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面对来势凶猛的更年期 中年女性该如何抵抗?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牛建蕾  女性到了四十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了失眠多梦、潮热出汗、烦躁等症状,皮肤也在逐渐衰老……令人惶恐的更年期终究难以逃避。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更年期的年龄阶段多为45~55岁  更年期也叫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有生育能力向无生育能力过渡的一个时期,大约历经十年,有的会延长。我们常说的更年期一般指45~55岁这个年龄阶段。  更年期的具体表现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正常的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1~35天;行经时间缩短或延长,正常的行经时间是3~5天,也可达7天;经量忽多忽少,一次经期超过80毫升称为月经过多,少于5毫升为月经过少。  更年期骨质疏松。很多女性会出现全身痛,尤其是腰背痛,事实上,这些症状在暗示骨质疏松的发生。腰背酸痛常是骨质骨量减少的信号,却经常被忽视。  更年期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越来越少,加上身体代谢率降低,使脂肪的消耗量减少,造成身体内脂肪堆积;更年期雌激素减少,雄性激素相对较多,在此作用下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并逐渐向腰腹部聚集,形成向心性肥胖,导致腰围越来越粗。  情绪改变。提起更年期女性,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暴躁、唠叨、敏感等词语,在这一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女性会有失眠多梦、潮热出汗、烦躁、抑郁等症状,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比如刚说过的话就会忘记,给人唠叨的感觉。  泌尿系统的变化。女性到了中年,皮肤粘膜包括阴道、尿道的萎缩,会出现反复的尿路感染、阴道感染;还会出现性交痛,严重影响夫妻性生活和谐,影响双方身心健康。  更年期女性生活建议  增加运动量。多运动,增加消耗量可减少脂肪的囤积。可以选择快步走、瑜伽等较为温柔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保证每天四十分钟即可。  保证合理的饮食。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占比较高,占饮食摄入热量的40%~55%;蛋白质、脂肪也要按比例摄入,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脂肪过多;饮食多元化,保证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取。  保持好心态。女性尽量不要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最好;要学会知足常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听音乐等,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本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1/06 16:40
  • 又到一年流感高峰期,快来看看您在七类易感人群里吗? 保健益谈  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高,危害大。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每年冬春季节是我国流感高发季节,希望社会公众提高对流感的认知, 提高疫苗接种率, 尤其是建议5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孕妇、慢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加强预防。  流感可不是“受凉”  很多人喜欢用“受凉”来解释各种不舒服,但流感并不是“受凉”,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即 A、B、C、D)四种型别。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甲1即H1,甲3即H3),乙型(Bv即Victoria,By即Yamagata)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冬春季节,尤其高发。每年的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范围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相关死亡案例。仅我国,2018年就有70余万例流感患者。  七类人应该当心  1.小孩 小孩是流感易感人群,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要花更长时间来对付病毒,流感病毒有足够的时间去繁殖,让患病持续更长的时间。建议让孩子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不能放松对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孩子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老人 65岁以上的老人,相比其他人更容易得流感。老人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同时也要合理运动,及时接种疫苗。  3.肥胖的人 赘肉会压迫肺部,使胖人呼吸起来比别人吃力,难以抵抗病毒。此外,肥胖还可能让流感疫苗不那么有效。  4.慢病患者 患有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的人,也是感冒易发人群。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谢功能紊乱、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慢阻肺患者因为肺功能减弱,对流感也十分敏感,需特别小心。  5.嗜好烟酒的人 长期抽烟酗酒会降低免疫力。建议逐步戒烟,饮酒要适量。  6.缺觉的人 如果总是睡眠不足,人体就来不及自我修复,导致疲劳累积,降低人体免疫力。建议成年人至少保证每晚6小时的睡眠时间。  7.久坐不动的人 运动不足会造成血液循环不佳以及基础代谢不良,易令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导致疲劳、免疫力低下。快走等轻度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激活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力。建议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  作者:盛吉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作者: 2019/12/20 10:47
  • 如果患上了抑郁症,应该怎样应对和治疗呢?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12-18 作者:王绍绍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患者一般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或者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我国抑郁症患者约为3千万,就诊率极低,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抑郁症,到底应该怎么应对和治疗呢?  在抑郁症的治疗上,主要是三大方面的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即抗抑郁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表示,目前看来,抗抑郁药物进展非常非常快,现在有很多效果不错、副作用较小的药物用来治疗抑郁症,所以说,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很重要的手段。  第二个抑郁症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其中有很多的心理治疗的流派和方法,现有医学研究的发现,在抑郁症的治疗上,认知行为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另外,还有一种叫做人际关系治疗。目前来说,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是比较被各方肯定的。  第三种治疗方叫物理治疗,大家可能平时也听说过,并因此对精神专科医院有一些误解,这种疗法就是电休克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给病人通电,引起类似于电解氧的现象,通过大脑去电极化,从而治疗抑郁症。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有着严重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的病人来说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当然,现在电休克治疗经过了改良,在医院里面经过麻醉以后才做,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实际上,除了上述三种治疗方法之外,我们国家传统的医学还有一些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些中药治疗,也有一些针灸治疗。李占江说,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不管是中药也好,汤剂也好,针灸也好,在抑郁症的治疗当中都是有一定效果的,特别是对于轻度、中度的抑郁,效果会比较显著。当然,如果中轻度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不太好的时候,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及时诊治,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西药比中药的效果更加显著。  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诊率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在抑郁症的防治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抑郁症的识别率比较低,国家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有十年的行动计划以及二十年的行动计划,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抑郁症以及精神卫生方面的科普宣传。所以,现在抑郁症的识别率比2000年的时候提高了很多,治疗率也都提高了不少。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 作者: 2019/12/18 17:46
  • [今日真相]靠洗发水能防脱发? 科学辟谣   对于洗发水来说,它只是日常洗护用品,作用主要是护理头发。 作者: 2019/12/18 17:44
  • 抑郁症患者超3亿,哪些人容易得抑郁?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12-16 作者:王绍绍、刘璐(实习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其中中国有5400万患者,相当于100个人里至少有3个抑郁症患者。那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有哪些特点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关于抑郁症人群的特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李占江副院长对这个问题先做了一个阐释,那就是抑郁症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同,对应的患病人群也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易患抑郁症的人群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第一,李占江提出,女性是容易患抑郁症的人群。现在女性得抑郁症的病人要比男性多,所以说,在性别方面是有差异的。  第二,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李占江解答到,遗传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一个因素,如果家族里曾有人得过抑郁症,就会存在遗传基因,产生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  第三,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认知,那就是抑郁症病人往往有着过大的压力,这一点得到了李占江的肯定,他指出,压力大的人更易得抑郁症。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无论压力来自何方,只要压力非常大,就容易出现一些抑郁的问题。  那么,患有抑郁症的人群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李占江院长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他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进行自我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特点,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往往对自己抱有一种比较负面的评价,不太自信,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什么也做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并且会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结果都是失败的,认为未来是渺茫的,对未来不抱有什么希望。  其次,他们不会信任别人,不能与周围人保持融洽的关系。所以,在这样的性格、世界观加持下,他们对自己、周围人、对世界、对未来的负面看法偏多。李占江认为这种负面看法对一个人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越悲观的人越容易产生一些精神问题。在形成这些负面的看法以后,会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会在日常生活当中面临着更多的事情和更多的挫折。久而久之,会导致抑郁。  还有一部分抑郁症病人的性格特征,是李占江着重说明的,因为尽管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低,但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的人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因此在生活中,他们会努力去行动,努力去做事情,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博得别人的正面反映。这就导致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努力做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出现抑郁。所以说,患有抑郁症与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的联系。  如此看来,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性别、家族遗传、生活压力和个人性格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减压,平日里与亲人朋友进行谈心,就可以缓解焦虑,远离抑郁。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 作者: 2019/12/17 11:35
  • [今日真相]酵素真能减肥、抗癌、抗衰老? 科学辟谣   酵素商家的主打产品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酶之一,其本质是蛋白质,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温度、pH值等条件下才能发挥活性,而酵素在通过消化道时会经历胃液、胆汁等消化液,因而会变性或被分解,无法发挥其生理活性。 作者: 2019/12/12 09:53
  • 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是为啥?千万不能乱用抗生素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12-10 作者:王绍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经常出现不明缘由的发烧现象,去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来什么原因,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刘正印表示,不明原因的发烧也叫发烧待查,需要符合三个诊断条件。第一,体温大于38.3℃,第二,发烧时间持续三周以上,第三,至少持续一周之内多次检查没有查出病因。为什么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呢?刘正印补充,首先,有些人功能性低热,比如女性来例假以后出现的发烧,医学上叫自动功能性发烧,是人体生理现。还有,有些发烧很快就自愈了,比如一些病毒感染,不需要吃药,喝点水就好了。临床上所接触的急性发烧很少能列入到发烧原因待查里面。  发烧是肌体对外界病原体的自然反应,如果一个人发烧了,并且烧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病原体在人体内就消失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机制,假如烧了一两天并且体温不是很高,那么多喝些水,补充一些维生素,体温自然就降下来了。如果体温比较高,最好吃点退烧药,如果还是退不下来,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看一下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刘正印说。  患者千万不要自己乱吃抗生素,刘正印建议,如果出现长期发烧现象,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判断是不是感染,每一种疾病都需要对症下药,如果不是感染性疾病,吃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患者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这种情况下抗生素也是无效的。抗菌药物在人体内引起的其他反应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副作用,长此以往,人肌体内的细菌会对很多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再吃的时候就无效了。很多人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其实不然,抗生素仅仅对细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有效,对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大家应谨慎服用。刘正印强调。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刘正印。 作者: 2019/12/10 10:45
  • 久杀不灭的幽门螺杆菌有了新克星 科技日报  作者:张愉悦 张晔  号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因其耐药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之一。记者8日从南京医科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而且它非常“聪明”,作用专一,不易产生耐药,安全性高。该成果日前在期刊《抗菌制剂与化疗》上发表。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万例,其中50万例新发在中国,近20万人被胃癌夺去生命。作为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世界上约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中国人群感染率更是高达60%。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广泛性、致病的严重性、耐药的严峻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问题。  幽门螺杆菌的生命力非常强大。人类的胃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强大的胃酸也不能将其杀灭。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含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菌株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根治率降低,甚至出现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扰乱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副作用,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  为克服耐药挑战,必须研发“专属克星”根除耐药性幽门螺杆菌。该课题组经过前期化学合成,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亚麻酸锌。该化合物经过体内体外抑菌效果、胃黏膜组织病理修复、炎症因子调控及对细胞和脏器的损伤评价等,发现其可以安全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且具有“专一性”,长期使用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具有非常好的开发潜力。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国家专利。 作者: 2019/12/09 16:58
  • [今日真相]鼠疫无法防控,得了鼠疫必死无疑? 科学辟谣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具备完善的疾控体系,基本不会发生大范围流行事件。 作者: 2019/12/09 16:56
  • [今日真相]“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 科学辟谣   芬苯达唑(Panacur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作者: 2019/12/04 15:1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