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健身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了解一下跑步的误区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8-28  跑步作为一项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方式,成本较低,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少,不仅可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减肥塑形,还能使人心情舒畅。    跑步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  如果跑步姿势出现一个小失误,就会在漫长的跑步过程中积累放大,最终影响我们的跑步效果,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如引起膝盖损伤、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如何正确地跑步呢?在跑步时,一定要保持头正对前方,我们的肩部可以适当放松、稳定,以肩为轴前后摆臂,肘屈曲90度,不可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过大。下肢前摆时要积极送髋,慢跑以足中或脚跟着地,快跑以足前掌着地。注意保持呼吸深度和规律性,可用口鼻同时呼气。  跑步场地的选择也是一门大学问。许多人喜欢在户外跑步,因为场地广阔,但是在户外运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空气质量,建议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运动。此外,因为路边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汽车排放的尾气、卷起的灰尘等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并不适合作为锻炼场地。  有些人会选择一些地面较硬的场地跑步,以水泥地为例,运动起来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建议选择专业的跑鞋或者减震能力好的运动鞋。  跑步时间的选择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一般可以分为晨跑、傍晚跑和夜跑三种。晨跑,可使人一整天精神饱满,但会加大心脑血管负担。傍晚跑(4至6点),经过一天的工作,身体已经充分预热,但此时跑步会耽误晚饭时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肠胃炎。夜跑(7点以后),减肥效果佳,但冬季易受风寒入侵。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余木 作者: 2019/08/29 09:45
  • 运动,量力而行就好 保健益谈 2019-08-22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许俊堂  对于健康人来讲,运动(exercise)或者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的益处很多——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预防超重和肥胖等危险因素;能够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事件,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运动让人身心愉悦,能够改善睡眠、抵抗焦虑和抑郁,增加抗压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运动带来的获益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论性别、年龄、家庭工作状况,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运动中得到益处。老年人运动不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健康长寿,还能增强脊柱稳定性,防止跌倒及其导致的意外发生,对于痴呆有预防作用,并改善痴呆病人的认知能力。  运动和体力活动对健康有益  我们常说的体育锻炼或者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肌肉强化训练、骨骼强化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理论上有氧运动指能够通过氧代谢能量途径维持的各种运动。无氧运动指运动强度超过心血管系统肌肉细胞供氧的能量消耗和代谢途径,例如冲刺跑和举重。  体力活动不仅包括上述体育锻炼,还包括一切身体力行的活动,比如家务劳动。按照强度水平可以划分为轻度、中等和剧烈。  轻度体力活动包括慢走和轻家务。能量消耗,可以用代谢当量表示。人在休息状态相当于1个代谢当量,而轻度体力活动相当于1.1~2.9个代谢当量,可达到目标心率的50%~63%。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目标心率=最大心率的(60%~75%)。  中等体力活动包括快走、慢骑车、绘画或装饰、吸尘、园艺、高尔夫球、网球双打、跳舞等,相当于4~5.9个代谢当量,达到目标心率的64%~76%。  剧烈体力活动包括赛跑或者跑步、快速骑车、重的园艺田间活动、游泳接力、网球单打等。  健康人运动量推荐  所有成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75分钟剧烈有氧运动,或者相当的运动量。如有可能,逐渐增加运动量至每周300分钟中等,或者150分钟剧烈有氧运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这样的运动习惯可以给身体带来更大的益处。  规律运动能够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适合规律的有氧运动,例如每周5天~7天,每次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也建议每周2次~3次的阻力性训练。如果血压控制良好,可以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者150分钟的剧烈活动。耐力训练可以降低血压8.3/5.2mmHg。  在体力活动中,血压会升高,尤其收缩压,运动后短期血压会低于基线水平。这是正常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规律运动能够预防并治疗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举重这样的等长收缩活动,以免血压过度升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应适度减低运动强度同时应注意运动后短期内容易出现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跑步也不要太猛,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这样容易造成脑出血。  规律运动应监测血压水平,一旦血压明显下降应适当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警惕低血糖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运动不但可以减肥减重、增肌减脂、美体塑型,还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代谢状况和血压、血脂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  体力活动能够动员机体能量储备,改善胰岛素抵抗。科学的运动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鼓励少坐多动,以便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和阻力性训练,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多数糖尿病患者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或者剧烈体力活动,每周活动至少3次,不要连续两天以上不活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每天活动应在60分钟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平衡训练,每周2次~3次,例如练习瑜伽或者打太极拳。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跑步的时候一次跑的时间太长,容易出现低血糖。少食多餐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身体条件,甚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应注意低血糖症状,必要时监测血糖。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和神经病变患者应该注意运动保护,避免足趾磨破或者出现溃疡。如果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应注意体位性、运动后或者餐后低血压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活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影响活动,甚至正在透析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积极运动。  找对运动的感觉  最好的主动休息方式是运动,最好的被动休息方式是睡觉,不健康娱乐也会伤害身体。  运动在各种疾病的康复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种慢病的治疗和维持中,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疾病治疗往往不是单靠运动就能解决的,还要注意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必须戒烟、戒酒,还有配合饮食控制与调整。运动也不能代替药物和其他治疗措施。  ①运动原则上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不但减肥和消耗热量,还强健身体,增强自信心,改善焦虑、失眠,提高工作效率。运动原则应该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一旦遇到胸闷可疑心绞痛等症状,应见好就收。年轻的健康人应该持之以恒,老年人或者患病者则应适可而止。  ②运动种类和运动时间的选择  每天做有氧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或者傍晚,运动时间可看自己身体状态,半小时即可,可以散步、骑车、慢跑、游泳、太极、爬楼梯等。工作时间可做些简单的运动,如深蹲、高抬腿、广播体操。  ③找对运动的感觉  除非运动员,运动要适度,不要出一身大汗,微汗较好。不要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胸痛时才停止运动。另外,运动之后第二天,如果感觉一天都很疲劳,那说明运动方式和强度不适合自己。如果运动完了感觉非常有精力,这才算是找对了感觉。 作者: 2019/08/26 09:42
  • 何时锻炼效果好?晨练晚练有区别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8-22 作者:万泽浩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清晨锻炼,有些人喜欢傍晚锻炼,那么从科学方面来看,晨练和晚练有区别吗?其实这两个锻炼时间各有各的好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愿意在清晨进行锻炼。如果你锻炼是为了减轻体重,那么晨练比晚练更适合糖与脂肪的代谢,并且有益于睡眠和提高代谢能力。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表观遗传学和新陈代谢研究中心主任保罗·萨索内·科尔西领导的团队,做过一个让小鼠在跑步机上跑步的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小鼠来说,在上午晚些时候运动,新陈代谢效应是最有益的。据媒体报道,一项对年龄介于50岁—75岁之间的超重妇女进行的研究表明,坚持早上锻炼(一周4小时)的人比那些锻炼时间更少的人要睡得更好,而晚上锻炼有可能影响人们的睡眠。  那么,晚练会有什么好处呢?事实上,晚上锻炼会更有效率,运动表现更好,这是由于晚上人体消耗氧气较少,这意味着同样是跑步锻炼,早上会比晚上更快出现力竭的状况,所以说晚练更适合一些运动员或者想要提升运动表现的人。  显而易见,晨练更适合对于只把锻炼当成强身健体的方式,不追求运动成绩的普通人。但无论是晨练还是晚练,在锻炼过程中都要注意安全。晨练的朋友们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肌肉拉伤。如果要做剧烈运动,一定要注意糖分和水分的补充,以免脱水或低血糖现象出现。  晚练的朋友们不要去太偏僻的场所锻炼,最好不要独自夜跑,在夜晚锻炼时注意看清场所路况,以免发生危险。同时,遇到空气不佳的时候,最好选择室内锻炼,避免户外剧烈运动。最后,不管你在早上还是晚上锻炼,坚持都是最重要的,运动和健身都是持之以恒的活动,只有不懈坚持,才能够收获到你想要的结果。  本文由首钢医院内科主任姚震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8/22 10:41
  • 运动时应如何给身体科学补水?快来get这些小常识吧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9-08-16 作者:田佳敏  运动时注意补水很重要。运动时运动者体内的水代谢要远远高于不运动时的水代谢,所以在运动时要及时给身体补水。  运动时出汗是体温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水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物质。运动过程中,当肌肉收缩时,物质和氧气的需求量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会急剧增加,水在这些物质的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  运动时应如何科学补水?为了使摄入的水分充分参与身体代谢,运动时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100ml/次~150ml/次,10分钟~15分钟一次),1小时的补水量以不超过800ml为宜。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运动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可下降16%,如果能及时补水,则可增加血浆量,减少血流阻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的持续时间。  如果是一般性的轻体力运动,白开水、蒸馏水、矿泉水都可以,一些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强口感,促进饮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参与的是一些强度高、时间长、出汗量大的体育运动,最好选择运动性饮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运动时需要补水,运动前后也需要补水,最好在运动前2小时至半小时内补水300毫升左右,运动后先休息10分钟左右,再慢慢喝水。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把关。 作者: 2019/08/19 10:17
  • 都说晨练效果好?适合运动的时间你选对了吗?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8-12  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人天没亮就起床锻炼,认为活动筋骨后能行气活血、强健体魄,为忙碌的一天做好准备。那么这个时间锻炼身体真的好吗?  太早运动对身体无益  其实太早运动对身体无益。清晨太阳未升或刚升,植物光合作用不足,氧浓度相对较低,且经过一夜的城市废气积累,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建议还是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运动锻炼。  此外,有专家指出,人体血压在早晨6点至8点迎来第一个高峰期,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升高血压,尤其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不宜太早进行体育锻炼。  若想早上锻炼,建议以和缓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早操、太极拳等,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中午运动易影响下午状态  若在这个本应养精蓄锐的时间运动,会使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变得活跃起来,毛细血管会扩张,心脏功能、心血管功能会处在较高的工作状态,肌肉、内脏系统也都会处于高强度的运转中。在运动完30至40分钟后,运动带来的效应会消失,身体也会处于相对疲乏的状态,从而给下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专家提醒,人体自我修复所需的时间是恒定的,只有保持足够的休息才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平衡,如果休息时间不够,并长期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也是对健康有害的。  傍晚锻炼效果较好  在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中,生物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比如,人体新陈代谢率在16:00到17:00达到高峰,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也达到最佳状态;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17:00到18:00间最平衡,而身体嗅觉、触觉、视觉等也在17:00到19:00间最敏感。  专家建议刚开始可以进行一些舒缓不流汗的运动,如拉伸为主的瑜伽、散步、太极等。热身到达一定程度后可选跳舞、快走、慢跑、游泳等,在灯光好的广场还可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此外,晚上锻炼与睡觉的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左右,至少不低于1小时。  什么时候健身最科学?  专家表示,人体的最佳运动时间段有两个:一个是上午10点到11点,早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含量较高,阳光照射之后这些物质会逐渐消散,10点左右的空气质量较佳,适宜户外运动;一个是下午4点到6点,人体的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效果最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郭童 作者: 2019/08/13 11:14
  • 避免过量运动 让运动锻炼有“度”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王剑英  生命在于运动,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运动也需要把握好“度”,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往往会适得其反,使身体过劳受损,同样达不到健身的效果。那么,过度运动会对身体会造成什么伤害?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首先,运动需要倾听身体的声音,盲目选择健身方式、胡乱健身往往适得其反。有经验的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体功能情况,循序渐进地完成运动。其次,进行各种运动都要伴随循序渐进的刻苦训练和安全防护为主的医务监督。就走路和跑步而言,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极易发生运动伤害,严重者可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甚至带来永久性残疾,即使损伤较轻,也有可能形成慢性损伤。  目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腹股沟拉伤、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每次锻炼前要温和热身,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让身体更灵活。  过量运动时,体内自由基数量迅速增加,易引起衰老和慢病,如果造成肌细胞损伤,肌肉不增反减,还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预防过量运动的办法就是当身体感到疲惫时要及时停下来,因为肌肉疲劳会丧失所有的保护机制。  运动应以“形劳而不倦”为准则,劳逸结合,以达到锻炼后不觉疲劳为适宜。通过运动锻炼身体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运动锻炼要经常且不间断地进行,不应急于达到想要的效果而过量运动。总之,每周运动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好。  对于不常锻炼的人,包括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病的锻炼者在首次高强度锻炼之前,最好让医生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此外,连续加班之后、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大病初愈之后的人锻炼时尤其要注意控制好运动量。  本文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王琳珏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7/23 09:18
  • 夏季运动,你需要提防这些事儿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7-12  今年的7月12日就将进入三伏天的“初伏”,而夏季又是秀身材的好时机,想要秀出好的身材自然少不了运动,但是在夏季运动时你需要多提防这些事儿。  运动前应充分热身  有些人以为夏季天气热,没有什么热身的必要,但事实上,周围环境温度高,与你热不热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热身的主要作用是舒展肌肉、活动关节等,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就直接开始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对抗性强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很容易引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腹痛等症状。  避免与太阳“硬碰硬”  夏天的阳光可谓是能量巨大,过度暴晒可能会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应该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运动,夏天一般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是一天中最热、紫外线最强的时段,清晨和傍晚的太阳光线不会太强,更加适合户外运动。倘若避免不了这个时间段,那在运动之前,务必要做好防晒工作。穿防晒衣、涂防晒霜等自然是最好的选择,防晒霜最好选择含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锌的,或者也可以选择含水杨酸辛酯的,每两个小时要重新涂一次。在防晒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防暑,气温过高会导致人的胃肠功能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从而影响健康。  别等口渴才喝水,“少量多次”最健康  夏季气温较高,体能消耗较大,大量的运动会加速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此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高强度的运动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汗液,而汗液中主要含有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等。运动强度越高,运动环境的空气流动性越差,流失的汗也就越多。运动后才去补充普通的白水,不仅不能补充运动所损失的电解质物质,反而会增大排汗量,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脱水。正确的补水方式是:第一,运动前2小时喝约500毫升的白开水,给肾脏的水盐代谢以充足的时间,使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运动前补水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第二,每运动15分钟喝一口水,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要改喝淡盐水(11-15mg/100ml),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饮水。第三,运动后最好喝含有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的运动饮料,或者可以按1:15的比例,在白开水中加些糖饮用。水中加入糖,是为了保持一定的血糖浓度,延缓疲劳发生,从而保证健身者的身体健康。  运动过后勿贪凉,休息一会儿再冲澡  夏季运动后都会大汗淋漓,而一些人会选择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等降暑方式,但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为运动过后,人体的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快速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但身体内的热量却散发不出来,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而且水温最好高于体温1~2℃。  夏季减少外出登山或是野外游泳  夏季是昆虫和毒蛇最易出没的季节,天气闷热,特别是持续高温的早晚时段,毒蛇最容易出没,而在南方山区可能会有山蚂蟥和蜱虫,被咬之后会引起发烧、神经麻痹,而且不易诊断。野外游泳没有防护措施,一旦出现危险难以自救,而且某些野外水源甚至会含有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去野外游泳,转而选择正规游泳场馆。  夏季,我们在加强运动的同时也应该选择适宜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作者: 2019/07/12 11:03
  • 饭后三个小动作,养护血管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 2019-07-05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是血液运行的重要管道。就像城市的地下管道堵塞会发生城市内涝,人体的管道堵塞也一样会出现问题。如果血管堵塞,很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想脑梗死、心肌梗死。  那么是什么堵塞了血管呢?垃圾、毒素,还是代谢废物?通通不是,堵塞的罪魁祸首,就是你我日常摄入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肪物质。  当然对脂类堵塞血管也无须太担心,饭后做这三个小动作,有效帮你预防血管堵塞。  1、转脚踝  做法: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早晚各一次,每次30秒。  功效:人身各处有许多穴位,踝骨周围也不例外,这部位的穴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枢纽,适当转动刺激,能够促进血液运行,预防胃肠心肾疾病。  2、转膝  做法:坐在椅子或站在地上,双脚并拢,双手紧按膝盖。先后以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做两轮30圈的转动。  功效:转膝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增加腰、膝、踝各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压迫,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不过有关节炎的老年人慎做,以免加重关节炎病情。  3、按摩小腿  做法:双腿自然弯曲,俯下身子按摩小腿10-15次。  功效:因为人体的大动脉经过这个位置,所以适当按摩能够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避免脂类堆积在血管中。  (供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 作者: 2019/07/08 09:11
  • 益寿延年晒抖功 北京医院  作者:刘书坤   俗话讲得好,百练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抖。晒抖功是民间正骨医师崔同兴先生传授的养生小功法,有补阳气、祛寒湿、舒筋脉的作用,可使经脉气血通畅,适合于阳气不足、寒湿偏重的人群,也适合于颈肩腰背不适的“久坐族”。晒抖功中的抖动法与八段锦中的“背后七颠百病消”有些类似,单纯抖动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踮脚抖动同时晒太阳,借天之阳气补人之阳气,养生保健作用更为强大。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决定着人体的生死。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体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行动敏捷、身体强壮。阳气充足,人就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在损害着人体的阳气。过食寒凉、夏天过多吹空调、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使得现在阳气不足、寒湿偏重的人们越来越多,其表现有身体疲乏困重、精神体力不好、白天犯困、晚上则失眠多梦;经常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或黏腻、容易腹泻;女性白带增多、痛经;四肢关节疼痛、颈肩腰背酸痛、小腿抽筋等症状。  晒抖功可畅通气血、益寿延年  “万物生长靠太阳”,温暖的阳光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还可以促进对维生素D 的吸收,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通过晒和抖,人体接受阳光的普照和恩赐,把身体的寒湿排出去,把失去的阳气补起来。这个方法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晒太阳补阳气也不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脚趾是足三阴(肝、脾、肾)和足三阳(胆、胃、膀胱)经交汇的地方,操作时两脚十趾抓地,可刺激脚趾部位的阴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活动并改善其功能。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又有大量血管,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后侧有“阳脉之海”的督脉和经络穴位最多的足太阳膀胱经(共67 对穴位),踮脚抖动,可刺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有助于疏通整个背部的经脉,缓解后背的紧张、酸痛。督脉和膀胱经是入脑的,本功法也有健脑之功。从现代医学来分析,支配内脏的神经从脊柱发出,脊髓和大脑是人体神经的中枢,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受神经影响。踮脚抖动,其力由脚趾经下肢各关节向上传递至人体脊柱的各椎体以及大脑,在传递中可震动脊柱和大脑,刺激人体中枢神经。该功法可通过经络和神经两个不同的系统,改善人体各脏腑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增强人体体质。因此,晒抖功有畅通气血、益寿延年的作用,对头痛健忘、怕冷、腰背痛、颈椎痛、失眠、慢性胃炎、骨质增生、慢性肠炎、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病,能起到较好防治效果。对调控血脂、降低血糖和血压,也有一定的帮助。  正确掌握晒抖功的动作要领  1.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口唇微闭,牙齿轻叩,舌抵上腭。背对太阳,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正前方。  2. 两个后脚跟抬起,十个脚趾抓地,两手自然下垂,头部略后仰。  3.身体上下抖动,以脚趾和膝盖为轴,发动全身上下各部位的肌肉和内脏的抖动,脚后跟上下起伏但尽量不落地。  4. 操作时间因人而异,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  晒抖功的注意事项  1. 要穿着衣服,不宜裸露皮肤。地点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草坪,也可以在屋子里隔着玻璃做。做完此功法会出汗,但不宜大汗淋漓,要注意避风寒,及时补充温水。  2. 幅度不宜太大,频率不要太快,全身放松,做柔和、小幅度的抖动,使紧张的脊柱和内脏放松地抖动起来。  3. 晒太阳虽有益身心健康,但也不应长时间地曝晒。吸收少量阳光能“养形养神”,让人健康有活力,过多则耗精气神,还有患皮肤癌之虞。上午9 ~10 时和下午4 ~ 5 时阳光正好,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应随季节变化,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晒多久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4. 有些人踮脚抖动开始会觉得小腿特别酸沉,是膀胱经不通,坚持练习,小腿酸沉会逐渐缓解、消失。有些人做此功法以后会打喷嚏,流出清水一样的鼻涕,有些人还会流眼泪,其实这都是在排出阴寒凝滞的东西。还有些人做此功法会觉得腹内发热,肚子里咕咕响,这都是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的结果。  5. 对于虚弱的老年人或骨质疏松者,要注意循序渐进,以自我适度为宜,不要强行,见好便收。如果站不稳,可以扶着东西练习,避免摔倒。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练习。  晒抖功的功法机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由柔软逐渐变得僵硬起来,经络气血也变得不通畅, “不通则痛”。通过晒抖功的练习,可以不断放松身体,使经络气血变通畅,进而“通则不痛”。  此时春光明媚,还不赶紧晒起来? 作者: 2019/03/28 16:58
  • 运动过后肌肉酸痛?这些方法帮你缓解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生活中,我们在经过某次时间过长或剧烈运动后,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还有的人长时间不运动,稍微运动一阵也会觉得“走不动道儿”了。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过后,又是什么让你体会到了“辛酸”?  许多人在刚开始锻炼、长久停止锻炼又恢复锻炼、变换锻炼内容的时候都会有某部位肌肉的酸痛感。因为在运动时,人体内的肌肉会把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中间产物——乳酸。当肌肉缺氧时,乳酸堆积,就会引起肌肉的酸胀感。  有种肌肉酸痛发生于运动后的24至72小时内,叫作“迟发性肌肉酸痛”。其实运动本身不会带来这种酸痛感,只有当你进行了身体并不适应的运动,或者高强度运动后才会出现。  出现酸痛感意味着你在运动中的拉伸已经达到了改变一些肌肉的程度,属于正常现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缓解全身酸痛。  适当休息   在疼痛感不能消除或消除较慢时,应适当休息。因为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提高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能力。  拍打按摩   对酸痛部位轻轻拍打按摩,可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肌肉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增加活动   剧烈运动后立即静坐会导致肌肉僵硬,很多人往往因此而放弃锻炼,其实是不对的。在体力和精神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再增加一点运动量,比如站起来走动或做一些伸展运动,这种方式能有效促进乳酸分解,有助于缓解肌张力和肌肉僵硬,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止痛。  但如果肌肉持续酸痛,没有改善时,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软组织损伤指软组织或骨骼肌肉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一大类创伤综合征。组织受创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菌性炎症,致使局部肿胀疼痛。对此,以下这些措施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缓解。  热敷或冷敷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容易操作的天然疗法,有助于减轻肿胀和放松肌肉。对于肌肉酸痛或紧绷,应采用热敷的方法。对于肌肉疼痛或肿胀,直接把冰袋或用凉水泡过的毛巾敷在受影响的部位上20分钟。  睡觉疗养   当肌肉酸痛是由肌肉撕裂而引起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当我们睡觉时,身体会生成数量更多的生长激素,帮助肌肉重建。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2019/03/14 09:0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