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内蒙古:财政科技投入再加力 科技“突围”再加码 创新巴彦淖尔 2024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自治区财政厅严格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本级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力保障自治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全区财政科技资金重点用于围绕低碳能源、煤化工、生物医药、种业、防沙治沙、乳业、稀土、草业等领域,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高标准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深入实施“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支持“蒙科聚”平台建设,汇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充分释放“聚变”效应等,为实现科技“突围”加码助力。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加快财政科技资金的拨付下达进度,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财会监督和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为自治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来源:央广网 作者: 2024/03/05 11:06
  • 精准调控 助力单产提升 精准调控 助力单产提升       为充分发挥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以玉米单产提升为重点,加大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力度,把技术力量放的一线,通过提单产来降成本、增产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农民收入。    一、统筹谋划提单产。     2024年乌拉特中旗单产提升行动成立了由旗委、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旗农科局局长任组长的工作指导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行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把关到田、服务到户、考核到底的工作机制,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提早规划稳面积。       2024年乌拉特中旗建设玉米单产提升面积20万亩,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重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优化集成适合我旗不同区域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实现增密种植,提高水肥利用率,提升单产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计划在乌加河镇联丰奋斗村和德岭山镇乌镇村分别建设一个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增粮示范园区,推广高效、节水、环保的灌溉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与智能滴灌方面的企业对接。     三、技术服务促增产。      2024年项目区重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玉米无膜浅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模式。技术要点: 筛选耐密品种、合理密植、精准导航播种、滴水出苗、化控抗逆防倒、水肥按需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籽粒直收等关键技术。充分依托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区内外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分作物、分品种、分时节、分地域制定落实好集成配套推广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实现单产提升行动目标,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四、强化扶持稳收益。      依托项目,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播种机。       五、技术培训早到位。        组织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一月份邀请中国农科院、市级专家对山前灌区2个主要农业乡镇14个村的村干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了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培训,累计开展了6场培训,培训300余人。同时统筹整合种植、农机、科教、农技推广等部门建立协同工作小组,强化品种选优、技术集成、防灾减灾、机收减损等技术支撑,实现科研与生产联动。       下一步,乌拉特中旗要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在生产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组织开展观摩活动,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加快技术推广应用落地,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作者: 2024/02/29 12:00
  • 杭锦后旗科技“云课堂”开讲啦! 创新巴彦淖尔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将政策宣传与实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开展科技“云课堂”培训,及时为企业和农牧民提供生产指导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农牧民科技素养,为杭锦后旗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科技“云课堂”采用视频录制的方式,通过融媒体、公众号、美篇、微信、手机APP等多渠道进行推广,由杭锦后旗新型农牧业精准服务专家、“三区人才”科技人员、科技小院专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员等专家组成讲师团,针对杭锦后旗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的各类科技型企业、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各类经营主体重点讲解信息服务、政策解读、、农业技术、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培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牧业普法宣传等内容。此次培训旨在发挥科技在杭锦后旗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入企率,提高企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农牧民科技素养,引导农牧民走上绿色发展致富路,不断为杭锦后旗企业、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作者: 2024/02/28 10:11
  • 世界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诞生 央视网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联合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顺利出生。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藏羊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藏羊高效繁育。初生的克隆藏羊重3.4千克,临床检查健康。目前,基地已经陆续出生了2只克隆藏羊。藏羊养殖业是青藏高原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藏羊的繁育效率不高,优秀种公羊利用率低,对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联合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持下,从2018年一直致力于牦牛藏羊胚胎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欧拉羊是藏羊中的一个类型,体质结实,肢高体大。这次研究选择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阿托苏呼欧拉羊繁育场牧民专业合作社的3只优良种公羊和1只母羊,其中包括体重400余斤、多次在种公羊比赛中获奖的顶级欧拉羊。本次克隆胚胎移植的43只受体羊初检妊娠率达到58.1%,120天怀孕率达到37.2%,一批小羊将陆续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苏建民介绍说,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将优质种羊遗传信息百分之百地复制过来,把它的遗传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扩大起来,为当地农牧民的增收,以及为当地种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力量。 作者: 2024/02/28 10:06
  • 乌拉特中旗:奏响赋能“三部曲”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乌拉特中旗:奏响赋能“三部曲”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锚定目标,一以贯之推项目,一着不让抓招商,一往无前创品牌,为推动经济持续上扬提供坚实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一、奏响“主题曲” 争分夺秒建项目       项目建设,永远劲吹“冲锋号”。农牧和科技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排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倒排时点、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全面做好项目建设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协调跟进,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高质量开展22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争取上级资金不少于7亿元。基础建设类:“开春即开工”重点推进34.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乌拉特味道”国际食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道路管网、牧羊海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道路管网等6个项目,总投资7.75亿元;产业发展类:围绕全旗“一镇一品”策划储备项目168项,总投资30.83亿元,其中策划类111项(涉及资金17.41亿元)、实施类35项(涉及资金11.41亿元)。围绕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谋划储备现代设施农牧渔业、农畜产品深加工设施配套、肉产品分拣包装冷藏设施等115项政策性补贴、贴息贷款类项目,总投资19.9亿元。加大金融助农力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撬动“一镇一品”产业发展,争创金融助农试点,争取全年农牧领域金融贷款总额突破30亿元。开展农牧领域投保入保工作,与保险公司对接,将保险业务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设施农牧渔业等方面拓展,争取全年农牧领域保险投保金额突破1亿元。      二、奏响“进行曲” 锲而不舍招大商      链式招商,志在全链强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为核心,围绕羊绒、肉羊2大主导产业,小麦、玉米、饲料、肉牛、奶牛、蒙古马、设施农业、驼、辣椒9大关联产业制定“1+11”全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两基地一中心”(国际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国际农畜产品科技研发基地、国际贸易物流中心)。按照“乌拉特味道”国际食品产业园、牧羊海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分区布局,确定山东、河南为招商重点。围绕省、市级龙头企业,不断充实完善目标企业库。同时,会同旗农牧招商小分队、各苏木镇招商小分队与企业对接。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拟在京召开招商引资推荐会。“开春即开工”重点推进“乌拉特味道”国际食品产业园中央厨房、蒙羊百万只肉羊屠宰盘活、牧羊海10万只肉羊养殖场、乌加河万亩设施农业、德岭山旺鑫2万只肉羊养殖场、汇栋科技40万只AI肉羊分割加工、康净600吨病死畜无害化处理、1万吨农牧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8个项目,总投资10.93亿元。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局面。       三、奏响“圆舞曲” 全力以赴创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为全产业链发展增彩。全力打造“乌拉特味道”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乌拉特中旗优质农畜产品营销中心,建立完善农牧品牌培育、推广、保护、评价体系。今年争取申报辣椒、螃蟹、马奶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玉米国家绿色食品、二狼山山羊肉“蒙”字标。充分利用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中国农业企业联盟、品牌推介会、产销对接会、新媒体等平台,开展“乌拉特味道”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标准制定,为全产业链发展提质,制定乳制品团体标准,在我旗乳制品领域标准上实现“零”突破,形成《“乌拉特味道”蒙餐标准体系》。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为加强品牌营销,计划通过招募、培养、认证一批“农推官”。借助内蒙古优质农产品走进国家部委和央国企、线上助农直播活动等,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我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同时,选派两名干部到自治区农牧厅进行学习,形成“官方农推官+社会农推官”合力推介家乡好产品的矩阵,有效宣传推介全旗优质农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 2024/02/28 09:44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 创新巴彦淖尔 ◎徐海龙  陈 志前不久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从理论逻辑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历史逻辑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与生产力相适应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继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之后的又一生产力样态,同样适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其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然而,与生产力的活跃性不同,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表现为体制机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此,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须破除阻碍颠覆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新兴技术顺利转化的体制机制。一是新型科研范式呼唤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对科研范式产生了深刻影响,AI for Science等新型科研模式打破传统科研天花板。科研范式的变革催生了颠覆式、爆发式知识增长,深刻改变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科研范式的巨大变化,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孤岛”内开展研究的传统模式亟待改变,必须加快调整科研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新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管理架构。二是创新新型要素配置方式,提升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急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数据为代表的新型要素参与经济社会循环,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不同于工业时代层级化、职能化生产关系,数字化生产关系对信息透明和信任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亟待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高端要素配置机制。与此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和金融等传统要素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既有组合方式面临的硬约束,提升配置效率。三是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拓展应用,技术交叉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显著。新兴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成为产业链重构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催生新的产业形态。适应产业变革趋势,亟待加快构建健全、高效、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新兴技术加速转化。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改革创新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科研范式和创新组织模式,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释放创新活力和潜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政策统筹,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科技、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联动,确保宏观目标和整体利益的实现。完善保障创新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范竞争行为与秩序,优化新技术准入、规制等制度。在产业创新领域实行尽职免责机制,提升正向激励效能。坚持高水平开放创新,畅通创新要素双向高效流动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二是加快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布局,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瞄准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领域,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各类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前沿生物等必争领域,加强战略统筹和规划布局,遴选智能网联车、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经济条件成熟的战略性数字领域,强化体制跟进、政策支持和场景培育,牵引我国战略性数字领域在全球率先实现规模性产业化。三是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战略的决策机制,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制定,联合企业试点设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组织、验收等机制。完善重点领域首台(套)、首批次应用保险和补贴政策,更好发挥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作用,激活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创新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上双向发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构建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全链条。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和政策,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四是构建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发展中国特色创新文化。搭建多层次的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促进产业链垂直领域、不同产业链跨领域的融合创新,构建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大胆探索、求真求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源:《科技日报》(2024年02月22日 第08版:理 论) 作者: 2024/02/26 17:51
  • 新闻述评 | 努力把蒙科聚打造成为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 创新巴彦淖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内蒙古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始终掣肘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怎样破解科研产业“两张皮”难题,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让科技切实成长为“第一生产力”?建好用好蒙科聚科创平台,对自治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全面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具有重要意义。蒙科聚科创平台定位明确,就是要以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让创新资源成为发展优势;就是要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让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让创新在内蒙古大地蔚然成风;努力把蒙科聚打造成为全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然而,树立好蒙科聚科创平台的旗帜,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持续把科技创新作为最大优势、最强潜能和最紧迫任务,加快推进蒙科聚科创平台建设。常态化推进路演活动,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帮助企业同时对接多个投资机构;让优质项目源源不断地登陆平台,让投资机构筛选出更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节约时间与其他成本。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服务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理工综合类全覆盖。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区内外高校、院所,各类企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建设下,这面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旗帜,定会感召天下“英雄”,在这里筑巢落户,共同创造科技奇迹。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4/02/26 17:50
  • @巴彦淖尔农户:今年种啥好?看完再决定! 掌上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市2024年农业生产主推名录》发布。《主推名录》包含:28个优良品种、52款优质肥料、6种盐碱地改良剂、14项农作物病虫草害高效农药、3类绿色防控物资、27项适用技术、10款农机装备,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可有效指导农民生产实践,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优良品种   来源:巴彦淖尔农牧 作者: 2024/02/26 17:45
  • “闯”出一条新路 “进”入一片蓝海——2023年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创新内蒙古 ——创新综合潜力位列全国第10位,研发人员占比增幅、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增幅居全国前列;——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11项,争取各类国家科技专项资金近4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81.9%,新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6名,4人进入国家人才计划,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技术交易合同数增长45.3%、交易额增长17.6%,科技成果登记数量首次突破两千项,再创新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选为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区科技战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实在当先,干字为要,凝心聚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打造契合自治区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蹚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兴蒙”路径,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那么改革就是最根本的动力源。2023年,是自治区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权攻坚之年。推动科技部出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成为首个国家部委出台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文件。出台《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为科研创新主体“放权松绑”,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自治区的引领带动下,各地方强化政策支撑,《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举措》《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行动方案》《赤峰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支持科技创新硬核政策相继落地,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氛围愈加浓厚。2023年,更是自治区大力推进研发攻坚行动,下血本投入的一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到78.2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分别增长163.4%和63%。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59.2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分别增长4.2%和13.9%。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撑创新的核心力量。自治区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人才引育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培育11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累计培养自治区杰出青年46名、西部之光优秀青年学者64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73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6万多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1677人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8名国外和香港专家获自治区“骏马奖”,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持续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聚焦亟需科技攻关关键问题,通过“企业出题”方式,围绕种业、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稀土、新能源装备、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自治区广聚天下英才,实施38项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引导区内外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121家,吸引区内外近800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集聚创新人才超4000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重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着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2023年,自治区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攀高进位打造科技创新“塔尖重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科技前沿开创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创新平台成群成势,重大创新平台夯基工程成效显著。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实体化运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速“由势转能”,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启动建设,加快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动物疫苗、生物育种、大豆产业、BDO产业4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壮大“国家队”,做强“地方队”,全区上下联动同向发力,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大投入,推动创新资源向重大创新平台集聚,激发创新裂变。攻克DHA从“添加”到“原生”的颠覆式技术难题,突破牛奶中高效分离乳铁蛋白的技术瓶颈,58家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集聚河套平原,鄂尔多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合作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区联动项目,启动7个稀土方向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研发国内首款苜蓿60K液相芯片......一系列成果,标注出内蒙古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自治区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平台矩阵,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套四立柱四机器人整体增材装备。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稀土/聚乳酸复合环保包装材料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步伐,新获批国家科技项目12个,获授权专利12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人。筑牢企业创新发展根基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型企业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2023年,自治区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新增40家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87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39家,为创新型企业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深耕创新沃土,构筑发展高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领军企业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一项项政策红利“大礼包”接续落地,350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政策、减免所得税额48亿元。为助企纾困解难,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59.1亿元,5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占比达65%。持续发挥企业科研组织主体作用,下大力气鼓励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做主力军、当排头兵。2023年,企业牵头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数占比达到75.5%,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6亿元。支持企业牵头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1家、新型研发机构38家、企业研发中心1034家,下达奖补资金1.9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推广鄂尔多斯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经验,有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投入、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4.8%、33.6%和29.0%,有效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创新蔚然成风。全面铺开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政府部门“服务员”作用,引导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创新服务,全区133家工作站2748名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6929家,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31项,协助企业搭建创新平台503个、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62项,助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亮眼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我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型企业经济贡献和创新活力的不断跃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不断深化开放科技合作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春风浩荡,百舸争流,在以“科技兴蒙”为统领的创新发展总基调下,2023年,自治区坚定开放合作创新理念,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4+8+N”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巩固,创新开放的“科技朋友圈”越来越大。全区共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52项,政府支持各类合作项目8.6亿元,引导创新主体投入14.2亿元,引导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7个,总数达到213家。引导共建55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60名、科研人员近千名。中国工程院来了,共同组建中国工程院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推动院士专家服务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来了,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大学来了,共建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有力支撑能源转型发展、双碳目标实现;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全面运行,入驻企业50余家,全面引入高水平创新资源为内蒙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疾步向前,共实施210项科技合作项目,共建42个创新平台,启动合作项目数和新建创新平台数分别增长72%和147%。吸引35位驻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参与内蒙古创新活动,选派30名基层科技管理人才赴京跟岗学习。乌兰察布大规模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综合气体岛、赤峰大型储热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内蒙古。自治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合作,自治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北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被引入内蒙古建平台、搭机构、落成果,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引入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推动重大项目成果落地内蒙古,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地建设,高质量科研合作项目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团队走进自治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凝聚起强大创新合力,区域科技合作奏响创新发展新乐章。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不断放大对外“中国声音”中,草原科技之声愈加响亮,围绕现代农牧业、新能源、中(蒙)医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科研交流合作,争取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项,组织实施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项,推荐5家科创单位加入全国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241名外国专家在我区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国际科技影响持续扩大。风正劲足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需快马加鞭,当前的内蒙古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迫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新征程,新出发,科技“突围”的号角已经吹响,开局即决战,自治区科技厅将勇担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完成“五大任务”上展现新作为,全力开创科技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综合保障中心) 作者: 2024/02/26 17:44
  • 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开展扫雪除冰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巴彦淖尔 2月20日,临河区迎来2024年第一场雪,为防止积雪成冰,保障广大办事群众的出行安全,2月21日,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以雪为令,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党员先锋齐上阵 扫雪除冰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在金川街道路段进行扫雪除冰。活动中,大家不畏严寒,干劲十足,井然有序地展开扫雪除冰工作。利用铁锹、扫帚等工具,重点对居民出行必经的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的积雪进行铲除。经过2小时的奋力清扫,道路积雪积冰情况得到缓解,群众的出行道路变得畅通,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暖意。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体现出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工作热情,更激发出党员干部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自觉。 作者: 2024/02/23 09:4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