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一家亲
  •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模范自治区”这么干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发布,部署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并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牢记嘱托,奋发前行。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各项工作,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心聚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解读——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怎么干?内蒙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如何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康宇凤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着力从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教育实践、宣传宣讲“三个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健全机制、创新载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方面下功夫,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建立民族工作专家智库,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研究,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宣传好阐释好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建设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贴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挥行业示范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联建联创,推动创建工作在各领域纵深开展。持续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要在边境地区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打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标杆。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协同推进边境“四个共同”长廊建设,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多措并举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动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赴我区边境地区投资兴业,促进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康宇凤表示,要自觉把民族工作纳入统战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推动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修订自治区民委委员制工作规则,调动委员单位做好民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推动建立完善民族工作三级考评机制,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行动——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四部门正在评选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推动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出内蒙古贡献。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理论研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深入实施“扩容、提质、增效”工程,举办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培训班,建立完善民族工作专家智库,更好发挥建言献策和资政辅政作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提高理论研究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好地聚焦主线、贯彻主线,为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红城初级中学举办的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红城初级中学的校园,远远就能听到同学们正在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据了解,该校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普通话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兴安盟教育系统通过统筹安排、系统部署、凝聚合力,有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起来。截至目前,兴安盟中小学已全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兴安盟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安盟将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深入实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程,积极推进“一馆十址”保护修缮和综合利用项目,讲述红色故事、推动文旅融合,助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在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赛马项目。品美食、赏非遗、赶大集、燃篝火……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呼伦贝尔市盛大开幕,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在零下42度的极寒中狂欢。呼伦贝尔市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呼伦贝尔市着力将冰雪那达慕打造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优质资源供给,打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冰雪那达慕”品牌,致力于让文化旅游成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化共融、服务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了新城区丽苑、回民区三顺店、玉泉区清泉街、赛罕区前进巷等13个互嵌式示范社区,持续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康宇凤表示,全区各地要突出“融”的导向,持续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立完善推动实施“三项计划”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协作,组织开展一批高质量专题活动,确定一批全区试点示范项目,提升“三项计划”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同时,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凝心聚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12月20日,国家民委对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予以公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包头市、赤峰市等10余个地区和单位榜上有名,成为全区各族群众的榜样。据介绍,2024年,自治区民委将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引领百千万”行动,积极支持各地区各单位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示范单位,深入挖掘创建工作中的优秀典型,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将通过评选命名一批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举办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训班,创新建设“云上”基地、开展“云看展”“云展播”“云博物”活动等多种形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治区民委将推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突出“融合性”“共同性”,组织打造一批微动漫、微电影、微视频等作品。同时,推进“四个共同”长廊建设,构建“展馆+基地+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多点位串联、实景沉浸式长廊,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要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指导各地积极开展跨区域青少年交流活动,推动京蒙、沪蒙、鄂蒙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中,着力打造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研学路线,实施骨干培训行动、讲解规范行动、展陈提升行动和研学挖掘行动等。“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闯新路、作示范,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贡献。”康宇凤说。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3/12/27 15:27
  •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每周一学】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来源:“北疆普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3/12/22 10:02
  •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每周一学】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来源:“北疆普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3/12/15 09:33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着力点丨民族理论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现阶段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在理论探讨与实践工作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全方位嵌入还面临一些困境。要在创造空间共聚条件、健全文化共享机制、完善经济共融制度、提升社会共治能力、凝聚心理共识力量等方面着力,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创造空间共聚条件。地理空间是静态实体的空间,而由人物、事件与运动形成的时空体空间是动态的空间结构。静态的地理空间内迁移流动是多元动态的。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西部向中东部、由传统民族聚居区向散杂居区的迁移流动速度明显加快。流动人口有的从城市到乡村服务边疆,有的从乡村到城市追梦创业。跨区域的各民族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传统的“乡土中国”向“流动中国”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传统居住格局,使各民族“散杂居”“大融居”的状态日益凸显。因此要从动态发展角度全面认识各民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重塑社会治理格局。现阶段,需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跨区域迁移流动,拓展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优化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关系网络,促进各民族居住格局互嵌与信息空间共享。健全文化共享机制。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节庆、非遗文化体验等为载体,借助博物馆、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旅游景点、红色革命遗址等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空间。完善经济共融制度。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存在农耕经济、畜牧经济、渔猎经济等多种经济文化类型。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需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保障,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帮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要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新平台、拓展市场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提升基本国情新认知,更好地促进东西部一体化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各民族,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升社会共治能力。当前,各族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引导各族群众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场域,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要加强法治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升制度规则的平等性与规范性。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与社会协同支撑作用,注重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基层社会多元共治。凝聚心理共识力量。中华民族认同是各民族形成心理共识的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心理共识凝聚的目标。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案例、典型事迹,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引起情感共鸣。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个体生存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紧密联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3/12/08 17:39
  • 从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层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要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从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层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学科理论层面,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就是立足能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史料体系是历史学的基石,是话语体系的历史之证,是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寻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道理、学理、哲理。要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优化学科设置,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要通过多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术合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把着力点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提炼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知道何为中国、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为中华文明。通过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构建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主性、原创性话语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人才体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专家学者把好方向、搭好平台、建好条件,鼓励专家学者潜心科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在社会实践层面,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表达体系这一表达体系旨在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是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具体措施。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表达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实践引导。(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3/12/01 10:42
  • 北疆文化 | 一图纵览北疆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2023/11/20 09:39
  • 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就文化建设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指明奋进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思想就是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回首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新时代,一个结论分外清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任务,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扬帆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落实政治责任,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提出和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更好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在活力。要强化法治保障,更加重视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要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华章。来源:《求是》2023/20 作者: 2023/11/15 11:37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深刻把握“新的历史起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胸怀“国之大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贯穿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体现到教育教学、教材出版、课程设计、校风学风建设各环节。二要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提升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三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四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用心用情“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凝练、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一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使陈列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记录在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故事焕发新的生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统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三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各族学生形成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二要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成立普通话推广基地,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语言国情调查,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提高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创新构建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一要聚焦博物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空间,拓展宣传教育空间,发挥共同历史记忆的情感、认同和凝聚价值,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提升宣传教育效能。二要聚焦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重点群体,建设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结合主题教育、“五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三要聚焦学校、家庭、社区等重点场所,打造宣传教育资源共享载体,整合学校教育、家庭养育和社区涵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持续加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力度、拓展维度、增强效度,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3/11/09 11:22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之一: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民族报评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成功与否,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是从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不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3/11/03 09:29
  • 看图学习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起来学习!来源:央广网 作者: 2023/10/30 09:5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