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市农科所一行深入乌拉特中旗现场观摩饲用大麦抗旱保苗栽培技术示范情况 市农科所一行深入乌拉特中旗现场观摩饲用大麦抗旱保苗栽培技术示范情况        近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一行专家深入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现场观摩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示范基地——饲用大麦抗旱保苗栽培技术示范。该项目技术首席、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广祥作详细汇报,乌拉特中旗小麦技术服务团成员积极参与。今年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积极与市农科所合作,参与实施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示范项目“饲用大麦品种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建设示范基地1处,面积100亩,主推品种蒙啤麦5号;该基地位于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万亩节水增粮示范园区,主要开展饲用大麦抗旱保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实施单位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协同单位是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旗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乌拉特中旗启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青稞产业体系耐盐耐寒岗位科学家刘志萍研究员为首席专家,为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保驾护航,旗小麦技术服务团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基地建设。            该项目的实施建立起“科研院校+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验示范基地”的链条式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技术推广机制;同时加快了大麦产业的创新发展,解决我旗农业超采区用水难得问题,为我区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 2024/07/12 09:19
  • 乌拉特中旗小麦技术服务团实地查看小麦匀播试验种植情况 乌拉特中旗小麦技术服务团实地查看小麦匀播试验种植情况        7月9日,乌拉特中旗小麦技术服务团队陪同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机科科长张顺及研制匀播机的专家一行深入德岭山镇兴丰村查看小麦匀播试验种植情况。目前匀播小麦长势喜人,陆续成熟,预计7月中旬可开展测产工作。         今年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与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机科合作,在我旗应用匀播机开展小麦播种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面积15亩。应用匀播机械种植小麦,实现小麦匀播机一次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与传统小麦播种相比增加了旋耕、覆土、镇压作业功能,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籽种均匀撒播,通风采光好,有利于小麦籽种更好的生长。      匀播机械化播种技术是今后在小麦种植中主推的一项技术。通过此次试验、示范小麦匀播技术,为今后大面积应用推广匀播机械化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小麦技术服务团队与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机科积极协调,引进新型的匀播机开展麦后复种燕麦草种植试验示范,旨在提高燕麦草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作者: 2024/07/12 09:19
  • 创新为先 奋勇“突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引发强烈反响 创新内蒙古 7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安排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传递出内蒙古铆足干劲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大放光彩,一往无前以科技“突围”赢得发展主动的坚定决心。思想旗帜引领航向,进军号角振奋人心。连日来,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大会、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把奋斗的青春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大事业中,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全面部署了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为科技自强自立注入了强劲动力。”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说,政策的扶持,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倍感鼓舞。借助科技大会的东风,我将带领团队,持续攻坚继续深耕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迈向新高度,为自治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自治区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我区人才与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和支撑政策,令人振奋和鼓舞。”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聚焦发展难题,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主持获得两个国家奖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农田保护与利用中的“卡脖子”难题,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把北疆农田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发展底色擦得更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此次全区科技工作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大青山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方面起高峰、筑高地、成高原指明了方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说,我们将自觉担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自觉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承接重大创新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科技“突围”赢得发展主动,助力自治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鄂尔多斯实验室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说,我们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以“CO2加氢制备绿色航空煤油”为抓手,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探索双碳目标驱动下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以“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碳纳米管技术和能源颗粒技术”推动工业领域减碳降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驱动形成工业电、热储能的新模式,让技术创新为内蒙古乃至全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能源经济绿色发展蓄势赋能!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现场参加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并代表高校作交流发言,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立足工科高校特殊优势,在国家级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和校地企协同、产学研融通上聚焦发力,围绕科技“突围”工程找准目标点位,围绕有组织科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化创新要素,不断提升对自治区重点产业的支撑度和贡献度,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贡献内工大智慧和力量。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在参与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后,我备受鼓舞。两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提供了政策支撑,为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表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乳业点位”的承担单位,将积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组织参与单位共同解决乳业科技突围的关键任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深加工方向和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乳基食品,打造我国乳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 “此次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为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我倍感振奋。大会既明确了清晰具体的目标,又制定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说,我们将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创新方向,锚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应用,在稀土磁性器件精密化、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磁路设计、智能组装等工艺水平,为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作者: 2024/07/11 17:04
  • 聚焦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丨以科技“突围”为抓手 全面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创新内蒙古7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深化科技机制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科技“突围”工程,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科技创新驱动支撑。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鄂尔多斯市以及部分高校、创新中心、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动科技“突围”工程作了交流发言。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孙俊青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厅厅长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科技“突围”工程以来,对标“起跑即领先”的要求,因地制宜“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首批确定了“4+1”共5个突围点位,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一揽子”启动36项重大攻关任务,引入汤广福、李卫、孙宝国等领衔的18个院士专家团队参与“突围”攻关,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当前,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以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各盟市、各部门和高校院所主动谋划所属地区和领域的创新重点,全区上下呈现出齐抓科技、创新实干的良好局面。科技“突围”工程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是自治区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科技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工程是打开科技工作新局面的突破点,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从前期推进情况看,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要有重大任务、具体项目来支撑,科技“突围”的理念更有摒弃“我不如人”、强化“有解思维”的探索实践,只要找对方法路径,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就能闯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抓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着力抓好产业落地。科技“突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业,在点位选择上,要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抓好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组织顶级科研力量,在能源、种业、稀土、乳业等领域,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前沿材料、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前瞻部署攻关任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踞得“一席之地”。二是着力抓好人才引育。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抓好组织模式创新,跳出条条框框,引进顶级科学家团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采取“引进专家团队+共建研究院”“揭榜求贤+龙头企业转化”“定向委托+重大平台攻关”“异地研发+本地孵化”等多种模式,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政策优待等方面予以统筹支持,让各类人才安心在内蒙古工作。三是着力抓好企业主体。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突围”的重点、难点,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将“突围”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形成产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突围”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四是着力抓好工作统筹。在自治区党委科技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从全区层面统筹各部门、各盟市创新资源,刚性落实“一方案一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财税金融支持、土地用能保障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做好考核评估,健全动态调整和容错激励机制,确保科技“突围”工程取得务实成效。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创新  鞠树文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科技资金投入实现快速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区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到153.24亿元,从2021年的35.2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4.97亿元,年均增长56.3%。2024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建立了“1+N”科研经费改革放权制度体系,推进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科技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为贯彻好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化科技资金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服务我区科技“突围”工程深入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深化投入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国科技大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不折不扣落实科技资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始终把科技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科技支出增长率不低于20%。自治区本级带头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对盟市财政科技投入考核力度,督促盟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经费专户运行管理,探索科技惠企资金直达机制,加快科技支出进度。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政奖补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投入。发挥自治区科技基金投资带动作用,整合现有基金,进一步壮大重点产业基金,发挥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引导作用,落实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二、深化分配机制改革,强化资金精准投放改变科技资金投入“小散乱”状况,坚决“不撒胡椒面”。集中财力聚焦低碳能源、绿色算力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等八大方向开展前沿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实施科技“突围”。将自治区现有的5个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为2个专项资金,整合现有的科技基金设立新的科技创新基金。同时,统筹科技金融各项政策,整合专项资金、基金、担保、贴息等政策工具,紧紧围绕科技“突围”重点工程,发挥“蒙科聚”平台作用,形成合力支持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支持打造重点创新平台,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深化经费管理改革,提升科技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我区已制定了“1+N”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权制度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财政厅将强化督促指导,加强政策宣传培训,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各项目单位要落实科研经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定期公开科研资金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进一步改革放权,为科研工作者减负、松绑。我厅将会同科技、教育等部门制定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减少申报条件、简化科研经费报销程序,允许项目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探索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督促项目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将报销审批权下放至项目负责人。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研究完善现行的财政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政策,根据科研项目实施情况适时组织重点绩效评价,与科技部门的绩效评价相互补充,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一步,财政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统筹财政资源,聚焦聚力服务保障我区科技“突围”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自治区完成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更多的财政和科技力量。扛起“顶梁柱”“排头兵”使命   杜汇良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    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蹚出一条新路子”的要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蒙”行动,财政科技投入、各级研发机构、各类创新企业分别较2021年增长144%、140%和360%,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鄂尔多斯市将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科技强国建设部署和本次会议要求,坚决扛起自治区发展“顶梁柱、排头兵”使命,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全面提升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50强,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闯新路。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先进电解水制氢等引领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双碳”战略,全力攻坚突破低碳、零碳、固碳、负碳关键技术,率先建立零碳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创新型碳达峰试点城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大科技攻关,创造新时代科技治沙新模式。  二是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主体,在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上闯新路。联合清华大学推动鄂尔多斯实验室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建好“蒙科聚”鄂尔多斯分中心,积极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力争到2026年建成2家以上“国字号”研发平台。深化“三清零”和“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闯新路。深入实施“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聚焦“五大领域”“八大方向”凝练重点科技项目,力争3年内突破关键技术30项以上。提升矿鸿工业互联网重点实验室、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级,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车能路云”示范应用等中试基地、验证平台,推动一步法制芳烃制烯烃、绿色航煤成套技术等项目加速转化,助力构筑世界级能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羊绒产业。  四是聚焦建设人才发展高地,在推进科技力资源汇聚上闯新路。打响“暖才于心、城就未来”人才品牌,常态化开展“院士暖城行”“暖城之邀”等系列活动,新引进一批院士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力支持“一本三专”和内工大新能源学院建设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五是聚焦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上闯新路。推进金融赋能科创行动,做实“五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打造我国西部科创政策洼地。实施科技投入攻坚行动,深入落实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建强京沪深人才科创飞地,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破解“三个难题”加速成果转化  李占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内蒙古工业大学聚焦科技“突围”工程,找点位、筑平台、促融合、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较上年增长30%;成果转化经费达到8041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微变雷达技术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应用到全国28个省份;太阳能设施农牧业技术转化建成示范工程35个、产业园4个。今年上半年已实施成果转化149项,其中煤基固废低碳利用技术单笔转化金额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破解“三个难题”,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自治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聚焦破解“成果产出难”,深化有组织科研攻坚。围绕低碳能源、前沿材料、先进制造、信息通信等优势领域布局15项重点任务,推进知识、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深度耦合,组建以重点任务为牵引的创新团队,引导科研人员从“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从“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探索校地企多主体薪资“众筹式”双聘引才机制,实施重大成果岗位晋升“直通车”和“里程碑”特殊贡献奖励制度,开通“成果转化型”职称评审通道,加快汇聚创新人才。  二是聚焦破解“供需对接难”,加速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推进鄂尔多斯新能源学院和内蒙古高等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建设,构建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集群和转化链条。建立“市场化”团队聘用人才机制,建强10个新能源交叉学科方向及研究团队。依托牵头组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3个产学研用联合体,推深做实与蒙能集团共建的智慧运维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华电共建的绿色低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航天六院共建的能源动力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建立新能源产业创新基金,与企业联合开设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三是聚焦破解“收益分配难”,提升激励政策含金量。不断优化激励政策,探索实施成果完成人按90%分配转化收益政策,建立学校规范授权、项目负责人自主管理、负面清单刚性约束的分配决策机制。依托内工科技创新产业园孵化平台,用好签约合作的23家孵化转化、中介服务、基金金融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路径。开展存量专利“大起底”,建立市场导向的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完善高价值专利“滴灌式”培育体系,按照成果转化早、中、后三个阶段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助推乳业振兴   冷候喜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汇聚优势资源,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乳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心将继续围绕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乳业振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探索科技平台新型运行机制,提升创新效能。完善“理事会决策、技术咨询委员会咨询、总经理负责”的新型运营管理机制,不断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攻坚乳业发展瓶颈问题。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推动“人才汇聚、人才培养、人才共享”有机结合,为行业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引入“风投管理”理念,通过“面向乳企征集战略需求、面向成员单位征集入库项目、专家组论证出库、成员单位组队攻关”的项目出入库机制,运用“漏斗型”项目管理方法,确保资金投入有最大的抗风险能力、最好的投资回报效率。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兼顾国家战略、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化问题,目前已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45项,申请专利113项,发表论文152篇,发布标准17项,出版专著3部,产出了一批世界首创、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按照“大中小三循环”行为规范,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引领乳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循环”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加政府税收;通过“中循环”打造我国乳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科技型企业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在乳品行业转化应用;通过“小循环”支持企业解决个性化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争做科技“突围”表率。中心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乳业科技‘突围’工程”和“五大战略目标”落地,针对“牛奶产量相对过剩”与“乳品消费量偏低,消费者营养需求未被满足”并存的问题,围绕“牛奶的精深加工”等7个方向,共同开展“特色功能乳蛋白的分离制备技术研究”等16个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深加工方向和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乳基食品,打造我国乳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国企担当   闫宏光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电力集团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国企担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以来累计研发投入109亿元,年均增长13%。电力集团将坚决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本次会议精神,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布局科技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产业变革机遇,依托自治区能源发展优势,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自治区能源电力产业创新发展。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推动草原英才、蒙电英才、拔尖人才、百优人才等人才工程。打造校企人才合作典范,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博士9名、硕士164名。聚焦新形势下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发布《“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奖励管理办法》等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电力集团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统筹政策、项目、平台、资金、人才五大创新要素,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大力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自治区率先建成全国新型能源供给体系。电力集团主动融入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怀柔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了高效稳固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下血本”建设大青山实验室,重组建设自治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三是牢牢抓住自治区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携手国内顶级创新团队,牵头落实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任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电力集团联合顶级创新团队,共同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关键技术”项目,为我国乃至全球沙戈荒地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开辟全新技术途径。同时依托大青山实验室,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可再生能源制取低碳零碳燃料”重大项目,探索新能源电力就地转化消纳技术的新路径,打造“电-氢-氨(甲醇)”全产业链的新模式。接下来,电力集团将持续跟进“煤炭2030”“智能电网2030”“储能与智能电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力争成功领题。抢占稀土产业创新“智”高点   周保平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英思特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主要产品稀土磁性材料应用器件,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技术水平国际领先。2021年以来,英思特每年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25%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5.21%,累计投入1.3亿元,形成并转化科技成果105项,支撑公司每年营收的平均增速达到37.1%,产品价值和行业地位快速上升。英思特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持续在“创新”上谋未来、要效益,为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创新方向。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为使命,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锚定公司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应用,在稀土磁性器件精密化、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磁路设计、智能组装等工艺水平,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企业持续成长、行稳致远。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发展先机。英思特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5年内将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提升至7%以上。同时,以客户为中心,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新赛道,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抢占全球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智”高点。  三是强化技术合作,积极引智聚才。英思特将积极借力“京蒙合作”“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以及“一院一校一国重四中心”等自治区、包头市支持科技创新、技术合作的政策和平台,依托英思特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包头研发中心和昆山研发飞地,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联合攻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积蓄发展后劲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四是加强专利布局,形成技术优势。近3年,英思特累计申请专利312件,并以此获得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授信8.46亿元,满足了公司持续经营、壮大的资金需求。英思特将积极布局高价值专利和高水平产业技术标准,切实维护技术权益、捍卫先发优势。(摘编自: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4/07/11 17:03
  • 向“新”而行 科技“突围”新赛道 | 张和平: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 创新内蒙古 7月8日召开的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发奖金,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获奖的科学家张和平教授走下领奖台后,继续投入到新的科研工作中,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7月9日,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和平与团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今年,在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中,张和平团队主持参与了乳酸菌资源挖掘产业化示范项目,将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搭建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创建高通量乳酸菌精准筛选技术,解决我国乳酸菌筛选技术落后和菌株匮乏难题,进一步实现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对我们今后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打破了多年国外在菌种、菌株技术方面的垄断,实现了乳酸菌方面的科技的自强自立。 乳酸菌系统发育关系复杂,菌株间功能和代谢差异极大,难以通过传统实验方法系统性研究和挖掘,大大限制了乳酸菌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张和平和他的团队牵头建成的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中,保藏着5万多株乳酸菌,也将产生浩瀚的数据。如何满足如此海量的计算需求以及数据储存、调用之需?团队与内蒙古“青城之光”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开启了乳酸菌产业新征程。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以前筛一个好的菌株需要人工一个一个去筛,5万株你要过一遍可能100年也不一定做完。我通过人工智能、通过超算,可能一年就把工作完成,大大提高了我们筛选优良菌株的效率和准确度。 基于35年的科研积累,依托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团队于2018年启动了“乳酸菌万株基因组计划”,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功能研究数据共享数据库和平台。预计今年底,可完成3万组基因组数据的测定 , 有效解决乳酸菌制剂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卡脖子”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科技工作、科学研究有它的规律性,就是靠的日积月累。科技成果和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离开了产业,我们天天抱着一本书,在实验室写了一篇文章落不了地。 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团队与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合作建设的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和研发中心正在加紧施工中。在这次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张和平也获知了更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人才引育政策的利好消息,坚定了他和团队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的决心和信心。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明确划分1到6类人才,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科技的重视,我认为是这35年来前所未有的,很振奋了。其实我们最终目的还是要做出来好的产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服务于老百姓,这是我们真正科研工作最后真正的落脚点,这是科技工作的使命。(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2024/07/11 17:03
  •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 | 乌兰察布聚“数”成势 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先行示范区 创新内蒙古 “算力是什么?”“算力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算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我们身边,已经深刻影响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就如平时看到的3D科幻片,它的制作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全力支持,特别是一些震撼的视觉冲击和特效需要算力的支持,而其中的部分算力就来自乌兰察布市。 “我们还没有完全投产,目前承接北京算力是500P,主要服务北京的科创企业,用于3D科幻片的特效,就是电影无法实地取景的,通过算力进行场景渲染,以前没有算力支持,渲染一部3D科幻大片可能要很长时间,现在有了算力,只需一周左右。”中联数据内蒙古区域总经理骆西永告诉记者。  早在2013年,国家大数据元年,乌兰察布就勇敢地站在了数字时代的最前沿,吸引众多大数据企业纷纷落地。  近年来,乌兰察布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装备制造、数据应用等上下游产业,产业链越延越长,越补越强。内蒙古同方科技全自动服务器生产线正在生产。(图片来源:新华网)  目前,该市签约落地35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306.3亿元,签约机架规模超105万架,算力运营总规模达到2.4万P,智算占比70%。博岳通信、中研智达等10多家数据应用与服务企业先后入驻。内蒙古同方科技服务器生产线、鑫悦达服务器机柜生产制造等项目建成投运,合芯科技服务器组装生产线、北京优选空天无人装备生产与培训、北京璟嵘锂电池梯次利用及材料化等项目签约落地,以百度为代表的孵化平台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  “我们是2021年落地乌兰察布的,当时这里的数据中心已经有很多家,优势很明显,这对我们下游企业来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杭州安恒信息(乌兰察布)运营中心总经理黄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日,乌兰察布又传来了好消息,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功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2亿元。  “我们签约的这5个项目,其中4个是建设算力中心,还有1个是数据运维,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对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数字经济发展科科长冯渊浩告诉记者。走进华为云数据中心,服务器高速运转,大量信息数据在这里汇聚、分流。(图片来源:新华网)  立足坚实的大数据产业基础,乌兰察布持续做大算力进京规模。  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列车缩短了乌兰察布与北京的距离。而比高铁列车速度更快的“信息高铁”,就在离轨道不远的地下进行“高速”传输。  乌兰察布直通北京的点对点144芯双回路大容量光缆线路,连接着乌兰察布和北京亦庄互联网数据中心。光缆端对端传输时延在5毫秒以内,可进行毫秒级的业务切换,为北京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持。  有了这条“信息高铁”,华为问界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大疆无人机、复旦大学等企业院校的智慧模型、智能驾驶、仿真模拟等模型训练业务便畅通无阻的“奔跑”起来了。  今年,乌兰察布又与海淀区签署“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合作备忘录”,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场、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以及产业人才培养等领域达成合作。目前,华为、阿里巴巴、优刻得、亚信4家算力中心承接北京1万P算力业务。  那么1万P算力到底有多少?  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焕所形象地为记者打了个比方:“100P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总和,而高性能计算机能解决其他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问题,能够在多领域进行深度计算和分析。”  由此可见,1万P算力的规模不言而喻,应用场景丰富多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乌兰察布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做大规模,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图片来源:新华网)  不断拓展大数据产业链、持续输出算力,乌兰察布在发展大数据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脚步。刘焕所表示:“下一步,乌兰察布将深入推进‘一场一节点、一廊一集群’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大数据智算产业,加速大数据领域绿电消纳、绿能替代,构建高水平的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零碳数据园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 2024/07/11 17:01
  • 乌拉特中旗:科技赋能 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奔赴” 创新巴彦淖尔 2024年乌拉特中旗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紧扣关键点位,远近结合,依托产业优势,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按照“一点位、一团队、一平台、一项目”模式,以重点领域、优势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开展技术“突围”和成果转化,培育产业发展新赛道,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我旗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瞄准重点领域向“新”突围聚焦农牧业、工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紧扣乌中旗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技术应用中发现的新需求新问题,与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边研发、边推广,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逐步形成“科研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的良好格局。今年乌拉特中旗建设玉米单产提升核心示范区10万亩,在黄灌区推广移动引黄滴灌设备,在井灌区安装智能固液施肥系统、智慧电动球阀等智慧水肥一体化设备,建设地下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科技赋能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引进新疆精量铺膜播种机、适合密植的滚筒、北斗农机自动驾驶导航仪、大疆T60无人机等机械设备150余台(套),先进实用设备的运用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内蒙古北平公司二狼山牧场依托建设博士科研工作站引进内蒙古农业大学王瑞军博士积极开展二狼山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工作,目前构建了“BLUP”估计育种值法种羊个体遗传评估体”评估体系,建立了系谱档案管理系统、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制度、二狼山白绒山羊育种信息数据库,科学应用“BLUP”估计育种值法和LAMS选配技术进行精准选育。使核心育种群成年公羊、育成公羊、成年母羊、育成母羊的产绒量分别较原来的品种标准提高了116g、236g、148g、285g,体重较原来的品种标准提高了12kg、19.8kg、4.3kg和6.9kg。育成羊群体平均细度降到14.25μm。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汇集了乌中旗大部分工业企业,为培育创新主体,乌中旗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补齐短板。“今年我们企业享受到研发投入后补助、技术交易后补助等科技奖补资金30多万元,大大增强了我们技术创新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科研投入,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专员鲁娜说。集聚人才效能向“上”突围集聚旗内外优势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积极对接专家团队,促进人才、资源和产业有效衔接。全面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对接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平台载体建设等,落实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依托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和科技项目的实施,引进专家团队8个,选派三区人才12人、科技特派员25人、12396精准服务专家14人,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团队7个,成立科技“110”服务团,服务全旗产业发展。年内入驻我旗科技小院的研究生获得创新创业基金11.5万元。乌拉特中旗畜牧和水产服务中心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成功申报自治区2024年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荒漠草原综合治理与家庭牧场可持续管理集成技术示范)。引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姚雪琳博士在乌中旗建设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恢复博士科研工作站,通过建立“专家-政府-牧户”培训交流平台,培养草原生态恢复先锋牧户,建立不同类型草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管理知识体系,评估天然草原的防风固沙效益,为三北工程提供新的荒漠化治理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提供草原管理政策建议。集聚平台载体建设向“高”突围聚焦肉羊、绒山羊、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优化服务为保障,推动科技赋能产业、人才引领平台、平台支撑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同时充分发挥乌中旗已建的5个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众创空间、1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科技小院、5个博士科研站等创新平台作用,聚焦关键点位、瞄准创新团队,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为创新人才团队搭建创新平台。今年以来,乌中旗已高标准建成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加快“乌拉特味道”国际食品产业园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14个、科技示范基地7个、玉米看禾选种平台1个,依托此平台的建设,建立了番茄、红薯、小日期玉米、鲜食玉米看禾选种平台。组织实施重点流域面源污染项目,已落实2个“四控”技术园区,建设了4个面源污染监测站。目前已组织申报市级科技小院2家、博士科研工作站2家、企业研发中心1家。通过搭建各类平台载体,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在产业上“开花结果”,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 2024/07/08 09:47
  • 全市辣椒产业科技创新培训班在临河区召开 创新巴彦淖尔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辣椒产业健康发展,7月5日,由市科技局主办、市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承办的辣椒产业科技创新培训班在临河区召开,市科技局局长张涛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市农发中心主任刘永刚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全市辣椒企业代表、辣椒协会会员、科技管理人员等90余人参加培训。开班仪式上,张涛和刘永刚共同为“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辣椒产业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的成立,将为辣椒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科技对接平台,在政策咨询、项目咨询、科技人才对接、技术服务对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辣椒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张涛强调,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辣椒产业成果转化,借助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团队的科研优势,共同打造辣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探索新模式。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辣椒产品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辣椒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特色辣椒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要聚焦技术创新,搭建辣椒产业服务平台,通过“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辣椒产业工作站等平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推动辣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要多方联动合作,共促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健康环境,科技部门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服务水平,多方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推动辣椒产业实现新突破。培训班邀请国家、自治区及我市知名技术专家、政策专家、金融专家现场授课。培训内容包含科技企业创新优惠政策解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评实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相关问题解读、科技创新风险补偿金贷款政策及实操解读 、辣椒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多项内容。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紧密围绕辣椒产业的发展需求,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辣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作者: 2024/07/08 09:45
  • 市科技局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巴彦淖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6月28日,市科技局与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联合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市旗两级科技人员一行深入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基地,在庄严的党旗下,举办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通过重温誓词,唤醒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使每一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并落实到行动上,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走进五六十年代的粮站、邮电所、供销社、信用社,深入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随后,团队还进行了单人打靶训练、团队实战体验等活动,深度体验军旅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让党员干部在重温历史中立根铸魂,在学思践行中凝聚力量,在奋力前行中开拓攻坚。大家纷纷表示要凝聚起“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思想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2024/07/03 17:21
  • 市科技局开展“庆七一·领航共建 先锋暖城”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巴彦淖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展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热情,切实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7月1日,市科技局党支部与结对共建社区在市总体国家安全观公园组织开展了“庆七一·领航共建 先锋暖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献礼。在活动现场,市区结对共建单位开展了科技法律法规、创新政策、创新成果、科技安全等宣传讲解普及和知识问答。此外,积极参与了相关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有奖知识问答、反诈骗金融知识宣传、建筑节能、城镇节水、《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安全、消防安全、拥军拥兵等政策知识宣传和解答。整场活动主题鲜明,气氛热烈,充分诠释了广大干部职工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昂扬拼搏、奋楫争先的坚定决心。活动后,市科技局秉持“服务群众下基层”“科学知识下基层”的理念,赴结对报到新源社区完成党支部民生实事项目,为新源社区捐赠了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历史名著、外国经典读物等书籍近100余册,充实壮大社区图书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紧扣“领航共建 先锋暖城”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社区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作者: 2024/07/03 17:2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