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窍门
  • 警惕“加拿大一枝黄花”! 来源:科学辟谣 “加拿大一枝黄花”这名字,听起来颇有些中西合璧的微妙感觉,当你好奇地在搜索引擎里搜它的时候,则常常会查到诸如“XXX地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若干,已铲除”或者“XXX市召开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工作调度会”之类的新闻,有些省市,甚至还公布了“一枝黄花防除举报电话”。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底是何方妖孽,为何会让我们如临大敌,巴不得铲之而后快呢?顾名思义,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加拿大,最开始是作为切花被引进中国,如果不是恶性入侵的话,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确是各方面都不错的切花材料:直挺挺的枝条、艳丽的色彩,确实是不错的插花花材以及桌前墙角一抹亮丽的点缀。 明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是穷凶极恶的外来入侵物种。| 图虫创意但它不像我们种植的寻常蔬菜、花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要求极其简单。在田间地头,在绿化荒地,即使是看似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甚至是在砖头缝隙中,都能发现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不惧干旱和贫瘠,在生存能力上,它们便比本土植物技高一筹。在中国的入侵植物名单中,菊科植物总是占有一席之地,名单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鬼针草、藿香蓟、豚草、紫茎泽兰......当然还有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些菊科入侵植物遍布在我们的各个角落中,如此的放肆,与它们独特的头状花序结构以及千奇百怪的种子传播技能不无关系。我们熟悉的蒲公英,它的“一朵”黄花能结出许多的“小伞”,也属于菊科植物。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蒲公英,其实一枝就可也有好几十朵。| 图虫创意为了提高效率,不少植物会将数朵花朵以一种顺序规整地开放,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花序,菊科植物具有特别独特的头状花序,对于菊科植物来说,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朵花,但实际上那是几十上百朵花开在一起,每一朵小花都能结出一颗种子(其实是果实),能极其高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可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其他菊科植物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一条条枝叶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花序,真的是一满枝黄花。 | 图虫创意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样子似乎没有头状花序的样子,实际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一个个小小的头状花序,点缀在那一把“大伞骨架”上,可以想象下这是多么恐怖的繁殖能力。 光能生可还不够,还能将成千上万的“孩子”都传出去才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千奇百怪,加拿大一枝黄花则利用了风力。它们的种子(果实)都随身携带“滑翔伞”,就像蒲公英。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子,就像带着滑翔伞。| 作者提供相较于其他传播方法来说,风力传播有不确定性,但这对于后代众多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来说,却可以帮它们更快地占据尽可能多的地盘。而这还只是有性繁殖,加拿大一枝黄花还有无性繁殖的绝技,也就是自我克隆。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下分枝。| 作者提供加拿大一枝黄花会在根部萌发出地下分枝,这些分枝向着四周扩散开来,新生长出来的分枝钻出地面,每一个分枝脱离了原来的母体都能独立生活,同时,新枝条又继续向着周围扩张。如果传播种子是扩展远方的疆域,那自我克隆便是为了更快地在一处扎根、称霸。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一处站稳脚跟后,一方面它们利用强大的生存能力与无性繁殖能力快速扩大面积,另一方面它们会生产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消灭身边的其他植物,减少竞争压力,以在此处称王称霸。这种植物界的“生化战争”被称为化感作用。 不只是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等外来入侵植物也有化感作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 图虫创意在以上提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几点强大生存本领之下,它们成功地在异国他乡——中国的土壤上顺利蔓延,害我们不得不展开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阻击战”。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要积极上报,大家一起铲除,将植株连根拔起、彻底焚烧,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一旦它的扩张被控制下来,它很快就会从我们眼前渐渐消失。不过,即使完全消灭它们,我们也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知道哪天,在角落中的“余党”便卷土重来。事实上,物种入侵已经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大问题。在此之前央视曾报道过红火蚁的劣迹,这些入侵生物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多样性。 但其实,大多入侵生物其实更多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红火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大多出现在新建的小区或者公园中,而越是山野,入侵生物越是少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就像是一个“大橱柜”,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其中占据一个空间,这个“位置”就是这个生物在生态环境的“生态位”。但“橱柜”的位置是有限的,成熟的生态环境就像装满的柜子,很难装下其他“东西”。这种情况下,本土物种像一道坚实的城墙,将外来的物种排除在外。但是人类活动,却会将这个“大柜子”重新洗牌。比如,当地的蚂蚁巢穴因建筑工地被破坏,还没来得及重建起新的系统,红火蚁这时趁虚而入,就占据了这个空位。 安宁祥和的大自然,暗藏本土物种与外来物种的激烈斗争。 | 图虫创意所以,如果我们仅仅只是靠人力将这些入侵物种消灭,新的入侵生物依旧会靠着人类活动,前赴后继扑向这块生态位空白之处。我们若想要一劳永逸,就必须尽快地恢复本土植物在人类环境的种群,利用它们抵御外来入侵物种。这条生态之路并不容易,防范外来物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2022/02/17 16:21
  • 压力大时,身体各部分发生的变化可能远比你想象得严重… 好奇博士本文审稿:陈海旭,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看完文章的各位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休息一会吧! 作者: 2022/02/10 10:11
  • “二十四,扫房子”,这些地方要注意! 健康中国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 王先良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王先良 王心琪图片设计: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健康策划:谭嘉 陈永刚 余运西 孙丽 杨明昊编辑:王建影 杨明昊 孙丽 武震来源:健康中国 作者: 2022/01/26 16:09
  • 百草枯因对人毒性很大,在我国已被彻底封杀 来源:科学辟谣 百草枯(paraquat,PQ) 能够高效地破坏叶绿体,终止光合作用,以此杀死杂草。喷洒百草枯后,2-3小时内就能见到杂草变黄,起效非常迅速,且价格低廉。但是,百草枯对人毒性很大,20%的百草枯溶液,喝下5-15毫升即可致命。虽有部分病患能够抢救回来,但致死率仍然非常高。因此,以前为了避免群众误服百草枯,厂家往百草枯水剂中加入了墨绿色的染料和臭味剂,还加了催吐剂,让人看了闻了就难受,喝了也会吐出来。可惜,对于气晕头的人来说,这并不十分管用。之后,还有厂家开发出了胶剂的百草枯,使用时需要花很长时间溶解,厂家觉得这样就能避免因激情喝药自杀了,但还是有人非常冷静地配制百草枯溶液然后服毒…… 除此之外,百草枯即便是在正常使用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也有可能经皮肤或呼吸道引起中毒。 考虑到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强,作为农药又容易弄到,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百草枯的生产和使用。其中最近也最重要的两次,一是2016年7月1日期禁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二是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百草枯胶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至此,百草枯正式在我国退场。来自微博那么问题来了,禁都禁了,可这都2022年了为什么还能看到近几个月有百草枯中毒的新闻啊? 原因可能在于百草枯效果确实好,以至于一些不法商家会钻空子,将百草枯加入别的农药或者直接将百草枯换皮销售,此外还可能仍有库存的百草枯。但随着管理的规范,相信以后这样的事件肯定会越来越少。 作者: 2022/01/25 16:19
  • 别翻书!马上告诉我,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中国科普博览“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是名篇《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中的经典词句。只因为思念的那个人穿着绿色的罗裙,所以爱屋及乌,对随处可见的绿草也格外怜惜。那么问题来了,令人魂牵梦萦的绿罗裙是用什么染成的呢?Part.1植物染料:来自大自然的染色工人类最早获得的染色原料来自于大自然,主要包括矿物染料、动物染料和植物染料三类。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赤铁矿粉来染红色了,但在后期的不断探索中,他们发现植物染色的着色效果和牢固度更佳,具有明显优势。经过反复实践,他们练就了一套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艺,于是植物染料逐步取代了矿物和动物染料,为人们所广泛使用。人们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等部位中提取天然色素做成染液,根据自身需要,染成相应的图案和颜色。植物染色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指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其余颜色均为间色。除白色外,其它颜色主要靠植物染料来获取。单独染出各种间色的植物不多,通常情况下多用三原色复染所得。比如那条令人魂牵梦萦的绿罗裙,就是用黄色和蓝色染制而成。Part.2红黄蓝黑齐上阵,谁持彩练当空舞(1)红色系红色系包括赤、朱、绛、茜、彤等颜色。染红色的植物很多,其中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有茜草、红花和苏木三种。就染出颜色的饱和度与牢固度而言,红花最高,茜草次之,苏木最低,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多种红色的需求。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是茜草科茜草属的草质攀援藤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其根状茎和节上的须根含有茜素,能染红色。茜草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红色植物染料,在《诗经》中被称为“茹藘”。据《汉官仪》所云:“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是其处也。”足见茜草作为染色植物的重要性。古人利用茜草染红色时,会加入明矾作为媒染剂,从而使颜色色泽明亮,兼具良好的耐洗性。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茜草加入明矾染制而成。茜草种植方便,且春秋两季均可采收,晒干收藏后四季可用,同时染色便捷,易操作,所染材质多样,是古人常用的染红植物。茜草(摄影:徐文斌)茜草的根(图片来源:昵图网)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红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茎中下部的叶子有锯齿,齿顶有针刺;黄色的小花聚集成一个头状花序,慢慢会变红;瘦果乳白色,可榨油。古人利用红花直接染色,尤其是在其花瓣绽放初期,色素含量相对较高,既能作为食用色素,又能用来浸染织物。红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虽无染料价值却有药用价值;红色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酸性溶液,在中型或弱酸性溶液中会形成红色沉淀。利用碱性溶液将红花中的红色素提取出来,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进行中和,使红色素沉淀出来,这样反复操作多次,将沉淀状的红色素捻制成小饼,即为古人用的胭脂。这么一想,或许正因为古时的胭脂是由植物制成的,贾宝玉才有了吃胭脂的喜好吧。作为红色染料时,需将红花中的黄色素分离出来,这样染出的颜色才更显鲜艳,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便详细记录了这种“杀花法”。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古人将红花制成了“红花饼”,使用时只需先用乌梅水煎,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多次,就可以染色了。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还记载了防止红花饼产生霉变和配置不同浓度染料的方法。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染色工艺。刚盛开的红花(摄影:张莉俊)盛花期的红花(摄影:徐文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又被称为苏方、苏方木、苏枋,是豆科云实属的小乔木,其枝干有稀疏的刺;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羽叶对生,小叶纸质;花朵聚集成圆锥花序,绽放时花瓣黄色,最上面一片基部带粉红色,特别显眼;雄蕊稍伸出,花丝下部布满密密的柔毛,花柱细长,长有毛,柱头截平;果实是不开裂的红棕色木质荚果,有个外弯的硬硬的尖角,像鸟儿的嘴巴;种子长圆形,呈浅褐色。我国使用苏木作为红色染料由来已久,晋代的《南方草木状》、明代的《多能鄙事》《天工开物》等古籍都有对苏木的记载。去除苏木外皮及边材,取心材,阴干后可用于染色。心材中含有苏木素,加入不同的媒染剂,能获得红、绛红至葡萄紫红色等多种颜色,一直是古人用来染色的重要原料。苏木的木材(图片来源:昵图网)(2)黄色系“天地玄黄”,在古代,黄色被认为是大地的颜色,也是帝后服饰的颜色。古时用于染黄的植物非常多,主要有栀子、拓黄等。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称水横枝、山黄枝,是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其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果实黄色或橙红色,有翅状纵棱。栀子果实中含有栀子黄色素,可以制黄色染料。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栀子分布较广,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栀子会产生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较适合药用;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较适宜染料用。自西周开始,栀子便成为染黄的主要材料。成熟果实浸泡煮沸后,可直接染出色泽鲜艳的黄色,既可作为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剂,又可以染纺织品。也可在其中添加媒染剂,染出嫩黄色、暗黄色等不同色泽度的黄色。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黄色绣线和土黄色的丝织物”,便是由栀子染成。但它染出的色泽虽好,却不耐日晒。栀子果实(摄影:张莉俊)柘(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iere)又称为柘木,是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果实为肉质球形聚花果,成熟时桔红色。拓木的木材心部是黄色,染出的颜色是赤黄色,被称为拓黄。拓木染出的织物,黄色带有红光,颜色炫目。自隋唐以来,黄色一直是帝王衣服的颜色。《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拓黄袍,巾带听朝”。到了唐高宗年间,规定“禁士亦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明代明令禁止臣子百姓穿黄色衣服,包括姜黄、柳黄等黄色系。到了清代,明黄成为了帝王服饰的专用颜色。柘树枝干(摄影:曹承娥)(3)蓝色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青两色,都来自蓝草。“青衣蓝布”是我国古代平民所穿衣服的颜色,因此古时对蓝色染料的需求特别大。蓝草并非指某种特定植物,而是统称。蓝草能染蓝色,是因为含有靛蓝。靛蓝染色采用了还原氧化技术,从春秋战国时期沿用至今。根据染色时间、次数及染液浓度的不同,可染出不同色度的蓝色,包括浅蓝、天蓝、深蓝、青色等多种颜色。古代使用的蓝草主要有马蓝、蓼蓝等。据《中国植物志》和《海南植物志》记载,古籍中的马蓝即为我们如今所熟知的“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是爵床科马蓝属的草本植物,多年生一次性结实。其茎稍木质化,直立或基部外倾;紫色的花聚集成穗状花序;干燥的根为药材板蓝根,也被称为南板蓝根。因为马蓝叶含蓝靛,所以我国古代用马蓝作靛染色,它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蓝靛染料。板蓝的叶(图片来源:昵图网)板蓝的根(图片来源:昵图网)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是蓼科萹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通常分枝;叶卵形,干后呈暗蓝绿色;淡红色的花聚集成穗状花序。我国在夏代就已种植蓼蓝,并熟知其生长习性。蓼蓝染色是因其叶中含蓝甙,从中可提取靛蓝素。最初古人只会用新鲜蓝草直接经水浸泡后染织物,染出的颜色呈蓝色或碧色,得不到青色。后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先民们开创了蓝靛制造技术,既能染出青色,又打破了季节限制,使得蓝草染色的方法四季可行,极大地方便了染料的运输和储存。蓼蓝的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蓼蓝的花(图片来源:昵图网)(4)黑色系在我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黑色所处地位不一。秦朝尚黑,从衣服到旄旌、节旗等都以黑色为上等。魏晋时期也以黑色为上,当时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贵族阶层以穿黑色著称。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乌衣巷,就因住在此巷中的贵族子弟都喜爱穿乌衣(即黑色丝绸衣服)而得名。在此之后的多数时期,黑色均作为百姓衣色,也被称为“皂衣”。古人用来染黑的植物主要有皂斗、五倍子、乌桕等,其中皂斗指的是壳斗科植物的果实;五倍子则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木的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染色的部位多含有单宁,也称为鞣质。鞣质经媒染剂作用,可将植物染成黑色。五倍子(图片来源:昵图网)乌桕叶子(摄影:张莉俊)由于植物染料染制纺织品时,色泽的牢固度和深度相对较差,植物染料渐渐退出了市场舞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态、自然、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纤维预处理、超声震荡法、非金属媒染法等方法,优化染料提取和染色工艺,天然植物染料再次走入了大众视野,科技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参考文献:1. 谭光万.中国古代植物染料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2. 周琪.植物基天然媒染剂的开发及其在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21.3. 丁芸.核桃青皮的活性成分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6.4. 王慧等.五倍子染色柞蚕丝的黑色调色阶研究[J].针织工业,2020(11):44-48.5. 黄宝康.五彩的世界—话说植物与染色[J].生命世界,2008,44-47.6. 刘霁萱.蓝靛染色工艺在古代青色系植物染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21(11):133-134.7. 张维.纺织品染色用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进展[J].印染助剂,2018(11):5-11.8. 中国植物志 http://www.iplant.cn出品:科普中国制作:曹承娥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已获得授权)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作者: 2022/01/25 16:15
  • 福字要倒着贴吗?春联和“福”字的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人民日报微博春节临近,旧岁将辞,你家的春联和“福”字安排上了吗?贴春联和“福”字分别有什么讲究?春联的上下联如何区分?戳图了解实用小知识↓↓虎年将至,愿你福气满满、虎虎生威!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作者: 2022/01/24 16:43
  • 不是吓唬你!雪地里玩雪超过"这个时间",警惕被疾病悄悄盯上… 科普中国本文审稿:许琦彬,副主任医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副主任这几天多地气温骤降,甚至很多地方飘起了雪花。清晨一觉醒来,能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总感觉下雪了的冬天才是完整的,这样大家又可以开心的堆雪人,打雪仗了。但是,你知道吗?玩耍归玩耍,一不小可能就得病了!也就是玩雪时间长了,可能会得雪盲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吧!原来,“雪盲症”是强烈的阳光通过雪地反射,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的损害,从而引起的炎症,叫“电光性眼炎”。通常眼睛会有刺痛、灼痛感,甚至还有暂时性失明的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雪地和高山的冰川上。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在大太阳天,去雪地撒欢儿太久,最好控制在1~2小时内。如果嫌时间太短不尽兴的话,那就要对我们的眼睛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戴上墨镜防止强光刺激到眼睛。 作者: 2022/01/21 15:45
  • 牙膏能“抗幽门螺旋杆菌”?别被忽悠了! 原创【本期流言说法】:“消字号医用级牙膏”、“抗幽除臭,孕妇可用”...目前,一些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功效的牙膏,在各电商平台卖的火热。那么,牙膏真的能“抗幽”吗?【网易健康鉴定】:不科学!【谣言鉴定要点】:1.牙膏不能宣称具有医疗作用牙膏不是消杀产品,不是医疗器械,更不是药品,所谓医用级别是营销手段!国家药监局曾在官网发文指出,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这意味着,牙膏申请许可证为“妆字号”,而非“械字号”或“消字号”。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但是,牙膏不能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2.幽门螺旋杆菌寄存胃部,牙膏抗幽无科学依据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此外,口腔是由多种细菌等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环境。有研究显示,口腔中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在唾液和菌斑内。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后无需惊慌,是否需要根除病菌需遵医嘱患者即使确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幽门螺旋杆菌有药可医,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两周以内的口服药物治疗达到病菌根除。有数据显示,我国一半左右的人都会感染此病菌,但感染后个体表现差异大,一部分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人则有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可以做碳14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等进一步确诊。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并非一定需要根除,建议患者与医生就自身指征探讨后决定。总之,牙膏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如果不幸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不要寄希望于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办法。 作者: 2022/01/13 11:14
  • 自发热内衣,真的能“凭空产热”? 来源:科学辟谣 流言:自发热服装是骗局,怎么可能无中生热呢?真相:能量确实不会凭空产生,不过自发热服装其实是使用了发热纤维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是能够产热,让人更暖和的。        在冬季保暖服装市场上,很多贴身内衣标有“自发热”功能,号称服装自身可以发热为人体供暖。那么这种“自发热”功能是真的么?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当然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不存在能“无中生有”的“自发热”服装。不过,也确实存在很多种发热纤维材料,能够在一些条件下,为我们提供一点额外的温暖,用上这些材料的衣服,不用特别厚,穿着就格外暖和。图虫创意        那么这些神奇的材料,是怎么产热的呢?这些服装我们平时穿着、洗涤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就来揭秘一下!神奇的发热纤维        毋庸置疑,所有种类的自发热纤维,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        比如,光能发热纤维靠吸收阳光,反射人体热辐射;电能发热纤维是通电就热;相变纤维则利用物质相变释放或吸收潜热来调节温度。不过,日常服装中最常用的发热机理就是“吸湿发热”。        吸湿发热纤维主要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也就是汗液,形成氢键发出热量。在纤维的结构中,有一些亲水基——可简单理解为“喜欢水”的原子团——会与水分子结合产生热量,而水分子的动能也会转化为热量。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处于分子间力和共价键之间。平时多见于水中,会在水分子之间不停地断裂和重组。 | 来自网络        常见的纺织纤维都有吸湿发热的能力,不过,不同品种的发热能力有差别。专门的自发热纤维,化学组成中亲水基团的数量更多,纤维的吸湿性更好,吸湿后发出的热量也更多。        为了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不仅可以给纤维增加亲水基团进行亲水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利于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        例如,通过增加纤维表面的沟槽数量和深度,提高纤维对水汽的吸附能力。下图中,右侧两种吸湿发热纤维,表面沟槽的数量和深度都超过了最左边的普通腈纶纤维。不同纤维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 来自引用文献 吸湿发热        纤维通过吸湿来放热,但是在纤维“吸饱”了湿气之后,其放热反应就会减缓,吸湿的纤维同时还会将湿气排出,这个过程又会吸收热量。如若不能及时排湿,吸湿的纤维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所以,为了改善这种不适感,很多面料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其他种类的纤维混纺,来达到吸湿放热和排湿干爽的均衡。比如腈纶纤维和聚酯纤维等。自发热内衣种类众多 | 截图自某电商网站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自发热内衣商品,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呢?自发热服装有“标准”        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对吸湿发热内衣采用强制性标准,不过可以参考行业标准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来评价吸湿发热内衣。该项标准提出了两项关于吸湿发热性能的指标,一是最高升温值大于等于4.0℃,二是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大于等于3.0℃。         消费者在购买吸湿发热内衣时,应注意防范商家的夸大宣传,可选择正规渠道和信得过的品牌。此外,达标的内衣,会在商品吊牌上执行标准那一栏里,明确标注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购买的时候可供参考。        对于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则不建议穿着吸湿发热内衣,因为吸湿发热内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容易造成婴幼儿皮肤不适。某吸湿发热服装的标准说明。|来自网络        而除此之外,含有电能发热纤维的服装,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有金属纤维、碳纤维、复合发热纤维。其原理和电热毯差不多:将发热纤维织入面料,或者制成专门的加热单元缝入衣服夹层,通过外置电源持续供电,就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人体。        电热服装一般使用外置电源,只要不断电,就能持久供热,很适合在严寒户外较长时间作业的人员使用。市售的电热服装,一般采用小充电宝供电,电压小,比较安全。消费者在穿着时主要留意,电热纤维不要弯曲或折叠,导致局部过热烫伤。电热服装发热更持久,很适合严寒户外长时间作业人员穿着。 | 图虫创意自发热服装,如何清洗?        吸湿发热纤维在经过日常清洗后,其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是可以正常清洗的。不过,由于吸湿发热内衣的面料往往采用包括吸湿发热纤维在内的多种纤维混纺而成,有的面料还会采用特别的织造工艺,在清洗时还是推荐在温水中轻柔洗涤,避免使用高温水洗和使劲揉搓,并避免暴晒。        而电能发热服装一般不建议采用水洗,水洗会对电能发热纤维或者加热单元造成损害,降低发热效果或者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总结一下,合格的“自发热”内衣,虽然不能真的凭空发热,但确实穿起来会更暖和,买的时候可以按需选择,优先购买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 作者: 2021/12/28 09:35
  • 比“羽绒服爆炸”更要命的,是穿着羽绒服坐车 果壳冬天来了这么久,你的羽绒服估计穿上身了一阵子了吧?但当你打开新闻会发现,今年的羽绒服也开始陆续“爆炸”了。甩干羽绒服时发生“爆炸”丨北京卫视有在洗衣机里爆的,有在车里爆的,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羽绒服还有可能成为“儿童杀手”。很多媒体报道了“小朋友坐车系安全带时,身穿羽绒服会导致安全带失效”的新闻。蓬松的羽绒服外套可能会导致安全带“失去作用”天都这么冷了,我只想穿个衣服保保暖,怎么还有这么多潜在风险?大冬天的,这羽绒服还我能不能买了?机洗羽绒服一定会爆炸吗?先说结论:有的羽绒服能机洗!洗之前,一看羽绒服水洗标、二看洗衣机使用说明。“机洗羽绒服会爆炸”已经成为了某种都市传说,甚至成了所谓的洗衣常识。但羽绒服真的很委屈啊:不能都怪我!很多求真的媒体不仅做了实验,还邀请了各类专家解读;但只要你随便搜一搜,就会发现这些结论千奇百怪。有的告诉你爆炸的原因是洗衣服时产生的静电,有的则反对静电说,拿出了空气压缩论。然而这两点都让人疑惑。洗衣机里的衣服那么湿润,同时一直和洗衣机内壁接触,这种条件下静电很难积累。静电也不是羽绒服的专属特性——要是洗衣机里静电引起了爆炸,那化纤衣物岂不更成了危险品?以化纤的普及度,爆炸事件也早就不是千年等一回了。而且羽绒服也不是塑料袋做的,本身具有透气性。甩干的时候并不会和“手锤塑料袋”一样突然压缩空气导致爆炸。常用洗衣机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其中的问题:甩干的时候重量没有配平衡。某媒体实验视频,滚筒内衣服重量不平衡导致剧烈震动。老式的洗衣机大多没有智能检测系统。羽绒服本身体积较大、存水较多,在甩干的过程中,衣服各部分重量产生变化,导致滚筒内的重量容易失衡,滚筒就会不断地撞击洗衣机内壳,很容易出现洗衣机被滚筒撞坏的情况。同时,随着甩干过程中羽绒服体积增加,羽绒服可能会挤出甩干桶,此时要是刮到桶内其他部分,那“一机鹅毛”的景象就会出现在你面前。羽绒服不能机洗,更主要的原因是机洗容易损坏羽绒服的抗水性和保暖性。不过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可以机洗的羽绒服。你的羽绒服到底能不能机洗,得看下面几点。首先我们得看看羽绒服上的标签。如果上面写着不能干洗、不能机洗,那只能乖乖按照羽绒服水洗标上的洗涤方法来洗涤了。超长的水洗标签,能看完算你厉害丨作者拍的其次,羽绒服都不能送去干洗。羽绒服的填充物是鸭绒或者鹅绒,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干洗剂里的四氯乙烯和石油碳氢溶剂会破坏蛋白质,使羽绒发硬、变脆,降低羽绒的蓬松度,影响保暖性能。烘干过程也会造成面料老化。如果你的羽绒服水洗标签上注明可以机洗,那还得看看自家的洗衣机合不合适。有的洗衣机可能有专门的“羽绒”程序。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类似“轻柔”的程序。不要使用高速甩干功能,这样可能会导致羽绒服出绒,从而缩短羽绒服的寿命。有些洗衣机会有“羽绒”功能,通常会在旋钮边标出来丨作者拍的羽绒服还是建议手洗。不过手洗也有很多注意事项。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衣粉或者洗衣液来洗羽绒服,容易破坏纤维表面的保护膜。像拧抹布一样拧干羽绒服,或者强力撕扯衣服,都给羽绒服造成损害。暴晒也不行,尽量自然晾干。所以,还是尽量保持羽绒服干净,减少清洗次数,这样才能延长它的服役年限。羽绒服怎么成“儿童杀手”寒冷的冬天,笨重又滑溜的羽绒服对小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蓬松的羽绒能捕获大量空气,而正是这些鼓包包的羽绒让安全带扣不紧小朋友。当小朋友穿着羽绒服坐车时,一层滑溜溜的羽绒垫子会隔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底下,造成致命的几厘米空隙。万一发生车祸,小朋友会在安全座椅里晃晃荡荡,导致头部、胸部、颈部受伤。极端情况下,小朋友甚至会直接从羽绒服里飞出来,后果不堪设想。在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做的一次撞击实验里,两个小朋友体型的假人被放置在两个相同的儿童安全座椅上。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假人和安全带间留出了大约十厘米的空档。这个空档刚好是冬季羽绒服被压缩后的厚度。在遭到撞击时,实验组的假人冲出了座椅,头部撞在前座上(在车祸中,儿童头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撞到前座靠背),对照组的假人则被安全带牢牢固定在安全座椅里。保证小朋友安全的关键是,安全带要紧紧贴在身上。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分散压力,防止撞击伤害。哪怕安全带扣已经扣紧,只要小朋友穿着羽绒服,就还是会在安全带底下滑来滑去。事实上,成人穿羽绒服系安全带也有一定风险。德国汽车组织ADAC的一项测试显示,即使在低速行驶时,穿着厚冬衣的人在事故发生时也会遭受更严重的伤害。在实验里,测试车辆在时速16公里的状态下急刹车,速度变化类似于城市交通中的追尾事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横向安全带都深深勒进腹部。”ADAC在报告中写道,“这会对肠、肝或脾等软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内出血。冬服的厚度导致安全带和身体不能紧贴,在急刹车时会上下移动。”所以,在坐车时还是把羽绒服脱到一边吧。想测试安全带有没有系好也很简单,只要用手扽一扽安全带,看看带子下面有没有足够手穿过的空间。如果能伸进手,最好脱掉外套,不管这件外套是不是羽绒服。作者:Owl、小毛巾、翻翻编辑:七月、Owl本文来自果壳。 作者: 2021/12/17 11:0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