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窍门
  • 国家出手!防止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来源:新华网  部分大学生因贷款追星、购买奢侈品等而深陷高额债务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这背后,不良网贷机构的推波助澜难辞其咎。  17日,国家出重拳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有关部门联合对外发布通知,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放贷,要实质性审核识别真实贷款用途等。  这些举措,直指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乱象。  “有的产品只强调贷款服务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惠,而不提服务费、手续费,不少同学在还款时大呼上当。一些消费贷款产品宣传时有不当诱导,一些同学抵挡不了诱惑,买了超出经济能力的数码产品、高档衣物等,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北京某大学学生张昊轩对此深有感触。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必须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首次整顿大学生贷款市场。过去几年,“校园贷”“裸条贷”等乱象时有发生,监管部门出手,停止了P2P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此次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再次出手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大学生消费贷款市场乱象屡禁不止,一是学生群体缺乏足够辨识能力,容易落入诱导宣传陷阱;二是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正规金融服务没有及时跟上。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群体中,使用互联网平台消费贷款的不是少数,主要用于着装、培训、旅游、购买数码产品等大件消费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堵偏门的同时需要开正门。“规范和健全校园金融市场,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满足好大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将‘正门’开大、开好,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此次出台的政策提出,为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  其实,十多年前,一些商业银行曾在大学校园推行信用卡,但也出现了过度消费、坏账率高企等问题,给学生和银行均带来了压力,商业银行也逐渐退出了校园信用卡市场。  “学生敢通过互联网平台借款,是因为这是可以承受的‘小数目’。我们通常认为银行的放贷金额是大数目,不是学生的考虑范围。银行应切实考虑学生的需求特点,避免学生因无法获得合适的正规金融服务而去寻求高风险的产品。”一所医科大学的学生表示。  “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合适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只有支持正规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合理需求,让‘良币’驱逐‘劣币’,大学生消费贷款市场乱象才能得到彻底整治。”董希淼说。  (记者李延霞、张千千) 作者: 2021/03/22 09:59
  • 流言:喝热水预防感冒 来源:科学辟谣 流言: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叫做“多喝热水”,大意是调侃直男不懂女生心思,每当女孩身体不舒服时,只会说多喝热水。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认为喝热水可以预防感冒。真相解读:喝热水预防感冒,这也不是绝对的。多喝水有助于将身体免疫力维持在正常状态,同时还能减低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提升阻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从上述角度分析,多喝温热水对预防感冒确有一定作用。但是,感冒也分很多种,尤其是流感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单纯依靠喝热水远远不够,还是要靠免疫力的提升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如若患上感冒,多喝些温热水确实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作者: 2021/03/18 09:50
  • 清明五一假期能出游吗?何时能回到曾经的生活状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   3月16日起,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社区卡口应开尽开不再测温。全国已连续29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假期,大家能放心出游吗?《新闻1+1》今日(17日)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为你解读。  北京防控新规里“有序开放”看起来松了,但是防疫却更紧了   冯子健:我们在防止输入,特别是在防止输入以后引起疫情本土传播的“早发现”上、在发生疫情之后的有力防控上、在精准防控上,我们要付出更多努力,要保持高度戒备和有准备的状态。  一方面是防止输入,在我们边境的管控方面,在入境人员的筛查、医学观察、隔离这些措施,入境的货品、物品检测,相关人员的健康监护等这方面措施,都要做的更严谨、严密。另一个就是医疗卫生要保持更高的敏感性,保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和输入病例引起早期的疫情,一旦发现我们要做出快速的反应。  全国连续29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是否防住“外患”就无“内忧”了?   冯子健: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好疫情防输入的工作,疫情的输入并再次引起本土传播,这种风险其实一直都存在的,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都会存在,都会有可能发生,仍然要保证整个工作体系的高度戒备的状态,做好早发现、早控制、精准控制。这样的话使每起疫情的控制时间非常短,涉及的范围尽可能的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干扰和影响也尽可能小。  如何看待沈阳新冠肺炎患者复阳?   冯子健:沈阳的这个老人是沈阳上次疫情的最后一个病人,他已经核酸转阴之后出院了,此后又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他核酸阳性,这种现象是有发生的。  在过去国内国际上也都有这样的现象,所谓复阳的病人或者是长期携带病毒时间比较长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是比较少见的,但是确实会有一定比例的发生。不过一般这种病人的传染性非常低了,这个75岁的老人,他的PCR检测、核酸的CT值都比较高,说明他的病毒载量已经很低了,他的传染性应该不高。  清明、五一假期将至,做好哪些防疫保障让出游更安心?   冯子健:大家不要忘记现在全世界还处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阶段,境外输入风险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还要绷紧防范疫情传播的这根弦。作为普通公众如何做好防护?  ①出行一定佩戴口罩,平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②如果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症状,最好不要出行,尤其是不要到人员众多的地方去,要及时就医。  ③在出行过程中,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人际距离。  ④各个旅游景点的管理部门、服务部门要做好游人数量控制、密度控制,还有提供卫生设施,比如洗手设施,保持测温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方法   冯子健:疫苗已经证实它对防范新冠疾病有非常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这个疾病在未来,我们要真正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克服这个大流行(疾病)严重的影响,最终还是要靠大量的、越来越高比例的人们都接种上疫苗来消除影响。  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到曾经的生活状态?   冯子健:这个主要取决于我们人群免疫水平的建立的时间,对我们国家来说,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大量自然的感染,我们整个国民的感染水平是非常低的。我们国家要想使疫情不再对我们造成严重影响,一定要靠普遍接种疫苗,当我们国民有非常高比例的人都接种上了疫苗以后,那么我想疫情的严重影响就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克服,我们可以大体上回到准常态的状态。 作者: 2021/03/18 09:37
  • 多商家被曝“偷脸”,人脸识别监控错在哪?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崔爽 “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去年这则新闻曾引发一阵热议。在今年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成为曝光重点。据报道,在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等门店,都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一进店,顾客性别、年龄、第几次到店,甚至心情状态等信息都被打上标签,上传至后台,成为营销依据。科勒卫浴也在采访中承认,“一个人过来了,B店就会提示这个人也逛过A店,那么在B店这边,如何去接待这个人、如何报价,就有一个心理准备了。”除了为科勒卫浴提供摄像头设备的苏州万店掌,被曝光的还有广州雅量科技、上海悠络客、苏州万店掌、深圳瑞为等3家。报道中,仅其中一家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安装了上百万个终端设备,收集上亿条个人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很多消费者第一次知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张收集面部信息的天罗地网已经织就,我们的脸成为无数商家的“盘中餐”。商家进行人脸识别 需要消费者的同意授权“人脸识别的公共讨论非常多,从目前来看焦点集中在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数据的流转使用、公民的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在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中,目前面临着法律规范明文直接规定稀少、边界界定社会共识不足、和其他权益例如隐私保护权益的衔接不清晰等很多问题。“此次曝光的范围之广、涉及人次之多、所收集的个人数据体量之大,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强烈讨论,涉嫌违反我国多部关于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法律法规。”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顾问、欧盟注册信息隐私专家白一方律师明确表示。白一方说,商家在店里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做法。但这和人脸识别摄像头不能相提并论。“电子监控摄像头一般收集图像或声音信息,不会具体到可识别的个人细节,更不会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获取分析,收集到的个人数据一般也不会直接联系到特定个人。”白一方说,这类摄像头监控的目的通常是防止盗窃等犯罪,保障公共安全、营业场所安全秩序等。白一方强调,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不一样,这种具体到性别、年龄、面貌等详细生物信息的收集行为显然超出了必要性和最小化的范畴。“商家要进行人脸识别,收集个人生物标识信息,必须依法在收集前就明确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给出自主、具体、清晰明确的同意授权。”白一方说,而目前这些商家的人脸识别行为都是自动进行,消费者毫不知情,更遑论给出自主明确的同意授权,这样的个人数据收集是违法的。法律不断完善 侵犯个人信息后果严重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人格权编当中,强调了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一部分,并明文规定了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基本范畴、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要求及原则、例外情况等。同时,去年相继公布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求意见草案,通过政策方向和具体落实细节两个方面,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进行全面规范。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还明确了违反法律的责任及后果,可能导致责令整改、对违法机构的罚款可高达五千万元或者上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对主要负责人的罚款可高达一百万元。白一方表示,我国将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针对个人数据保护的全面性、专门性法律保护制度。今年1月,民法典实施后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了宣判,杭州互联网法院作出赔偿公益损失、媒体公开赔礼道歉的判决。但这笔赔偿款项并非面向受影响的个人,而是用于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项。白一方说,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告知是否进行了人脸识别或其他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遇到相关违法情况,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如果因信息安全影响,受到人身、财产上实际可量化的损害,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侵害人停止数据侵权行为,并根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要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人脸等敏感数据的保护需要明确、权威、高效公共监管机关,保持全流程的外部监管,平衡具体场景当中的利益冲突,及时纠正处置各类主体的侵害行为。”吴沈括表示,消费者保护组织、新闻媒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主体也应持续强化社会监督,培育用户的维权意识,促进各类数据业务主体的合规意识,为社会打造保护个人信息的良性氛围。 作者: 2021/03/18 09:34
  • 古装剧里的医学知识 看看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科技日报  作者:于紫月  “真相到底如何,一验便知。”  “验什么?”  “验亲。”  最近,电视剧《赘婿》正在热播。剧中反派大闹主角婚礼,通过滴血验亲的方式诬陷主角婚前已有私生子。主角识破诡计、痛斥反派,让观众大呼痛快。  滴血验亲应该算是古装剧的老桥段了,在《甄嬛传》《寻秦记》等热播古装剧中也曾有此剧情。那么,从科学角度来看,滴血认亲靠谱吗?此外,咬舌自尽、十指放血治中风、麝香和红花会致流产等古装剧中常见的情节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滴血能验亲?  真相:有明显局限,结果并不完全可信  “古书上确实有关于滴血验亲的记载,即将两人的血滴在一起,看其是否相融,以此来判断二人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这一方法是不靠谱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输血科主任马海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没有介质(如水等)干预的前提下,将两人的血液直接滴在一起,其能否相融,主要还是看血型是否一致。  马海梅介绍,人的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红细胞是血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红细胞表面携带血型抗原,血浆中通常存在抗体。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同类的抗原在与抗体结合时会发生“族内抱团”(形成团块),不同类的抗原与抗体则不会结合。例如,A型抗原能与抗A型抗体结合,不能与抗B型抗体结合。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携带A型抗原,其血浆中有抗B型抗体,不含抗A型抗体,因此A型血之间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它们是相容的。也就是说,如果两人血型相同,通常情况下两人血液会相融。  如果两人血型不同,比如分别为A型血和B型血,由于B型血中的红细胞携带B型抗原,其血浆中含有抗A型抗体,那么A型血红细胞中的A型抗原就会与B型血血浆中的抗A型抗体结合,在体外实验中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且血量越多颗粒越多。  “当然,亲属之间血型相同的概率会比陌生人之间大一些。”在马海梅看来,滴血验亲算得上是血型免疫学技术应用的早期雏形。  以上讨论的前提是没有介质干预,那么如果有介质存在,两滴血被直接滴在一起,又会怎样?  热播古装剧《甄嬛传》中,有这样一个设定:若以白矾置于水中,虽为亲生父子血液也不相融;若以清油至于水中,虽非亲生父子血液也可相融。这种说法正确吗?  马海梅指出,如果将一滴血放入清水中,红细胞内渗透压大于水的渗透压,水就会渗入红细胞中使其膨胀而破裂,发生溶血。以肉眼来看,就是这滴血在水中散开。如果再滴入另一滴血,同理也会被溶解于水中,此时无论血型是否相同,结果都是两滴血液融在一起。而在水中添加白矾或清油虽然改变了血滴反应的介质,但并未从根本上使红细胞内外渗透压一致,所以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总之,滴血验亲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严格来说,血型相同并不能验证二人是否为直系亲属,还需要其他一些依据。目前的科学条件下,遗传学DNA分型鉴定是判断亲子关系的主要方法。”马海梅说。  十指放血可治中风?  真相:勿自行放血,感觉不适应立即就医  在古装剧《女医·明妃传》中,其主角曾用绣花针扎十指放血救治中风老人,这种放血疗法当时曾在微信朋友圈中被疯转。那么,十指放血疗法真能治好中风吗?  首先,我们要学会判断自己或身边人是否中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魏宸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可以通过“120”的口诀来进行判断:1张脸,看其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或口角歪斜;2个胳膊,看其双臂平举时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看其是否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以上3种情形中只要人出现1种,就要高度警惕,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抢救。  会判断中风症状后,我们再来谈谈十指放血疗法。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孙敬青等多位中医医师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放血疗法确实能被用于治疗中风,但前提是必须要分清证型。有些中风患者适合放血治疗,有些则不适合。  中风在西医中被称为脑卒中。魏宸铭表示,在现代医学体系中,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目前无明确证据表明手指放血可以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被送医后,医生首要尽快分清,病症是属于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在发病后的黄金4.5小时内,应及时接受静脉溶栓再通治疗。”魏宸铭再三强调,当发现身边有人中风时,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将其立即送往医院。  魏宸铭不提倡非专业人士自行为患者放血治疗。“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十指、耳垂、眉心等部位被过放血的病人,这些做法不仅延误救治时间,而且因放血形成的伤口在后续入院抢救时也可能会再次出血,给医师用药造成困难。”他说。  麝香、红花会导致流产?  真相:有活血功效,孕妇要慎用  在宫斗剧、宅斗剧中,麝香和红花常是导致孕妇流产的罪魁祸首。那么,这些东西真有此药效吗?  “麝香和红花都有活血功效,有致孕妇流产的可能,孕期要慎用,但并非完全不能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任何军琴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麝香和红花皆为中药材。麝香源自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有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是膏药、跌打丸等药物的成分之一。麝香的香气十分浓烈,还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对于孕妇来讲,正常情况下不建议内服或外敷含有麝香的药物,但如果出现突然昏厥、丧失意识等紧急情况,也可以使用麝香醒神。“我们要首先确保孕妇的生命安全,再去考虑胎儿。”何军琴说。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有活血化瘀之效,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可治疗痛经、闭经等病症。何军琴表示,红花虽有导致流产的风险,但有时也被用于保胎。中医的活血化瘀保胎法就可能用到红花。因此,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孕妇服用活血化瘀药,可达到祛瘀安胎的目的。  “总之,孕妇要慎用麝香和红花。如果不得不用,一定要遵医嘱、且不可长期使用。”何军琴说。  咬舌可自尽?  真相:在剧痛下人难以持续发力  咬舌自尽的情节也常出现在古装剧中。“这没有科学依据。”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李华进一步解释,人体舌头的血供虽然特别充足,但其主要的血管不外乎舌动脉和舌静脉,舌静脉出血致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舌动脉根部最粗位置血管的直径也不超过3毫米。更何况牙齿能咬断的血管,一般都是舌动脉的分支,这么小的动脉出血一般不会致死。  “再者,人体的自身防御机制不会让人在剧痛的情况下持续发力,即使自残决心很大,也会身不由己。”李华说,即使在暴力驱使下,快速将舌头咬断了,通常依靠凝血机制,这种小动脉出血也会在人休克前自行止住,根本不会危及生命。  当然,咬舌致死的风险并非为零。比如,病人咬舌后出现昏迷,若血液流至气管就可能导致窒息;若舌部的残留组织肿胀后坠阻塞呼吸道,也可能导致死亡。  “我们临床上接诊的舌断裂伤患者,大都是被别人咬断舌头,而且来院就诊时局部都已自行止血了。”李华表示,如果断舌离体时间不长(小于6小时)并被妥善保管,可通过手术缝合,使其原位愈合。 作者: 2021/03/15 10:44
  • 春困来袭怎么办?你需要这份自救指南! 新华网   早春时节天气渐暖,人很容易打盹犯困。春困来袭怎么办?哪些原因让你睡意绵绵?来吧,这份防春困自救指南让你轻松应对。                             文字与图片综合整理新华网、人民网。 作者: 2021/03/12 09:56
  • 流言:手机APP存在语音窃听 来源:科学辟谣 流言:刚刚和朋友聊天说到“山竺”,马上就收到了一条关于“山竺”的广告短信!是不是我的手机被APP监听了?电热水壶坏了,正在楼上楼下找以前的旧水壶,结果某APP首页就向我推送了一条电热水壶的广告,肯定是这个APP在偷窥我!类似的“神奇”故事,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个别故事甚至“神奇”到了玄乎的程度。这也引发了很多网友对APP是否存在秘密语音窃听,秘密视频监控行为的担忧。真相解读: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商业APP秘密监听用户手机上的语音或视频的行为,尽管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 图虫创意商业APP的窃听为什么不可能商业APP为什么不会大规模进行用户窃听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 法律风险大秘密监听,已经属于黑客入侵行为,是典型的网络犯罪。任何商家从事这样的活动,一经查实,基本上就会被立即关停或查封。而尽管传言满天飞,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受到类似情况的处罚。这足以证明,网络传言不实。2、 技术难度高从大量含混不清(手机远离口部时,收音往往是含混不清的)的语音中,精准、快速的检索出目标词语,还要考虑用户的口音、说话习惯等问题,这在技术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便是专业的语音识别软件,一般也会对收音环境、语言环境等有比较高的要求。此外,即使精准的收集到了用户信息,想要在后台进行快速的广告匹配,快速的内容下发,这对于商家的云计算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根本不是一般的中小互联网公司能玩得起的。3、 成本不划算对所有用户进行7×24小时的语音或视频监听,不仅会快速消耗用户手机电量和流量(很容易被发现),对于商家来说也会造成极高的存储和计算成本,最终推送的信息用户还不一定买账。投入如此之高的成本,却只是为了偶尔推个广告,这显然是亏本的买卖。成本高、收益低,是通过APP进行语音或视频监控在商业实践上完全不可行的根本原因。商家有很多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精准推广方法,没有必要去使用这么“笨”的推广方式。当然,商家要进行精准推广,也还是需要收集很多我们的隐私信息的,有一些收集方法也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但从实践来看,收集用户的文字信息、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应用信息、好友关联、上网记录信息等,要远比收集语音和视频划算的多、更有效。网友口中的“神奇”故事 是怎样发生的? 那么,网友们反馈的哪些“神奇”故事都是错觉或瞎编的吗?也不是。笔者结合多年网络安全实践经验,及大量用户的线上线下调研,总结了以下一些主要原因:1、 广告联盟的影响很多互联网公司会结成广告联盟。你在联盟中某一个APP上搜索的信息,会被分享给联盟中的所有其他成员。很多广告联盟可能拥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的成员企业。所以,即使你完全没有用过某个APP,也不代表这个APP就不了解你,或者不能对你进行精准推广。2、 大数据关联推广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但细思极恐的现象:您关注的某些信息,可能会被平台自动推荐给你的家人、同事或朋友,反之亦然。这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关联性推广,平台能够通过地理位置、行为特征等信息,猜测出你和身边人的关系,进而进行更高效的精准推广。换句话说,你没搜过,不等于你的家人、同事、朋友没有搜过。商家对您的精准推广并非是“无源之水”。3、 无意识上网行为当人们对某个非刻意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有明确的认知或预期时,往往会对这个行为产生比较模糊,甚至错误的记忆。比如,很多网络诈骗受害者都会“非常肯定”的说:“有个链接,一点钱就没了”。但实际上,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可能的。在反诈专家的引导下,受害者才会逐步回忆起自己在点击链接后进行的一系列“无意识操作”。对于精准推广这件事,很多时候也是如此。你在不经意间,可能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无意识行为,让网络平台对你进行了记录和“精准画像”。偶尔产生过于“精准”的推送,不足为奇。4、 纯属偶然最后这个情况最为“神奇”,也最为有趣。本文开头所说的“山竺”事件,其实上就是笔者自己的真实经历。当时偶然和朋友谈论起“山竺”,话音未落,就收到了某APP平台的“山竺”打折广告,而笔者自己从没用过这个APP。那一瞬间,着实也把笔者吓的不清,甚至赶紧把手机送给专业人员去做检测。结果最终证实:笔者的手机没有感染任何木马病毒,也没有任何APP存在监听笔者手机话筒的窃听行为。进一步调查才让真相浮出水面。原来,当天那个“涉事”的APP平台,正在进行“一大波”山竺打折推广促销活动,笔者的很多同事、朋友也都收到了这个商家的推广短信,只不过笔者本人恰好在收到短信的那一会,正在和同事谈论山竺而已。换句话说,只要商家短信发送的足够多,有客户“恰好”撞在枪口上的概率就很大。只不过对于“恰好”撞在枪口上的那个人来说,这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何看待隐私保护问题客观的说,互联网环境下,很多商业推广行为都离不开商家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这其中有合理合法的,也有走在法律边缘、灰色地带的。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也并非每一种隐私风险传言都有事实依据。很多“神奇”事情的发生可能另有原因。而所谓的商业APP通过窃听用户语音、视频的方式实现精准推广,目前来看不切实际,也没有任何可以被证实的真实案例。图虫创意 作者: 2021/03/11 11:12
  • 孩子长不高可能不是缺钙而是缺爱,最好的增高剂是它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熊猫医学漫画”供稿 作者: 2021/03/08 09:42
  • 车厘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不能吃了?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你中招了吗? 科学辟谣   坚果能量高,吃完会长胖?冻卵对女性而言是个很好的选择?《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流言标题:车厘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不能吃了  流言内容:车厘子作为水果中的“贵族”,价格一直都令人“可浅尝而不可吃爽”;然而,今年的车厘子价格竟然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让很多车厘子控实现了所谓的“车厘子自由”。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人们因可以尽情吃车厘子而欢呼雀跃之时,“无锡地区某疾控中心进行常态化监测对车厘子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新闻上了热搜,继无锡之后,2021年1月23日,石家庄某市场进口车厘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呈阳性。很多人表示,刚囤下的好几箱车厘子都不能吃了。  真相解读:其实车厘子还是可以放心食用。首先,我国市场上售卖的进口车厘子大多来自智利,当地对车厘子的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到达我国海关还要进行严格消毒,各地也会对进口产品进行常态化监测;其次,即便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可能是由病毒核酸片段所致,并不意味着食用车厘子具有传染性,而且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经消化道传播。公众可以到正规超市、卖场、水果专营店等场所选购水果,食用前可加入蔬果洗涤剂反复浸泡清洗几次。接触物品后及时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接触眼睛和鼻子。    2.流言标题:坚果能量高,吃完会长胖  流言内容:瓜子、花生、核桃、坚果……这些都是春节聚会期间,家家桌上必不可少不了的零食,聊天、看电视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吃不少。据说,吃坚果会发胖,能量奇高。  真相解读:适量吃坚果并不会导致发胖。坚果属于高能量食品,其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适量摄入有益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吃50~70g,平均每天约10g,相当于10~12粒水煮花生、7~8个腰果、2个碧根果、一把半带壳瓜子、1个纸皮核桃。《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坚果消费与体重及肥胖长期关系的研究发现,食用坚果不会引起体重增加,反而有益于体重控制。研究还指出,在不增加能量摄入的前提下,坚持长期适量食用坚果可作为预防肥胖的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3.流言标题:寒冷的冬天会成为新冠病毒新的“温床”  流言内容: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和存活,有这么一种说法:新冠病毒生性喜寒,气温越低,存活时间越长。在刚过去的冷冬,伴随低温而来的我国北方多个城市先后暴发聚集性疫情,有人担心,寒冷的冬天会成为新冠病毒新的“温床”。  真相解读:低温确实会延长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但不等同于“温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般来说,在0℃以下(比如-10~-1),新冠病毒能够存活几周至几个月不等,但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还受到物体表面、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今冬北方城市出现的疫情主要还是由于人际传播导致的。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病毒活力会出现先增强后抑制的变化趋势。因此,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更不能寄希望于气温回升。最科学有效的措施仍是在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普及接种新冠疫苗,提升国民免疫率,最终战胜新冠病毒。    4.流言标题:冻卵对女性而言是个很好的选择  流言内容:一般女性年龄超过40岁以后,卵巢功能就会逐渐减退,受孕率也会随之下降。某些女性在年轻时暂时没有生育计划,但并不排斥生育,为了给未来的自己留下更多可能,往往会通过冷冻卵子的方式保存年轻状态下的卵子,因此,冻卵对女性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真相解读:目前,冻卵这一技术还没有得到完全验证,所以最好还是自然生育。冻卵即冷冻卵子,是在女性年轻健康时取卵子冷冻,避免卵子随人体衰老,待有生育需求时取出冷冻卵子使用即可。但卵子对温度十分敏感,冷冻可能造成卵子细微结构及染色体的损伤,而且冷冻卵子远没有在体卵子活跃,因此受孕的成功率比在体卵子低。目前冷冻卵子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即使可以冷冻、复苏,形成受精卵、胚胎,但胚胎真正成长为健康孩子的概率较低,其安全性也无法评估。2012年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00多个冻卵受精发育成活的婴儿,到目前年龄尚不足10岁,尚缺乏远期观察数据支持。    5.流言标题:冷链外包装检测阳性,冷链不安全了  流言内容:春节前,关于“冷链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报道频繁,从冷冻肉制品到海鲜,再到水果、乳制品无一幸免。尤其是天津某品牌雪糕三份送检样品被爆全部呈阳性,更加重了民众对于冷链的恐慌。由此可见,冷链不安全了。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虽然冷链运输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品类,但并不是所有冷链运输的食品都有问题,被污染的情况主要发生在进口产品中。国内整体疫情形势处于低风险,所以国内生产和运输的冷链产品并不存在风险,大家在购买时也无须担心。即便是上文提及的天津某雪糕问题,也是因为使用了被污染的乳清粉导致。此外,国家对进口食品和原料设置了全面的监测制度,一旦检出核酸呈阳性就会即刻召回、封存、消毒并处理,因此公众不必谈“冷”色变,只要关注相关消息,不购买、不食用可能存在污染的食品即可。    6.流言标题:春节隔离独处对身心有害无益  流言内容:春节前后,为了进一步防控疫情发展,各地严格落实防疫部署,对于途径疫区的人,集中或居家隔离成为一项必要措施。隔离期最难熬的不是空间上的局限,而是与亲朋分离的孤独、无法及时处理工作的焦灼等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很容易让人心态“崩”掉,持续的独处有害身心。  真相解读:社交隔离并非都是“洪水猛兽”。有研究显示,独处能平复人的情绪,即对情绪产生钝化效应。社交隔离可以让人摆脱日常冗余的信息,彻底脱离原本环境中令人迷失和焦躁的因素,从而获得一种对生活更高层次的感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情绪调节的能力。此外,隔离期还可以通过“引导想象”(guided imaginary)为自己“创造”一些小确幸,从而获得愉悦心情。比如,找一个安全的、不被打扰的空间让自己舒服地待着(可以是任何姿势);轻轻闭上眼睛,感受深呼吸,体验独处的喜悦。隔离是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性状态,换个角度想,这或许是命运中难得一遇的“休假”,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强制性放空一段时间,也是一种彻底的休息。  责编:黄维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合作机构:CCTV生活圈  平台支持: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  专家点评:  本月上榜流言以疫情防控内容为主。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合理膳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张继国)  本期评审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评审组长:  张继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员  评审专家:  李 泱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学部研究所 研究员  唐 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黄乘明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作者: 2021/03/08 09:33
  • 开学了,请收下这份防治网瘾攻略 科技日报  作者:过国忠 徐可君  眼下,正是学校开学之时。3月1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了解到,最近患网络依赖症的中小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不肯写作业,还发脾气,摔东西,怎么办?”“本想寒假让孩子玩几天网络游戏放松一下,哪知道,孩子现在居然天天要打上几个小时。”最近在医院门诊,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去治疗网络成瘾。  开学了却仍对电脑恋恋不舍  国际中华精神病学会副理事长、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王国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网络依赖症也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其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在门诊,有位姓何的高三学生,其在上学时,因学校老师严格管理,很少上网;可一到假期,他就手机、电脑不离身,晚上玩到很晚才睡,早上又起不来,作业都是拖到假期最后才完成。  开学后,何同学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这可把他的爸妈急坏了。因此,其父母只能带着他来到中心寻求帮助,以期尽快让孩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心理医生在与何同学交谈后得知,他自己非常清楚沉迷网络的不良影响,但就是无法控制,他每次都会告诉自己,看完这个视频、打完这局游戏,就去看书、写作业,但最后还是被手机、电脑所吸引。  王国强告诉记者,近年来,每到开学季都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此时,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及孩子的心态,如遇自身无法调适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对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心理咨询也是如此,可不少人都是在心理问题出现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数家长带孩子来找心理医生,都是‘病急才投医’。”王国强说。  戒除网瘾家长要科学引导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从临床上来看,上网成瘾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面对网络游戏,往往很多成年人都深陷其中、把持不住,更何况是青少年。  网络依赖症,会给个人及社会造成较大危害,患者生理方面也会出现睡眠紊乱、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产生自卑、爱发脾气、易激惹、情感淡漠等心理问题。  那么,该如何戒除网瘾呢?  “戒除网瘾,作为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作息、科学减压;作为家长,则要进行科学引导、多关注孩子心理。”王国强说。  专家认为,谈到沉迷网络,人们往往将焦点聚焦在网络或游戏上,而没有思考下学生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原因。要消除对网络的依赖,首先要明确,孩子是因何种原因而沉迷,继而在现实中找到替代事物。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仅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也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王国强说,一味以打骂、责怪等方式对待沉迷网络的孩子,有时会适得其反。  “要知道孩子过度上网、不学习,绝不仅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还可能是孩子所在家庭的问题。”王国强说。  专家建议,若孩子表现出沉迷网络的倾向,家长最好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先了解下孩子上网干什么、玩的是什么游戏,继而分析平时孩子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  此外,家长可通过体育运动、旅游等户外活动,减少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健身、交友。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上网目的,把要完成的任务提前写在纸上,放在醒目的地方,上网时直奔目标,这样就不会在网上漫无目的地乱逛,也不会被网上眼花缭乱的东西所吸引,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平时,家长可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比如,提前预估此次上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定好闹钟,对上网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学生自己则可以拉长上网的间隔时间,转移对网络的关注,比如想上网时,可以有意识地找本书看,或到户外进行运动。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学习压力的方式,心情不好或学习压力大时,可通过跑步、倾诉等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不压抑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及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国强特别强调,在控制孩子上网时间的问题上,家长要以身作则。首先,家长要以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及鼓励;其次要做出表率,家长自己要减少上网频次,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作者: 2021/03/05 09:4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