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市内外专家围绕“农业智慧灌溉技术集成与面源污染防控示范”项目开展研讨 巴彦淖尔市科技局    近日,内蒙古“科技兴蒙”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重点项目“农业智慧灌溉技术集成与面源污染防控示范”2023年度研讨会召开,为下一步项目试验安排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也为我市发展农业智慧灌溉、实现节水控肥提供新思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科院、市科技局、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临河区农牧局等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研讨。  会议听取了各课题的项目方案汇报,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大学霍再林教授作为项目主持人,对示范区规划、科研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就项目实施作出要求,强调要在现有研究基础及技术基础上针对农田灌溉精准性差等问题,突破农田“空—天—地”多源数据融合以及作物—土壤—生境耦合表征方法,形成“监测—诊断—仿真—预警—决策—调控”一体化的智慧灌溉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找出河套灌区面源污染的主控因素,找出面源污染源头治理的办法,在项目实施期内边研发、边验证、边集成、边示范,提升灌区农田灌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现代化水平。中国农业大学黄冠华教授指出,要深刻把握实现农田智慧精准灌溉、优化施肥结构、推动水肥一体化广泛应用对河套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力推动项目落实、落深,不断丰富科研内容、增加创新手段,促进灌溉水精量化与灌溉水效益提升,评估不同试验组合情景对作物产量、水肥利用效率、面源污染风险等的影响,提出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方案,实现灌区农业—水资源—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调控,积极扩大项目示范推广效应,确保项目研究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  会后,项目组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智慧农业示范区调研,详细了解当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基础水平等方面情况,并确定2023年度“农业智慧灌溉技术集成与面源污染防控示范”项目的试验示范基地。 作者: 2023/04/04 17:40
  • 今年我市科技工作主攻十项重点任务 巴彦淖尔市科技局   今年,我市将高标准建设国家农高区,全面落实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进“五个十”重点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创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实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强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大科技型企业服务力度。实施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效计划,开展企业研发中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优化管理和重点实验室优化布局。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开展“进县入园”“进乡入村”“进村入户”精准服务计划,加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双招双引”行动,全面开展“招才引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持续加强科技项目资金争取。实施研发投入攻坚破难行动,压实研发投入责任,加强研发投入服务引导,强化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两优”专项行动,创新技术攻关机制,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强化对科研人才的激励,加强科技政策落实落地。实施基层科技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对旗县区科技部门的指导力度,加强基层科技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作者: 2023/04/04 17:38
  • 科技走进田间地头   农民实惠喜上眉头 科技走进田间地头 农民实惠喜上眉头      为弘扬新时代科学技术精神,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民得实惠,助力乡村振兴。3月30日,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联合旗科协在海流图镇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春季培训下基层活动,本次活动特邀请市级记者全程报道。我局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袁喜丽老师,围绕温室蔬菜种植如何使用生物菌肥、生物菌肥的优势和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就菜农种植过程中草莓发生蓟马如何进行有效防治等问题给予耐心详实的解答。现场科普志愿者发放了科学施肥、设施栽培技术管理等科普宣传资料100余份册,并为种植户下载安装12396科技服务APP。本次活动种植户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大家积极要取袁老师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在种植中有问题随时联系专家指导。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积极组织专家因地制宜开展田间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推广新型肥料等工作,不断拓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把科技服务和新技术推广延伸至田间地头,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惠及更多农牧民,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作者: 2023/04/04 17:31
  • “河套英才”风采㊴ | 徐建忠:匠心+创新,推动河套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彦淖尔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忠,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他懂经营、会管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取得了骄人成绩。近年来,临河区政府根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区,鼓励广大有志之士自主创业、创新。徐建忠在园区成立了巴彦淖尔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以打造中国高端原味瓜子品牌为愿景,从而推动河套向日葵农业种植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在徐建忠的带领下,公司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周边农牧民增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原味瓜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根源把控产品品质,遵循“十斤瓜子选二两”的匠心标准,经过10年耕耘,成功打造原味瓜子罐装大单品,连续8年原味瓜子领域销量全国第一,全国每售出三罐原味瓜子就有两罐是三胖蛋,产品连续7年好评率高于99%,复购率达到85%,成为中国高端原味瓜子。徐建忠将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应用于企业经营和管理当中,为三胖蛋食品公司打造了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在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方面,本着实现种植户增收、企业增效双赢发展目标,与专业合作社组织签订收购合同,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格收购。公司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收储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指导农户,保证原料品质。通过10年的发展,三胖蛋公司累计推广向日葵种植面积900万亩,平均亩产280公斤,最高亩产360公斤,每亩直接增收500元。今后,徐建忠将带领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8
  • “河套英才”风采㉜ | 陈爱萍:潜心科研,守护沃土 陈爱萍是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在节水灌溉、土壤盐碱化防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灌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水样化验陈爱萍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工程建设项目18项,取得了宝贵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科研成果被相关部门评价(或鉴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创新性技术成果有5项,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农牧业丰收奖等5项。盐碱地改良试验其中, 2006年—2008年,陈爱萍参与完成的《应用遥感技术确定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区土壤盐碱化演变研究》项目,利用遥感数据研究了河套灌区盐碱土高光谱特征,对土壤盐碱化进行定量分析,对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成因、空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该项成果被科技部门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于2014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2014年,陈爱萍参与完成自治区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巴彦淖尔市现代湿地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刘铁海子湿地发展“以渔养水,以渔改碱”5000亩生态养殖区,降低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效地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为打造现代湿地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奠定基础。研究成果获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多年来,陈爱萍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获得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取得了不少技术成果,为切实解决地区生产发展需要发挥重要作用。陈爱萍多次获市级以上表彰与奖励,2019年、2021年两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2015年被自治区水利厅评为“全区中青年优秀水利科技工作者”;2015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方案》“三区”科技人才人选。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7
  • “河套英才”风采㊷ | 王韵斐:孜孜不倦耕耘畜牧科技       王韵斐现任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从事家畜育种繁殖及生产管理研究。王韵斐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业务上,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工作中,王韵斐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行业前沿;一方面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和技术推广,为农牧民排忧解难。10年来,他参与实施市级、自治区级各项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科技信息100余篇,提交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20余篇,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王韵斐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不计名利得失,时刻不忘为“三农三牧”服务。他经常进羊圈开展肉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到屠宰车间开展肉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工作。推广成果,服务三农。2012~2014年,王韵斐参与实施的“巴彦淖尔地区肉用羔羊快速育肥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全市推广,肉羊良种覆盖率提高11%。2014~2017年,他参与实施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巴彦淖尔后备羊培育技术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主持制定了自治区地方标准《繁殖母羊舍饲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建成“巴彦淖尔市肉羊常用饲料数据库”,填补了全市在该领域的空白。2015~2016年,王韵斐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巴彦淖尔地区肉羊三元杂交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在全市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76万只肉羊,实现总经济效益11454.51万元。2019年,这项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协助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的企业。2020年起,在该公司选育多羔肉羊新品种,目前正在向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报新品种。开拓进取,业绩突出。王韵斐先后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授权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33篇。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7
  • “河套英才”风采 55 | 李二珍:努力探索盐碱地改良新路径 “学农、爱农、献身于农”是她人生的座右铭。长期以来,她扎根基层,走村入户,奔波在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她就是李二珍,现任五原县现代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2006年开始,国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李二珍经过5年的努力,研究出五原县四大主栽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0万亩,亩均节本增收56元。她撰写了多篇科普文章,编写生产规程(标准)20多篇(条),先后组织实施了10余项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李二珍获各种奖项、荣誉22项,其中专业奖项12项。2009年以来,李二珍组织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通过10年的试验示范,建立了适宜五原县及河套灌区推广应用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综合模式,获1项发明专利,制定9项地方标准。为五原县引进项目资金近2.5亿元,完成盐碱地改良16.5万亩,向日葵总增产270万公斤、总增收1800万元。目前,盐碱地改良已列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至今,李二珍不断探索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路径、合作模式和经营模式,为大面积实施盐碱地改良积累经验、作出示范。近年来,李二珍带领技术人员积极与乡镇、办事处合作,服务10个以上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服务了2个市级高科技示范园区;与20家科研院校、专家团队合作,涉及小麦、玉米、葵花、水稻、饲草、水果、蔬菜、药材等30多种作物,集中展现“四控”重点技术21项,培育新品种88个,完成试验项目58项,14家企业、21个合作社及家庭农牧场参与其中。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5
  • “河套英才”风采㉗ | 陈范骏:倾力“科技小院” 助推乡村振兴 陈范骏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玉米抗逆高产高效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改良研究工作。2019年至今,他参与建设了杭锦后旗7个科技小院,助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建设和乡村振兴。在他的指导下,杭锦后旗蒙海玉米科技小院荣获2021年农技协全国十佳科技小院。创新科技 助农增收在科技创新方面,陈范骏在杭锦后旗以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培育健康土壤等问题为抓手,以绿色发展、品质提升、效益提高为工作重点,依托“四级联创”团队的科技支撑,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方式,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加工番茄等优势农作物开展单项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1000余亩。引进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土壤调理剂、玉米液体配肥技术、增效氮肥技术、氨减排技术、新型地膜技术、玉米控水降耗技术、向日葵间作列当防治技术,创新青贮玉米和豆科混作提质增效技术,并集成推广了“杭锦后旗春玉米双绿双控技术模式”“向日葵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模式”,实现了青贮饲草增产22%,提高氮素利用效率24%—53%;降低农田氨排放损失29%—68%;玉米减少灌溉用水36%的成效。扎根田间 情系“三农”在社会服务方面,陈范骏创新科普宣传和农民培训新模式,带领科技小院研究生开展杭锦后旗科技小院联合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累计举办线下专题农民培训会42场,田间观摩会10场,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实际问题30余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联合杭后科技局举办春季线上培训,专家教授线上讲课23次,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以及技术服务微信群12个,累计线上指导农户150余次,发布农业相关公众号10余篇,视频浏览量累计5000余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陈范骏充分发挥导师职责,关心指导研究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到目前,共有29名研究生驻扎科技小院,其中已有12名研究生顺利毕业,2人攻读博士。在他的指导下,双庙小麦科技小院、蒙海玉米科技小院先后获全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他还指导蒙海玉米科技小院研究生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学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一届科技小院大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年来,陈范骏指导的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先后被《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3
  • “河套英才”风采③ | 徐俊平: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难题 “这个娃娃把玉米种好了。”“这个娃娃一来就露了一手,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思想。”“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账也算得明明白白。”……村民嘴里的“这个娃娃”就是徐俊平。徐俊平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所学专业为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为河套灌区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创新与农业绿色转型。他在杭锦后旗通过示范实验,为农民解决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品种、用肥、病虫等技术难题,通过创新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给当地农户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农民一致好评。徐俊平(左一)面对面指导农民深入钻研为农民解决玉米种植难题初到杭锦后旗时,徐俊平积极投身于杭锦后旗玉米生产情况调研,总结玉米高产高效限制因素。针对现存的突出问题,比如玉米品种杂乱、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应用少、氮肥利用率低、玉米红蜘蛛防效差等,徐俊平提出进行“耐密高产节肥型绿色玉米新品种筛选评价”工作。蒙海镇专门为其找到试验示范区,落实此项技术创新工作。在徐俊平的试验田中,共计引入24个玉米品种,包括农户常规种植的西蒙6号等稀植大穗型品种和耐密型玉米新品种M751、登海618等。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为当地筛选出实现吨良田的玉米品种,比如M751、科河699、西蒙6号、MC703等,这些品种实现了增产5%~10%、节氮15%~20%的效果,获得农户一致好评。红蜘蛛是杭锦后旗玉米生产中最严重的虫害,玉米红蜘蛛在当地干旱年份时有发生,大规模暴发会导致植株叶片提早死亡,减产严重。徐俊平积极对接市植保站,为当地提出了“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阿维螺螨酯”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技术手段,将红蜘蛛发生率降低30%,让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防治效果。蒙海镇西渠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说,玉米科技小院的试验田,事前喷洒了阿维螺螨酯,基本没受红蜘蛛影响;而当地农民传统的事后熏蒸灭虫,效果不理想。有对比才有说服力。徐俊平在田间地头组织观摩,耐心讲解、细心算账,把提前预防的综合效益说得清清楚楚。现在村民都接受了这个理念,每年在玉米拔节期进行预防,效果很好。为了将有效的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徐俊平将前期形成的“杭锦后旗春玉米双绿双控技术模式”,率先在蒙海镇红建村1600亩连片玉米种植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主要包括绿色品种、绿色配方肥的展示应用,得到了示范区农户的高度认可。为了确保示范工作的有效开展,徐俊平联系杭锦后旗农技中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等专家在线上和线下开展4次讨论会,并组织开展了2020年红建村青贮玉米高产高效专题农民培训会以及现场观摩会,示范方案助力全村增收约34万余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训农民让创新技术有效传播如何让创新技术有效覆盖和传播,如何让农户都能够从这些技术中受益,是徐俊平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而要想实现创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农民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徐俊平觉得仅仅进行常规的理论式授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徐俊平与导师专家、蒙海镇以及杭锦后旗科协等探讨创新型农民培训方法,并提出了“科技小院全覆盖农民培训”的方案,此方案得到蒙海镇的大力支持,并被列为2020年蒙海镇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主要的做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室内与田间相结合。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徐俊平带领科技小院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委会以零距离方式为农户现场培训,在2020年累计开展线下专题农民培训会39场,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500余人;同时建立280余人杭锦后旗科技小院技术服务群,以零时差的方式线上指导农户61次,发布微信公众号12篇,累计阅读量2000余次;此外,以零费用、零门槛的方式解决农户田间问题10余项,包括玉米红蜘蛛、玉米黏虫、小麦黄化、经济作物病虫害以及生理性病害等,指导农户200余人;推广应用扇形喷头等绿色防控技术,对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为永明村猛谷勒好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水肥一体化液体配肥技术,实现节水33%、节肥30%的效果。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突出成效让徐俊平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他曾荣获首届“杭锦后旗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度巴彦淖尔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连续在2019年和2020年两个年度荣获“杭锦后旗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工作一等奖”,荣获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称号;2021年,徐俊平所在的蒙海玉米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技协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小院”,同时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2
  • “河套英才”风采⑧ | 杜超:一片丹心向阳开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不懈的努力为向日葵产业发展奉献着青春。她就是杜超,目前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工作。工作以来,杜超牢记初心使命,全心全意投身到向日葵科研工作中,时刻不忘为农民解决向日葵生产中的品种、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等问题。向日葵籽粒锈斑调查一种时刻为农民着想的情怀宣传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自工作以来,杜超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在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与行业内专家、团队成员开展研讨,撰写项目报告并开展相关试验研究,积极宣传推广优质新品种、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杜超通过调研,发现向日葵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依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联合岗位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三瑞农科企业等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向日葵抗列当材料提取DNA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在努力与奋斗中,杜超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主持和参与国家、自治区、市级项目14项,围绕“中重度盐碱地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向日葵技术”“中重度盐碱地适宜作物、植物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向日葵沟膜垄植增产增效技术及配套机械中试与示范”“向日葵列当和籽粒锈斑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课题开展相关研究。积极开展向日葵耐盐、抗列当、高油种质筛选鉴定与新品种选育。采用系谱法育种技术,选育出抗列当、耐盐碱、高油新品种(系)6个,其中食葵新品种“LJ126”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委员会审定,“LJ316”“LJ366”通过了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LJ368”“LJ199”“LJ198”等新品系完成了区域多点联合试验、DUS测试,正在申报登记。——系统开展并建立了河套灌区向日葵抗列当、耐盐碱和抗旱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探明了起垄对抑制土壤反盐、促进向日葵正常生长的作用;确定在向日葵生长期采用滴灌淋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向日葵根层盐分,脱盐率提高15.1%。探明了提早覆膜能使作物非生育期和生长期根层盐分降低,满足作物出苗及生长所需的土壤低盐条件;确定了提早覆膜在向日葵全生育期0—20厘米耕作层脱盐率提高14.12%,向日葵保苗率提高16个百分点,产量提高38.1%,总结形成了抗盐向日葵种植技术1套。开展了向日葵列当防控技术研究,筛选出了高效防控列当的诱抗剂1份、除草剂2份,探明了施药浓度和施用时期;形成了向日葵沟膜垄植耐列当防控技术体系,列当抑制效果达到54.1%,危害时间推迟20天。总结形成了向日葵沟膜垄植技术1套,完成成果登记,成为2021—2022年内蒙古主推种植技术。——系统开展向日葵蓟马动态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明确了蓟马是向日葵籽粒锈斑形成原因之一,在向日葵苗期到成熟期,探明向日葵全生育期,蓟马发生消长规律呈近似“M”型。筛选出喷施药剂,籽粒锈斑发生率明显降低,比对照降低85个百分点,籽粒锈斑发生程度比对照降低25.26个百分点,收购价每公斤提高1.2元。——发表论文1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8项,参编论著2项。——参与研发的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在巴彦淖尔产区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建立高产示范基地5个;开展技术培训15次;组织召开大型技术现场观摩会15次。提早覆膜抑盐技术在中度盐碱地示范,保苗率提高10个百分点,增产16.53%;向日葵沟膜垄植在13个示范点示范,平均增产18.2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22.6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9655.03万元,提高了农民收益,农民好评度达到85%以上,助推了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从事农业,为农民着想,做一个有情怀的农业人。”杜超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杜超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谱写现代农牧业新篇章贡献力量。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3/30 11:5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