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孔子三句话就说透了! 作者: 2022/06/28 09:24
  • 手机将搭载北斗导航?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都安排上了北斗? 近日有数码博主透露称,非常受关注的移动设备iPhone14将搭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少人感叹:万亿市场将爆发。前段时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同比增长超16%,覆盖我国94.5%的手机。6月20日左右,北京北三环旁“最珍贵的麦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开镰收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卫星助力。......不得不说,北斗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而且它已经在全面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了。 作者: 2022/06/27 10:32
  • “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神药,真的能续命吗? 如果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长生不老药”,你的第一反应是____?那如果再和你说:想要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呢?比如下面这位——通过补充这种“长生不老药——NMN”,让年逾五旬的他恢复到了二三十岁的状态。不仅如此,还有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背书。在购物平台,NMN 保健品售价更是居高不下,打着“细胞级”、“时光胶囊”……旗号的 NMN 保健品到底确有奇效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不老神药”——01NMN是什么?NMN 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它的功效来了解一下。想要“长生不老”,离不开身体中的两种酶:Sirtuns(长寿酶)和PARP1(基因修复酶)。但在很多情况下,酶是不能独立工作的,需要有人在边上给它打辅助。这两种酶的辅助位就是 NAD+,简称“辅酶”。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NAD+ 的合成效率逐年递减。这时,就需要我们来额外补充 NAD+。NMN 就是补充 NAD+ 的原材料之一,与其它原材料(NR、烟酸)相比,NMN 可以一步到位,直接转化成 NAD+,这两年也就额外受追捧。02NMN保健品是智商税吗?抛开理论,NMN 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目前,NMN 在人体中的临床研究较少,有一篇发表在《内分泌杂志》上的论文报道了日本科学家让 10 名 40~60 岁的健康男性口服 100、250 和 500 毫克 NMN,5 小时后采集血液和尿液做检查。结果显示,口服 NMN 并未对心率、血压、血氧、体温等产生明显影响,也未给视力和睡眠带来显著变化。而最关键的数据——组织和血浆中的 NAD+ 水平,该研究没有测量。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只能说人体补充 NMN 可能有抗衰作用,但证据不够。正因如此,我国目前尚未批准 NMN 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大家也能发现,各大平台所售的 NMN 保健品大多都是跨境进口商品。今年 315 ,跨境质保平台对 19 款 NMN 保健品进行了抽检,检测其 NMN 含量,结果有 4 款产品标识值与检出不符,有 1 款直接是未检出。如此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又怎能配得上 NMN 保健品高昂的价格呢?03NMN护肤新潮流?除保健品外,NMN 在护肤领域也悄悄掀起了热潮: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 3 款 NMN 原料在药监局完成了备案。据目前的研究来说,NMN对皮肤有抗光老化、抗氧化、抗炎、增强细胞活性等作用。但这些研究几乎都来源于体外生化和小鼠口服/注射试验结果。不过同食品领域一样,NMN 在皮肤上的作用途径及潜在的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非但如此,NMN 是水溶性的,较难透过皮肤屏障被吸收。上文提到的 3 款通过备案的原料,多为皮肤保护、保湿、抗氧化、抗皱等用途。就以上用途来说,安全、行之有效、性价比高的原料一抓一大把,也是不必赶 NMN 这股微风。04写在最后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在保健品还是护肤品领域,NMN 目前均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人体功效研究。作为消费者来说,还需谨慎选购 NMN 产品。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长寿的前提,绝不是单单补充某一种物质就能达到所谓的“长生不老”的功效。不然……“我,秦始皇,打钱”可要成真了编辑 | 圆圆设计 | 大毛· 作者: 2022/06/27 10:22
  • 微笑有益于身心健康,那假笑呢? 当我们看一个人笑得开心,我们会说他“笑得像个不经世事的孩子”,并不是说孩子没有烦恼,而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往往让人觉得温暖、纯净。这种由愉悦情绪导致的自然微笑益处多多,既能调整自身心态传递友善,还能向别人展现自己的自信,散发魅力迷倒众人。只不过除了真实的笑容,我们也经常看到“皮笑肉不笑”的假笑——比如上课迟到面对老师严厉的目光你脸上缓缓挤出的尴尬一笑。与真实的笑容相比,假笑并非发自内心愉悦,表情也显得刻意虚伪。图片来源:GIPHY官网那假笑与真笑有何区别?假笑能迷惑大脑,产生积极效应吗?还是说因为假笑太过刻意,会带来不良的生理反应?01真正的微笑=杜兴微笑要了解假笑,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真笑。通过脸部42块肌肉的不同组合、收缩和扭曲,我们呈现给世界的面孔在不断变化。人类可以产生数千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包括19种不同类型的微笑。然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的研究,其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微笑,即“杜兴微笑”(Duchenne Smile)。杜兴微笑丨图片来源:wikipedia- Eric McGregor杜兴微笑由法国解剖学家杜兴于1862年发现,但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得到重视。杜兴通过研究发现,“真正的”微笑主要有两块脸部肌肉参与,即连着嘴角的颧[quán]大肌和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前者收缩能让嘴角上提,后者能牵动苹果肌向上运动,且让眼睛显得更弯,与此同时,有些人的眼角会出现笑纹,或者卧蚕更加明显。02你暴露了,你在假笑相比之下,假笑就显得“稍许平静”。假笑的唇角运动与真笑相同,但不涉及眼睛周围肌肉引起的变化。如果把假笑时的脸部下方遮挡起来,你就会发现,假笑的眼神暗淡无光,眉毛不会弓起来。杜兴微笑(左)与非杜兴微笑(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杜兴在曾经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他用电击刺激实验对象的颧大肌,如下图左侧所示,这让被试者嘴角抽动,但眼部的神情令人感觉怪异;接下来他跟被试者说了一些高兴的事情,让他自发地笑了出来,右图就是被试者发自内心的笑容。同样一位被试者,右图的笑容明显让人感觉更加自然、更加快乐,笑得就像和你收到期末考试取消或者假期延长十天的消息时一样灿烂。所以,真正的微笑会让眼轮匝肌运动,这会导致眼睛微微闭合。假笑(左)与真笑(右) 图片来源:G.-B. Duchenne de Boulogn03真笑vs假笑:你真能分辨吗?有了上述知识,那么是否可以断言,只要眼部没有任何闭合,就一定是假笑?其实不然,如果故意做出一个夸张的笑容,同样会带动眼角闭合;而真实的微笑如果仅仅浅笑,也不会让眼孔变窄。所以,要想分辨对面的人到底是真笑假笑,还得寻找更微妙的细节,比如轻微降低的眉毛、眉毛之间的皮肤和上眼睑的状态等等。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你可能会问,如果有人能主动控制这些面部肌肉,岂不是完全分辨不出真笑还是假笑了?理论上没错,但是根据艾克曼的研究,基本没有人能主动收缩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它是难以主动收缩的肌肉中的一部分。人体面部肌肉及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位置丨图片来源:openstax.org眼轮匝肌由两部分构成:内圈用来紧绷眼睑和眼睑下的皮肤,外圈则环绕眼窝,可以使眉毛和眉毛下的皮肤下拉且使眼睛下的皮肤上抬,并提高脸颊。严格来讲,使眼睑绷紧的内圈肌肉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的,缺少了这个动作我们并不能揭穿假笑,但外圈的眼轮匝肌则很难控制。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能在照片中露出“杜兴微笑”是一种天赋,假笑也笑得好看也许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技能。但是这几年的研究似乎反驳了这一观点:只要加以练习,就算是假笑,你也可以笑得好看笑得真诚(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在这项模拟杜兴微笑的研究中,即使参与者听到了不那么高兴的消息,也还是有24%的人能够露出“杜兴微笑”(发自内心露出杜兴微笑的比例是31%)。并且,当研究者让这些人模仿杜兴微笑的时候,有71%的人都成功了。此外,许多演技优秀的演员在笑起来的时候好像真的会感到快乐,他们可能是极少数可以控制外圈眼轮匝肌的人,当然,也可能是回想引发了包含愉悦情绪的记忆,从而产生出真实的表情。04假笑可以,但不要“贪杯”哦众所周知,“笑一笑,十年少”,保持笑容对健康有益。当我们大笑时,我们的面部肌肉会做出反应,带动我们的神经产生相应的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那么当我们假笑时,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发自内心的笑容具有最强的影响功效,但有证据表明,即使是假笑,也有相似的效果。根据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假笑通过一种称为面部反馈假设效应(FFH,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来实现这一点:人为地表现某种面部表情,能导致与其相应的情绪体验的产生或增强。图片来源:Veer图库假笑能减压,也能带来“以假乱真”的生理效果,但长期假笑不利于身心健康。为了工作需要或是社交需要,很多人不得不长期假笑,一直维持营业性的“标准笑容”。长期以往,这种职业式微笑压抑了人的真实感情,反而会让“微笑”成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甚至有发展为抑郁的可能,常常表现为内心深处感到非常焦虑压抑,但外在表面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图片来源:pixabay发自内心的笑容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犹如春风拂面,但这不代表假笑“一无是处”。假笑既是一种社交礼仪,也能带来和真笑近似的良性反应。只不过假笑犹如药,必要时才可取,经常勉强假笑只会让自己感到劳累。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对假笑带有负担,最重要的是,真诚地去笑,做一个“笑得没心没肺的人”!参考文献[1] 面部表情、行为一致性,教你识别假笑到底假在哪?http://jysh.people.cn/n1/2019/0918/c404390-31358734.html[2] Duchenne de Boulog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chenne_de_Boulogne[3] Sacco D F, Brown M, Lustgraaf C J N, et al. Women’s dangerous world beliefs predict more accurate discrimination of affiliative facial cues[J].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2017, 11(4): 309.[4] Vandeventer J, Patterson E. Differentiating Duchenne from non-Duchenne smiles using active appearance models[C]//2012 IEE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Systems (BTAS). IEEE, 2012: 319-324.[5] Paul Ekman.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F%9D%E7%BD%97%C2%B7%E8%89%BE%E5%85%8B%E6%9B%BC[6] Smiling with Your Eyes: What Exactly Is a Duchenne Smil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uchenne-smile[7] Fake Smile or Genuine Smil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uchenne smile. https://www.paulekman.com/blog/fake-smile-or-genuine-smile/[8] Duchenne Smile, A genuine smile that involves the muscles around the eyes. https://www.newscientist.com/definition/duchenne-smile/[9] 如何分辨假笑?3种科学方式帮你看穿朋友们的演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09480/[10] 一拍照就不会笑了?为什么照片里的笑容看起来总像是在被迫营业?https://mp.weixin.qq.com/s/OnH78RZh6e7CZRHc634eJQ 作者: 2022/06/27 10:21
  • 为什么A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患者?能人造血吗? 对于献血,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来自街边的献血车,也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积极献血?这主要是因为血液在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需求较大,但是目前又没有人造的替代品。因此,保障血液库资源充足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血型,不同的血型之间为什么不能互相用血,而我们又能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来缓解用血压力呢?01什么在决定我们的血型?当临床治疗需要用血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血型,而血型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血液中红细胞表面携带的抗原类型。大家熟知的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便是A、B、H三种,其本质是脂类和蛋白质上面连接的糖链。O型血的人红细胞上携带(称为表达)H抗原,A型血的人虽然也携带H抗原,但是他们携带的A基因可以将H抗原转化(称为修饰)成A抗原,同理B型血的人携带的B基因可以将H抗原修饰成B抗原。AB型的人则同时携带A基因和B基因,可以将红细胞表面的H抗原修饰成A抗原或者B抗原。ABO血型系统及其对应的A、B、H抗原示意图(来源:Freepik.com)Rh血型系统则是独立于ABO血型之外的系统,其抗原是红细胞表面上的蛋白质,有C、c、D、E、e等。其中D抗原是最重要的一种,拥有D抗原的人称为Rh(D)阳性,没有D抗原的人则是Rh(D)阴性。在中国,超过99%的人都拥有D抗原,在输血配型的时候差不多不用考虑Rh血型系统的一致性。但也有1%的人是Rh(D)阴性血型,由于稀有,他们在需要输血的时候往往比普通人危险得多,因为血库中适合他们的血液很难有充足的储备,所以,Rh(D)阴性血型也被称为“熊猫血”。所以输血时一定要提前进行血型配对,不然得出大问题。02为什么要给血型配对?血型抗原之所以被称为“抗原”,就是因为它们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如果一个人体内进入了原本没有的抗原,免疫系统就会对这些异端分子进行攻击,以保障体内环境的纯洁性。输血的过程中,如果一个O型血的人被输入A型或者B型血,他/她的免疫系统就会攻击从未见过的A或B型抗原。这种免疫攻击会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等不良输血反应,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反过来,如果A型或B型血的人被输入O型红细胞,他们的免疫系统因为曾经见过H抗原,所以不会攻击新来的O型红细胞。红细胞溶血反应想象图(来源:Freepik.com)而对于一个Rh(D)阴性的人被输入Rh(D)阳性血液也是如此,当Rh(D)阴性尤其是O型Rh(D)阴性的人输血时混入其他抗原,那将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国外献血公益广告,ABO血型和Rh血型区分的非常清楚(来源:Freepik.com)03人造血,实现了吗?除了呼吁献血,科学家们也在积极解决用血难的问题。为了解决用血难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各种办法,比如寻找能够在体外将A、B抗原还原成H抗原的酶,从而制造出通用的O型红细胞;或者试图利用人工制造模拟血液,研制出通用的、易保存和使用的红细胞替代品,实现输血目的等等。特别是对稀有的“熊猫血”,更容易遇到血源不够的问题。为此,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副教授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他们成功地给红细胞穿上了一件特殊的“外套”,使供血者和受血者在血型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输血,实现了“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来源:Freepik.com具体来说,研究团队是用一层与细胞膜外层类似的三维凝胶网络将Rh(D)阳性的红细胞包裹起来,相当于给红细胞穿上了一件“外套”,让红细胞本身携带的D抗原隐藏在三维凝胶网络之内,从而不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也就自然不会引起免疫反应。“通用熊猫血”的制备过程(来源:《科学进展》)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穿上“外套”的红细胞还能发挥它的功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外套”柔软且通透性好,所以不会影响红细胞的柔韧性,能够保证氧气和二氧化碳正常通过。此外,研究者们还预测,这层“外套”也同样能够遮蔽ABO血型系统中的A和B抗原,使得改造过的红细胞成为通用的O型。不过,该研究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保障用血安全不能只依靠一方面或某个人的力量,科学家们积极在科研层面努力,我们也可以通过献血的方式来保障血库资源充足,也许某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将会因你的付出而重获健康!出品:科普中国作者:生命脉动团队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参考资料:1.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2/eaaw96792. http://www.news.zju.edu.cn/2020/0323/c775a1987713/pagem.htm3. https://www.jbc.org/content/295/2/325.long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ood_substitute5.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18087 作者: 2022/06/27 10:20
  • 一种长辈爱喝的饮料,正在悄悄讨好年轻人(不是茶) 你平时喝酒吗?小时候,看着大人有事儿没事儿喝两杯,自己也暗暗好奇白酒的味道,偷偷喝一口,被呛得咳嗽,然后再也不敢尝试。长大后,有的人开始喜欢白酒的味道,为中国白酒自豪。而对更多的人来说,白酒的意义在于家人团圆,陪长辈喝两杯让他们高兴高兴。对年轻一代而言,白酒似乎不再是主流饮品,我们为什么不爱白酒了?6月1日白酒新标正式实施,你不爱的白酒可能也被开除白酒酒籍了……01白酒,神坛地位的确立中国人爱喝酒可以倒推到几千年前,自从老祖宗掌握了粮食酿酒的技术,处处都留下了酒香。那时,因为没有蒸馏技术,大家喝的多是浊酒,也就有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普通人能大量喝到白酒差不多要到明末清初时期。当时,高粱种植面积增加,作为食物口感略差,但蒸馏出的酒品质却比其他粮食酿造的更好,酒精度也更高。所以现代意义的白酒历史并没有那么久远。02严格标准,有些酒不配叫白酒随着产业发展,白酒的种类、价格都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常常调侃,某些质量一般的酒不配叫白酒。而今年6月1日,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等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有些酒就真的被踢出白酒队伍了。如今,还能被称为白酒的酒,需要符合两大要求: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酿造 作者: 2022/06/24 09:18
  • 这段血淋淋的历史,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输血医学将向着更加精准的输血适应证、基因型血型匹配的血制品输注、基因重组血液制品和血液替代品的开发与使用,和精准细胞疗法的方向阔步前进。出品 | 科普中国作者 | 李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输血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广泛存在于各种创伤救治、手术治疗和肿瘤治疗中。然而输血这种治疗手段是如何在人类历史上被发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呢?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下人类输血的发展史。图片来源:Veer 图库01早期探索,不断试错对人类疾病治疗的输血探索早在1667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一位名叫让-巴蒂斯特·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1635–1704)进行了第一次有记载的人类输血。他将 12 盎司的羊血输给了一个因水蛭而流血过多的15岁男孩。这个男孩在输血后幸存下来,“很快从昏睡中恢复过来,变得更胖,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惊奇”。丹尼斯的输血治疗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后来丹尼斯医生又对另外一名病人成功得进行了羊血输注。第三位病人,一名瑞典男爵的输注牛血后也有部分康复,但是在第二次输注牛血之后,病人不幸死亡了。第四名病人在成功输注一次牛血后,进行第二次输牛血治疗时,出现了现在被认为是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严重症状。“血液一进入他的血管,他就感觉到手臂和腋下的发热,脉搏加快了,不久我们观察到他满脸大汗。他的脉搏在这一刻变化很大,他抱怨说他的肾很痛,他的胃也不好。他被迫躺下睡着了,整夜睡到天亮才醒来。当他醒来时排出了颜色像烟囱的烟灰一样黑的一大玻璃杯尿液。”后来这个病人虽然不是因为输血死亡,但法院还是禁止未经巴黎医学院许可的人体输血疗法。1668年4月17日,法国议会禁止输血,英国议会迅速效仿。02时隔150年后对输血的再次研究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术无人问津。直到19世纪初期,英国生理学家和产科医师詹姆斯·布兰德尔(James Blundell,1790-1878)目睹了很多产妇分娩时失血过多死亡。他再一次提出了是否可以通过输血,来避免失血性死亡的建议。他认为,早期的输血事故很可能是因为输了“牲畜的血”,不应该在不同物种之间输血,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相差甚远。此后他进行了多次的输血,并把自己在输血方面的尝试,发表在学术杂志《The Lancet》,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柳叶刀》上。在11年中,他共给10名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其中5例获救。詹姆斯医生在进行输血治疗的同时,发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输血法,并创造了重力输血装置(一把椅子、一个漏斗、导管和黄铜注射器),这一装置使用了近100年。另外他还发明了一种间接输血的方法,是使用简单的注射器和套管从供血者的静脉抽取血液然后立即注入受血者静脉,但是必须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排空,同时他还描述了这种方法中血液凝集的严重问题。重力输血装置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900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把自己和助手等22个人的血液分离血细胞和血清之后,相互进行反应,按结果分成A组和B组,提出了A型、B型和C型(后来改为O型)的血型学说,并于1901年在维也纳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由于AB血型人数较少,仅占3%-5%,因此他的两个学生在把参与实验人数提高到155人时才发现AB血型,到1906年才明确AB血型的存在。卡尔·兰德斯坦纳是第一位研究输血免疫过程的科学家。他因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在卡尔·兰德斯坦纳发表文章后一百多年的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和国际输血协会,发出联合倡导将他的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2004年6月14日,成为第1个世界献血者日。在血型系统被发现后,1908年鲁本·奥腾贝格首次实施交叉配血进行输血前检测,这是安全输血新时期到来的标志。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被不断完善,但是保证安全输血的试验基本原理一直被沿用至今。奥斯瓦尔德·罗伯逊发明的输血瓶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914年到1915年间,来自阿根廷、比利时、美国的四位科学家几乎在同一时期提出了使用柠檬酸进行抗凝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这使得大规模输血成为可能。03两次世界大战与输血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场上的大量伤亡也对输血抢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直接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发展。在战争初期,由于输血技术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战场急救,输血很少发生。直到1917年美国参战,在美军抵达欧洲后,一位加拿大军医使用注射器未经交叉配血直接给伤员输血的实践,证明输血可以用于战场急救,挽救生命。另一位美国军医奥斯瓦尔德·罗伯逊发明了使用柠檬酸在玻璃瓶中保存血液的方法,并在西线战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场血库。他在论文中总结了200例输血病例,最先试验证实了O型血的通用性,这被认为是一战中最有意义的医学贡献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简称二战)的爆发,造成了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这给战场医疗救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在二战中作为为抢救伤员重要手段的输血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输血医学技术先后完成了血浆蛋白的分离、试验和临床应用;血液保存液配方的完善和大规模推广;同时,1940年美国红十字会建立了为英国人民和英军供血第一个血库机构“Blood for Britain”。1944年战场伤员人均用血224mL,1945年为488mL,因此,战伤死亡率大幅度降低,1945年前后13个月,大约有50万单位的全血被运送到二战战场的美军医院。04现代输血技术的新发展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输血医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塑料血袋和采、输血器具的发明,成分输血学说的提出,六十年代血浆单采法的采用,第一台连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的发明,封闭无菌血液采集和分离塑料血袋系统、血液低温保存技术、大容量冷冻离心机的发明和应用,这些技术创新使成分输血从科学研究逐步走向了临床应用,这是人类输血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成分输血作为血液成分的有效合理使用的方法,在节约了血液资源基础上,更具有纯度高、针对性强、输血不良反应少等多种优势。新世纪在生物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输血作为最基础的细胞治疗手段,不断的兼收并蓄,从上世纪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起步,利用多年输血治疗的临床技术和经验,将细胞治疗领域纳入其中,输血医学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输血医学经过35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蒙昧无知不断试错,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技术爆发,无数科学家和患者为之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乃至生命的代价。如今的输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多学科医学交叉学科,涉及了人类遗传学、干细胞与血细胞的生物学、军事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信息学、循证医学等多种学科。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输血医学将向着更加精准的输血适应证、基因型血型匹配的血制品输注、基因重组血液制品和血液替代品的开发与使用,和精准细胞疗法的方向阔步前进。参考文献[1] 杨成民,刘进,赵桐茂 中华输血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2] Denis J. An extract of a printed letter, addressed to the publisher, by M. Jean Denis, D. of Physick, and Prof. of the Mathematicks at Paris, touching the differences risen about the transfusion of bloud.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1668; 3(36): 710-715[3] Boulton, F. and D.J. Roberts, Blood transfusion at the time of the First World War - practice and promise at the birth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Transfusion Medicine, 2014. 24(6): p. 325-334.[4] Lefrere, J.J., Transfusion medicine history illustrated. Arming for war: the donor's arm. Transfusion, 2011. 51(6) 作者: 2022/06/24 09:17
  • 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红树? 每当涨潮时,厦门市滨海湿地公园都会上演浪漫一幕——三座岛上的树林被海水淹没,仅有一些较高树种的林冠露出水面,宛若一片“海上森林”,如果从高空向下俯瞰,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一副由爱心和五星组成的画作。厦门下潭尾火炬大桥一侧,滨海湿地公园的红树景观(图片来源: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但是看到这,一些内陆的朋友们或许会好奇:居然有树泡在海水里还能活着,甚至正常地生长繁殖,这也太神奇了吧?没错,这种神奇的树就是红树林。01叶子明明是绿色,凭什么叫红树?具体而言,红树林泛指一类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并不是某一个物种。至于为什么被称为红树,顾名思义,并不是说它的树叶是红色,而是因为这类植物在一些情况下会呈现出红色的外观。红树植物中的很多成员都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这些红树科物种的树皮中含有一种叫做单宁的物质,与空气接触后会被氧化为红色,这样一来,可不就是“红树”了吗?红树植物树皮中的单宁遇空气后被氧化为红色图片来源:environment.bm红树植物根据其特性又可以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真红树植物一般指的是仅分布在海岸潮间带的物种,而半红树则是那些既可以生长在潮间带,也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物种。但不论是真红树植物还是半红树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在海水的周期性浸淹的环境下存活。潮水涨起,漫过红树林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这一点对很多植物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大家都知道,如果给家里的植物浇盐水,没几天咱们的爱花可能就会“香消玉殒”。潮间带海水周期性浸淹带来的高盐和缺氧环境对植物而言十分严酷,不仅如此,热带、亚热带地区海边的高温烈日对他们来讲也是莫大的挑战。而红树植物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化出了许多有趣的性状,诸如特异的根系结构、特殊的繁殖方式来适应这样严酷的环境。02不仅扎根厉害,还会“吐”盐?咱们先来看看红树植物奇特的根系结构,常见的红树植物的根系类型包括:支柱根、笋状根、表面根、板状根、指状根和膝状根等等。根据这些名字,大家应该很容易想象出这些特异根系的大致模样,这些特殊的根系内含有丰富的通气组织,可以帮助红树植物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红树植物的支柱根 图片来源:asknature.org此外,为了应对高盐环境,红树植物还衍生出了一系列避盐和泌盐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控制细胞内盐度在阈值之下来保护细胞免受高盐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通过盐腺等器官将盐分排出体外。红树植物的泌盐现象 图片来源:ocean.si.edu03胎生的植物,真的存在吗?比起上述这些妙招,红树植物还有一项应对潮间带极端环境的妙招胎生!说起“胎生”,大家大概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毕竟这对哺乳动物来说是太过常见。但是不是很难相信,在红树植物中,也存在所谓的“胎生”现象。当然,此胎生非彼胎生,但共同点都是后代在母体上就开始发育,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才会脱离母体。这类“胎生”在水稻中也存在,不过叫做穗萌,穗上的水稻种子遇适宜的环境条件会立即发芽,这在农业上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种子都萌发了,我们还吃个啥呀?回到正题上,对不少红树植物而言,“胎生”现象指的是它们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体时就已经萌发,随后成长为棒状的胚轴,最后从母体掉落到潮间带的淤泥中。红树植物的胚轴 图片来源:mangroveactionproject.org胎生作为红树植物应对潮间带环境而衍生出的特殊繁殖机制,对红树植物生存、繁衍和扩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相比于成年个体,种子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无疑更具有挑战性,这时候,如果可以在母体上萌发,依靠母体的养分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增加这些“种子”们的存活率。扎根在潮间带的胚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而且,种子在母体上发育为胚轴不仅可以增加这些“红树宝宝”们在潮间带的存活率,还可以让它们在远渡重洋时披上一层坚固的“铠甲”。胚轴在发育过程中会积累一定量的单宁,就是前面提到的让红树“变红”的物质,单宁是天然的防腐剂,胚轴在顺着洋流飘荡时,单宁可以给予胚轴一定的保护,让其不易被海水腐蚀。不得不说,红树植物真是一个神奇的类群,在漫长的演化时光里,它们坚韧地成功应对了艰苦环境带来的调整。04海岸卫士还能否继续坚守?由于围垦、不当开发等原因,自21世纪以来,全球红树林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15)显示:2015年全球红树林面积为14,752 kha,较2010年减少了3.98%。1990-2015年世界红树林面积变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在国内,由于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港口和码头设施建设等因素,红树林的生长领地遭到了侵占,不仅如此,水产、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水排放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样对红树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幸,由于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愈发得到重视,国家加强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并对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人工林的面积也逐年增加。红树林历经千万年,涨潮时海水浸淹,犹如水中绿岛;退潮时,盘根错节,犹如海岸卫士般屹立于潮间带,谁会希望“海中森林”就此消失呢?出品:科普中国作者:EVEE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监制:中国科普博览参考文献:Alongi, D. M. (2012).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mangrove forests. Carbon management, 3(3), 313–322.Amos, W., & Harwood, J. (1998). Factors affecting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53(1366), 177–186.Hoque, R. R., & Balachandran, S. (2019).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management. C. M. Hussain (Ed.).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作者: 2022/06/24 09:16
  • 最新发现:你睡着了,癌醒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230万人患上这种疾病。如果医生及早发现乳腺癌,患者通常对治疗反应良好。然而,如果癌症已经发生转移——当循环癌细胞脱离原始肿瘤,通过血管穿过身体并在其他器官中形成新的肿瘤时,情况就会变得糟糕。迄今为止,癌症研究还没有过多关注肿瘤何时脱落转移细胞的问题。研究人员此前假设肿瘤会持续释放此类细胞。然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塞尔大学医院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的一项新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后来形成转移的循环癌细胞,主要出现在受影响个体的睡眠阶段。这项研究的结果刚刚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分子肿瘤学教授、研究负责人尼古拉·埃斯托总结道,“当受影响的人睡着时,肿瘤就会苏醒”。在他们的研究中,包括30名女性癌症患者和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当生物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肿瘤会产生更多的循环细胞。与白天离开肿瘤的循环细胞相比,夜间离开肿瘤的细胞分裂更快,因此形成转移的可能性更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佐伊·戴曼托普楼说:“循环癌细胞从原始肿瘤中的逃逸受到褪黑激素等控制,褪黑激素决定了我们的昼夜节律。”该研究还表明,采集肿瘤或血液样本进行诊断的时间,或会影响肿瘤学家的发现。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中循环癌细胞的水平非常不同。与人类相比,小鼠每单位血液中发现的癌细胞数量惊人的多。原因是作为夜行动物,老鼠在白天睡觉,而这正是科学家收集大部分样本的时间。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弄清如何将这些发现纳入并优化现有癌症疗法,并调查不同类型的癌症是否与乳腺癌表现相似,以及如果患者在不同时间接受治疗,现有疗法是否会更成功。 作者: 2022/06/24 09:15
  • 多省份高考分数线公布!速查! 自23日起,多省份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快来看看,你所在省份的分数线是多少。江西据江西省教育厅消息:云南据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消息:宁夏据宁夏教育厅消息:内蒙古据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消息:甘肃据甘肃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消息:各地高考出分时间汇总↓警方、教育部紧急提醒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防诈骗提示也来了!@成都网警巡查执法 表示,声称能“提前查分”,手握“内部指标”,有“奖学金、助学金名额” 的都是诈骗!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教育部发布志愿填报预警:请考生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教育部官网截图四种高价志愿填报咨询诈骗形式↓↓愿你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作者: 2022/06/24 09:1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