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植物界的“致命杀手”可能就在你身边!来看科学的排查~ 人类与草木,总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在化学品泛滥的当代,草木精华、植物营养、野菜花肴……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成为安全健康的代名词。近期“女子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送医”的新闻登上热搜,猛然提醒我们:植物中也有“致命杀手”,而且还大量种植在我们身边!它们有哪些种类?危险性如何?下面,我们就来科学排查一下身边的强毒植物。一、心脏杀手:强心甙类毒植物致命性:★★★★隐蔽性:★★★★常见植物:夹竹桃、万年青、铃兰此类植物,都含有一种人类应用200多年的心脏药物:强心苷。一旦误食,首先刺激胃肠道,进而直击心脏,轻则心律失常,重则危及生命。其毒性通常较强——常人一次服用3克夹竹桃干燥叶,即可导致死亡。夹竹桃(王熙 摄)强心苷最初从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中提取,俗称为洋地黄。目前,这种植物在绿化中应用比较广泛。中国近代少有洋地黄,曾大量种植夹竹桃提取强心苷。在强心苷类有毒植物中,“颜值高”的类群不少,比如宛若金色风铃的黄蝉(Allamanda schottii),清新脱俗的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号称幽谷精灵的侧金盏花(Adonis amurensis),以及品种数以千计的观叶植物大家族“万年青”等等。毛地黄铃兰(薛凯 摄)虽然不是所有强心苷类植物都如此强悍,但尽量不要让其汁液触碰皮肤,更不要自行配药或食用。二、神经毒剂:生物碱类毒植物致命性:★★★★★隐蔽性:★★★★常见植物:乌头、曼陀罗、藜芦此类植物中“杀手云集”,堪称最危险的强毒植物。《北京晚报》报道,2003年4月19日,九名游客进入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半山腰的鬼谷子山寨就餐。吃过一盘名叫“石花菜”的野菜后,陆续中毒失去知觉。厨房两位厨师也同时中毒,昏迷不醒。经过120抢救,10人脱险,1人不幸死亡——这场悲剧的凶手,就是北京山区的常见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乌头乌头的毒性成分是一种生物碱:乌头碱。它能麻痹中枢神经与呼吸神经,使人中枢神经抑制、呼吸麻痹而亡。有医学研究表明:普通人内服0.2毫克中毒,3-4毫克即可致死。因此,几片混在野菜中的乌头叶,几块泡在白酒中的乌头根,就能轻松杀人。此外,北京的社区花园里,常会突然冒出一株美丽非凡的草本植物:其枝干高达1米,绿叶青翠欲滴,金色大花宛若硕大风铃,这就是与乌头不分伯仲的剧毒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其体内含有三种强大的神经毒素: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古人用其制作“蒙汗药”,不知让多少英雄豪杰折腰。曼陀罗(薛凯 摄)生物碱类强毒植物中,还有两种北方不多见,但必须提及的“传奇毒药”:一是大名鼎鼎的“断肠草”:钩吻(Gelsemium elegans)。其为马钱科藤本植物,微量摄入即可杀人。钩吻的花朵类似金银花,常有人误用其泡茶殒命;二是杀人无数的“牵机药”:马钱子。其毒性酷烈、凶猛,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中毒者面容痛苦扭曲,身体“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它毒死的。三、摧毁肝肾:毒性蛋白类毒植物致命性:★★★★★隐蔽性:★★★常见植物:蓖麻、苍耳、相思子这类植物总让人“爱恨交加”。一方面,其种子含有毒性蛋白,能损伤人的肝肾细胞,引起全身出血,最终因肝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致死;另一方面,它们又是重要的经济植物、文化植物。比如北京野地常见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一身都是宝,曾经给中国人点燃了振兴工业的希望。不过儿童误食蓖麻子2-7粒即可中毒致死。其毒性是砒霜的数百倍,西方特工在钢针、钢球上涂抹蓖麻毒素,暗杀了很多重要人物。1972年国际上签订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1997年签订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里面,蓖麻毒素都被列为生化武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奥巴马都曾收到过藏有蓖麻的暗杀信件,它也是重要的生化战略武器。蓖麻(薛凯 摄)再如山区常见的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是古今皆用的鼻炎良药,还是古人治疗痱子、湿疹及各种皮肤病的特效药。不过,其全株均有较强毒性,误食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很多见。还有种子常被用于装饰物的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其种子含有相思子毒蛋白,类似蓖麻毒素,能引起肝肾细胞坏死。不同的是,其中毒宛若绵绵相思,通常要经数小时至数天的潜伏期才出现,轻者腹部痉挛、恶心呕吐,重者尿血昏迷。北方人去岭南旅游,能在树下捡到相思子,切记万不可误食。苍耳(薛凯 摄)四、突袭全身:酸醇类、氰甙类毒植物致命性:★★★隐蔽性:★★★常见植物:马兜铃、天仙藤酸醇类强毒植物,以马兜铃为代表。马兜铃科中草药中,含有马兜铃酸,能导致严重的肾病。1983年,因中药木通资源短缺,很多药厂以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代替木通,关木通即含马兜铃酸,导致很多人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引起肾衰;1993 年比利时发现100多例女性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药后出现肾衰,并发现此类肾病与广防己中的马兜铃酸有关。因此,无论食用或药用,遇到马兜铃科植物如马兜铃、天仙藤、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寻骨风、细辛等,均需谨慎。氰甙类强毒植物,以苦杏仁、桃仁、银杏、木薯为代表,中毒后主要引起组织细胞窒息缺氧,成人口服苦杏仁60克即可致死,儿童生吃5-10粒白果亦可致死。不过,每年银杏落地时,阵阵臭味并不是氰甙类物质,而是银杏的橙黄色肉质种皮,含有丁酸和庚酸,破裂之后散发出一种脂肪变质加水果腐烂般的恶臭。花叶木薯皂苷类强毒植物,如天南星、皂荚、白头翁、商陆等,在北京山野荒地都很常见。其毒性有溶血、刺激神经作用,轻则恶心呕吐,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其中毒事件,主要由于误采野菜及迷信草药偏方所致。西南天南星避免植物中毒,切记:不要乱碰、乱采、乱吃野生植物。草木含有各种化学成分,为了抵御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的伤害,都有可能会引发人的不良反应,因此懂科学,识植物,做到“饮食有度”,才是保证安全健康的首要原则。 作者: 2022/06/23 09:31
  • 农产品行情-四季青市场提供 品名产地批发价(元/kg)圆茄子河北2.00 茄王河北3.00 黄瓜本地1.80 圆豆角银川11.00 扁豆角银川5.00 西红柿本地2.80 乳瓜银川7.60 尖椒银川2.60 青椒山东3.00 红尖椒银川6.00 圆菜本地1.40 冬瓜银川2.20 蒜苔银川6.0 西芹菜本地1.80 香芹本地3.60 心里美银川4.00 红薯陕西5.00 茴香本地2.00 菠菜本地1.60 油菜本地1.20 生菜本地3.00 油麦菜本地5.00 小白菜本地2.00 奶油菜本地3.00 茼蒿本地3.0 香菜本地4.00 白菜河北1.00 韭菜本地2.00 娃娃菜本地6.00 水萝卜银川4.00 山药山东10.00 莴笋银川2.00 樱桃柿子北京6.00 西兰花山东3.20 菜花山东4.00 白萝卜银川1.80 胡萝卜银川2.60 黄豆芽银川3.00 绿豆芽银川4.00 蘑菇本地5.40 香菇北京12.00 苦瓜山东4.00 土豆甘肃2.40 葱头山东2.40 大葱山东3.60 香葱北京9.00 现蒜本地6.40 鲜姜山东3.00 西葫芦山东2.00 莲藕银川7.00 菜心本地5.00 甘蓝银川2.00 南瓜河北3.20 穿心莲北京8.00 芋头山东4.00 樱桃萝卜北京7.00 蒜苗银川4.60 佛手银川7.00 紫甘蓝山东3.00 杏鲍菇北京6.00 口蘑北京16.00 海鲜菇北京5.00 金针菇北京5.00 丝瓜山东下架紫薯北京10.00 瓜尖北京20.00 罗马生菜北京5.00 彩椒北京10.00 荷兰豆北京16.00 百合北京10.00 鸡毛菜北京9.00 蒜黄北京16.00 秋葵北京16.00 苦苣本地9.00 菊花菜北京8.00 沙葱北京7.00 茶树菇北京18.00 法香北京14.0 豆苗北京5.00 大芥蓝北京下架毛芋头北京6.00 木瓜北京7.00 富士甘肃9.00 蛇果河北已下架西瓜海南3.20 香蕉广西6.00 红提子银川17.00 青葡萄银川17.00 芒果海南20.00 奇异果银川9.00 橙子江西8.60 火龙果银川16.00 柠檬广西10.00 黒巨峰银川9.00 杏银川10.00 李子本地8.00 凤梨台湾5.60 榴莲海南已下架山竹广东32.00 苹果陕西已下架樱桃河北50.00 早酥梨河北7.00 布朗河北已下架草莓本地30.00 黄桃河北11.00 百香果河北26.00 杨桃河北12.00 西柚银川6.00 荔枝银川40.00 千禧柿子银川20.00 香瓜海南12.00 油桃河北14.00 贝贝南瓜河北12.00 蓝莓河北30.00 木瓜海南9.00 牛油果海南36.00 华莱士本地已下架小青桔河北已下架杨梅河北已下架蜜瓜四川14.00 毛桃河北12.00 糖玉米河北5.00 橘子广西已下架 作者: 2022/06/22 09:26
  • 解冻“渐冻人”:关注他们被“冻住”的人生 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让渐冻症这种罕见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一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关注。今天是国际第22个“渐冻人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关注渐冻症,关注渐冻人们被冻住的人生。图1 冰桶挑战丨来源:来自Charles Krupa/AP什么是渐冻症?渐冻症的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运动神经元可以把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肌肉,控制身体做出各种动作。而患上渐冻症的人则表现为身体逐渐被“冻僵”,无法动弹。更残忍的是,病人的认知能力并不受影响,这意味着“渐冻人”们会在清醒状态下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冻”住——不能行走、不能说话、不能吞咽,直至不能呼吸。图2 渐冻症的临床表现丨来源:参考文献[1]渐冻症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目前渐冻症几乎仍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认定为“五大绝症之一”。在开发渐冻症治疗药物的漫长岁月中,虽然有50多种药物可延长动物模型的寿命,但在临床上,还没有治疗方法可以逆转渐冻症的发展。利鲁唑(Riluzole)和依达拉奉(Edaravone)是目前仅有的两种明确具有干预疾病进程能力的药物。利鲁唑主要通过抑制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仅在治疗前6个月有效,而且也只能将生存期延长2~3个月。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发挥作用,对早期发病和疾病快速进展的患者有益,但是否能够延长生存期仍不清楚。在没有特效药的困境下,渐冻症患者只好通过其他手段来延缓身体各功能的衰竭。比如,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功能,并开展有效的康复活动,保护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活动能力,尽量维持身体活动现状。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这些支持治疗手段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正在路上的渐冻人新疗法最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正在给“渐冻人”们带来希望。细胞治疗,又称细胞移植治疗,指的是将正常或者生物工程改造过的人体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原有的受损细胞,或者通过分泌因子发挥生物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渐冻症患者来讲,他们的大脑处在炎性环境中,而移植的干细胞则可以分泌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为运动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减缓病变。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应用最为广泛。如2017年在以色列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人员通过肌肉和鞘内联合移植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了渐冻症患者体内。结果表明,14位受试者耐受良好,用力肺活量的恶化速度减缓,渐冻症的功能评分下降减慢(图3),治疗后6个月病程进展至少改善了25%,显示了细胞移植在治疗渐冻症时的巨大潜力。图3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渐冻症的治疗效果丨来源:参考文献[2]新兴的基因疗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方式,主要的策略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s)、RNA干扰(RNAi)、基因编辑、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基因递送等。ASOs和RNAi都是通过靶向信使RNA介导其降解,进而降低靶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这两种策略主要针对家族性渐冻症,这类渐冻症具有明确的突变基因,如SOD1、C9ORF72等。原理上讲,只要将突变的基因“消除”,渐冻人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甚至完全恢复。根据最新成果来看,Biogen(渤健)公司开发了针对SOD1的ASO药物Tofersen,临床I/II试验表明,Tofersen 可降低脑脊液中SOD1蛋白的浓度(图4)。2021年10月17日,该公司公布了Tofersen的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虽然没有达到研究主要终点,但在生物活性和临床功能的多项次要和探索性指标中看到了有利于Tofersen的趋势,并且较早开始治疗的受试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图4 Tofersen可降低渐冻症患者脑脊液中的SOD1蛋白丨来源:参考文献[3]在利用RNAi策略治疗渐冻症方面,2020年7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通过鞘内注射由AAV装载的靶向SOD1的小RNA(rAAVRh10.mi-SOD1)来治疗渐冻症的报道,研究表明,注射后脊髓内SOD1蛋白表达下降,其中1例患者的渐冻症功能评分维持稳定,未见恶化趋势(图5),这表明鞘内注射小RNA可作为家族性渐冻症的潜在治疗手段。图5 rAAVRh10.mi-SOD1治疗SOD1突变渐冻症患者的结果丨来源:参考文献[4]此外,基因编辑在治疗渐冻症的进程中也无法被忽视。其中基因剪刀CRISPR-Cas系统的发现赋予了人们精准编辑基因组的能力,它可以靶向特定的基因组序列,诱导DNA双链的断裂,进而破坏基因的表达。2017年《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第一项针对渐冻症的基因编辑研究,研究人员将靶向SOD1的CRISPR-Cas工具通过静脉注射递送至新生的渐冻症模型小鼠,成功将SOD1蛋白水平降低了2.5倍。经治疗的小鼠运动神经元得到保存,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发病时间延迟37%,生存率提高25%(图6)。图6 针对SOD1的基因编辑延迟了渐冻症小鼠发病,并提高了生存率丨来源:参考文献[5]除了上述几种治疗方式外,科学家们也尝试着使用各种载体,如AAV或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神经营养因子,为退化的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虽然这些方法是非特异性的,不太可能治愈渐冻症,但有可能延长渐冻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新技术助力渐冻人“说话”除了关注渐冻症患者的生存能力外,科学家们也十分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于难以改善病症的晚期渐冻人们,科学家们也正在努力提升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通过一款语音表达系统实现与他人的交流,该系统通过捕获眼球和面部的肌肉运动来将霍金的想法翻译成单词。如今,重度的渐冻症患者又多了一个新选择,今年3月2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文章报道了一种新技术——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它可以读取大脑信号,并通过机器上的字母选择组合实现句子的完整表达[6]。一位来自德国的36岁男性渐冻症患者利用BCI成功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这让我们看到,BCI正在帮助晚期完全封闭的渐冻人们重拾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图7 患者通过BCI系统实现想法的即时表达丨来源:Wyss生物和神经工程中心渐冻症虽然可怕,但科学家们正在解救“渐冻人”们的路上。我们期待将来能有更加深入、详尽的科学研究,能够不断完善渐冻症的治疗方案,早日解冻“渐冻人”们被冻住的人生。参考文献[1] Hardiman, O., et 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3: p. 17071.[2] Petrou, P., et al., Safe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creting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Results of Phase 1/2 and 2a Clinical Trials. JAMA Neurol, 2016. 73(3): p. 337-44.[3] Miller, T., et al., Phase 1-2 Trial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Tofersen for SOD1 ALS. N Engl J Med, 2020. 383(2): p. 109-119.[4] Mueller, C., et al., SOD1 Suppression with Adeno-Associated Virus and MicroRNA in Familial ALS. N Engl J Med, 2020. 383(2): p. 151-158.[5] Gaj, T., et al., In vivo genome editing improves motor function and extends survival in a mouse model of ALS. Sci Adv, 2017. 3(12): p. eaar3952.[6] Chaudhary, U., et al., Spelling interface using intracortical signals in a completely locked-in patient enabled via auditory neurofeedback training. Nat Commun, 2022. 13(1): p. 1236. 作者: 2022/06/22 09:25
  • 睡觉时爱把脚伸到被子外面?不开灯睡不着?有这种睡眠习惯的人要注意 晚上睡觉,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身体得到休息,情绪得到平复,各个组织器官也得到了充分修复。不过,同是睡觉,姿势、习惯却各不同,有人喜欢把整个被子裹在自己身上,也有人习惯把脚露在外面;有人喜欢安静地睡,也有人喜欢开着电视、听着音乐睡……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不知道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睡觉时爱把脚伸到被子外面?很多人在睡觉时都喜欢盖被子,但双脚露在外面,也有些人习惯入睡前裹着被子,但一觉睡醒,双脚都在外面,这是为什么?其实,是人自带的体温调节系统在发挥作用——在被子的包裹下,人体会越来越热,为了散热,就会不自觉地将脚伸出去。而也有人好奇,为什么不是直接掀开被子呢?其实处于盖被子热,不盖被子冷的条件下,只要身体温度再下降1℃,我们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但若直接不盖被子,则会因为感到冷醒过来。而人体的头、手、脚和皮肤表层都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又细又小的血管,如果将这些地方暴露在被子外,身体中心的温度也会下降一点。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我们的头部暴露在外,手又位于被子中间,只有脚离被子边缘最近,所以在你睡着时,脚就不自觉地“跑”了出去~但有些人实在太热时,也会在睡觉时不自觉地掀开被子,露出肩膀、双手甚至整个身体。不过,有人担心,天气冷的时候脚还在外面一直晾着,会不会引发老寒腿?其实人体要比你想得更敏感——热的时候会把脚伸出去,感觉到冷了也会自己找温暖的地方钻,以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温度平衡。为什么有人睡觉喜欢开着电视?有这样一群人,开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你把电视一关,他立马又醒过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白噪音在起作用。“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20KHZ)内都是均匀的。比如:雨水落地的淅沥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海涛拍岸的啪啪声、山间溪流的哗哗声等都属于白噪音。而这种声音能让你的身心得到放松,助你入睡,所以有些人睡不着时喜欢开着电视,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为什么白噪音,有辅助入眠的作用?日常环境无法达到绝对的宁静,大脑皮层在不规律的噪声刺激下,容易造成难以入睡。白噪音具有听觉掩蔽的作用,不仅可以将环境噪音减弱,还能屏蔽那些突然变化的干扰音,从而达到助眠和减少觉醒的效果。目前,没有研究发现白噪音对人类的长期影响。但在使用白噪音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50分贝。为什么有人喜欢开灯睡觉?一般情况下都是关了灯才能安心入睡,但也不乏喜欢开着灯睡觉的人,如果强制关灯,反而无法入睡。我们可能都以为这只是生活习惯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但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开灯睡眠癖。开灯睡,多源于对黑暗的恐惧开灯睡眠癖其实质多是对黑暗的恐惧,且多从幼年期开始。小时候有人好奇心重,喜欢听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又常在晚间或黑暗中,久而久之,就会对黑暗形成恐惧,依赖灯光。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另外,在某一黑暗情境中遭遇过意外,或做噩梦等,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但别以为开灯睡就是费一点电费,时间长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长期开灯睡,健康受损抑制褪黑素分泌夜间光源会让人的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从而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分泌减少,会影响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免疫力就会下降。肥胖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夜晚睡觉时暴露在人造光下的女性,肥胖的风险比没有灯光暴露者高19%。癌症风险增加2021年5月,权威杂志《癌症》发表了一项关于夜间灯光的研究,这项大型队列研究选取了464371名参与者,结果提示夜间人工照明光线太强,甲状腺癌风险可增加55%,且女性风险更高。小贴士:习惯开灯睡觉的人,要在全黑的环境下入睡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建议可以逐渐减低光源亮度或者购买暖色系灯,其光线柔和,对睡眠的影响相对较小。之后再慢慢地尝试关灯睡觉。 作者: 2022/06/22 09:23
  • 世界长颈鹿日丨陆地上现存个头最高的哺乳动物,你了解多少? 6月21日,是世界长颈鹿日。长颈鹿,可是陆地上现存个头最高的哺乳动物!光是四条大长腿就比很多人类还要高,差不多有1.8米。腿长不代表跑得慢,在短距离内,长颈鹿可以达到35千米/小时的速度!(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关于长颈鹿,你了解多少?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长颈鹿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到8米,体重约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长颈鹿的拉丁名含义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在人们眼中,每一只长颈鹿好像都是一样的。但其实每一只长颈鹿身上的图案都是独特的。可以说,每一只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一只幼年的长颈鹿宝宝可以通过身体图案辨认谁是它的妈妈。(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长颈鹿生活在干旱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好群居。群体的数目相差悬殊,从2 头、3头到40余头,有时可达70多头。它们的食物是各种高树叶子和枝丫,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用来进食,特别是早晨和午后,它们几乎都在吃东西。由于有长长的腿和脖子,所以它们能够到离地面6米高的树叶。中国也曾有长颈鹿?根据化石记录发现,早期长颈鹿的祖先Canthumeryx最早出现在距今2500万年前的北非。到了距今1400万年前,整个欧亚非大陆都有长颈鹿科动物生活。发展到距今900万年,外形已经很接近现生长颈鹿的步氏麟进入了如今的中国和印度北部,并在此区域演化为长颈鹿属,于距今700万年前左右再次进入非洲。由于气候原因,亚洲的长颈鹿全部灭绝,非洲的长颈鹿存活下来并演化成了若干新物种。当代的长颈鹿出现在更新世(距今100万年前)的东非地区。求偶竞争还是取食压力?长颈鹿脖子变长竟是这个原因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旗帜性论题。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论;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论。(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脖子长显然是长颈鹿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此长的脖子也很难喝水……过去,人们主要认为它们的长脖子是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但本月初发表在《科学》的研究则不认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獬豸盘角鹿雄性间的求偶竞争,促进了其颈椎形态向变粗的方向演化;同时,该结果也支持了此前有学者提出的雄性长颈鹿之间的求偶竞争,直接促进了长颈鹿的脖子变长的观点。而环境改变、取食的自然选择压力更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背景。虽然长颈鹿没有象牙和犀角,却有许多人认为长颈鹿的大脑和脊髓可以治疗疾病,长颈鹿皮能够制作皮毛制品,甚至有些盗猎者单纯为了吃肉而杀死长颈鹿。最近30年,长颈鹿数量减少了40%,目前野生长颈鹿数量估计不足9.8万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长颈鹿列为“易危”物种。让我们一起爱护“长脖子的朋友吧”! 作者: 2022/06/22 09:19
  • 一天一次PK一周一次,多洗洗更健康? 一天洗一次澡的人更健康,还是一周洗一次澡的人更健康?其实无论是哪种洗澡频率都有各自的好处和坏处,究竟二者有什么不同,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洗澡频率呢?接下来,弹窗小编就带你一探究竟。一天洗一次澡好处一天洗一次澡可以保持皮肤清洁,有利于防止皮肤滋生细菌。可以及时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如汗液、老化脱落的细胞、毛孔分泌的油脂,以及周围环境导致的污物、微生物附着等。尤其是对于医护工作者、清洁工以及运动员等特殊职业的人群,或者爱出汗的人群而言,环境温度较高及夏季的时候一天洗一次澡可以较好地保持皮肤清洁。而且通过洗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放松身体,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坏处一天洗一次澡存在过度清洁的风险,可能会破坏皮肤原有屏障,洗完澡后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红、干痒等不适感觉。尤其是处于比较寒冷或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或是喜欢搓澡的人群,容易加重皮肤干燥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做好皮肤护理,洗完后可以涂抹适合自己肤质的润肤乳。一周洗一次澡好处一周洗一次澡的人群,皮肤表面的油性分泌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可以避免皮肤干燥的情况出现。而对于皮肤本身存在伤口、外科手术后局部切口未恢复的情况下,此时皮损部位通常不可以沾水,一周洗一次澡相比一天洗一次澡,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坏处一周洗一次澡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污物存在过多,可能会引起皮肤出现瘙痒、油腻感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异味。同时也容易导致过多细菌在皮肤表面滋生,不利于皮肤健康。#一天中洗澡的最佳时间#如果从一天的时间来说,一般建议在饭后一个小时或者在睡前一个小时洗澡。大家应注意饥饿时、饱食后一小时以内不宜洗澡。水温要适当,无论春夏秋冬,浴水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即27-35℃,太凉或太热的水对皮肤造成的刺激,会影响周身血液分布。吃完饭马上洗澡不好。吃完饭之后胃肠道需要的血液很多,帮助进行消化和吸收,这个时候心脏向其他的脏器、向大脑所供的血液就会相应减少。所以,气血亏虚的人饭后会困倦乏力就是这个原因。如果这个时候淋浴或者浴缸泡澡,会出现周身小血管打开,当皮肤的小血管打开之后,所有的血液都会向皮肤的小血管充盈,皮肤会变红。此时加上胃肠道的血液,剩下的往头部或者其他脏器供给的血液更少。这个时候洗澡有可能会出现晕厥,很多酒后或者食后在澡堂子里洗澡、泡澡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出现头晕甚至晕厥、心慌、胸闷的症状就是因此而来。吃完饭洗澡的好处有如下三点:1.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如空腹洗澡时消耗热量和能量过多,会导致低血糖昏迷而引发头晕、头痛、一过性意识丧失等情况。因此,吃完饭后洗澡的好处是减少低血糖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2.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吃完饭后心脑血管的压力减轻,负担变小,此时洗澡后血管经一过性的扩张,充血后不至于立即引发血管弹性和脆性的不平衡,因此吃饭后洗澡的好处还在于减少心脑血管的合并症。3.吃完饭洗澡会使血压基本维持正常,而不会引发血压增高的情况,空腹洗澡时血压会造成波动和不稳定,待吃完饭后洗澡会避免血压不稳定情况的发生。所以具体多长时间洗一次澡,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洗澡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才有利于健康。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皮肤暴露较多,出汗也较多,可以选择一天洗一次澡。如果是在寒冷季节,或是处于干燥环境,出汗较少,或基本不出汗的时候,可以选择3天左右洗一次澡。但对于本身活动量较少的老年人群,或者存在皮肤疾病的人群或本身皮肤就干燥甚至伴有瘙痒人,也可以选择一周洗一次澡甚至时间再长一些。总之,洗澡频次的选择是有个体差异的,与年龄、皮肤性质、季节、环境有关哦。 作者: 2022/06/22 09:18
  • 猫眼中看到的世界和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吗? 我们和猫主子玩耍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猫猫那亮晶晶的大眼睛,简直就像两颗宝石。那当我们和猫猫望向同一处时,猫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一样的吗?当然.....不是!人类与猫的视觉最大区别在于视网膜,也就是眼睛背后的一层软组织,其中含有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类。视杆细胞负责夜视和视野范围;视锥细胞负责日间视和觉色彩感知。感光细胞可以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再由大脑的神经细胞处理,转化成视觉信号,也就是我们眼睛中看到的图像。视野与人类的180°平均视野相比,猫的视野可以达到200°,因此,它们可以比我们看到更多的内容。(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有点像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18:9的手机比16:9的手机左右两边显示的内容更多。视敏度也就是视力,普通人可以看清楚在30~60米之外的物体,但是猫只能看清6米左右的物体。(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这是因为猫缺少调节眼睛晶状体所必需的肌肉,类似于人类的近视眼,因此有人说猫是天生的近视眼。色觉这也是人类和猫看到的世界最大的区别。(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这就和我们之前提到的视锥细胞脱不开关系。人类有三种类型的锥形细胞,即红、绿、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原色,三种颜色混合就可以看到更多的颜色。猫也有视锥细胞,但是它们的视力类似于色盲,猫只能看到蓝色和绿色,而红色在它们眼中则会变的更绿。(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同样的,猫也看不到更多丰富的色彩和更高的色彩饱和度。(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说了这么多,感觉好惨的猫哦,看的也不远,也没有五彩斑斓的世界。但造物主是公平的,猫猫有一个能力是人类所不及的,那就是夜视能力。(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因为猫的视杆细胞浓度比人类的要高上许多。而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对昏暗的光线十分敏感,所以猫在夜间的视力是人类的六倍。(上面为人眼所见,下面为猫眼所见)还有,大家在晚上见到猫猫的时候,会发现猫猫的眼睛在黑暗中发着光。在猫的视网膜后面,有一层绒毡层,绒毡层中的细胞就像是一面镜子。当光线穿过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来到绒毡层,就会有一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因此猫的眼睛在黑暗中看起来发着光。 作者: 2022/06/22 09:16
  • 每年超70万人死亡!学会这几招让它退!退!退! 据国际数据统计,每年超过70万人因蚊虫叮咬致死,造成人类死亡的动物中蚊子排首位。一到夏天,新一轮的“演唱会”开始奏起,“嗡嗡,嗡嗡嗡——”夏天的旋律萦绕在耳边。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那么,蚊子叮咬后有什么危害?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大?又该如何预防被蚊虫叮咬呢?今天来一起学习下……蚊子叮咬后有什么危害?蚊子的杀伤力分两种:第一种是吸食鲜血,危害较轻。许多人被蚊子叮咬后局部皮肤会出现过敏现象,红肿疼痛,瘙痒难忍,用手挠抓后皮肤还会出现破溃感染等严重情况。第二种是传播致命疾病,杀伤力重。蚊子在15种对人类最致命的动物中名列榜首,其每年伤害人类的数量超过排行榜中其他所有动物数量的总和。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蚊类有3属,即库蚊属(家蚊属)、按蚊属(疟蚊属)和伊蚊属(黑斑蚊属)这三属在我国各有几十种。蚊子在吸食人血时,不同类别蚊子会导致不同疾病和临床特征。通常按蚊主要传播疟疾,临床特征会表现为身体发热、出汗和间歇的打寒颤;库蚊通过叮咬人类传播的乙型脑炎临床特征为意识不清、身体高热;伊蚊吸食人血则能传播多种疾病,如登革热、黄热病和基孔肯雅病等主要的传播媒介就是伊蚊。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大?被蚊子叮咬后,身上的蚊子包个头大小与个人的免疫性系统机制强弱有密切关联,与蚊子毒性高低无关。对于免疫系统强的人被叮咬后可以毫发无损,但大多数人会有身体反应,轻度表现凸起蚊子包,并会有明显的瘙痒感,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症状。而对于免疫系统弱的人,尤其是敏感体质的人群,被吸食血液后,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会被释放,随之而来出现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由于症状反应激烈,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缓解。此外,用手搔抓会使有机含氮化合物组胺释放量增加,以致于出现组织损伤或引发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当感觉到瘙痒时,可及时涂抹薄荷膏、花露水来缓解,而不是选择抓挠。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蚊子更喜欢吸什么样人的血?跟血型、血甜不甜……有关?蚊子对CO2、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表现极为敏感,其嗅觉能迅速侦测并且精准定位这些物质,而这些物质的分泌与个人的新陈代谢又息息相关,比如机体代谢产物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所以当你CO2排放量大、汗液分泌频繁、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时,就更容易得到蚊子的青睐。蚊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气味来识别寻找到吸血的对象,所以是否招蚊子与血型并无直接关联。蚊子包掐十字有用吗?答案:有用——心理作用,主要是利用人体的疼痛转移。试想一下,用指甲在蚊子包上使劲掐,潜意识会觉得痛,不会在意痒的感觉了,其实痒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只是疼痛感盖过了痒的感觉而已,完全是自身的心理作用。正确处理小贴士:①瘙痒时,可借助碱性物质来中和,如小苏打,在家可用肥皂水,止痒效果甚佳。另外,使用盐水涂抹或冲洗痒处,可以软化肿块,能达到祛痛止痒效果。②不要用手抓挠,尤其是皮肤的肿块处,否则会出现组织破损导致感染。因为挠痒可能会加快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此时可小范围喷一些花露水,花露水多数含有酒精,大面积使用会出现酒精过敏症状,尤其是敏感性体质的人慎用,一旦有刺痛,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③对于皮肤上的蚊子包,可采用冷敷法来缓解疼痛感,比如用毛巾包裹冰冻饮料浮在患处。家中常备外敷药物如地奈德乳膏、艾洛松乳膏等。④当蚊子叮咬出现红肿时,先用冰块冷敷,再根据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等。⑤当叮咬出表现明显感染现象时,需及时采用抗感染治疗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若不能缓解,及时就医治疗。室外如何避免被蚊虫叮咬?记住“避、驱、灭”三字诀。1——避室外活动尽量选择质地轻薄、浅色的长裤、长袖,避开草丛、树荫、仓库、水边、阴暗场所,同时避免穿深色服装,保持皮肤清洁无粘性,野外时身体暴露的部分提前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蚊虫驱避剂等。2——驱挑选含有避蚊胺、伊默宁成分花露水和驱蚊液,使用驱蚊产品时,药“量”并非越多越好,室外活动时可选择少量多次使用。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蚊子,喜暗怕光,若是夜晚室外活动,应当带上照明设备趋避。3——灭由于蚊子的卵、幼虫、蛹都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所以从源头阻断蚊子滋生、繁衍的场所,选用含有除虫菊酯灭蚊剂,保持地面整洁无积水,搞好环境卫生,竭力清除其擎生地,加强力度保护蚊子的天敌,如蝙蝠、燕子、蜻蜓、蜘蛛、壁虎、青蛙等,让它们来消灭蚊子,采用生物防治,避免环境污染。 作者: 2022/06/21 15:12
  • 睡觉时爱把脚伸到被子外面?不开灯睡不着?有这种睡眠习惯的人要注意 晚上睡觉,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身体得到休息,情绪得到平复,各个组织器官也得到了充分修复。不过,同是睡觉,姿势、习惯却各不同,有人喜欢把整个被子裹在自己身上,也有人习惯把脚露在外面;有人喜欢安静地睡,也有人喜欢开着电视、听着音乐睡……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不知道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睡觉时爱把脚伸到被子外面?很多人在睡觉时都喜欢盖被子,但双脚露在外面,也有些人习惯入睡前裹着被子,但一觉睡醒,双脚都在外面,这是为什么?其实,是人自带的体温调节系统在发挥作用——在被子的包裹下,人体会越来越热,为了散热,就会不自觉地将脚伸出去。而也有人好奇,为什么不是直接掀开被子呢?其实处于盖被子热,不盖被子冷的条件下,只要身体温度再下降1℃,我们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但若直接不盖被子,则会因为感到冷醒过来。而人体的头、手、脚和皮肤表层都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又细又小的血管,如果将这些地方暴露在被子外,身体中心的温度也会下降一点。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我们的头部暴露在外,手又位于被子中间,只有脚离被子边缘最近,所以在你睡着时,脚就不自觉地“跑”了出去~但有些人实在太热时,也会在睡觉时不自觉地掀开被子,露出肩膀、双手甚至整个身体。不过,有人担心,天气冷的时候脚还在外面一直晾着,会不会引发老寒腿?其实人体要比你想得更敏感——热的时候会把脚伸出去,感觉到冷了也会自己找温暖的地方钻,以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温度平衡。为什么有人睡觉喜欢开着电视?有这样一群人,开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你把电视一关,他立马又醒过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白噪音在起作用。“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20KHZ)内都是均匀的。比如:雨水落地的淅沥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海涛拍岸的啪啪声、山间溪流的哗哗声等都属于白噪音。而这种声音能让你的身心得到放松,助你入睡,所以有些人睡不着时喜欢开着电视,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为什么白噪音,有辅助入眠的作用?日常环境无法达到绝对的宁静,大脑皮层在不规律的噪声刺激下,容易造成难以入睡。白噪音具有听觉掩蔽的作用,不仅可以将环境噪音减弱,还能屏蔽那些突然变化的干扰音,从而达到助眠和减少觉醒的效果。目前,没有研究发现白噪音对人类的长期影响。但在使用白噪音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50分贝。为什么有人喜欢开灯睡觉?一般情况下都是关了灯才能安心入睡,但也不乏喜欢开着灯睡觉的人,如果强制关灯,反而无法入睡。我们可能都以为这只是生活习惯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但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开灯睡眠癖。开灯睡,多源于对黑暗的恐惧开灯睡眠癖其实质多是对黑暗的恐惧,且多从幼年期开始。小时候有人好奇心重,喜欢听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又常在晚间或黑暗中,久而久之,就会对黑暗形成恐惧,依赖灯光。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另外,在某一黑暗情境中遭遇过意外,或做噩梦等,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但别以为开灯睡就是费一点电费,时间长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长期开灯睡,健康受损抑制褪黑素分泌夜间光源会让人的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从而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分泌减少,会影响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免疫力就会下降。肥胖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夜晚睡觉时暴露在人造光下的女性,肥胖的风险比没有灯光暴露者高19%。癌症风险增加2021年5月,权威杂志《癌症》发表了一项关于夜间灯光的研究,这项大型队列研究选取了464371名参与者,结果提示夜间人工照明光线太强,甲状腺癌风险可增加55%,且女性风险更高。小贴士:习惯开灯睡觉的人,要在全黑的环境下入睡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建议可以逐渐减低光源亮度或者购买暖色系灯,其光线柔和,对睡眠的影响相对较小。之后再慢慢地尝试关灯睡觉。 作者: 2022/06/21 15:12
  • 增高针、性抑制针......焦虑孩子身高,打针助长靠谱吗? 从增高针到性抑制针,关于“身高内卷”,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增高针该怎么用?注射有哪些误区?“性抑制针”和增高又有什么关系?撰文/记者 吕冰心 图文编辑/陈永杰新媒体编辑/李云凤【采访专家】伍学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垂体-性腺学组负责人。专注于生长发育、生殖、激素与衰老及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打开注射用水安瓿瓶、抽取注射用水缓慢注入“增高针”粉剂瓶、摇转溶解、用注射器抽取溶解液,然后将针头以45°角斜扎进女儿的肚子。整整一年下来,朱女士对这一套操作流程已经无比熟悉,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上面这一幕,是朱女士家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必经的仪式——给孩子注射增高针。不单单是朱女士,近些年来,增高针在新一代的年轻家长圈中变得越来越流行。增高针,其实是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通俗说法。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注射生长激素,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关于“身高内卷”,家长往往比孩子更加焦虑。但是增高针到底该怎么用?注射增高针有哪些误区?“性抑制针”和增高又有什么关系?记者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 ◈ ◈家长的身高焦虑:“我内卷,我承认”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24点,这个群聊名称为“生长激素治疗交流群”的对话框,就一直不间断地闪动新消息。群组介绍中写道:“一切为了孩子,我们相聚在一起。建群的目的就是让同病相怜的家长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共同帮助孩子长高,共同渡过难关。”这是一个由近2000成员组成的群聊小组,全国各地的家长因为同样的理由聚集在这里——孩子身材矮小。记者刚加入该群组,就看到有人晒出医院的检查单,“孩子骨龄偏大2岁,怎么办?”问题随即引发了众多讨论。这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群组,以“生长激素”“增高针”为关键词进行查找搜索,就会出现众多专门针对孩子身高组建的交流群。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看重,历来如此。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也拉得越来越满。一旦问及原因,脱口便能说出无数理由。“身高是一辈子的事儿,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就业、婚恋等重大问题。”“怕孩子因为个子矮自卑,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专业对孩子的身高有限制,不想因此失去这个机会。”“我们家长不要求孩子个头过高,但总得达到平均水平吧。”“我要求的最低标准是男孩子不能低于170厘米,女孩子不能低于160厘米……”“因为我本身不高,所以特别害怕孩子也长不高。”谈及对女儿身高的执念,朱女士这样说道,“个子矮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是笼罩在头顶的一片乌云,无法逃离,但现在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增高针可以改变女儿的身高,终于有盼头了,不用长太高,只要达到160厘米就行了。”不过,除了像朱女士这样希望孩子长到“正常值”的家长,“鸡娃”家长圈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派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就曾遇到这样的患者,“男孩子已经长到175厘米,但是父母经济情况比较好,希望孩子借助生长激素长到180厘米,甚至超过180厘米,这显然就太过于激进了。”早前全球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75.7厘米,19岁女性的平均身高163.5厘米。于是,害怕落后的家长开始将视线投到一系列医学手段上,希望将孩子再拔高一点。“生长激素治疗交流群”聊天群中,有家长宽慰他人说,身高也没那么重要。随即有人在下方反驳:“天天打(生长激素)打得这么积极,你说身高不重要?”“卷,太卷了。我内卷,我承认。”该家长说。◈ ◈ ◈生长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生长激素,本是人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可增长肌肉块头,还能促进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骨的生长,并加强肌腱和增大内部器官。而重组人生长激素则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的与人生长激素结构一致的生长激素,其最早起源于美国,1985年美国FDA批准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泰克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1998年,国内的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上市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开始在国内迅速打开市场。美国FDA已批准的生长激素适应症包括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Turner综合征身材矮小、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生长不足、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等疾病。生长激素在国内被大家广泛熟知就是因为其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具有“增高”的效果。在伍学焱看来,生长激素的出现是医学上一个很大的进步,造福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生长激素缺乏的病人,有“久旱逢甘霖”之效。“但生长激素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畴,我们坚决反对滥用。”“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家长不了解它的适应症,甚至不了解它的风险,胡乱的使用,这是一定要制止的。”伍学焱表示,另外还需要对一些盲目赚钱的民营诊所进行管控。一方面,他们给孩子使用的剂量可能不合适;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的骨骺线(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在幼儿的x光片上表现为一条较宽的透光带,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短,当骨骺与干骺端的软骨完全骨化后,就形成一条紧密的缝,此时骨骺线完全闭合,骨骼停止生长)已经完全闭合了却依然被忽悠注射生长激素,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就像开车的时候前面已经没路了,到墙了,却还在拼命踩油门,会造成车毁人亡。”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民营医院在使用生长激素时没有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没有提前排除孩子是否存在潜在的肿瘤,代谢的风险等,这些做法都十分危险。伍学焱说,“我们不反对坐车,但是我们绝对要保障安全到达。”伍学焱介绍,考虑使用生长激素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判。第一,要看孩子目前的骨龄发育情况;第二,要看身高与同龄人的差距。第三,评估孩子现在的发育状态以及发育的进程快慢。还有一点,要看父母的遗传。对于那些明确缺乏生长激素的病人,是必须要补充注射的。如果孩子确定需要打生长激素,也需提前对孩子进行各项身体检查。伍学焱指出,首先要把非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排除。孩子生长发育异常不仅仅只是跟生长激素有关系,营养状况、疾病、内分泌、寄生虫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其次,要排除孩子体内是否存在与生长激素治疗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评估孩子的血糖代谢能力、是否存在肿瘤等。此外,注射生长激素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水肿、头疼、血糖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情况。伍学焱指出,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需要由专业医生把握好,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每3-6个月应进行专科门诊随访,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监测与评估。◈ ◈ ◈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是什么关系?除了生长激素,“性抑制针”近日也因一则“9岁女孩为长高打针半年花10万”的新闻进入人们的视野。“性抑制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作为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主要药物,抑制针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通俗来讲,抑制针的作用就是抑制骨龄的过快成熟。那么,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伍学焱形象比喻:“假如明天就要考试了,但你的成绩不理想,咱们怎么办?一方面可以跟老师商量考试能不能推迟一个月,这就要靠性抑制针把生长的周期拉长;另一方面,这一个月时间你也不能躺平,要刻苦努力,就是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这样才能提高成绩,缩短与别人的距离。”“性抑制针和生长激素并不一定必须配套使用的,只有性早熟的患者才需要打性抑制针。”伍学焱说。此外,针对新闻中有关性抑制针的价格争议,伍学焱介绍,性抑制针一个月只需要打一针,费用大概在1500元左右,单纯使用半年不会超过1万块。但如果配合生长激素,价格就不一定了。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粉剂、水剂、 长效水剂三种,其中粉剂最便宜,水剂价格相对便宜,二者都需要每天注射。长效水剂价格偏高,一周注射一次,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一般来讲,具体费用由孩子的体重、对治疗的反应性大小以及治疗时间决定,“以体重30KG的孩子为例,粉剂治疗每月大概3000元,水剂每月需5000—6000元,长效水剂每月约12000元。”“三种针剂的效果基本一样,就像坐飞机经济舱、商务舱、头等舱,价格不一样,体验感有所差别,但都是同时起飞同时到达,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去选择即可。”伍学焱说。“我们选择的是粉剂,注射时需要自己溶解,确实麻烦,但是经济压力会小一些。”朱女士说,女儿刚开始对每天打针很恐惧,但是经过心理疏导,已经逐渐适应了。经过一年的治疗,“长高了7厘米。”朱女士欣喜地说。但不论是注射生长激素还是性抑制针,都需要经过系列检查后由医生严格把关规范治疗。此外,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 ◈ ◈树立健康的“身高观”不可否认,每个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能拥有完美的身高,但一定要用科学、合理地眼光看待。“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过于激进,为了长高不惜尝试各种方法,但有的家长又过于保守,以为孩子只是“晚长”,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没有及时识别和干预,耽误了关键时期。”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判断孩子身高增长出现异常了呢?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与同龄同性别群体比身高水平,看百分位数。具体操作就是参照《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找到自家孩子所处的身高百分位。身高值只要在第3和第97之间都属于正常身高。如果孩子自身的曲线沿着其中的一条线平行上升,就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家长们大不必为了追求中上等而盲目进补。低于第3位就可能存在生长迟缓、高于第97位可能存在生长过速,这时才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另外,孩子每年生长速度低于正常值; 父母身高偏矮,但孩子学龄前的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 女孩8岁前有乳房变大、男孩10岁前出现睾丸变大等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等这些情况出现时,需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伍学焱说,除了医学干预外,日常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对青少年的身高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该在这些方面特别注意。 作者: 2022/06/20 10:4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