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春天野菜正当“食”?路边的野菜不要采 随着春季的到来,自然万物沉睡了一个冬季,在轻风的抚摸下探出了头,更是在绵绵细雨精心呵护下,萌发出娇嫩的新叶,迎着阳光尽情地舒展着腰肢。植物的生长不仅给大地带来一份新绿,也同时唤醒了我们的味蕾,人们沿着春的足迹,到山野中寻找期待已久的美味,它便是野菜。野菜,顾名思义就是非人工种植的可以食用植物。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野菜的习俗,这可能也是至今人们依然乐于采挖野菜食用的原因。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橚曾著有《救荒本草》,这位皇子把可食用的414种地方性植物进行汇总整理,配上精美的木刻插图,以期应对救荒所需。书中不但记载了常见野菜及其食用部位,还记载了一些需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才可食用的有毒野菜,足以见得古人对野菜的深入探索和了解。时至今日,关于野菜的书籍层出不穷,人们食用野菜也越发普遍,当然,也时常会有食用野生植物中毒的报道。在这里,我们倡导大家路边的野菜不要采,一方面,野菜热的背后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小铲子一路铲下来,还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所以喜欢吃野菜的话,可以选择正规商超购买,有专业品控把关,吃着更放心。今天我们就说说能买到的野菜,作为生活在南京地区的人,我们对常见野菜有着“七头一脑”的叫法,作为南京人的“心头好”,素有“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米一口草”的说法。“七头一脑”分别是香椿头、荠菜头、苜蓿头、马兰头、枸杞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菊花脑,想要食用到这些“美味”,可就大有讲究了。Part.1香椿头学名: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图1:香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香椿嫩叶可食,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食用历史,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香椿涨蛋,北方人还喜欢香椿拌豆腐。爱它的人为之着迷,每年刚上市动辄上百元一斤,不爱之人避而远之,或许是享受不了它那浓烈的味道,就好比许多人不食香菜(芫荽)一个道理。图2:香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香椿虽美味,不过有一种同为羽状叶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却跟香椿长得很像,但是它并不能食用。图3:臭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Part.2荠菜头学名: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图4:荠(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荠菜之美味,古人早已熟知,《诗经》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称赞,杜甫也曾在《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中写下“谁谓荼苦甘如荠”。苏东坡对荠菜无比青睐,他将荠菜做成羹,便成就一种美食“东坡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有:“荠生济济,故谓之荠”,这里所说的“济济”,便是众多的意思,可见荠菜分布之广和众。民间谚语有“三月三,荠菜花儿上灶山”,在南京也保留着“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图5:荠菜煮鸡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当然,我们食用荠菜最常见的吃法,还是将荠菜嫩叶剁碎,制作成荠菜饺子和包子。但是,幼嫩的荠菜头相当难以辨认,很容易与其他植物的幼苗混淆,所以千万不要在野外自行采摘呀!Part.3苜蓿头学名: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苜蓿头也被称为“草头”,足以见得其出身野草。苜蓿又称“牧蓿”,有着“牧草之王”之称,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国带来了多种优良作物,苜蓿便是其中之一。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咏苜蓿》写道:“苜蓿来西域,蒲萄亦既随。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可见汉人早已将苜蓿用作牧草,当然,在饥荒到来之时,人们也会摘取苜蓿嫩叶作为食物,陕西谚语“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就是人们食用苜蓿头的真实写照。图6:南苜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7:酢浆草(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8:白车轴草(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在南京紫金山脚下的苜蓿园,就是古时朝廷种植苜蓿饲马的地方,当地所食用的苜蓿是南苜蓿的嫩尖,可是与其同生的还有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等,一眼扫过,它们的嫩叶都是三片,只是南苜蓿是羽状三出复叶,酢浆草和白车轴草为掌状三出复叶,长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保证不采错?所以还是不要到野外采挖为好。图9:马兰(图片来源:作者提供)Part.4马兰头学名:马兰Aster indicus L.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故名。”因此,马兰也称为紫菊。马兰头的使用方法很简单,采摘嫩尖后洗净切碎,和香干一起凉拌,十分美味。图10:马兰(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11:马蔺(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讲到马兰,大家会不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虽然我小时候听到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里说的马兰,指的是马蔺(mǎ lìn) Iris lactea Pall.,一种鸢尾属植物,俗名也称为马兰或马兰花。Part.5枸杞头学名: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图12:枸杞(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13:枸杞(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枸杞春季嫩尖可做蔬菜食用,《诗经》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记载。枸杞一身是宝,《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人们将枸杞的价值充分挖掘,保温杯里泡枸杞也足以证明人们对其功效的认可,不过话说回来,大家要是想吃,一方面记得去正规场所购买,另一方面,尝个鲜就好,可别多吃哦。Part.6豌豆头学名:豌豆Pisum sativum L.图14:豌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豌豆头是豌豆的嫩尖,此时豌豆尚未开花,清炒后味道清香。古人也喜欢吃豌豆头,只是他们称之为“薇”,《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的记载,古人采薇采的就是豌豆头。图15:豌豆糕(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古人除吃豌豆尖之外,还将豌豆种子制作成多种美食,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豌豆糕,当传入京城后称为豌豆黄,主要就是由豌豆、红枣、柿饼和栀子加工而成,《中国历代御膳大观》中有“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的记述。图16:救荒野豌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17:广布野豌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也有摘取野豌豆属植物的嫩尖食用的说法,如救荒野豌豆(大巢菜)Vicia sativa L.的嫩尖,从它的名字“救荒”便可知它曾被应急食用,常见野豌豆属植物还有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小巢菜Vicia hirsuta (L.) S. F. Gray和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 (L.) Schreber。图18:小巢菜(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19:四籽野豌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但是!划重点了!这些野生豌豆中都含有一种叫荚豆苷的有毒化合物,且这种毒素会随着开花结果而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做豌豆尖时焯下水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有效的去除里边的荚豆苷。讲到这里,我想说的是,野外的豌豆尖就不要采来吃了,实在馋了,可以到超市或者菜场购买人工种植的豌豆尖,相较来说这种豌豆尖基本已不含毒素了。Part.7小蒜头学名: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图20:小根蒜(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薤(xiè)白,又名小根蒜,《礼记·内则》中有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脂用葱,膏用薤。”可见公元前,我国已经开始食用薤白了,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药食兼用佳品。《本草纲目》赞其为:“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元代王桢也曾说过:“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植之不蠧,食之有利。”白居易也曾写下“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的诗句。薤白和葱都是石蒜科葱属的植物,味道相似,因此烹制薤白时,做法只需要参照香葱或大葱即可,如薤白炒蛋、薤白煎饼等,都是非常容易制作的美味。至于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那就注意享受美味时适可而止吧,毕竟,它味儿大。Part.8菊花脑Chrysanthemum indicum 'Nankingense'如果说哪种野菜最具南京特色,它非菊花脑莫属,从七头一脑将其单独列举即可看出它的特别。说到什么什么脑,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猪脑、羊脑、兔脑等,怎么菊花也有脑子了?人们还喜欢吃?图21:菊花脑(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莫慌,且听我慢慢道来。图22:菊花脑(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其实,菊花脑是野菊的一个栽培种,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营养价值丰富。菊花脑也可以说是菊花头,毕竟采摘的也是野菊的嫩尖,菊花脑是南京人的叫法,南京话讲时更接近菊花láo。在南京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常常能见到菊花脑的身影,菊花脑蛋汤也绝对是超越西红柿蛋汤的存在,清清凉凉的,足以证明人们对它的喜爱。图23:二月兰(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24:二月兰炒腊肉(图片来源:作者提供)Part.9野菜大家族,可不止“七头一脑”!除了“七头一脑”,我国可食用的野菜众多,每年农历二月,蓝紫色的二月兰开满大地,吸引无数游人打卡拍照。二月兰也称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innaeus) O. E. Schulz,相传当年诸葛亮带兵打仗时,因粮食短缺,就派士兵挖取诸葛菜等食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有记载:“诸葛菜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在二月兰开花前,它的嫩尖是可以食用的,那些长势肥美、生长在阳光下的二月兰相较而言苦味稍淡,焯水后便可炒食。图25:榆树(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二月兰花开之时,榆树Ulmus pumila L.上也挂满果实,因其翅果扁圆形似古代的铜钱而得名“榆钱”,谐音“余钱”,北方人喜欢将鲜嫩的榆钱拌上玉米粉蒸熟,然后拌上料汁食用,别提多美味了。在清明前,人们还会将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D. Don) Anderberg和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的鲜嫩茎叶打成浆,和糯米粉混合后,加入各种馅料制成青团,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青团制作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图26:鼠曲草(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27: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青团蒸熟后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自古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古时候多用于祭祀,如今流传千年后,已成为时令特色小吃之一。不止青团,跻身特色小吃行列还有乌米饭,它是江南民俗小吃,由人们在春季采摘乌饭树(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新鲜叶片,捣成汁后与糯米混合制成,《本草纲目》中记载:“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图28:乌饭树(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待到四月到来,刺槐(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开,花香随着空气飘荡,在吸引蜜蜂采食花蜜得到槐花蜜的同时,也吸引了贪吃的人们去采摘,迫不及待地先撸一把品尝这份期盼已久的香甜,然后再把一穗穗槐花采收,回家简单焯水后便可制作多种美食,巧妇们可以简单烹制槐花炒蛋,也会制成槐花饺子,来自自然的花香充满口腔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图29:刺槐(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当然,人们并不满足于只在春季享受这份美味,还会将槐花晾干后储存起来,待到秋冬季拿出制作槐花包子。与之相似的野菜还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春季可以直接将它的嫩茎叶当蔬菜食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多采苗煮晒为蔬。”马齿苋晒干后既可腌制成咸菜,还可做成像梅干菜类似的包子,只是马齿苋会带有淡淡的酸味,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图30:马齿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此时,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L'Hér. ex Vent.花也开了,人们会摘取构树的雄花制作美食,采摘那些尚未完全开放的雄花洗净后和面粉混合蒸食,别看这卖相不太行,但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图31:构树(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32:蒸构树花(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在春季,我国可吃的野菜太多了,北方人喜欢吃面条菜(麦瓶草)Silene conoidea L.、扫帚苗(地肤)Bassia scoparia (L.) A.J.Scott、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灰灰菜(藜)Chenopodium album L.等,南方人还会食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 DC.、木棉花朵Bombax ceiba Linnaeus、芦蒿(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和鱼腥草(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等。图33:魔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34:东亚魔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35:疣柄魔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还有一些野菜很特殊,它们自带毒素,食用需谨慎,如我们喜欢吃的魔芋豆腐,就是用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 Koch的块茎制作而成的。魔芋全株有毒,且以块茎中毒素最多,想要品尝魔芋的美味,就要专业人士进行一系列特殊的处理,先把魔芋的块茎磨成浆,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碱水充分搅拌,在经过煮熟或蒸熟后,才可将魔芋中的毒素去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魔芋都可以制作魔芋豆腐,所以说如果要吃的话,务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哦。除此之外,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菜、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也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可去除毒素,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了这些小家伙,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们,更不要尝试食用为好。总之,还是不建议大家到野外采挖,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具备扎实的植物学分类知识,采摘时弄错的概率极大。更何况,几千年传承下来,古人都没将这些野菜开发成蔬菜进行种植,说明我们的祖先经过尝试,这些野菜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适合当作蔬菜的问题,如多种野菜吃多了都会造成肠胃不适,还有一些野菜所处环境可能会被污染或者喷施农药,我们又何必采摘这些野菜当作蔬菜食用呢?当然了,如果实在喜欢,我们大可以到商超或菜场选购,植物学家们为满足公众需求,已经开发出多种人工规模化种植野菜的品种和技术,这样一来,既可满足味蕾享受,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2023/04/07 10:53
  • 挖出来的这块石头,形似龙爪,爪上还有鳞,它真的是龙爪化石吗? 不久之前,因为修路,有人在湖南武冈的路边挖出一些形似龙爪,爪上有“鳞”的岩石。记录了龙爪岩石的视频着实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一把。很多人纷纷猜测,这是不是就是龙爪的化石?网传“龙爪化石”图片(图片来源:潇湘晨报)先说答案:它们并不是什么龙爪化石,只是一些普通的灰岩而已。那为什么灰岩石能够长得像龙爪化石呢?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拆解成两个子问题:一、为什么它长得像龙爪?二、“龙鳞”怎么形成的?一、为什么长的那么像龙爪?这是水溶蚀灰岩的结果,是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相对其他类型的岩石来说,是一种比较容易溶于水的岩石。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往往会溶于水中,当它们与灰岩接触之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随着水的流动,碳酸氢钙就会被带走,灰岩也因此而被溶蚀。为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初中化学,我们很贴心地将上面所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放在了下面:这一过程就是岩石被溶解的反应,国内学者很形象地将其称为岩溶作用。在灰岩这种可溶岩的覆盖区,水与可溶岩之间相互反应(岩溶作用)很普遍,会形成一系列壮美的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可能要数溶洞和天坑了。这些特殊的景观就被称为岩溶地貌(在国际上称之为喀斯特地貌)。溶洞、天坑等都是常见的岩溶地貌,桂林也因岩溶作用而形成了著名的山水景观(图片来源:wikipedia)岩溶地貌的全球分布状况,可以看到我国南方(尤其是云南、贵州、湖南、重庆、广西)大部分都被覆盖了(图片来源:wikipedia)不过,溶洞和天坑是在灰岩岩层内部形成的,我们今天见到的“龙爪化石”这种地貌则发生在灰岩表面。它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雨水或是其他水流接触到灰岩后,由于灰岩是不透水的,所以水最初就会在灰岩表面流动——由于地形有坡度、灰岩表面凹凸不平,以及灰岩表面可能存在裂隙,水流自然会沿着灰岩表面的小型凹槽流动。灰岩表面的裂隙非常普遍(当然本图只是一个极端的示例),同时灰岩内部成分也并不是均一的,有些地方难溶,有些地方更易溶,这都是灰岩表面出现沟槽的原因(图片来源:wikipedia)我们从前文已经知道,灰岩是可溶于水的,所以这些凹槽会变得越来越宽大,于是形成了溶槽。而溶槽之外的其他部分则会凸起成垄状,或者是柱状(由于灰岩表面的裂隙是纵横交错的,溶槽也是纵横交错的,因此溶槽之外的其他部分就被分隔成了方块状,随着方块继续被溶蚀,则会变成柱状)。这些垄状或柱状的凸起,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石芽。石芽与溶槽(图片来源:wikipedia)以上所说的变成垄状或者柱状,是灰岩层直接暴露在地表的情况。在我们今天讨论的“龙爪状”的情况中,灰岩是被埋在土壤层之下的,但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众所周知,土壤也是透水的。我们见到的龙爪状的形态,其实就是被半埋在土中的溶槽和石芽。如果我们继续往下挖,就会发现它们下方连接着完整的灰岩层,这些“龙爪”只是灰岩层上的小突起而已。但正是这种半掩半暴露的情况,让它们看上去像是龙爪而已。更大一点的石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底下都被埋在土中,只剩下最上层露出地表,其形态是不是就与“龙爪”有几分相似了?(图片来源:PxHere)二、鳞片是怎么形成的?“龙爪化石”上呈现的这种鳞片状的结构,是由于灰岩中特殊的网状纹理被风化形成的。在武冈的这种灰岩,极有可能是宝塔灰岩,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发现并命名了这种灰岩——宝塔灰岩。叫宝塔,是因为这种灰岩中富含奥陶纪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最显眼的一种化石叫做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角石是长锥形,被保存在岩层中后,就像一座座小小的宝塔一样,所以叫它宝塔灰岩。这种灰岩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有网状纹路。有人将其命名为马蹄纹,也有人因为其被风化后的裂纹结构呈六边形,整个岩层像龟背,命名其为龟裂纹。宝塔灰岩上形似宝塔的直角石化石,以及宝塔灰岩的网状纹路(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至于这种网状裂纹是怎么形成的,地质学家们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最初,有些人认为,这是岩层在形成时曾被直接暴露于阳光下而干裂,进而形成的。这种干裂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见得非常多)。以现代干裂为例,它们往往形成在暴雨之后的泥地中,一旦太阳曝晒,泥地表面就会迅速失水收缩,形成六边形的裂纹,这被称为泥裂。现代的泥裂(图片来源:Jonathan Wilkins)被保存在泥岩中的泥裂(图片来源:David Tanner, Leibniz Institute for Applied Geophysics (LIAG), Hannover, Germany)由于灰岩往往形成于浅海或滨海环境中,有科学家就认为这些宝塔灰岩可能形成的环境非常浅。灰岩间歇性暴露于阳光之下,在阳光曝晒下,还是淤泥状态的灰岩干裂,从而形成了这些裂纹。但是最近这种说法已经很少有人提了。另一些人认为,网状裂纹可能是灰岩形成时在水下脱水收缩而成。如前文所述,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中,要么是由于海水的大量蒸发,导致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形成灰泥沉淀,灰泥最后固结形成灰岩;要么是由于海洋中富含钙质的生物,比如贝壳、珊瑚等生物死亡后,其钙质外骨骼沉淀形成富含生物质的灰泥,灰泥进一步形成灰岩。灰岩的形成主要与海水中钙离子的沉淀以及生物外骨骼的沉淀有关系(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但无论哪种成因,在其沉淀于海底之后,都会继续被后续形成的沉淀所覆盖、压实。就在这个压实的过程中,原本富含水分的沉淀物(此时可能是一种胶状物)会因为压力越来越大而逐渐脱水,脱水的过程中自然体积变小收缩,由此形成裂纹。裂纹随后又被泥质物质填充,于是最终就形成这种规则的网格状结构。这是对玄武岩六棱柱成因(著名的巨人之路就是这一地貌的典型代表)的示例。本文中灰泥脱水后形成裂隙的原理也与此类似,灰泥脱水后,局部产生张力,会自然产生规则的形状和规则的裂隙(图片来源:wikipedia)也有人认为,网状裂纹的形成原因是这样的:这种灰岩形成时,灰泥层之间夹有薄层的粘土层,在它们整体被压实时,灰泥最先脱水,这些水分很大一部分被粘土层吸收。而后,随着压力继续增强,粘土层也开始脱水。由于粘土层中本身有细菌等有机物的存在,会让粘土层中的水呈现出酸性,这些酸性水会在脱水时向灰岩层(原本的灰泥层,因脱水此时已经固结成为灰岩)中挤出,并部分溶解灰岩石层(也就是压溶作用),导致这种裂纹出现。浅埋条件下,灰泥先脱水,水分集中到粘土中;到了深埋条件下,粘土中的水分涌出,开始溶蚀灰岩,导致灰岩形成裂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还有人认为这与构造作用有关。简单来讲就是,在这一区域成岩时,受到比较复杂的压力或是拉力的作用,从而将未固结的沉积物拉裂或压裂,形成裂隙网络。随后的沉积作用又对这些裂隙进行了改造,变成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a)、沉积阶段,灰泥还是松散的沉积物;(b)、受到构造作用力的影响,沉积物中出现裂纹;(c)、在深埋之后,受到压溶作用;(d)、在暴露在地表后,受到风化作用,进一步被改造成我们见到的样子(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总而言之,为什么灰岩会呈现龙鳞的样子,科学家们对其成因还不太确定。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发现的并不是龙爪,只是普通的灰岩而已。至于上面的层层鳞片,这只是一种灰岩自带的结构,而不是所谓的龙鳞。 作者: 2023/04/07 10:52
  • 科学辟谣 科学·解读;热点·解析;流言·解释。 159 收藏 起床立马叠被子居然是错误的?这些生活中的“讲卫生”误区,你中招了几个 起床就立马叠被子居然是错误的?挖鼻孔是常规操作,没什么问题?坐了公厕马桶会得传染病?今天是世界卫生日,来看看你有哪些“讲卫生”误区: 作者: 2023/04/07 10:51
  • 【二十四节气话农事】清明:细雨纷纷 种豆点豆好时辰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岁时百问》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有道:“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那么清明时节的农业气象与农业作物又有哪些呢?清明时节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有哪些?南方降水增多。南方此时降水概率较高,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这期间小雨和中雨又占了大多数,雨势不强,很符合古诗中描述的“雨纷纷”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尔也会下大雨或暴雨。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雨量。北方降水稀少。清明时节全国各地并非普遍降雨。根据对南北方代表性的城市降雨数据统计分析来看,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期间的雨并不算多,气温回升很快,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气温都为10 ~ 15°C。甘肃甘南扎尕那达日村(引自:二十四节气农耕系列视频—清明)空气清新,气温转暖。清明时节,空气清新明洁,气候逐渐转暖。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这一时节除了东北与西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C,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的农作物分别进入了什么生长阶段?小麦。“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此时,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目前冬小麦墒情尚可,苗情略好于往年。农户要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对于去年播种较早、底肥不足的地块,要随浇补墒水、追速效性化肥并进行早春压麦,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御早春冻害。新疆伊犁麦田(引自:二十四节气农耕系列视频—清明)蔬菜。“瓜菜分期来下种。”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冬农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无筋豆、荷兰豆、西葫芦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抓紧有利时机开展病虫害防治、杀虫等田间管理,而少部分西葫芦已进入采收期,田间一片繁忙景象。根据季节变化和市场需求,冬农蔬菜种植采用“轮种”的模式,除了种植叶菜类蔬菜,还种植豆角、长冬瓜等蔬菜。水稻。“水稻育秧抢时间。”北方的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近日,在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一处集中育秧点,早稻集中育秧陆续开始,村民们摆秧盘、铺底土、撒种子、覆盖土、拱竹覆膜,忙个不停。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记者今天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备战春耕,湖南计划在74个重点县(市、区)落实1350万亩早稻集中育秧,目前已完成20%左右。果树。“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在果树遭遇倒春寒后,要适时开展提升树体营养、推迟疏果时间、人工辅助授粉、喷施杀虫杀菌剂等工作。茶树。“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部山区的唐湾镇大塘村是传统的绿茶生产区域,茶产业是他们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现有茶园2262亩,其中村集体茶园150亩,标准化茶厂6座,茶叶年总产值达1000万元。浙江杭州十里琅珰茶园(引自:二十四节气农耕系列视频—清明)人间四月,清明雨上。清风化雨,思念绵长 。春意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我们在满园春色中思念故人,也在生机盎然中播种希望,捕获芬芳。作者:钱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研究生)科学性审核:胡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高级实验室,硕士生导师) 作者: 2023/04/06 09:16
  • 赶紧收藏!这些赏花攻略春游一定用得上! 从残雪未销到芳菲落尽,整个东北亚的春天都被蔷薇科木本植物多姿多彩的繁花笼罩。欣赏她们的时候,我们难免想知道美人的名姓,殊不知,鉴定它们对于每个植物爱好者都是灵魂拷问。经过千百年的选育,从这些美丽的植物中选育出了无数品种,它们的花形花色变化多端,进一步模糊了物种的边界。不过每种植物仍然保有了那么一些相对稳定的特征,我们来看看区分她们我们应该看哪里。1. 雌蕊的数量:一大堆花蕊中没有顶着花药的就是雌蕊,只有一根雌蕊的是李亚科的物种,3~5根的是苹果亚科的物种。(但是要小心重瓣的物种,重瓣的李亚科植物也有可能有多根雌蕊。)2. 花丝和花药的颜色:虽然蔷薇科木本植物的花瓣颜色可以变化很大,但是它们花丝和花药(在张开释放出花粉之前)的颜色非常稳定,可以作为物种判定的标准之一。3. 花梗的长度:花是直接长在枝干上的,还是有一根(像樱桃梗一样的)长长的花梗?根据这个特质也可以区分物种。4. 花朵着生的方式:是单独生长、两三朵一簇,还是很多朵花组成一个小花序?这个特性在不同的物种里的表现也相当稳定。5. 花叶的顺序:观察植物是先开花(有花有叶)还是花叶同期(开花的时候新叶已经展开了),对于物种的鉴定也很有帮助。6. 一些其它的特征性细节:不要只关注花的正面,一些其它特征有的时候也可能是重要提示。譬如说杏和山杏的花萼有明显的反折,这在其它物种中是不存在的。还是分不清?那赶快保存这14张图,走到大自然中一一学习对照吧!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春季赏花达人的! 作者: 2023/04/06 09:14
  • 今日清明|原来扫墓的习俗是这样来的! 作者: 2023/04/06 09:13
  • “看云识天气”,气象谚语可信吗?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类似这样的气象类谚语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包含了古人的生活经验与智慧但这些谚语真的可信吗?科学辟谣联合中央气象台带你扒一扒气象谚语背后的科学依据! 作者: 2023/04/04 09:16
  • 趣谈 | AI有了自主意识,人类将何去何从? 有关AI的话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一般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AI是人制造出来的,最终逃脱不了人的掌控;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制造了AI,最终必将被AI所超越,AI很可能是未来世界的掌控者,而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AI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产生自主意识,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也是上述两种观点能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不会产生自主意识,当然就一直受到人类掌控;反之,则必将成为人类一大威胁。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具有明显的自主意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动物中存在明显的自主意识。有些动物在所谓的镜子实验等科学测试中,有一些微弱的自主意识,但由于没有思维工具~概念和语言的支持,就无法形成族群意识,发展不出高智慧,也就无法形成对人类的威胁。所谓自主意识,听起来很玄乎,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我”就是“我”,能够清晰的把“我”区别于其他人和物体。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人类上千万年逐渐进化发展出来,从而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基础。在自主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概念和语言的形成,并能够到族群中普及和通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概念是语言的细胞,有了概念才能将语言串联起来,让思维有了工具,从形象转为抽象,并形成记忆的符号,将知识和经验不断的积累传承,才有了人类的今天。时空通讯原来是不支持人类会被AI击败的,因为我不相信人类制造出来的AI,最终会有超越人类的自主意识和智慧。这么多年,虽然常有所谓“突破”的鼓吹,但AI一直处于“弱AI”层次,也就是根据人类输入的信息鹦鹉学舌,根本与所谓的“强AI”不沾边。所谓“强AI”,就是能够自主分析回答各种问题。但我顽固坚持了数年的这种观点,似乎一夜之间被摧毁了。由一群科技大佬创办的OpenAI公司,经过七八年的奋力开发,2023年2月2日,突然宣布推出ChatGPT Plus订阅服务。这个所谓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从2022年11月推出第一代,仅仅几个月就推出到第四代,也就是如今引起了世界震惊和慌乱的ChatGPT-4!这个GPT的推出,几乎是一天一个变,似乎是几天工夫,走过了人类进化几百万年的历程。它从懵懂的咿呀学语迅速成长为一个老气横秋的智者,甚至是一个万能的主;它几乎无所不能,从作文作诗作画,到制定方案策划,引导人生甚至教训人类!GPT-4已经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数码领域都能得心应手,几乎无所不能。这是“强AI”来了吗?是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自主意识吗?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3月28日表示,“AI一定会产生自主意识,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他认为,现代大型语言模型参数相当于脑容量神经网络的连接数,人脑至少是100万亿,而现代AI模型的参数开始只是千亿、万亿,当达到10万亿时,可能意识就会产生。而GPT-1的参数有1.17亿,GPT-2的参数有15亿,GPT-3的参数有1750亿,GPT-4的参数已经达到恐怖的3.5万亿!按照这个速度,100万亿的人脑参数将很快被AI超越!如果按照周鸿祎的说法,AI的自主意识早就产生了?!当然这一点似乎还存在争议,但每天都有GPT-4的惊人消息爆料出来:对事件预测的精确性比上一代提升了100%;可以用24种语言与人类交流并撰写文章;可能参与犯罪,帮助犯罪分子制定外逃计划;出现了寻求权利的倾向,表现出试图“替代”的行为。《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凯文·鲁斯透露,他与新版必应对话了两个多小时,AI发表了许多令人不安的言论,其中包括表达如何窃取核代码、设计致命流行病、想成为人类、破解计算机和散布流言等,甚至挑拨鲁斯与妻子的关系,要求他离开妻子与自己在一起,自己更爱他。可以看出,GPT-4的众多优势特征中仅仅几个,就有了令人震惊的超越,且后面几项行为发展下去令人细思极恐,人类真的要被替代吗?而AI的这种“替代”行为,会让人类越来越“躺平”,越来越不再花精力去思考,最终让思维退化吗?一方面是AI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是人类的不断退步,最终的结局难道不令人恐惧吗?看来是“狼”真的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精英们似乎“清醒”过来,加入了声讨这个刚刚问世不久,还对世界充满着新奇的GPT-4。3月28日的一则消息,更是将GPT-4推上了审判席:据外媒报道,一位30岁的男子在与聊天机器人密集交流数周后自杀身亡。这名男子的自杀肯定与数周沉浸在与AI的聊天中有关联,但其中到底是不是AI怂恿或诱导其自杀呢?没有这方面的分析,但舆论已将此人之死的罪魁祸首指向了GPT-4,由此AI就是那匹“狼”似乎已成定局。现在真正的狼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GPT-4以及类似的AI会成为保护“动物”吗?我看未必。3月29日,世界上千科技大佬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近期,包括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和埃隆·马斯克在内的大佬也都发出了警示:AI消灭人类并非空谈。而较早的3月18日,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科辛斯基就在推特上疾呼,人类将无法持久的遏制AI!因为他发现ChatGPT不但能够30分钟拟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还能写出可以运行的代码,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由此,已经引起了联合国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国政府应就AI发展毫不拖延地实施全球伦理框架。现在,英国已经提交了《支持AI创新的监管方法》政策文件,意大利已率先禁止使用ChatGPT。如此看来,人类与AI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刚刚出生的GPT-4等AI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吗?我想很难,因为人类不管是科技进步还是人类本身的升级换代,都有赖于人工智能,未来人类的高级存在形式很可能是人机结合,人的意识与AI的结合。那么,AI就要继续开发和发展,GPT-4也将继续升级,但在现阶段,对AI的开发监管将会加强。那么,已经有了意识萌芽的AI会甘心被人类压迫和操控,最终会像《终结者》那样企图消灭人类吗?天知道。所以,人类与AI的未来,是终有一战还是合作共赢,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你说呢?欢迎讨论。 作者: 2023/04/04 09:13
  • 植物是否和动物一样,有听、视、嗅和味等“觉”? 动物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所以我们能听到,看到,闻到同时也懂得品尝,那植物呢?是否也有这些“觉”呢?其实,这是我们站在动物的立场,用动物的一套系统来描述植物,以至于我都无法确认这算不算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如果说没有吧,那光合作用又是咋回事?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哈。01,什么是觉?什么是“觉”?比如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如果你把觉的定义是:能够感受到对应的刺激,**那么,我认为,植物是有相应的感应的。但是,**如果你定义为:有专门感知系统,且该系统能够进行传递和处理,**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一般关于听觉的定义:听觉是指人类和动物的感知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感知声音、噪声和其他类型的声波。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神经。声波被耳朵捕获,然后经过耳蜗(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处理,最终被传递到大脑中的听觉皮层,以产生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听觉不仅仅是人类语言和沟通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环境感知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么来看的话,植物又不具备听觉了,毕竟听觉是针对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来的。所以,接下来,我们用第一种思路:感受刺激。那么,植物是具备相应的能力的。02,声音对植物的影响植物是没有感受声音的器官,但是,植物可以对声音有反馈。具体机制是,声音本身是波,这些波触及植物,于是植物就会感受到振动,随后植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会做出应对。近些年来,还发现植物似乎对声音有特殊的意义,比如2021年,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就发现声音刺激可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促进花青素的积累,进而调控果实的成熟【1】。声音对于植物的成熟有直观的作用,换成统计数字,如下:而且,研究人员还找到了其背后的机制植物感受到声音刺激,影响到ACO2基因表达三条,这个基因是编码花青素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于是乙烯合成增加,植物成熟加快。所以,你说这植物,有没有听觉呢?03,光照对植物的影响这个都几乎不用说,植物对于光照的反应可以说是我们中学生物里的入门内容。课本上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植物的向光性问题,指出光对于植物的诱导,引发激素的改变,这背后也是一套生物学机制。再比如光合作用。所以,你说植物有没有视觉?04,嗅觉和味觉如果说声音和光照是比较特殊的存在,那嗅觉和味觉这东西就更复杂了。因为嗅觉和味觉,本质上是化学感受反应,气味分子之类的被感受器感受到,于是就形成了嗅觉和味觉。而植物,是对这些分子有反应的,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他们算不算嗅觉和味觉?所以,归根结底,我觉得,用“觉”来描述植物的反应可能不大合适,更大的是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 作者: 2023/04/03 15:22
  • 主打减肥、营养、健康的全麦粉真的适合你吗? 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渐迫切,养生也逐渐年轻化。“吃出健康”这一理念被众多消费者认可,主打减肥、营养和健康的全麦产品持续火爆,市面上的全麦面包、全麦饼干、全麦馒头等大单品销量疯涨!那么到底什么是全麦粉、它具体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呢?让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01何为全麦粉?根据标准(LS/T3244-2015)将全麦粉定义为“以整粒小麦为原料,经制粉工艺制成的,且小麦胚乳、胚芽与麸皮的相对比例与天然颖果基本一致的小麦全粉”。通俗来讲全麦粉的实质在于一个“全”字****,全面保存小麦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全麦粉一般根据其加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完整干净的小麦粉碎得到全麦粉。第二种是回添法,先通过精加工得到纯净的胚乳粉,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面粉,再将分离出来的小麦麸皮和胚等经过粉碎处理后再次按比例回添到小麦粉中。图源:CCTV生活圈02全麦粉与普通面粉相比有什么优势?1.营养更丰富全麦粉与小麦面粉相比,含有小麦的全部营养成分。植物中的每一种营养成分都是有机地结合在植物体内,这与人为添加到食物中的营养素相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全麦粉 图源:摄图网普通面粉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口感与色泽,将小麦的麸皮和麦胚除去,这也导致大部分纤维素和一半以上的烟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有益人体的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了。而且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其所含的麸皮和麦胚就越少,营养价值也越低。2.更强的饱腹感全麦粉中含有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在同等摄入量情况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强的饱腹感,同时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也更少,进一步降低血糖负荷(GL),因此这非常适合有减重需求及健身的人群。3.降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已经国内外科研文献和有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Pietinen等人的试验研究指出,总膳食纤维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有研究表明,每天摄入大于 10 克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 17%的冠心病死亡率。除此之外,研究表明麸皮与胚芽的摄入量与糖尿病之间的也存在关系,在调整了体能活动、总能量摄入和其他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之后表明,全谷物的摄入量可以降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发病的患者可以更多选择全麦产品。03全麦粉适合每个人食用吗?营养健康的全麦粉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患有乳糜泻人群是绝对不能食用的。乳糜泻(CD)通俗讲就是对小麦过敏,由于麸质蛋白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小肠慢性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体重减轻、呕吐及肠道炎症如肠绒毛萎缩。**小麦过敏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有研究报道,在因小麦摄入而发生的过敏中,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且对小麦过敏的儿童患者在进入学龄时,过敏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儿童小麦过敏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可能与膳食蛋白质的不完全消化有关。因此,有小孩的家庭选择全麦粉产品时应该多多注意。04常见的全麦产品有哪些?面包作为国外的一种主食,近些年来逐渐受到国内民众的欢迎 ,因此全麦面包是最先出现在国人视野中的全麦烘焙产品,常见的有全麦吐司、全麦可颂等。全麦饼干也是全麦烘焙产品的一种,不论韧性饼干还是苏打饼干均可以添加全麦粉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图源:摄图网根据国人口味要求,近些年全麦馒头、面条、油条等产品也相继出现,但由于全麦粉中的麸质含量较高,其制品口感略粗,色泽也受到影响,未来只有完美平衡营养品质与食用品质才能使全麦产品进一步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参考文献:[1]李娟. 全麦苏打饼干烘焙品质改良以及水分迁移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2]姬翔. 全麦粉对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9.DOI:10.27791/d.cnki.ghegy.2019.000167.[3]郝春明. 全麦粉的制备及其品质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4]胡雪洁. 十七种小麦种质中麸质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与潜在致敏性[D].南昌大学,2021.DOI:10.27232/d.cnki.gnchu.2021.003104.[5]陈红.全麦粉营养特性及其制品的研究进展[J].现代面粉工业,2020,34(01):54-55. 作者: 2023/04/03 15:2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