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健康
  • 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新食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杨国威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引发了全民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反思。中国传统的围桌共食的用餐习惯,是否会因这场疫情而改变?分餐制,是否会破坏浓浓的餐桌情怀,让聚餐少了些许人情味?近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小餐桌”引领“大文明”,让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的“接力棒”,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是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  公叉勺,既是勺子,也是叉子,兼具叉和勺的功能。设计独特的公叉勺刻有餐饮企业店标和健康宣传用语,是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良好途径。  为什么要推行公筷公勺?  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聚餐大多数时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从健康、科学和环保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有诸多好处。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围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群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2、减少浪费、环保节约。使用公筷公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环保节约的意识。  与家人朋友聚餐时该怎么做?  与家人朋友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和家人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  如何在餐饮企业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餐饮经营服务单位要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一公勺,并通过打造“有宣传、有标识、有提醒、有消毒、有创新、有推广”的服务标准,主动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宣传,在就餐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  有标识,在餐桌上放置宣传桌牌或粘贴公筷公勺宣传贴纸,在餐桌上放置公筷公勺,样式、颜色、大小、标识明显有别于普通餐具,便于用消费者识别;  有提醒,统一要求餐饮服务人员(经营人员)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消毒,对公筷公勺落实统一消毒要求,做到“一用一消”,严防交叉感染;  有创新,推广使用兼具叉和勺功能的公叉勺,在公筷公勺的标识或外形制作上创新设计,吸引消费者主动使用。  有推广,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形式,结合抽奖、现金抵扣、发放优惠券、赠与小礼物等举措,引导消费者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如何在居家生活中推进使用公筷公勺?  习惯成自然,每个人从一餐一饭做起,在日常生活、家庭聚餐中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将使用公筷公勺的理念深入至家庭,引导亲朋好友和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好习惯。  1、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固定使用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在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2、实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3、公筷公勺,家庭每个成员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严禁用嘴尝孩子的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以及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良好的餐饮习惯关乎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启动使用公叉勺,大力推广使用公筷公勺,防范、减少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传播,积极倡导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人人参与、人人行动,让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惠及每个家庭、每位市民。  受访专家: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国威 作者: 2020/04/23 11:13
  • 谣言:大量喝水保持喉咙湿润,预防新冠病毒 来源:科学辟谣 辟谣专家:吴慧莉应急总医院耳鼻喉科传言:日本医生在治疗COVID-19病例时给予的绝妙建议: 每个人都应确保您的口腔和咽喉湿润,永不干燥。至少每15分钟喝几口水。因为即使病毒进入您的口腔,饮用水或其他液体也会通过喉咙和胃将其冲洗掉。如果您不经常喝足够的水,病毒会进入您的气管并进入肺部。那很危险。科普解读: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网上关于防御病毒入侵的传言不断,其中“咽喉和胃不断被水冲刷能阻止病毒入侵,水或其他液体能杀死进入体内的病毒”的说法中,对于喝水的夸大作用便是一例。新冠病毒不在咽喉停留新冠病毒是以飞沫形式传播的,病毒经鼻腔-鼻咽部-喉吸入,进入气管到肺部,造成肺部的损伤病变。咽部虽然是呼吸和吞咽的共用通道,但它在呼吸和吞咽中的功能却截然不同。在呼吸时,咽部只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气流所携带的病毒几乎不会在咽部停留,而是进入气管,再到肺部。而当我们喝水时,咽部会发生吞咽运动,咽缩肌会迅速将水送到下咽,通过挡住喉口,不让水进入气管,直接送到食道,进入胃部。并且,口腔和咽喉的黏膜不是光滑的直筒,它们表面有皱褶,舌头表面也有大小不同、功能各异,且凹凸不平的味蕾。我们一次喝水的吞咽动作不过1~2秒,几乎没时间去“冲刷”凹凸不平的味蕾和表面皱褶的黏膜,甚至不会让皱襞间有水停留,而“冲刷”整个咽喉更是不可能。可见,病毒和水在人体内的路径和目的地都完全不同,而每15分钟喝一次水的频率与每分钟16-20次的呼吸频率也无从匹配,“依靠喝水能冲刷病毒阻止入侵”就更谈不上了。人一天喝多少水合适?喝水太多有什么问题?水的确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正常人平均每天应喝水2000ml左右,约为7~8杯的量(包括20%饮食中的水份)。人一天中除了8小时的睡觉时间,有16小时是需要间断补充水份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口饮水约为5-10ml,每次饮水3-5口,则每次饮水量约50ml。若按传言中的建议,每15分钟就喝水一次,那么粗略计算,全天就要重复喝水64次,一天就要喝下3200ml的水,大大超过了人体每日的总水量需求。过量饮水不仅会给人体带来水中毒的伤害,还会增加血液容量,使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过多喝水也会增加肾脏负担。人体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粘膜,其生理结构和功能各具特性。所有的黏膜细胞分泌粘液,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侵袭。当喝水过多时,粘膜分泌粘液的含量会因被水冲刷而减少,反而会引发其他问题(如胃酸被稀释,消化能力便会降低,导致食欲下降)。此外,当我们过度在意喝水多少,强迫一个喝水动作重复几十次时,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强迫症。在疫情中本就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如果再强迫自己反复喝水,反而会引发焦虑抑郁。因此我们只需要正常喝水,放松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防护。辟谣专家:应急总医院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吴慧莉复核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陈钢 作者: 2020/04/17 09:34
  • 如何养成科学的降压饮食习惯?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爱丽丝·罗伯茨 章石  高血压是由血管内膜和血管壁肌肉的病变引发的一类常见慢性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意味着患者罹患脑卒中的概率要高出健康人的6倍,同时也可能造成患者四肢动脉变窄,危害肾脏健康。  因此,学会合理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而养成科学的降压饮食习惯,更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防治高血压。  降压饮食的关键类似于数千年前的饮食习惯,即多摄入钾元素,多吃水果、蔬菜、瘦肉和鱼类(ω-3 脂肪酸能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有助于动脉保持通畅);补充维生素C和来自植物的类黄酮(葡萄酒、大豆、甘草及许多种类的水果蔬菜中都含有类黄酮,有助于清除自由基,舒张动脉);减少钠元素摄入,少吃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除此之外,芹菜、山楂、大蒜、紫菜、金枪鱼、沙丁鱼、蛋黄,还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在降血压方面更有特殊疗效。  虽然就防治高血压而言,所有既含维生素又含抗氧化剂的食物都比只含单一种类养分的补品更胜一筹,但对于缺乏特定种类维生素或营养物质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服用补品。比如,辅酶Q-10,它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但人们很难从饮食中获取。人体内辅酶 Q-10 水平低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一旦缺乏建议患者服用含有辅酶 Q-10 的补品。  除了养成科学的降压饮食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并远离烟酒,同样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  资料来源:《BBC人体如何工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由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李敏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4/14 08:51
  • 这种饮料会增加患癌风险,实锤来了!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于康主审:首医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猫大夫医学漫画”供稿 作者: 2020/03/30 10:37
  • 它是通便水果,比香蕉还厉害,排便不畅要多吃,排出宿便腰肢更细 现在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朋友没时间做运动,还总是坐着,时间久了肠胃不好,吃东西不消化,排便也不通畅,大家普遍吃香蕉来缓解便秘的困扰,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种比香蕉更加润肠的水果,它就是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强胃肠功能,预防便秘。每100克苹果和香蕉中含有的膳食纤维,都是1.2克。但是,100克苹果的热量是50大卡,碳水化合物15克。而100克香蕉含有90大卡的热量和20克的碳水化合物。相比之下,苹果的热量更低。今天小编用苹果做了一道“银耳苹果羹”,有便秘困扰的朋友快来试一试吧。银耳苹果羹大图模式配料:苹果 一个、冰糖 少许、山楂 适量、银耳 适量烹饪步骤:1.准备苹果,山楂。大图模式2.分别去核切丁大图模式3.银耳泡发大图模式4.将食材放入电饭煲中,加入冰糖,添加适量水。大图模式5.按键开始煮大图模式6.盛入碗中,酸甜可口。大图模式烹饪小贴士:1. 泡发银耳,把银耳放在盆里,倒入清水,没过银耳。半小时后,把银耳撕成小朵,换水继续浸泡,这样银耳更容易泡发。2. 如果不喜欢山楂的酸味,可以不放山楂。另外,还有一个降低煮山楂酸度的方法,锅中放入清水,加入冰糖,熬至水刚刚有些粘稠,放入山楂,待山楂变色断生,即可捞出。继续放在高压锅里煮,或者待羹煮好之后,把煮好的山楂直接加进去,都可以。3. 很多早上不喜欢吃早餐的人,而是吃个苹果。其实苹果是无法代替早餐的,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能空腹吃苹果。 作者: 2020/03/24 16:40
  • 生活不能太随意|问题来了,以后你咋吃? 新华社   编者按: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纷纷戴上口罩、减少外出,这一系列改变,提醒我们“生活不能太随意”。  出品:陈凯星 周亮 丁锡国  策划:刘紫凌 齐慧杰  监制:李尕 胡国香 曹晓轩  记者:黄康懿 薛宇舸刘芳洲  编辑:孔唯千 王晶晶  制作:雷风侠工作室 作者: 2020/03/24 15:53
  • 全家人的 "抗炎" 饮食,你值得拥有! 中国好营养   ♦ 新冠肺炎的"炎"和这里要说的"炎"  新冠肺炎简称NCP,NCP的“炎”是大家常说的病毒或细菌急性感染发炎的“炎”;  这里要说的“炎”,实际是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即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r-INF等;在压力和应激等情况下过量产生进而损害身体健康的慢性炎症。其程度较低,不一定存在感染。  人们对这种“炎症”往往没有感觉,因为这些炎症因子虽然增高了,但程度较低,不会立刻致病,更没到NCP重症中常出现的凶险的“炎症风暴”程度。但这种“炎症”长期存在,对健康的威胁其实是很大的。  看来,NCP要防,低强度炎症也不可不防!  ♦ 哪些情况预示这种“炎症”的存在?  1. 吃出来的“炎症”  ①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  一餐大鱼大肉就能让身体里炎性因子升高。如果一个人经常这样吃的话,TA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已经悄悄升高了;“西式饮食”和西式快餐通常有这些特点。  ②精致碳水化合物/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一次摄入超过50克的糖或精致碳水化合物都能使身体进入炎症状态;而且让人体在下一餐的时候也更容易出现炎症因子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情况(“二餐效应”),过量饮酒等饮食行为也会让身体“发炎”。  所以赶紧回顾一下吧,自己最近吃了多少大餐?喝了多少高糖饮料?如果超标了,就需要赶紧克制一下了!  2. 压力和应激  当生活中出现的事件或压力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启动“应急”应对机制,这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我们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包括进入以上所说的“低强度炎症”状态。  显然,NCP每天变化的数字、小区封闭管理或隔离、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和耸人听闻的谣言、复工的压力和对染病的担心等,已经让很多人处于“应激”状态,身体里的“小火”正在悄悄燃烧!而面对压力和应激,我们的身体会更喜欢高脂高糖饮食,形成恶性循环!  有没有“发炎”,其实不一定需要心理医生评估和填心理评估量表,你自己也可以自己大致判断出来:  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动不动就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也就是所谓的泪点变低了,或特别容易义愤填膺,也就是所谓容易生气了,或者容易焦虑、疲惫、失眠等,就知道了。  3 . 其他情况  熬夜、睡眠不足、超重和肥胖等等情况下,身体也会默默地以“发炎”等方式表达不满。  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等慢性病等都可能是这种“炎症”长期“小火慢烤”的结果。  “炎症”和应激,还能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  “炎症”、免疫功能失调和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有共同的分子机理和信号通路(如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所以,“炎症”也容易诱发抑郁等问题。  既然这样,能不能吃点什么灭一灭这把”小火“?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消灭"炎症"反应?  1. 全谷物  全谷物,包括杂粮、粗粮或颗粒完整的谷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其他有活性的膳食成分,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  其中杂豆也包括在这里,一些杂豆还富含色氨酸,有助于合成5-羟色胺,缓解焦虑抑郁。一餐所食的全谷物,还能有效抑制下一餐中,高糖诱发的炎症因子水平。  2. 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富含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改善机体“炎症”)以及多种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足量和多样的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抗炎”;  3. 蘑菇  菌菇类是我们常见的食物,种类繁多,味道鲜美,其中富含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是备受关注的“抗炎”食品;  4. 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富含蛋白质、异黄酮和膳食纤维等。研究表明,大豆蛋白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5. 其他食品及某些膳食补充剂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绿茶、某些药食两用中药以及膳食补充剂,比如优质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n-3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等,都有“抗炎”的作用。  ♦ 关于消灭"炎症"反应的其他建议  以上主要说了“吃什么”,但大家别忘了“不吃什么”的重要性。  如前面所述,高脂高热量膳食、高糖高GI食品和饮料以及过量饮酒等都应该尽量避免。高脂高糖膳食在进食的时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开心,但长期来说是让我们更容易进入焦虑和抑郁。这是因为大脑的奖赏机制:给吃就开心,不给吃就不开心;于是只会吃得更多,吃更多才开心,然后就吃多了、胖了、不开心了……循环往复。  除了饮食之外,适量运动,积极乐观,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应激”程度,从而减轻“炎症”水平。  减重能明显改善炎症反应,但在防控NCP疫情的特殊时期,不建议进行减重。  说了这么多,那膳食指南还要不要遵循了?当然要了!  首先,均衡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其次,以上所说与膳食指南并不矛盾。  按照膳食指南就能吃出一个很好的“抗炎”饮食:每天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建议搭配多种杂粮做成杂粮饭;  多种新鲜蔬菜300-500克和多种水果200-350克,建议蔬菜水果尽量增加品类,水果不榨汁;  做菜少油控糖;多吃菌菇;适量坚果;绿茶豆浆喝起来,再加上适量运动等,一天是不是也很丰富充实?  所以,建议大家以膳食指南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条件,遵循上述原则开心吃饭,防止身体里的“小火”损害我们的健康!  膳食指南总则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作者: 2020/03/06 10:23
  • 西兰花,蔬菜界的“蔬菜之王”,你吃对了吗? 中国好营养   西兰花(Broccoli)  俗称绿菜花,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种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不仅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K)和矿物质(钙、磷、硒、锌、铁),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含量最多、也最为独特的是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  因此,西兰花在蔬菜界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  营养学上,莱菔硫烷(SFN)属于异硫氰酸酯类(isothiocyanates, ITCs) 植物化学物,存在于食物中的ITCs约有20几种,含ITCs最高的三种十字花科蔬菜分别是豌豆苗、芥菜、西兰花。  SFN在西兰花中含量最高,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独特的巯基,使其具有更活跃的化学性质,被认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一种抗癌剂。  近30年来对SFN的研究表明,SFN具有代谢解毒、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肥胖(或糖尿病)以及精神神经类疾病中都可能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富含SFN的补充剂多是从西兰花籽苗中提取制备的;近年来国内公司也陆续生产了类似的片剂或者功能饮料。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SFN的功能。  1. 代谢解毒  这是SFN最早、最经典的一个功能。  我们知道,肝脏是一个解毒器官,大家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本质上是各种化学物),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解毒。  怎么解毒呢?  就是依赖肝脏中含有的多种“II相解毒酶”。SFN是非常强“II相解毒酶”诱导剂。  通过该作用,可以促进毒物从体内的排出。因此,经常食用烧烤类、油炸类或者红肉类食物的人群,建议多多摄入西兰花或者其他的十字花科蔬菜,对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非常有好处。  2. 抗氧化  我们的身体内每天都会由于各种代谢反应产生很多的自由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久坐以及来自环境中辐射因素等等,均会诱发自由基的产生。  这些自由基如不能被及时清除,将引起机体的氧化性损伤,危害健康。因此,增强抗氧化功能对于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保护健康至关重要。  西兰花不仅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富含的SFN也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激活体内两类强大的抗氧化系统,即“谷胱甘肽系统”和“硫氧还蛋白系统”,来清除身体中过多的氧化自由基。  3. 抗菌  在日常生活中,机体经常会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特别是很多肠道致病菌的感染非常常见。这些感染不仅是引起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长期慢性的感染还会引起炎症,成为肿瘤(癌症)、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  SFN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的定植,从而保护胃粘膜。其他一些ITCs还能抑制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增殖。  4. 提高免疫和抗炎  免疫力的提高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态以及多样的运动。  但是,在膳食中增加相关食物摄入,将从根本上改善免疫功能。西兰花中富含多种可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而且富含的SFN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SFN的抗炎效果较为突出,机体的炎症水平与免疫力息息相关。在抗击“新冠病毒”时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知名营养学家孙长颢教授曾撰文指出“低炎症指数食物”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西兰花也是一种低炎症指数食物。  在饮食中多摄入西兰花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改善炎症。  综上,西兰花营养全面,又富含SFN,应该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在烹调西兰花时,需要注意:  由于ITCs(SFN)是以前体物形式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需要在内源性黑芥子酶的作用下,产生ITCs(SFN);烹调温度过高、过久将使黑芥子酶的活性丧失,从而影响西兰花的营养学功能。  因此,建议以凉拌方式食用西兰花,蒸煮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西兰花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SFN。  作者 | 单毓娟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  审核专家 | 孙桂菊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 作者: 2020/03/02 10:24
  • 谣言:吃果蔬和肉蛋会感染新冠病毒 来源:科学辟谣  辟谣专家:宋爽谣言:吃果蔬和肉蛋会感染新冠病毒辟谣:疫情牵动人心,成为全民关注焦点。面对“新冠肺炎”信息轰炸,公众难辨真假,近日,有自媒体称由于肉蛋果蔬在运输途中或者售卖途中感染到了患病者的飞沫,或者沾染了泥土中患者的粪便,所以“吃果蔬和肉蛋会感染新冠病毒”。那么果蔬肉蛋真的不能吃了吗?这个传言是对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简单粗暴”式解读。事实上,通过食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非常低。首先,官方已经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另外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途径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这些传播途径的核心都是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感染者排出的带有活病毒的分泌物。因此,在本次疫情的防控宣传中,强调“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都是为了切断病毒传染的途径。其次,食物经口进入人体确实有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但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即食物直接或间接被病毒感染者沾染且健康人直接食入带有活病毒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食物都可能有传播病毒的风险,而非某种或某几种特定食物。第三,只要严格按照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食物煮熟吃,生熟食分开处理的要求,即便有果蔬肉蛋沾染病毒,也没有感染风险。所以,疫情期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几点,保障入口安全:①从正规途径购买食物,不自行宰杀动物,拒绝任何野生动物相关食品;②采购食物后、处理食物前,彻底清洁双手;③处理食物时,应严格区分生/熟专用的案板、菜刀与餐具;④肉、蛋、奶、菌类、蔬菜等,经过充分加热烹饪后再食用,不吃生食;⑤有果皮的水果充分洗净去皮后食用,不能去皮的水果可使用淡盐水或果蔬清洗剂充分浸泡并多次冲洗后再食用。以上饮食习惯,不仅能够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还能够有效降低其他寄生虫类、细菌类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人体自身抵抗力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保证抵抗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惧怕感染病毒而刻意减少某类食物的摄入。相反,在疫情期间,应该尽可能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提高优质蛋白(如蛋、奶、鱼、红肉、鸡肉、豆制品等)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另外,特别不建议在疫情期间节食进行减脂减重,可能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只要我们科学的认识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辟谣专家: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复核专家:孙丽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唐芹 中华医学会 研究员 作者: 2020/02/26 15:22
  • 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赵正旭  有些人宣称喝酒具有杀菌、舒筋活血、减少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这使得身边的朋友相信适当饮酒是有益的,甚至以前不喝酒的人为了健康也会每天饮用一点。那么酒的功效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每天喝多少才算是“适量”呢?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就请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适当饮酒真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吗?专家解释说,适当饮酒确实对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研究表明,与不饮酒相比,饮酒者患上冠心病的风险要低最多31%,平均每天饮酒量为36g酒精时其风险降低最显著。同时,心衰风险也会降低最多17%,每天饮酒量为84g酒精时风险降低最多。中风风险也会降低最多15%,每天饮酒量在14g酒精风险降低最多。  那么,既然真的会降低患病的风险,为了健康是不是要每天适当饮酒呢?专家建议饮酒者限量饮酒,但不建议不饮酒者为了预防疾病开始“适当”饮酒。要明确适量饮酒只是利于减少冠心病、心衰、中风的风险,但无论饮酒多少,都会增加房颤的风险,每天饮酒60g可使房颤的风险增加47%。也就是说适量饮酒只对部分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但同时会加大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另外,更重要的是少量饮酒的有益作用只体现在部分心血疾病中,而在肝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中,无论饮多少量的酒都是有害的。  饮酒对肝脏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对消化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导致胃粘膜脱落,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穿孔,严重者会引起胃癌;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紊乱;对生殖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使男性生育力低下;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表现在会导致认知功能、学习记忆的损害及对智力影响也很大。另外,如果长期饮酒可引起精神障碍,如出现幻觉甚至发展为痴呆等症状。  最后,饮酒者的饮酒量其实很难控制在所谓的有益范围内,情绪上高兴一点就会喝多,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专家建议饮酒者要限量,不建议不饮酒者为了预防疾病开始“适当”饮酒,饮酒产生的利弊会相抵,所以人们常说的适量饮酒会有益身体健康是不正确的。  受访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浦立勇 作者: 2020/01/17 10:5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