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健身
  • 健康老人标准你符合几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1、声息和  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 均匀通畅。  2、眼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3、前门松  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后门紧  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形不丰  老年人体型应偏瘦,不应肥胖,始终保持标准体重。经调查,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  6、牙齿坚  牙齿完坚者老化慢。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古代名医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7、腰腿灵  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良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作者: 2019/03/08 11:36
  • 走鹅卵石路能按摩脚底穴位?这几类人最好别走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王子乔  在公园中,经常能看到在鹅卵石路上走动的老年人,不少人认为这样能按摩足底穴位,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走鹅卵石路。那么,哪些人不适合走鹅卵石路呢?  首先,对于健康人来说,走鹅卵石路的确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足底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足底分布着许多穴位,是人体脏器的反射区,走鹅卵石路有利于维护人体内脏和大脑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等。当然,走鹅卵石路也要讲究方法,比如最好穿软底鞋或厚袜子,不要完全光脚;时间不要太长,走10分钟左右即可;走的时候动作要慢,而且要全脚着地;锻炼完后,应及时换洗袜子,以保持清洁卫生。  哪些人不适合走鹅卵石路呢?  1.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一般都伴有软组织退化和软骨退化,走鹅卵石路会加剧病变部位磨损,造成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同时,骨质疏松会使跟骨硬度减低,在坚硬不平的鹅卵石上行走,足底组织损伤会引起足底筋膜发炎,从而导致局部剧烈疼痛。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末梢血管存在缺血性营养不良的问题,特别在下肢肢端缺血和神经病变早期时,患者的知觉、痛觉、冷热感等都容易出问题。走鹅卵石路可能会造成小的损伤,健康人很快就能察觉到,但糖尿病患者的知觉、痛觉等不敏感,不容易及时发觉这些小损伤。一旦损伤并发感染,可能导致糖尿病足。  3.扁平足者。一般人的足底都有足弓,不仅能起到缓冲震荡的作用,而且能保护足底重要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而扁平足者的足弓较低,甚至没有足弓,这就使得足底弹性变差,因此,扁平足者在走鹅卵石路的时候,足底很容易出现损伤。  4.高血压患者。鹅卵石路高低不平,老年人走路不稳,在走鹅卵石路的时候很容易摔倒。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一旦摔倒,很容易发生危险。  对于不适宜通过走鹅卵石路来健身的人群来说,利用手或电动按摩器做足底按摩也能达到同样的健身效果。如果以加强心肺耐力为目标,则可选择健步走、跳广场舞、慢跑、游泳等方式进行锻炼。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梁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1/21 09:20
  • 关于冬季运动服饰的四大谣言,您中招了吗? 环球网  作者:王笑颖  如果您因为天气寒冷而想放弃锻炼的话,这篇文章正是为您准备。快检查您的运动鞋、运动服是否合适正确,跟着专家一起击碎那些谣言吧。  谣言1、衣服越多越好  如果您去滑冰,那么两件保暖外套、保暖内衣加一条围巾就够了,剩下的通通不要。为了您的健康着想,请选择更轻便的衣服去运动。因为如果您穿的非常厚实,密不透风,您的皮肤得不到呼吸,出汗增加,这样可能会导致感冒。请您冬季选择更轻薄透气的衣服去锻炼,这不仅利于健康,也方便锻炼。  谣言2、夏季跑鞋适合冬天  夏季跑鞋绝对不适合冬天!冬季重要的是确保鞋底花纹密实紧致,因为冬天您脚下的不是沥青,而是冰雪。冬季跑鞋的鞋底应更耐磨,鞋底花纹更粗糙,且材料要比夏季跑鞋更保暖。跑步时穿专门的运动袜更利于健康,因为普通棉袜排汗性不太好。此外还建议您使用鞋靴防水剂,这不仅能保护鞋子还更保暖。  谣言3、必须选择天然棉布  我们生活在纳米科技时代,一味地追求天然棉、丝绸或者亚麻是愚蠢的。棉布吸汗性较好,这意味着棉布吸后变得更湿更冷。科学家早已证明,特殊材质的运动服舒适度、保暖性能、排汗吸水性等更好。  谣言4:冬季运动服应宽松肥大  如果您留意过滑雪裤的裁剪,您可以会发现尽管滑雪裤的样式相当宽松,但裤脚却是收缩式的。这种设计能防止冷空气的进入并保持热量。如果您想冬天在户外锻炼的话,请戴上手套、帽子、围巾,并穿上保暖内衣。 作者: 2018/12/14 10:02
  • 研究发现“绿色小区”居民患心脏病风险低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1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人居住在绿化程度高的“绿色小区”,可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以408名不同年龄、种族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为研究对象,在5年时间内评估了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计算他们居住区域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即通过卫星图像判断绿植密度水平。这项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居住在“绿色小区”的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更低,这表明他们的压力水平较低;他们体内F2-异前列腺素水平也更低,这表明他们氧化应激水平更低、身体更健康;此外,这些人的血管修复能力也更好。这项研究第一作者、路易斯维尔大学的阿鲁妮·巴特纳格尔说,居住在绿植密集的小区可能对人的心脏和血管都有好处,而提高居民区绿化率是一项有潜力的重要公共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 2018/12/13 09:02
  • 运动过量会危害身体健康吗? 中国药学会   运动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的重要手段。然而,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  -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很多人都有参与运动的意识,但未认识到运动过量危害健康,损害免疫系统,减弱身体抵抗力,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弹性疲乏等后遗症,可能会抑制白血球,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引起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总之,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 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像我们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比如经常打篮球的人,减少打球次数,穿插其他运动来代替单一的运动。  当你在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一到运动场地就头晕恶心,吃不香、睡不好,抑郁、易怒,便秘、腹泻,易感冒等状态时,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整体过度疲劳造成的。当整体出现过度疲劳时,人的中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整个人体开始出现异状,比较典型的是具有上述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这时候就要停止运动去就医。  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十天半月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也容易运动过量,造成过度疲劳。 作者: 2018/11/14 17:37
  • 你知道“适量运动”中的“适量”是怎样计算的吗?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张凯凯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新陈代谢迟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秋冬季更应该坚持运动健身,这时候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身体驱除寒冷,对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那么,你知道“适量运动”中的“适量”到底是怎样计算的吗?究竟运动多少才算适量?  《健康时报》介绍,每周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慢的游泳、娱乐性的打球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步、越野滑雪、比赛性质的打球等),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于今年7月24日发布并推广《全民健身指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身目标给予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指南》建议,以“三二一”的运动原则规划运动健身:“三”是指一周的运动安排中应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和牵拉练习三种运动方式,一次运动安排中可进行一种运动方式,也可以安排多种运动方式;“二”是指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身体条件好的人,可以做大强度运动;“一”是指每天运动一小时左右。  针对不同人群,运动中“适量”的定义也有所不同。那么,成人运动多久是适量的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至少每周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徐凯副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150分钟可以分配到每天运动30分钟,这30分钟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分段进行,但是每次不能少于10分钟。其中,有氧运动以每周3~5次为宜,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力量练习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为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柔韧练习可以每天都做。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按照教育部在2012年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至6岁幼儿应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两个小时以上,其中1小时应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户外运动。对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教授江帆在接受东方网采访时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梁勇进行科学性把关,该专家擅长并熟练掌握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关节内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急诊处理与治疗方案。 作者: 2018/10/22 11:46
  • 健走不等于快步走 健走锻炼应姿势标准、适时、适量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锻炼,在诸多锻炼项目中,健走效果较好,方式简单且无需准备专业的健身设备,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健走在时间、场地、速度、总量、姿势上也有较为具体的要求。那么,健走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场地?健走的速度、总量应该是多少?健走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呢?  首先,健走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地。《甘肃日报》报道,健走的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四五点钟。因为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早晨锻炼是一个诱导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且早晨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好。如果选择在晚饭后锻炼,则应在饭后半小时,并将锻炼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因为快走会加速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容易造成失眠。浙江在线报道,健走要选择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安全的场所,最好有塑胶场地、草地;要避免在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的公路快走,且柏油路、水泥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  健步走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呢?《健康报》提醒大家,不经常运动或体力稍差的人,可以走得稍慢一些,步频最好能够达到80~100步/分钟,等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健走速度;对于身体能力比较好的人,为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步频控制在110~130步/分钟。此外,关于快走的最佳步幅,《生命时报》指出,健走的理想步幅是65厘米,形象说就是过马路时一步迈过一条白色斑马线的宽度。  每次健走应该持续多长时间呢?《健康报》表示,如果利用碎片时间健走,每次至少要10分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一天当中,如果能有一次持续健走达到30~60分钟,将更有利于提升心肺功能,并消耗脂肪。  每天健走多少步合适呢?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毕擎向《浙江日报》介绍,健走锻炼适宜的步数因人而异,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的人,每天所要走的步数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以第二天身体不感到疼痛、疲倦为衡量标准,酷暑、严寒也要相应减少活动量。”毕擎还认为,健康的中青年人群的运动标准是微微出汗,如果每天走10000步没有问题,还可结合慢跑,以增加运动量。  除此之外,健走的姿势也非常重要。浙江在线解释,健走标准姿势是:目平视,躯干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与肘关节成90度夹角。手臂摆动不仅能带动左右肩活动,还能运动腰腹。走路时尽量用腹式呼吸,与地面接触的一只脚要有“抓地”的动作,即脚趾内收,这样能缓冲足弓压力,促进腿脚微循环。  最后,《人民日报》提醒大家,健走期间要注意吃动平衡。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体重变化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能量平衡与否的最简便易行的指标。同时,健走运动会刺激食欲,运动后应注意控制能量摄入,特别是高脂肪的食物。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梁勇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领域为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关节内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急诊处理与治疗。 作者: 2018/10/09 09:45
  • 分清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教你科学瘦成一道"闪电" 分清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教你科学瘦成一道"闪电"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运动季来临,人们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发现自己难以分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进而无法很好地为自己制定运动计划。那么,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分别是什么呢?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体内物质代谢的状况,可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新华网表示,有氧运动是指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当或相近,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通常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这种运动一般可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30分钟或以上的运动一般是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一般为中等强度或略高于中等强度。  无氧运动是指强度大、节奏快、运动后心脏跳动每分钟可达150次左右、呼吸急促的剧烈运动,如快跑、对抗性极强的球类运动等。北方网补充,俯卧撑、负重深蹲等也算无氧运动。  中国江苏网报道,有氧代谢是缓慢但持久的供能系统,主要燃料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只要运动强度增加不是太多、太快,我们的身体会调整呼吸与心跳,有氧代谢仍然能保持身体能量需要,我们就不会感到太疲惫。基本上我们能持续进行三分钟以上的运动依靠的都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当运动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能量需求超过有氧代谢系统的供给能力时,无氧代谢系统就开始启动。无氧代谢只能使用糖分为“燃料”,特点是供能迅速但是产能量比较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重量举重时我们举十多下就会力竭的原因之一。  华龙网表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供能形式虽有所不同,却各有锻炼优势。有氧运动能充分燃烧体内脂肪,有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无氧运动则能锻炼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围度,可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但是,据北方网报道,有的观点认为,无氧运动不能达到减脂效果,这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有氧运动侧重于直接消耗脂肪,而无氧运动侧重于运动后持续消耗脂肪。也就是说,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都可以消耗脂肪进而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如果时间充裕,健身人士可以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健身减脂计划。(李思婷)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领域: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 作者: 2018/06/27 16:50
  • 拍拍打打就能强身健体 “拍打疗法”到底有啥用 拍拍打打就能强身健体 “拍打疗法”到底有啥用?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近年来,“拍打疗法”在老年人群中风靡,公园、小区等地方到处都能看到老年人拍打全身的场景。很多老年人对“拍打疗法”能够强身健体的说法深信不疑,有些老年人还认为“拍打疗法”能够治病。那么,“拍打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拍打疗法”?  据《羊城晚报》报道,“拍打疗法”是推拿的一种,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全身遍布经络,适当刺激经络上的某些特定穴位,能够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进而达到强健筋骨、强身健体等目的。因此,老年人通过拍打经络来保健养生、强身健体是没有问题的。  就治疗疾病而言,《羊城晚报》介绍,“拍打疗法”在某些情况下的确能够缓解症状,比如对于受凉感冒、受热中暑的患者来说,如果症状较轻,患者可以适当拍打肘窝、腋窝至出痧,会感觉轻松、舒服很多。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预防保健中心主任韩兴军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提醒,“通俗来讲,中医治疗疾病以解除病痛为目的,无论治疗还是保健,最终目的是让人觉得舒服。拍打经络固然很好,但仅凭拍打来治疗疾病并不靠谱,生病了还是要看医生。”  同时,“拍打疗法”也不是随便拍拍打打就能了事。据《海南日报》报道,人们在拍打经络前,要先活动一下手腕;拍打时,力度要适宜,一般拍打部位有热、胀、酸、麻的感觉即可;拍打要循序渐进,年老体弱者不能一次拍完,中间可以休息一下;拍打结束后,不宜马上接触凉水,因为此时双手的毛细血管张开,容易遭受寒邪外侵。  此外,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拍打疗法”。《海南日报》介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局部有伤口、感染者,存在心律不齐、骨质疏松等问题者,以及对疼痛过敏者都不建议自行采用“拍打疗法”。(张茜)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代金刚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康复锻炼、中医内科疾病、针灸、推拿、中药和传统锻炼等。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6/01 10:10
  • 户外活动易致关节受损?科学踏青看这三个注意事项   立夏时节已过,气温攀升,温度宜人,抓紧时间到户外踏青成了不少人的共同选择。但是,在享受大好时光的同时,人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关节,远离踏青带来的健康伤害。接下来,就来看看大家在户外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三个注意事项吧。  第一,现如今外出赏花、登山、远足等户外活动项目不胜枚举,大家应该先充分评估自己的活动能力,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避免进行超出自己身体限制的活动,比如,对于已经有关节老化和关节损伤的人们来说,应该避免登山、户外探险等活动,因为这类活动对于关节的损耗较大,会进一步地损伤关节健康。  另外,有些老年人总是不愿意落在年轻人的后面,或者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影响了同行年轻人的游玩计划,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老年人累了一定要尽快休息,而不要强行地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更不要试图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  第二,在户外活动中,人们应该根据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护具,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例如,如果需要长途坐车,建议人们佩戴护腰或颈圈;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徒步行走,则建议人们佩戴护膝。在佩戴时,应注意护具不能过紧或过松,因为过紧会影响人体正常活动和局部血供,而过松则起不到对人体关节的支撑保护作用。  此外,活动中,人们应该穿合脚的鞋子。比如,在慢跑时,人们应该穿专业的跑步鞋;在爬山时,人们就要选抓地力强且厚底的鞋子,而且鞋底最好有防滑纹路。  第三,户外活动后,人们应该及时洗热水澡,或用热水冲泡关节、足底等部位,这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疲劳、促进关节血供,还有助于睡眠,帮助人们恢复体能。另外,人们还可以自行按摩,充分放松关节和肌肉,避免乳酸堆积。  总体来说,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不过人们一定要爱护并合理使用关节,才能更健康地享受生活。(郭常安、蒋昊辰)  本文由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董健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 2018/05/08 17:09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