守护好河套灌区千年基业。三是振兴种业芯片。下好生物育种“先手棋”,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力争到2030年小麦、玉米、向日葵主栽作物原种良种自给能力分别达到80%、70%、60%以上。四是强化科技引领。远近结合抓好科技“突围”工程,扎实推进农高区三年行动,组织实施一批科研技术攻关项目;牵住单产提升工程“牛鼻子”,千方百计提高单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抓好农业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大高端、智能、节能型作业机械推广力度,扶持小农、改造小农、带动小农,将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拓展。五是做大设施农牧业支撑。全市统一谋划、各地分类推进、建改同步发力,一手抓老旧设施改造,一手抓现代设施新建,不断扩大设施规模、推进迭代升级,形成高中低端设施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格局。六是强化龙头企业引擎。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小升规、规做大、大变强、强上市,扶大扶强一批本土“农字号”龙头企业;加大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合作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国内500强、农企500强,努力形成若干个百亿级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七是锻造精深加工硬核。发挥小麦、玉米、向日葵、辣椒、肉羊、肉牛、奶业、羊绒等诸多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八是擦亮品牌“金字招牌”。加快建设以“天赋河套”为引领的农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市场引领力和整合带动力。九是守好绿色产地根本。下大力气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力争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巩固以免疫无疫区为核心,无疫小区、净化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区域化防控体系,保护好“中国羊都”金字招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争创国家级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十是抓好人才引育关键。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举措,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三农”重点工作一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找准乡村振兴的抓手抓法,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二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辅之以义,夯实旗县区党委政府抓粮义务和责任,确保2024年粮食面积不少于553万亩;辅之以利,用足用好农业补贴,构建补贴、信贷、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从讲政治的高度扛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硬责任,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开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争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改善安置点生产生活条件、依托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深度参与教育医疗等领域协作。三是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2024年新改建设施农业面积5.5万亩,建设一批以设施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实施好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135”行动,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结合落实温暖工程,深入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等工程,推动水电路讯等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推动矛盾在基层就地化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四是抓实生态农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力先锋姿态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启动“三北”六期规划;集聚各方力量解决草原过牧;加快建设免疫无疫区,年内争取核心区1-2个苏木实现免疫无疫。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一体推进;细化完善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打造全国样板试点。工程、农艺、管理节水同步发力,加快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00万亩以上,做好《巴彦淖尔市农业节水灌溉条例》立法,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推动65%以上的农牧户与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建立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作者: 2024/04/10 10:15
  • 临河区召开2024年度乡村振兴大比武第一次联评会 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4月7日,临河区召开2024年度乡村振兴大比武第一次联评会。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赵峻岭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安文哲,副区长赵国栋作点评发言。大家详细了解了9个乡镇、2个农场“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比学互鉴,共谋突破之策。在此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相关知识进行了测试。联评结束后,全体人员参加了总结会议。赵峻岭强调,各乡镇、农场“一把手”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压实责任、营造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项工作。要加强谋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推进。要早干、实干、创新干,提高执行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要充分运用“四下基层”,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思路打开,探索建立“千万工程”长效机制。要紧盯各自的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坚持干事干事干成事,越是困难越向前,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 作者: 2024/04/08 09:3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