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内蒙古:17条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激励 3月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孙云霞就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进行政策解读。《措施》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成果转化以及优化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17条措施。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出台《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给予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支持和团队建设经费支持。通过聘任制、双聘制方式引进的高端人才,可到区直高校、科研院所重要岗位任职。扩大高端人才引进资金使用范围,可作为安家费、科研经费和团队建设经费使用。对重点引进的高端人才,其年薪补助、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纳入自治区人才经费支持范围。对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学位人才,配偶需要就业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经引进单位同意,可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或聘用方式,安置到引进单位。完善人才编制管理。扩大现有区直人才编制规模,编制已满单位可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高校、科研院所急需紧缺人才,可使用“特设岗位”聘用。简化审批流程。自治区本级“绿色通道”人才引进实行备案制管理。符合引进人才层次、资质的,经公示无异议后,即时办理入职手续和列编手续。高校、科研院所可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全面实行自主聘岗。全方位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在人才激励方面,保障科技人员科研工作时间。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灵活、弹性的考勤制度,保障专职科研人员拥有充足的时间用于科研。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激励力度。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承担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比例。发挥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作用,设立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对青年科技人员给予支持。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坚持分类评价,探索同行评议和市场评价相结合的制度。改革评价方式,根据科研规律和项目内容,科学设置评价周期。支持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采用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制度。薪酬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制定的合法合规的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细则,可以作为项目验收、经费审计的依据。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对高校、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形式在自治区内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技术合同到账金额或有关股权折算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给予成果出让单位到账金额或股权折算金额20%的财政资金奖励。重大成果转化“一事一议”予以重奖,每项最高奖励1000万元,其中不低于5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人。增设技术经纪专业职称序列。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范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本单位,不上缴。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国有资产的处置,由高校、科研院所自主管理,不审批、不备案、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高校、科研院所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按成果转化收入管理,项目绩效经费纳入绩效工资管理,不受核定的绩效总量限制。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可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与所在单位约定一定分配比例,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90%。横向委托项目结余经费可用于绩效发放,比例自行约定。在优化服务方面,赋予事业单位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方面更大自主权。已制定编制标准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实行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对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试点择优长周期稳定支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实行符合科技计划特点的经费使用办法,优化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和监督。对人才类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制+负面清单”管理。搭建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汇聚科创资源,提供供需对接渠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宣传培训,扩大政策知晓度,针对政策执行落实中的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奖励宣传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机制,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据了解,《措施》旨在切实解决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慢”“落地难”等突出问题,打通科技创新“梗阻点”,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调动创新积极性主动性。据孙云霞介绍,当前内蒙古成果转化方面比较薄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均处于创建和成长的阶段,需要吸引人才将更多的成果转化在内蒙古,以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措施》首次提出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即在国有资产之外,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不进行增值保值的考核,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更好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以上激励措施,我们希望破除内蒙古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以及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人才引到内蒙古来,并且让大家放心、大胆转化科技成果,既有机制保障,同时也优化服务,让科研人员感受到内蒙古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孙云霞说。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23/03/13 10:23
  • 市科技局召开2023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学习(扩大)会议暨党组会议 来源:巴彦淖尔科技 3月7日,市科技局组织召开2023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学习(扩大)会议,党组书记贾培新主持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刻地认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抓好基础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会议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是在党的二十大之后、今年全国两会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体机关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奋力拼搏,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 2023/03/13 10:22
  • 市科技局开展“践行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党日活动 市科技局开展“践行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党日活动来源:巴彦淖尔科技 主题党日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3月5日,市科技局开展“践行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党日活动。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和市科研所党支部一同到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农场和育苗大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农场里,帮助平整土地、划线打垄、清理垃圾,为更好开展春耕备耕打基础,做准备。在育苗大棚,帮助整理苗盘,装填基质土,为瓜果蔬菜壮苗栽培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实现高产稳产。同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详细了解春耕备耕和设施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找准了着力点和发力点。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志愿服务,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和内容,又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深刻领悟了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践行弘扬好新时代雷锋精神,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者: 2023/03/13 10:21
  • 强化支撑 厚植发展沃土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全国两会,举世瞩目。此时的北疆大地,从工地到车间,从实验室、研发中心到工业企业、厂矿园区,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如火如荼。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蒙古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投入,补短板。在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持下,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 51.2亿元,包头市、兴安盟等6个盟市政府资金投入刚性增长超过20%,带动企业、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搭平台,建高地。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落地,呼包鄂3家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大幅提升,全区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持续优化。——抓攻关,促转化。紧扣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重大示范工程布局实施,集中攻克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强主体、促融合。持续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7.6%和92.4%,培育自治区首批科技领军企业20家。企业牵头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比例达到83%,支持区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畅机制,优环境。“揭榜挂帅”“赛马”新机制推动创新要素由聚合到聚变,“科技兴蒙30条”“人才30条”等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助力创新创造活力迸发。革故,大刀阔斧;鼎新,招招向实。过去5年,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包头市建成投产,内蒙古晶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全球重量级别最高、单体最大的450公斤人造蓝宝石晶体,世界首创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在乌海市落地转化……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内蒙古落地扎根、蓬勃成长。这日新月异的科创之花,离不开不断培厚的创新沃土。5年来,全区上下与发达省区、大院大所建立“4+8+N”长效合作机制,聚天下英才、项目、成果等优质创新资源为内蒙古所用,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强,创新基础条件全面升级,“科技兴蒙”行动呈现千帆竞发之势,科技支撑能力实现跨越提升。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区发展还面临诸多成长中的“烦恼”和转型中的困境。直面创新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短板,我区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奋斗目标,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如何高效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如何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内蒙古作出有力回答: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教人才一起抓,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投入要再加大,创新平台要再加码,创新链布局要再加力,人才引育要再加强。这几天,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和和林格尔新区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上个月,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和重大科研平台基础建设项目、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科研平台基础建设项目接续奠基。两个项目建成后,对该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目标,我校将汇聚校内外优秀人才,打造新兴交叉学科组织,组织重大项目研究,进行优质咨询服务,努力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助力自治区完成好五大任务。”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说。从事乳酸菌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20多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志宏和研究团队建成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为我国乳酸菌的功能性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们人才培养的阵地就在哪里。”孙志宏希望依托专业基础和行业方向,为国家和自治区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贡献智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两会传递出科技自立自强的强烈信号。“我们要大力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聚焦‘落实难、落地慢’问题,提供精准服务,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监督处三级主任科员孙云霞说。“我们将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引导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该厅高新技术处副处长佟永兴表示。在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开展科研攻关项目70项,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产出包括奶牛繁育与养殖、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技术及包装、乳品安全与品质等领域的多项重要成果,已申请专利87项,发布标准9项,为推进奶业振兴、实现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将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张剑秋说。“内蒙古草原面积大,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种源保障。蒙草集团目前已与国内草种业领域的28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全国人大代表、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说,“我们要持续聚焦一粒种子、一棵草的自主创新,为自治区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支撑。”“我们要在聚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链条、改革体制机制方面持续发力,重点建好用好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在能源、奶业、草业、种业、稀土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全力打造‘科技兴蒙’升级版,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战略支撑。”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孙俊青表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厚植发展沃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此时的内蒙古,正在不断积蓄力量,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3/03/13 10:17
  • 热词观两会 | 科技创新 【声音】  虽已至深夜,包头稀土研究院实验室仍是灯火通明,科研人员在加班加点研究一种新型稀土复合阻燃剂。“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将关于在包头设立‘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出,这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面对新的目标任务,该院正高级工程师周凯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信心。【快评】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是颇为抢眼的热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蛟龙入海、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全世界第一……当今中国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不断证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久久为功、长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好科技创新这盘棋,内蒙古不待扬鞭自奋蹄。在鄂尔多斯,黑色的煤炭在科技的催化下上演“七十二变”;在巴彦淖尔,科技创新这把沉甸甸的“金钥匙”打开粮食丰收之门,为守稳“粮仓”“肉库”“奶罐”贡献力量……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成发展的“最大增量”,内蒙古的发展就会迸发无限活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的支撑带动能力。从这个春天出发,在科技创新上抢先一步、敢为人先,下先手棋、打主动仗,让创新主体“动”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走深走实“科技兴蒙”之路,内蒙古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3/03/13 10:15
  • 冯家举:牢记“首要任务” 走好“必由之路” 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战略支撑 冯家举:牢记“首要任务” 走好“必由之路” 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创新内蒙古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冯家举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特别是着重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出这是一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瞻远瞩、战略擘画,为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冯家举指出,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全面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五大任务”的核心就是高质量发展,完成好“五大任务”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全区科技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战略支撑。一是要持续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冯家举说,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治区科技系统将进一步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创新全局工作中,细化到各方面各环节,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的生动实践,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要全面加强战略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冯家举表示,近年来,全区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科创支撑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研发投入较少、研发平台短缺、人才资源匮乏等突出短板,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化“科技兴蒙”行动,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再加大,创新平台再加码、创新链布局再加力、人才引育再加强。要紧扣“五大任务”需求和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需要,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能源、奶业、草业、种业、稀土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加快攻坚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要建好用好巴彦淖尔农高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蒙科聚”科创“一张网”,着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跨区域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高端人才、成果等科创资源由聚合到聚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高端引领、梯次接续的战略科技支撑新格局。三是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激励、科技经费分配使用、科技成果赋权、科技评价改革等好政策、好措施落地落实,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最大限度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减负松绑,为科研人员干事创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要始终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自治区科技系统将持续深化“两优”行动,在工作中强化“有解思维”“交账意识”,以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作者: 2023/03/13 10:14
  •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巴彦淖尔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巴政办发〔2023〕6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管(筹)委会办公室,市直各部门,驻市各单位,各直属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3年巴彦淖尔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于2023年12月底前将工作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由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2月22日(此件公开发布)2023年巴彦淖尔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一、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1.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实施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2个,实施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项目2个,实施新型化工产业重点项目4个,实施新材料产业项目3个,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项目2个。(牵头单位:市工信局)2.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继续实施“万企登云”行动,新增登云企业300家,推进重点行业“机器换人”,民爆行业生产线和装车环节“机器换人”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2022年拟实施的火电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全年新增新能源投资超过100亿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4.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新能源大规模消纳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具备条件的自备电厂参与调峰,推广新型储能利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全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过300万千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5.持续抓好“奶九条”的贯彻落实工作,全年新建成规模化养殖场不少于3个,使用性控胚胎800枚以上,新增奶牛3万头,推动中小养殖场规模化发展,全年实现奶产量达130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6.落实好自治区出台的奶业、肉牛、肉羊、羊绒等产业链政策措施,落实自治区下达的羊草种植2万亩,新增优质苜蓿9.5万亩(保留面积10.5万亩),饲用燕麦25万亩以上(市级计划种植50万亩),青贮玉米100万亩种植任务。至少认定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我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将达到9家,力争新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7.持续抓好种业振兴三大工程,开展小麦、玉米、向日葵、肉羊等品种育种联合攻关,计划培育各类品种15个以上,其中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新品种14个(包括培育玉米新品种5个、小麦新品种1个、优质向日葵新品种8个),肉羊新品种1个。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提升6个“看禾选种”平台建设水平。(牵头单位:市农牧局)8.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内政发〔2022〕33号)要求,加快推动我市工业、商贸、农业等领域数字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9.推动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提质升级,积极申报自治区重点培育产业园区、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支持旗县区申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10.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休闲度假、冰雪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创新内容、提质升级,办好河套文化艺术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旅游活动,组织参与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节。推进招商引资,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11.持续开展景区评定和复核工作,持续提升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五原印巷文旅产业园等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水平,推动纳林湖水上船屋营地、乌兰布和沙海湖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黄河湾步行街等项目升级改造,为争创高A级景区做好准备工作。(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1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深入参与全区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巴彦淖尔市产业特色的标准体系。聚焦企业核心需求,精准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助推全市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巴彦淖尔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积极培育、动员、推荐优秀企业参与自治区主席质量奖评选,引导全市各类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按照自治区要求制定《巴彦淖尔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度任务》,提升县城发展质量。(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14.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建成上海庙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16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巴彦淖尔10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积极争取乌兰布和沙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年内获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15.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继续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建设管网和标准厂房,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坚持“亩均论英雄”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到年底工业园区亩均投资达到147万元左右、亩均产值达到94万元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信局)16.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重点在临河、杭后、五原、磴口等旗县区扩大设施农业面积,推进现有设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完成新改扩建100个设施农牧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任务,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左右。加强养殖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标准化圈舍10万平方米左右,创建肉牛标准化示范场4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85个,推动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27.2万吨。(牵头单位:市农牧局)17.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培育建设力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局)18.围绕“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发展定位及12条重点产业链,借助进博会、丝博会、中蒙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平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农高区建设等内容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举办专场招商引资推介签约会,积极“请进来”,筹备举办“百家农产品龙头企业走进巴彦淖尔”“浙商走进巴彦淖尔”“三羊”产业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邀请产业链头部企业来我市考察洽谈。开展精准招商、社会化招商、产业招商,探索基金招商、资本招商新模式,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0%。(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农牧局、工信局、金融办)19.加强甘其毛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甘其毛都口岸中蒙跨境AGV无人驾驶公共运输服务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外事口岸办)20.全力推动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各类优质创新要素聚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市内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团队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三、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21.增强电力供应能力,积极配合自治区推进乌兰布和沙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外送通道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22.加强重要矿产勘查开发,提高全市矿产资源保障力度。重点推进勘查开发石油、地热、铁、铜、镍、金、铅、锌、石墨等矿产,保持铅、锌等矿产资源优势。(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23.持续做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重点支持优质粮食工程“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择优实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粮食节粮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项目。做好粮食应急和保供稳价工作,打造巴彦淖尔粮食品牌,提高巴彦淖尔粮食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24.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采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形式,重点围绕种业振兴、耕地地力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牵头单位:市科技局)25.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2023年重点推动易大宗有限公司和嘉友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级多式联运“一单制”示范企业。(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26.构建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体系,开展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优化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加大流动性资金贷款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创新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用好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助保贷引导资金,撬动银行免抵押、免担保信贷资金。(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农牧局)27.年内计划完成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其中续建项目18.44亿元,新开工项目1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完成投资9亿元。加快G0616乌拉山至海流图段高速公路、G628巴彦淖尔段、S225桑根达来至哈德门段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28.积极推动包银高铁建设,加快三电迁改进度,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四电用地征收、改渠改路、取土场手续办理等工作,为正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29.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提质升级,积极创建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30.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和大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1.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2.激发活跃消费市场,抓住传统节日及网络热销时段,以“畅享美好生活 嗨购巴彦淖尔”为主题开展2023年度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金秋消费季、迎新购物季、国潮国货老字号、好品河套羊肉节等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四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续”。加大首店招引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外零售餐饮、文体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知名品牌,力争推动1-3家品牌企业落户巴彦淖尔,以首店首发经济效应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积极组织申报县域商业建设示范县、自治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自治区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推动已申报成功自治区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黄河湾步行街加快改造进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局)33.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制定“小升规”清单、新投产项目清单、退规企业清单,“一对一”“点对点”帮助企业落实入规条件,实现应统尽统,到年底新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总数达305户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4.推进国有企业围绕“三大机制”开展自评估工作,探索开展“科改示范行动”。(牵头单位:市国资委)3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指导国有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头号任务”,努力打造科改示范企业,并发挥科技示范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示范和突破带动作用。(牵头单位:市国资委)36.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合自治区完成全区营商环境年度评估,不断提升涉企便民服务能力,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全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37.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 5G+场景应用,全年新建5G基站800个,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8.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信易贷”融资服务,全年“信易贷”融资新增授信金额1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39.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健全水权交易制度,积极推进用水权交易,推动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牵头单位:市水利局)五、着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40.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发展,推动落实巴彦淖尔市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的部署要求,确保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等总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年度指标达到自治区要求,矿山“三率”完成国家要求。(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41.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充分利用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认真落实“一地一策”台账和分类处置措施,加强分析研判、跟踪督导、通报约谈,统筹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确保2023年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0.49万亩、闲置土地0.07万亩。(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42.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5个,节能量9.87万吨标准煤;计划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5个,节水量210万吨。推动限制类产能全部退出,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推进低碳零碳园区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43.完成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加厚膜143.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29.2万亩目标任务,强化对项目旗县区的监督指导力度。加快推进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磴口县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打造典型利用模式,提升全市秸秆利用水平。推动残膜回收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机制建立。持续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两品”认证,推动 192个生产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合格证开具率达到 8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44.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新建矿山准入要求,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纳入矿业权出让合同。严把质量关口,强化动态监管,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严格绿色矿山建设程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现绿色矿山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45.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全市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持续下降。统筹电力供需平衡、电力系统安全和调节能力建设需求,合理确定新增煤电规模和布局。(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46.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红线管控,全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9.96亿立方米之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9%和7.2%。(牵头单位:市水利局)47.深入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组织开展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和服务业单位用水定额对标达标行动,实施黄河流域高效节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全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完成取水许可大起底闲置水指标排查处置工作,统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低于2900万立方米。(牵头单位:市水利局)48.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新上重点领域项目能耗水平达到国家标杆水平。推进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49.配合自治区开展实施建筑节能先进标准领跑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建材企业参与绿色建材认证工作,力争1家绿色建材企业获得认证。(牵头单位:市住建局)50.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年内计划改造完成总户数14.6万户。其中,热源清洁化改造14.1万户;建筑能效提升改造0.5万户。有序推进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牵头单位: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51.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工作,全面开展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核算、核查复查,配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工作,积极组织我市七个重点碳排放控排企业按期履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52.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落实好自治区企业上市“天骏计划”,落实落细全市“抓项目、稳企业、强产业”部门包联企业和项目工作机制,帮助梳理、解决重点拟上市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程。深挖上市挂牌后备资源,落实好上市奖补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牵头单位:市金融办)53.落实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按照“能耗强度刚性平衡+能耗总量弹性平衡”的要求,推进实现“十四五”拟投产达产重点用能项目能耗强度与地区能耗强度目标相衔接。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强化能耗强度标杆值导向,引导能耗要素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质量项目配置。(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六、切实强化保障措施54.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实施方案》要求,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加强能耗指标统筹,合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能需求。(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55.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和自治区重大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产业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继续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2023年实施增减挂钩项目300亩。在全市各类开发区内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模式,确保2023年底前“标准地”在新增工业用地出让中占比达到30%。(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56.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定期征集编制和发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积极参与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人才奖评选工作,着重推荐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为我市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7.继续优化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通报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推进待批项目大起底专项行动,推动审批部门变“猫冬”为“忙冬”,力争更多项目在春季前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实现“开春即开工”。强化项目调度管理,推动重大项目按计划实施,如期释放有效投资。(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58.加强产业集群产业链统计监测分析,及时跟踪监测分析各产业集群产业链投资、生产、效益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统计指标分析。(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作者: 2023/03/09 17:26
  • 2023年巴彦淖尔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根据万户农民种植意向调查,结合2022年农产品销售形势和收入分析,按照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总体要求,确定2023年巴彦淖尔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稳粮、优经、强设施、扩饲草”,具体调整意见是“五增一减四稳定”,即:增加小麦、饲草、辣椒、中药材、设施农业,减少食用向日葵,保持玉米、加工型蔬菜、黑白瓜籽和西甜瓜面积相对稳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特”和“优”上下功夫,打造精品,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一、增加小麦面积。 小麦是主要的口粮作物,也是巴彦淖尔市的优势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受种植效益低影响,面积逐年萎缩。今年,市政府提出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保护和发展好“河套小麦”这一“金字招牌”,促进小麦产业企稳向好,力争种植面积增长到100万亩左右,出台了《巴彦淖尔市2023年百万亩小麦种植工作方案》(试行),优化补贴政策,将小麦补贴由原来的150元/亩增加到200-300元/亩,麦后复种燕麦草由100元增加到300元,同时,鼓励旗县区整合产粮大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涉农资金补贴小麦种植,并通过订单、麦后复种等措施提高小麦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是扩大功能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加强“巴麦13”推广。大力推广应用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套种玉米和麦后复种燕麦草,在增加口粮供应的同时,提高种植收益。鼓励面粉加工企业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自建原料生产基地,落实小麦订单,提高小麦订单覆盖率,与种植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小麦加工附加值。 二、增加优质饲草面积。 按照养殖业发展规划,2023年全市牲畜饲养量将达到2300万头(只)以上,全市奶牛存栏将增加到33万头、肉牛存栏22万头以上,高蛋白优质饲草需求量50万吨左右,目前,巴彦淖尔市优质饲草产量不足需求量的一半。随着养殖业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优质饲草需求逐年增加,因此,2023年全市优质饲草面积需增加到17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100万亩、优质苜蓿20万亩、燕麦草50万亩。 1.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苜蓿种植规模。随着畜牧业养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奶业振兴初见成效,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和规模化养殖场都通过流转土地自建饲草基地或实行订单种植保障优质饲草供应。2023年全市青贮玉米面积需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优质苜蓿增加到20万亩。据测算,种植青贮玉米亩净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且省工省时,依托订单收入有保障;优质苜蓿亩净收入可以达到1800元以上,而且苜蓿是培肥地力的主要作物,可以实现用地养地结合。同时,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在田一个合理生长周期,达到一级草标准,每亩可享受补贴1000元。 2.增加麦后复种燕麦草面积。依托政府大力推进“百万亩”小麦种植计划,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秋闲田的光热资源,发展麦后复种燕麦草50万亩,既能为畜牧业养殖提供优质饲草,又可实现亩均增收500元以上,提高小麦种植综合收益。 三、增加辣椒种植面积。依托巴彦淖尔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辣椒产业方兴未艾,所产辣椒色泽鲜艳、肉厚个大、辣红素含量相较其他地区高5%-10%,是制酱、加工红色素的尚好原料,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2022年3月政府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十条意见》,从政策层面推动全市辣椒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11.5万亩,亩均收入6000元,亩净收入3000元左右。通过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农民增加种植辣椒意愿强烈,种植面积预计突破20万亩。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对辣椒收购企业落实订单监管,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辣椒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设高品质辣椒种植基地。 四、增加中药材面积。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独特,不仅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而且生产的中药材品质好、售价高,种植中药材亩净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根据资源条件,在磴口、杭后、后旗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区域重点发展枸杞、甘草、肉苁蓉等具有一定治沙作用的药材种植;前旗的小佘太镇、明安镇等区域重点发展黄芪、板蓝根、北沙参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建议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亩,引导鼓励制药公司与药材种植户通过订单方式,集中打造优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 五、增加设施农业面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以反季节西甜瓜、蔬菜生产及育苗为主,花卉、食用菌生产为辅,日光温室平均亩净收入3.5万元左右,塑料大棚种植两茬亩均净收入2万元左右。2023年建议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总面积达到21.35万亩。主要以高标准钢架大棚为主,集中连片打造规模化设施园区;对已建成的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和零户加强技术服务,重点提高大棚利用率,发展秋延后蔬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进推广适合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的装备、品种、技术,不断优化设施结构,完善配套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形成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要切实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企业投资、社会融资和农民筹资,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 六、减少食用向日葵面积。 近年来,全国食用向日葵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内蒙古中东部区、新疆、甘肃等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食用向日葵籽消费市场相对稳定,产量增加,必然造成市场饱和,销售不畅。由于连年大面积种植向日葵,轮作倒茬困难,病虫危害呈现加重趋势,产量下降、商品性不高。为保持巴彦淖尔市食用向日葵的加工、出口以及集散地优势,2023年食用向日葵种植面积建议减少到300万亩左右,要有计划地减少品质差、不适应市场需求品种的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比例,引导农民实行订单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插盘晾晒、扩行降密、水肥一体化等提质增效技术,全面提高产品的品质,通过增加单产和提高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七、稳定玉米种植面积 巴彦淖尔市籽粒玉米除满足粮食储备、散户养殖、饲料和淀粉加工、制药行业外,全年外调8-10亿斤左右。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区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需求量和价格呈稳定增长的趋势。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需稳定在540万亩左右;另外,为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近几年鲜食玉米和爆粒玉米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种植面积宜扩大到10万亩左右。因此,2023年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建议保持在550万亩左右。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以大豆、玉米为重点的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我们将重点从高产稳产品种应用、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机收减损等方面提高玉米单产;在适宜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八、稳定黑白瓜籽面积。 黑白瓜籽作为休闲食品,市场容量有限,根据近几年生产销售情况,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比较适宜,重点是加大开沟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效益。 九、稳定加工型蔬菜面积。 1.保持番茄面积稳定。全市现有实际开工生产的番茄加工企业24家,按照企业生产时间及生产能力计算,每年需要原料150万吨左右,需要种植23万亩左右的番茄就能满足加工需求(按亩产6.5吨计算)。由于番茄属于出口型农产品,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种植面积建议稳定在20万亩左右。各级农牧部门要敦促加工企业按照产能划定的区域范围确定订单,引导农民严格按照订单种植,调整早、中、晚熟番茄种植结构,选择成熟整齐度高适宜机收品种,以缓解番茄原料集中上市交售困难和番茄采收雇工贵的问题。要加大开沟起垄覆膜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 2.保持脱水菜面积稳定。脱水菜属于出口型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根据近几年的实际加工能力和销售情况,建议2023年全市脱水菜稳定在10万亩左右就可以满足加工和市场需求。要引导农民与企业签订订单,严格按照订单组织生产。 十、稳定西甜瓜种植面积,调整内部结构。 巴彦淖尔市西甜瓜具有明显的销售特点:西瓜55%在当地销售,45%销往外地;甜瓜5%当地销售,95%外地销售,并且巴彦淖尔市西甜瓜外销市场相对稳定。根据近年来西甜瓜销售和种植收益情况,建议2023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重点是增加反季节栽培面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小拱棚和育苗移栽等不同种植方式,实现错峰上市,保持销售价格稳定,实现种植效益增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农业部门要早部署、早安排,精心分析市场需求,切实做好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要多渠道向广大农民传播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户科学安排种植结构。要把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力度,把农业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增加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作者: 2023/03/03 16:58
  • 市科学技术研究所一行深入乌拉特中旗调研指导科技精准服务工作 市科学技术研究所一行深入乌拉特中旗调研指导科技精准服务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精准服务工作推深做实,2月24日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晓莉一行深入我旗调研指导科技精准服务工作。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菅伟豪、科技股干部、部分精准服务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首先科技股股长就我旗2022年新型经营主体精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建设情况和2023年工作思路和安排作了详细介绍。徐晓莉所长对我局2022年科技精准服务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强调2023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围绕专家队伍建设,全市将选强配优科技精准服务专家,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对能力突出的服务专家将予以表彰奖励;二是围绕科技精准服务,开展“进县入园”“进乡入村”“进村入户”科技精准服务活动,实现县乡户三级覆盖,重点打造科技精准服务示范园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及科技精准服务示范户。三是围绕惠农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科技精准服务专家和服务对象外出观摩学习、参加农高会、集中授课培训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四是围绕12396科技移动服务平台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平台内容,增设语音提问模块,让农牧民提问更方便,使用更快捷,信息更畅通。 会上大家就如何打造科技精准服务示范园区、提高服务券的使用率、专家们怎样更好地服务农牧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作者: 2023/02/25 07:40
  • 市科技局召开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统计和科技专项资金拨付重点工作推进会 市科技局召开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统计和科技专项资金拨付重点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做好科技项目资金拨付、R&D填报等工作,2月17日,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组织召开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统计和科技专项资金拨付重点工作推进会。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张瑞丽副局长、科技股业务人员参加。     会上计划财务科逯军科长首先说明本次会议的目的意义,接着通报了近年来全市R&D投入统计结果及科技项目资金拨付的情况。随后业务人员围绕研究与试验发展和科技资金拨付两个方面从出台的政策、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交流探。 最后卢生波副局长作总结:一是深刻认识R&D经费投入统计的重要性,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性、关键性指标,是体现地方科技创新最核心指标,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激活创新动力。二是各县区科技部门要对辖区内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加强业务指导,抓好存量、做大增量,确保研发投入数据应统尽统。三是加强沟通形成合力,科技部门要加强与统计、工信、税务等部门统筹协调、衔接配合,及时掌握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四是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拨付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坚决禁止滞留、截留、挪用。                             作者: 2023/02/21 11:3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