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健康
  • 别让隐藏在食物中的“小偷”偷走健康 保健益谈   9月1日至9月30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主题为“三减三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为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保健益谈推出《健康中国,你我同行》栏目。希望公众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还能行动起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统称为“添加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葡萄糖浆等都属于添加糖。这些添加糖主要用于生产常见的汽水、果汁、乳酸饮料等包装饮料以及甜点、糖果等食物,日常的烹饪、煮茶、制作果汁和糕点也会用到部分添加糖。  我国居民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包括:烹调中添加的糖,来自糕点等加工食品的糖,还有来自含糖饮料中的糖。不同人群添加糖的来源有所不同,因此,减少添加糖摄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烹调时少放糖  江浙沪等地的居民,在家庭烹饪一些菜肴时,会经常添加糖以增加甜味,是这个地区居民添加糖的一个重要来源。建议在烹饪时少加糖,或用具有甜味的天然食材替代。甜味食品添加糖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糕点和冰淇淋等食品,减少此类食品摄入,可明显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购买这类食品时,要注意阅读营养标签上的相关内容,选择含糖量低的食品。  喝咖啡时少加糖  如果喝咖啡加糖,一小包糖是5克,一天喝几杯加糖咖啡,添加糖的摄入量就会超标。因此,建议喝咖啡少加糖,或者喝原味咖啡。  不喝或少喝饮料  据估计,我国现有的饮料中,有一半以上的饮料属于含糖饮料。对于儿童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多饮用会增加患超重、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此外,不少人在外就餐时喜欢选择含糖饮料,感觉喝白开水没有味道。饮料的甜味或其他味道能够刺激口腔味觉,增加愉悦感。建议将含糖饮料换成白开水,或者喝绿茶、红茶、菊花茶、大麦茶等,不仅使人在味觉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而且能够有益于健康。  国家发布相关减糖政策  为提高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减糖”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方案》中指出,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标签,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建议在食品标签上添加烟草风格的健康警示标签,如“喝含有添加糖的饮料易造成肥胖、糖尿病和蛀牙”。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中出现误导性或诱导性的词语,如“更有益健康”“具有某种功能”等。  作者: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作者: 2019/09/26 16:45
  • 毒蘑菇中毒高发季节到了!遇到这些蘑菇千万要避开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郑昕  童话故事里都说:“漂亮的外衣下,往往藏着一颗有毒的心!”毒蘑菇正是如此。今年入秋时节,雨水非常多,所以蘑菇长得特别好,徐女士也因一时贪心中了招。  徐女士平时工作压力大,闲暇之余就喜爱徒步进山,这次在山上发现了很多野生蘑菇,形态样子同平时食用的没有分别,于是兴高采烈地采回家,精心烹制起这纯天然无公害的蘑菇汤。一碗蘑菇汤下肚,徐女士当晚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立即前往医院救治,最终捡回一条命。  毒蘑菇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  那么,该如何识别毒蘑菇呢?  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二看形状: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有稠浓分泌物,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无毒的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中毒的类型有很多,分为以下几种:1.胃肠类型,也是最常见的,食后10分钟到6小时发病,表现:头痛乏力,呕吐腹泻,严重昏迷。2.神经精神型,可出现大汗,发热,眼花,喜怒无常,严重者谵语,抽搐,呼吸抑制。3.溶血型:一般6到12小时发病,除恶心呕吐外,呈非梦似梦的状态,可在1到2天内出现溶血反应。4.肝脏损害型,是毒蘑菇中毒的主要类型,死亡率高达90%~100%。  如果不慎误食了毒蘑菇怎么办呢?首先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具体如下:  1.呼叫120,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工作人员参考。  2.口服催吐法或者洗胃法清除胃内残余的毒蘑菇,严重呕吐者不需洗胃。  3.选择活性炭、硫酸镁等进行导泻,排除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素。  4.大量静脉补液、利尿。  5.严重者可血液灌、血浆置换等流治疗。  现在雨水多,毒蘑菇层出不穷,毒蘑菇虽美味,也要警钟长鸣,不可误食。大多数人还是对毒蘑菇的认知不科学,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裴红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9/19 09:27
  • 为什么橘子吃多了会变“小黄人”?本文为你解疑释惑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9-16 作者:张志昊  秋意渐浓,正是橘子上市的好时节,黄中略带青的橘子让人垂涎三尺,但是很多人会说橘子吃多了皮肤会变黄,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橘子吃多了会变“小黄人”呢?  其实,若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过多的橘子,皮肤确实会变黄,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也叫“橘黄症”,其症状表现为手掌、足底明显变黄,其次是面部、口周、耳后、指关节处等,严重者全身皮肤呈偏黄色。简单来说,由于橘子中富含黄色色素的β-胡萝卜素,一段时间内食用过多的橘子,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浓度剧增,造成色素沉积,从而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但并不是每个人食用过量的橘子就一定会变成“小黄人”,这与个体内分解胡萝卜素的特定酶有关,这种酶的缺少会导致皮肤变黄。  为什么橘子吃多了会变“小黄人”?具体来讲,橘子里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还可以起到预防皮肤干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可是,如果一次性过量的摄取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其不能及时转化为维生素A,过量的胡萝卜素就会流入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传遍全身,胡萝卜素具有脂溶性高的特点,在经过循环到达表皮时,会与表皮亲脂蛋白结合,因此对于血脂偏高的人来说,胡萝卜素更容易沉积在皮肤内,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一般来讲,这样就造成了胡萝卜素聚积在皮下脂肪组织里来不及代谢,使得皮肤暂时性变黄。  得了橘黄症该怎么办呢?它虽然影响了暂时的美观,但也无需过于担心,如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减少摄入或停吃一段时间的橘子,皮肤就会慢慢恢复常态。  除了橘子以外,在一段时间内过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红薯、柿子、芒果和木瓜等,也可能导致皮肤变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要合理摄取,不能贪吃,对于应季的水果可以平衡搭配食用。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9/18 10:00
  • 市面上的果汁饮品,你能分清吗?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9-16  100%纯果汁、复原果汁、果汁饮料、果味饮料、水果饮料……市面上跟水果有关的饮料还真不少,不看食品标签,你很难分辨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NFC果汁  NFC果汁为非浓缩还原果汁(Not From Concentrate)的简称,是将新鲜水果清洗后压榨出果汁,经精密设备杀菌后直接灌装(不经过浓缩及复原)、包装然后销售,在加工过程中,不加糖、水、防腐剂和任何调味剂。在这种情况下,NFC果汁的产品保质期是由水果原料品质、生产工艺、包装等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水果原料、工艺和包装,就会有不同的保质期和运输条件。营养专家提示,虽然NFC果汁方便时尚,还能一次性摄入多种水果,但由于被榨成液体,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而会让人体血糖迅速升高。血糖升高后人体胰岛素加快分泌,会令人感觉更容易饥饿,不利于减肥。  而作为消费者,判断NFC果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配料表,配料表中除了果汁没有其他配料就是NFC果汁,如果配料表中出现浓缩果汁、水、其他食品添加剂,就不是NFC果汁。  复原果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100%纯果汁,包括很多进口果汁在内,其实是复原果汁。为减少产地、季节等的影响,达到便于运输、长时间保存的目的,生产商通常先把新鲜水果制成鲜榨汁,然后再进行浓缩,减少约50%的水分,同时还会进行杀菌。企业生产果汁时,再给浓缩果汁添加同等比例的水,也就是将浓缩果汁失去的水分添加回来,并再次进行杀菌后,就制成了100%复原果汁。因此即使标注了100%,也只是由浓缩果汁加水而成的复原果汁。  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是在果汁或者浓缩果汁的基础上添加了水、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按照相关规定,果汁含量至少要达到10%才可以称为果汁饮料。果汁饮料与天然果汁相比,不但添加了很多水和添加剂,而且果汁含量也少了很多。不同品牌的产品配方不一样,果汁含量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达到50%,但有的可能只有12%。  果味饮料  要格外注意的是,市场上还有一种果味饮料。根据国家规定,果味饮料中可以不含任何水果成分,也就是说果味饮料可以使用“0水果”的加工方式制成。果味饮料以糖、甜味剂、酸味剂和食用香精为原料调制而成,其味道主要是由香精调配出来的。不过,为了让消费者认清其“真身”,国家规定这种饮料必须在包装上标明“果味饮料”。同时,介于果汁饮料和果味饮料之间还有一种产品,叫“水果饮料”,它的果汁含量在5%至10%之间。  虽然说现在的果汁饮品非常丰富,但其实新鲜水果才是最有营养的,未经加工的水果富含植物纤维,食物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对肠道有保护作用,而且也是肠道益生菌的重要宿主和营养来源,对营造健康的人体内部环境极其重要。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蒋茜茜 作者: 2019/09/16 15:44
  • 醋在医药上的用途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9-16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我国的醋文化历史悠久,产生了很多有名的种类,如江苏镇江香醋、山东黄醋、四川麸醋等。由于原材料和酿制工艺的不同,呈现出来的味道也各具风味。    食醋以含淀粉的粮食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乳酸、琥珀酸、葡萄酸、氨基酸、糖分、甘油、醛类化合物和盐类等成分。醋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作为调味剂之外,在医药上也有其特殊功效。  醋作为一种医药保健品进入到千家万户,苹果醋和红酒醋可以作为天然防腐剂确保食物安全,能杀死食物中的有害细菌,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醋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它能在30分钟内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在天气炎热时,各种肠道传染病易于流行在烹调菜肴中,特别是凉拌菜中放点醋,有杀灭致病微生物的作用。  对患有低酸性胃病的人,可饮适量的醋辅以治疗,同时还能增进食欲。在卧室里加热醋进行熏蒸,不仅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还能预防感冒传染。儿童容易在夏天高温下患生热疖,可将生大黄磨成粉末,与适量的醋调和成浆状,敷在患处能起到清热解毒、消散止痛的功效。将醋和水按照2:3的比例混合,所制溶液用于头部的洗涤,既能够起到止痒去屑的功效,还能预防脱发问题。浓度为20%的醋可作为擦拭剂,对手、脚趾癣或灰指甲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酸性物质能够消灭痢疾杆菌,醋可作预防痢疾的药品。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来说,醋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到了无醋不欢的地步。哪怕在国外,醋的独特风味同样满足了人们味觉上的需求,深受欢迎。尽管如此,醋也不能毫无控制地食用,必须对症下药,否则既伤筋骨,又伤脾胃。对于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者,切勿食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夏爱兰 作者: 2019/09/16 15:41
  • 爱吃鸡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浪科技 2019-09-04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对于鸡蛋有很多困惑。一方面,随着人们逐渐转向高蛋白饮食,鸡蛋日益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担心,含有高胆固醇的鸡蛋是否真的可以安全的食用。  而时至今日,这场围绕着鸡蛋进行的大讨论仍在继续。  而在科研界,意见也显然是分歧严重。  由于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可能与人类的心脏病发病率之间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对超过3万名成年人进行了追踪,显示更高的鸡蛋摄入量可能与更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和过早死亡有关联,但是就在去年,另一项研究对超过50万成年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适量摄入鸡蛋的人群,罹患心脏疾病的概率似乎更低。  那么,到底孰是孰非?  从历史上看,我们认为鸡蛋和其他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红肉和大虾一样,可能提升我们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而过高的血液胆固醇含量可能引发心脏疾病,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于是,建议减少鸡蛋摄入量也就变得非常符合逻辑了。但是接下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胆固醇的日常摄入似乎并未显著升高我们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因此,根本就没有专门设定每日鸡蛋摄入量的上限建议值。  相反,某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食用过多的饱和脂肪以及缺乏锻炼都与血液中胆固醇的升高更为相关,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其血液内胆固醇含量高是因为基因问题,而和生活习惯关系不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很容易看到,常吃鸡蛋的人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健康问题。有的人一周可以吃多达28个鸡蛋,有的人一天吃9个鸡蛋,而且长期如此,但是仍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健康问题,因此在一般人的认知中,鸡蛋当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物。  事实上,大部分营养学家都表示,他们平常都会适量食用鸡蛋。  真相是什么?  之所以鸡蛋常常会与一些耸人听闻的健康问题之间发生联系,似乎是因为这些相关研究都是观察性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并非直接测定食用某一种食物的结果,相反,受试者往往是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记录他们的饮食情况,并追踪某一种健康指标的变化。  就像最新的这项发表的研究,这是一项大规模的,设计精良的研究,但是其饮食信息是由受试者自我报告的,研究持续跟踪了17年之久。它似乎可以显示食用鸡蛋和心脏病之间的关联,但这其实很难证明明确的因果关系。  这类研究常常得到某种事物与某类疾病存在关联这样的研究结果,但那些事物实际上还要考虑整体的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问题,比如吃很多鸡蛋的人也可能进食过多,或者久坐不运动。  的确,吃鸡蛋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之间存在强相关性,比如说,很多喜欢鸡蛋和培根,香肠和汉堡一起吃,因此在研究心血管疾病与饮食之间的关联性时,你根本无法区分鸡蛋造成的影响和其他事物造成的影响,甚至,在这样的研究里,你也并不清楚人们是如何烹饪他们的鸡蛋的,煎鸡蛋和煮鸡蛋的营养成分还是差异很大的。  当我们审视那些干预性研究,相对质量更高的研究方式,他们的做法是让人们吃鸡蛋,然后记录受试者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他们发现,血液中对健康有益的HDL胆固醇含量出现了上升,而对健康有害的LDL胆固醇含量则相应下降了。  胆固醇并不都是坏事  本质上,胆固醇是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一般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但在必要时人体也可以自行合成,我们的身体需要胆固醇来产生某些类型的荷尔蒙,帮助合成细胞膜并产生帮助消化的胆汁,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每时每刻在尝试平衡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这取决于你的摄入量。健康人体可以非常好的平衡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其第一项表现便是,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开始升高。当人体组织所需的胆固醇得到满足之后,它们就不再继续接受胆固醇类物质,于是多余的胆固醇将进入血液,以便让其他身体组织取用,但如果身体的其他组织也不缺胆固醇,就会以低密度胆固醇(LDL)形式留存下来,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情况,这是多余胆固醇的最后去处。但血液并不能长时间容纳这么多的胆固醇,于是损害开始发生,比如心血管疾病。  但这并不表示说日常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就一定是坏事。在素食主义者体内,LDL胆固醇的含量只是稍微低一些,但他们日常基本不摄入胆固醇物质,由此可见,日常的胆固醇摄入对于血液胆固醇含量只是部分的影响。  将你体内的胆固醇系统视作一座储藏库,这其中包括了你从外部运进去的商品,还有一些则是你在本地自行生产的商品,但最终,所有这些货物都会被统一重新进行分配,而在那些现实胆固醇升高的人的体内,正是这一再分配过程出了问题。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说,过量的饱和脂肪会改变肝脏处理胆固醇的方式,这就意味着LDL胆固醇无法被从血液中清除并分解,另外,研究人员注意到,随着人年龄增长,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也会随之升高,目前人类还不清楚,这究竟是一种胆固醇代谢机制老化衰落的表现,还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缓慢累加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审视家族历史  所以,目前我们给出的指导意见是: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没有必要去刻意限制自己对于鸡蛋的摄入,多家大型权威机构的建议正是如此,因为鸡蛋中的确含有大量的有益健康的成分。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一小部分人群确实需要加以留意。  比如那些患有先天性高胆固醇症的人群,这些人由于基因问题,在出生时就先天性具有较高的血液胆固醇含量。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常常是家族中有人在非常年轻的年纪就患上心脏病,随后去医院检查时被医生发现的。  这类人群会被医生建议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含量不能高于200毫克,这相当于一个鸡蛋,甚至更少。  即便是健康人群,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能够汲取多少胆固醇也是差异很大的。这其中有非常大的基因因素,比如说,大约1/4~1/3的人口的基因中带有一种名为e4的APOE基因,这种基因的携带会让他们对于日常饮食中的胆固醇更加敏感,这些人在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之后,他们血液内的有害胆固醇物质就更有可能出现上升。  但即便是在这种特殊基因的携带者中间,很多人也同样是可以放心食用鸡蛋而不会导致血液中有害胆固醇含量升高的,只要他们在进食鸡蛋的同时,也摄入一些植物甾醇(存在于植物油,坚果和植物种子中)。  植物甾醇会阻止胆固醇吸收,并可以降低血液内有害LDL胆固醇含量达到10%以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在代谢胆固醇方面是否有问题。建议你看一下你家族里父母和祖父母是因何原因去世的,如果你的家族中存在心脏病史,或中风,则可能存在高胆固醇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那你在摄入鸡蛋类食物的量上可能就要稍微有所节制。  对于那些血液胆固醇含量较高,或者那些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注意自己的饱和脂肪摄入量要重要得多。  营养工厂  鸡蛋营养含量非常丰富,并且非常便宜。如果你看一下鸡蛋蛋黄里的脂肪酸,其中大约有50%是油酸,其营养价值和橄榄油是一样的,而在补充蛋白质方面,鸡蛋也是和牛排或鸡肉一样好的来源,并且比前两者要便宜得多。一般来说,一个100克的鸡蛋含有大约12.5克蛋白质,而100克的鸡胸肉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32克,100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则大约是31克。  鸡蛋营养非常丰富,这意味着它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而最棒的是,吃鸡蛋并不会带来过多的卡路里,因而不太容易发胖,鸡蛋内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同时其所含饱和脂肪较少,这一点和黄油或奶酪很不同。  鸡蛋是少数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这种营养物质对于骨骼健康很重要,另外还有维生素B12以及叶酸,这两样物质都是对于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非常有益处的,同时也参与血细胞合成;还有维生素A,这主要有益于皮肤和视力;还有核黄素,主要帮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还有有少量铁,以及碘,这对于孕期妇女以及胎儿大脑发育很重要。  还有,请不要扔掉蛋黄!的确,脂肪和胆固醇主要存在于鸡蛋的蛋黄里,而鸡蛋的蛋白里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水,因此其卡路里含量也要低得多。因此,很多人是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  但其实你把蛋黄丢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你会错失鸡蛋里所含有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D。  大自然非常巧妙,它会打包赐予你均衡的营养。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这就意味着你的身体需要同时摄入脂肪才能帮助其吸收,而在鸡蛋的蛋黄里,脂肪和维生素D是同时存在的。  最后,如何煮鸡蛋?这一点很重要!  你怎么吃鸡蛋,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你怎么做鸡蛋。一个很好的做法其实是,如果你早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你就把一个鸡蛋打到杯子里,搅拌均匀,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加一点点油,然后放进微波炉里煮上大约45秒钟。传统的煎鸡蛋也不错,配上一点蔬菜吃,那就更好啦!(晨风) 作者: 2019/09/04 10:13
  • 素食养生能保护心脏 但缺少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素 cnBeta.COM 2019-09-02  固然素食有很多好处,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饮食行为可能会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重要营养素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肉食所引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养生人士推崇素食方式。许多研究也发现,从一个人的饮食中消除全部或部分动物产品可能会减少炎症,改善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健康,并降低患病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几率。  不过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完全素食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必需营养素从而可能会出现各种已知的风险。素食者和素食者最常关注的是B12,它在许多动物产品中含量很高,但很难从食用植物中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案是服用补充剂或消费已经用B12强化的产品,例如营养酵母。    而另一种比较少人知道但同样重要的是称之为“胆碱”(choline)营养素。许多素食者和素食者可能很难从植物中获得足够的这种营养素。胆碱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类似于维生素,只有人体产生的含量很低,这意味着大部分必须来自于人的饮食。  如果你吃肉,蛋和奶制品,很容易获得足够的胆碱水平;或者,胆碱补充剂和一些饮料如能量饮料可能含有营养素。但是如果素食主义者可能因为缺乏胆碱等必需营养素,最终可能影响神经,新陈代谢,大脑等的健康问题。 作者: 2019/09/03 09:46
  • 不吃早餐风险多 吃早饭到底有多重要? 科普中国 作者:万泽浩  大家应该都知道早饭的重要性,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饭自然也是三餐中不可或缺的一餐。只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宁愿放弃早餐来换取更充裕的晨间时间。不吃早餐会对身体产生负担,这是所有人的共识,那你知道不吃早餐可能会得胆结石吗?吃早饭到底有多重要?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孙建华介绍,胆汁由肝脏分泌之后储存在胆囊内,当进食脂肪类食物时,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促进脂肪的消化。如果不吃早餐,一方面,胆囊由于缺少刺激而处于静止状态,胆囊不收缩,会使胆汁滞留在胆囊内;另一方面,空腹使胆汁的分泌量明显减少,而且胆汁中胆盐的分泌量也会显著减少,而胆固醇的含量不变。胆盐具有溶解胆汁中胆固醇的作用,空腹时间较长,胆汁内的胆固醇过饱和析出而形成结石。胆结石一旦形成,不发作还好,发作时痛苦不堪,有些还需要做手术才能解决。  当然,除了容易形成胆结石以外,不吃早餐还会有其它风险。据报道,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不足,出现营养缺乏,甚至导致营养不良。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胆汁的排出,减弱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吃早餐还会影响大脑效率。另外,由于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足,未到中午就饥肠辘辘,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大脑的兴奋性降低,出现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还容易让人不知不觉饮食过量,导致肥胖风险增加。  而且,千万不能因为害怕长胖而不吃早餐,据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很少吃或不吃早餐的人群相比,高能量早餐人群的动脉往往“显然更健康”。不吃早餐的人群中有15%的人动脉硬化度异常,低能量早餐的人群中这一数字为9.5%,而在高能量早餐的人群中,该数字仅为8.7%。在不吃早餐的人群中,28%的人颈动脉(即颈部主要血管)出现了更多斑块,低能量早餐的人群中,该数字为26%,而高能量早餐的人群中,这一数字仅为18%。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吃早餐,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别忘了也要补充膳食纤维与蔬果,营养均衡每一餐。  本文由首钢医院内科主任姚震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9/02 09:03
  • 会致肝衰、肠穿孔、克罗恩病?辣条真正的风险并不是这些 科技日报 2019-08-27 作者:林文慧 陈 萌  近日,作为辣条主要产区之一,河南省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河南省地方标准调味面制食品》(DB41/T515-2007),其实早在此前,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宣称,在辣条产业产品标准出台前,全省暂停审批新的辣条生产企业。据称,河南此举是为了响应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于是有网友惊呼:“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辣条国标出台”。  因为便宜又美味,辣条已经成了零食界的“网红”,甚至红出了国门,到国外摇身一变卖出了十几美元一包的高价。但自辣条红遍市场后,它的负面消息就从未停止过。你是否也时不时地听到网上爆出有人因吃辣条吃出了肝衰竭、肠穿孔等疾病,然而辣条真有这么可怕吗?  辣条真正的危害在于非法生产  辣条其实就是一种面制品,用小麦粉或者米粉和好后放入白面膨化机,通过高压把它变成熟化制品,再放入模具制成设定的形状,加上辣椒油、食用香精和一些食品添加剂。  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辣条适当食用对健康并无危害,但一些由“三无”小作坊非法生产的辣条,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学校门口的五毛辣条成本低廉,大多出于“三无”小作坊之手。  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这些小作坊会采用劣质原料,并且凭借丰富的添加剂调味,掩盖原料的劣质。“一些‘三无’小作坊生产的辣条为了追求口感和色泽,违规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福建省食品安全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例如,安赛蜜、糖精钠等非法添加剂常出现在“三无”小作坊的辣条生产中。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这些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经常食用含有安赛蜜的食品,会刺激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对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严重。  此外,“三无”小作坊生产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可能难以合格;它们用的包装材料很粗糙,密封也不完好,很容易漏气,甚至让外面的杂物混进去。这些问题,都可能给五毛辣条埋下安全隐患。  肝衰竭、肠穿孔等病的锅辣条不背  尽管五毛辣条问题多多,而且辣条确实算不上健康食品,但不能把所有的疾病原因都推到辣条身上。比如新闻报道称,男童一日吃三包辣条,最终吃出了肝衰竭;24岁大学生因吃辣条导致肠穿孔;11岁的女孩爱吃辣条患上了罕见的克罗恩病,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导致体重暴跌……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内科主任医师李东良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临床表现上,长时间、大剂量的食用辣条确实有导致人体肝功异常的情况发生,但并没有完整的证据显示吃辣条会导致肝衰竭,吃辣条导致肝衰竭的例子我们也没有见过。”  肠穿孔是指肠管破裂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是多种肠道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人类的肠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一般的病变只会局限在其中一层,并不容易影响到肠壁的完整结构。只有当病变累积破坏了四层组织之后,肠道才会发生穿破的情况。所以肠穿孔不是疾病,而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肠道破坏,这些原因包括各种外伤、消化道异物、感染性疾病、肠梗阻、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以及先天发育异常等。  克罗恩病也是一样,作为一种肠道的炎症性疾病,其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导致克罗恩病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李东良表示,免疫功能紊乱、细菌感染、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可能是发病原因。  他指出:“辣条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吃会刺激胃肠黏膜。”但肠穿孔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有多种可能性,辣条顶多也只是诱因,而不是主要因素。  虽然这些病的锅辣条不背,但也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吃辣条。辣条是一种“好吃”的零食,“好吃”来自于它的高油、高盐、高糖。这些好吃的元素确实都是站在健康反面的。持续的高盐、高油、高糖摄入,会让人发胖,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风险。因此从健康饮食的角度,不提倡人们多吃,尤其是不提倡中小学生大量吃。偶而嘴馋想吃了,也得擦亮双眼,注意不要购买小作坊生产的辣条。 作者: 2019/08/28 09:48
  • 处暑,要提防秋老虎 保健益谈 2019-08-26 作者: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王国玮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在多地区,处暑正好处在三伏天,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秋老虎”。而“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可以使人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的症状。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八月养生:  立秋以后,虽然还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但至少是即将从暑热天气走出来了。此时早晚温度将逐渐拉大,晚上睡眠已感觉很凉爽。但是,此时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称之为“多事之秋”。  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可发生腹泻。而婴幼儿为此时腹泻的易感人群。而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叫做“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  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宜多食:  多食酸且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玲薯、葡葡、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克服疲倦,应该多吃。  宜忌:  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碱性食物,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还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推荐食疗:百合莲子汤:  用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制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用说明: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作者: 2019/08/27 09:1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