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源头,最新结论来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源自何方?最新结论来了!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通过分析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结合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揭示,该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论文电子版截图  2020年6月11日,1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突现,打破了北京连续56天无新增病例的平静。该患者马上就被收治,病情也很快得到控制,但是他从何处感染了病毒,却成了一个谜。结合指示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其所到地区和接触人员的排查,北京市继而发现,2份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环境样本呈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随后,新发地市场538名员工接受病毒核酸筛查,又有45人呈阳性。新发地市场随即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市有关部门果断对该市场采取关闭措施,以有力遏止疫情的蔓延。6月中旬,北京进一步推进核酸筛查,共发现368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些感染者均与新发地市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其中169人是新发地市场的工作人员,103人于5月30日至6月12日期间去过新发地市场,其余96人均为上述人员的接触者。未发现独立于该市场的早期传播链或独立传播链,提示新发地市场是此次疫情暴发的单一源头。新发地综合交易大厅负一层(牛羊肉厅)感染工作人员分布结合新发地市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初步确定综合交易大厅地下一层(牛羊肉大厅)水产区S14号摊位可能是感染的源头:S14号摊位的7位工作人员均为新冠确诊病例,且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早。根据流行病学模型推断的疫情开始时间范围内,共有5位顾客新冠抗体检测阳性,且这5位顾客都到访过S14号摊位。这5位顾客及其密切接触者在过去14天内都未到访过中高风险区域或接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进一步提示疫情是由新发地市场向外传播。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和环境样本中获得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其病毒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和我国之前所发现的本土及输入病例均不相同,揭示该次疫情应为单一性的境外输入。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自主开发的低病毒载量样品处理方法,对110个病例和环境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核酸测序,共获得了72条高质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均具有8个特征性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在我国此前的本土和输入病例中从未发现过。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比对,发现除C6026T突变位点之外,具有其它7个突变位点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欧洲。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本次疫情的病毒应为单一性的新发境外输入。新发地疫情中的病例和环境样本中获得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其病毒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综合上述结果,同时确认S14号摊位的工作人员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且5月至6月初期北京也无报告新增感染病例,提示病毒极可能来源于境外输入。进一步调查显示,S14号摊位售卖的物品中冰鲜三文鱼是唯一来自境外的商品,且摊主曾于5月30日从某供应商处采买过从存在新冠病毒疫情国家进口、包装完整的三文鱼,在市场内切割处理后零售。为此,研究人员对新发地市场内所有三文鱼供应商的冷库进行了采样检测,发现某供应商有5份鱼体拭子样本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份未开封鱼体拭子样本中测序获得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本次疫情中人和环境样本中的病毒高度同源。因未能从鱼体上分离获得活病毒,因此尚无法证明鱼体上的病毒活力。但是将高质量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提示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本次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病毒源头。在文章发表过程中,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从青岛获取的冷链食品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进一步提示冷链食品可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研究对于揭示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来源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优化疫情常态化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 2020/10/28 15:19
  • 数值“忽高忽低” 难道家里的血压计不准? 来源:北京青年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在临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高血压病人复诊时,测血压后抱怨说家里的血压计不准,出门的时候自己测是130/70 mmHg,在医院测是140/80 mmHg。是不是病人家用血压计不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血压特点。  无论是否有高血压病,一天当中血压都是有波动的,绝大多数人群血压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出现在清晨5点到8点左右,是一天中最高的血压时段;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傍晚4点到6点左右,较晨峰稍低些,其他时间血压多低于上述时段,在夜间达到最低,这种规律与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峰正好吻合,夜间休息,体内交感神经休息、迷走神经活跃,血压较低。因此,一天中的血压正常昼夜差在10%-20%。如果昼夜差值不到10%、大于20%或昼低夜高都是不好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或许大部分患者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血压高,即便到了160/100 mmHg也没什么反应,为什么要治疗高血压呢?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高血压或血压曲线异常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发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命疾病,所以高血压一定要治疗。  治疗方式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即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限盐、规律运动、减重等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控制,部分病人不需要服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还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应用药物治疗,无论服用哪种药物,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  老年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特点:  1.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偏低,我们称为单纯收缩压高的高血压。  2.血压曲线不正常:血压波动大,一天中收缩压峰值可达180 mmHg,低的时候低至110 mmHg甚至更低;一年中血压也有波动,夏季血压偏低,甚至需要停用抗高血压的药物,但应密切监测,随季节变化要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由于身体调节功能差,体位变化后导致收缩压差异达20 mmHg或者以上,这种变化称为体位性低血压。由于血压变化快,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头晕甚至跌倒。  4.影响血压的因素多:如失眠、活动后、服药时间等都可造成血压波动;因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而服用的药物可使血压下降;因关节痛、免疫性疾病或慢阻肺、肾性贫血等应用止痛药物、糖皮质激素、促红素等药物可使血压增高。因此,监测血压很重要,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咨询,调整治疗方案。  5.此外,还有白大衣性高血压。特指到医院测血压就高,而自测血压还不错;还有白天血压不高,晚上血压增高,就是反杓型血压曲线,这部分患者容易被漏诊。因此,要更强调家庭自测血压,并且做好记录供医生调药参考。  无论是电子血压计还是医用血压计,我们连续测量就发现几次测血压值都会不同,特别是有心律不齐的患者,正确的方法是要求静坐休息至少15分钟再测血压,两次测量要间隔5分钟以保证血压测量准确。测量姿势也很重要,推荐端坐位,右侧上臂血压,上臂与心脏基本同高。推荐品牌电子血压计,最好是测上臂的,定期更换电池,如果怀疑血压计不准确,可在就诊的时候带来与医用血压计做对比。  说了这么多就想告诉大家,血压有波动是正常的,血压计相对是准确的。如果存在多种疾病、服药较多,更要监测血压的变化,尽量选用“一箭双雕”的药物,减少药物应用种类,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改善总体预后。  文/刘琦 (北京同仁医院) 作者: 2020/10/27 09:23
  • 痛风为何爱在脚趾发作 来源:生命时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存在血尿酸偏高的问题,但大都被忽略,直到某一天患者脚趾突然红肿、疼痛难忍,不能下地走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时,才得知病情已经进展到痛风的地步。许多患者常有两个疑问:“我怎么就得了痛风”“为何痛风好发在脚趾”?  平时经常下馆子、喝啤酒撸串、暴饮暴食、大腹便便的人,更容易血尿酸增高,而尿酸高正是痛风发作的基础。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尿酸盐结晶,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血尿酸水平。血液中尿酸盐的饱和度约为420微摩尔/升,当机体中血尿酸持续超过此范围,就会在关节或其他组织周围形成结晶,血尿酸越高越容易析出尿酸盐结晶。  机体温度。不同温度的水能溶解的盐是不一样多的。同理,尿酸盐在体内的溶解度也受到温度影响。在机体温度偏低的部位,溶解的尿酸盐相对较少,则容易析出尿酸盐结晶。  酸碱值。体液酸碱值偏低时,尿酸盐结晶更容易形成。以下因素均会使体液酸碱值偏低:过度、剧烈活动导致局部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过量吃肉,肉类经代谢后最终形成氮、碳等酸性产物;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及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可能导致体内酸性产物堆积。  综合以上因素,痛风在脚趾发作就不足为奇了。脚趾处于肢体末端,血循环相对较差,温度偏低,加之每天走路反复运动,容易有酸性代谢产物集聚、出现微小损伤,而局部酸碱值降低又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尿酸盐更容易进入关节腔。  一旦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应及时到风湿病专科就诊,并做到以下几点:合理使用“止痛药”,不可盲目模仿身边人的做法,超量服药危害极大,可用药物有芬必得、扶他林、依托考昔等,也可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痛风发作时,强行活动会加重局部损伤,故在早期需要制动,采用局部冰敷、使用巴布膏等膏药缓解症状;多饮水,每天2000毫升左右。 作者: 2020/10/26 15:10
  • 为何得了皮肤病不能吃海鲜? 来源:新华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都会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病。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是皮肤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的过程,并产生各种相应临床先后表现的疾病。气候、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与人类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是诱发皮肤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皮肤病病人来说,医生经常交代要忌口,不能吃海鲜。这是因为海鲜属于中医所说的“发物”,发物是指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因其具发热、动火、助湿、生痰等特点而得名。像鱼、虾、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微血管扩张、充血等,从而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诱发皮肤病,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发热等症状。  其实皮肤病患者除了不能吃海鲜,还有很多注意事项。首先,皮肤病应尽量避免搔抓,搔抓对皮肤是一种刺激,会使已痊愈或处于静止状态的皮肤病复发、蔓延,甚至恶化;其次,对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或急性湿疹类皮肤病应禁止烫洗,因为此类皮肤病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如果再用热水烫洗毛细血管则更加扩张,红肿更加显著,致使病情加重,极易继发感染;最后,强烈的日光暴晒不仅可能会使人的皮肤发生病变而导致日光性皮炎或多形性日光疹,还可使某些皮肤病症状加重。除此之外,饮食不当可致某些皮肤病复发或加重。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认为只要涂点外用药就行了,却可能会耽误病情,致使病情恶化。所以,患上皮肤病最好及时就诊。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作者: 2020/10/23 16:18
  • 猝死、慢病…5个答案“解锁”不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者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增长,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加,“养生”成为人们挂在口头上的常用词汇。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各种养生场馆的应运而生,养生也从口头走向了实践环节。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因此,最简单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曾共同开展“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会调查,共列举出50条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你中几条?  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1、三餐饮食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  2、常吃外卖,暴饮暴食,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  3、偏食习惯,每天摄入食物品种过少;  4、烧菜过量添加食盐、酱油和糖;  5、经常吃油炸、烧烤和烟熏食品;  6、常常喝含糖饮料;  7、每天喝水少,口渴才喝水;  8、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9、吸烟;  10、过量饮酒;  11、焦虑或精神紧张并且未有效舒缓;  12、缺乏社会活动和人际沟通交往;  13、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电脑、手机、游戏机等);  14、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15、健康意识淡漠,不重视体检;  16、有病不及时就医,不遵医嘱服药;  17、盲目食用保健品,用保健品代替药品;  18、轻信网络传言;  19、随地吐痰,打喷嚏时不遮掩口鼻;  20、染发、烫发次数过多。  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1、经常吃油炸、烧烤食品;  2、三餐饮食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  3、常吃外卖,暴饮暴食,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  4、常常喝含糖饮料;  5、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6、吸烟;  7、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电脑、手机、游戏机等);  8、不注意用眼卫生;  9、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10、染发、烫发次数过多。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1、烧菜过量添加食盐、酱油和糖;  2、经常吃腌制食品、贮存不当的隔夜饭菜;  3、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4、吸烟;  5、过量饮酒;  6、轻信网络传言;  7、长时间看电视、打牌、玩麻将;  8、健康意识淡漠,不重视体检;  9、有病不及时就医,不遵医嘱服药;  10、盲目食用保健品,用保健品代替药品。  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1、三餐饮食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吃外卖、深夜餐食;  2、盲目靠代餐减重,不吃主食,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  3、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4、吸烟;  5、过量饮酒;  6、缺乏社会活动和人际沟通交往;  7、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8、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电脑、手机、游戏机等);  9、有病不及时就医,不遵医嘱服药;  10、染发、烫发次数过多。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猝死可能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而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通过胸痛中心接诊患者来看,明显感觉到现在接诊的年轻人多了。以前患心梗大多是六七十岁。但近几年,已经接诊了多例20岁至30岁的心梗患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表示,通过该院胸痛中心数据显示,中青年心梗患者约占胸痛中心心梗总发病人数的三分之一。  马根山解释,太过繁忙、紧张的工作,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太过兴奋,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增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长此以往,如不及时调整,心脏会受到损害。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间缺血而猝死。“有些年轻人熬夜加班会过量喝咖啡提神。如果本身对咖啡敏感性很高,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外加过度疲劳,也会‘助长’心脏病病发。”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慢病风险  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等是常见的慢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对于慢病,一是预防,二是早诊早治早发现。  “预防应该是老生常谈,导致慢病百分之六十多的因素都与生活习惯有关系。慢病的关键是预防。”他指出,预防,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吸烟、酗酒、过没有节制的生活、摄入很多高脂肪的食物、高度的心理紧张等都会带来问题。  钟南山表示,现在得肿瘤的情况渐多,如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有一些肿瘤到现在依然原因不够明确。总的来说,肿瘤与饮食习惯、生活的压力、生活的节奏以及睡眠情况等密切相关。“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与饮食关系非常大。中国人的饮食越来越多的油脂类、胆固醇类,纤维类越来越少,肠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他说道。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肾病降两成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科研人员发现,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如食用蔬菜、勤锻炼和戒烟)能降低患慢性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肾病学会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100多篇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考察哪些生活方式改变能降低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分析了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万人的数据后,他们发现多吃蔬菜、增加钾的摄入量、多运动、适度饮酒、减少食盐摄入量和戒烟,可以将慢性肾病风险降低14%至22%。  研究人员杰伊蒙·凯利说:“生活方式可能很大程度影响患肾病的风险,医生可以据此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普通民众也可以相应调整生活方式,防止肾脏损伤。”  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生活建议适用于有可能出现肾脏问题的健康人群;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应当听从医嘱,以避免对肾脏增加负担。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痴呆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指南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减少吸烟饮酒和控制体重等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指南推荐了一系列预防痴呆症的具体建议,比如建议成年人通过锻炼来降低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强烈建议戒烟;强烈推荐健康、均衡饮食,例如地中海式饮食,即多吃果蔬、鱼、海鲜、豆类、坚果类及谷类食物,烹饪时尤其提倡用橄榄油;停止有害饮酒;向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提供认知训练等。  还建议成年人加强体重控制以避免肥胖,并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和胆固醇异常、抑郁症、听力损失等健康风险加以管控和干预,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罹患痴呆症或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五个方面助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运动、饮食、情绪和睡眠、烟酒、体重五个方面来注意。  1.运动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果已经患有疾病、有患病的高危风险或者想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则需要每周进行225分钟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膳食的平衡,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以及健康的油脂,比如说坚果和深海鱼中含有的油脂。同时,应该少吃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以及香肠、培根等加工类的肉。还应注意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特别典型的就是现在大家很爱喝的奶茶。此外还要限制转式脂肪酸和盐的摄入。  3.在情绪方面,我们应当保持一个放松、积极的态度,减少出现焦虑、抑郁、压力大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高质量的睡眠周期,定时睡觉,同时最好能做到不依赖药物入眠。  4.在烟酒方面的话,我们要做到的是绝对禁烟,不仅是一手烟,还要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的伤害。离吸烟的人远一点,在接触了吸烟的人之后最好能够及时换一身衣服。同时,要限制饮酒,限制每天一个单位的酒饮(包含14g酒精)。  5.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我们还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大家可以按照以下适合亚洲人的身体质量指数来评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体重。(人民健康网综合自人民网-科普中国、人民网-上海频道、生命时报、新华网) 作者: 2020/10/23 08:46
  • 校园结核病预防要注意这些 来源:红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红网时刻10月15日讯(通讯员 杨正强 杨艳)今日,一则“江苏师范大学22名学生感染肺结核”的新闻刷屏,大家的眼球再次被校园结核病这个主题所吸引。那么,学校结核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平时该如何预防?患了结核病之后怎么办?如何避免周围人群被感染?带着这些疑虑,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湖南省胸科医院)防治部主任唐益一一解开谜团。  结核病俗称“痨病”,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发烧、盗汗、胸痛等。学校结核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严重危害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导致学校群体肺结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大家缺乏结核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肺结核患者,因为上课、住宿等集体生活,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传播。”10月15日,唐益介绍,学校作为大量人员聚集的场所,同学们在教室上课、食堂就餐等密切接触中,很容易让各类呼吸道传染病乘虚而入。  唐益表示,校园、家庭、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群体肺结核疫情,而导致群体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相互间密切接触并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那么,预防校园结核病,平时该注意什么?  首先应尽早发现学生中的肺结核患者,控制传染源,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学校要切实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坚持晨午检和缺课学生病因追访。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寝室、图书馆和食堂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师生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笑时应用手纸巾捂住口鼻,扫地要湿扫。  一旦发现学生或教职工患了肺结核,符合休学条件的一定要休学治疗,以避免传染其他人员。  如果得知有其他同学或其家庭成员、周围人群有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伴有咯血、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结核病可疑症状,请及时提醒他们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结核病只要接受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  “想要做到学习健康两不误,除了校方的防控,学生自身也需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规律生活和饮食营养,保持睡眠充足和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感染和发病机会。”唐益提醒,大家一定要关爱患病学生,切不可歧视,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其实结核病并不可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防治结核病的意识,要从行动上做好预防结核病的工作,要从措施上阻断结核病在校园蔓延。”唐益强调。  作为学校,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控结核病的发生呢?  对此,唐益建议,要把好入学体检、晨检及缺课查因、主动报告病情、开窗通风、健康教育五关关口,严防校园聚集性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入学体检关:要把结核病筛查纳入学生入校体检及教职员工体检的重要内容,通过入学体检发现肺结核可疑患者,并及时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一旦确认为肺结核患者应及时进行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待确认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回校进行后续治疗。这一关就是要把传染源拒之于校外。  晨检及缺课查因关:通过晨检及时了解每名学生是否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如有要及时报告校卫生(保健)室。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认真做好原因追查和登记,如怀疑有可能是肺结核病,应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并由卫生(保健)室追踪了解学生的诊疗情况。这一关就是要及时发现在校学生中的可疑肺结核患者,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主动报告病情关: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因不适到医疗机构就诊被诊断为肺结核病,应如实告知本人身份及学校名称与班级,切不可因担心可能休学或停工而向医生隐瞒。因为你的隐瞒就会让学校失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机,很可能成为学校聚集性结核疫情的根源。这一关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及员工,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开窗通风关: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处处都安装了空调,无论夏天、冬季,同学们都喜欢呆在密闭的空调房内,空气缺乏流动,一旦有传染源存在就极易造成肺结核的感染与传播。因此,学校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这一关是防止结核传播简单有效的好办法。  健康教育关:要经常在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学生卫生课或健康教育课内容。要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广大师生掌握基本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知识),树立良好的卫生行为,包括时刻保持环境卫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这一关就是要通过知识普及让大家自觉参与到结核病防控中来,从自我做起,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做起,从根本上防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学校发生结核病病例后,学校需要做什么?  疾控机构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应及时组织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学校应积极配合筛查,并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健康状况,宣传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对确诊病例要求休学治疗,对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在校学生,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到定点医院随访复查。做好师生、家长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搞好环境消毒。  患病学生需要休学吗?什么情况可以复学?  休学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由定点医院医生开具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病学生采取休学管理。(1)菌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或培养阳性患者);(2)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3)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议休学的其他情况。  复学条件: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经复查达到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定点医院医生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建议复学,并注明后续治疗管理措施和要求。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另外,对教职员工肺结核患者的休、复课管理,可参照学生休、复学管理要求执行. 作者: 2020/10/16 10:18
  • 养护膝关节建议多吃这些食物 来源:广州日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快走、慢跑是很多人选择的锻炼方式,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些人因锻炼不当出现膝关节痛,连走路都困难。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劼若提醒,膝关节疼痛是常见的骨外科症状,有可能是过度劳损所致,也有可能是膝关节受到损害。  膝关节不适怎么办  膝关节是下肢很重要的一个承重关节,运动时膝盖如果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去做相关检查,看看损伤到底是什么情况,及时处理。因为膝盖里面的解剖结构非常多,自己很难判断,建议还是尽早就诊,让医生来判断到底是哪个结构受伤了。  不同结构受伤了,恢复时间跟处理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比较表浅、轻微的损伤,可能休息一两周或者两三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像半月板或韧带甚至软骨这些损伤,而且受损程度比较厉害的话,可能休息的时间要长一点甚至4-5周。像严重的韧带断裂,还要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概率较大,骨头韧性差而脆性大,加上气血不像年轻人那么多,膝盖磨损增大,容易带来膝盖疼痛、屈曲困难等问题。而很多年轻人由于锻炼不当、外伤等问题也会造成膝盖不适。由于力量支撑不足容易增加膝盖劳损的机会,此时佩戴合适的护膝能够有效保护膝关节。  养护膝关节要这样吃  除了适当运动、减少负重运动,还可通过食疗保护膝盖。  钙与骨骼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常可以适当多吃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海带、虾皮、大豆、坚果等,缺钙严重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片。  吃富含蛋白质、胶原蛋白的食物也可以养膝盖。如鱼类、鸡蛋、肉类、牛蹄筋、猪耳朵、鱼皮、凤爪、猪蹄等,这些食物可以补充蛋白质、钙质,又能生长软骨及关节的润滑液,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起到养护膝盖的作用。  另外,建议大家少吃含草酸高的食物和偏咸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造成钙质的流失,减少钙的吸收,不利于骨骼生长。(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王雪) 作者: 2020/10/14 09:57
  • 为什么青岛会出现这次疫情?口罩能不能摘? 来源:央视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为什么青岛会出现这次疫情?口罩能不能摘?白岩松连线专家带来最新解读     截至10月11日23时,青岛市共发现6例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与青岛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  发现疫情后,青岛市制定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方案,3天内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5区检测全覆盖,5天内对全市检测全覆盖。  1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派工作组赴青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为什么青岛会出现这次疫情?源头在哪儿?有哪些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10月12日的《新闻1+1》连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吴安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共同关注:青岛疫情,与医院有关?  (1)警惕可能出现的“输入继发病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 吴安华:第七版防控方案中,增加了两个新定义。   “境外输入病例”,包括境外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一部分病例是我们目前外防输入的主要压力。  “输入继发病例”,也包括输入的继发无症状感染者,这些病例实际上都不是在我们本土感染的,但是它是和境外输入的病例,或者是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这种原因感染的。  关于青岛疫情,因为我不在现场,没有参加调查,还不了解更多情况,但我想这些病例可能是属于输入继发病例,因为当地胸科医院有一个区域是收治境外输入病例的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的。  (2)要追踪清楚疫情溯源  青岛疫情,到目前发现的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与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在对患者的闭环管理中,哪里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导致闭环之外的人感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 吴安华:现在基本上病例都是最近这两天时间发现的,是不是同时暴露的?还是先有人暴露,然后这个人再暴露到其他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包括病人、陪护等?我们要去找原因,我觉得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感染,如果发生总是有原因的,在我们病人的安置,病人的管理,病人的配合,陪护的配合,医务人员的防护方面。另外,现在天气也变冷了,跟我们的环境有没有关系等我们都要考虑。  如果最后证明和胸科医院没有关联,我们还要找外部的原因。另外,尽管现在是胸科医院高度关联,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够放松外围,因为医务人员如果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管理,他和外围有接触,万一是他带进去的呢,我们也要提高警惕,所以今天在做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找原因,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3)本次疫情具有一定的社区属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姜庆五:这次病例发生在医院,和医院高度关联,风险比在社会上发现相对要小一点。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青岛方面的调查来回答。  比如病例在哪里发生感染?我们在医院发现的病例,是不是感染也发生在医院?什么时间感染的?什么人传给他的?12个人核酸阳性,是共同感染还是有不同的感染?这些需要(调查)来回答。  如果判断是医院感染,第二个问题,一个看护,一个是肺结核病人治疗后出院,他们在国庆期间,分别离开医院,活动在社区里,又在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接触社区当中、生活当中的一些人,需要警惕。  第三个问题,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当中,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他直到出现症状以前都是在工作的,他的接触范围很广。这次要高度警惕这起案例,因为它与医院高度关联,我们怀疑院内感染,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区属性。  (4)疫情防控的弦不能松 口罩不能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姜庆五:马上就要进入呼吸道疾病传播(高发)的季节。目前(全球)疫情还没有被很好的控制,随时还可能有零星散发病例出现,还是要提高警惕,坚持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在室内,比如一些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里,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流动的地方,一定要强调戴口罩,要保护好自己,强调好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好一定的社交距离。 作者: 2020/10/14 09:55
  • 新冠病毒在光滑表面可存活28天|国际战“疫”行动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卢子建 图片来源:网络(wp-media.patheos.com)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卢子建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官方网站消息,该组织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的一项实验表明,新冠病毒在低温和非多孔表面或光滑表面(如玻璃、不锈钢、乙烯基塑料)上存活时间更长。在20℃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钞票、玻璃(例如手机屏幕)和不锈钢等常见表面上存活长达28天。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的《病毒学杂志》。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黛比·伊格斯博士表示,相比之下,在类似的实验中,甲型流感病毒只能存活17天。这也侧面证明了新冠病毒的顽强生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长时间保持感染性。这需要加强定期洗手和清洁物体表面等好习惯的培养。”伊格斯博士说。伊格斯博士表示,虽然在病毒传播中,表面传播的确切作用、表面接触程度和获致感染所需病毒数量都尚未确定,但对于在高接触地区制定风险缓解策略来说,确定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至关重要。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执行官拉里·马歇尔博士表示,“确定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够存活的时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和减缓其传播,并更好地保护人群。”此外,研究人员还在30℃和40℃下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新冠病毒存活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责任编辑: 常丽君 作者: 2020/10/13 16:17
  • 少运动、不补水、常熬夜?警惕心血管病“找上门” 来源:羊城晚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很多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容易发病,民间也常常有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等话题的讨论。然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样新教授提醒,因为生活、饮食等习惯的不断改变,夏秋交替的时节也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立秋以来,医院心血管疾病门诊、急诊、住院的患者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因此,白露时节的心血管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什么心血管问题容易在这个时节“找上门来”呢?这是因为夏秋季节人们户外运动少、补水不及时,导致血液黏稠度高;睡眠时间短、血糖控制难以及昼夜温差大,感冒、流感等疾病增加,诱发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或加重。  那么,广大市民应该如何有效地降低季节转换对心血管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陈样新教授认为,以下的几个方面可以成为大家在转季时护卫心血管健康的有效途径:  1.留意气候变化,预防各种感染。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而夏秋季节的多变气候又是感染性疾病多发的“天然温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身抗病能力较差,心脏承受负担的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特别“小心”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  2.适当户外运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  运动不足或大量排汗后忽视了补水,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引发血栓。虽然炎热的天气还未完全过去,但长期缺乏户外锻炼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保持情绪平稳,出现症状要及早医治。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可过分激动,一旦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时要及早就医。  4.饮食上不要有太大的变化。  不少朋友到了秋天会在饮食上“进补”,饮食上的结构变化实际上不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季节过度。每餐的膳食中,应保证荤素搭配,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等各项涉入都不可忽视。  5.尤其应该避免熬夜。  这既包括尽量不要太晚睡觉,也包括尽量不要在晚上吃消夜。另外,心血管疾病容易在夜间和晨起多发,这和夜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有关,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注意补水。  6.充分了解发病前兆,把握就医最佳时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包括一些既往尚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需要关注和了解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先兆。如心梗发作前常常会有胸闷、胸痛、活动耐力下降等前驱症状,尤其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稀发到频发、从短时到持续、从活动后发作到静息下也发作等情况的时候,要提高警惕,最好提前就医。  除了以上6个方面,陈样新教授还提醒各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朋友,心血管疾病基本都是需要长期防控的慢性疾病。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无论气候如何变化,都需要注意坚持合适的药物治疗,即使需要调整,也需要咨询专业的心血管病专家的意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调整,而不能自作主张,药物治疗是不能被替代的重要防治方式。(记者张华 通讯员 黄睿、张阳) 作者: 2020/10/12 15:1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