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一个小小的洞,“老北京”在这生活了77万年 大家还记得春晚上让我们惊艳的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吗?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三星堆青铜面具,还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三星堆文化。其实,关于考古的“网红”不只有三星堆,还有马王堆以及这个地方,只要有它在,其余的墓坑只能算是“弟弟”,它就是发现了人类最早痕迹的——周口店遗址。 作者: 2022/05/27 09:13
  • 平均每天1瓶啤酒,大脑衰老两年 小酌怡情,酗酒伤身,这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对于喝酒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人鼓吹适量饮酒对于人体的益处,过去也有研究显示少量饮酒可能有益于老年人的大脑。然而2022年3月4日一篇在nature子刊上发布的研究论文彻底否定了小酌怡情这一观点,不论是小酌还是酗酒,其对大脑的伤害都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题为: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译为英国生物库中酒精消耗量与灰质和白质体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灰质白质是大脑结构的组成部分) 的研究论文表明:饮酒和脑容量减少有关,即使是轻度到中度的饮酒,也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平均每天1瓶啤酒的饮酒量,对大脑的伤害就相当于衰老两年。论文截图在研究团队仔细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超过36000名成年人的数据后,这一结果才浮出水面。为了研究饮酒量对大脑的影响,研究者需要对饮酒量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标准。因为酒品类繁多,酒精含量各不相同,所以通常使用“酒精单位”作为衡量标准,1个酒精单位对应了10毫升纯酒精。例如一杯啤酒,500毫升,酒精度5%,那它对应的就是2.5个酒精单位,一杯50毫升的50°白酒,对应的也一样是2.5个酒精单位。同时,因为涉及了对脑容量的分析,研究团队不仅控制了被研究者的身高、年龄、性别、吸烟程度、遗传血统和居住地、社会经济地位等情况,还校正了被研究者整体头部大小的脑容量数据。为了能准确计算出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与白质的体积,研究者特别观察了被研究者的大脑磁共振成像数据。研究团队询问了从不喝酒到平均每天4个或者更多酒精单位的志愿者,调查结果显示:饮酒会造成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减少,而且这种影响是指数性的,而不是线性可控的缓慢积累的增长的。也就是说,0到1个酒精单位对脑容量的影响可能难以察觉,但是一旦增加一点点酒精摄入量,就比如喝酒的时候多抿一小口,脑容量就会受到大得多得多的影响。左右两个柱状图中展示了男性女性分别对应的以及总体志愿者对应的灰质和白质的变化量。左图是灰质,右图是白质。图例中的“F”对应的是女性,“M”是男性,“A”代表全部被调查者。纵轴代表平均残留物,指平均所剩脑容量,横轴代表摄入酒精单位。可以明显看出脑容量受损随摄入的酒精单位增多的指数级变化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变化的影响,研究者把因饮酒导致的脑容量减少与因衰老导致的脑容量减小的两种情况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显示,饮酒所带来的影响与大脑的衰老带来的影响相对应,而且,酒喝得越多,就使这种联系越加紧密。具体情况就是,如果平均饮酒量从每天1个酒精单位提高到2个酒精单位,也就是大概从每天喝半瓶啤酒到每天喝一瓶啤酒,就相当于大脑衰老了2年。如果从每天平均2个酒精单位提高到3个酒精单位,就相当于大脑衰老了3.5年。倘若与不喝酒的人相比较,平均每天饮酒量为4个酒精单位的人,大脑衰老了超过10年。这么看来,即使是通常认为的适度饮酒,也对大脑造成了很大伤害,一天一口白酒,一样会让大脑受损。而一些选择在休息日里大量喝酒的人,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比天天喝酒的人更大,酗酒一次就会造成对大脑相当严重的伤害。虽然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给女性的建议是每天饮酒量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给男性的建议是不超过2个酒精单位,但是这种标准已经大大超过了酒精对大脑产生伤害的量。一旦饮酒量超过这个量,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根据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数据,每年有近88000名美国人因与酒精有关的死亡,这个数字约占美国每年死亡人数的1/3,成为美国第三大可预防的死亡原因。过量饮酒也增加了其他疾病,包括多种类型的癌症的风险,如口腔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本会消逝在流年岁月中,而酒带来的对大脑的伤害可不会随风而去。 作者: 2022/05/26 09:56
  • 当河流遇到海洋:这是一段奇妙的河口冒险之旅 百川归海,不仅指条条江河流入大海,而且有众望所归的意味在里头,因为随河流汇聚的不仅是淡水和泥沙,还有顺流而下的商船和商贾。大河的河口经常是重要的港口,内陆产品汇聚于此搭乘海船出海,海洋渔获由此登岸分销内地。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都是河口型远洋商贸的中心。上海港,我国沿海最大的枢组港 图片来源:中国港口网但是在地球系统中,河口不仅是河海交汇的枢纽,更是陆海相互作用的热点区域。那么,这个区域有多大、区域内的生物和环境又有什么特点呢?Part.1可遇而不可求的黄蓝分界线在黄河口,有时可以看到一条黄/蓝的分界线,简单理解就是一边是河水一边是海水。先不论这是不是河海之界,如果没有这条分界线,河口又该如何判断河海从哪里分界呢?图片来源:湿地中国其实,不仅淡水会注入海洋,咸水也会倒灌入陆地,这两条线之间就是我们所说的河口。理论上,河口的陆界在潮上带湿地的边缘,以感潮线或者盐水入侵界限为边界,海界是冲淡水影响的最远端。简而言之,陆界是海水到达的最远处,海界则是淡水可及之处。很明显,这个边界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径流量大小、潮汐、波浪等多个因素变化的。而且,这两个边界都是很难侦知的。考虑到河口河海交汇的特质,用半咸水生物的分布区作为河口的范围是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直观且清晰地分辨河与海的“边缘”。如此说来,上面提到的黄蓝线就不一定是科学意义上的河海之界。如果细究水体的盐度,你会发现黄水已经变咸,而蓝水也已被冲淡。两侧水体中的生物可能数量有别,但种类组成绝不会是这么的经纬分明。所以,黄河口的这条黄/蓝分界线更像是最大浑浊带的外缘。全球的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3.5´1013m3的淡水,其中携带了20~22´109吨的泥沙和沉积物,因此潮汐河口一般都存在最大浑浊带,这也是河口最重要的环境特征之一。携带大量泥沙倾泻而下的黄河 图片来源:搜狗百科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块含沙量比上下游高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水体,位置不固定,且规律地在一定范围内迁移。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水量、沙量、潮汐强度),河口才会出现这条黄/蓝线。这条线的环境意义在于,许多重金属元素、有机物以及营养盐滞留于此。在生态学上,最大浑浊带以内初级生产和光合作用受到光限制,而最大浑浊带外部则更容易受到营养盐供应的限制。Part.2入海泥沙:我是海洋的营养补充剂河口之旅,少不了肥美的海鲜和色彩斑斓的鸟类。但是,肥和美的根源还要从上面提到的泥沙说起。我们可以根据径流量和输沙量区分中国主要的河口:黄河径流相对较大而含沙量极高,长江径流丰沛含沙量低,珠江径流十分丰沛而含沙量极低。河流带来的这些泥沙对于海洋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其中的无机和有机物质是生物生产的外源营养补充。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是河流、陆地、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关键界面区域,它以全球海洋7%的面积产生了30%的初级生产力和90%的渔获量,埋藏约占全球海洋80%的有机质。大河河口和陆架边缘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大河三角洲河口又是陆架海中生物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区域,它承接了河流输运的陆缘物质,并通过沉积、转化和再矿化等控制作用决定着陆源物质向外海的输送。在此处蓬勃发展的河口生态系统成为了海洋贝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鱼、虾、蟹等主要海洋经济生物产卵、育幼及索饵的场所。比如我国的长江口,就传统生产着凤尾鱼、刀鲚、银鱼、鳅鱼、白虾等经济种类的河口性鱼、虾类,也成为了中华绒鳌蟹的产卵场,产量相当可观。图片来源:Veer图库Part.3河口三角洲:欢迎来到生物天堂那没有入海的泥沙呢?由于入海口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内尖外阔的三角形沙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角洲”。沉积的泥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淡水和营养供给有保证,形成了种类丰富的河口湿地生物群落。而且,由于咸淡水交汇的缘故,这里既有常见淡水湿地植物,也有耐盐植物,生物多样性极高。这里尤其是鸟类的天堂,丰茂的植物提供了隐蔽之所。除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外,空中的昆虫和滩涂上的湿地动物也成为了鸟类的优质食物。很多迁徙鸟类,比如东方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白琵鹭等,都将河口湿地作为中转站或者栖息地。青岛大沽河口的野鸭(作者摄于2009年)Part.4营养物质繁荣背后,暗藏环境风险然而,河流汇聚的不仅是营养物质,还有环境风险。除了与其它海域面临相似的人类活动压力(过度捕捞、城市化等),流域内的工、农业污染物汇入河流并集中在河口入海,在此处造成了比其它海域更加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比如赤潮。海水中的赤潮现象 图片来源:中新网我国的长江口海域就是赤潮高发地区。根据统计,入海的污染物年度通量与径流量关系不明显,而与社会发展历程高度吻合。河口因充沛的营养补充而繁荣,为何又败在了富营养化上?物极必反,营养并不是越多越好。河口的泥沙阻挡了水体的光照,光合作用所能吸收的无机营养盐是有限的。多余的营养盐一旦汇聚到温度和光照都适宜的海域就会导致浮游植物大爆发。被绿潮污染的湖水 图片来源:Veer图库营养盐种类供给不平衡也会造成环境问题。对陆地植物而言,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而对于海洋浮游植物而言,最重要的却是氮、磷、硅。陆地农业冗余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却不可能提供与之匹配的硅。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使泥沙在库区沉积增加,库区水体中的硅藻也利用和沉降了更多的硅酸盐。最终的结果就是河口营养盐非均衡性增加,氮大量增加,磷少量增加,硅不增加。由此可见,河口生态系统的命运决定于整个流域。我们研究河口要“顺流而下”,上流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决定了入海的物质通量;治理河口则要“逆流而上”,从河口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确定上流的治理策略。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地了解并发挥河口的最大价值。 作者: 2022/05/26 09:48
  • 猴痘病毒扩散多国,它到底哪里可怕? 作者: 2022/05/26 09:45
  • 第一次听说星象还能日观!27日,一起欣赏星月童话 原标题:一场白天的“星月童话”:27日中午月掩金星白天也能看到星星吗?答案是肯定的。天文科普专家介绍,5月27日中午12点前后,天宇将发生一次白天的月掩金星现象,届时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的公众能够看到月球在金星前面“路过”,把金星完全挡住,而我国北方地区的公众则可以看到金星伴月。通常情况下,金星是除太阳和月亮外全天最亮的天体,因此月掩金星在“掩星”天象中非常具有观赏价值。1989年月掩金星月掩金星是指月球运行至地球与金星之间,三者排成一条直线,届时月球将会在金星前面“路过”。由于月球的视直径远大于金星的视直径,因此在“路过”的时候会把金星完全挡住。金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消失”,过一阵子再迅速出现。2021年11月8日中午曾发生过一次白天的月掩金星,但仅限我国东北地区可见。“去年那次月掩金星,月相为蛾眉月,由于发生在冬季,地平高度很低。而今年这次月相为残月,发生在夏季,地平高度高,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月亮相位更小,距离太阳也更近,观测难度更大。”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说。具体来看这次白天的月掩金星,掩带中心主要经过印度洋和东南亚,我国的华南和华东部分地区也在掩带内,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江西、浙江、湖南南部等地都能看到,而其他地区则能看到金星从月亮身边“擦肩而过”。“由于天空非常明亮,因此肉眼观测月掩金星难度很高,需要借助双筒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镜,如果有能自动寻星的赤道仪更好。在望远镜中,残月在蓝色天空背景下似有似无,而金星则稍亮一些。由于金星和月亮都比蓝天背景的天光更亮,所以用望远镜或相机的长焦镜头就可以在白天欣赏到这场月掩金星的天象。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月亮和金星都是有相位的,掩食时它们俩是‘月瘦金肥’,形成鲜明对比。需要注意的是,观测时一定要非常小心地避开太阳,否则容易造成眼睛损伤和观测仪器损毁。”修立鹏说。没有东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公众那般幸运,我国北方地区的公众只能看到金星伴月。“虽然金星伴月并不是很罕见的天象,但由于金星和月亮的亮度都很高,这幕‘星月童话’还是很有看点的,特别是这一次还发生在白天,绝对值得欣赏。”修立鹏说。 作者: 2022/05/25 15:49
  • 为什么有些人头发是"地中海",眉毛却特别的浓密?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中老年男性明明头顶都稀疏成“地中海”了但是眉毛却依旧很浓密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一个人身上的毛发区别为什么那么大呢?快一起来看…… 作者: 2022/05/25 15:45
  • 全民营养周丨这些膳食好习惯,帮你吃出大健康 5月15日至21日是全民营养周。如何规划我们的饮食才最合理?怎样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材,烹调出健康又美味的食物?戳图了解↓↓ 作者: 2022/05/25 11:40
  • 现在的菜,真的没以前好吃了吗? 在过去食物资源匮乏的时期,解决温饱是一大难题,更别提如何吃的营养均衡。正因为食物短缺,古代时期就涌现出了颇多抒发温饱问题的诗词歌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而现如今,饮食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吃的食物营养下降了!除此之外,老人们也经常对着餐桌发牢骚:现在的食物没滋味儿,不好吃!难道说,我们好不容易能吃饱了,又要营养不良了?还得忍受变差的口味?哎!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在的食物真的是营养低又没味吗?会不会吃出营养不良?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为啥很多食物今日不比往昔,最后还会为大家的营养均衡支招。01现代农产品的营养“缩水”了?对于现代人来说,饮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还要更关注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倘若长期饮食营养不良,会诱发多种疾病。比如缺乏维生素C不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牙龈出血,严重还会诱发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会影响皮肤和粘膜的健康;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导致味觉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现代农产品中的营养素含量越来越低了。这就意味着,吃同样的食物我们得到的营养大不如从前。比如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芒果的胡萝卜素含量为8050微克/100克,而2018年出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中的芒果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到了897微克/100克;在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黄玉米面每百克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0.26毫克和0.09毫克,而《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6版》中黄玉米面每百克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则分别降到0.07毫克和0.04毫克,并且矿物质铁、锌、硒的含量均有下降。图虫创意2018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到气候变化对食物营养的影响,全球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会让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低,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75亿人因此缺锌,1.22亿人缺蛋白质。另外,在2020年《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研究,该研究基于对1850 年至2016年间采集的样品进行的小麦籽粒质量分析,评估了过去166年来小麦籽粒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变化,结果发现从1955年到2016年,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23%,锰、铁、锌和镁的含量也显着下降。[1]综合多个研究来看,现代很多食物营养确实不如从前。02营养和风味为啥会“缩水”?除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食物营养素含量的一大原因。比如种植方式、运输以及食物加工。① 种植方式:以前的农作物几乎都是露天种植,而现在为了提高产量,大批农作物采取大棚种植的方式。两种方式相比,大棚种植的蔬菜在部分营养上可能逊色于露天种植,比如大家比较关心的维生素C。[2]另外,因为温度和光照等原因,大棚种植的蔬果风味也不如露天种植。比如,光照强度增加会使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而这些都会影响蔬果的口味。[3]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强度越低,蔬菜的光合作用越弱,品质就越差,风味也会越差,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说现在的蔬果“没味儿”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个事儿,笔者还是深有感触的,当年自家种的胡萝卜跟农贸市场购买的胡萝卜相比,自家的胡萝卜简直就是“胡萝卜界的美味天花板”!图虫创意② 运输:为了保证蔬果上架期间的品质,很多蔬果都会在其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采摘下来。在较长时间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食物的营养也难免会下降。③ 食物加工:为了方便现在的生活,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比如饼干、香肠、水果干、地瓜干、咸菜等。食品加工的过程,会导致大量的营养流失。03我们会营养不良吗?很多人可能会比较担忧,既然现在的食物营养“缩水”了,那会不会营养不良呢?其实并不用担心。首先,虽然现在大多数食物营养素含量上有降低,但我们现在的食物种类相当丰富!在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基本是自己家地里有啥菜就只能吃啥菜,食物种类受限,比如东北的农村地里大多是茄子、土豆、西红柿、大白菜、芹菜、韭菜、胡萝卜、大萝卜……总吃也是真的腻,往往是一大碗饭配上一点点菜,吃饱就行。图虫创意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能吃到家里的菜,天南地北的菜都可以吃的到。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菜,北方人也可以品尝到南方菜。食物多样不仅能摄入多方面的营养,还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促进食欲。其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大家食物多样化,并且蔬菜每天要吃到300~500克,其中营养更丰富的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还要吃半斤左右的水果、300~500克牛奶、1个蛋、2两肉、10克坚果、25克大豆,主食每餐至少4英寸一碗饭的量,严格按照指南的推荐来吃,并不用担心营养不良。04如何最大化保留食物的营养?同样的食材,要想摄入更多的营养,就必须要掌握一些方法。这就给大家支5招,让吃饭变得更营养。① 食材处理:在烹调食材之前,必须要先处理食材,而处理方式不当则会导致食物的营养流失。比如北方很多人做菜的时候会用盐“杀”一下,挤出水分再烹调,这会流失大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再比如做一道清炒小白菜,有数据显示:小白菜切成段,炒后维生素C的损失约为30%,而如果切成细丝,炒后会损失51%,切的越细,损失的营养就越多。[4]再比如淘米次数越多,维生素B族的损失也会越多。② 先洗后切:先切后洗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切口处流失,所以最好先将蔬菜清洗干净后再切。图虫创意③ 烹调方式:与清蒸、煮、炖、凉拌相比,煎炸烤等高温烹调的方式会让食物损失更多的营养。比如油炸食物的时候,油温越高,维生素A氧化分解越严重,部分维生素A还会溶解于油而损失。而采用凉拌加点亚麻籽油的方式,不仅美味,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如果是炒菜,建议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可缩短蔬菜的加热时间,减少营养流失。不过,某些豆类蔬菜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如果是做汤,建议开汤下菜,避免长时间沸水煮菜加速营养流失。烹调好的菜肴尽快食用,不要反复加热。④ 使用香辛料:香辛料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菜肴提味,它们还含有多酚、黄酮等抗氧化成分,可减少烹调中蔬菜营养成分的流失。有研究对我们常用的14种香辛料的多酚、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在辣椒、花椒、桂皮、白芷、豆蔻、沙姜、草果、八角、丁香、黑胡椒、香叶、甘草、陈皮、茴香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为丁香,其次为桂皮、花椒。[5]⑤ 增加全谷物摄入:精白米面都是经过了撵磨加工后的食物,丢失了很多营养,所以建议饮食中增加一些全谷物的摄入。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意强调了每天要吃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做杂粮杂豆饭就很不错,用杂粮杂豆代替1/3~1/2的精白米面,比如燕麦饭、糙米饭、红豆饭、紫薯饭、玉米馒头、荞麦馒头等。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要注意食材的储存时间,对于不好保存的食材要做到少买勤买,避免长时间储存导致营养流失和腐烂变质。 作者: 2022/05/25 11:35
  • 海拔越高树越高?西藏为何接连发现「中国最高树」? 近日,一则“中国大陆发现“最高的树”的消息备受关注,这棵最高的树就是高达76.8米的不丹松,生长于墨脱县境内的背崩乡。随后,又在西藏察隅县发现了高83.2米的冷杉,抢去了“中国最高树”的名头。不过,墨脱县比察隅县更引人注目,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那么,它有哪些独特的条件?最高的不丹松 来源丨光明网向北延伸的另类热带墨脱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辖的一个县(县城坐标29°33'N, 95°33'E),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温和,花木遍山,到处是莽莽林海,飞流急湍。云雾缭绕的墨脱,如同仙境 来源丨墨脱旅游局热带为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区域,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是热带雨林。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发现,全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三个高温多雨的地区: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州刚果盆地,亚州的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诸岛、印度西部、斯里兰卡、泰国和菲律宾等地。墨脱的“另类”在于,它位于北纬29度,属于亚热带区域,却拥有热带雨林。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来源丨网络这一切都与墨脱的地形有着紧密的关系,墨脱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到海拔154米的巴昔卡,垂直高差达7000多米,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部分就位于境内。雅鲁藏布江下游谷地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到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水汽通道,暖湿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形成大量降水。同时山地还截获了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于是造成了热带气候沿雅鲁藏布江谷地一直向北伸延到北纬29°30′,整整提高了6个纬度的现象。正是雅鲁藏布江峡谷的特殊地形,使得墨脱县成为了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墨脱县年均温18℃,年均降雨量达2300mm以上,降水多集中在6~ 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墨脱拥有丰沛的水汽资源 来源丨墨脱县人民政府网丰富的垂直地带景观暖湿的水汽使热带气候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热带雨林景观可以在谷底两侧的山体上观察到。随着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在水热条件的递变中依次发生着更替,从山脚的热带雨林到山顶的皑皑冰雪,这里拥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垂直带谱。墨脱地区以热带雨林为基带,向上依次为热带低山常绿半常绿季风雨林、亚热带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暖温带中山常绿针叶林、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寒带高山灌丛草甸、亚寒带高山冰原和寒带极高山冰雪,由谷底延伸至7782米峰顶的南迦巴瓦峰便成为了中国具有完整自然垂直带谱的唯一山地。据初步资料统计,墨脱的维管束植物有1200余种,其中局限分布于墨脱的特有植物约122种。墨脱集中了热带到寒带几乎所有的植被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植被汇集在一起,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这里水热条件最好,数种高大乔木根深叶茂,树干上可见到多种蕨类和附生兰花的身影,如石斛、石豆兰等,这里即使冬季也是炎热多雨,繁花盛开。茂密的森林 来源丨墨脱旅游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约1100~2600m的山地,常见西藏木莲、盖裂木、墨脱玉叶金花等观赏树木。阔叶林下依次出现灌木和草本植物,束花石斛、禾叶竹叶兰、莎草兰、秀丽血苞芋等是这里著名的草本花卉。在树干上,还点缀着许多附生植物,如树萝卜(因块茎膨大似萝卜而得名)、苣苔等。盖裂木 来源丨见水印束花石斛 来源丨见水印树萝卜 来源丨百度百科海拔2500~3700m的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云南铁杉、苍山冷杉和墨脱冷杉是暗针叶林的主要树种。在针叶林下,生长着数种高山杜鹃,每到春天,颜色各异的杜鹃花盛开,和雪山、冷杉一起构成奇妙的景观。盛开的杜鹃花 来源丨墨脱旅游局海拔3500~4000m是高山灌丛和草甸带。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热条件无法满足乔木的生长需求,因此,灌木成为这里的“主角”。在山口地带,风速较大,为了适应环境,灌木长得较低矮。每当夏季来临,草甸上开满各种野花,如龙胆、绿绒蒿、马先蒿等,它们为大地铺上彩色的地毯。草甸上的龙胆花海拔4000~4300m为高山流石滩,这里气候寒冷,风化作用强烈,大块的岩石被分解为很多碎石,堆积在一起,土壤贫瘠。这里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植物进化出了防寒的本领,比如它们的叶片较厚、根系发达、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在这苦寒之地彰显自己强大的生命。高山上的雪莲 来源丨百度百科墨脱县特殊的气候环境,加上处于印度次大陆和青藏高原两大地理单元的边缘相交地带,且山路险峻,历史上人类足迹难以到达,很多在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珍稀动植物得以保存下来,如孟加拉虎、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以及喜马拉雅红豆杉、长蕊木兰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等多种珍稀植物,墨脱因此享有“世界动植物博物馆”、“世界生物基因库”之美誉。改变中的墨脱墨脱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成为很多人的梦想圣地,但在过去,只有少数徒步爱好者得以进入墨脱。由于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活动活跃,地形崎岖,加上西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使得墨脱容易发生地震、泥石流和塌方等地质灾害。冬季喜马拉雅山被大雪覆盖,墨脱通向外界的山路完全被大雪覆盖达6~8月之久。“雪山锁墨脱,进出很困难,封闭伴落后,世代都受穷。”这首民谣是对墨脱县过去封闭落后的真实写照。直到2013年10月31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修建,墨脱公路终于正式通车,至此,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终于可以与外面的世界畅通无阻。墨脱公路 来源丨搜狐虽然去往墨脱依旧遥远,但随着墨脱公路的全线贯通,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一睹它的神秘面容,美丽奇特的墨脱正等着人们去探索。 作者: 2022/05/25 11:33
  • 爱发脾气的人容易得青光眼?你有“青光眼性格”吗? 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能全部丧失而至失明。2、哪些人属于“青光眼体质”?“青光眼体质”的人其实很多,大都因为生气、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导致眼压升高,从而容易引起青光眼。而眼压升高,并非是唯一引发青光眼的因素。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年龄、种族、家族史、近视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素,也有可能引发青光眼病变。火爆脾气使不得!原发性闭角型好发于“暴脾气”的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诊时,如果详细询问病史的话,病人基本都有与家人或朋友生气、吵架的情况。暴怒情绪,对于本身就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人来说,是非常容易诱发病情发生的。所以,除了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外,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学会“不生气”,也是这类病人要学习的一项“技能”。学会了这个“技能”,也是有效控制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方法!3、急性青光眼尤为可怕!青光眼主要分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急性青光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的时候也是较为紧急的,因为它的出现,通常眼压会突然性的升高,伴随的是出现严重的视力急降,看东西时也可能出现彩虹圈,眼痛、眼红、畏光、发病眼睛同侧偏头痛、头晕作呕等症状。副主任医师、湖北省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北总院)青光眼专科主任吴作红提醒,时下患青光眼的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熬夜,长期关灯看手机,都有可能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尤其高度近视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用眼,适当休息!如果患上急性青光眼,需要尽快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急症处理,及时处理可减少失明的风险。 作者: 2022/05/24 11:2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