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新冠疫苗可网购?破除谣言需要权威信息“持续在场”  来源: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作者: 秦黛新近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通过在网上散布售卖新冠疫苗虚假消息从而骗取钱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与其同伙通过某网络平台散布虚假消息,虚构其有渠道可以售卖新冠肺炎疫苗现货,先后有多名受害者信以为真并支付了疫苗款项。事实上,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实验以来,相关的谣言和诈骗信息从未间断。有人在朋友圈销售新冠疫苗,标出代理价1100元起,表示可大量预定;还有人在微信群里声称疫苗上市了,498元一支,总共打3支;更有甚者将谣言冠上官方的名号,传播“北海西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打!”等不实信息……谣言此起彼伏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在疫情长期存在的阴影下对新冠疫苗的期待和渴望、对疫苗研发进展情况的高度关心。而一些造谣者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新冠疫苗早日普及的这种迫切心态捏造事实,骗取公众钱财。网络上假消息频出,使公众眼花缭乱,无法分清信息真假,对疫苗的研发动态更是愈加迷惑。疫情之下,谣言当止。面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假疫苗”,一方面,公众应该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从政府部门、官方媒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对出现的谣言早处理、早澄清。更重要的是,官方应及时、定期发布更多权威信息,让公众能够了解疫苗进度:疫苗何时上市?公众通过何种渠道预约、价格多少?哪些群体应该优先注射?和疫情动态一样,这些“解渴”信息的发布应采取日报、周报等形式连续发布,不给谣言趁虚而入的机会。疫情以来,许多事例充分证明,只有“持续在场”的权威信息发布才是根除谣言、让公众安心的最佳手段。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新冠疫苗的相关情况时表示,我国已有4个疫苗进入临床三期,今年年底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目前已经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权威信息的发布不仅让网络上的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更提振了国民对新冠疫苗能够早日上市普及的信心。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冠疫苗的权威信息动态持续跟进,更期待新冠疫苗的真正上市普及。(评论员 秦黛新) 作者: 2020/11/12 08:54
  • 老人突发多脏器衰竭 原是撸猫引发感染 来源:荆楚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荆楚网客户端一荆楚网消息(记者林琳 通讯员马遥遥)近期,市民韩爹爹(化姓)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喘,随后症状加重,送医后出现多脏器衰竭。经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全力救治,韩爹爹终于脱离了危险。通过检查,他原来是感染了一种微生物——猫蚤立克次体。  67岁的韩爹爹家住汉口,一周前不明诱因下出现了胸闷气喘。当时他以为是太劳累,本打算躺下休息一会儿,没想到症状不断加重,还出现了持续性胸痛,随后家人将他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救治。  到达医院后,韩爹爹表情痛苦,精神极差,病情进展迅猛,出现了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脏器衰竭,病情十分危重。随后,他被迅速转至重症医学科抢救。重症医学科主任喻莉带领科室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呼吸机支持、血液净化等针对性治疗,严密监控生命体征。经过一周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韩爹爹脱离了危险,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在医护人员积极救治韩爹爹的同时,经相关检查,医生诊断他为猫蚤立克次体感染。喻莉主任介绍,立克次氏体是既有细菌特点又具病毒特征的一类微生物,通常在蜱、螨、蚤、虱的体内生存,可通过这些昆虫的叮咬传播给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一般为10至14天,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病情多较重。  后来医生询问病史,得知韩爹爹在家重了很多花,也曾接触过小区里的一些流浪猫,判断很有可能是在摆弄花草或撸猫时被虫咬所感染。喻主任提醒,市民在户外活动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脚,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流行季节不要在草地坐卧,避免在草丛、树枝上晒衣服和被褥,减少被虫咬的机会。不要随意与陌生、流浪猫接触。撸猫后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让猫舔到伤口部位。特别是家有小孩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接触猫而被抓或者被咬。 作者: 2020/11/10 10:41
  • 这种疾病危害大,女性为何容易中招?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熊猫医生医学漫画”供稿 作者: 2020/11/06 10:54
  • 关于智齿的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刘思锐  智齿档案 01  姓名:智齿一号  居住地:左下颌  生卒:2017~2019  (指萌出时间和拔除时间)  疼痛指数:★★★,从萌出起就一直周期性发炎导致疼痛。  智齿自述:  我是我的智齿同伴中最早出生、最早死亡的那个,也因此给我的主人带来最漫长的折磨。  从出生起我就十分“活泼好动”,时不时地就给主人添点小麻烦,发炎和疼痛都是家常便饭。  但我也很不容易,牙床太窄了,容不下我这颗第三磨牙正常生长,于是我只好紧紧地挨着我身边的第二磨牙,大半身子都被牙龈覆盖。  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没有造成过什么重大损失,主人忍了我三年,直到忍无可忍才解决掉了我。在这三年中,主人时常在疼痛中问我:“人为什么要长智齿呢?”作为一颗知识水准较高的文化齿,我决定替我的主人解答疑惑,讲讲智齿的前世今生。  智齿档案  什么是智齿?  智齿是指口腔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磨牙,是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的第八颗牙齿。由于智齿一般在17~25岁间萌出,此时正是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的时期,因此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得名为“智齿”。  通常来说,人会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四颗智齿,但智齿生长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有的人会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智齿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人在20岁之前萌出,有人四五十岁才长甚至终身不长。  智齿一般被认为是进化的残余物。在远古时期,古人类的主要食物包括茎和叶等纤维含量高的植物,需要通过不断的咀嚼来获取其中的营养物质,因此古人类拥有宽大平坦的牙齿与发达的下颌骨。但随着农业革命与科技革命,人类学会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加工技术,带来了细软的食物,导致颌骨日益退化,智齿萌发的空间减小。这也是智齿给人类带来疼痛的主要原因。  智齿档案 02  姓名:智齿二号  居住地:左上颌  生卒:2019~2020  疼痛指数:★★★★,蛀牙导致剧烈疼痛。  智齿自述:  单论疼痛,我大概是最疼的那个,以至于我从萌出起只存活了短短半年就被拔除了,甚至让一直沉寂的三号和四号引起了牙医的注意,间接导致了他们被害,这让我有些过意不去。  我造成疼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像很多别的智齿一样复杂,我纯粹是因为被蛀烂了,成了一颗龋齿。悄悄告诉你们,一号造成的疼痛是因为周期性牙周炎,其他智齿也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造成危害。  智齿档案  智齿会造成哪些危害?  智齿冠周炎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下颌骨逐渐缩小,导致智齿萌出位置不足,容易发生阻生。  一旦智齿发生阻生,牙冠不能外露,牙冠周围的牙龈成袋装,极易积存食物、滋养细菌,经常发生冠周炎。  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女性月经期等也常诱发急性冠周炎。  此外,冠周炎的炎症可能进一步向肌肉间隙内扩散导致间隙感染。  龋齿  智齿位于牙列的最里侧,加上一些阻生智齿发生阻生,不易清洁,经常会在邻牙间积存食物,易发生邻牙(第二磨牙)龋坏或者智齿龋坏。  侵犯邻牙  有些智齿会顶在第二磨牙后面,也就是第二磨牙的远中部分。由于智齿有向中间靠拢的趋势,长期顶住第二磨牙可能会引起第二磨牙远中被吸收,从而引起第二磨牙疼痛等情况。  由于牙有向中间靠拢的趋势,因此智齿长歪后不断顶着前面的牙,可能会导致前牙拥挤,影响美观。  其他  智齿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病、牙源性颌骨囊肿等。  智齿档案 03  姓名:智齿三号  居住地:右上颌  生卒:2018~2020  疼痛指数:★,只在拔牙时疼了一下。  智齿自述  我是一颗遵纪守法的平凡智齿,出生后就一直安安分分地躺在我的家中,偶尔也会与其他牙齿一起承担一些咀嚼的工作,唯一值得称道的特点可能就是“我是一颗智齿”。  在我短暂的牙生中,最令我自毫的是牙医曾夸奖我说:“这颗智齿长得挺好,比旁边的第二磨牙好,没有蛀掉。”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欣喜若狂,以为我可以与其他普通恒牙一般寿终正寝,谁知道这位看起来可亲可敬的牙医紧接着就毫不手软地结束了我的生命。  我认为这都是我的同伴——对位牙床上那颗注定要被拔掉的阻生齿的错。我并没有在推锅,我这颗无辜智齿被拔除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与我相抗衡的智齿对咬,会导致我过度萌发,伤害到对面的牙龈以及咬合的对称。  在此我就顺便给大家讲讲什么样的智齿会不幸被判“死刑”吧。  智齿档案  什么样的智齿需要拔除?  阻生智齿  阻生智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直立位、前倾位及水平位。阻生智齿容易引起智齿冠周炎,还可能导致第二磨牙龋坏甚至损害第二磨牙,因此需要尽早拔除。  龋齿  如果智齿龋坏,蛀牙较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一般建议要拔除。  侵犯邻牙  如果智齿的萌发空间不足,呈一定角度倒在第二磨牙上,为了避免智齿挤压邻牙以及防止第二磨牙龋坏,需要拔除这颗智齿。  没有对咬牙  如果智齿的对面没有相抗衡的智齿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伤害到对面的牙龈及咬合的对称,因此需要被拔除。  正畸治疗  有时正畸治疗为了避免智齿萌出后前牙拥挤或正畸治疗后的畸形复发,会预防性地拔除智齿。  不需要拔除的智齿  如果智齿能够垂直生长,并且有对牙抗衡的情况下,智齿不必拔除。  此外,如果第二磨牙龋坏,破坏较大并且无法保留时,可拔除第二磨牙,保留智齿。  智齿档案 04  姓名:智齿四号  居住地:右下颌  生卒:2018~2020  疼痛指数:★★★★★,虽然萌出时并没有引起过疼痛,但拔牙时特别疼,拔牙后也特别疼。  智齿自述:  作为一颗水平阻生齿,我总是面临着牙医的最大恶意,哪怕我还没有开始兴风作浪。我被拔掉的那一天是个晴朗的夏日,但只有我、我的主人、牙医以及护士知道我在那一天受到了怎样的酷刑。  智齿档案  如何拔掉一颗阻生智齿?  常规消毒、麻醉。切开智齿上的粘膜露出牙槽骨,如果智齿较深,则需要削除一部分骨头,露出智齿。根据阻生的情况用劈凿或高速涡轮钻分割智齿,并依次撬出。如果是水平阻生智齿,需要先分割智齿,撬出牙冠,再将牙根磨成两半,依次撬出。清理牙洞中残留的碎齿并清洗牙洞。缝合伤口,等待一周后拆线。  智齿如果不影响生活,是可以不用拔掉的。但是在智齿引起疼痛以及其他不适,或者医生强烈建议拔除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讳疾忌医,勇敢地去拔,早拔早超生。  作为一个拔了四颗智齿的人,在这里真诚地祝福大家拔牙顺利,不会出现以下情况:  1. 牙医以嘴角为支点拔牙,导致嘴角破裂。  2. 高速涡轮转切割智齿时切到牙神经。  3. 一周后去拆线发现伤口恢复太好,线长进肉里,以致于拆线时剧烈疼痛。  4. 拔完牙后由于创面太大,为防止感染打抗生素,但遇上严重的抗生素副作用。  本文由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作者: 2020/11/06 10:48
  • 这种病,20岁也可中招,1~2小时可夺命 来源:广州日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20多岁的小王因脚扭伤卧床,在床上玩了三天游戏,没想到却引发肺栓塞差点丧命!专家提醒,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20多岁的患者也不少见。  10月13日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刘春丽教授提醒说,深静脉血栓(DVT)发病隐匿,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  逾六成静脉血栓无症状 极易漏诊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  有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美国和欧洲每年因静脉血栓栓塞症致死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车祸的总和。  刘春丽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其可怕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约61%的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容易被漏诊;80%的肺栓塞患者起病时亦无临床症状,2/3的肺栓塞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不是老年人专利 年轻人也中招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2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刘春丽介绍,有一位23岁的年轻人因脚踝扭伤卧床了三天,由于三天卧床不动,下肢形成静脉血栓,血栓跑到肺部,导致肺栓塞,呼吸困难,不得不到医院急救。  记者了解到,血液高凝、血液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长时间因住院、手术(骨科手术尤多见)及长途旅途限制运动的人群,肥胖、妊娠、75岁以上高龄人群,肿瘤、急性感染、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人群更容易得血栓。  此外,有易栓症家族史的人也需多加注意,尽早筛查,及早预防。刘春丽曾接诊过一位30岁因感冒引发肺栓塞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其哥哥一年前曾患静脉血栓,但此事患者并未及时告知医生,错过了早期的诊断,最后上了ECMO也没有挽救回来。  筛查方法多样 遵医嘱选用  刘春丽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以导致皮肤发红、肢体局部疼痛、不对称性肢体肿胀,病程长的患者可逐渐进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PTS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下肢溃疡等。血栓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回流到右心室,随后从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血管形成肺栓塞(PE)。P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的PE患者可以在数分钟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筛查血栓?  刘春丽介绍,根据VTE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方式的检查筛查血栓。肢体部位DVT可通过静脉彩超、肢体静脉造影方法来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PE主要通过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等方式筛查。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IRTI)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成像检测技术,可无创伤、非接触、无辐射、快速、高敏感地筛查下肢DVT,是十分常用及重要的筛查及治疗评价手段。  尽早就医和坚持抗凝是关键  刘春丽介绍,尽管静脉血栓凶险,但治疗方法还是很多的。急性期可以采用溶栓治疗、微创抽栓治疗,选择性植入滤网也可以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  如果要避免严重后果发生,有两个关键点必须注意:首先是要尽早就医,一旦发现腿部红肿、发热等现象,就要立即到医院。其次是应该坚持抗凝治疗,抗凝是对抗静脉血栓的核心,贯穿治疗全程。  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是预防和治疗有潜在致命风险的血栓性疾病的基石。刘春丽强调:“血栓患者的治疗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从医嘱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一段时期,至少3个月,或者根据病情需要更长时间。否则将面临血栓复发风险,严重者可能突发肺栓塞危及生命,不可大意!”  预防血栓形成 最重要的是动起来  虽然血栓悄无声息、来势汹汹,但预防到位亦不足为惧。刘春丽强调,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动起来。  数据显示:每久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而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刘春丽指出,参与体育运动可有效地降低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久坐等,建议每隔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伸展伸展腿部,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翁淑贤 通讯员韩文青) 作者: 2020/11/04 15:28
  • 秋冬季节不同人群如何养生?听听中医怎么说 来源:人民网   男补肾女养血,老补虚少调胃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英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很多人容易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头疼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足,才不易得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正气是人体正常机能状态,如果阴阳气血运转失常,则正气受损。增强抵抗力,要扶正祛邪,不同人群各有侧重点。  男性补肾。肾藏精,一是贮藏五脏六腑水谷的精气,维持生命、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和器官;二是贮藏肾脏的精气,主人体生长发育。相较女性,男性精气消耗更大,再加上现代人有熬夜、吃不健康食品等不良习惯,身体机能大幅下降,易招致各种疾病。男性调节免疫,先养肾经。张国英建议男性补肾多管齐下:多运动,推荐太极等经常锻炼腰肌功能的项目。中医说腰为肾之腑,太极拳、太极剑等以腰为轴,锻炼全身的运动,有益于强健肾脏;多食黑色食物。黑色食物入肾,黑芝麻、黑米、木耳、蓝莓、海参、覆盆子、女贞子等食物可以补肾益精。肾虚严重的人群,经医生指导后,可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补。  女性养气血。中医认为,气与血是人体两大基本物质,气有推动、调控、温煦、防御及固摄作用,血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女性因月经、孕产等生理特性,气血消耗大,容易气血不足。女性养气血要注意以下几点:运动以轻柔为主,静则养阴,可练习打坐、瑜伽和八段锦等柔缓运动;不要过度祛湿,血属阴,过度祛湿也是一种损伤,要适当多食如红枣、猪肝、胡萝卜、粳米、小米等益气血食物,做成汤羹粥,还可多补水;忌熬夜与不科学减肥,女性熬夜比男性更伤身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五谷杂粮,反而更伤气血。  老人补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老人容易出现久病体虚、缺乏营养等问题,适当进补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防治慢性疾病。正常老人以食补为佳。春夏季节阳气充裕,要适当多一些户外运动,少吃温燥食物;秋冬阳气下降,多晒太阳,多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食补要适当调和,有“三高”等慢病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疾病调整饮食。注意过犹不及,吃太多太少都会让身体亏损。此外,老人也可以按摩或艾灸关元穴(脐下三寸),对于气虚所致的疲乏、活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有极好的防治作用。每天按摩一两次,每次5~10分钟。  孩子养肠胃和肺。小孩儿容易得两类疾病:与脾胃有关,如肠胃消化不良;与肺脏相关,如鼻炎、感冒等。肠胃和肺养好了,得病就少。儿童饮食种类要丰富,温度适宜,不要过饱。“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少吃少穿对孩子更有益。按摩可以增强抵抗力,推荐摩腹和捏脊两种方法。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轻摩50圈,可以按摩胃肠。容易上火、便秘的孩子,只做顺时针摩腹;容易腹泻只做逆时针摩腹;正常情况,可以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按摩。捏脊,两个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轻柔按捏,从尾椎骨捏到大椎穴,操作6遍即可。脊柱两侧分别有十七对穴位,经常按摩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作者: 2020/11/02 09:34
  • 预防猝死 从改掉不良习惯做起 来源:经济日报   猝死,听起来像是一种突然爆发的死亡,其实是从生活中不好的习惯积累而成。网络上流行着“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从改掉不良习惯做起。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54万人,每天有近150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那么,什么是心源性猝死?诱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防猝死要从哪些方面做起?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徐顺霖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医师张凯,请听他们的解答。  “近年来,中青年猝死人数逐年增加。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第二位是肺源性猝死,第三位是脑源性猝死。”专家指出,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约占到猝死人群的80%左右。人在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出现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诱发心源性猝死有心脏结构异常、心电基质异常等原因。“在仅有这两个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人一般是不会发生猝死的,可是当这两种因素叠加,再有劳累、压力大、情绪异常、熬夜、吸烟等导火索时,就会迅速引发猝死。”专家指出,劳累、身心疲惫、情绪异常等因素会使心脏作为发动机不光得不到休息,还损耗得更厉害,同时,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还会促进血小板激活,使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加速血栓的形成。  此外,马拉松、网球、篮球等强度大的运动,如果运动过量,也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病变。调查显示,心脏猝死是运动员和运动相关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存在潜在心血管病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认为,运动的益处多多,而猝死属于小概率事件,对于患者能否参加相对剧烈的运动,需要权衡利弊。多数医学学会建议在运动前筛查心血管病、做心肺运动实验,以发现心脏猝死的相关疾病。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预防猝死的一项重要措施。  据介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有85%的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病变常累及到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会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当脂核破裂之后,里面的脓液流出后会凝固,就形成血栓,血栓堵住了血管之后,血液不流通,心脏就会“断电”,从而引发猝死。  专家建议,预防猝死要从日常生活开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等方面管好自己,如规律运动、戒烟、控制体重、不熬夜、保持大便通畅、学会应对压力、多和别人交往、保持心情愉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简单来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多开心。唯有如此,才可能身体健康不生病,也才能预防猝死”。 作者: 2020/11/02 09:32
  •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 心脏病可能被它们触发 人民网   编者按:心脏,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心脏病的危害也早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表现出的症状,很多人却弄不明白,要知道,一般“伤心”了,身体很受伤。你的心脏还好吗?  警惕心脏病发病年轻化趋势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一般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的时间标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猝死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导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与疾病有关。  对于青少年来说,猝死的第一大杀手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其他心脏病,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恶性心律不齐等,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青年人猝死有几大特点:1.预警症状少,只有少数的患者有胸闷、不适等症状。2.猝死诱因不明确,一部分患者猝死是由运动诱发的。3.年轻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与遗传相关的,患者心肌比正常人增厚很多,这类患者在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时都有特异性改变,可以早期识别。  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病趋年轻化,目前国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部分人也是潜在的猝死人群。为什么心脏疾病会找上年轻人呢?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烟酒过量等,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最后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三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另外这些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心脏病可能会被它们触发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心脏病专家尼采·戈德堡认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性关节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发作心脏病。怀孕期间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相对更高。  外界环境寒冷。美国加州橙县海岸纪念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桑吉夫·帕特尔解释说,气温明显降低之所以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当天气寒冷时,身体会试图保存其核心区域的热量,不让热量“逃离”身体,包括动脉在内的身体血管会因此主动收缩,使管腔变得狭窄,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开始一种新的锻炼方案。坚持锻炼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锻炼方法。如果你是个习惯久坐的人,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因此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再慢慢开始。事实上,任何一种大的、突然的变化都会引发心脏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过度性生活导致。  癌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和癌症间存在相关性。某些癌症治疗方法(如胸部放疗)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治疗癌症的药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空气质量差。长期暴露在恶劣空气中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此外,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的人,外出活动的机会减少,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腿部持续抽筋。平时腿抽筋,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离行走时,你都会有抽筋感,坐下来有所缓解,可能说明这是外周动脉疾病(PAD)导致的。它意味着,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外周动脉狭窄和阻塞。若不及时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就可能在未来引发冠心病。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  1.有胸闷、心慌、胸痛的症状,就是心脏病吗?  不一定。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胸痛,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胸闷、心慌,但需要区别的是,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心慌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时会加重不适。因此建议,为了保险起见,出现该症状的人应该去医院进一步诊断,以明确是否有心脏病变。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因神经官能症引发的心脏病症状,也就是说患者经过检查,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却总感觉心慌得很厉害,或者胸口闷、难受、呼吸困难,女性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受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这类人要学会减压、放松心情、适度运动,必要时应该进行心理治疗。  2.有的年轻人经常心跳加速,这是心脏病变的信号吗?  出现这种情况的年轻人,多数可能不是心脏疾病,尤其是年轻女性。另外,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运动后、过量吸烟、喝酒后,都可能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不用太担心。但心率过快肯定不好,如果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就算心动过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3.心里经常咯噔一下,感觉像是停跳了,这是得了心脏病吗?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早搏。早搏的发生率很高,健康人和有心脏疾病的人均可发生,精神压力大、饮酒、喝咖啡、睡眠差等因素是诱因。早搏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是良性的,如果症状不明显,对生活没有影响,可不用治疗。但如果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早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发现早搏还是应该去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  4.一感冒就不舒服,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这跟心脏有关吗?  有一定关系。感冒发烧后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到医院做心电图,如果发现早搏、传导阻滞等,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但大家不用紧张,因为大多数人的不适是一过性的,真正发生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人很少。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5.什么症状应该怀疑是心脏病?  心脏病的表现非常多,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胸闷、心痛、心慌、气短、嗓子发紧等症状外,还可能有胃痛、腹痛、头晕、腹胀等不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双下肢疼痛、浮肿等,也可能是心衰表现,最好马上去医院,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6.预防心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一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饮食有规律、荤素搭配、少吃油腻;二是高危人群循证用药,比如有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糖,血脂高的人要管好血脂等。  六种食物最护心脏  豆类。黑豆、黄豆、豌豆、蚕豆、扁豆、鹰嘴豆等豆类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多酚和皂苷等活性物质,有助降低胆固醇。一项涉及25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每天吃130克豆类食物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0.17毫摩尔/升,收缩压降低2.25毫米汞柱。研究还发现,每天吃一杯豆(约合200克)可以使体重降低0.34公斤,体脂总量降低0.34%。  咖啡。咖啡富含生物活性多酚(主要是绿原酸)、咖啡因(具有刺激作用的生物碱)以及大量的矿物质钾。一项针对18.6万名参试者长达1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的参试者早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8%。每天喝1杯咖啡也可使早亡风险降低12%。咖啡中多酚物质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组织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茶。茶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抗氧化剂。一项涉及66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常喝红茶可以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健康,逆转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中国一项涉及20万名男性和30万名女性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天喝茶(任何一种茶)可以使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8%,心脏病相关风险降低10%。专家表示,喝茶最好不要加糖、甜味剂或奶油。  蘑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经常吃蘑菇保护心脏。蘑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有助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蘑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β葡聚糖(多糖)等物质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压降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经常吃蘑菇还可减少心脏病并发症,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具有护心功效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分为海洋来源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前者主要包括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肥鱼。一项涉及22万名参试者的大型分析研究发现,适量吃鱼,冠心病死亡风险可降低7%。植物来源的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包括绿叶蔬菜、核桃、菜籽油和大豆油、亚麻籽油等。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维生素B12缺乏容易导致严重的血液疾病和神经疾病。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有瘦肉、发酵豆制品等。  研究人员同时强调,添加糖和能量饮料最不利于心脏健康。前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后者升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心律失常风险。  十个习惯让心脏更健康  改善饮食和加强锻炼是公认有效的护心法。但美国近期报道称,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除了吃动之外,还有很多小方法可以起到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1.拥抱。研究表明,与爱人相依偎能使自身释放一种有助降低血压、释放压力的激素,催产素。  2.大笑。大笑能刺激血管扩张,最大幅度可达22%,进而增强血液流动,降低血压。  3.食用巧克力。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抵御外来伤害。  4.养宠物。数据显示,饲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较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低于不饲养宠物的人。这可能是因为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锻炼时间更多。  5.每周吃一天素。少吃肉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素食可以降低32%的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  6.站立。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散散步,和同事聊聊天,或者每隔几个小时在附近转一转,都可以改善心脏健康。  7.保持适度睡眠时间。每晚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会令心脏病风险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会令患病几率增加38%。  8.咖啡因。每天喝1~3杯黑咖啡有助于稳定心率。  9.远离噪杂的公路。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你接触到的噪音每增加10分贝,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12%。  10.结婚。调查发现,已婚人士的心脏相对单身者更为健康。对女性来说,持续10年的稳定婚姻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心脏病人的运动原则  大量研究证明,有规律的运动对心脏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多走2000 步或进行约20分钟的适度步行运动,一年下来,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减少8%。目前建议,心脏病患者运动应遵循“1、3、5”原则。  “1”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等方面。拿运动强度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但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 减去年龄数。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 次/分钟为宜。  “3”指每天步行约3000 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很多时候,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维持5~10 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 分钟或更久。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5”指初始运动每周不超过5天。最开始的时候,依据个人情况,每周活动最好别超过5天,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大家要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就好像吃饭一样。要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可能比干坐着不动更糟糕。  还需要提醒的是,心脏病患者一旦开始运动后,应该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果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运动中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出现下降、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面色苍白等应马上停止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另外,心脏病患者参加运动锻炼是有一定危险的,运动量、次数、时间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量体裁衣”。(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原创、生命时报) 作者: 2020/10/29 10:29
  • “酸儿辣女”是谣传 为啥孕期改了口味? 来源:北京青年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医生,我怀孕后特别喜欢吃酸的,怀的是男孩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宝宝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卵子中只有X染色体一种,而男性精子中有两种染色体:X和Y,所以宝宝性别是由爸爸的染色体所决定。因此,无法根据孕妈饮食偏好酸或辣来判断宝宝的性别。  “那为什么怀孕后,我的饮食喜好会有变化呢?”孕妈喜酸是因为怀孕后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使得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胃肠功能,从而导致孕妈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早孕反应。而酸味能够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因此,很多孕妈孕期偏爱酸食。因为个人饮食习惯不同,有些孕妈则是偏爱吃辣,认为越辣食欲越好。但吃辣需适可而止,辛辣食物容易过度刺激胃肠道,不利于孕妈身体健康及宝宝发育。  喜酸从营养学角度而言也更利于胎儿生长发育。怀孕2-3月时胎儿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主要成分是钙,酸性物质能够使游离钙形成钙盐在骨骼中沉积,利于胎儿骨骼的形成和发育;酸性物质还能够帮助铁质吸收,将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促进血红蛋白形成;维生素C是孕妇和胎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母体免疫力,对胎儿细胞基质形成、心血管生长发育及造血系统形成都有着重要作用,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大多呈酸性。  因此,准妈妈在食物选择上,最好是既有酸味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山楂、柑橘、酸枣等新鲜蔬果,既能改善胃肠道不适症状,也可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利于胎儿生长。  文/王欣 (北京妇产医院) 作者: 2020/10/29 10:27
  • 长“口疮”的“锅” 不能都让“上火”背 来源:北京青年报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 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外观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目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易发年龄为10-30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口腔溃疡就是单纯的“上火”吗?绝不是!在我与口腔溃疡的多年战斗经验中,不断分析战败原因,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容易让你长口疮的“罪魁祸首”。  口腔黏膜局部受外力刺激 如吃饭时不小心咬到口腔黏膜,刷牙时牙刷划伤,牙齿的残根残冠、牙齿的锐利边缘、佩戴矫正牙齿牙套等长期慢性磨损局部黏膜,或者有长期咬腮、咬颊、咬唇等自伤性不良习惯。  自身内分泌原因 女性朋友们要注意啦!在女性经期的时候,体内的内分泌产生变化,这个时候也是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的情况。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如果您平时有消化系统疾病,应考虑是否与其有关呢?患有一些消化系统问题的人是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情况的,因为这种主要是通过免疫的情况来导致溃疡的产生,很多的口腔溃疡的人都会有腹胀、便秘等一些消化系统的问题。  精神因素 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学习生活,情绪紧张、波动大,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也是会诱发口腔溃疡的。  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微量元素的缺乏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不幸患了口腔溃疡该怎么办?  轻型的口腔溃疡(溃疡数目小于10个,溃疡直径5-10毫米):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主要是局部消炎、缓解口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另外要调节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应注意多摄入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大便的通畅以及口腔的湿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重型的口腔溃疡(溃疡数目一至数个,溃疡直径大于10毫米)或长期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需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是使用免疫制剂,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文/张美茹 (北京宣武医院) 作者: 2020/10/29 10:2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