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一家亲
  •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自古以来,各族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秦国开启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和互鉴融通,夯实了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历史上,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这“四个共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巩固过程的高度概括。在“四个共同”的视野下,才能清楚地看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正确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必然逻辑,从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史观的干扰。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共同体理念表明,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融汇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共同体理念奠定了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利益,提供了彼此依存的情感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苦难、化解危机、实现复兴的内在支撑。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把握民族工作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做好民族工作,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是主线和方向,差异性是要素和动力。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这四对关系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贯穿着做好民族工作的辩证法,要将其运用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做到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坚实物质基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破除妨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各族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各项工作同向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发力、同向发力,久久为功。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坚持“两个结合”,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基础。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效能。来源:国家民委 作者: 2024/08/26 18:05
  • 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融合之路”旅游促“三交”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呼伦贝尔市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山水相逢,情谊自通。8月17日,“融合之路”旅游促“三交”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举办。观看民族舞蹈推介活动为期2天,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互动,了解拓跋鲜卑人南迁融入中原文明的历史脉络,依托鄂伦春自治旗拓跋鲜卑石刻遗址、兴安盟科右中旗鲜卑山、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长川古城遗址、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北魏皇家祭天遗址以及和林格尔盛乐古城、大同市云冈石窟、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等历史遗迹资源,挖掘和利用资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推出跨越历史时空和地域空间的 “民族融合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启动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相关省区之间跨区域“三项计划”交流合作。参观历史博物馆 “通过打造‘融合之路’精品线路,生动讲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冬月介绍。体验民族斗熊舞 “这条线路的推出,具有历史意义,把人文跟历史汇聚在一起,大同和呼伦贝尔的旅游产业发展会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山西省大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继武表示。线路推介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开展旅游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内涵赋能行动,为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厚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让各族游客在自在的游玩观赏中,自觉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染和浸润。”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云国盛在致辞中强调。来自北京、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80余名代表参加了推介和考察活动。来源:草原云 作者: 2024/08/20 17:32
  •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而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群众,才能掌握群众。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朴素认知,成为每个个体的行为准则,获得整个群体的思想认同、成为行动指南,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既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理解民族工作实践、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使命。▲2024年6月28日,党员们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旁重温入党誓词。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理论创新,但任何理论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对时代问题的深度关切,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能否敏锐地对中华民族所处的时代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把握,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致力于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沃土。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土,不仅要置身书斋、专注文本,更需关注时代、切中现实。一方面,我们要紧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让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内容中得到鲜活的呈现。另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现实,深入到中华民族具体的历史性实践中,以中华民族现实的发展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成长。现实既承载历史,又开启未来。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观照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把握中华民族的时代问题,并进行学术凝练,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和学术话语,对中华民族的时代问题进行原创性解答。这一过程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的过程,就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过程。立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厚土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前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时代任务。我们要立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厚土,完成好这一任务。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既是共同价值的创造者,又是共同价值的拥护者;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建设者,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受益者。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过去、共同的记忆、共同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认同感之源泉、中华民族自豪感之基础。立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就要立根于每个人的认同之中、自豪之上,立根于每个人自身的生活过程。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个体的普遍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才能成为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热土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换言之,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效。要全面梳理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尤其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历程,在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形成抽象而又有具体内涵的概念、判断、理论,揭示出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规律,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沃土,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理论逻辑;立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厚土,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热土,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实践逻辑。在回溯历史中把握现在,在分析现在中开创未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贯通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赵光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4/08/20 17:31
  • 聚焦主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干部学院、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核心业务之一,是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的重要保障,要大力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干部培训班学员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徐燕供图明确建设目标。坚持党性原则,确保课程体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坚持实践导向,注重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系统思维,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明确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一是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养更加完备;三是重视培养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四是强化干部的作风建设和纪律意识,令其更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科学设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干部学院、党校(行政学院)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专业机构、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重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等职能定位,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根据干部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体系既全面覆盖又重点突出。例如,可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主题开发课程,形成体现新时代民族工作干部教育培训新特点新要求的课程体系,为提升干部素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学员在位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校园内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陈列室参观学习。徐燕供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素养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相关教材,确保有关观点及表述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确保中央精神进入讲义和课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理论大课堂”“实践大课堂”“智慧大课堂”等“矩阵式”教学模式,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等现场教学点,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监督机制,确保培训切实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提高其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训结束后,要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踪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及时优化调整,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健全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和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程体系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保障,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分认识到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研部)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4/08/06 22:3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文古籍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开展 创新巴彦淖尔 2024年7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鄂尔多斯图书馆、巴彦淖尔市图书馆协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文古籍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一楼展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文古籍展分为“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疆域”“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我国悠久历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国灿烂文化”“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民族精神”四个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立足馆藏资源,挖掘记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的、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印迹的汉文、蒙古文、藏文等74部古籍入展,呈现了一场各民族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文字互学,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古籍盛宴。展厅还设置了“万里茶道”历史文化展区和古籍修复体验区等沉浸式互动专区。内蒙古古籍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进程,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实证。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推动古籍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全区53家单位收藏汉文古籍、民国线装文献以及蒙古、满、藏等民族古籍约50万册,11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家收藏单位入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作用更加突出。 来源: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 作者: 2024/08/02 16:47
  • 【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创新巴彦淖尔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24/07/29 11:21
  • 民族地区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连日来,贵州、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举措。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全会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贵 州7月19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定不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推向前进。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更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注重全面改革,更好统筹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更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内蒙古7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结合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地研读《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深刻理解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创新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工作。锚定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实施“六个工程”为抓手,促进“五大任务”结出更多实“果”,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走深走实,努力在闯新路上取得新进展。青 海7月22日,青海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巩固利用好青海在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四地”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成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抢抓改革带来的政策机遇,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硬实力。要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青海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要创造性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五位一体”推进格局等领域,努力形成一批突破性强、带动力大的改革亮点和特色经验。新 疆7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干部大会强调,要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聚焦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以改革精神抓好下半年重点工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深入推进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凝聚人心;高标准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推进文化润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 西7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广泛开展集中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指导思想、重大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广西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各项战略部署,切实回应企业诉求、群众期盼、发展所需,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宁 夏7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要边学习、边思考、边调研、边谋划,对标对表全会战略部署,系统总结分析宁夏全面深化改革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挑战,深化区情认识,坚持精耕细作,把重点领域改革和宁夏特色改革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抓好当前改革,认真研究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举措。西 藏7月22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落实,坚持一手抓改革制度建设,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云 南7月22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聚焦“三个定位”建设,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领会《决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谋划实施云南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2024/07/29 11:21
  • 《伟大思想耀河套 塞上明珠谱新篇---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在《民族画报》刊发 创新巴彦淖尔《伟大思想耀河套 塞上明珠谱新篇---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在《民族画报》刊发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7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个常年开放陆路口岸一甘其毛都口岸。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第一站”,始终做到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来展开,以“五个区”建设推深做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五个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防沙治沙模范区、现代高效农业集聚区、产业绿色转型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以“五个一”建设全方位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五个一:“一市”即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一线”即建设八百里亮丽边防线,“一点”即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战略支点,“一园”即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形象”即树立可亲可爱可敬的巴彦淖尔新形象),全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把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一聚焦主线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党的建设研究谋划、落实推进、考核评估等全过程,出台《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统战部、民委列入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写入部门“三定”方案,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等特色党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聚焦主线抓好经济建设,激励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国务院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重大政策机遇,在赋予“三个意义”方面主动发力,使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凝心聚力的进程。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进自治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1161.1亿元、同比增长7.9%。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自治区56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工程等项目获批实施,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等项目加快建设,三一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装机占比和获批项目数量均居自治区首位。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甘其毛都口岸2023年过货量突破3700万吨,2024年截至6月26日,过货量突破2000万吨,领跑全国公路口岸。380多种优质农产借助京蒙协作平台进入首都商超,农产品出口连续15年居自治区第一。2024年,中央和自治区共下达我市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500万元,推动边境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三聚焦主线抓好政治建设,不断开创政通人和、民族团结新局面巴彦淖尔作为“模范自治区”的一份子,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摆在“国之大者”的重要位置,教育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动参与监督,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全面推行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组织3462个村民理事会、2781支志愿服务队,4.6万余名各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认领民生实事项目711个、“微心愿”6623件,协调投入资金1577万元,为民办实事3757件。坚持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聚焦主线抓好文化建设,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文化铸魂工程,以“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蒙恬屯垦、昭君出塞、河套水利开发等历史中蕴藏的民族团结基因,让各族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一部巴彦淖尔史就是一部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的交流交融史。创新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唱响一首歌、编演一台剧、创作一批数字文创产品、选树一批典型事例、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一个主题公园、展陈一个主题场馆、建设一个传习场所、创建一条精品线路、共建一条同心创业街区)主线工程”,完成编创主题歌曲18首、主题剧目12台、文创产品33个,选树典型人物事例45个,举办主题活动141场次,建设传习场所14处,打造主题公园广场16处、主题场馆20处,建设同心创业就业街区10条,开发精品研学路线30条。深入实施校园固本工程,将主线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幼儿园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育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认真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灵魂深处。深入实施社会宣教工程。运用“六种载体”、“四教融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常态化开展“两月一周”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活动1200余场,制作《国家的孩子》等10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媒体系列丛书,举办研讨交流会,8位专家受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智库专家,被中国民族报社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察点。五聚焦主线抓好社会建设,不断深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京蒙手拉手·中华一家亲”各族青少年暑期实践交流营、京蒙青年守望北疆巴彦淖尔行等活动110余场次。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打造16个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渡·阴山”自驾游、边境民俗风情游等7条文旅线路,开展“柿柿如意·‘渝’你相约”等活动160余场。持续开展“8+N进”活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千百工程”和“边境石榴籽家园建设”工程,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58个。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23年组织各类招聘会210场,提供58415个就业岗位,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5400个。六聚焦主线抓好生态建设,让各族群众守好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始终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五大任务”之首,坚持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系统治理,“六场生态治理保护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战果,21项沙戈荒治理项目快速推进,已完成治理269.72万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河套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乌梁素海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并入选全区十大法治事件。如今,巴彦淖尔市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像阳光、空气般融进全市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巴彦淖尔市各族群众将以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巴彦淖尔新篇章。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 2024/07/24 11:28
  • 巴彦淖尔市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维路径 创新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精准发力,走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全社会各方面融合发展的多维路径。一、“共同体”构建聚焦主线新局面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我市把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明确写入部门单位“三定”方案,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比评、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五级党建特色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点,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一系列“组合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级各部门的法定职责、必尽之责。二、“共富裕”建设共同富裕新家园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项问题的总钥匙。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了对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进一步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进自治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1161.1亿元、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0804元、26404元,增长6.1%和8.2%。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改造棚户区6643套、老旧小区12764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实施热源新建改造、供热管网更新改造等“温暖工程”项目建设,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兑现,补齐了民生短板,增进了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三、“共保卫”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巴彦淖尔境内汇集了阴山、黄河、乌梁素海、乌拉特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要素齐全,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巴彦淖尔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全面推广,乌兰布和沙漠绿进沙退、点沙成金,乌拉特草原泛起碧浪、牧歌悠扬。乌拉山废弃矿山加快修复、披上绿装。黄河湿地绿意延绵、风光旖旎。乌梁素海苇丛茂密、鱼跃鸟翔。各地游客争相打卡,惬意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如今的巴彦淖尔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缩影。四、“共收获”绘出现代农业新“丰”景巴彦淖尔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农高区为抓手,围绕核心科技目标,实施科技“突围”工程,首届巴彦淖尔农博会成功举办,“一院七中心”成立并实体化运行,开展21项农牧业科技成果展示和示范。将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作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持续筑牢“河套粮仓”坚实根基,让“中国碗”里盛放更多的河套粮、肉、果蔬。小麦、向日葵单产创全区历史新高,“中国羊都”“中国沙漠有机奶基地”花落巴彦淖尔。五、“共奋进”展现向北开放新作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巴彦淖尔聚势蓄能、扩大开放,搭建常态化国际贸易平台,深化区域合作,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不断拓展。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亿元关口,稳居全区第一。全国首创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模式,助力甘其毛都口岸2023年过货量历史性突破3700万吨,领跑全国公路口岸。“乌拉特号”中欧班列开足马力,累计出口贸易额完成3292万美元。六、“共执笔”谱写繁荣发展新画卷打造更多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落地、可感知。推出“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精心创作《总书记到咱巴彦淖尔来》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书画作品、文艺精品;打造一批主题场馆、传习场所、同心创业街区;着眼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落实三项计划,开展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同心营”“交流营”等系列活动120余场次,建设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20个;打造自驾游、乌兰布和沙漠有机徒步之旅、边境民俗风情游等7条精品线路,扎紧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巴彦淖尔市各族人民用行动绘就了一副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未来,北疆儿女的民族团结之歌会更加嘹亮!来源:巴彦淖尔民委 作者: 2024/07/22 15:09
  • 35个代表团将参加这场民族团结盛会!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日前,三亚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等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当前运动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紧扣“简约、安全、精彩,绿色、科技、人文”办赛要求,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采取超常规举措,把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做、往实抓,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办一届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场馆设施建设、演出排练、综合服务保障等方面全力全速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赛事的各项筹备工作。要加强指挥调度,健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高效务实的指挥运行体系,推动筹办各环节高效衔接,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要强化风险防控,全面细致排查梳理风险点,确保每个环节、每个要素、每个部位不出纰漏,做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要加强宣传推介和氛围营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运动会,在三亚全市形成“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参与者”的浓厚氛围。全国共35个代表团参加这场民族盛会来自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亚执委会的消息显示,目前运动会已经完成第二次报名,即最终报名,全国共有35个代表团报名参赛。运动会将于11月22日—30日在三亚举办是海南建省以来首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赛事当下竞赛组织、场馆建设、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筹备工作正加速推进据了解,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馆、游泳馆、商业广场建设均进入收尾阶段。2024年场馆场地改造提升的6个项目中,大茅远洋生态村秋千项目场地已经完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押加场馆、西南大学三亚中学体育场攀椰竞速场地、海南三亚技师学院3个场馆场地等建设与提升改造工作均迈入快车道,确保在精品场馆办精彩赛事。此外,据运动会执委会社会工作部综合处负责人谢卓睿介绍,本次运动会计划招募8000余名运动会赛事志愿者,目前已经有8600人参与报名。“我们对照运动会办赛标准要求,围绕全要素、全流程演练目标,完成竞赛组织、嘉宾接待、交通运输、安全保卫、新闻宣传、志愿服务、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以赛练兵,完善场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运动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持续至10月1日有意成为赛会志愿者的青年学子们欢迎扫码报名来源:三亚日报、海南日报 作者: 2024/07/22 15:0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