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不吃早餐有助于减肥?维生素C补充得越多越好?2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1.近日发热病例数量飙升,新一轮疫情已经到来流言内容:近日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称自己或周围朋友发热,说明又有很多人“阳了”。真相解读:目前并未有这样的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全国发热门诊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3日为12.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5%。此外,发热是很多传染病共有的症状,如目前正在流行的甲流和诺如病毒感染,因此我们仍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并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但无需为此恐慌焦虑。来源:科普中国2.不吃早餐有助于减肥流言内容:早餐少吃或不吃,可以少摄入热量,对减肥很有帮助。真相解读:恰恰相反。不吃早餐,会让人饥饿,更渴望高碳水、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导致午餐和晚餐以及零食的摄入量较多。因此不吃早餐者往往比吃早餐者摄入更多的热量,体重反而会增加。有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吃早餐,更有利于控制体重。而且相对于不吃早餐的人,坚持吃早餐对保持健康体重是一个保护因素,不吃早餐者10年内体重增长5kg的风险比吃早餐者高23%。因此,坚持每天吃适量营养均衡的早餐,才是健康的做法。来源:科学辟谣3.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流言内容:白草莓是实验室里通过改变遗传物质培育出来的,常吃会生病。真相解读:白草莓其实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培育出来的。草莓是一种很容易变异的浆果植物,而白色草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花青素合成减少,于是颜色就变淡了。在草莓中挑选颜色变白的,再通过杂交等多种育种手段培育,就能获得白草莓品种了。此外,中国对于转基因食品向来是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目前(截至2023年2月)中国批准的产业化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两种,其他的转基因植物仍未被批准应用于生产。因此,网上很多关于草莓与转基因的信息都是谣言,请勿相信。来源:科学辟谣4.美国氯乙烯泄漏会导致酸雨危害全球流言内容:美国俄亥俄氯乙烯泄漏的致癌物氯乙烯以及其他物质,会进入云层形成酸雨污染全球。真相解读: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本次俄亥俄州的泄漏事件,主要的有毒物质是氯乙烯,不能形成酸雨。在经历了“受控燃烧”后,其中一种分解物是有毒的光气,但也不会形成酸雨。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氯化氢,确实可能形成酸雨,但此次事故产生的总氯化氢也只有数百吨,说“影响全球”过于耸人听闻。作为对比,全球火山活动一年释放的二氧化硫(同样是能导致酸雨的气体)高达2000万吨。且目前酸雨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大家并不用过于担心。总的来说,这次事件将给当地环境造成污染,也不排除污染物会随大气环流飘到部分国家,但由于路程漫长,污染物会被稀释,并不至于造成全球影响。来源:腾讯较真5.维生素C补充得越多越好流言内容:维生素C能够提升免疫力,吃得越多越好。真相解读:维生素C摄入也同样会过犹不及。目前没有可靠医学证据证明维生素C能够提高免疫力。而且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可能使肾脏出现草酸结石,导致肾功能出现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人每天摄入100毫克以上的维生素C就可以了,所以维生素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只要平时注意摄入足够瓜果蔬菜,无需购买维生素C补充剂服用。来源:抖音(头条辟谣推荐)6.砂糖橘不能和牛奶一起吃流言内容:橘子和牛奶不能一起吃,因为二者食物相克,一起吃会出现沉淀引起腹泻。真相解读:橘子和牛奶完全可以一起吃。二者相遇可能出现轻微絮凝现象,是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橘子中的有机酸之后变性凝固,是正常现象,在胃中很容易被消化掉。如果二者一起吃出现了腹泻,则需考虑乳糖不耐受,或者食物变质等因素,而不是食物相克。来源:科学辟谣关于科学流言榜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平台支持: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王 康 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馆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 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陈 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副教授袁智勤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唐 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作者: 2023/03/03 15:27
  • 食品安全 | 春天如何健康饮食?“养人”的秘籍在这里 作者: 2023/03/03 09:20
  • 食品安全 | 生喝山泉水能养生?当心惹病上身! 作者: 2023/03/03 09:18
  • 【智惠农民】当春耕遇上“倒春寒”,科学防治不可或缺 早春三月,全国各地气温逐渐回升,人们迫不及待地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春装,但有时我们刚刚感受到暖意,冷空气又猝不及防地到来,这时候我们常称这是发生了“倒春寒”。中央气象台预报,3月份“倒春寒”将袭扰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局地降温达10℃,那么,各地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对我国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倒春寒”又该如何预防和补救呢?什么是“倒春寒”?每一次在春季发生的降温都可以称为“倒春寒”吗?其实不然,根据国家标准《倒春寒气象指标》,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因此,若某一次降温过程中降温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则降温过程达不到“倒春寒”标准,对农业影响不大。因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各地发生“倒春寒”的时间有所差异。总体来说,南方回温快,入春早,发生时间早,北方晚一些。古诗中对倒春寒的描述“倒春寒”对农业有何影响?倒春寒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例如:2011年3月云南省出现的2次强倒春寒天气过程给18个县(市、区)造成农业经济损失28367.8 万元,作物受灾面积51677.5hm² ;202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令西北苹果产区纷纷中招,造成重大损失。倒春寒主要影响我国的农业作物有水稻、小麦、果树、油菜、棉花等。倒春寒发生的时间早,农作物还没有开始返青生长,而且发生冻害后可以及时地补救,倒春寒发生的越晚,会导致农作物在生长旺盛期出现更多的影响,从而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也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水稻是喜温作物,播种期如果出现连续数日平均气温小于12℃的阴雨天气,那么稻种和稻苗就会腐烂。这种情况下,农户不得不延迟播种,水稻耕种规律就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结穗。“倒春寒”还会加重小麦病虫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倒春寒”发生时,温度降低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土壤含水量越低,对小麦危害越大。对于提前种植冬小麦的地区,由于已经获取较多的有效积温,早春提前进入返青拔节期,“倒春寒”发生时,植株对低温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灾害;对于播种较晚的地区,小麦在越冬前麦苗长势较弱,抵抗低温的能力较差,“倒春寒”影响也比较严重。农户要根据本地的气温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适期播种,提高越冬期麦田壮苗率,降低“倒春寒”对冬小麦的影响。“倒春寒”对果树的影响主要是冻伤花芽,影响授粉受精,造成大量花无法正常发育形成果实,甚至绝产;对于幼园果树,“倒春寒”直接冻伤幼苗,最终导致树体发育不良。此外,“倒春寒”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冬小麦发生倒春寒农业生产如何应对“倒春寒”?那么农户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怎样应对“倒春寒”呢?“防”和“救”是两项重要的内容。灾前预防主要包括加强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科学防治、精准指导四个方面。加强应急管理:要建立健全防灾组织机构,统一调配防灾资源,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落实准备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随时准备应对倒春寒,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等应急预案,明确管理职责、工作步骤和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降温情况。加强气象预报人员的培训,提高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强化灾害风险分析,把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群众,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科学防治:北方冬麦区在倒春寒来临前要对土壤含水量较低的麦田,进行灌溉或喷灌,改善麦田的田间小气候,提高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对倒春寒可起到一定的防御和减缓作用。还可以在叶面喷洒防冻剂或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海藻类、氨基酸类等保护剂,防御和减缓倒春寒造成的冻害。南方地区要加强水稻秧田管理,要在降温、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加固早稻育秧棚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覆盖双膜保温护苗;同时,在降温前适当喷施磷肥,增强稻苗抗逆性,防止冷空气造成水稻烂种烂秧。加强油菜田间管理,适时喷施硼肥、磷钾肥,提高抗逆性。积水田块要及时排涝降渍。提早落实露地蔬菜和果树防冻措施,其中土法子——“起火造烟”依然是果园地里防冻驱寒快捷有效的常见方式。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园“起火造烟”防冻驱寒精准指导:指导社会防御气象灾害,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规避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及早制定完善防范倒春寒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网络等媒体,宣传防范低温冻害的措施。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农民因地因时落实防冻抗寒关键措施。切实做到服务到户、措施到田。加强救灾种子(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保障救灾物资需求。灾后补救包括科学农业灾后救助、强化农业保险体系两方面。科学农业灾后救助:采取实际有效的抗灾措施,如排水清沟、植被恢复、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抵御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倒春寒过后抢“冷尾暖头”的天气抓紧播种育苗或进行大田移栽;对受灾严重的田块,要及时补播或改种其他作物,尤其是育苗棚内烂种、烂芽严重的要抓紧补播或改播;及时追施一次薄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及时清洁田园,加强病害防治,避免病害加重和蔓延;加强日常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如2020年4月10日,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发生倒春寒后立即采取补苗、施肥等补救措施,极大减少了倒春寒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使农民在遭受气象灾害时,能够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监制:光明网作者:赵金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科学性把关:胡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策划: 涂子怡 作者: 2023/03/03 09:17
  • 担心饭碗不保?一文了解AIGC,爆火的ChatGPT与AI绘画的背后“大佬” 近日,一条关于杭州3月1号取消限行的“新闻稿”,引发广泛传播。经调查后发现,这是一条不实新闻,系ChatGPT创作的假新闻。该段文字出自ChatGPT,而不是权威发布,但它让很多人都“上了当”,其写作水平可见一斑,不少人甚至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它丢了饭碗。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ChatGPT做过一些介绍,点击回看:《ChatGPT全球爆火,或影响月工资3000块钱的你,你了解它吗?》但你可知道,在ChatGPT和火热的AI绘画背后,还有一位“大佬”——AIGC。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根据《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的分析,AIGC有潜力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本文将说明AIGC是什么、AIGC技术是什么、AIGC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AIGC是什么?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AIGC也被认为是继UGC、P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AI绘画、AI写作等都属于AIGC的分支。2022年AIGC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原因是深度学习模型不断完善、开源模式的推动、大模型探索商业化的可能,成为AIGC发展的“加速度”。AIGC用中文可以表述为: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AIGC技术是什么?AIGC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也就是说,它可以用输入数据生成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内容,比如输入文字、生成文字,输入文字、生成图像等。2021年之前,AIGC生成的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而新一代模型可以处理的格式包括:文字、语音、代码、图 像、视频、机器人动作等。AIGC被认为是继专业生产内容(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用户 生 产 内 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之后的新型内容创作方式,可以在创意、表现力、迭代、传播、个性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尤其是视觉信息,一直在网络中有较强的传播力且容易被大众感知,具有跨平台、跨领域、跨人群的优势,天然容易被人记忆和理解。同时视觉信息应用场景广泛,因此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成为当前AI领域的一个现象级功能。早期的 AIGC 技术主要依据实现制定的模板或规则,进行简单的内容输出,与灵活且真实的内容生成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带来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大模型和多模态两个方面的不断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几年前,AIGC 生成的还主要是文字。如今新一代的模型可以处理任何内容格式,包括文字、语音、代码、图像、视频、3D 模型、游戏机的按键、机器人的动作等等。AIGC应用场景有哪些?AIGC在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摄影艺术、游戏制作等场景,能够激发设计者创作灵感,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就目前来说,广义上的 AIGC 应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 To B 和 To C 两个领域:在 B 端的的应用主要是通过 "AI+",来为各产业进行赋能;在 C 端主要是通过与人交互,进行内容生产,主要有包括 AI聊天机器人、AI绘画、AI 驾驶、AI 助手、AI 辅助文本生成等。“AIGC有哪些应用价值?1AIGC能够以优于人类的制造能力和知识水平承担信息挖掘、素材调用、复刻编辑等基础性机械劳动,从技术层面实现以低边际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满足海量个性化需求。2AIGC能够通过支持数字内容与其他产业的多维互动、融合渗透从而孕育新业态新模式。3助力“元宇宙”发展。通过AIGC加速复刻物理世界、进行无限内容创作,从而实现自发有机生长。如何看待AIGC的未来趋势?据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判断,未来AIGC将走过三个发展阶段:助手阶段、协作阶段、原创阶段。第一阶段,AIGC将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第二阶段,AIGC以虚实并存的虚拟人形态出现,形成人机共生的局面;第三阶段则是原创阶段,AIGC将独立完成内容创作。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推动这一变化发生的驱动力在于:01核心技术升级不断发展AIGC的三大基础能力包括内容孪生、内容编辑、内容创作,将随着产业发展而逐渐升级。02产品类型逐渐丰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及推进,也将使AIGC模态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音频、视觉三种基本形态。嗅觉、触觉、味觉、情感等多重信息感知和认知能力将以数字化的形式传输并指导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甚至创造出酸甜苦辣外的另一种味道。03场景应用趋于多元目前,AIGC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金融、传媒、文娱、电商等,未来应用场景会进一步多元化。除应用场景的横向扩展外,场景与场景的融合交互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04生态建设日益完善技术研发的不断创新将强有力地推动内容创作,提高生成内容质量,使内容更接近人类智力水平和审美标准,同时应用于各类行业各种场景。AIGC的繁荣发展将促进资产服务快速跟进,通过对生成内容的合规评估、资产管理、产权保护、交易服务等构成AIGC的完整生态链,并进行价值重塑,充分释放其商业潜力。 作者: 2023/03/03 09:17
  • 烧焦的食物会致癌?做饭提前做到这4点,不再“谈焦色变”! 对喜欢下厨烹饪的人来说,家里的厨房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食材通过炒、烧、煎、炸、烤等不同技法烹饪,才能色香味俱全。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大家经常会听到“烧焦的食物不能吃,会致癌!”这种说法,这让不少人面对餐桌上香酥焦脆的食物,多了一份顾虑。烧焦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会致癌就一定会得癌嘛?今天我们来一次说清楚。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1食物烧焦后会发生什么?众所周知,烹饪的奥义在于对“火候”的掌握。合适的温度,不仅影响着食物的口感、质感和外观,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安全地享用美食。而火候太大,也就是加热的温度过高时,锅里食材焦黑的颜色和烤糊的味道都在提醒我们——食物烧焦了。这不仅意味着食物原本所含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被破坏了,更重要的是还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1. 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当把淀粉食品(如土豆、馒头等)高温加热到一定程度,会看到食物颜色开始变黄变褐,并散发微微焦糊香气。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这种现象叫“美拉德反应”,也是产生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的主要途径。有实验记录了炸薯片时油温从150℃、165℃一路升高到180 ℃的过程,发现丙烯酰胺会随油炸时间延长和油炸温度变高,生成速率明显加快[1]。也就是说,对于土豆、馒头等食物来说烤得越糊,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就越高。2. 杂环胺: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兼具在高温烹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猪肉和鱼肉等)时,会产生杂环胺,研究发现它有较强的致癌致突变能力,与肠癌、乳腺癌等癌症有关[2]。而在日常烹调中,杂环胺出现的速度和数量令人咋舌:通常在肉类下锅5分钟内,杂环胺就会大量形成,到5-10分钟形成速度才会减慢;当平锅温度从200℃升至300℃时,杂环胺的致突变性增加5倍[3]。值得注意的是,在肉类的烹饪手法中,相比烘烤、煨炖及微波炉,采用油炸、烧烤更烹饪方式产生的杂环胺水平更高。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3. 苯并芘:最高级别的1类致癌物,即“明确对人类致癌”实验证明,肉类食物在煎炸、烤制时温度超过200℃就会形成大量有害物质,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就是其中的一类致癌物。而在迄今发现的200多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又以苯并芘的致癌性最强[4]。如此具有杀伤力的致癌物,在烹饪中的食物却很容易受到其污染[5]:1)熏烤食物时,所使用的木炭、冒出的烟雾、滴于火上的食物脂肪焦化产物热聚合反应都会形成苯并芘,附着于食物表面;2)高温油炸食物时,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过火的食品、加热超过270℃所产生的油烟,都会产生苯并芘,且油温越高,产生的苯并芘越多。02吃烧焦的食物一定会得癌吗?虽然理论上看,这些致癌物进入人体,都有致癌风险。但说到底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并不代表一定致癌。首先,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虽然目前烧焦食物中的致癌物有多少致癌风险,还缺乏明确的定量关系。有实验表明,将烤焦后的鱼粉搬到饲料中投喂给仓鼠,终其一生地投喂(仓鼠寿命在2-3年),实验中的仓鼠也没有得癌。在我们的日常烹饪中,食材难免会出现烧焦的部分,偶尔吃一点的摄入量远远达不到最终致癌的量,所以不必太过担心。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与此同时,人体内还具备一整套抗癌的免疫防御系统[6]。脾脏负责清除血液中的各种细菌、异物和癌细胞,血液中还有负责吞噬细菌的白细胞、巨噬细胞……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卫士”时刻在工作阻止癌症的发生。另外,烹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食物产生焦黑都有可能致癌。大米、蔬果等即使不小心焦了,也不会产生同类致癌物质,它只是难吃。所以,为了保证口感和健康,进食时应该避免焦黑部分,能不吃就不吃。03日常烹饪如何减少致癌物?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致癌物质无法绝对避免。而各种肉类又是我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日常饮食中也很难做到绝对割舍。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烹调中尽量减少致癌物的产生。1. 原料预处理对食材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表面和内部的还原糖及天冬酰胺含量,从而控制丙烯酰胺的形成[1];把要烤的肉类提前用香料腌制,其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能抑制致癌物的生成[7]。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2. 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提前将食材预热能有效减少正式烹饪的加热时间;炒菜时热锅冷油,保留食材营养的同时可以避免高温下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快速过多产生[1][4]。3. 避免与火焰直接接触熏制食物推荐使用更间接的液体烟代替气体烟熏制;烧烤食物推荐使用不接触明火的电烤箱,既避免了烟雾中致癌物附着在食物上,也直接阻止了油滴到火上而产生的最强致癌物苯并芘。4. 注意保持厨房卫生日常炒菜时尽量使用抽油烟机,将含少量致癌物的烟气及时排出;炒完一道菜后,锅四周产生的黑色锅垢其中也含有致癌物苯并芘,因此一定要刷锅后再做下道菜。生活是繁琐的,而各种有害物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复杂的。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潜在危害的存在和机制,并养成好习惯合理预防,就不必“谈焦色变”。参考文献:[1] 柴晴晴, 武文, 刘鹏飞,等.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5):6.[2] 吴永宁. 烹调食物中蛋白质,氨基酸热解产物—杂环胺Ⅰ.致癌性和致突变性[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3, 20(5):282-285,294.[3] 吴永宁. 烹调食物中蛋白质,氨基酸热解产物—杂环胺Ⅱ.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和含量水平[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3, 20(5):286-290.[4] 朱小玲. 烹饪过程中多环芳烃的产生及控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5):4.[5]吴丹.食品中苯并芘污染的危害性及其预防措施[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5):309-311.[6] 张国良.癌症与人体的抗癌防御系统[J]药物与人,1998,11(6):20-21.[7] AICR. Five Steps for Cancer-Safe Grilling[Z]. 2018,06,26. 作者: 2023/02/24 09:36
  • 你知道茶、咖啡、油、水也会让人“醉”吗? 你知道吗?除去酒,茶水、咖啡,甚至是水喝多了也可能会醉人,且造成人身体不适。有些人喝完茶后会发生头晕目眩、恶心想吐等情况,类似于“喝醉了”的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茶醉”,而“元凶”就在于茶叶中所含的茶碱。茶碱是一种自然存在于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咖啡因的结构、药理学特性非常相似,1950年代首次被运用于医学界,作为治疗气喘的药物。茶碱进入人体中,会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但若摄取过量会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并抑制胃里面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能导致利尿、心悸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失眠、头痛、恶心、站不稳的情况。“茶醉”伤害人体健康,想要避免其实很简单。只要别喝过浓、过量的茶,就能减少茶碱的摄取量;如果茶水太浓或喝得太多,影响胃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尤其是女性,更要注意饭后不要喝浓茶,也不要喝太多。此外不要空腹喝茶,因为空腹喝茶会更加刺激胃酸的分泌,对于容易“茶醉”的人来说,应该尽量挑选红茶、乌龙茶等重度发酵过的熟茶,来降低发生“茶醉”的机率。咖啡作为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饮品,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适量饮用咖啡,不会增加患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过量摄入,会给人体的生理功能如神经活动、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等造成障碍。部分对咖啡因敏感的人还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头晕等不适感,类似“茶醉”的现象。除了醉茶、醉咖啡,你想不到的是,还有多种食物也能使人出现“醉”的状态。烹调易产生油烟,当油加热到150℃左右时,就会挥发出大量的丙烯醛等有害物质。一些厨师或家庭主厨由于长期做饭接触到大量的油烟,饭做好了自己却没了胃口,出现头痛、胸闷、眼痒、耳鸣等症状,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这一现象就是人受油烟过度熏染后出现的一种不良状态,也就是“醉油”。人们在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缺水后,会因为口渴而喝大量的水,进而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人体内的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肾脏来不及对大量的水进行处理,而产生脱水低钠的中毒现象,出现疲乏无力,手足酸软,口角流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等一系列“醉水”症状。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过犹不及,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这样才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作者: 2023/02/24 09:35
  • 身边又有人发烧?祸首是甲流、诺如还是新冠?一图教你区分!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近期,多地中小学校因传染病而停课,导致部分人产生了一些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以及普通感冒,在症状上有何区别?网易健康为您邀请到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为大家全面对比这些疾病的区别,速来了解! 作者: 2023/02/24 09:34
  • 巴塞罗那宇宙盒科技馆:“搬”来真实的热带雨林 巴塞罗那宇宙盒科技馆于2004年向公众开放,它被称为“欧洲最好、科技水平最高也是最真实的科学博物馆之一”(图1)。场馆内既有收集生物化石、呈现热带雨林来讲述历史故事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又有探究科学原理的科学中心特点。可以说宇宙盒科技馆在当今这个学科研究逐渐细化的年代,大胆尝试弱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真实”呈现了生生不息的地球生物圈背后的科学。图1. 巴塞罗那宇宙盒科技馆建筑外观与一般博物馆不一样,宇宙盒科技馆依提比达波山而建,从外面看,只有一层,但进去后会发现内有乾坤,地下居然还有五层。地面一层是观众接待中心,地下五层从上到下依次是咖啡厅、天文馆、生物教育活动区、会议室和大教室。除生物教育活动区与大教室是较为单独的区域外,地下五层的其他部分相通,构成了该馆的主展厅,包括3500平方米的主题展区和1000平方米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温室。一件件实物讲述自然故事进入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筑内悬挂的巨大的树根(图2)。从这个象征着“生命之树”的树根标本出发,沿着螺旋坡道向下就会进入主展厅。主展厅空间非常大,有四个主题:无生命展区、生命展区、智慧展区以及人类文明展区。这里处处体现了“真实”二字。无生命展区展示了真实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岩石,它们记录了地球上还没有生命出现时的样子。生命展区则展示了地球的生命物质,包括种子、海螺等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化石实物。在智慧展区,观众可以看到从第一代手机到最新款手机的实物变化、看到摩托车、机械臂等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展区则点明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多个贝壳摆成波浪状的造型和一条金属链条并列展示时,不难看出人类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这一件件真实的物品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证明,也体现了人类研究自然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智慧。图2. 建筑内公共空间树根展项展示最真实的雨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展区或许是宇宙盒科技馆最真实、最生动的部分(图3)。这个1000平方米的热带雨林温室,是多年前该馆的建设者们远赴巴西,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里选定一片合适的区域整片移植到科技馆内的。作为一个独立展区,它向公众展示了最真实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因为不光是整片雨林的树,原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种动物,也同样被迁移过来。透过玻璃观众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树木的枝干高大粗壮,庞大的根系扎于水中;各种鱼类在水中悠闲游动;鸟兽在树枝间忽闪忽现。展区会根据环境监测数据,不时启动人工降雨,当阵阵急雨敲打雨林的树木和水面时,蛙鸣鱼跃,场景无比震撼。图3. 热带雨林展区参观的人还可以利用宝贵的体验机会,跟着展厅工作人员沿着一条小路进入雨林内部观赏它的勃勃生机。整个内部空间充满了湿热感,上面栖息着鸟类,中间有昆虫和蛇,下面有哺乳动物和龟,水中有各种鱼类,让人应接不暇。尽管这只是雨林的一角,但是让观众在科技的加持下,于远离亚马逊丛林的巴塞罗那就能体验和谐共生、不断繁衍的真实热带雨林,带来了奇妙的沉浸感。巴塞罗那宇宙盒科技馆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真实的物体和现象将诸多生命的生存故事娓娓道来,激发了公众的兴趣。这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从一件件真实的化石、真实的标本,以及真实的雨林认知自然,敬畏自然,并感受着科技与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影响。(作者:霍菲菲 系中国科技馆办公室(党办)讲师)(本文配图均来自作者) 作者: 2023/02/23 14:55
  • 全球第5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攻克艾滋病的方法可复制了? 2023年2月20日,德国杜塞多夫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一名来自德国的53岁男子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其体内的HIV已被清除。据悉,他是第5个接受该手术后被治愈的患者。近年来,艾滋病被治愈的病例不断出现,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打破了艾滋病的魔咒?这种治愈方法能被更多的人复制使用吗?先来看,5位患者是怎么被治愈的艾滋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着重侵害的对象是CD4+T淋巴细胞。与新冠病毒相似,艾滋病毒也需要一个侵入人体细胞的辅助受体——CCR5(可理解为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倘若人体中没有这种受体,艾滋病毒也就不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的崩溃。巧的是,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例,就与CCR5有关。他叫蒂莫西·雷·布朗,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2007年,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的艾滋病毒也被消灭了。在治疗白血病时,布朗首先接受了放射治疗以杀死癌细胞和在骨髓中产生癌细胞的干细胞,然后接受了来自健康捐赠者的骨髓的移植手术,用以产生新的血细胞。这位骨髓捐献者携带CCR5-Δ32的基因突变,导致CCR5缺失。科学家分析,可能正是由于布朗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也有了这一宝贵的基因突变,使得新生的免疫细胞没有了能够与病毒相结合的蛋白质受体。病毒失去了侵入细胞的“钥匙”来增殖自己,最终被人体彻底清除掉了。至此,布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也被称为“柏林病人”。很遗憾的是,之后近10年的时间内,类似“柏林病人”的治愈病例,没有再出现过。再一次给艾滋病人带来希望的,是2019年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一位被称为“伦敦患者“的HIV感染者,在接受治疗淋巴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之后,HIV感染进入持续缓解,即使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在随后的18个月里也没有发现HIV复发的迹象。随后,作者将发表于《自然》的“伦敦患者”在CCR5-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病情评估从“长期缓解(remission)”改为“治愈(cure)”。2022年,“希望之城”和“纽约病人”被治愈。“希望之城病人”是1名66岁的艾滋病患者,他在1988年被诊断出感染了HIV-1病毒,此后,又患上了白血病,在2019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后,停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超过17个月时间,医生没有发现任何HIV-1病毒复制的迹象。该患者也是迄今为止实现艾滋病治愈的年纪最大的患者。“纽约病人”则是一名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长达14个月没有检测到HIV病毒。2023年,“杜塞尔多夫病人”出现,这名53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在2011年1月被诊断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他在2013年2月接受了一位女性捐赠者的CCR5-Δ32干细胞移植,在接受干细胞移植近6年后,停止抗逆转录治疗,此后,研究团队没有观察到HIV-1 RNA反弹,或对HIV-1蛋白的免疫反应激增。这五位艾滋病治愈者,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一是他们同被艾滋病和癌症缠身;二是都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三是愿意捐献骨髓的人必须携带CCR5-Δ32的基因突变,即对艾滋病毒有抵抗力。人们常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那么,以上三个条件在治愈过程中分别占多少比重呢?咱们逐一来分析。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容易患癌症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不久之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艾滋病之所以会置人于死地,就是因为艾滋病毒会使人的免疫功能失衡。健康人的免疫功能平衡,身体里面的肿瘤、癌变细胞能够及时地被发现、清除,保持我们健康。但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由于他的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容易突变,特别是癌变,免疫系统无法控制,所以艾滋病毒感染者比健康人更容易产生肿瘤。据一项调查显示,40%以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容易患恶性肿瘤,癌症逐渐成为艾滋患者的主要死因。那么,是否这些身患艾滋和癌症的病人都能做干细胞移植手术呢?干细胞移植手术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对于这五个治愈病例,我们可以说是找到了治疗艾滋病的靶点,但要想普及到更多人,依然是困难重重。一是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问题。病人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要进行强度很大的化疗,清空原有的骨髓造血系统。这意味着,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几乎是零,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即便能坚持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也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排斥、感染等现象,甚至造成死亡。二是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有局限性。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需要配型,并且仅限用于合并血液系统肿瘤(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前面我们提到,前两位被治愈的患者都是患有血液系统肿瘤,他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衷是为了治疗血液病。还比较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合适的配型。但是,这真的也很难。自带CCR5-Δ32基因突变的幸运儿太少人体中共有2万多个基因,基因是由碱基组成的。人体有30亿个碱基对(一半来自于你爸,一半来自于你妈),每一个基因都是由ATCG四种碱基排列组成,由于生物体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基因的长度并不统一,各有差异。在CCR5基因中,如果缺少基因编码区的32个碱基,CCR5基因就不能正常编码蛋白,也就成了所谓的CCR5-Δ32突变。然而,只有来自于父母的纯合的CCR5-Δ32突变,才能对抗艾滋病毒。但是,携带 CCR5-Δ32的基因突变的人太少了。据相关研究统计,目前只有约1%的高加索人(主要是欧洲人)有这种纯合的CCR5-Δ32基因突变。找到这种“幸运儿”,并且人家还愿意捐献骨髓,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吧。据联合国2021年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38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3670万是成年人,170万是15岁以下儿童。人类要想彻底攻克艾滋病,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 Zhang Z,Fu J,Xu X,etal.Safety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o 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difficult-to-treat HIV-1-infected patients[J].Aids,2013,27(8):1283-1293.[2] 焦艳梅,杨鸿鸽,王福生.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研究的进展及挑战[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23(1):92-93.[3] 菲琳.双重CCR5基因突变可预防HIV性传播[J].国外医学情报,1997,(22):16.[4] 百度百科-柏林病人 作者: 2023/02/23 14:5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