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杨桃怎么就成了世界上“最难吃”的水果? 如果说有些水果是凭借味道赢得大家的喜爱的,那杨桃一定是靠颜值出圈。图源 pxhere每每看到水果摊上如此好看杨桃,蝌蚪君都燃起了购入一箱杨桃的冲动。可是冲动消费后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这么好看的杨桃,为什么这么难吃!!还卖得那么贵!!而且蝌蚪君发现这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都觉得杨桃难吃,有人吃出了腥味,甚至还有人宣布杨桃是世界上最难吃的水果。大大的疑惑——为什么我们就是吃不到好吃的杨桃呢?01颜值让人上头,味道却让人下头?在植物学上,杨桃的正式学名其实是阳桃(Averrhoa carambola),也被叫作五敛子。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杨桃的名字所迷惑了,它和桃、樱桃、猕猴桃等带“桃”字的水果可不是亲戚。它是酢浆草科阳桃属的乔木植物,整棵树可长高至12米,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热带地区都有种植。我们常见的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图源 pxhere因为各个地方的温度、湿度、杨桃品种等因素不同,杨桃的花期跨度较大,在每年的4-12月都会开花,每年7-12月结果。杨桃果实呈椭球状、大多数表面有五个纵棱,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时是黄色。由于果肉横切酷似星星,因此杨桃又被称为“星星果”,看到这些星星后,人们忍不住地想要买来吃,妥妥地靠颜值出圈。图源 pexels品尝过杨桃的人对它的评价还是挺不一致的,有的人觉得它甜甜脆脆的很好吃,但大多数还是觉得它又酸又涩很难吃(蝌蚪君觉得它的口感像咬棉花)。为什么这么高颜值的杨桃果实会不好吃?这和杨桃不太容易保存有很大关系。我们吃到的杨桃大多都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成熟的杨桃容易软烂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一般采摘发货的时候都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杨桃。不成熟的杨桃比较酸涩,再加上杨桃不像香蕉等水果容易“放熟”,所以我们吃到的杨桃大多不太好吃。实际上成熟新鲜的杨桃味道还是不错的。02解锁杨桃的几种吃法如果你买到的杨桃不好吃,或许你可以来解锁下面的几种吃法。在吃杨桃前,首先要做好果实的处理,清洗后切下杨桃首尾两端,去掉纵棱的小边边,再摩擦下杨桃外皮,直至可以撕下它薄薄的表皮,此时我们就得到可以直接入口的杨桃了。用杨桃蘸调料的吃法中,人们比较能接受的是杨桃蘸白糖或酸梅粉,脆爽中带着酸酸甜甜的味道,你也可以试试。在海南,当地居民有两种经典吃法,分别是腌制杨桃、杨桃酸鱼汤。腌制杨桃是在切好的杨桃中加入白糖、辣椒盐和自制的辣椒酱;杨桃酸鱼汤是在鱼汤中加入足量的杨桃果肉。想吃的朋友可以动动小手亲自烹制,或者去海南旅游时品尝,也许会打开你吃杨桃的新世界哟~03听说杨桃对身体有害?与杨桃的颜值和味道一样引发关注的还有它的“毒性”。杨桃果肉汁水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有新闻报道,杨桃会引发中毒,难道杨桃的营养价值是假,有毒才是真?图源:新华社微博实际上,杨桃的有毒和无毒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杨桃中含有草酸盐和一种神经毒素(neurotoxins)的物质,神经毒素是对神经组织有破坏性的有毒物质。正常人群可以尽快把这种物质代谢出体外,但特定人群却无法顺利代谢这些物质,食用过多杨桃就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和神经中毒。中毒的患者会表现出打嗝、呕吐、躁动、血尿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癫痫、意识障碍等症状。建议正常人群可以吃杨桃,但不要多吃,每天1-2个就好;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疾病、慢性胰腺炎等患者要谨慎食用杨桃及其产品;禁止有肾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吃杨桃。调查一下:你觉得最难吃的水果是什么? 作者: 2022/05/10 09:11
  • 昔日的地球霸主,真的被我们端上了餐桌? 如果鸡的祖宗是恐龙却被我们搬上了餐桌那是不是证明我比恐龙还厉害?鸡:你礼貌吗?那么鸟类跟恐龙到底什么关系?答:很遗憾,关于鸟类是否起源于恐龙,一直都十分具有争议,至今也没有定论。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鸡鸭在行走的时候,有类似恐龙的姿态,其骨架也和博物馆里的恐龙有相似之处。早在1868年,有一位名叫赫胥黎的英国生物学家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读者朋友们对赫胥黎不一定熟悉,但对达尔文一定有所了解。赫胥黎因倡导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是达尔文的铁杆粉丝。这位坚定的进化论拥护者认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恐龙和鸟类对比图 图片来源:wiki直到20世纪,海尔曼因为恐龙缺乏锁骨而否定了这一假说。上世纪70年代,奥斯特罗姆复兴了恐龙是鸟类祖先的理论。随后,在我国辽宁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有羽毛的恐龙化石。2011年在琥珀样本中又出现了白垩纪时期保存完好的羽毛。2016年邢立达在缅甸的一个琥珀市场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尾巴。这是琥珀中恐龙材料的第一个明确发现。有趣的是,这位传奇般的教授曾和同事一起吃下了一块西伯利亚出土的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琥珀中的恐龙尾和羽毛 图片来源:wiki如今,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学家们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如果鸟类真的起源于恐龙,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有一部分的恐龙并未灭绝,而是向鸟类的方向进化,直到几千万年后,被摆上了人类的餐桌。单单是鸡这一种鸟类,饲养的数量就非常惊人。全世界每年饲养超过500亿只鸡作为肉类和鸡蛋的来源。仅在美国,每年就有80多亿只鸡用于肉类,超过3亿只鸡用于产蛋。炸鸡 图片来源:wiki昔日的地球霸主,阴差阳错间,竟成为了新兴地球霸主最流行的肉类食物。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rd#Dinosaurs_and_the_origin_of_birds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nosaur#Origin_of_bird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ken#Reared_for_meat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ied_chicken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 2022/05/09 09:18
  • 当你感觉撑不下去时,请点开本文!(建议每个人都看看) 本文专家:王贵霞,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讲师,博士胡厚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如果你还在抱怨着生活的琐碎,吐槽着工作的不满,觉得学习无聊,为感情郁郁寡欢,感觉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本文,我们带你去重新认识这样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成为这个“角色”是幸福的。但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角色”在身份转变时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尿频、便秘、脱发、长斑、身材逐渐走形,撕裂的剧痛,漏尿、腰痛,甚至抑郁……这些感受,非亲身无法体会。而这些也正是这个“角色”所经历过的,她就是母亲。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成为妈妈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了解了妈妈在孕期、生产和产后承受的压力和身体变化,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面对一切呢?这是一篇有温度的科普,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妈妈:祝母亲节快乐!十月怀胎,妈妈的身体会经历什么变化?孕吐很多孕妈在妊娠1~3个月左右会出现味觉、嗅觉灵敏和呕吐等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与体内雌激素、HCG水平有关,一般在3个月后逐渐消失。缓解方式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休息及作息规律如果呕吐剧烈且无法进食进水,及时就医尿频妊娠2~3个月时,随着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膀胱,孕妈会出现尿频症状。缓解方式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如伴有尿痛、尿急甚至血尿,需立即去医院检查排除尿路感染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妊娠期黄褐斑妊娠斑(学名黄褐斑或黑斑)是妊娠期雌孕激素增加,促进黑色素细胞增生、活跃,形成的斑块。研究表明,多达70%的孕妇在妊娠3-5个月时会出现颜面皮肤黄褐色斑块。胎儿娩出后大多会自然淡化,但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少部分孕妈的黄褐斑不会完全消失,或淡化时间较久,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缓解方式避免日晒,作息规律,保持好心情妊娠纹妊娠5~8个月时,腹壁、大腿内外侧、臀部、胸部、后腰部、手臂等处可能出现一些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波浪状花纹。这是由于子宫增大、腹壁皮肤变薄,加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皮肤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损伤或断裂。胎儿娩出后这些花纹虽然能变浅,但也会留下永久的瘢痕线纹。缓解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孕后控制体重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便秘和痔疮怀孕后,体内高水平的孕激素以及不断增大的子宫,挤压胃肠道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导致便秘。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直接挤压直肠,使得便秘症状明显加重。如果腹后壁静脉受压迫影响其血液回流,就会形成痔疮,严重者可能危及母婴安危。缓解方式多喝水、多食富含粗纤维素的蔬菜瓜果有意识地练习提肛运动生孩子后,妈妈的身体会有哪些明显变化?腰痛产后身体多虚弱,骨盆韧带松弛,子宫尚未完全恢复。如果不注意休息,因哺乳、护理婴儿等久坐、久站,就会对腰背部的肌肉产生持续的压迫,甚至导致盆腔淤血,出现腰痛症状。缓解方式尽量采取侧卧位哺乳的方式站立位时可佩戴收腹带抑郁研究表明,15%~30%的孕妈会在产后6周内产生抑郁情绪,但大部分在半年内会自行恢复,严重的可能持续1~2年。产后抑郁与孕妈的遗传因素、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社会、家庭环境引起的心理因素等有关。缓解方式家庭成员给予足够的关爱、理解和呵护必要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漏尿产后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忽然漏尿,大笑、突然咳嗽、快走几步……都可能出现。这是由于在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压迫盆底的肌肉,膀胱和尿道被压迫逐渐失去合理的生理角度,加之产后盆底的肌肉和韧带松弛,容易出现漏尿。这种情况较常见,通常在产后1~2个月会改善。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产褥期泌尿系感染导致的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这种情况应去医院治疗。缓解方式注意私处卫生进行盆底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夹紧臀部,持续5s,然后放松,如此反复20次左右,一天3~4组腹直肌分离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从腹中线(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正常情况下产后会再次向中线靠拢,通常半年~1年即回到原先位置。但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双胎、子宫过大、多产等情况,产后1年仍无法回到原先位置,就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了。自测方式平卧做仰卧起坐动作,两侧腹直肌之间有纵向、凹陷的深“沟”存在,一般超过3指以上为明显的腹直肌分离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PLO)妊娠期或哺乳期母体受低雌激素、泌乳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影响,钙从母体转运到胎儿或婴儿,母体发生骨量流失,骨组织的细微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发生骨质疏松,造成骨骼疼痛甚至骨折。缓解方式妊娠晚期补钙脱发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变,孕期及哺乳导致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与代谢。缓解方式保持愉悦心情,注意营养均衡,一般脱发会自行停止妈妈在孕期,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在为新生命腾地,产后身体功能又发生了变化,而当她们迈入老年时,各项机能下降,失眠、骨质疏松等问题还可能困扰着她们。步入老年,妈妈的身体真没你想得那么健康失眠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激素水平下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等,老年人会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夜间片段睡眠等症状。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失眠症的发病率接近50%,女性往往更易失眠。缓解方式家人给予充分关爱与呵护有心肺等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视情况进行药物、心理辅助物理治疗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65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其病因迄今未明。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精神和行为障碍。缓解方式一经诊断应尽早采取系统治疗辅以科学的护理,亲人的悉心照料和陪伴加强对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骨重建处于负平衡,导致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表现为骨痛、脊柱变形、容易发生脆性骨折,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早期的预防至关重要。缓解方式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钙、低盐、优质蛋白的食品,戒烟、戒酒可常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及日照脑梗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抽烟、喝酒、肥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导致脑血管硬化、脆性增加,脑血管内斑块形成阻塞血管,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缓解方式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多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爱妈妈从小事做起别嫌唠叨,多听她讲讲琐事多点关心,定期带她检查身体空出时间,给妈妈打个电话大声告诉她:“我爱你”趁有生之年,待她好些别让自己后悔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愿所有的妈妈健康快乐 作者: 2022/05/09 09:17
  • 动物的小孩也要做作业,甚至还有鸡娃的家长 不想上学、不想上班的时候,你是否也羡慕过动物的生活——每天吃吃喝喝睡大觉,不用考试不用加班不用写作业?然而,狐獴要是知道人类有这种想法,一定会跳出来大声反对:动物的小孩也要做家庭作业,还得受家长辅导作业的“折磨”!“要说我了吗?” | Jamain / Wikimedia Commons狐獴(Suricata suricatta)就是《狮子王》里面喜欢唆虫和搞事的丁满。剑桥大学动物学系的桑顿(Alex Thornton)和麦考利夫(Katherine McAuliffe)发现,狐獴会给小孩布置“作业”——活的蝎子,而且会监督它们完成。01狐獴的课程狐獴是群居动物,群中大部分幼崽,都是由地位最高的一对夫妻所生,其余的成年狐獴帮助照料孩子。小狐獴跟随成年狐獴觅食的时候,会用特殊的叫声向大狐獴索食,群里所有的大狐獴都会把抓到的昆虫、蝎子之类送给它们。如果幼崽还很小,大狐獴会把猎物咬死给它,随着幼崽年龄增长,大狐獴给予越来越多的活猎物,让小孩面临的“任务”难度逐渐提高。狐獴面对的最危险猎物是蝎子,Parabuthus属的蝎子足以毒死一个人。为了安全,大狐獴还会咬掉蝎子的毒蛰,再交给小狐獴。狐獴幼崽处理猎物的时候,成年狐獴还要肩负监督的职责,虫子一跑了就抓回来。如果小狐獴不去抓,成年狐獴还会用鼻子顶虫子,仿佛是在催促小孩“快干啊”。决定狐獴“教学进度”的标准很简单,如果听见很幼小的狐獴幼崽叫声,成年狐獴就会送死虫子,听见长大一些的狐獴幼崽叫声,送活虫子。所以,狐獴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力,就能循序渐进地让小狐獴练习捕猎技巧,而且避免了被蝎子蛰的风险。小狐獴跟捕到蝎子的大狐獴索食 | national geographic狐獴在动物界十分特殊,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教学的例子。教学是动物之中极为稀有,甚至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现象。你可能会大声反驳我,动物不是会学习吗?有的动物甚至还有“文化”呢——通过群体内成员的学习,代代相传的技能。但是,请容我慢讲,动物会学习,并不代表动物会教课。02动物不愿意上课很多动物都能从同类那里获得信息,但它们很少主动“上课”或者“被上课”,而是在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inadvertent social learning) 。一个动物学习的著名例子,发生在上世纪中期的幸岛(Koshima),那里的日本猕猴(Macaca fuscata)“发明”了白薯的新吃法:用水洗掉沙子,免得牙碜。虽然学会洗白薯的猴子越来越多,但洗白薯在猴群里的传递速度基本不变。如果猴子主动向别的猴子学习,会洗白薯的猴子越多,文化传播的速度应该越快——但实际上,这一技能在猴群中的传递速度基本不变,说明猴子们并没有主动学习。当看到同类把白薯放到水里,猴子可能因此产生了对白薯和水的兴趣,自己也去摆弄,从而自己发现洗白薯的好处;但它们不会主动教授或学习这一技巧。猴子在洗白薯 | Hirata et al. / Springer, Tokyo (2008)要了解动物中有没有教师,我们首先要搞清什么才算是教学。加州大学的卡罗(T. M. Caro)和豪瑟(M. D. Hauser)对“教学”这一行为给出了定义:1、个体A(教师)只有在个体B(学生)存在时,才表现出教学行为。2、A的行为对A有害,或者没有即时的好处。3、A的行为鼓励或阻止了B的行为,或者为B提供了经验,或者为B做出了某种示范。4、由于A的行为,B可以更快或更有效地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因此可知,猴子洗白薯并不是在教其他猴子,因为它们是洗给自己吃的。一种学名Temnothorax alpipennis的蚂蚁,则是一个动物会上课的例子: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会给同伴带路,带路的蚂蚁一直与跟随的蚂蚁保持触角接触,这样它会跑得比较慢(坏处),但跟随的蚂蚁能够记住通往食物的路(知识),不至于跟丢。蚂蚁带领同伴去觅食 | Ellouise Leadbeater et al. / Current biology: CB (2006)蜜蜂用摇摆舞(也叫8字舞)来跟同类传达“哪里有花蜜”的信息,已经被动物行为学家所熟知,很少有人认为这是教学。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蜜蜂的舞蹈对它本身没有好处,而且告诉了其他蜜蜂一些有用信息,这也是符合教学定义的。03红毛猩猩也要考试吗?说到这里,有一件怪事不得不提:我们在关系很远的动物(狐獴和蚂蚁)里发现了教学,但是,在与人类最相似的灵长类里,并没有发现教学的例子。灵长类需要学习许多生存技能,保护野生灵长类的机构甚至会给红毛猩猩“上课”,教它们识别可食的植物、躲开蛇等等,但红毛猩猩不给自己的孩子上课。圣安德鲁斯大学的William J. E. Hoppitt带领的团队认为,教学在动物中很少出现,仅有的几种会教学的动物之间又没有什么亲缘关系,这也许是因为,进化出“教学”能力需要特别的条件。红毛猩猩母子 | Pixabay首先,我们说教师是“红烛”、“园丁”,教学者的水平虽然良莠不齐,但很多时候,教学需要教学者付出一些代价,而得到好处的是学生。动物学上,舍己为人的行为称作利他行为(altruism),利他行为一般出现在亲戚关系很近的群体里,比如蚂蚁和蜜蜂这些社会化的昆虫,帮助亲戚同样有利于延续自己的基因。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蚂蚁会教学。其次,教学能够进化出来,它的效率必须要胜过其他的学习方法,许多动物只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学习到足够的生存知识,因此不需要教学。在红毛猩猩、黑猩猩等大型猿类中,孩子长时间观看母亲的活动,拥有许多学习的机会,不用“鸡娃家长”给它们上课。只有无家可归的红毛猩猩孤儿,才需要人类的教学。辅导孩子身心劳累(不是) | Böhringer Friedrich / Wikimedia Commons但狐獴不同。狐獴幼崽很难自己捉到猎物,大狐獴吃虫子又很快,观察猎食的机会不多,碰上了蝎子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幼崽需要成年狐獴布置“作业”。人类的许多复杂技能,单看是看不会的,所以人类独立于狐獴和蚂蚁,又一次产生出了教学行为,因此也产生出无穷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折磨。这也引导我们,脱离人类的单一视角,用比较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教学这件事。教学不是人类独有的技能,也不是高级智慧的体现,当必要的条件符合了,它就会出现。作者:小袋熊编辑:pee pee shrimp参考文献[1] Hoppitt, William JE, et al. "Lessons from animal teaching."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3.9 (2008): 486-493.[2] Thornton, Alex, and Katherine McAuliffe. "Teaching in wild meerkats." Science 313.5784 (2006): 227-229. 作者: 2022/05/09 09:16
  • 疫情会影响人类心理20年?专家这么说… 居家办公、线上教学、非要不外出……当前,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下,隔离封控中的人们难免出现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问题。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心理防疫”已然成为抗击疫情的另一个“战场”。情绪低落、失眠暴躁居家的我是病了吗?进入5月天气热了起来,住在上海杨浦朋友家的苗苗这周终于能下楼走走了,原本是来上海探亲,一来就是两个月。“之前每天憋得喘不过气,还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烦躁的情绪已经困扰了苗苗很久。“好想看花,想坐车,想出去。”隔离在家的许多人都有和苗苗类似的想法,从外地回到北京朝阳的田辉一个月都在居家办公。“开始的时候作息很混乱,每天睡不着,感觉做什么都很无聊。”田辉在最初隔离的日子里,每天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朋友、家人打电话,“什么都聊,就是单纯想说话。”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杨艳杰表示,这是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出现的“应激反应”,它包括疫情本身带来的情绪性应激反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们被要求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时,其活动空间被固定,行动被限定,社交受影响,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3月2日,世卫组织发布报告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与长期居家隔离,在担心被感染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不少人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恐慌等负面情绪。疫情影响人类心理健康20年?杨艳杰表示,在应激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短暂的情绪反应,比如轻度的焦虑、恐惧或是抑郁。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焦躁不安,紧张,过度担心,严重者会出现胃胀胃痛腹泻、心动过速、胸闷气短等症状。抑郁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失去目标感、甚至失落、绝望;而恐惧则主要包括过度警觉,害怕,非理性行为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抑郁或焦虑情绪并非是患有精神疾病。目前大部分居家隔离的人出现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只是一种症状,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有人说“疫情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持续20年”,对于这一说法,杨艳杰表示,一般来说多数人的应激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势转好或者结束,这些症状也会减轻或消失,多数人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慢慢恢复的。专业提醒,当然也有少数人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如果出现心境低落、兴趣下降、心慌烦躁、失眠或者反复出现自杀意念等,持续时间达到两周之久,通过自我运动、放松等方式无法缓解,可能出现了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等,需要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治,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居家期间如何自我调节?杨艳杰表示,避免出现应激反应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要调整认知、保持适当运动、作息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要识别自动思维,慎重归因,带着过度悲观的情绪去大量阅读负面报道,容易陷入不合理认知与恐慌情绪之中。既看到疫情严重的一面,同时更要理性获取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当感到自己情绪过度焦虑、易怒,入睡困难时,可通过练习“448呼吸法”(吸气4秒,屏住呼吸4秒,最后呼气8秒)、“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身心调节方法,转移注意力,关注当下,调节焦虑、紧张、恐慌情绪。此外,专家提醒,要时常通过电话聊天、写日记、网络社交媒体等途径增强联系,获得来自家人与好友的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进行调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每天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不出门也可以在家做瑜伽、力量训练等运动,改善情绪,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真的是会让人放松一些的,”苗苗也表示,“最近跟着刘畊宏跳操,动起来就不会那么心烦了。”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高萌责编:张曦 作者: 2022/05/09 09:15
  • 痛经时吃止痛药会上瘾吗?关于“痛”的秘密,一图读懂 作者: 2022/05/07 11:46
  • 最近别穿黄、绿色衣服出街!否则… 最近走在街头总是遇到一些黑黑的、扁扁的小虫子图源:微博网友@熊娜娜图源:微博网友@有点用的没点用的这些小虫子经常粘在衣服上、口罩上有时甚至还飞到眼睛里不少网友也表示有遇到过尤其是草地上、榕树下特别多!这些小虫子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频频造访”?原来它的名字叫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小邻居”小叶榕树上最常见“蓟马”穿这颜色衣服的人要注意!此前,深圳市疾控曾发出提醒——蓟马通常生活在小叶榕树上,深圳的小叶榕树特别多,所以这种虫也就很常见,是农业上的害虫!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图源:深圳卫健委原本在树上的飞虫为何会飞到我们家里呢?甚至有时候阳台上晒的衣服也“中招”专家解释,这是由于蓟马在树上的数量太多,蓟马会迁徙,加上蓟马有一定的趋光性,到了晚上,市民家中灯一开,蓟马便飞过去了。它们还特别喜欢有颜色的衣服,尤其是黄色、绿色。这虫子这么常见又这么多有网友还表示还会咬人!这是真的吗?要如何防范?赶紧来了解一下蓟马附着在物体上将很快死亡一般不会咬人,对人无危害针对榕管蓟马进家会不会造成危害这个问题,广东省科学院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曾介绍——“居民阳台上出现的榕管蓟马一般源于房子附近种植的小叶榕,随风飞至阳台。但榕管蓟马只寄生于嫩叶,附着在物体上将很快死亡,市民无需担忧。至于网友反映,蓟马爬在皮肤上后,会隐约有瘙痒症状,还会迎风飞到眼睛周围,产生刺痛感的问题,韩诗畴称,榕管蓟马一般不会咬人,对人无危害,瘙痒症状可能是因为极少部分市民对榕管蓟马分泌的酸性物质过敏。人的眼睛比较敏感,建议遇到此类情况的市民不要揉搓眼睛,用水洗掉即可。这讨人厌的“小邻居”怎样才能避开它或减少一些?记住这4招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被小虫子爬在身上而导致过敏,记住直接把它抖掉,不要拍打虫子就行了。当小飞虫误入眼睛,建议不要揉搓眼睛,用水洗掉即可。尽量避免穿黄绿色的衣服。阳台的绿植可通过将黄色粘虫板挂在植物上方10厘米、喷洒肥皂水、修剪褐色“饺子状”虫瘿等方法进行防治。图源:深圳卫健委虽然蓟马对人无害但夏季也是许多蚊虫出没的季节这些小虫也需要注意防范螨虫吸血螨虫主要是寄生于老鼠、家禽,目前天气潮湿,更适合螨虫的孳生。螨虫咬人一般从躯干开始,呈小红点状。虽然在城市这种情况更少见,但仍要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做好灭鼠工作。恙虫到了夏天,在公园草地、在田间地头,都有一种肉眼难以看见的虫子,它的名字叫恙虫。恙虫一生只在幼虫期叮咬一次,要么咬宿主动物(鼠),要么“咬人”。被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虫叮咬之后,病人会患上恙虫病,病情严重时,会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恙虫病在南方的高发期为6-8月,但是由于深圳的恙虫常年处于温暖的环境下,能够战胜寒冷秋冬发作的恙虫病也不在少数,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蜱虫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还会藏在人或动物的毛发中。相对于成人,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们,则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蚊子当下这个时节,由于降雨,带来积水,容易滋生蚊子,要小心被蚊子叮咬,预防登革热。孩子、孕妇、老年人、肥胖者容易中招。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专家提醒,登革热的传播渠道其实很单一,全靠白纹伊蚊的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伊蚊在吸食感染者的带毒血液后,经过体内病毒复制,下次咬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染给了健康人。最可怕的是,被感染的蚊子终生能传播病毒,还能通过卵将病毒传给后代。专家建议,市民一定要注意清除家中积水,以防蚊子在水中产卵。同时,保持家里通风干燥,可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使用杀虫气雾剂等方式驱蚊。这些蚊虫虽小但有的杀伤力可不小小心提防着~别中招! 作者: 2022/05/07 11:43
  • 嵌合体——科技中的“逆天”科技?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天宫圆梦、北斗组网、5G畅通、逐梦人造太阳等等。那么,在你的印象中,哪个是最为逆天的科技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个有点逆天的科技:嵌合体。没错,就是你想象的那种,嵌合体,chimaera,也就是奇美拉,是一种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它拥有狮子的头,山羊的身躯,和一条蟒蛇组成的尾巴。当然,中外文化中都有这种说法,比如我们传说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也是类似。而如今,科学家们也在人工的合成这种怪兽,当然,这种合成,目前不是为了战争,而是治病救人。01,虾仁猪心人类的死亡,不少情况是某个器官出问题从而导致全身死亡(否则就不会有器官捐献了)。因此,如果能够解决器官来源问题,很多人可以活更长的的时间。典型的就是肾移植来治疗尿毒症。不过,器官,是个问题。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异种器官移植,也就是,从其他动物来找个器官移植给人类。最常见的是猪。而且,目前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比如年初,国外科学家给人移植了猪心脏,竟然活了2个月,这是一个史诗级的突破。但是,对于这种器官移植,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最典型的是免疫排斥问题。无论如何修饰,这个器官都是猪的器官,那么你就始终会面临一个问题,免疫排斥。人类连自己物种的器官移植都排斥,更别提跨物种了。所以移植器官后,需要一直吃免疫排斥药物,即便如此,也会导致很难扛得住。其次,不少人对这种来自猪的器官接受程度,还是很低,甚至还有一些群体是强烈反对猪的,虽然猪是目前公认的器官移植top1.02,借鸡生蛋面对排斥反应和人们的接受程度问题,怎么办?能不能直接生产人类器官呢?胚胎是个好想法,但是这条路目前是“此路不通”。因为,胚胎发育到器官,事实上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人了,取器官那就是杀人,所以,这条路是直接被全人类抵制的。可能有人会想,能不能体外定向诱导让干细胞发育成器官呢?理论上可以,但是现实中,不可行,你体外诱导细胞朝着心脏发育,是可以长出一堆心肌细胞来。但是,它们是一坨肉,而不是一颗心脏。更别提,那些细微的神经和血管,人类目前根本无法实现,所以这团肉长着长着就内部腐烂了。所以,生命的奇迹,真是让人无时无刻不慨叹。于是,有人提出了新思路,能不能“借鸡生蛋”呢?就是,让动物体内,长出个人器官呢?这就是“嵌合体”的思路。03,“嵌合体”初长成2010年,这项技术初次登台,中内启光用囊胚互补技术,也就是在该动物囊胚期时将其他物种的iPSC混入到这个囊胚中,使其实现嵌合,最后该动物体内长出其他动物的器官。用这种办法,首次实现了在白鼠体内培育出田鼠的胰脏。这是两不同的物种哈具体地说,中内首先通过基因操作的办法敲除掉小鼠的胰脏,然后从这种小鼠体内提取受精卵进行培养,并将大鼠的干细胞注入到其中。接下来,小鼠的受精卵和大鼠的干细胞一起共同发育,彼此互相混合。最后长出一个胰脏完全来自于大鼠细胞的小鼠。这项研究可以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小鼠(mouse)和大鼠(rat)是不同属的不同物种。最后能够在小鼠中长出大鼠的胰脏,给异种器官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要知道,这个胰脏完全是大鼠的细胞,因此,它可以直接移植到大鼠身上,不用担心排异反应。再加上这个器官本身是在动物体内发育而成的,具有完整的大鼠胰脏的功能,避免了体外培养器官缺乏功能的难题。这为我们培养人类器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就是标准的奇美拉了。04,奇美拉和人类再一次说为什么这个实验震撼,因为,小鼠和大鼠,看起来只是大小区别,其实,它们是两个物种。就像人和黑猩猩一样,是两个物种。把两个物种的生长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物种体内培育另一个物种器官,这不就是标准的奇美拉嘛。而且,这可不是鼠背长人耳朵这种相对低端的技术,毕竟你让动物长个人肉块,难度在当前,一般。但是,真正让动物长一个有功能的异种器官,那可是了不得。人类用干细胞做了这么多年实验,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长出一坨肉来。想想这个不仅有外形,还有内部结构,更有血管、神经以及完整功能的器官,在当前人类世界实现的难度。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用于人类器官培养呢?这种技术,比起异种器官移植,优势大多了。首先,排异问题直接没了。这一点,甚至连人类同种器官移植都无法避免。毕竟人和人都有器官排斥呢。但是这种呢?它直接从患者身体上取细胞,比如表皮成纤维细胞,然后用患者的细胞去培养嵌合体。那意味着可以直接没有免疫排斥了,自己还排斥自己干嘛。其次,更加精准的定制。人和人的区别,不仅是免疫,还有基因,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基因完全相同。但是这个器官,因为是用人自己的细胞培养的,所以,肯定和原来的人一模一样。原配嘛,更好。所以,这套技术,目前已经吸引了非常多的关注。05,我们,在行动目前,全世界不少科学家都向这个方向进行研究,而且,进展也让我们看到希望。比如,2021年,首例人猴嵌合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带领他的团队,制作了史上第一批人猴嵌合体胚胎[1]。这个研究的胚胎已经分化到了胚层阶段,并且展示出了嵌合体的一种潜力。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嵌合体研究,已经在路上,这就是未来的希望。[1] Tan T , Wu J , Si C , et al. Chimeric contribution of human 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monkey embryos exvivo[J]. Cell, 2021, 184(8):2020-2032.e14. 作者: 2022/05/07 11:42
  • 软化鱼刺、血管?醋真正有用的地方,被你忽略了! 纵观人间烟火气,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调味料家族中,食醋的队伍尤为庞大。市面上醋那么多,但你爱吃的食醋,可能真的挑错了!相信大家也想知道,醋能不能软化卡在喉咙的鱼刺?喝醋可以软化血管吗?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并解决。贴心的技术员还为大家准备了各种食醋搭配的食谱大全,一定要看到最后哦。01食醋的这些用途是真是假?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两大坊间传言。鱼是个好东西,但鱼刺......不经意被鱼刺卡喉,听说喝醋有用?别以为只要是酸就能腐蚀东西,日常可食用的醋酸性并不高,想要短时间内软化鱼刺,大概率是做不到的。而且操作不当,还会反向刺激咽喉和食道黏膜,甚至有生命危险。安全起见,还是去正规医院,找「外科医生」就诊更靠谱。家里还有些长辈,经常吃醋泡花生,说是能软化血管?讲真,目前没有实质性证据表明喝醋能软化血管。如果出现血管硬化的情况,应立即就医,而不是依靠民间“偏方”,得不偿失。不过,大家不要灰心,食醋作为国民调味料,还有很多益处:软化肉类食品,使其变得鲜嫩可口去除鱼腥味,软化海带增脆,炒土豆丝加点醋能增加土豆的脆度调和酸辣咸甜,解腻,美化滋味02这么多年的醋都挑错了?知道了醋的用途,还得选对醋。想挑出安全又满意的食醋,认准以下三点:1.安全:看执行标准一瓶食醋安不安全,最好的判别方法是看瓶身的执行标准:GB 2719-2018 或者 GB/T 18187-2000。毕竟你吃了多年的食醋,可能是——配制食醋,而非酿造食醋。两种食醋,本质是酿造工艺的区别。酿造食醋,是指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性调味品。配制食醋,则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含量不低于50%),与冰乙酸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但在 2021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相关公告,明确要求:食醋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冰乙酸等原料,配制生产食醋。所以,理论上,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食醋只能是酿造食醋。但实际上,食醋新国标在推行过程中,会存在衔接及企业落实不当的问题。且部分产品并没有在标签上明确标注,我们还是有可能买到“漏网”的配制食醋。这样一来,执行标准就成了挑选食醋的第一道防线。2.品质:看酸度食醋的酸度,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GB 2719—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要求食醋的总酸 ≥ 3.5 g/100 ml,快看看你家的醋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另外,不同类别的醋,标准要求不一样。一般来说,同种醋等级越高,总酸要求相对也更高。比如,山西老陈醋总酸要求 ≥ 6 g/100 ml,而镇江香醋的不同等级对总酸要求不一。所以,在总酸符合国标要求的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食用习惯挑选合适的酸度。指标越高,口感上也会更酸。挑选时可以看食醋包装上的总酸或酸度:注:9° 即标示总酸含量 ≥ 9g/100ml3.风味:看发酵工艺爱吃醋的人,会对某种风味的醋有特别的偏好。或饱满香醇,或清新柔和。风味的差异,重点在发酵工艺的不同。大家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借助产品说明,选择不同发酵工艺的酿造食醋。不过,要注意,一些食醋会宣称自己是XX年陈食醋,以此提高“身价”,也有不少小伙伴觉得年份越久代表品质越高。其实不然,国家对食醋的年份并没有要求,而且消费者很难对此验证。不该花的钱,咱们可以不花。03建议收藏!食醋菜谱大全学会了如何挑选安全有品质的食醋,该讲讲厨房实操了。陈醋、果醋、白醋、米醋、香醋......什么醋搭配什么菜式比较好?如何才能让醋发挥出它本来的魅力呢?我们邀请了专业厨师和技术员姐姐,制作了一张各类食醋搭配的菜谱大全:建议食醋爱好者可以打印下来,贴在冰箱上。只要运用得当,你也能成为用醋小当家!温馨提示,胃炎、胃溃疡患者要控制食醋摄入量。那些一碗面就半瓶醋的朋友,我们也劝你谨慎。还有小伙伴好奇,吃醋好像会让人变胖。emm那可能是因为加醋让你开胃了,不知不觉......吃的也就更多了。那么问题来了,「减肥期间要不要少吃醋呢」?欢迎大家踊跃留言讨论! 作者: 2022/05/07 11:42
  • 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小时候都是把麻将当玩具的 在各行各业,都有青年群体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其作用举足轻重。在科学界,也有着这么一群热爱科研的青年人,他们孜孜不倦,他们卓越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通往真理的大路上。今天,蝌蚪君就为大家盘点了几位青年科学家代表,让我们一起看看当代青年科学家的魅力吧!01“青年科学家奖”首位华人获奖者近日,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陈辉荣获了由美国实验心理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每年最多只颁给四位学者,而陈辉也成为了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一位华人获奖者。陈辉(左一)陈辉深耕于心理学领域,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注意、记忆、意识等认知与神经机制,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认知障碍机制与脑基础。在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中,“注意”一直是记忆的开端,一个人只要注意到某事,对此事的记忆也就随之开始了。但是,在陈辉团队最近的研究中,他发现,“预期”才是记忆开启的闸门。如果将人的记忆过程比作是相机的话,“注意”就好像是相机的对焦镜头,而“预期”才是快门。只有符合自己“预期”的事情,才会进入记忆。陈辉团队理论研究图例陈辉团队的这一理论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精神类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陈辉经常对学生们说,科研就像是在爬山坡,你会遇到很多挫折,你也不会一次就攀到山顶。对于当代大学生,陈辉认为,“格局”是学生们在科研中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对于具备科研能力的学生,只有自己有格局,心怀大志,才能摒弃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最终做出喜人的学术成就。02挑战使我不断成长汤秋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汤秋鸿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全球变化水文学,他不断在陆地水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水安全风险评估及应对等方面提出新的模型、方法和技术,为国家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做出贡献。汤秋鸿(右一),图片来源:清华校友总会1997年,还在读高二的汤秋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填报了清华大学。惊喜的是,他竟然一战成功,由于对“水利”这个专业并不熟悉,汤秋鸿有了短暂的犹豫。但思考再三,汤秋鸿还是决定迎接挑战。就这样,他走进了清华,开启了水利方向的研究。近年来,汤秋鸿仍在不断挑战自己,持续拓展全球变化水文学。在他看来,单单只靠一个不变的模型来开展批量的重复科研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科研舒适区。只有时刻保持创造力和好奇心,才能探寻更多的科学未知。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汤秋鸿团队成为了一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队伍,并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发,探究更多的可能。03从“少年班”到“科研教授”周涛,现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在幼年时,周涛因体弱多病,医院成了他最熟悉的地方。尽管如此,周涛还是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记忆力。他把麻将当作玩具,并拥有惊人的记牌能力。6岁以前,他就自学完成了小学4年的课程,后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获理学学士学位。在他27岁时,入职了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了四川省最年轻的教授。周涛,图片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网周涛深耕网络科学、信息物理、大数据算法等专业领域,其论文总引用超过14000次,其中8篇论文还入选了ESI高引用论文。他不仅是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也在2015年与屠呦呦等七名个人和北斗导航等三个团队共同当选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04拒绝设限的人生刘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教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9岁,刘颖就成为了北大的博导,其研究成果在众多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这就是很多人羡慕的“开挂”人生。刘颖科研的初心始终未变,她对事物的好奇和热爱也一直支撑着她的科研和生活,成为了她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刘颖,图片来源:中国科协刘颖从事的领域是细胞应激和稳态调控相关研究,她喜欢探索细胞的一切,她说“我的工作其实就是探索生命奥秘,做科研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刘颖及其团队的研究课题与常见的代谢疾病、衰老疾病、癌症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不断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拒绝受限的人生。刘颖作为科研工作者,也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真正诠释了热爱的含义。她与人们心中的古板科学家形象不同,刘颖喜欢跑马拉松、擅长做蛋糕,也同样喜欢时尚和明星。对于自己的科研心得,她将其浓缩为三个关键词:好奇、勤奋、思考。她常常告诉学生:“不逼自己一把,你怎么知道自己的上限呢?”只有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坚持下去,才能活出精彩人生。05科学无关性别,只关乎兴趣所在虫洞、穿越、宇宙、空间......在刻板印象中,这些也许更符合男孩子的兴趣点,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告诉你,女性也可以在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光彩。王玲华的科研动机十分单纯,那就是兴趣。因为对宇宙、空间、物理的浓厚兴趣,她考入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探究宇宙的奥秘。王玲华,图片来源:腾讯网王玲华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卫星的观测数据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但科研之路永远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王玲华并不沮丧,反而是更有劲头的研究下去。在她心中,任何困难都不会是前进的拦路虎,而是另一种方向的推动力,也没准会因此开辟出另一条未知的研究道路。作为女性科学家,王玲华自然也会比较关注身边的女同学。她发现,有些女生的思维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但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显得并不自信。王玲华对此表示:“在空间物理四个里程碑事件中,有两个都是女性科学家发现的。所以,科学无关性别和年龄,只关乎兴趣,无论男女,都能作出重要贡献。”时代风云变化,后浪纷至沓来。优秀的青年科学家远不止今天介绍的这几位,还有许多科研人才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攻坚克难,为了心中的科研梦想正不断努力着! 作者: 2022/05/07 11:4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