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窍门
  • 总是在夜间腿抽筋?这些情况需要注意了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王士宁  夜间腿抽筋很常见,可能由于白天不活动,肌肉疲劳,或某些健康问题而发生。腿抽筋是腿部肌肉不受控制的痉挛、疼痛。典型出现在腓肠肌(小腿肚子),不过也可能出现在大腿或者脚。  多数情况下,简单的拉伸可以帮助缓解痉挛的肌肉。也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可以尝试。任何人如果出现经常性腿抽筋应当及时医院就诊、全面诊断。  夜间腿抽筋是什么?  有过夜间腿抽筋经历的人很常见。根据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一篇报道,多达60%的成年人以及7%的儿童经历过夜间腿抽筋。腿抽筋是无意识的肌肉痉挛、抽搐,可以出现在腿的任何位置,尤其是腓肠肌(小腿肚子)。该肌肉紧张导致不适或者中到重度的疼痛甚至僵硬。  夜间腿抽筋还可以导致其他一些问题。如打断睡眠、打破睡眠周期,从而导致转天的疲惫感甚至无精打采的感觉。腿抽筋后较难进入睡眠,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失眠等等。  虽然一些消息来源说矿物质缺乏导致夜间腿抽筋,但这种说法证据有限。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服用矿物质补充剂,如钙、镁或维生素B12,可能无法缓解夜间腿部痉挛。  原因和风险因素  1、肌肉疲劳  根据一项关于夜间腿部痉挛的综述,现有的研究表明肌肉疲劳是主要原因。运动员在做了高于正常水平的运动后,更有可能出现腿抽筋。  过度运动,如长时间剧烈运动肌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在一天的晚些时候出现更多的抽筋。白天长时间站立,这在许多工作中都很常见,可能会使肌肉疲劳,白天肌肉疲劳,到了晚上可能就会抽筋。  2、白天不活动  另一个主要理论,长时间坐着,比如在办公桌前工作,可能会导致肌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短。当一个人有一段时间没有拉伸肌肉时,这种身体不活动的情况可能会增加夜间床上抽筋的风险。不经常拉伸肌肉或锻炼的人晚上可能更容易腿部抽筋。身体不太活跃的人肌肉可能更短,这可能会增加抽筋或痉挛的风险。  3、身体姿势不当  以某种方式坐着或躺着,限制了腿部的活动或血液流动,例如跷二郎腿(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或交叉双腿,可能会导致抽筋。  4、老年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更有可能在晚上出现腿抽筋。发表在BMC Family Practice一篇综述指出,50岁以上、经历过慢性夜间腿部抽筋的人多达33%。  5、怀孕  怀孕和夜间腿部抽筋痉挛也可能有联系。这可能是由于怀孕期间体内营养需求的增加或激素的变化导致。  6、药物的副作用  许多药物将肌肉痉挛列为副作用,其中很少与腿部痉挛直接相关,但也有一些,包括静脉注射蔗糖铁、 萘普生、特立帕肽、雷洛昔芬、左苯丁胺醇等。  7、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使人处于慢性腿部痉挛的风险中,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酒精使用障碍、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 腰椎管狭窄等。任何认为这些情况之一可能是他们腿抽筋的原因的人,都应当向医生寻求进一步的信息和指导。  治疗方法  在夜间腿部抽筋发生时进行治疗,可能有助于得到更好的休息。  1、家庭补救措施:  轻轻地伸展肌肉、用手按摩该区域、用泡沫滚筒按摩腿部、脚踝屈伸有助于伸展腿部肌肉,热敷,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无助于缓解抽筋,因为抽筋与炎症无关。可能有助于处理抽筋引起的疼痛,但不能缓解抽筋。  2、药物治疗慢性腿抽筋:  异丙基甲丁双脲(麻醉品)、加巴喷丁、地尔硫卓、异搏定、奋乃静,药物使用需要由专业医生判断,取药前还需要和医生详细咨询这些药物以及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3、防止夜间腿部抽筋  从长远来看,防止夜间腿部抽筋可能是一些人的最佳选择,尽管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绝对制止夜间腿部抽筋的发生。  4、轻度锻炼  一些人觉得如果他们在一天结束时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就不会经历那么多抽筋,包括诸如散步或睡前花几分钟骑固定自行车之类的活动。  5、多喝水  液体有助于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输送到肌肉和从肌肉中排出。全天饮用液体,尤其是水,可以保持肌肉功能良好,有助于防止抽筋。  6、换鞋  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当他们穿更有支撑力的鞋子时,抽筋可能会减少。  作者:天津市红桥中医院骨科王士宁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朱瑜琪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10/10 15:29
  • 睡觉竟然有这么多小秘密?难怪以前背书慢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以人的平均寿命70岁来计算,那么一生中有23年的时间是用来睡觉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手机游戏、短视频、社交活动、咖啡等充满诱惑力的因素,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睡眠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调查显示,全球有27%的人有睡眠障碍,中国的失眠率更是高达38.2%。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体伤害极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睡眠状态?睡眠有哪些功能呢?  对于生物体来说,种群不同,睡眠时间也不同。比如处于食物链底端的马、牛等动物,睡眠时间相对较短;蝙蝠一天大概有20个小时都在睡觉;而人类基本上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一个小时,大概是9~10个小时左右。  睡眠时间的长短不代表睡眠质量,睡眠周期和时相是不断变化的。睡眠专家通过对人的眼球运动进行观察发现,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以及深度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在人们一晚上的睡眠过程中,睡眠周期会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到快速眼动睡眠期依次交替4~5次。根据睡眠专家研究,做梦只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发生。只有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中的深度睡眠期才叫做深度睡眠。  睡眠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睡眠过程中身体进行新陈代谢,通过睡眠节约能量,进而恢复体力;二是充足的睡眠在促进肝脏排毒的同时,体内还会合成很多抗体,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三是心理学家发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过程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因此,睡前如果进行一些知识的系统化梳理,通过睡眠是可以有助于增强记忆的。  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邵永聪 作者: 2020/10/10 15:14
  • 午睡,你睡对了吗?听听专家的“睡眠经”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叶青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刘靖文不久前,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年会公布的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指出,对于那些每晚有充足睡眠的人群来说,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可能导致其死亡风险提高30%。午睡到底有没有必要?如何午睡才是科学的?不科学的午睡对身体有哪些害处?关于午睡的事,还有哪些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来听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江帆的“睡眠经”。午睡时间以半小时为佳江帆长期从事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她说除了常见的失眠之外,现代人出现白天过度困倦的越来越多,而且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人越来越多。这几种情况都极有可能出现“午睡”或午间卧床时间很长。“原因很多,有疾病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江帆说,午睡久的人,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因为有些疾病是有潜在致死性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相关呼吸疾病。另外也包括发作性睡病、特发性中枢性嗜睡症、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精神疾病等。“夜间失眠的患者也往往会希望通过午睡来补充不足的睡眠。当然,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如熬夜刷剧玩游戏、夜间饮酒过多或午间习惯性卧床”。她指出,如果是人为因素所致,就要“人为”消除诱因,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改善白天的困倦状况,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为身心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是疾病所引起的,建议向睡眠专科医生寻求帮助,接受系统治疗;如果是午间习惯性卧床,需按科学的方法稍作调整。一般健康成年人的夜间睡眠时间推荐是7~8小时。“在充足的夜间睡眠基础上,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 江帆解释道,“午睡并不是越长越好。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或快眼动睡眠阶段,这阶段人体的肌张力是降低的,心跳呼吸等是不均匀的,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有的人甚至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午睡时间过长相当于有更多的机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和低氧事件,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把午睡调整为午休适当的午睡可让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消除疲劳,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者下午的工作效率更高,情绪更稳定。江帆说:“人休息的时候,胃肠道等身体各大系统都会接收到休息的信号。所以,作息规律有午休的人,通常不会有那么多的消化系统疾病。”不过,江帆建议把午睡调整为午休,不要纠结于是否能“睡着”。她说:“午休,意思就是让全身心放松即可,不用强求必须有睡眠感,即熟睡的感觉。达到这个‘休’的状态可以用多种方法,比如听听音乐、做松弛训练、放空自己的大脑、放松全身肌肉等。”在她看来,不必要为了一定要“睡着”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尤其是失眠焦虑的患者,中午越着急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从而影响到整个下午和晚上的情绪,影响到夜间睡眠,导致恶性循环”。“松身休心”才是午休的真正目标。“工作人群和学生们,有时候中午可能还有不少工作或是功课没有做完,有的人即便没有放弃午睡也还是脑子各种的活跃。这时候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每日的任务和时间,重视和保护好自己的‘午休时间’。对于头脑中出现的各种工作文件作业等,不用理会,不必强压,专注自己的呼吸平和或是肌肉放松,也许,那些念头不知啥时候就少了甚至没了呢!”江帆说。“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当然,午睡要怎么睡,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睡得健康。江帆强调,午睡得讲究。午饭后,不要立刻午睡,要先休息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晚上睡不着觉,成了夜猫子,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 江帆指出,“趴着的体位,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绷紧状态。趴着睡时,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了。”她建议,午睡的时候,尽可能把自己“放平”,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睡醒后最好能够到户外去走一下,或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尽快恢复精神抖擞的状态。“与睡眠时长相比,更重要的是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 江帆建议每个人都早日重视起来,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 作者: 2020/09/23 15:04
  • 秋季养生的陈年老梗 这篇文章都讲明白了 来源:科技日报  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下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春捂秋冻”“秋瓜坏肚”“贴秋膘”……这些流传多年的秋季养生方法科学吗?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读者送上一份秋季养生“避坑”指南。  “春捂秋冻”强体质? 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冻  白露时节已过,夏天的闷热逐渐消退,天气开始由热转凉。不过,此时很多人因为一句“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急着添衣,认为冻一冻才更健康。那么,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吗?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熊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的意思是秋季气温渐渐转凉,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褪去,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感冒。而随着气温下降,冷空气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熊睿说。  虽说“冻冻”有一些好处,但熊睿提示,“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秋冻’这种养生方法,更适合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患有基础类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还是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止着凉感冒。”熊睿说。  “秋瓜坏肚”伤肠胃? 真相:适量食用无大碍  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的说法,认为秋季天气转凉后,由于一些瓜类食物比较寒凉,食用它们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秋瓜坏肚’有一定的道理。”熊睿表示,夏季高温导致食欲变差,人们可能会多进食一些瓜果、冷饮等寒性食物,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从中医角度来讲,如果过多摄入寒凉的食物,经过一个夏天,脾胃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入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通过食用瓜果来补充水分,而常吃的瓜果均属寒凉性质,若过多食用,易引发胃肠道类疾病。  “但其实,大家不要过于恐惧‘秋瓜’,不是说秋天就完全不能吃瓜果,只不过要适量,不要食用过多。”熊睿说。  此外,熊睿提示道,秋季要格外注意,食用瓜果的品质,小心吃了变质的瓜果。  秋季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季节。人体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之后,抵抗力有所下降,各种病菌容易乘虚而入,食用不洁或变质的瓜果,易引发肠道疾病。  病菌是如何趁虚而入的呢?熊睿表示,表面有破损的瓜果,最容易被污染,这种瓜果应该扔掉。因为水果表面有破损时,就说明微生物已通过果汁渗透到果肉,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只是肉眼无法辨识,一旦吃下肚,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  “建议大家在秋季生吃瓜果,一定要选品质好的,同时要讲究卫生,把瓜果清洗干净再吃,小心病从口入。”熊睿提示道。  夏去秋来需“贴膘”? 真相:没必要刻意进补  “贴秋膘”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是在立秋这天,人们习惯用吃炖肉的方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给补回来,称之为“贴秋膘”。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受到一定影响。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变好,希望多吃一些,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过冬做准备。但其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去‘贴秋膘’。”熊睿解释道。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若真要‘贴秋膘’,也要‘贴对膘’,特别是老年人,否则适得其反。”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丽认为,立秋后适当“贴秋膘”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造成消化不良。  宋丽说,如今普通人基本上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若再多食用肉食,不但不易消化,过多的脂肪、糖类物质反而会使身体不堪重负,引发心脑血管、代谢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因此,立秋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宋丽建议。  宋丽说,脾胃虚弱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原本就体型偏胖的人群不适合“贴秋膘”。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消化功能较弱,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不妨适量吃点山楂。 作者: 2020/09/22 15:13
  • 手机不离手非常有害 “低头族”须警惕“脑子漏水”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王谨上班时间用电脑,下班时间玩手机,“低头族”当久了,不仅眼睛会受伤,而且年纪轻轻颈椎就不行了。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低头族”出现了一个新的健康隐患。低头用电脑、玩手机时间长了后,很多人都会感到脖子或颈椎不适。如果感到头痛,那得小心了。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接连接诊了两个年轻的“低头族”,因长时间低头用电脑、玩手机而头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发现竟然是“脑子漏水”。脑子怎么会“漏水”?其实,这里的“水”是指脑脊液。所谓“漏水”,是指脑脊液外漏。但是,低头用电脑和玩手机,为什么会导致脑脊液外漏?  案例 “低头族”头痛,原来是脑脊液外漏36岁的宋先生(化名)是杭州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两个月前突然觉得头部右侧针刺般地疼,耳朵也闷闷的,听东西刺耳。当天睡了一觉后,宋先生觉得头痛减轻不少,以为只是工作太累缺少休息,没想到第二天起来上班没几个小时,又开始头痛难忍,没法正常工作。之后,宋先生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详细问诊和检查后,很快“破案”:宋先生的颈椎已经有多节段退变,多个椎间盘突出伴钙化,形成的局部骨刺,穿破了硬脊髓膜,造成脑脊液外漏,最终导致颅内低压。医生追问病史发现,宋先生空闲时间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会捧着手机,是个妥妥的“低头族”,平时也很少运动,有时候感觉到脖子酸胀不适也不当回事。无独有偶。今年25的小江(化名)最近也因为类似问题住进了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小江是一位幼儿教师,上半年因为疫情需要给学生线上讲课,“原本颈椎就不好,线上课程需要重新备课,策划内容、准备PPT需要长时间电脑工作,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确实很疲劳”。一周前,小江开始感觉头晕、头重脚轻,逐渐变成直立性头痛(就是站着或坐着时,即刻出现头痛,全头发胀昏沉,后颈部和肩部发酸,平躺后即好转)。到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后,小江很快被确诊为颅内低压,并伴有硬膜下出血。检查显示,小江的颈段椎间盘退变,形成骨刺并刺破了硬脊髓膜,造成了脊髓脑脊液渗漏,颅内压力过低还造成了脑膜血管撕裂和硬膜下出血。  1.站立时头痛、躺下时头不痛是危险信号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这两位“低头族”都是因为长期用电脑或玩手机,导致颈椎出问题后形成骨刺,骨刺刺破硬脊髓膜,造成脑脊液渗漏,形成颅内低压,因此头痛。自发性颅内低压是由于脊髓脑脊液渗漏,导致脑脊液容量减少所造成的。我们的脑子和脊髓腔是一个相连的密闭囊腔,脑脊液充满在囊腔中起到了托浮作用,避免脑神经受到震荡。大脑每天产生约500毫升脑脊液,同时也吸收500毫升,使得这个囊腔中液体总量保持基本恒定。一旦脊髓部位的囊腔(硬脊膜)发生破口导致脑脊液渗漏,脑脊液容量减少,就会导致低颅压。低颅压最常见的表现是:坐位或站立时头痛,躺下头痛缓解,医学专业术语称为直立位头痛,有时也表现为直立位头晕,伴恶心呕吐耳鸣。直立位头痛头晕严重时无法忍受,卧位时症状基本缓解。但部分患者可发生颅内出血、静脉窦血栓、脑子下沉(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20%,不及时处理可威胁生命。  2.越来越多的脑脊液外漏是脊柱骨关节退变所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显示,脊髓脑脊液渗漏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脊膜发育薄弱、脊膜撕裂导致脑脊液外漏。但是,近几年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并没有先天发育异常,而是因为脊柱骨关节退化增生,久而久之形成骨刺,骨刺刺穿硬脊髓膜,最后导致脑脊液外漏。据欧美相关报道,近三分之一的低颅压脑脊液漏患者由骨刺造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8年开展自发性颅内低压规范化诊治,成立了神经内科、放射神经影像、麻醉疼痛科、神经外科多学科合作为基础的颅内低压诊治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在精准定位下硬膜外自体血贴治疗脊髓脑脊液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作为亚洲最大的颅内低压诊治中心,邵逸夫医院最近2年的低颅压数据也表明,有近50%的低颅压患者检查发现脑脊液漏与脊柱骨刺形成相关,这些患者以年轻人居多,患者平均年龄在39岁。  3.长期处于“低头含胸”状态,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脊柱退变脊柱退变与年龄、生活习惯相关,一般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慢性脊柱退变严重时造成颈椎病、腰椎病。除表现为颈肩腰部疼痛,颈椎病还可以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及大小便失禁等不同类型神经压迫症状。脊髓脑脊液漏病例的脊柱退变,虽然没有这些严重的压迫症状,但检查发现患者脊柱已形成多个小骨刺,尖锐的骨刺头端可以穿破脊髓膜,造成脑脊液外漏、颅内低压的严重后果。近年来,脊柱退变患者明显年轻化,20到30岁患者也出现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伴骨刺形成。病例资料显示,与中老年脊柱退变常累及颈腰椎不同,年轻患者多以颈椎、上胸椎退变为主,这种现象更加提示其病因与平时的生活状态相关——“低头族”长时间屏幕操作造成人体脊柱长期处于“低头含胸”状态。来自骨科的研究表明,颈部处于正位时受力约10-12磅,前倾15度受力增加一倍,弯曲到60度受力相当于负重一个50斤重的孩子。再加上久坐不爱运动,脊柱不堪重负,就慢慢形成骨刺。  4.改变手机不离手的习惯,防止疾病复发宋先生和江女士通过精确的漏点定位检查和靶向硬膜外血贴脑脊液漏修补治疗后,颅内压力回升,头痛很快得到了缓解。不过,虽然脊膜破口修补后症状可以缓解,但是脊柱退变问题仍然可能存在。如果骨刺进一步长大,仍有可能再次刺破脊髓膜导致脑脊液漏复发。患者后续必须改变生活习惯,减少低头时间,改变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并在医师指导下练习颈椎操,避免再次复发。对于普通人群,如果需要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建议适当调整姿势,比如用手机支架或把电脑抬高。如果不得不低头工作,建议要在低头半小时后,起来适当活动。平时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每周2至3次有氧运动能够舒缓肌肉疲劳改善代谢,增加脊柱肌群抗压能力,从而延缓脊柱的劳损退变。(作者:王谨,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责任编辑: 桂楷东 作者: 2020/09/21 15:05
  • “剁手”停不下来?都是因为你心太累啦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买它”为什么有魔力?之前的狂轰滥炸才是关键。主播都是心理大师,深谙“心理损耗”之道。    心累了,钱就没啦。|来自网络  作者 | 唐义诚  网红直播带货经常魔音绕耳,“口红一哥”李佳琦一句“OMG”!带动了直播卖货行业的繁荣。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欲被迅速点燃,冲动消费现象也愈发普遍,“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啊!”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现代人对冲动的诠释。  人们通常以为冲动消费是女性专属,但不少研究指出,男女的冲动消费发生率几乎相同。在网购不发达的年代,因为逛街是女性“专长”,冲动购物在女性中更常见;但由于网购变得简单快捷,男性的冲动性消费发生率可能会越来越高。  男女老幼都会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但钱是怎么没的?在全民消费的热潮中,我们帮你打开辨别是非的第三只眼。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关于购物的心理学知识,一起做复杂时代的理性消费者。  自我损耗的陷阱:心累让你更爱“剁手”  我们一般认为,心情好时人们更容易“买买买”,但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剁手”行为在人们心累的时候最常出现。想搞明白这个现象,我们要先从经典的“胡萝卜实验”说起。  “胡萝卜实验”的设计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他让一群学生全都饿着肚子来到实验室,把他们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让大家做几何题。但这些题其实都是无解的,实验测量的是他们愿意在题目上坚持多长时间才放弃。  对照组的学生直接做题,他们平均每人坚持了20分钟。而两个实验组学生在做题之前则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面对刚烤好的巧克力饼干以及一些萝卜,实验人员告诉其中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但是要求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饥饿状态时看着热气腾腾的饼干而不能吃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萝卜!  第二组学生抵制了饼干的诱惑,然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可以随便吃饼干的第一组跟对照组一样坚持了20分钟,而只能吃萝卜的第二组只坚持了8分钟。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的时候被消耗掉了。这说明,意志力不是一种美德或者思想境界,它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心理学家把这种意志力随着使用而不断消耗的现象称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自我损耗状态下,由于意志力资源消耗殆尽,大脑会切换到“节能模式”,拒绝一切需要艰苦思考的事,并且偏爱直接的命令与绝对化的信息,这时,如果再听到一句直击灵魂的咒语——“买它!”,你的荷包恐怕就又要大出血了。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理解了为什么带货主播会用极快的语速介绍商品了,通过短时间输出超量信息可以造成用户的大脑疲劳,一旦在损耗中失去抵抗力,购买行为就很容易发生了,怪不得我们总把冲动消费戏称为“无脑下单”呢!    累了,你说什么都对(图文无关)|直播截图  商家利用“自我损耗”原理促进成交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升级配置的选项,而聪明的销售人员总是让你刚来的时候先对一些花钱少的配置进行选择。等你连续决策到选累了以后,他再向你介绍价格贵或者根本没用的选项,比如要不要来个防锈?而这时候你的意志力已经没办法对抗他的推荐了,他说啥就是啥了。  自我损耗还解释了“双十一”的狂热消费现象,购物节之前,许多人会压制自己的购物需求,看到好看的衣服与鞋子,就会告诉自己减价了再买,这种压制会消耗意志力资源,到了双十一时,购物欲望集中释放,大脑却再没有能量克制任何消费冲动,导致人们买入了一大堆计划之外的东西。  小买怡情、大买伤身:警惕购物上瘾  由于自我损耗误入商家陷阱,仅是财产的损失;如果不慎踏进购物成瘾的泥淖,就是对身心健康的全面威胁了。  购物成瘾也被称为“强迫性购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会造成明显的心理、财政、家庭问题,包括抑郁症、大量债务、亲密关系/家庭的破裂等等。强迫性购物症的发病率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强迫性购物者。  强迫性购物症是一种逃避机制。患者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会陷入自卑和各种心理不适感,他们希望购买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感受。但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所以他们会不断买东西、不断试图达到上次冲动消费时的情绪高度。  还有一些强迫性购物症患者在通过消费抵抗内心的抑郁感。一项法国的调查显示,抑郁症与强迫性购物的共病率非常高,抑郁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一(31.9%)有强迫性购物行为。当我们不够快乐时,看到商业广告上温情与欢乐画面的那一刻,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下来,我就会快乐。然而,这同样是一种逃避,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购物成瘾中。    购物使我快乐(不,你不会)|来自网络  有趣的“零售疗法”:适量“剁手”治愈心病  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购物是无害的,适量的“剁手”甚至还能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效果。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指代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套自我调节方法。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成瘾性消费,购物本身是人们不断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这个“做出选择”的过程,就能够提升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换句话说,购物赋予了人们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通过做出这些选择,我们也随之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除此之外,购物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拥有了这些物品之后的生活的样子,帮助人们适应生活的转变。例如,一些准爸爸妈妈提前买好婴儿的奶瓶、衣服等,能够帮助他们想象宝宝出生之后的家庭生活的样子,减轻内心的焦虑感。  当然,想要“零售疗法”起效,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购买的艺术。首当其冲的就是,多逛街,少网购。一项消费者购买体验研究表明:去实体店购物的心理体验优于网购,线下店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会让你更有逛街的气氛,也更加投入其中。研究者甚至发现,仅仅是佩戴VR眼睛观看店铺都可以让心理状态更积极愉悦,所以,当你下次想买东西时,请尽量走出家门哦!  同时,与其购买实物,不如购买体验。所谓购买体验,指的是不购买实物的消费体验,如到餐馆吃饭,参加健身培训,享受飞机头等舱的服务等。有研究者让消费者回忆人生中让自己感到幸福开心的一项体验性消费和一项物质性消费,并评价这两者哪样让自己更开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体验性消费更开心。这可能是由于体验性消费和自我概念联系更紧密,人们更多地用人生经历定义自己,而非自己的物品,我们常会炫耀自己旅居尼泊尔圣地的经历,却很少直接秀自己的凯迪拉克。  最后,别小看生活中的“小确幸”。很多次小额的“买买买”比一次性的大额消费带来的快乐更多。花了大钱买了一件限量版包包,时间久了也不会一背就快乐,但隔三差五买点小东西会持续提供正向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小钱激励自己,让幸福聚沙成塔,成为习惯。  现在,这些小技巧你掌握了吗?理解购物的底层心理逻辑,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中获得幸福与充实的前提,祝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消费时代带来的福利,而不是被时代所消费。    快跑!(开玩笑的,谁不喜欢李佳琦呢) 作者: 2020/09/16 09:22
  • 还在数绵羊入睡?这三个快速入睡妙招学起来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猫大夫医学漫画”供稿 作者: 2020/09/10 16:41
  • 车险改革9月19日实施: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 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银保监会官网3日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自9月19日起开始施行,这意味着车险综合改革将正式实施。银保监会表示,此轮改革有三大红利: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交强险责任限额提至20万元  选购车险时,车主主要关注三点:价格、保障、服务。将于9月19日开始施行的《指导意见》中首先提到,交强险责任限额将大幅提升。有责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无责任赔偿限额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100元不变。  面对此次交强险责任限额的大幅提升,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期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指出,此次改革交强险首次纳入费改,这也是交强险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化。  郝演苏说:“这次改革是把交强险对生命的保障根据国民经济的收入水平来作一个安排,这是最合理的。2008年,我们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2万元,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在交强险项下可以支撑40%的赔偿。也就是说,车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来补偿60%的赔偿。到2019年,我们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接近4万元,按照目前的标准,一旦出现问题,车主如果不买商业保险,他就要承担85%的赔偿。所以在讨论车险的问题时,首先要把交强险这个问题处理好。”  商车险新增多项保险责任  同时,在商车险方面,此次改革后,保险责任更加全面,产品更为丰富,价格更加科学合理。保险责任方面,新的机动车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保险责任增加了机动车全车盗抢、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等保险责任,删除了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删除了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郝演苏说:“商业车险是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应当要车商来集思广益,政府并不一定要干预。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种各样的灾害,发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不同的行政区域、不同的地理环境,当地的保险公司在商业保险的保障方面应当有所差区别。”  商车险的预期赔付率提高到75%  此外,商车险在产品方面,增加了驾乘人员意外险产品,包括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内容的车险增值服务特约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产品及服务。在价格方面,重新测算了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同时,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车险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  改革后,车险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同时,商车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对于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将降低。 作者: 2020/09/04 15:54
  • 枕头 其实不是用来“枕”头的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程方洁 程方洁给您提个醒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枕头,顾名思义,就是躺着的时候垫在头下面使头略高的卧具。但是,枕头真的是像字面意思一样,只是枕头的吗?枕头枕的可不只是头其实,枕头并不只是用来枕头的,如果只是用枕头来垫着头睡觉,那么你就做错了。很多人睡眠质量不佳,就是因为睡觉时枕枕头的姿势不对。单纯用枕头垫着头,会造成肩膀与枕头中间的颈椎悬空,使颈部肌肉无法得到完全的放松休息,导致睡觉的时候脖子产生酸痛感、拉伤肌肉,严重时甚至难以入睡。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用对枕头,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睡觉时,要把脑袋和脖子都放到枕头上,让枕头撑着头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这样枕头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仅仅是用脑袋枕着枕头,姿势不对,再贵再好的枕头也无济于事。高度要选对睡眠才能好除了正确的“枕姿”,选择一个合适高度的枕头也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中之重,枕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研究表明,过高的枕头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使用高枕;而过低的枕头则容易引起眼睑和脸部水肿,哮喘病、肺病、心脏病的人也不能使用低枕。科学、舒适的枕头高度是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的,只有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让肩颈部的关节、肌肉、韧带等处于放松状态,得到较好的休息。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以稍低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大概在8—15厘米,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选择枕头还需要考虑睡姿不同的睡姿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也不同,在选择枕头的时候,睡姿的差别也需要考虑在内。习惯仰卧睡觉的人,枕头高度最好是8—13厘米(大概一个拳头的高度),同时,膝盖下方也可垫一个枕头,缓解脊椎压力。习惯侧卧睡觉的人,枕头高度以个人肩膀的宽度为宜,大概在13—15厘米之间,让颈椎和腰椎差不多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喜欢俯卧睡觉的人,可以选择非常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枕头,同时,为了避免腰疼,最好在腹部垫一个薄枕头,但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软硬、弹性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枕头的材质、枕型、软硬程度也会对我们睡眠产生影响,枕芯应选质地松软之物,制成软硬适度、稍有弹性的枕头为好。枕头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力增强,造成头部不适;枕头太软,则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部得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劳。此外,枕头应有合适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如“弹簧枕”“气枕”等,都不能算是有利于健康的枕头。说了这么多,枕头对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不仅能改善肩颈酸痛等不适症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枕头,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挑选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作者: 2020/08/27 10:51
  • 快开学了,孩子返校应该注意什么? 中国疾控动态   与成人相比,报告的儿童病例数量较少,且病情一般比较轻微。世卫组织所收到的数据表明,尽管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占全球人口的29%,但仅占报告感染人数的1%至3%。  开学在即,学校和家长该如何做好准备?        尽管目前的证据表明,儿童患严重疾病的风险总体上低于成人,我们还可以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来尽量减少儿童感染的风险。与此同时,应当考虑重返学校的益处。学校重新开放,有什么因素需要考虑呢?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2020/08/24 15:4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