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外来生物“特工”?退!退!退! 近日,中山港海关截获蜚蠊该消息冲上热搜引起了大量讨论和网友关注如今宠物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然而近年来饲养“另类宠物”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的风尚不同于传统的小猫、小狗和鸟类宠物它们是一些人为引进的“外来客”它们有的长相奇异有的色彩斑斓颇受年轻人喜欢可是不少人并不知道这些“另类宠物”,一不小心很可能成为破坏本地野生食物链的“生物杀手”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图源:新华社然而,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也有一些在移入后逸散到环境中成为野生状态。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红耳龟、松材线虫等。我国生物入侵发生态势非常严峻,例如,2004年入侵物种红火蚁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农业农村部2022年初监测数据显示,该入侵生物已传播至全国12个省份;草地贪夜蛾2019年传入我国,在入侵我国后一年内就扩散至20多个省份,影响上千万亩农作物安全。近年来,世界上重大入侵生物频繁入侵我国,如番茄潜叶蛾(2017年侵入)、草地贪夜蛾(2019侵入)、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2019侵入)等,新发/突发入侵物种肆意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入侵危害威胁巨大。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图源:生态环境部并不是所有宠物都可爱!异宠,也被称作另类宠物,最先兴起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后在我国逐渐流行,是指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和观赏的野生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脊椎动物和部分无脊椎动物,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图源:摄图网——守宫图源:象山清风——银环蛇近年来,饲养“异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异宠”流行给人们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未经检疫的“异宠”被伪装打包后通过跨境电商、邮件、快件等渠道非法寄递入境,极有可能带来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非法寄递“另类宠物”可能造成什么危害?1. 传播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非法寄递境外“另类宠物”,由于其来源不明且未经输出国或地区的相关部门检疫,它们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可能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图源:摄图网活体动植物是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研究显示,在调研的1410种人类疾病中,约有61%由动物性致病源引发,在目前已知的大约200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种与“另类宠物”有关。2. 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从境外非法携带、寄递的“另类宠物”,特别是野生物种,如因被遗弃、逃逸和错误放生,一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后,极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对农林、畜牧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一旦与本土物种杂交,有可能导致基因库污染,破坏本土生态结构。图源:摄图网这不仅关系到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关系到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如稻水象甲、福寿螺对水稻减产的影响均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初入侵我国,2021年已在全国27个省1426个县有发生,实查发生面积2075万亩,主要为害玉米、小麦等作物,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时,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危害时可达50%以上。3. 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产品国际贸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阻碍。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中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 作者: 2022/11/16 10:56
  • 吃药有讲究,错误的服药方法你还在做吗? 大家都知道吃错药了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但我们经常忽视的是,吃药的方法不对,同样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吃药,在很多朋友看来都是小事儿,但实际上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进展,即使是光从口服药物来说,目前也有各种各样的剂型供大家使用,像什么胶囊,片剂,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口崩片,含片,泡腾片等等,各种各样繁多的剂型,让很多朋友都觉得眼花缭乱。而关于药该怎么吃的问题,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奇怪“经验”,比如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药片你别直接吞,嚼碎了吃下去起效更快,还有的人说,胶囊壳有毒,你把胶囊打开吃才更安全。而这些所谓的“用药经验”,很有带来用药风险,得不偿失。今天我们就通过 5 种典型的服药误区,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正确服药的这件“小事”。01片剂嚼碎了吃效果更好?“我听人说了,心梗发作时阿司匹林嚼着吃能救命,是不是其他药片,我嚼着吃也效果更好?”这位朋友的问题非常好,它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却是错误的理解。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嚼服 300 mg阿司匹林,确实是为了让药物迅速吸收,减少血小板聚集引发的血栓风险。但这只是一种在急性疾病发作时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作为普适的方法来用于片剂的口服。图虫创意通常除了含片,口崩片等本身就可以直接在口中溶解或崩解的药物外,其他的口服片剂,不管是普通片剂还是一些特殊剂型的片剂,常规使用时,都应该用温水送服即可,没有必要嚼碎服用。嚼碎除了口感不好,也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正常吸收、代谢过程,还可能会加大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型,**真的没有必要。有些缓释片或控释片,这类药物如果嚼碎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给药系统,使缓慢给药变成了快速吸收,短时间内大量吸收药物,就会造成药效过强,反而带来更多的用药风险。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这个药物,如果嚼碎服用,药物被迅速吸收,降压效果太强,有可能引发低血压风险,药物作用时间也会从 24 小时缩短为 2 到 3 小时。图虫创意再例如一些肠溶片,这类药物往往在肠道内吸收更充分或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在肠道内吸收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如果这类剂型的药物被嚼碎了吃,药物外层的肠溶包衣被破坏,进入胃部就开始吸收,可能会影响吸收效率或造成胃黏膜刺激带来不良反应风险,也都是不应该这样服用的。02胶囊把药末倒出来吃能够减少毒性?曾几何时,“毒胶囊壳”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震惊,有些朋友自此在吃胶囊的时候,为了减少“毒性”,就把胶囊打开,光吃里面的药物,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完全没必要的。毒胶囊壳是违规生产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正规的胶囊壳是食用级的明胶制作而成,对人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胶囊剂也是常规的、足够安全的药物制剂方式。图虫创意药物之所以要制成胶囊,当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胶囊壳能够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延缓药物的释放,吸收(缓释胶囊),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如肠溶胶囊)等多方面作用。因此,如果把胶囊壳打开,只服用里面的药物,胶囊壳的这些作用就都会被破坏,轻则影响服药的口感,重则影响药效,带来用药安全风险。除此之外,对于胶囊的服用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应该尽量的用 40 ℃以下的温水送服胶囊,而不要用过热的水,过热的水会使胶囊迅速变软融化,影响胶囊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会影响胶囊内盛装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03泡腾片可以直接放嘴里吃?千万不要这么做!泡腾片直接放入嘴里引发危险甚至是死亡的例子已经有不少了,这样的错误还是请大家不要再犯。泡腾片是放入水中能够迅速崩解,同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因为加入了矫味剂等,能够改善服药口感的一种新剂型,很多朋友经常吃的维 C 泡腾片就是这样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儿童用药,精神科用药等,为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也都做成了泡腾片的形式。图虫创意这类药物绝不能直接放入口中吞咽,如果直接放入口中,泡腾片内含有有机酸和碳酸氢盐,两者在唾液的作用下会迅速崩解并产生剧烈的相互反应,进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论是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还是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者甚至会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缺氧,甚至是导致死亡。在这里建议大家,不管是泡腾片还是其他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在服药前,大家都应该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给出的方法来正确服药。千万不要乱用药。04只要是药片就能掰开吃?记得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家里人会把大人吃的药片掰开给孩子吃。有很多朋友觉得,只要是药片,想要服用剂量小一些时,就可以掰开服用,但实际上,有很多剂型是不适合掰开服用的。一般说来,一些外层有包衣的药物,不管是为了掩盖气味的包衣,还是保证药物稳定性的包衣,还是为了让药物在特定部位释放的肠溶包衣,这类药物都是不宜掰开服用的药物,一方面是这类药物往往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也很难准确的分为两半,用药剂量难以准确控制,另一方面,药物掰开后,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口味,加大药物的刺激性,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肠道吸收等,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些包衣片,一般都是不宜掰开服用的。图虫创意控释片类药物,一般也是不宜掰开服用的药物。目前控释技术多数都是通过骨架或控释包膜等方式实现的,掰开后会破坏药物的控释结构,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治疗效果。与控释片不同的是,有一部分采用微球技术制作的缓释片类药物,例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 Ⅱ 等,**就都是考虑到患者可能有剂量调整要求,能掰开服用的药物。对于药片能否掰开的问题,其实想要分辨也很简单,大多数能够掰开服用的药物上,都有明显的便于掰开的刻痕,如果有刻痕的药物,同时说明书明确标注可以掰开的药物,就是适宜并且可以掰开服用的。05果汁、茶水都可以送服药物?那么,药到底用什么送服呢?很多朋友也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有些朋友不喜欢用水送服药物,喜欢用果汁,牛奶,茶水等送服药物,觉得这样更能引发“药劲”,实际上对于某些药物来说,这样的用药方式,反而可能带来风险,真的是得不偿失。除了一些明确注明可以用牛奶服用的药物以外,其他药物尽量的还是不要用牛奶送服。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其他物质,可能会一些矿物质补充剂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例如一些铁补充剂等,就是应该严格注意不要用牛奶送服。另外,牛奶送服药物,如抗生素等,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进而影响药效。图虫创意果汁服药更应特别注意,特别是西柚汁,其中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是一种高效的肝药酶抑制剂,用西柚汁送服药物,可能会和多种药物的吸收代谢,一些常用的慢病治疗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非洛地平等降压药,与西柚汁同服,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用药风险。其他果汁中,虽然不一定含有呋喃香豆素,但其他成分同样也有可能对药效产生影响,不建议用果汁送服药物。茶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鞣酸,多酚类物质等,同样也有可能与药物中的相关成分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因此,对于茶水送服药物,也并不是一种好方式。关于送服药物,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一般还是建议用温水送服更好,既方便又安全。总而言之,对于不同剂型的药物来说,服药方面的各种注意事项,还是应该有所了解的,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服药前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对于服用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一般说明书中都会有详细的说明,合理安全使用药物,不妨先从正确服药开始吧!作者 | 李 津 副主任药师 中国科普作协医学专委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审核 | 刘皈阳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药师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2022/11/16 10:54
  • 世界人口达到80亿!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全球人口在今天达到80亿打开这份报告我们还能知道些什么?从70亿到80亿,用了多久?11年。根据此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达到了70亿。世界人口从70亿增长到今天的80亿,用了11年零半个月。全球最多会有多少人?约104亿。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到本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将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2100年。不过,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口将在2064年达到峰值,但不会达到100亿,且在2100年将减少至88亿。现在,全球哪里人口最多?亚洲。2022年,人口最多的两个区域都分布在亚洲:其中东亚和东南亚有23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29%),中亚和南亚有21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26%)。印度人口要超过中国了?快了。中国和印度各有超过14亿的人口,分别占上述两个区域人口的大多数。印度预计最早将于2023年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并在2050年达到约16.7亿。哪里新增人口更多?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过一半将集中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8个国家。人口还会继续增长吗?是的,但增速正在放缓。世界人口在1962-1965年期间的增长率为每年2.1%,此后增速急剧下降,2020年不到1%。到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0.5%左右。此外,2021年,全球人口平均生育率为2.3,即平均每名妇女一生生育2.3个孩子,而在1950年,生育率的数值为5,预计2050年将下降到2.1。人们的寿命如何?全球的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增加。2019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2.8岁,比1990年时增加了9岁;到2050年,预计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2岁。不过,持续增加的预期寿命与下降的生育率叠加,将加剧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022年为10%,到2050年将升至16%。联合国怎么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80亿人口,一个人类》中表示,人类大家庭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世界上将充满紧张和不信任、危机和冲突。他还援引甘地的话说,“世界上的东西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来源:广东公共DV现场综合自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22/11/16 10:54
  • 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脏了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间,为了确认微塑料在南极洲的分布情况,研究人员从南极洲罗斯岛各处收集了19个样本,共有109个颗粒被确认是微塑料;尤其是紧邻罗斯岛的科学基地、斯科特基地和南极洲最大的麦克默多站,微塑料的密度几乎高出3倍。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人员,在南极洲的新降雪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发表在《冰冻圈》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这些微粒含有13种塑料成分,包括最常见的用于制造饮料瓶和衣服的PET,研究人员认为,微塑料可能对南极食物链构成风险。海洋是全球塑料垃圾最大聚集地,鱼类鸟类经常把微塑料误当食物。01微塑料没放过任何一块大地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间,为了确认微塑料在南极洲的分布情况,研究人员从南极洲罗斯岛各处收集了19个样本,共有109个颗粒被确认是微塑料;尤其是紧邻罗斯岛的科学基地、斯科特基地和南极洲最大的麦克默多站,微塑料的密度几乎高出3倍。这是第一次在南极洲进行这种范围的研究,不过早在 2018 年和 2019 年与研究船Polarstern进行的两次探险过程中,研究人员共采集了34个地表水样本和 79 个地下水样本,他们总共过滤了大约 800 万升海水,并在其中发现了微塑料。早期对南极洲微塑料的研究是在研究站、航运交通和人员较多的地区进行的,最近在南冰洋的研究和公民科学项目报告了深海沉积物和地表水中的微塑料;一个基金会在南冰洋使用拖网收集的四个样品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由 Patricia Holm 教授(巴塞尔大学)和 Gunnar Gerdts 博士(AWI)领导的研究小组假设,偏远的威德尔海的微塑料浓度会大大降低。然而,他们的测量结果表明,浓度仅部分低于南极洲其他地区。图源:网络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微塑料,从热带到北极海冰,如今又到了南冰洋。(A)国家南极方案运营的主要南极沿海设施,记录了在地表水、海滩和极锋以南沉积物中发现的微塑料和大塑料。地块边界:极锋的平均位置。红点是研究站和设施。黄色十字表示大塑料的记录。绿叉表示微塑料记录。紫色箭头表示主要洋流的方向。(B) 2009年11月- 2010年1月1°× 1°空间网格单元内船舶(包括捕鱼、旅游和科研船)的平均数量。(C)近地表漂移体轨迹(1989-2015)。图中显示了在48°S以南发现的所有漂移体;那些被部署在极锋平均位置以北(粗黑线)并向南穿越极锋的漂移体用红色/橙色的阴影突出显示。后面这些漂移器的部署位置用黑圈表示。图源:网络微塑料到底是如何实现“环球旅行”的?微塑料颗粒通过两个渠道进入海洋,其中一种是废水。比如在南极水域,科学研究站和科考船、渔船和旅游船排放的废水中就含有微塑料。传统的废水处理,包括三级处理技术,如微过滤,可能无法完全去除微塑料,在偏远的极地地区,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因为操作困难可能会降低处理效率。浅蓝色代表塑料生产总量,深蓝色为管理不善的塑料浪费数量,灰色为进入水圈的塑料垃圾,红色为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这种形态被称为塑料漏斗。4 亿吨的塑料经济变成了 100 万吨的海洋塑料问题。图源:Ocean Cleanup Foundation这种废水处理方式本就十分落后,结果在一篇报道中发现,在南极洲的71个研究站中,52%连废水处理系统都没有,这让污染更加严重了。另一种是通过大塑料的分解变成微塑料,然后进入海洋。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海洋系统中持续存在,在海洋环流中积累,包括表层和深海水域以及深海沉积物,最终进入全球深海和深海沉积物和动物体内。经过研究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有一次和二次来源。初级微塑料来源很多,比如个人护理产品,如牙膏、洗发水和沐浴露,以及来自洗衣店的纤维可能会释放废水中的微塑料纤维。研究表明,一件聚酯羊毛夹克每次洗涤可释放出超过1900条纤维,这其中约90%的微塑料可能被保留在污水处理厂,微塑料可以“顺利通过”污水处理设施,以基本不变的状态释放到近岸海洋环境中。二次微塑料污染,包括颗粒和纤维,是宏观海洋塑料碎片的分解产生的,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也很常见。大约一半的废弃塑料在海水中漂浮,因此可能受到紫外线(UV)辐射和分解的降解。对人口密集地区附近海洋的几项综合研究评估,发现一级和二级微塑料对海洋环境中总体微塑料水平的「贡献」最大的是二次来源。次生微塑料已知存在于海洋表层和深海水域,以及世界各大洋的深海沉积物中。最近的一项全球评估表明,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约为640万吨,约有500万固体废物从船舶上抛下或从船上掉落。南极微塑料污染从来不是个例,却暴露出了这种污染的严重性。02兜兜转转的塑料垃圾南冰洋的主要洋流系统包括向东流动的南极绕极流、向西流动的南极沿岸流和顺时针循环的威德尔环流和罗斯环流。在环流中的极锋,曾经被研究人员认为是阻止微塑料污染扩散的希望,因为它能阻挡低纬度的物质交换。但是现实中,极锋却会产生漩涡,把物质转移向南,像南极半岛西部这样的地区,极锋靠近南极大陆,使得来自低纬度的海水可以通过更短的途径转移到近岸环境。极锋以南的物质可以通过区域环流向南流动的分支转移到南极大陆,例如在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在那里与南极海岸流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扩散。而这将影响着南冰洋的四个栖息地,分别是远洋区、底栖区、近岸区和潮间带,这里的食物网是流动的、不稳定的,并且有快速的周转,都受到了微塑料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使用高浓度微塑料的实验,在浮游动物群落中,滤食性动物预计会摄入很大比例的食物,因为它们的捕食方式是从大量的水中过滤食物,而微塑料可能会扰乱浮游动物的生物过程,并影响了构成大陆食物链基础的南极磷虾。南极磷虾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滤食性动物,其种群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均匀,约25%的生物量集中在其总栖息地面积的10%,即斯科舍海和德雷克海峡。斯科舍海是该地区航运的高流量区域之一,可能是磷虾摄入微塑料的关键区域。来自北半球的证据表明,微塑料可能通过在食物链底部的关键物种,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中上层生态系统造成毒理学影响。这些过程可能会对高等捕食者产生负面影响,如鱼类、海鸟、海豹和鲸鱼。仅仅通过海洋生物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塑料能上人类的餐桌,还被摄入体内。对于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不仅仅是为了能少吃点塑料,重要的还是净化海洋环境。比如发表在《微生物基因组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常见的大麦虫(Zophobas morio,又称“超级麦皮虫”)可以在其肠道中一种细菌酶的帮助下吞噬聚苯乙烯(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大麦虫就像小型回收工厂,用嘴巴撕碎聚苯乙烯,然后‘喂’给肠道里的细菌。”这种对聚苯乙烯“有胃口”的蠕虫可能是大规模回收塑料的关键,科学家希望这种“升级版”的生物循环能带来塑料垃圾回收的新方式,从而减少垃圾填埋量。保护海洋环境,让”塑料瘟疫“不再蔓延,让白茫茫大地重现洁净,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之努力。参考文献:[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7308148?via%3Dihub[2]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6/0f5ac84114734c59b3e594a6d599f0b7.shtml·https://tv.cctv.com/2022/06/10/VIDEznP0t1fR8tH6ebEYlXQt220610.shtml[3]《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杂志 作者: 2022/11/16 10:53
  • 若人类像某些动物一样能够器官再生,那就可以永生了? 无论是谁,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成就卓著还是平凡庸碌,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这对于其它动物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虽然生存是所有生物的第一要事,但因为其它动物缺乏自我意识,所以并不会去思考这件事,但人类就不同了,一些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人10岁以前就能够意识到死亡的真实面貌,并开始对此产生忧虑。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永生都是人类所追寻的最终梦想。那么永生可以实现吗?死亡是从衰老开始的,而整个机体的衰老又是由各个组织器官的逐渐衰老累积而成的,由此看来,逆转衰老似乎就是遏止死亡的关键。“逆转衰老”这听起来太过玄幻了,那如果衰老不可逆转,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有的,那就是让组织器官再生。这听起来似乎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事实上却是可以做到的。在自然界之中,有很多生物都拥有组织器官再生的能力,比如水螅,将其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截取下来,都有可能再次形成为一个新的水螅。当然,动物的身体再生能力并不能够直接搬到人身上来。自然界中虽然有一些拥有再生能力的生物,但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结构简单。以水螅为例,它身体内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器官”,所以它的身体完全是由干细胞所构成的,而干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制造出新的细胞,当有细胞衰老或受损的时候,它们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细胞淘汰掉,并制造出新的细胞来填补原有的位置。然而这套“功夫”并不适用于复杂的生命形式,为什么呢?因为复杂的生命形式需要大量不同的分化细胞来发挥不同的功能。肝脏需要高度特化的肝脏细胞来实现功能,肾脏需要高度特化的肾脏细胞来实现功能,而要使这些细胞具有相应的功能,就必须要牺牲掉它们的分裂能力,所以人体的组织器官是不能够无限再生的。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也不是。2006年,山中伸弥因发现了细胞“返老还童”的秘密而斩获了诺贝尔奖,这位生命科学家发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诱导已经分化的体细胞再分化成各种人体组织器官细胞,这一发现为人体组织器官再生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具体来讲,如何能够使组织器官再生呢?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刺激原有干细胞的扩增和分化,也可以导入外源性的干细胞或祖细胞。举个例子,假设人体的肝脏出现了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使用转录因子来诱导肝脏细胞再次分化,从而使肝脏组织再生来修补原有的破损。这不仅仅是理论,事实上已经有了类似的技术进入了临床试验,比如制造功能性人胰岛素分泌细胞技术。人体组织器官能够再生,这说明永生有望了?没有这么简单。人体组织器官再生技术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存在着安全性问题,比如在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污染的未分化细胞残留下来,而这些残留的未分化细胞则可能带来肿瘤风险。此外,我们总是形容人体就好比一部机器,但人体跟机器其实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机器可以哪里坏了就换哪里,但人体真的也能这么做吗?其实并不能,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其中存在着很多我们尚不清楚的秘密,即便我们把出现问题的器官全部换掉,也不等于就可以阻止身体走向衰老和死亡。 作者: 2022/11/14 17:34
  • 中日茶文化:都觉得对方不可思议 中日茶文化:都觉得对方不可思议张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专委会委员吕埴烹茶买茶与煎茶,唐煮宋点明冲泡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2021年底,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公布了在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物的分析数据。在这座战国早期邾国女性贵族墓中南侧器物箱中,完整提取出一件盛有碳化植物残渣的青瓷碗,经实验室测试鉴定,为泡煮后的茶叶残渣物,早于之前最早发现于西汉景帝阳陵的茶叶。故将中国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追溯到战国早期偏早阶段(公元前453—前410年),并有明确的原始青瓷碗搭配使用,可视为早期的茶具。有趣的事,这只青瓷碗并不生产于山东也不常见于山东,而是出自于浙江越国地区常见的原始青瓷。同出的青瓷罍类型与墓主牙齿AMS碳十四测年显示,这座墓葬以及青瓷器物的年代正是“卧薪尝胆”越国灭吴国后的勾践时代。墓主人或许与南边的越国有着强烈的联系,对茶叶的饮用或许也正出自南边。想象一下,越王勾践有可能就喝过这样的一杯茶。在此之前,由于西汉王褒《僮约》中“烹茶”“买茶”等文字佐证,我们都认为中国饮茶的兴起始于2000年前的西汉,当时的巴蜀就以产茶著称。但茶的见于记载和饮茶之风的形成不是一回事,原先的饮茶方式很不讲究,煮茶与煮菜汤相近,有时还把茶和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物煮在一起。一直到了两晋时期,一种较精细的饮茶方法——“煎茶”开始出现,即将茶叶碾末,然后投入沸水中单独烹煮。有唐一代,饮茶在全国蔚然成风,自此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日常饮品。被誉为“茶圣”的陆羽就活动在唐代中期,他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文化的贡献非常大。后世的卖茶人会将瓷作的陆羽像供在茶灶旁,生意好的时候用茶水祭祀以示感谢,生意不好就用热开水浇灌以示惩罚。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巅峰,皇帝和贵族爱喝茶,当时流行“点茶”,即先将茶叶碾成粉末,放入茶碗,然后再冲水调制。明朝时期,在贫苦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提倡下,开始流行成本较低的散茶,饮用方式简化为冲饮,即将茶叶投入杯中,然后冲入热水。这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方式一直流传到现在。日本茶文化:从复制粘贴到自我创新日本很多文化都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茶文化也不例外。日本的茶文化一开始复制、模仿中国的茶文化,后来日本渐渐结合本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日本对我国茶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在唐宋时期,且以僧侣为主要群体。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到浙江天台山学禅,次年回国,带回天台山的春茶种子,种在京都比叡山麓的日吉神社,开始了日本种茶的历史。他也把从中国带回的《茶经》传授给国人。嵯峨天皇对此很重视,并写下诗句来赞扬他。也是这一年,在中国学习20余年的日本僧人都永忠回国,在梵释寺修行。几年后嵯峨天皇驾临时,都永忠用大唐学来的饼茶煎饮法给天皇献茶。嵯峨天皇大力推行饮茶,于是形成了有名的“弘仁茶风”。这一时期,日本的茶文化几乎完全照搬唐朝,没有自己的创新。日本茶人创作出很多和茶有关的诗歌,韵味格律和唐诗宋词非常相近。但多为饮茶时即兴写作,所以多采用问答形式,这点与中国稍有不同。此后,日本茶文化有过一段时间的衰落,到镰仓时代(1192—1333)又开始复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荣西禅师。荣西禅师被日本人尊称为“茶祖”,在日本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茶圣”陆羽。他曾留学大宋,南宋绍熙二年(1191)返回日本时,带回大量的佛经和茶种。荣西禅师将带回的茶种送给高山寺的惠明上人,种在栂尾的茶园。栂尾茶在日本地位很高,很长时间内被称为“本茶”,其他地方产的只能称为“非茶”。他还综合中国的佛法与茶道,用中文写成《吃茶养生记》,这是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将大宋“点茶”介绍到日本,奠定了日本抹茶道形成的基础。不过,荣西禅师的着眼点是看重茶的医疗保健作用,他在《吃茶养生记》中就把茶当成“养生之仙药”“万病之药”。这种说法在茶叶的原产地中国,是难以置信的,实际上反映出对来之不易的外国物品之作用的习惯性夸张。荣西禅师之后,饮茶在日本逐渐兴盛,起初在禅院中流行,后来日本的公家和武家都欣赏饮茶之趣,在日本兴起了举办茶会之风。根据使得玄慧法师《吃茶往来》所记,当时高级武士修建了讲究的茶亭,在那里举办茶会。点茶献客之后,要玩一种叫“四种十服茶”的赌赛游戏,它有点像中国那种比茶味、比茶品的“斗茶”。但当时日本茶的种类没有中国那么多,他们主要是猜测其中哪些是“本茶(栂尾茶)”,哪些是“非茶(其他茶)”,以定胜负。但这种豪华的茶会被认为是“无礼讲”“破礼讲”,是一种败坏风气的行为。所以到了室町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49—1473)时,遂命能阿弥(1397—1471)创立起在书院建筑里进行的“书院茶”,这是一种气氛严肃的贵族茶仪。之后,足利义政又命村田珠光(1423—1502)为主持茶会的上座茶人。村田珠光把寺院茶礼、民间的“茶寄合”和贵族书院的台子茶相结合,并注入禅的精神,排除一切豪华陈设,形成了朴素的草庵茶风。日文中的“茶道”一词,就是由村田珠光开始使用的,在此之前只称为“茶汤”而已。村田珠光认为“茶道”的终极目的是天下太平,也就是说,是为巩固日本社会的封建秩序服务的。到了16世纪中叶,千利休(1522-1592)将草庵茶进一步庶民化,使之更加普及。他把村田珠光提出的茶道之四谛“谨、敬、清、寂”改为“和、敬、清、寂”,即将带有严肃意味的“谨”改为冲淡平缓的“和”。但他又强调“敬”,“敬”体现在茶道的礼法上,这是日本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际关系的反映。由于中世纪的日本是一个以武士为中心的社会,所以武家礼法的地位很崇高,影响很大。而吸收了若干禅院清规制度的小笠原流派武家礼法中的茶礼,更在颇大的程度上为茶道所接纳。从千利休那里流传下来并渐趋定型的日本茶道,在茶室建筑、茶具、烹点技法、服饰、动作乃至应对语言等方面,无不规定得很细致。甚至连进茶室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哪种茶具放在室内所铺之草席的哪一行编织纹路即所谓“目”(标准的草席长1.9米,有62.5目)上,移动茶具时在空中经过的途径是直线还是曲线,一碗茶要分几口喝光,于何时提哪些问题并如何作答,均须按照成规一丝不苟地进行。而且,参加茶会其间的主客双方须频频致礼。一次茶会大约用4小时,据统计,一位主人和三位客人在此期间共行礼213人次,还要依场合之不同分真、行、草三种形式;如果行礼的次数过多、动作过谦,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真可谓繁琐至极。礼法,无论在日本或古代中国,都是用来维护和养成社会秩序的,茶道礼法也是如此。而且从千利休的三世孙千宗旦以后,千家流茶道采取了传嫡的家元制度。长子称为“家元”,继承祖上的事业和姓名,仅标明几世,以为区别;其他诸子不但不能继承茶人之业,还要改姓。“家元”则向入门求艺的弟子传授茶技并发给不同级别的证明书,通过这些活动对弟子进行管理,在本流派中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威。爬进茶室?还有更奇怪的地方!用中国的眼光乍看起来,日本茶道中还有不少难以理解之处。比如进行茶事活动之规范化的草庵茶室,其入口的高、宽均为70厘米,客人须匍匐爬行才能进去,如此待客在中国是不可想像的。而在日本茶人看来,茶室是一处超脱凡俗的清净世界,必须用这样一道窄门把它和尘寰隔开。所以英语把茶室翻译成Abode of fancy(幻想的屋子)、Abode of unsymmetri-cal(不匀称的屋子)。这里的情趣日文称之为“侘”,正统的茶道称为“侘茶”。“侘”的含义颇不易界定,简言之,“侘”就是扬弃俗物,而从“禅悦”的无相了悟中去寻求毫无造作的清寂之美。可是尽管如此,这种美仍然不能不寄托在世俗的平凡物件上。甚至在进入清净的茶室的客人中,也还要根据其社会地位区分出正客、次客和末客来,更不要说那些不胜其繁的礼节了。所以,茶道标榜的“和敬清寂”本身就包含着难以解脱的矛盾。而这样的一种矛盾统一体当然不能只被看成是一种饮食文化、一种生活艺术或一种礼仪性的社交活动。它只能像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的冈仓天心(1862-1913)在《茶之本》一书中所说,茶道“是一种审美主义的宗教”。这种走向超现世境界的茶道是日本所特有的,与中国的茶文化存在着质的区别。由于汉字的组合比较自由,中国古文献中出现过“茶道”这个词组。比如与陆羽同时代的和尚皎然,他写的《饮茶歌》中就有“茶道”之词。但这个“茶道”的含义,相当于“茶事”或“茶艺”,有别于日本所称“茶道”。日本茶道中饮用末茶,原是从南宋饮末茶的作法中学去的。但中国的饮茶法自元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日本茶道却一直沿用那在中国已趋绝迹的末茶,因而无法与中国茶事的新发展继续挂钩。日本生产不出像中国宋代那样的高质量的茶饼,却又要保持饮末茶的成规,乃将茶叶直接粉碎为茶末,其色绿,其味苦涩。特别是点出的浓茶,几乎难以下咽。日本人也觉得如果空腹饮这种浓茶恐伤损胃粘膜,所以要先吃“茶怀石(一顿茶食,包括拌凉菜、炖菜、烤鱼、酒、米饭和大酱汤)”垫补之后才饮。虽然这和荣西所说“茶是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诸味上首也”相合,但和中国六朝以前的辣汤型茶、唐宋的甘乳型茶、明清的清茶型茶均绝不相同。同时日本点茶时多不用汤瓶而从茶釜中舀取,与宋代之烹点手法相较,也使人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中国没有日本的那种茶道,因为两国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均不同,对茶的看法亦有别。中国自宋以来,就认为“茶之为用,无异米盐”;元曲中经常说,“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以实际的态度对待茶,不仅中国平民从不把喝茶视作宗教行为,而且连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其瓷像也逃脱不了以滚水浇头的遭际。这在实行“家元制”的日本茶人看来,也同样是不可思议之事。 作者: 2022/11/14 17:33
  • 双十一快递陆续到货,收快递正确打开方式→ 11月13日,国家邮政局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要抓好各项制度规范落实。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各邮政快递企业要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单位防疫管理、实行分区分级管控、加强人员健康防护、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妥善应对疫情反弹、做好支撑保障工作等各项基础性工作。要调整落实风险区和高风险岗位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对地方政府划定的“高、低”风险区内的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相应执行“高、低”风险区的防控措施;对直接与境外人员、国际邮件快件接触的一线作业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结束闭环作业后的管理措施进行相应调整。要落实“一企一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各邮政快递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制定企业总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处置预案,并指导各类生产作业场所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处置预案。要着力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管理。要严格落实关于快递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的相关要求。邮件快件处理中心要实施分区作业、分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要强化从业人员包括外包人员、外地货车司乘人员管理,抓好临时外来人员健康监测和身份查验登记。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突发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提高突发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各邮政快递企业要指导各类生产作业场所制定临时封闭管控状态下的内部隔离管理方案,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实施到位。要关心关爱从业人员。各邮政快递企业要加强对被隔离人员的情况掌握和心理疏导,全力保障好隔离人员基本生活。各邮件快件处理中心要避免对外来货车“一封了之”的做法,要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为外来货车司乘人员提供独立的休息区域和必要的生活服务保障。要畅通邮政快递服务。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推动地方政府,对于已经关停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满足解封条件的要尽快有序解封,对于承担防疫物资、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寄递的,要按程序优先解封。我们在收取快递时 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作者: 2022/11/14 17:32
  • 冷冬VS暖冬,今年冬天是穿厚点还是穿薄点?就看这篇了! 今年,我国经历了 1961 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季,在这样一个历史最热夏季后,网络上出现了两种对于今年冬季气温的预测:预测一:今年夏天热的这么彻底,那冬天可能也会冷的很彻底,所以会是一个冷冬;预测二:今年夏天的热浪,会延续到冬天,所以会是一个暖冬。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那么这两个预测到底哪个是真的?我们可以通过夏季气温,推测出冬季气候走势吗?想真正了解冬季气候情况,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气候预测,该如何进行气候预测,以及气候预测的局限性。01气候该怎么预测?发布自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是我国最权威的科学预报和预测,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各大部委、企业等也有气象学专业的人员从事着基于科学的预测工作。基于科学预测天气的过程和原理很复杂,不仅仅涉及到地球大气的物理化学,还涉及到会影响大气的那些因素的物理化学,比如太阳、岩石、海洋、生物甚至人类活动,还会涉及到探测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的手段,比如机械、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等,当今的天气预报是人类在所有这些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还需要了解的是,影响气温、气候的因子和层面是多方位的,比如:直接影响地面气温的物理原因:比如太阳辐射、地热辐射、冷空气流入、高空气流下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地面气温;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西伯利亚冷高压等等,这些都是大气环流中的天气系统,它们会间接影响气温;大气系统以外的因子:拉尼娜、青藏高原积雪等气候系统的外强迫因子,通过长期积累的慢变效果会影响大气环流,间接影响气温。所以气温和气候预测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无法仅凭单一因素就能推断未来气候走向。02现代科学天气预报预报天气自古有之,但是基于现代气象科学预报天气的历史很短短,不过一百多年。而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标志的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历史,不过几十年时间而已。现代天气预报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 定义天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是在地球对流层中产生的,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各种复杂变化的结果。想预报天气就先要了解它,这就先要对大气的各种属性进行观测或者说探测。大气的属性很多很复杂,比较重要的有空气质量(密度或气压)、内能量(温度)、移动(风场)和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湿度)等,只有对这些属性有科学的测量,才能对天气有更准确的预报。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2. 认识规律有了对大气属性的描述和观测结果之后,通过科学分析就会发现大气的各种属性在时空尺度都具有一些特征,这就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基本决定了所有的天气,而大气中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大地、海洋、人类活动,以及外部因素如太阳的照射,都会决定和影响大气环流的特征。用来描述大气属性的 500hPa 等压面天气图至于大气环流如何决定了天气,大气环流又是如何形成和变化?这些都需要遵守物理规律,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气象科学逐渐将这其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果关联搞清楚了一个大概。是的,只是一个大概的近似了解,因为其中涉及了无可避免的大量的简化,比如认为声音那样的空气振动对于天气的影响就忽略掉吧,算不过来,或者说算出来了也没意义。3. 计算大气环流的未来变化科学了解了大气属性到天气的方方面面,然后对其未来变化进行计算模拟。这在过去,主要是靠预报员的科学认识和经验,在现代,就是依靠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就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将当前的大气状态输入一个能够描述大气运行规律的数学物理方程组,然后求解未来的大气状态,得到大气的各种物理要素,比如风、气压、温度、湿度等,进而推算出各种天气现象,比如雨雪、能见度、天空云量等。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概况03现代天气预报的能力局限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努力后,现代天气预报的能力依然有局限性,很直观的就表现在我们的手机天气 App 的最长时间的天气预报一般只有 15 天。而且你会发现今天看的第 15 天的天气,和等第 15 天真正到来时的天气可能会有很大不同。这便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局限了。由于在天气预报计算时输入的数据是近似的、也进行了近似处理、还存在无法消除的误差,以及利用客观预报方法(AI也是其中之一)和主观预报经验对数值预报输出结果再加工,所以最终得出的天气预报结果都只是对未来的近似模拟,不可能完全准确。并且这种近似模拟会随着预报需求的精细程度增强而加大,也会随着预报时效的拉长而变大。这样的预报体系就造成了天气预报是存在时效性的,并且无法做到精准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只能够进行大致时间、地理范围的预报,大体上来说:3 天内基本可靠,10 天内高度可参考,10 天以外不大靠谱,超过 20 天绝无可能。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4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既然 10 天之外的天气基本可以归为不可信的行列,那么气象局发布的季节“天气”预测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公众所理解的“天气”,在气象科学领域分为两种情况:天气和气候,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可以从下面三点来感受一下: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来说:天气是某时某刻大气状况以及其短时间演变后的瞬时结果;气候则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大气状况以及经历了较长时间演变后的平均结果;从信息获取或者表达形式来说:天气是各种仪器探测出来的气象要素,气候则是对天气计算的结果;举例来说:天气是某天是否刮风下雨温度有几度,气候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总体降雨情况,以及距离多年或者多地平均情况的偏差,气温偏低还是偏高。所以,长期的具体某天天气实际上是不可能预报的,但是气候状态是有可能预测的。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假设在 8 月就能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 10 月的气候状态,事先知道了下面这一张 10 月气温距离平均状况偏差的实况,发现除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外,其他地区的气温都会有所偏高。2022 年 10 月气温距平实况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无法预料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会在十一期间会经历那样一次罕见的寒潮降温过程。9 月 30 日-10 月 5 日全国最大降温幅度可见,天气是大气属性的快速变化,预测这样的快变化过程时,诸如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偏冷就叫拉尼娜,偏暖就叫厄尔尼诺),或者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慢变化因素,是可以忽略掉的。但是对于长时间的比如几个月之后的气候状况,海温的累积影响就可能有重要的作用了。除了赤道东太平洋那一区域的海温之外,同样会对大气环流长期状态产生重要作用的因子还有很多,比如印度洋的海温、青藏高原的冰川积雪、北极的海冰范围变化甚至澳大利亚的牛群的打嗝放屁(影响甲烷含量,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加凶猛的温室气体)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气候。牛群放屁产生的甲烷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而且就算不考虑所有这些所谓大气的“外强迫”因子,只是考虑已经在运转的大气环流自身的动态演变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就导致了气候预测的难度更高于天气预报,其不确定性更大于天气预报。可见,利用科学数据分析预报天气、预测气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开头以“夏季温度高”,就“预测”出冬季是冷冬或暖冬的说法,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谣言”。05说到底今年冬天到底气温如何?其实,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已经对今年冬季气温情况提出了预测意见:今年冬季全国大部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所以既不算是冷冬,也不算是暖冬。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意见,今年冬季我国各地区气温情况如下: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南部、西北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陕西西部、甘肃中部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等地偏低 1~2℃;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北部、山东、河南东部、湖北东北部等地偏高 1~2℃。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报图,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冬季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 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中、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和北部、西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就连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冬季气温情况都只是提出了“预测意见”,可见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有多么大。对于“冷冬”、“暖冬”,还是“又冷又暖冬”这种答案简单的问题,随便猜猜都有很大概率猜对,但比起结果,科学预报天气、预测气候的过程才是更为重要的。 作者: 2022/11/14 10:36
  • 圆滚滚的蜜蜂, 为何把窝造成正六边形的? 昆虫也有很多建筑师为自己造“房子”,特别是膜翅目的蜜蜂、马蜂类,简直就是最高明的建筑师。不同种类的蜂,建造的房子也不一样。蜂的蜂巢其造型之奇特,结构之巧妙,真可谓巧夺天工,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早在18世纪初,法国科学家马拉尔就对蜂巢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研究。他对蜂巢上的每个蜂房作了比较,发现每个蜂房的孔洞和底部都是六边形,如果将个蜂房底部分为三个菱形截面,则每个锐角和每个钝角的度相等(锐角约为72°、钝角约为l09°)。蜂巢的口全是朝向下方或朝向一面。蜂房建成六边形既可以节省材料,同时又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增加容量。(图片来源:veer图库)那么蜂巢是怎样建成的呢?蜜蜂的筑巢工作完全由工蜂来承担。它们首先吸饱花蜜,然后两只工蜂用前足紧紧地抓牢上面的物体,伸出后足让下面的两只工蜂抓住,就这样互连接,形成两条蜂链。当达到所需的长度时,每条蜂链中的最后一只借中足的摆动和翅的振动,使原来的两条蜂链合并成一条环链。约经一天的休息后,工蜂体内的蜜汁经吸收分解,变成了蜂蜡,再通过腹末的蜡板分泌腺,分泌出一层薄的蜡片。这时它们才分开进行下一步筑巢工作。工蜂先用足上的毛,将分泌出来的蜡片刷下来,送入嘴里嚼成多块小板,然后将这些蜡板传递给在箱板上等待造巢的工蜂。它们用嘴接过蜡板,将其均匀地涂在顶板上,作为蜂巢的基础。其它工蜂都送来蜡板,将巢基逐步加高。一根蜡柱从顶板上垂下来了,另一只工蜂便在蜡柱中间做出一个六边形的洞,经过精雕细作之后,第一个六边形的蜂房就建好了。也许这只工蜂是总建筑师吧? 基本样子有了,其他工蜂全都大干起来。它们有条不紊地施工,建成一个个六边形的、相互连在一起的单间独居蜂房,最后形成一座美丽独特的蜂巢。(图片来源:veer图库)马蜂巢常建筑在树枝上、屋檐下、树洞间或房屋内,也有筑于地下的种类。马蜂属膜翅目,胡蜂科,完全变态。本科包括群栖性种类和独栖性种类。群栖性胡蜂一般有三个级别,即女王、工蜂和雄蜂,一般群体数量不多。女王于春季开始取木质纤维,经咀嚼成纸浆状,用以筑巢。它选好筑巢地点后,首先在树枝或屋檐木头椽子上,筑成一个短圆柱基,然后在柱基上逐步扩大,筑造成近似半月形的吊钟巢。巢的大小不一,最大的是大巢蜂的巢,其直径可达66厘米。大黄蜂的巢呈椭圆形(25厘米×18厘米),巢筑于墙壁空隙间。女王筑巢完成后,在每个蜂房内产受精卵一粒。无足小幼虫孵化出来后,每日喂以捕获来的昆虫及蜜糖等物质。幼虫生长发育完成后,则由成蜂将蜂房开口用纸浆封闭,让其在内化蛹。蛹羽化为成虫后咬破封闭纸而出。工蜂于秋季羽化后,待有性虫出现即进行交尾。巢群在冬季仅留幼女王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再重建新巢。女王则不再在旧巢产卵育儿,而是以旧巢为基础,在其上另建新房,一年中能造成一个十数层的,倒挂在悬崖或树枝上的“楼房”。如果建筑材料含水过多而不坚固,它们便扇动双翅将巢吹干。胡蜂和黄蜂这种吊钟式的“楼房”,既不占土地面积,又能高高在上,避免人类的骚扰和天敌的侵害,为人类在建筑学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图片来源:veer图库)一个小小的蜂巢,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在昆虫的世界,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作者: 2022/11/14 09:43
  • 超市5元和25元牙膏究竟有啥区别?怎么选?别再花冤枉钱了! 很多人可能都刷到过类似这样的宣传:博主全家都使用了某某牙膏,牙白的像刚做完冷光美白一样,都散发蓝光了......点开链接一看,价格竟然要80多!一盒牙膏卖这么贵,里面是放了钻石吗?现如今,牙膏的种类和功效越来越多。不管是超市还是网上,各种品牌和价位的牙膏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牙膏真的越贵越好吗?不同人群要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呢?如果你正准备在“双十一”囤货牙膏,这篇可千万别错过~01选牙膏,勿迷信“价高者优”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印发《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牙膏的基本功能为:增强刷牙的摩擦力,帮助去除食物残屑、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牙膏的基本成分一般包括:摩擦剂、保湿剂、发泡剂、增稠剂、香精、防腐剂等。牙膏成分虽然复杂,但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摩擦剂。市面上常见的摩擦剂有二氧化硅(水合硅石)、碳酸钙、磷酸钙等。其中碳酸钙结晶颗粒大,摩擦时硬度较大,容易产生划痕,不建议选择;磷酸钙对牙面损伤较小,有适当的洁齿力而不至损伤牙齿,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小,主要用于中高档牙膏;二氧化硅(水合硅石)相对较为温和,可以选用。摩擦剂综合质量排名为:磷酸钙>二氧化硅(水合硅石)>碳酸钙。超市里两款不同价位的牙膏,左侧为9.9元,右侧为29.9元,摩擦剂的区别并不大。图片来源:笔者拍摄对于口腔较为健康的人群来说,选用任何一款符合国家标准的牙膏都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不需要看功效和价位来选择。而在功效型牙膏中,又分为防龋、抑制牙菌斑、抗敏感、减轻牙龈有关问题、除渍增白等品类。关于这些功效牙膏,我们也常被广告营销误导,误以为它们有一些“神奇”的作用,这些都是真的吗?02美白牙膏能美白吗?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牙为什么会变黄。正常人健康的牙齿,牙本质是黄色的,表面的牙釉质是半透明的,所以牙齿会呈现出淡黄色。当然每个人都不一样,呈现的黄色程度也不一样。有人更偏暖白色,有人则更偏黄色。在牙齿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色素沉积,比如长期喝药导致四环素沉积在牙本质内,使得牙齿变成黄色、棕色或暗灰色,称为四环素牙;生活在高氟地区饮用水含氟过量就会造成氟牙症等。这类导致牙本质变色的内源性变色只能通过医疗美白的方式来进行改善,美白牙膏再贵也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喝的饮料中的色素(如咖啡、茶、咖喱、烟渍等)沉着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齿变黄。这类被称为外源性着色。功效型的美白牙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色素和污垢的沉积,有助于将牙齿恢复到我们本身的颜色。美白牙膏比普通牙膏有更强的美白功效,是因为含有更多更强力的摩擦剂和化学制剂。按化学反应方式的不同可将常用的美白成分分为两类:漂白剂和吸附类的含磷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的漂白剂是过氧化氢和过氧化脲。但过氧化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所以不适合频繁使用,口腔溃疡患者不要使用。化学吸附类的主要代表是多聚磷酸盐,比如多聚磷酸钠、植酸钠、六聚偏磷酸钠、焦磷酸四钠、焦磷酸四钾等。这类化合物可以使得牙齿和其表面的色素更加容易分离,对于防止牙石的形成和色素的沉积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都是放在比较好的美白牙膏中。综合来说,含有有效成分的美白牙膏对长期有外源性色素沉积的牙齿来说,会有一定的保持和减轻作用,但千万不要幻想通过一管牙膏就能实现大白牙逆袭,这是不可能的。03抗敏感和牙龈肿痛的牙膏真的有用吗?有用,但不能代替治疗。牙齿敏感的人,牙面上可能有缺损或是微孔隙,把冷热酸甜的刺激传导到牙神经,引起敏感和疼痛。抗敏感牙膏里的乙酸锶 、氯化锶等可以在牙齿外形成一种保护层,封闭牙齿表面的小孔,从而缓解牙齿敏感。如果在补牙或洗牙后,牙齿出现短暂的易敏感状态,可以用一些抗过敏牙膏。通常在一个星期左右,牙齿容易过敏的症状就会减轻。牙齿敏感和牙龈红肿出血,其实都是牙周疾病的表现,不是单靠牙膏就可以治疗的。就算有点效果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要及时去口腔医院就医,千万不要迷信牙膏和偏方。药物牙膏也不建议长期使用。04含氟牙膏会造成氟牙症吗?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是一种由于牙齿发育期间摄入过量的氟化物所造成的牙齿疾病。儿童在七、八岁前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或者通过其它途径体内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现象容易出现某个地域,是一种地方病。但其实,氟化物是天然存在的一种矿物质,可以强化牙齿硬组织并使早期龋重新矿化。7岁以上的人群使用符合标准的含氟牙膏,可以使牙齿的最表层变得更坚固,不仅能预防龋病,同时对身体也没什么损害。成年人不管是不是氟牙症,都建议使用含氟牙膏。3岁以前的儿童应应该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氟牙膏,用量约为米粒大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的用量约为豌豆粒大小。总的来说,牙膏只是我们辅助刷牙的工具,每天早晚坚持用科学的方式(水平颤动拂刷法,也就是常说的“巴氏刷牙法”)把牙刷到位,配合牙线做好牙齿清洁,才是真正能够保持口腔卫生的好习惯。具体操作要领为:①手持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②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没有必要选择一款价格比较昂贵的牙膏,日常使用选择普通牙膏就足够。如果牙齿存在疼痛、敏感等问题,要及时就医,耽误病情可就得不偿失了。祝大家都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参考文献:[1]田雨, 黄强, 刘岳. 牙膏磨擦剂的物化特性和常用类型——磨擦剂对牙膏膏体的影响及研究进展[J]. 牙膏工业, 2008, 18(003):50-53.[2]陈敏珊, 江山, 高艳. 美白早晚牙膏的开发及其美白效果的研究[J].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4.[3]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 45(1):4-10.作者|春花审核|司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作者: 2022/11/14 09:4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