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老年人需要重视哪些健康问题? 北京西苑医院  作者:北京西苑医院高干科主任医师 童文新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开始行动不便,很容易发生意外;同时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尤其需要科学的健康管理,下面我们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干科主任医师童文新,来为大家讲解老年人需要重视的健康问题。  从临床经验看  老年人最易出现的问题  1、跌倒、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  人到老年更易患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等症。但实际上,一般这些病并不能对老年人造成很严重的问题,只要遵医嘱来服药,血压、血糖、血脂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临床上,给老年人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跌倒。老年人腿脚不灵活,容易摔跟头,摔了跟头,就有骨折的风险,就需要久卧不起;而久卧不起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个是认知功能障碍。所谓认知功能障碍就是糊涂,老忘事,最后整个人好像变了一个人。  比如原来可能是脾气特别好的一个人,结果现在却总发生争执,这也是老年人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是老年人的营养不良。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或吃得不够均衡,容易营养不良,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出现问题,休息也会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甚至容易长肿瘤。  摔跟头、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这些是老年朋友最容易疏忽的严重问题。  老年慢性病怎样管理  2、中西医结合调理身体  在治疗方面,中医跟西医没有特别截然的分配,一般临床上中药西药都在用。  老年人常易患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这些病。通过服用西药的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血压、血脂、血糖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尽管西药能把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指标调整到正常值,他们往往还是会感到感到身体不适,如头疼、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腰腿疼等,这些症状就需要中药、中医的调理。  中医会根据老人不同的体质情况、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比如对心脑血管病,根据症状来辨证,得出气质血淤、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或痰浊壅阻等的病性,然后开出药方,进行调补,使得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老年人怎样养生  3、遵医嘱,吃五谷,多运动  第一,是别盲目的相信保健品。  一定是要去医院、听医嘱。医生会给出什么药能吃、什么不能吃的建议,要听医生的话,不要盲目听信广告等途径得来的消息。  第二,不要得知哪个食物好,就顿顿吃。  从饮食养生来讲,什么都吃最好。五谷杂粮,什么都要吃,吃的比较杂一点,对身体有好处,吃什么都不要过度。  第三,是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中医讲,生命在于气血的流通。现在的人不爱运动,气血流通就不畅,就容易生病,容易有动脉硬化。  老年人也一样,本身功能都退化了,气血流通已经减缓,再不活动,就更缓慢了,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适量活动。  至于什么活动好,一要看个人喜好、兴趣;二要看,是否能够耐受。  此外,老年人要做点有阻抗的运动。  所谓阻抗运动,就如需要要抵抗重力的走路等运动、拿着矿泉水瓶动胳膊的上肢运动,都是需要克服某种力的阻力运动。  老年人会面临肌衰减的问题,即肌肉衰竭,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会导致很严重的疾病,要抵抗这种情况,就要做一做能够耐受的有阻抗的运动。  同时,老年人在运动时还要注意量力而行,而且要慢。  因为老年人一般有血压高,容易动脉硬化,所以无论在做什么时,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人体的神经调节是需要适应过程的。 作者: 2019/04/12 10:42
  • 6部门联合辟谣:近视治愈是个伪命题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记者 张佳星      一则加强近视监管的通知上了热搜:关于“近视矫正不得宣传降低度数”的话题在微博获得8864万人次的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 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前后径的变化,俗称眼轴长度变长,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是一种不可逆变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主任朱剑锋表示,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其恢复如常。眼轴变长无法逆转在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明确定义了近视:外部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它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中学物理课本上光学示意图,眼睛正是一个完整的生物光学系统。近视的人,这套系统的焦距有些偏差,因此需要配镜等方式矫正。“青少年第一次配镜一定要散瞳,让眼睛充分放松后,验光测视力,才会得到真正的结果。”朱剑锋说。可以理解为,矫正前,要摸清这套精密的系统偏差了多少。大部分儿童青少年近视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眼轴长度的变长。“眼轴的长度一旦变长,难以恢复。”朱剑锋说,阻止其继续变长是当务之急。而阻止继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是早发现、早矫正、定期复查,坚持戴镜,预防进一步下降。虚假宣传可能贻误治疗好时机各种眼贴、眼罩、按摩仪、理疗仪、功能性眼镜……声称能够治疗近视的产品层出不穷。北京海淀医院眼科主任吉昂表示,以眼贴为例,国家药监局从未批准过任何有近视治疗功效的眼贴,如果消费者去网上查一下它们的批号,肯定会发现漏洞。这些漏洞显而易见,却有不少人相信。用于缓解视疲劳的产品被偷换概念,拥有了治疗功能。实际上通过上述这些所谓的治疗产品无法治疗近视、恢复眼轴长度。西医无法让眼轴长度恢复,中医的药蒸、针灸等方法可以吗?“通知”指出管理部门应查处假冒中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传虚假中医近视矫正疗效的非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借中医近视防控技术欺骗群众的行为。“一些假冒的中医医务人员会声称中医能治近视,并按照每个人的病情来对症治疗,甚至有一些还排斥西医的治疗,比如不允许孩子戴眼镜。但事实是这些所谓的中医治疗从来没有经历过正规的疗效评价。”朱剑锋说。“不科学的处置会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朱剑锋表示,现代医学是循证科学,公众应寻求经临床证明的正确干预手段。一个误解:手术也不是治愈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近视手术治疗,认为通过手术可以治愈近视。朱剑锋解释,手术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了近视。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的主要方法是激光切削角膜和植入晶状体。角膜和晶状体都是视觉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其实是一个凸透镜,有自己的焦点。”朱剑锋解释,而激光角膜切削只是改变角膜了的焦距,使焦点后移,眼轴长度并没有改变。而晶状体其实是一个双面凸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也是改变视觉光学系统的成像焦点。“植入一个负透镜(凹透镜)就能中和一部分眼轴变长所导致的近视离焦。使焦点后移,正好使原本在视网膜前的焦点重新落到视网膜上。”朱剑锋说。    专家点评唯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也是医学科学的本质,没有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假说被夸大并应用于实践,甚至在反复的实践中被“三人成虎”,其实是对医学科学的违背。事实上,不少青少年近视发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调节痉挛导致的、超过实际近视度数的假象。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正确的散瞳验光或适当休息能够改善,许多不法机构和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简单的医学常识,过度宣传所谓假性近视的治疗概念。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阳光下的运动,研究显示,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率呈负相关。延缓近视的方法是早发现、早矫正。得到广泛数据支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低浓度阿托品已在境外上市,国内相关企业及药监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临床认证。呼吁公众相信有循证医学支持的科学观点。加载更多>> 作者: 2019/04/11 10:46
  • 春暖花开谨防过敏!3~10岁儿童易患这种过敏性眼病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张磊  随着春天来临,未来的3个月都将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期,眼睛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过敏症状,就是过敏性结膜炎。那么,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杭州市儿童医院眼科主治医生何甜介绍,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孩子身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角膜科副主任接英介绍,“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很高,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科疾病。”  患了过敏性结膜炎常会出现眼痒、眼红、分泌物增多、常流眼泪、怕光、有异物感等症状。此外,过敏性结膜炎也常引起频繁眨眼,严重的患者会在眼白处出现小水泡,水肿得厉害,像小核桃,甚至会有黑眼圈。此时如果患病的小朋友使劲揉眼睛,这些症状都会明显加重。  山东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儿科主任苏保宁强调,如果眼部发痒,切忌用手揉眼睛,以免损伤角膜,若出现眼睑及周围皮肤红肿等症状,可采用眼睛局部冷敷的方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切勿凭自己的经验擅自跑药店随便买药,以免因错误治疗而导致出现其他疾病。  如何预防过敏性结膜炎?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远离过敏源。春暖花开后,空气中的花粉增多,随风一吹,很容易侵袭人的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因此,如果对花粉过敏,就要减少外出赏花,外出尽量戴口罩、墨镜、帽子等,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洗脸。易过敏患者可以提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眼液可以在眼角膜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尽量减少外界对角膜的刺激,缓解一些症状。  本文由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东宝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治疗的领域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等,包括眼部整形美容、眼部肿瘤切除、眼部畸形矫正、屈光性疾病治疗等。 作者: 2019/04/04 11:21
  • 养猫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养猫可能导致精神分裂?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怀里的猫吓得顿时炸毛了。但这一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结论,确实是一项延续了几十年的研究。  斯坦利医学研究机构发现,目前有超过100项研究将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相关联。而其中不少案例发现,因猫感染弓形虫而导致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新闻报道截图  那么,精神分裂、猫、弓形虫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从此放弃“猫奴”这个身份呢?今天我们就好好来分析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弓形虫和精神分裂真的有关吗?  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来源已久。很久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发现,老鼠在感染了弓形虫之后会产生反常的行为。比如,正常情况下老鼠会躲避猫尿的气味,但是被弓形虫感染的小鼠会失去对猫尿气味的恐惧,甚至还会被它吸引,这会大大增加它们被猫捕获的可能性。    今年一月份,发表在权威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研究发现,接触弓形虫人群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增加了47%。这么一看,好像弓形虫真的挺可怕的。  弓形虫是怎么感染到人的呢?  弓形虫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在众多的感染动物中只有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只能算是中间宿主,因为弓形虫只在猫体内才能进行有性生殖。在被感染的最初几个星期内,一只猫每天排出的粪便中通常会含有数百万个弓形虫卵囊,经过几天的“孵化”,它们便具有了感染能力。    这些卵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比如饮食:如果其他动物因接触或食入弓形虫卵囊而感染,并形成组织囊肿,而人类又吃下未经正确烹饪的受感染组织,那么人们就有可能被弓形虫间接感染。又比如,每天辛勤更换猫砂的我们,和在猫砂中与猫玩耍的小朋友们,也可能不小心就摄入或吸入弓形虫卵囊而感染。另外,如果猫咪的弓形虫大便沾染到了饮用水、水果或蔬菜,而我们又未将它们清洗干净,也可以间接摄取弓形虫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弓形虫是如何影响大脑的呢?  弓形虫感染人类后,喜欢寄生在大脑中调控恐惧、决策区域的神经元中,并在此处形成囊肿,从而改变其功能。另外,囊肿可能也会通过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水平来影响我们的行为。  以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囊肿在健康人群中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艾滋病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感染弓形虫后,这些囊肿才会生长、复制,从而导致致命的脑部炎症、痴呆和精神疾病并危及生命。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弓形虫感染与性格改变、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养猫真的会增加精神分裂的危险吗?  上文中提到一月份发表的那项研究,此研究招募了超8万名丹麦献血者,这其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很少,只有151人。当他们将分析范围缩小到28名在弓形虫感染检测中呈阳性结果后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时,结果显示,感染弓形虫的人发生精神类疾病的风险可能高2.5倍。  虽然风险增加,但是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总体发生率很低,所以感染只略微增加了总体几率——从1%增加至2-3%。所以,光靠这一项研究还不足以得出结论,或者说由弓形虫感染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很低,远比不上其他致病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假设弓形虫在精神疾病中发挥作用,但始终缺少实质性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拿动物来做实验却不能拿人来做实验。所以养猫增加患精神分裂的风险,这一说法还站不住脚。  如何做到“吸猫”的同时远离弓形虫?  小心驶得万年船,“猫奴”们想要远离弓形虫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确烹饪食物。要洗净、做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以及污染的熟食。  注意避免猫咪捕食可能受感染的动物,应每日定期喂熟食和成品猫粮。  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理猫砂,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  计划怀孕的妇女最好到医院做弓形虫抗体检查,孕妇最好不要养猫、也不要接触猫。  目前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若发现感染,请及早就医并谨遵医嘱治疗。  所以,  爱猫人士们放心养吧,  善良的人儿运气都不会太差。 作者: 2019/03/21 10:48
  • “识”胃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作者:郭育铭  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定量,胃病也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大疾病,其发病率也越来越年轻化。  胃在人体中位于腹腔上部略偏左的位置,上部通过贲门连接食道,下部通过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是一个肌性器官,是由好几层肌肉构成的一个“房子”,在没有食物消化时略呈管状,容量约为50mL,在高度充盈时呈球囊状,容量可达2L。胃壁最内层是各种胃腺体细胞,能够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肠激素。当食物在口腔咀嚼时,唾液内的淀粉酶便开始对食物中的淀粉成分进行消化。这时,胃也会出现容受性舒张,容积变大,为容纳食物做好准备,同时胃内腺体分泌增加,排空延迟,蠕动增强,使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质,为下一步的吸收做好准备。  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胃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胃酸是指胃液内的盐酸,它是一种无色、酸性的液体。正常成人每日胃酸分泌量约为1.5L至2.5L,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解离状态的游离酸,另一种是与蛋白结合的结合酸。胃液的酸性反应主要取决于游离酸。胃酸可以对食糜中的其他成分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使食糜由紧密牢固结构变为松蓬的状态,便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另外,胃腺的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没有活性,而是在胃酸或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以对食糜中的蛋白质进行消化,它的主要作用是水解蛋白质为蛋白胨。  食物是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主要刺激之一,食用不同程度的食物在餐后带给胃部的感受也不同。长期饥饿缺乏食物的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同时粘膜腺体由于失用,可能出现粘膜腺体萎缩的情况。另外,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而长期吃撑的话,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功能,出现腹胀,长此以往易导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适当的饮食能够减轻胃病症状,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加重病情。  食糜由胃进入肠道后,就开始在小肠内进行消化。强酸性的胃液可以杀菌和降解食物的分子结构,而肠道的碱性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无论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是酸还是碱,到了胃里,在强胃酸的混合下,都会变成酸性。进入肠道后,遇到碱性的胆汁、胰液、肠液的混合,又会变成碱性。营养物质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如果酸性分子多了,肾脏会多排出一些酸;如果碱性分子多了,肺就多呼吸一些,多排泄一些碱,最终目的就是保持体内的PH值在7.35~7.45之间,使每个细胞都能“愉快舒适”地生存下去。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2019/03/19 16:37
  • 螨虫微小危害却不小 这三类人最需要谨防螨虫危害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作者:李婷婷  我们都知道,螨虫微小,人眼无法识别,但是对人体的伤害却一点不少。螨虫不仅会伤害到人们的皮肤,甚至还会侵入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巨大伤害。那么,螨虫有哪些危害?家中哪些地方螨虫最多呢?哪些人又最容易受到螨虫的伤害呢?  中大医院皮肤科博士董正邦介绍,螨虫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微小生物,肉眼看不见,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不仅容易导致皮肤过敏,还是过敏性哮喘、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螨虫还能传染羌虫病、流行性出血热、鼠性斑疹、伤寒、弓形虫病、立克次体病和狂犬病等各种疾病。  总体来看,由于床垫、沙发、被褥和枕头与人体接触时间较长,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且具有螨虫喜食的人体皮屑,因而这些地方的螨虫滋生率最高。此外,现代居室常用丝绒材质的落地窗帘,不易洗涤,往往会积聚或吸附灰尘;若是人造织物,由于静电作用还可能吸附棉花短纤维、羊毛短纤维以及人体脱落的皮屑。这些天然植物纤维和人体脱落的皮屑,均是尘螨的理想食物,所以居室中的螨类也能在窗帘上栖息、繁殖。  据了解,有3类人最需要注意螨虫的危害:  1.经常在空调房间中工作的人。因为空调的过滤器没有按时清洗就容易滋生螨虫。  2.小孩,特别是儿童。因为他们对螨虫及它的分泌物比较敏感。  3.户外活动比较多的人,尤其是经常在草丛或者潮湿的地方活动的人。  不仅是这三类人,其实任何人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预防螨虫滋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清爽;保持室内清洁、尽量减少灰尘,尤其是要清理居住环境中多灰尘的死角,比如空调过滤网、床垫、地毯、养花及养鱼等场所;勤洗澡洗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多晒枕套、被套、床单等床上用品及衣物;尽量不在室内养宠物,尽量不用地毯、不玩软体毛绒玩具,如果有毛绒玩具要定期清洁,平时将玩具装在防尘的盒子内,不要放在床上、沙发上,尽量不要让宝宝抱着玩具入睡。  本文由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阚海东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3/13 09:20
  • 如何让孩子长高?遗传、环境、疾病等都是影响因素 人民网  作者:周璨晨  3月10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人民健康联合人民幼禾主办的“健康之路从小开始”专场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科主任孔元原表示,在孩子身高问题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都会对孩子的身高造成影响。  孔元原表示,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问题越来越关注,一般来说,遗传因素对于孩子的身高占主导作用,除了和骨骼密切相关的营养素的补充之外,睡眠和运动也对孩子的身高有一定的影响。  “学龄前孩子的睡眠时间大概是11~13个小时,如果孩子晚睡、熬夜或者孩子睡得比较少,生长激素会分泌相对偏少,个子会受影响。”孔元原说,“幼儿的运动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增加血液循环,加强改善骨的营养,促进成骨。包括增加骨密度,如果说运动量太少,其实这个孩子的长个也会受到影响。”  孔元原进一步表示,慢行系统的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对孩子的身高也会存在一些的影响,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状态,会影响孩子促进骨发育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想要孩子长高需要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调节孩子周围的环境因素,让孩子营养充足、多运动、预防疾病的发生。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科主任孔元原 作者: 2019/03/12 09:22
  • 春季养生 邯郸中医院  作者:邯郸中医院 杨晓庆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自古养生者无不重视春季摄养,无不遵循中医调养法则。这个时节人体的机能是在寒冷中准备着向盛夏过渡,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人体内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因此,春季养生应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春季是多种疾病易发作的重要季节,也是摄生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个阳气复苏升腾的季节,我们应该怎样如何养生呢?下面我来和大家谈谈春季中医养生的一些小方法。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调摄情志、怡养心神、调剂生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天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的变化,像树木发芽,草儿生长,花儿开放一样,向外、向上抒发自然之气,春天在五行中属木,五脏与之相配为肝,春气通肝,此季肝气旺盛而生发。因此,这时的养生要特别注意养阳的原则,蓄养机体的阳气。中医认为人之体,是以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机体,其中五脏为人体中心,按五行理论,春季应木,五脏之中肝属木,所以春季养生应先从养肝开始。说到养肝,就是要心志安闲,情志舒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心态,无论遇到高兴的还是悲伤的,都要保持平和的情绪,不去过度悲伤或过度的高兴,过犹不及嘛!中医的养生讲的是“和”,和谐社会的和字,情志平和舒畅也是这个意思。下面我将从“衣食住行”四个与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讲讲怎样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更好的养生,更好的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衣  春季是天气由寒转暖的季节,此间虽有“春暖花开”之美誉,但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季节。说到穿衣,就不得不说说最近邯郸的天气了,网上有人说最近邯郸的天气温度是春夏秋冬四季随机播放,一会春天,一会冬天,一会夏天,天天温度不一样。其实这种气温的波动,也是邯郸春季的一个特色。在严寒的冬季的时候,各种保暖措施的完备,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到了春暖花开,如果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同时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所以我们穿衣还是应该首先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我们不要尽早的脱去冬衣,尽量随着气温变化更换衣服,否则很容易感受风寒,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初春昼夜温差很大,气候变化相对比较剧烈,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是有着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生理机能反应比较慢,多阳气虚衰,更应该多捂一捂,不要盲目的及早的脱去冬服,而是等到适应了气候之后再减掉衣服。当然,人体体质差异比较大,春季穿衣,既根据气候变化又要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服装。比如说阳亢体质的人,说白了就是火大的人,再捂就不合适了。对于衣服的选择来说,我觉得应该选择透气性好的、舒适为主的棉质衣服为佳,避免穿化纤类的衣服。此外,春季着装衣裤不宜过紧。现在一些年轻女孩为追求曲线美过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紧身衣裤,其实这很不利于健康,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过于紧身的衣裤容易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继而容易引起妇科的炎症。  食  今天的人们在饮食上可谓是历史上最为盛的时代,“民以食为天”是言饮食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病从口入”又是说饮食不当导致疾病从生。说到吃饭,中国人个个是美食家,我们邯郸人的特产名吃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永年的酥鱼、缯肘、驴肉肠、魏县的鸭梨、临漳的扒兔、鸡泽的辣椒、黄粱梦的小米等等,但是在春天吃什么、怎样吃才能更健康更养生呢?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讲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句话用于指导饮食,就告诉我们在春天应该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是因为春天多风寒之邪,大家应该吃温补阳气食物以使我们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明代中医大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同时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春天五行属木,五脏中与肝相对应,故容易助养肝气的生成,所以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 告诉我们在“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就是说当春天来临是肝气升发的时候,此时的饮食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从而达到助肾补肺,安养胃气,顺养肝气。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主运化生成气血。而春天属木,为肝气当令,酸味入肝,脾属土,甘味入脾,而木克土,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脾胃运化不好了,身体就开始出现状况了。食品可选择芹菜、豆豉、葱、香菜、花生、鸡、鱼、牛肉、薏米、山药、莲子、白扁豆、大枣等等。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增快,精神压力大、运动少,饮食不节导致的肥胖、高脂血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春节刚过去不久,想必大家的大鱼大肉吃的很多,所以在春季的饮食一定清淡为主,避免高脂肪的食物和一些快餐类的垃圾食品。有些肝脾不和的人可以以小米粥为主,辅助以多样的蔬菜来调养自己的胃。当然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的饮食,还需要具体的辩证来看待,这就需要正规的中医大夫来帮助大家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比如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量,就不适合多吃甘甜的食物了。我们前面所说的特产,缯肘、扒兔等肥腻之品就要少吃了。下面给大家说几个食疗方对春季养生颇有裨益:  一:葛花饮 葛花15克,枳椇子12克,绿茶或红茶适量。将葛花洗净,同枳椇子放入茶杯中,因个人喜好选用绿茶或红茶适量,一起用300ml开水浸泡3~5分钟。原则上来说脾虚虚寒的人可以选用红茶,胃火盛的人可以选用绿茶,本方有解肌生阳、养肝明目的功效。  二:。 芹菜香菇煲大枣 芹菜100克,香菇50克,大枣50克。大枣先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小火煮汤。之后放入切成小段的芹菜即可佐餐食用。有健脾疏肝利胆的功用。  三:薏仁、首乌、荞麦瘦肉粥  薏仁30克,制首乌20克,荞麦30克,瘦肉末50克,将制首乌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备用。将薏仁荞麦洗净,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加瘦肉末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调入制首乌末,拌和均匀,继续用小火煨煮20分钟,粥成时加适量蔗糖,拌匀即成。有温阳健脾、平肝降脂的功效。  起居  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而在春天最能体味自然。中医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老老恒言》,“凡卧,春夏首宜向东”,“晨起漱口,其常也”,但“不得漱而吐之,常以津漱口,即细细咽津”。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是万象更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也就是说人们应该晚睡早起,睡觉时使自己的头部朝向东方,放松自己,穿宽松的衣服,使形体舒缓。早上醒来之时,尽量漱口,如果能做到用津液漱口,并缓缓频咽更佳。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这样才是适应春天时令之气、使精力更加充沛,减少“春困”,还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老年人来讲,久卧最易伤气,春眠太久,不但会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亏损虚弱,就会出现筋脉僵硬等不舒服症状,如果气血运行不畅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血瘀,甚者还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所以老年人不要睡的太久,每天能够保证6-9个小时就可以。 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20分钟,在泡洗的过程中自觉微汗从背而生最益。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穴位,泡完脚后进行自我足部按摩对肝脏的保养十分必要。:大敦、行间和太冲。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行  大家都知道“动则养阳,静则养阴”,通过一个冬天的“窝居”,想必好多人快在温室里闷坏了,春天一到就迫不及待的想到走出家门里好好游玩一番。但是春天又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一些细菌和病原菌经过冬天的蛰伏开始活跃起来了,我们出行的时候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大家可以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外出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这也有利于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胸开阔,气血舒畅,精神旺盛。因为初春时节气候变化无常,大家出门的时候要穿衣适当,避免风寒。老年朋友及一些长期服药的人在春游期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带上平时自己的常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一些老年人可能不适合长时间的长途的春游,可以选择在附近的公园进行适度的锻炼,比如说打打太极拳、唱唱戏。总之无论对于什么人来说,既然春天到了,就别窝在家里,多亲近亲近大自然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我们要把握好时节,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进而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作者: 2019/03/11 09:31
  • “聪明药”是什么?真的存在吗?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李文思,复旦大学临床药学博士  “学习真的好辛苦,考题都不会啊,我希望能发明一种药,吃了就可以变得聪明!”小时候,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冒出这种想法?  近日,Netflix推出了一部纪录片《药瘾》(take Your Pills),揭秘了美国学生对“聪明药”的滥用已经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    网络截图    新闻截图  站在改变人生的路口,谁都想鱼跃龙门进入名校,美国学生同样面临着超大的竞争压力。但身边总有一群不怎么努力还能考取好成绩的人,于是有人发现了“聪明药”,其效果令人惊掉下巴......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为了不被同龄人抛在身后,于是,一波一波的学生效仿起来......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那么这种能帮助提高记忆力、让人通往捷径的神奇“聪明药”,真的存在吗?  答案肯定是:没有!  其实,网络上说的那些“聪明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今天给大家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聪明药”是什么?  网传的几种“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哌甲酯、阿得拉(Adderall)——苯丙胺、莫达非尼。  1、利他林——哌甲酯  哌甲酯,也有地方写作哌醋甲酯,商品名叫做利他林。哌甲酯是治疗注意缺陷多种障碍症(ADHD)的药物。它通过阻断突出前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同时增加这些单胺类物质释放到神经元间隙中,从而兴奋中枢,达到提高注意力的治疗作用。  哌甲酯只能通过兴奋中枢来提高注意力,却不能增进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哌甲酯只能由专科有资质的医生开处方购买,每张处方也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私自欺骗医生、到黑市购买哌甲酯可构成违法行为,大家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2、阿得拉——苯丙胺  说到阿得拉的成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触碰——它是一种含有苯丙胺的药物。可能有人还在迷糊,苯丙胺是什么?它就是臭名昭著的安非他命。  如果在苯丙胺上再合成一个化学结构,就会成为——冰毒。  3、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是一种觉醒促进剂。它可以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从而延长了学习、工作时间。莫达非尼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在军事领域也有所使用,比如一些需要长期清醒的岗位,如飞行员、观察兵等。  文献报道,在睡眠剥夺48小时的条件下,使用莫达非尼的正常人模拟飞行的错误率更低。也有其他媒体报道,有学生使用莫达非尼后,进行测验,注意力、记忆力等有所上升。    “聪明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利他林——哌甲酯  最常见的就是失眠、焦虑、头痛、头晕、焦躁不安、神经质、厌食、心情低落、感觉异常、多汗、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根据《2013年中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哌甲酯属于一类管制精神类药物,具有成瘾性。久服可出现依赖性,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  2、阿得拉——苯丙胺  阿得拉这款药物本身也是作为ADHD的辅助用药上市的,但考虑到该药具有较高的成瘾性,且具有易制毒的特征,我国尚未批准上市。苯丙胺同时也属于一类管制精神类药物,不可私自购买。    3、莫达非尼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头痛、失眠、食欲降低等。长期使用还可以导致情绪不稳、抑郁、狂躁、焦虑等精神症状。  莫达非尼虽然能够促进觉醒,缩短睡眠时间,但身体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睡眠、休息时间。长期剥夺睡眠,生物钟规律紊乱,会引起精神症状,另外,是否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尚未可知。  “聪明药”真能让人变聪明吗?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并不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相反,它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人产生依赖性,没它们不行。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这些药物的滥用其实会成为一种软性毒品,  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  想变聪明,不如想点正经法子! 作者: 2019/03/05 15:35
  • 开裆裤是"带娃神器"?为宝宝穿衣时需注意这些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朱雅文  开裆裤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带娃神器”,许多家长认为,给宝宝穿开裆裤方便又透气。不过,穿开裆裤会直接裸露宝宝的皮肤,有很多健康隐患。那么,给宝宝穿开裆裤有哪些健康隐患?家长在宝宝的穿着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很多父母为了方便,会给宝宝穿开裆裤,这样宝宝就可以直接蹲在地上大小便,而且不会把脏东西弄到衣服上;不过宝宝穿开裆裤会使臀部、外阴部及小腹长时间暴露在外,很容易因受凉引发感冒及腹泻,还可能让宝宝的生殖器遭受蚊虫叮咬,引起虫咬性皮炎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活动时更容易被锐器扎伤或被火、开水等烫伤,穿开裆裤会让生殖器裸露在外,一旦遭遇意外,受伤的风险较高。对于女宝宝来说,其外阴部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容易被感染,穿开裆裤更易造成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此外,穿开裆裤也可能使宝宝更容易感染寄生虫。举例而言,蛲虫是生活在结肠内的一种寄生虫,在夜间会爬到肛门附近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宝宝如果用手直接抓抠,指甲里便会有虫卵,宝宝吸吮手指时可能把虫卵吃进体内,造成反复感染。穿开裆裤则增加了这种感染发生的几率。  开裆裤有这么多的健康隐患,家长在宝宝的穿着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参考:  1.年龄较小的宝宝如果还需要穿开裆裤,可以在裤子里面垫上尿布,并在裆处缝上子母扣或易拉扣,大小便时拉开,便后再扣上。  2.在宝宝会爬行时开始穿满裆裤,比如背带裤,它对宝宝的身体没有任何束缚,还能避免肚子着凉,在宝宝爬行时还可以避免宝宝的肚子紧贴地面,能够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3.在带宝宝外出时应尽量让宝宝穿纸尿裤,或穿脱方便的整裆裤。  本文由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烈萍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2/26 10:3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