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乡村文化振兴】679个草原书屋成为农牧民的“文化粮仓” 巴彦淖尔党建     “这本书里介绍的种大棚和种大田技术很实用,今年我家的大棚蔬菜能卖个好价钱!”“是啊是啊,自从有了草原书屋,我学会了好些养生菜的做法,最近又新增很多故事书,孙子放假回来也有了好去处。”日前,在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草原书屋内,村民徐霞与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分享读书心得。  五原县共建成116个草原书屋,配备各种各样的农业类书籍,许多村民纷纷走进草原书屋“取经”,就如何应对倒春寒、如何选化肥等问题,积极查阅相关图书,为农牧业生产学技术、打基础。  “草原书屋已经成为农牧民的‘文化粮仓’,大家从书本中能学到许多农牧业科技知识,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塔尔湖镇党委书记韩鹏程介绍。下一步,塔尔湖镇将制定草原书屋借阅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图书登记、查阅、整理和归档。书屋管理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工作人员承担工作日图书管理、借阅业务办理,真正实现草原书屋“时时有人管、天天有读者”,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充电宝”和“加油站”。  据悉,巴彦淖尔市现有679个草原书屋,图书达70万余册,内容涵盖名著典籍、农业技术、养殖技术等,并定期更新书籍。草原书屋已成为该市广大农牧民汲取文化养分的重要场所,在满足农牧民群众阅读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薄金凤)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7
  • 【科技小院】五原县:“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五原县紧紧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将“科技小院”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坚持“科技支撑、产业振兴、院地共建、党建融合”,把“科技小院”建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助力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孵化模式引人才  持续强化“科技小院”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研院所参与、合作社支撑”的运行机制,免费为科技人员提供食宿、网络、农田配套等生活科研保障,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开展“管家式”“保姆式”领导帮联服务,及时解决科技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截至目前,已建成8个“科技小院”,引进科研团队58支,学科带头人58名、科研人员346名,开展研究64个(项目)技术课题,涉及13个专业领域,通过农业培训、示范观摩、田间课堂等形式,完成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村实用人才全方位孵化培养,实现“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发挥技术优势兴产业  将科学研究作为“科技小院”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聚焦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关键制约因素开展科技攻关,把科学实验室搬到产业试验田,将科学研究与生产问题相结合,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袁隆平院士团队等23家科研院所合作,破解盐碱地改良、优质肉羊(奶羊)繁育、葵花种子研发、黄柿子品种改良、“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等农业发展难题,新增“两品一标”“名特优新”产品7个,推广小麦、玉米、辣椒等新品种作物53个,试验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区向日葵“看禾选种”示范、小麦新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等新技术22项,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项目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县域产业项目创新创造活力。强化成果转化富农民  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带动功能,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力量向周边村庄进行辐射,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规模效应,依托“三联三化”“科技特派员+企业(园区)+农户”“万名专家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等工作载体,组织专家人才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问题,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的培训方式,将种植、养殖、林果、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订单式”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0场次2.5万人,服务面积109万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庞旭峰)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7
  • 【乡村振兴】双河镇: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市民在智慧农场栽种蔬菜苗一排排整齐的木栅栏,一株株绿色的蔬菜苗……在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农夫壹号庄园掌上智慧农场,市民刘中洲正在庄园里栽种蔬菜苗。“我平时就喜欢到果蔬采摘园采摘,前段时间看到这个地方可以认领菜园的信息,就花666元认领了一块地。我们家离这也不远,每天过来拾掇拾掇小菜园,既愉悦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特别舒心。”市民刘中洲说,他认领的这块地30平方米,主要种植了各种蔬菜。“这一区域占地面积30亩,共划成650块,目前已全部被市民认领。”进步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伟指着被木栅栏分隔开的农事体验区说。在特色养殖区,母鸡悠闲地溜达,小兔子乖巧地吃着青草,绿色的孔雀闭目养神,羊驼惬意地晒着太阳……“我们倡导市民‘亲近自然、纯享农耕’,所以把农业生产耕作区变成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亲子互动体验区,真切的体现‘亲自、亲子、亲近、亲情’,让市民在忙碌之余享受乡趣慢时光。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唤起人们的农耕回忆。”双河镇宣传委员王海龙说。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乡村旅游,进步村党支部通过不断探索,创办旅游服务型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了农夫壹号庄园掌上智慧农场。该农场总占地面积100亩,项目以农耕文化为主题,依照现有地形和建筑,修缮、改造、增设新模块,分为农事体验区、特色养殖区、儿童娱乐区、公共采摘区、露营赏月区、户外烧烤区、农家美食区、民宿区等八大功能区,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市民需求。近年来,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定位,充分利用酒庄码头、百亩百香果采摘园、河套非遗小镇等观光旅游资源优势,因村施策,将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盘活土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高舒 王海龙)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6
  • 【乡村振兴】沙德格苏木:马产业让牧民腰包鼓起来 巴彦淖尔党建     近日,走进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合作社马养殖基地,整齐的马厩一字排开,一捆一捆的草料整齐码放在棚内,一匹匹骏马正吃着草料,悠然自得。  在去年沙德格苏木第二届草原旅游文化节期间,呼和温都尔嘎查合作社创新思路,尝试售卖酸马奶,两天时间累计销售100余斤,销售额实现3000余元。这次尝试让嘎查牧民尝到了甜头,也让嘎查党支部意识到马产业可以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选对路子 发展产业  呼和温都尔嘎查牧民有多年养殖蒙古马的经验。呼和温都尔嘎查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和市场调研,决定将马产业作为推进嘎查发展的方向,同时沙德格苏木向上级积极争取发展资金。为了将马产业发展好,呼和温都尔嘎查党支部书记组织部分嘎查人大代表和养殖户到乌拉特中旗观摩马奶加工车间,与当地合作社学习交流酸马奶加工制作方法和市场运作等马产业发展情况,并在当地购买种马6匹,改良母马84匹,为嘎查马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盘活家底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首先要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呼和温都尔嘎查党支部通过制定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规范集体经济收支管理台账,画出路线图、明确时间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增添底气、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联产联业、连股连心”的凝聚力以及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意、识民情职能职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调动资源、资产、资金和闲散劳动力四大要素,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牧民增收双促进。搭好平台 促进牧民增收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嘎查党支部书记带头宣传、带头入股,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牧户”共创模式,搭建起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单位优势,以党建促联建,通过科技下乡、政策支持、产业扶持等渠道,扶持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同时,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吸引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有带富能力的致富能人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牧区“土秀才”加入马产业链,为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谈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相关负责人王玉成说:“一匹母马养殖一年,年底可以分红3000多元,合作社也可以获利。我们看中的不是单纯售马的利润,而是形成产业链后,通过马匹改良、马肉制作、奶制品深加工等带来的利润。”  目前,合作社有养殖场地6亩,种马6匹,改良母马84匹,每年预计出栏马驹72匹,年产熏马肉10080斤、马奶约43200斤,合作社5年总收益约142万元,同时,合作社还计划优先给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受益牧民都仁笑呵呵地说:“入股合作社,年底有分红,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目前,像牧民都仁一样在合作社入股的牧民还有22户。  谈到下一步发展,嘎查党支部书记赵彬彬说了他的目标:“结合旅游业发展,引进优良公马进行品种改良,发展以观赏、骑行、表演、比赛为主的旅游服务业,推动马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做大做强马产业链,让嘎查牧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叶磊 张姣姣)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6
  • 党建+乡村振兴 | 广林村:菇棚里开出致富花 巴彦淖尔党建 5月9日,巴彦淖尔日报社“走百村促振兴”全媒体公益直播采访组来到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的花菇种植产业基地,只见40座花菇种植棚整齐排列,不时有工作人员进出大棚,把采摘好的花菇送到不远处的冷库中存放,准备销往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等地。采收花菇 记者 杨晓军/摄走进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架子上的一排排菌棒,凑近看,只见大而肥硕的花菇单独直立,小而精致的花菇依偎在大花菇旁,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工人们戴着手套,熟练快速地着采收棒体上的花菇,没多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大筐。记者 杨晓军/摄“品种优良,大棚管理上又注重调控温度、湿度和光感,花菇的产量自然高,这几天采摘的花菇品质也很好。”工作人员陈国成对记者说。一直以来,广林村的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党支部探索出一条农村荒地资源再利用的发展新路子,2022年引入花菇种植,建设占地100亩的花菇种植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集种植、采摘、冷藏储存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广林村与内蒙古俏村菇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农户负责自己棚内花菇的日常管理和采摘,在家门口就可完成销售。记者 杨晓军/摄为了调动村民参与花菇种植的积极性,广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旭多次带领村民实地参观考察,耐心为村民讲解种植花菇的好处。此外,政府为村民建棚补贴一半钱,还为每个棚提供7万元的贴息贷款。基地建成后,形成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企业提供技术保障,基地示范带动,促进村民增收。“每年4月份开始把菌棒放入大棚,每个月采摘一茬,一茬可采摘7~10天,大概采摘到10月份后菌棒进入休眠期。广林村现有的40座花菇种植棚每个棚内可放置1万个菌棒,每个菌棒全年可产2斤左右的花菇,每斤花菇的价格在4元左右,收益可观。”杨旭说。2022年,每个种植棚的产值约为6万元,预计今年每个种植棚的产值能达到8万元。下一步,广林村计划再建60座花菇种植棚,建一个制作菌棒的工厂,将花菇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7/26 15:16
  • 【书记项目】坚持“书记项目”牵引 以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乡村振兴成色。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委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2022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将推进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列为市委“书记项目”、作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嘎查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衔接共促,先后组织开展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提质增效行动,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开辟出一条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坚持党建引领 把准发展方向  巴彦淖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政治引领,确保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市级层面,市委书记挂帅领题,制定出台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意见,从财政、土地、金融、人才、服务五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组织召开全市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部署推进、专题培训会议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农牧、乡村振兴等14个市直行业部门下沉一线靠前指导,从财政、供销、农业、税务等方面为嘎查村党组织出点子、想办法。  旗县区级层面,实行差异化领题、组团式破题,7个旗县区党委书记、59个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主动统筹谋划、锐意攻坚,构建形成上下一体推进强大合力。  苏木乡镇层面,把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鼓励嘎查村“两委”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让嘎查村党组织站在经济发展最前沿,带领合作社做产业、闯市场。坚持试点先行 突出以点带面  按照“一年试点突破、两年扩面提标、五年应领尽领”的总体工作目标,巴彦淖尔市坚持“两级示范”,审慎有序、稳步推进工作。  实行整旗示范推进,以乌拉特中旗为全市试点旗县,建成“一心十点”试点工作体系(“一心”:1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综合培训中心,“十点”:10个现场教学示范点),打造集试点示范、教育培训、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经验输出基地,实地培训各旗县区基层一线干部220多名,为各旗县区工作推进示范打样。  实行苏木乡镇全面示范突破,每个苏木乡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至少选择1个产业基础较好、支部引领能力较强的嘎查村,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为其他嘎查村探路开荒。例如,乌拉特中旗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嘎查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组织集体和群众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加入合作社,集中发展辣椒精深加工、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截至2022年,全旗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1家,带动农牧户3027户,入社资金5928.53万元。坚持群众主体 激活内生动力  以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做主、群众监督、群众受益,让群众成为合作社建设的“主力军”。  开展“思想破冰谋发展,行动突围促振兴”宣传活动,4000多名嘎查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第一书记组成宣传动员组,通过“讲、研、辩、算”宣讲合作社政策措施,为群众计算经济账、民生账和长远账,鼓励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合作社。  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章程,健全完善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社务公开、利益分配等制度,领办合作社的经济合同及大额支出全部报苏木乡镇审核备案,收支情况每月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依法保障社员权益,让群众安心放心。例如,五原县天吉泰镇建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定期审查制度,动态监管合作社建设、投资、运营,并将其纳入村干部责任审计,保障合作社规范运行。坚持因地制宜 优化资源配置  在以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各旗县区在全面摸底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因势利导、因村施策,推动集体资源、特色产业、资金项目优化整合,做到“三个灵活”。  灵活发展形式,指导提出嘎查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养殖、社会化服务、旅游服务等6种合作社模式,引导嘎查村自主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  灵活股权配置,嘎查村集体可以通过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资金、上级扶持资金等单一或组合方式出资入股,农牧民群众可以用货币、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闲置房屋宅基地、劳动力、牲畜等单一或组合方式作价入股。  灵活利益联结,坚持利益共享,合理确定利益分配,鼓励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各种形式,建立稳固紧密的利益联结链条,让入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立足基层实际 总结推广经验  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契合政策要求,符合基层实际,具体工作中,探索总结出的经验启示值得推广借鉴。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前提。要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书记项目”,清醒认识一切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好,这就要求必须把政策吃透、把利弊讲清,做好团结发动群众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是关键。县委书记、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扛起责任,带领嘎查村把道路“闯”出来、把事干起来;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整合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把保障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为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有力支持。支部团结、群众支持是核心。要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坚持村办共享、抱团发展,把党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和集体增收之中,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利益分配机制,持续凝聚组织力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是保障。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严规范章程、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等基本制度;强化合作社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监督保障,推动合作社规范运营;严把合作社产品质量、服务质效、合作信誉“三个关口”,提升合作社品牌效应;建立健全考核验收制度,严格按标准考核,真正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立得住、能带动”。(王紫丁)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5
  • 巴彦淖尔市以特色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巴彦淖尔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发展规模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联农带农机制化。01找准产业方向,实现发展规模化以宜业乡村为目标,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巴彦淖尔市乡村发展规划(2023-2025年)》,推进现代农牧业“九大工程”(即,千万亩耕地保护提升、百万亩设施农业园、奶牛肉牛“百万”、生态农业示范引领、“中国羊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河套硬质小麦培优提质、种业振兴、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塑造),“8个100”(即,百万亩小麦种植、百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增百万亩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百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源污染治理100个示范点、100个设施农牧业园区、10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陆续出台“小麦十条”“辣椒十条”“奶九条”等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措施,建立健全1+N产业发展举措体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争取整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国家试点,全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做强做优肉羊、奶业、向日葵、玉米4个超百亿产业,大力发展小麦、羊绒2个超三十亿产业,持续扶持饲草、肉鸡、肉牛、羊毛、辣椒等全产业链产值超十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林果、戈壁红驼、马等特色产业。02树立链式思维,实现产业链条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补齐短板差距。一产方面重点强链,围绕《巴彦淖尔市“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着力发展奶业、肉羊、肉牛、羊绒、向日葵、小麦、饲草、辣椒8条农牧业重点产业链。2023年巴彦淖尔市聚焦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结合实际优选比对农牧业主导产业链效益,统筹资金实施整市规模性推进设施农业建设项目2.3万亩(联农带农人口26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6万人,预计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迅速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产方面着力延链,2023年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做精基地建设、订单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不断拓展精深加工领域,增加产品种类、提升附加值,推动重点产业产值达850亿元以上。完善冷链物流支持体系,建成田间地头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00个。三产方面突出补链,积极拓展新业态,促进农业、林草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2023年,整合电商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借助京蒙协作平台,推动产销对接和做实消费帮扶,保障生产和加工出来的产品销出去,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03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产品品牌化依托于乡土特色产业,开发乡土资源,打造土特产品牌。当前巴彦淖尔市及各旗县区纷纷着力挖掘具有各地特色的土特产,大力提升商标品牌运用效益,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汇聚力量打造出一批如“天赋河套”“陕坝味道”“三胖蛋”等特色品牌和“蒙字标”商标品牌(截至目前,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蒙字标”认证的企业,3家企业进入第二批获得“蒙字标”认证评审。全市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24919件,同比增长16.92%,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有效注册量居自治区第五位;全市集体商标累计注册117件,数量居全区第一)。“天赋河套”成为全区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6大品类15家企业76款产品授权使用公用品牌,带动实现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已成为带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介河套地区形象的重要名片。巴彦淖尔市将大力持续推进品牌打造,助力产品运营“走下去”,产品质量“走上来”,发展格局“走出去”,擦亮河套优质绿色农畜产品金字招牌,推动巴彦淖尔产业发展逐步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04做实增收渠道,实现联农带农机制化在合理增收上,做好“年度收入预测”,倒推计算,算好群众收入账、增速账,确保达到“两个高于”。积极推进构建联农带农机制,打好利益联结“组合拳”,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牧民,让农牧民身挑“金扁担”、手握“金鸡蛋”。党建统领型。坚持“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的模式,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支部领办示范合作社,建立起群众和集体经济利益的“联合体”(全市72个合作社,辐射带动6275户农牧民入社入股)。园区引领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从到户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园区化方向迈进,并实行建档立卡清单制管理,累计打造各类帮扶产业园、基地156个,带动农牧民16.8万人次,涉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5万人次实现稳定增收1500元左右。经营主体带动型。大力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2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7个),带动2.5万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土地流转型。按照土地流转“三入有三金”(入土地、入劳力、入资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资金投入有股金)发展模式,筑牢利益联结机制。收益分红型。采取“村集体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年底分红”的运作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市累计61%的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入股合作、入园打工等方式与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216元,较去年增加2666元,增长15.2%。其中生产经营性收入10165元,占比50.3%,较去年增加1501元。来源:信息采编中心 作者: 2023/07/26 15:15
  • 2023年巴彦淖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绿色标准化科技培训班圆满结束 创新巴彦淖尔 4月19—23日,历时5天的2023年巴彦淖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绿色标准化科技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全市各旗县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村嘎查、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相关负责人,设施农业科技精准服务专家、科技管理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培训并获结业证书。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指导性强,培训师资既有山东潍坊科技学院的教授,也有寿光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和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全民职教“草根专家”,培训内容包括辣椒、西红柿、甜瓜标准化管理技术,瓜菜标准化种植管理、疑难病害防治,水肥一体化节水设施应用与无土栽培等。培训期间,参训人员考察了中国(寿光)第24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区、寿光农业高新区、昌乐县电商基地(乔官火山农业产业示范区),参观学习了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新品种51个,引进试验甜瓜、西瓜等瓜类新品种24个,拟引进矿物质肥料1种,拟新建滴灌管和穴盘生产线等。在培训效果调查中,绝大多数学员表示这次培训组织安排周到、内容安排丰富,收获丰硕,将尽快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中,为我市设施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贡献力量。其中,杭锦后旗一位参训人员的培训心得这样写道:“本次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让人掌握所学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参观蔬菜小镇时让人眼前一亮,新品种的琳琅满目,新技术的日新同异以及高品质的硕果累累,让人叹为观止,顿感本地的绿色农业发展滞后,也激起我回去要改变思路、学优创新、做优做强的决心和信心”。这位参训人员的学习心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次培训取得的效果。这次培训班概括起来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培训学习特点突出。培训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针对性强,既有基础理论辅导,又有现场指导教学,对产前选择、产中管理、产后销售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二是突出重点,明确形式,培训学习效果明显。培训以绿色化、标准化为重点,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讲解+观摩实训+渠道对接”的教学形式,让参训人员在设施农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三是学而不厌,求知欲强,培训学习风气优良。参训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互相交流探讨涨知识、增情谊、谋发展。近年来,市科技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锚定建设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目标,以科技支撑现代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科技专项培训、科技精准服务等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具体措施,着力提升农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能力,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作者: 2023/07/26 15:14
  • 巴彦淖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绿色标准化科技培训班在山东寿光开班 创新巴彦淖尔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管理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加快推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4月19日上午,由市科技局主办,市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办的“巴彦淖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绿色标准化科技培训班”在山东省寿光市开班。来自全市各旗县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村嘎查、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相关负责人,设施农业科技精准服务专家、科技管理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市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晓莉强调,本次培训班授课老师来自山东潍坊科技学院的教授、寿光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和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全民职教“草根专家”,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全体学员务必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所学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更多的农牧民。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农科教推体系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家、高级农艺师朱光文老师围绕“辣椒、西红柿、甜瓜标准化管理技术”主题,进行了现场授课。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将采用“集中授课+现场讲解+观摩实训+渠道对接”的模式开展,培训包括瓜菜标准化种植管理、疑难病害防治,水肥一体化节水设施应用与无土栽培、农村电商教学、参观国际(寿光)蔬菜博览会现场教学等内容。培训班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设施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 2023/07/26 15:14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才下沉一线 助力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大家快点,‘博士娃娃们’要给咱们上玉米种植培训课哩。”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蒙海镇西渠口村,村支书张建兵正招呼村民们赶往新型农民培训中心,他口中的“博士娃娃们”,正是蒙海镇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团队。在村民眼中,科技小院的这些“博士娃娃们”知识面广,还是种地高手。“谁家玉米不出苗了、玉米有虫害了,都愿意找这些年轻人问,照他们说的办法种玉米,不仅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还少。”村民李德富说。为更好地服务村民,蒙海镇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的33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以田间观摩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做好党建引领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团队以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学等农学专业为主,帮助农民解决玉米品种杂乱、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应用少、红蜘蛛病虫害防治效果差等农业问题。”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徐俊平说,“同时,我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地头’‘观摩+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村民们亲切地称这种培训为‘黄土地课堂’。”打造科技小院,是巴彦淖尔市以人才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今年以来,市里聚焦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发展定位,将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作为市级层面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创设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培育扶持本土人才、畅通人才服务基层渠道,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建科技小院、‘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刘智介绍,“同时,积极健全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及时兑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记者 张枨)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1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