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Wi-Fi名字后加“5G”,网速更快? 不少网友在连接Wi-Fi时,可能会发现Wi-Fi会同时出现两个信号,一个有“5G”后缀,另一个没有。同一个Wi-Fi为啥出现两个信号呢?Wi-Fi名字后面多了个“5G”是网速更快的意思吗?快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Wi-Fi名字后的“5G”是啥?其实Wi-Fi名字里的5G,是5G赫兹(Hz)的意思,代表的是5G频段;而手机的5G是指第五代通信技术,G是generation的意思;两个“5G”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见的Wi-Fi有2.4G和5G两种工作频段。以前,路由器只有2.4G一个频段的Wi-Fi信号,频宽有限,很多设备都工作在这个频段,导致信号之间的干扰很大,速度也较低。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双频无线路由器出现,能同时发射2.4G和5G两个频段的信号。这两个频段,有什么区别呢?2.4G是指信号频段在2.4GHz~2.4835GHz,穿墙能力强、传播距离更远;不过2.4GWi-Fi频宽较窄,开发早,很多设备都用这个频段,干扰多、比较拥挤,就像出行遇到早高峰交通拥挤一样,速度较慢。而5G信号频段在4.910GHz~5.875GHz,穿墙能力差,传播距离也比一般的2.4G近;但是频宽较宽,干扰较少,速度又快又稳,就像畅通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种Wi-Fi信号,连接时怎么选择?如果你使用Wi-Fi时,靠近路由器设备,位置变动少,可优先连接5GWi-Fi,信号稳定,网速更快。如果你的位置变动频繁,且与路由器间隔多面墙体时,优先连接2.4GWi-Fi,信号覆盖更好,网络更顺畅。注意:要使用5GWi-Fi,手机、笔记本等设备要能支持双频Wi-Fi,多数旧台式机、电视机只能搜索到2.4G的Wi-Fi信号。如何让Wi-Fi加速?几个小妙招帮你1、路由器设置在房屋的中间位置路由器放置位置很关键,应当尽量选择在家中的中间位置。如果是两层的楼房,便可考虑固定在墙壁上,或与天花板较近的角落。一般来说,信号是偏向于向下发散的,所以可以考虑设置在二楼。2、避免信号阻隔虽然信号可以穿透墙壁,但墙壁越厚,信号就会衰减得越厉害。另外,房屋是砖土或混凝土结构的情况下,信号会被墙壁吸收,穿墙信号会大幅度减弱。相类似的水槽也会大幅吸收削弱信号,阻碍传播。除此以外,金属和镜子之类的材质会反射信号,电视后和浴室里也不是放置路由器的最佳位置。3、远离干扰电器微波炉与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频率都为2.4GHz,所以用微波炉的时候就会干扰到Wi-Fi信号。金属也会吸收信号,所以路由器也要远离冰箱、炉灶等金属物品。其实,Wi-Fi名字后加“5G”并不意味着网速超快,具体Wi-Fi连接也要根据情况不同选择。 作者: 2023/05/08 09:13
  • 【智惠农民】认识“行军虫”:草地贪夜蛾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于1797年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英文名是fall armywarm,俗称秋粘虫,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十大预警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是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草地贪夜蛾的卵呈圆顶形,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多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其幼虫共有6个龄期,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Y”型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草地贪夜蛾的蛹为红棕色,有光泽,长度为14~18mm,宽度约为4.5㎜。雄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雌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为什么要警惕草地贪夜蛾危害?草地贪夜蛾原产自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它首次在西非和中非出现,2018年,扩散至印度与南亚、东南亚各国,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全国扩散。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千米;幼虫是其为害的主要阶段,在其原产地可取食超过76科、350种植物,尤其喜欢玉米、水稻、棉花、花生、高粱和蔬菜,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外号“行军虫”;每头雌蛾一生中可产下约1500颗卵,最高可产2000颗卵,这种“特别能飞、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性极强。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还能否食用?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喜欢蜷缩在植株心叶为害,叶片生长的同时,它们也在咀嚼,导致叶片参差不齐;玉米抽雄时,幼虫们会在未完全抽出的雄穗上聚集为害,此时雄穗由最上面两片叶片包裹,幼虫隐蔽环境较好,低龄幼虫造成颖花被害,高龄幼虫直接咬断雄穗侧枝和主轴;雄穗抽出散粉后,失去隐蔽环境,幼虫转移;雌穗吐丝后,幼虫会为害花丝,将花丝部分或全部咬断,并随花丝通道进入穗尖,取食籽粒,也可直接蛀穿苞叶取食籽粒。通常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穗不再被人类食用。虽然“幺蛾子”们不会直接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但其危害可导致玉米上更易被霉菌为害而出现产生黄曲霉等毒素。不同时期玉米的被害状防控草地贪夜蛾有哪些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已多有报道,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监测预警:种群监测预警是防控工作的基础,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三种方法。性信息素诱捕具有很强的灵敏性,适合种群发生早期低密度下的监测工作。由于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明显低于棉铃虫等其他夜蛾类害虫,灯光诱捕的方法不够灵敏,但可用于高密度下的种群监测,其优点是可以通过解剖雌虫卵巢判断虫源迁入迁出性质和产卵动态。通过成虫性诱和灯诱的方法可以对田间种群发生进行短期预测,生产上依据短期预测结果及时启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基于调查数据指导防控实践。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从栽培管理、作物布局、品种抗性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的农田生态环境,更侧重于提前预防。比如在玉米周围种植晚播玉米作为隔离带,集中诱集草地贪夜蛾产卵并进行诱杀;玉米-大豆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存活率,生产中可通过玉米与大豆合理间作来减轻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理化诱控:1头草地贪夜蛾雌虫的产卵量大约500~1000粒,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虫,相当于保护了667m2的作物,在成虫活跃期,利用其趋化性和趋光性,利应用食物诱捕器、糖醋液、性诱捕器和杀虫灯诱杀成虫可降低产卵量。生物防控: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化学防治:化学农药是短期内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为害的主要方法和应急手段,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扩散前,清晨或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应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注意药剂交替、轮换、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作者:徐丽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性把关:戚仁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策划:谢芸 罗宇辰(实习) 作者: 2023/05/08 09:12
  • ​烧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烧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化学反应,才是让这顿烧烤完美的功臣。撰文 | 李存璞人类祖先告别茹毛饮血的那一晚,一定因为一道意外的闪电。闪电击中松林茂密的松针,燃起熊熊火焰。树下一头稍显肥硕的羚羊来不及跑远,便被大火困住,而它与火焰的距离刚刚好——距离火焰再多一点就会爆炸,再近一点就被融化……在大火褪去却尚留一些余温之时,祖先捡起外酥里内嫩的羊腿一口下去,口腔中爆发出质感与鲜香定格在美好的瞬间,从此决定在基因编入为烧烤而疯狂的赞叹。即使到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早已丰富多彩到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烧烤依然是商务宴请、朋友小聚、亲戚吹牛、情侣约会和重要选择。烧烤是如此令人痴迷,乃至在2023年引发了一场前往山东的人类迁徙行为。小火盆、小卷饼很特别,但对于烧烤的本体而言,更加令人沉迷的一定是被烹制的肉类本身。什么是一串完美的烧烤?略显金黄的焦香表皮,丰富多汁的内部肉质纤维,充满香气与油脂的味道……那是一场美妙的化学反应盛宴,由蛋白质、脂肪、木炭和调料共同演绎出的热量、口感与味道的集大成。那么如何获得一串口味完美的烤肉,这虽然可能是个烹饪问题,也可能是个营销问题,但更本质一点点,应该是个化学问题。Now, let’s cook(现在,让我们开始烹饪)。缘起:梅拉德反应,风味与口感的开端但凡讲点化学与烹饪,则言必称梅拉德。尽管稍微有点陈词滥调,但对于啥是梅拉德反应,学术界确实也尚未完全弄明白。梅拉德反应得名于法国物理学家与化学家Louis-Camille Maillard(1878-1936)。Maillard在1912年发表的文章讨论了在140℃-165℃之间肉类表面产生棕色色素的相关现象[1]。虽然Maillard占据了命名权,但梅拉德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最早由美国化学家 John Edward Hodge(1914-1996)在1953年提出[2]。这篇名为“Dehydrated Foods, Chemistry of Browning Reactions in Model Systems(食物脱水,模型系统中的褐变反应化学)”的文章后来被SCI评选为了经典引用论文(Citation Classic)。Hodge阐释了基于糖与氨基酸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类黑素(或者梅拉德体)的过程。类黑素是一系列含有氮的聚合物,其本身具有焦香的味道与口感,而类黑素在持续的加热中会裂解,产生数以百计具有不同香味的小分子物质,这些或含有氮元素、或含有芳环的物质将成为烧烤味道中最为诱人的组分。即使我们无意在本文深究其中的化学转化细节,也可以敏锐地从图1所示转化路线中感受到,温度、脱水的速度、pH值、糖的种类等是调控梅拉德反应路径与进行程度的关键。图1 Hodge建议的梅拉德反应机理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梅拉德反应种类十分丰富,互为竞争关系,因此对应于烧烤的实践流程需要温度的控制,由此调控梅拉德反应的进行路径,进而获得不同的类黑素和后续的烧烤风味。温度不能过高,过高会造成表面碳化(没人有想吃变成无机物的肉串吧);温度也不能过低,过低会导致梅拉德反应进行不顺利,风味不佳[4]。脱水反应也影响着最终的类黑素物质,而对脱水的控制,一方面可以用温度来调控,也可以通过刷油来阻止水分快速流失,获得不一样的口感。刷到肉串上的除了油脂,往往还有不同的调味料,这些调料会改变肉串表面的pH值,进而影响到梅拉德产物的化学组成,控制最后的肉串味道细节。在某些地区的特色烧烤中,烧烤师傅会在肉串上撒糖。新鲜的肉类当然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但额外的糖类的撒入,可以控制梅拉德反应的走向,并且糖类本身的焦糖化转化(红烧肉中的炒糖色)也能带来一些额外的风味,是不少烧烤摊主不自觉的化学知识运用。图2 完美的烧烤,焦香的表皮以及丰富多汁的内部肉质纤维 图片来源:《人生一串》第三季)缘续:传热与保水,齿间那一刹的温暖梅拉德反应给了肉类初始的风味,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成就一串完美的烤肉。事实上,尽管焦香的肉串表皮使得烧烤在入口的一瞬间迸发出十足的风味,但真正牙齿咀嚼的一刹那,才是人们热量摄入的开端。图3 加热对蛋白质组装结构粒径的影响。a、模拟的生肉;b、100℃加热10min后;c、100℃加热30min后。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鲜嫩多汁,是对内部肉质纤维的最高评价。如果说肉串表面的梅拉德反应是小分子水平下的化学变化,那么肉串内部口感的形成更多依靠的是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改变以及水分的保持。当肉串内部蛋白质被加热时,原有组装有序的蛋白质纤维结构会被破坏——即所谓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让原本紧实的蛋白质变得柔软细腻,同时释放出被锁住的水分子,形成肉汁。从图3所示的蛋白质组装结构变化可以看到[5],随着蛋白质被加热,大尺寸的聚集体逐渐被解开,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尺寸较小蛋白质组装体系——从而获得了更易咀嚼的蛋白质口感。当然蛋白质的变性不能太过。如图4所示,蛋白质组装前是没有具体指向性的松散结构(a),组装好之后则十分紧实(b),组装结构被部分破坏后则变得略显松散(c)。对应于肉串的口感,不怎么烤熟的(b)口感偏硬,嚼不动;(c)烤的恰恰好,有纤维的嚼劲又松软多汁;(a)则多发生在炖肉时,就是所谓的炖太烂,以至于入口即化——这不是烤肉需要的口感。图4 蛋白质的组装与变性。a、未组装;b、组装紧实(生肉);c、组装被部分破坏(熟肉)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烤者当然可以精妙地实现内部肉质的口感控制。先快速的让肉串表面形成梅拉德反应的类黑素聚合物层,再慢慢加热让内部蛋白质变性、产生肉汁。类黑素既然是聚合物,自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肉汁的水分流失,避免内部肉质便柴。而始终多汁的肉串,其水含量高,水比热大,可以有效避免局部肉蛋白过度变性,保证了肉串的极致口感。在这一过程中,火力的控制至关重要,但烤者也要一心多用——因为内部肉质产生汁水的时候,也正是烤串调味的关键。还自在:烧烤与健康,掌控火构造的芳香从化学的角度而言,烧烤会产生许多含氮的有机物,或者芳香化合物。它们是烧烤风味的重点,但这些物质往往又与致癌相连,毕竟二恶英、焦油可能正浮现于肉串表面。更何况为了增加风味,许多特色烧烤使用炭火/果木树枝烹制,这些天然植物本身携带的香料或有机物,燃烧时自然挥发至肉类表面,或直接物理吸附提供味道,或参与化学反应赋予芬芳,让肉串变得更加特别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风险。图5 烧烤会产生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可能也是致癌物质 图片来源:网络从科学方面的报道来看,2002年在Nature的一篇论文率先提出至少丙烯酰胺(Acrylamide)会在梅拉德反应——或者在烧烤中出现[6]。丙烯酰胺是著名的潜在致癌物质,因此烧烤吃多了确实有可能增加一定的致癌风险。但换个角度而言,抛开计量谈毒性本身就很无厘头,偶尔一顿小烧烤摄入的毒素可能远小于一根二手烟。在我妈看来,烧烤是沾着碳灰的影响健康的毒药;在我看来,烧烤则是带着芬芳的治愈郁闷与焦虑的解药。当然,尽管没有什么是一场烧烤不能解决的,但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似乎更为重要。参考文献[1] Maillard, L. C.. Action of amino acids on sugars. Formation of melanoidins in a methodical way. Comptes Rendus (in French). (1912), 154: 66–68.[2] Hodge, J. E. . "Dehydrated Foods, Chemistry of Browning Reactions in Model System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53, 1 (15): 928–43.[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6%8B%89%E5%BE%B7%E5%8F%8D%E5%BA%94[4] Van Boekel M. Kinetic aspects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 a critical review[J]. Food/Nahrung, 2001, 45(3): 150-159.[5] Promeyrat A, Gatellier P, Lebret B, et 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aggregation in cooked meat[J]. Food Chemistry, 2010, 121(2): 412-417.[6] Stadler R H, Blank I, Varga N, et al. Acrylamide from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J]. Nature, 2002, 419(6906): 449-450. 作者: 2023/05/04 09:28
  • 防晒衣是智商税?怕晒黑的各位先别急 流言天气一天天变热,太阳也大了起来,“五一”假期游玩期间,爱美的人们除了涂防晒霜之外,防晒衣也穿起来了。不过,有人会说,穿个长袖外套就能防晒,防晒衣完全就是智商税。其实,跟普通衣服相比,防晒衣的防晒效果更好。分析服装为何能防晒?服装对防止人体受到紫外线伤害起到重要作用,日常穿着的服装面料,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当紫外线照射到服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吸收、透过等现象,这样人皮肤表面受到的伤害就变小了。服装面料的防紫外线效果与纤维材料、织造结构紧密度、织物厚重度、颜色深浅等要素有重要关系。例如,天然纤维中的棉和丝的防紫外效果一般,毛稍好,亚麻最好,化学纤维中涤纶(又称聚酯纤维)的防紫外效果最好;面料的织造结构紧密度越高、越厚重、透孔率越低,防紫外效果就越好。但是,日常服装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有限,若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我们就需要具有较高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防晒衣。图片来源:版权图库专门的防晒衣,能通过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散射或者吸收能力,从而减少透过面料到达皮肤表面的紫外线。防晒衣是怎么防晒的?防晒衣面料实现防晒功能一般遵循两种原理:①屏蔽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例如在面料里层做屏蔽剂涂层整理,或者在面料的纤维中添加屏蔽剂;②吸收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将紫外线吸收后进行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或者无害低能辐射,例如在面料染色时选择对紫外线吸收较好的染料,或者对面料做抗紫外线吸收剂涂层整理。那么,防晒到什么程度才能叫防晒衣呢?按照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防紫外线纺织品必须达到UPF>40,UVA透过率<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UPF值越大时,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UVA是紫外线中波长最长的部分,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UVA透过率越小,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图片来源:版权图库贵价防晒衣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可喜的是,现在大家普遍防晒意识增强了,很多人也会选购防晒衣。但是防晒衣从几十到上千的价位,到底该怎么选呢?其实,我们只要认准一个标志,再综合考虑一下售价,就能搞定了。根据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防紫外线产品应在产品上有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部分:——标准的编号,即GB/T 18830-2009;——当40<UPF≤50时,标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有可能减少。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晒衣必须具有以上标识,这也是消费者在选购防晒衣时最直接的依据。那么,多贵的防晒衣合适呢?其实从面料、设计和工艺的成本来整体考虑,百元以上、并且具有上述标识的防晒衣是可以放心购买的,太过便宜的防晒衣则不建议购买。有些防晒衣售价很高,其中很大部分是包含了品牌溢价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国标的情况下,其对皮肤的防紫外线保护功能相差不大。不过,我们可能也会有个感觉,那就是明明买了名牌的防晒衣,穿上还是多少有点闷,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由材料和工艺决定的,而且其实设计者已经下了很多功夫了。防晒衣怎么才能透气点?图片来源:版权图库目前,市场上防晒衣面料最常见的是涤纶(又称聚酯纤维)、其次是锦纶,或者是涤纶和锦纶交织而成的面料,通常还会添加少量的氨纶提高面料的弹性,提升穿着的舒适性。涤纶和锦纶是两种最常见的化学纤维,它们均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织造而成的面料拉伸强度高、耐磨性好,广泛用于生产户外防护类服装。涤纶面料本身的防紫外线能力比较突出;加之涤纶的各种抗紫外处理技术很成熟,吸湿排汗能力强,使得涤纶成为生产防晒衣的首选材料。锦纶吸湿排汗能力强,导热系数较大,可以提供比较明显的接触瞬间凉感,也被广泛用于防晒衣。防晒衣通常采用较为紧密的织造结构,因为面料结构越紧密,紫外线透过量就越少。一般来说,梭织面料的结构比针织面料更为紧密,紧密的面料结构加之有很多防晒衣采用面料涂层的后整理方式来提高防紫外性能,会造成面料的透气性降低。还有很多防晒衣采用针织面料,透气性比梭织面料好。此外,防晒衣在设计上也会通过一些技术处理来增加透气性,例如在腋下和袖底这些不受阳光直射的部位,采用有网眼结构的面料;还有的防晒衣被设计成宽大的披肩款式,增加了防晒衣与身体之间的空气层,在人体运动的时候有利于身体散热,减少闷热感。在选择防晒衣时,要建议尽量选择冷色系面料的防晒衣;在清洗防晒衣时,尽量轻柔手洗,避免使劲揉搓破坏了面料的防晒整理效果,或者造成织物结构松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防晒衣出现了明显的透光、织物结构疏松的现象,就应该换新的了。结论日常服装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有限,若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我们就需要具有较高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防晒衣。专门的防晒衣,能通过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散射或者吸收能力,从而减少透过面料到达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参考文献:[1]谷建梅. 全民健康安全知识丛书 化妆品安全知识读本[M]. 2017[2]狄宏静,王海广,李杰.防晒衣防紫外性能与服用舒适性评价研究[J].中国纤检,2021(08):70-73.DOI:10.14162/j.cnki.11-4772/t.2021.08.020[3]杨慧娟. 防晒功能生活装的研究和设计实验[D].东华大学,2014.[4]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作者|宋立丹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 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审核|张 杰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总工程师 作者: 2023/05/04 09:26
  • 不要侧躺玩手机!网友:很慌,下次不敢了...... 五一大家过得开心吗?有的人在人山人海的景区里挤挤挤,而有的人选择居家五日游。一待在房间里,就忍不住躺在床上刷手机,你习惯侧躺还是仰卧着玩手机呢?最近,一个#千万不要侧躺玩手机#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自己侧躺玩手机之后,眼睛的近视度数竟然加深了,甚至出现了斜视的情况。来源|微博那么,侧躺玩手机真的会导致眼睛度数增加吗?这种姿势还会带来其他伤害吗?1侧躺玩手机影响视力侧躺玩手机是一种不良习惯,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容易使靠近枕头一侧的眼部血管受到压迫,导致供血不足,时间一长就容易有“膨胀感”,可能会出现短时性的影像重叠和睫状肌痉挛。同时,侧躺玩手机时,我们左右眼用眼不平均,长此以往会导致眼疲劳,造成暂时性单侧视力明显下降,左右眼睛视力偏差。来源丨pixabay躺着玩手机时,我们的手机屏幕距离眼睛很近,人眼肌肉的调节力度会增大,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就容易产生各种不适症状。如容易引起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常见症状为视力模糊、眼睛干涩和眼睛疲劳。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使眼睛长时间向内调节,眼睛调节失败就可能引起突发性的斜视。如果本身有近视,经常高强度、近距离用眼,一定要注意预防出现急性斜视。去年深圳就曾报道过,一名24岁女子侧躺玩手机时,眼珠子突然歪斜,最终被诊断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来源丨pixabay其实无论是否侧躺玩手机,只要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眼疲劳,造成视力损伤,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会加重近视度数。不过,相比其他姿势,侧躺玩手机容易对我们的颈椎产生危害。2侧躺玩手机对肩颈腰的损伤风险当我们平躺在床上时,脊柱受到的压力最小,约为25%,而当我们侧躺时,身体的肩背、腰部与床的接触面积变小,在脏器的重力作用下,脊柱会向下弯曲、旋转,受力大幅上涨,约达到75%。长期侧躺玩手机,脊柱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可能会导致脊柱髓核往一侧隆起突出,导致脊柱侧弯,引发腰间盘突出症。来源|南方卫视腰间盘突出症还容易合并出现骶髂关节紊乱,表现为长期、慢性的腰腿痛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侧躺玩手机时,还会使得腰部、背部的肌肉被过度牵拉,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长期下来也容易导致疼痛。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玩手机?3使用手机的正确姿势首先,要注意手机与眼睛的距离。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躺着玩手机,都要注意避免屏幕与眼睛距离太近,建议保持一臂(约50-70厘米)的距离。其次,要保持光线充足。我们的眼睛会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光线条件。在光线较差时,瞳孔会放大,来捕获更多光线;在光线较强时,瞳孔就会缩小,来减少眼睛内光线的进入量。如果在昏暗环境下玩手机,屏幕光线强,而周围光线极弱,我们的瞳孔就会增加调节频率,也就容易视觉疲劳,还可能诱发急性青光眼,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来源丨pixabay因此,玩手机时一定要保证周围光线充足,同时要将手机屏幕亮度调节到与周围光线没有较大的亮度差异,保证在不费力的情况下就能看清手机屏幕。如果夜晚想玩手机,又不想开大灯影响休息,也可以在床头置放一个小灯,既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又便于开关。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时间。有研究显示,通过对100名大学生玩手机1小时后的视力感觉统计,出现不适症状的比例高达93.9%。因此,我们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观看电子屏幕,建议玩手机20分钟左右,就转换视线,眺望远处20秒,此外,每天看手机屏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4个小时。最后,要注意多眨眼。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每分钟约眨眼24次,每次眨眼,眼睛都会分泌泪液,来湿润角膜,保证眼表的湿润。而玩手机时,由于注意力集中在手机屏幕上,我们的眨眼次数会变少,导致泪液分泌不足,眼表容易干燥,长期下来会导致眼睛干涩,甚至造成干眼症。来源丨unsplash总的来说,不良的玩手机姿势,容易引起诸多眼部疾病。对于现代人而言,看手机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更应该规范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睛的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如眼部干涩、畏光、肿痛等问题,就应该立即到医院就医,切勿怠慢忽视,避免给眼睛造成更大伤害。 作者: 2023/05/04 09:24
  • 7大常见癌症的早期筛查方法,99%的人后悔知道太晚! 逢年过节回到老家,总会听到七大姑八大姨说,谁谁本来身体挺好,能吃能喝能干活,就是不该体检,一体检就发现了癌症,吓得半死。反正她们以后是不会去体检的……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敢体检的原因,如果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怕”。怕检查出有病,特别是癌症。但癌症不是体检引起的,定期体检有助于提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1没有必要做防癌体检?有人认为常规体检意义不大,只有在需要检查特定疾病时才去做检查,而防癌体检更是“没什么用”。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很多恶性肿瘤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多数癌前病变更是几乎没有感觉,直到肿瘤压迫正常组织、影响身体功能,才会表现出症状,这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防癌体检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虽然晚期癌症通常很难治愈,但是早期癌症治好的概率很高,发现、干预越早,治好的概率越高。一项在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筛查研究显示,在由低剂量螺旋CT(LDCT)检出的确诊病例中,94.1%均为IA-IB期肺癌。绝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根治疾病。如果我们想尽早地发现早期癌症,争取治愈的话,一定不能靠症状来自行判断,而是要靠专业的防癌体检。02体检前要收集什么信息?大家在体检前可以想一想:1.近期身体状况具体什么疾病,已有症状,这些问题已经持续多久、发生在什么时间等。2.既往病史、直系亲属癌症家族史癌症通常与一些慢性疾病相关,同时一些癌症存在明显的家族关联性,因此,可以根据相应情况去进行针对性体检项目。3.环境因素本人生活或工作环境里是否存在致癌的高危环境因素。4.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例如长期抽烟、酗酒、嚼槟榔、作息不规律,或长期焦虑、抑郁等情况。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3怎样选择有针对性的筛查项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认为,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的癌症,应该做哪些癌症筛查?1.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重点关注:有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吸烟量≥20包年,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石棉这些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等人群。2.乳腺癌:乳腺X线检查,乳腺B超在我国,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影像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对于高危女性,根据患癌风险的不同,需要提前进行影像筛查。推荐携带高外显率有害突变基因的健康女性,筛查起始年龄提前至25岁。重点关注: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有胸部放疗史(30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10 Gy);40岁以前被诊断有具有小叶原位癌(LCIS)、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或小叶不典型增生(ALH)病史的女性。3.肝癌: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重点关注:各种原因(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所致的肝硬化患者;HBV或(和)HCV慢性感染且年龄≥40岁者。4.胃癌:胃镜重点关注: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Hp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推荐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5.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查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我国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重点关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如HPV16、18型;有外源性的行为性危险因素,包括初次性生活开始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伙伴、性卫生不良、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经期/产褥期卫生不良、吸烟、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免疫抑制、营养状况不良等。6.结直肠癌:肠镜、大便隐血试验重点关注: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另外,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过量、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40岁开始定期行肠镜检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则可从45-50岁起开始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如有报警症状如腹痛、便血、粘液便、便频、大便变细等情况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7.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重点关注:预期寿命10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男性,年龄≥60岁;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4癌症晚期=死亡?当被检查发现“癌症晚期”时,患者心态通常十分痛苦,有人说“反正治不好,拿这个钱游山玩水去吧”。其实,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晚期肿瘤也并非无可挽救。部分晚期癌症是有治愈机会的,所以,不要一听到晚期就放弃治疗!部分癌症疾病在晚期虽然无法治愈,但患者摆正心态,学会与癌症共存,积极接受综合治疗,那么,有些癌症疾病也是有望逐步变成慢性病的。作者:胡忠东 副主任医师 注册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 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审核:李 鹏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来源:科学辟谣 作者: 2023/05/04 09:24
  • 重返月球,航天员还需要过多少难关? 今年2月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公开了2名候选航天员,分别是46岁的世界银行风险管理专家和28岁的外科医生。他们将参与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争取实现日本人首次登陆月球。此前,美国宇航局曾宣布选拔了28名“阿尔忒弥斯计划”航天员,包括14名女性,呼应了这次以月亮女神命名的行动。那么,新时代的载人登月计划在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方面有何特殊之处?航天员可能借助哪些新技术克服新挑战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公开的2名候选航天员“重返月球”更注重人1969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迈出了人类探索外星球的“一大步”,之后“阿波罗计划”分批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而“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目标不仅是“到月球一游”,其“野心”和复杂程度都远远超过“前辈”。该计划将在月球轨道上建立名为“门户”的空间站,近可作为“重返月球”任务的大本营,不时派遣航天员登陆月球,开发月球资源,远可充当载人登火的前哨基地,在恰当时机派遣先行者登陆火星,尝试建设新家园。相比之下,历经10余年坎坷后成功组合首飞的SLS重型火箭和猎户座飞船在整个计划中仅是“开胃小菜”,“门户”的建设才是“第一道主菜”。而在更复杂的系统中,必须更多地考虑航天员的需求和限制。绕月空间站将由美、欧、日等多方联合打造,主体由动力与推进系统、居住与后勤系统、国际居住舱等核心舱段以及加油舱、气闸舱等功能舱段组成,预计能同时对接猎户座飞船、“星舰”和货运补给飞船。该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实施行动的主要基地,猎户座飞船、日本白鹤飞船等负责从地球往空间站补充人员和货物,“星舰”则负责从空间站往月球(远期可能还包括火星)送人送货。这相当于在地月空间建立了半永久性“驿站”,有望开展为期数月的复杂月面任务。由此,“门户”能否支持多名航天员长期驻留,一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一些参与过设计工作的航天工程师表示,“门户”的航天员居住区过于狭小,导致航天员很难站立活动,且舱内大部分空间很可能充斥着设备噪声和振动,进而严重影响航天员的身心健康。为消除质疑,项目团队决定建造真实尺寸的居住舱模型,测试是否存在威胁航天员的隐患,以便在2024年按计划发射“门户”首个舱段。“门户”空间站示意图(来源:美国宇航局)在绕月空间站完工之前,航天员同样任务繁重。按规划,“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第三次任务是载人登月行动。届时,航天员将乘坐猎户座飞船,由SLS重型火箭送往绕月轨道,与提前发射的“星舰”改装的登月舱在轨对接。然后,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前往月球南极降落。这次航天员的月面之旅预计将比“阿波罗计划”更充实,可能会少些探险的刺激和乐趣,却要开展更多的细致琐碎的科研活动,重点是寻找可能存在的水资源,调查地质状况,为后续建立月球基地打下基础。全新挑战无处不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那么纳入空间站项目的新时代载人登月计划会不会放宽航天员的身体选拔标准呢?答案可能恰恰相反。从“阿尔忒弥斯计划”不难看出,新时代的载人登月计划充分吸取了空间站长期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人类至今没有在外星球上长期驻扎过,太空生活体验普遍是在近地轨道的密封设施内,而那里与月球表面环境显著不同。所以航天员在月表长期驻留必将面临很多新问题,包括不同重力环境下生理适应性、辐射危害与防护、心理健康维护、太空医学“盲区”等。在空间站上近似零重力条件,而在月球表面的重力约为地球的1/6。航天员如果在绕月空间站上居住且不时前往月球表面工作,身体需要在与地面差异很大的不同重力环境中不断调整适应。这种不定期变化的重力环境很可能对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等造成目前难以预估的危害。更麻烦的是,航天员在“月球圈”长期工作生活,基本失去了地磁场的保护,更容易受到宇宙辐射威胁,身体不适很可能是常见的状况,某些严重的辐射症状更加令人担忧。事实上,新时代的载人登月任务更加复杂,有可能是人类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在近地空间以外长期活动,必须重点解决宇宙辐射防护问题。这还会给未来的载人探火任务提供更多指导性经验。此外,登月航天员远离地球环境,活动受限,人际关系单一,还要时刻防备着宇宙辐射、设备故障、伤病等风险,预计将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月球昼夜环境与地球相差极大,昼夜交替漫长,昼夜温差可达300摄氏度,遍布荒漠和死寂,必然影响航天员的生物钟和身心状态,引发行为和认知能力下降。由于从月球飞回地球至少需要两天半时间,航天员一旦身体出现异常,迫切需要急救,不可能像近地轨道空间站上那样尽快送人回地面或迎来地面紧急支援,这就对太空生命保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航天员在“月球圈”长期执行任务,对于身心素质和太空医疗系统都将是更大的挑战,选拔工作只会更加严格。再考虑到航天员的月面科研任务“更上一层楼”,在专业领域同样不能放松标准。素质更高“帮手”多环境更加不友好,任务更加繁重,无不要求登月航天员具备更完善的综合素质。美国宇航局给“阿尔忒弥斯计划”航天员设定的选拔条件为:拥有至少1000小时的喷气式飞机驾驶经验或至少3年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宇航局有史以来第一次要求航天员申请人拥有STEM领域硕士学位。之所以要设置如此高的“门槛”,是因为美国宇航局认为,相比近地轨道飞行任务,登月和长期“月球圈”居留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创造潜力等要求更高,航天员还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发挥整体效能。此外,这次月球科考和实验任务跟“阿波罗计划”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对航天员的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提出了特殊要求。从2022年起,入选“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首批航天员陆续接受为期两年的训练,具体项目包括操作和维护空间站、太空行走、驾驶超声速教练机飞行、学习复杂的机器人操作技能等。基础训练完成后,他们必须通过针对登月任务的专题强化训练。比如,他们要提升对于登月和月球环境的耐力、适应能力,学会操作登月航天器,熟悉飞行程序与任务,更不用说考核通过任务核心部分——登月与月面活动训练、月球居留训练、月球科学考察及实验操作训练等。视情况,训练涉及个人和小组合作,甚至是跨系统、全系统参加的大型联合演练。不过,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大发展,未来高素质航天员登月前也会有更多“帮手”。比如,昂贵、繁琐的实物实景训练项目将逐渐被淘汰,航天员在全景模拟器上可以完成登月舱飞行训练、空间站和月表居留训练,涉及各种科学考察和实验器材的仿真操作考核更是不在话下。放眼未来,随着大数据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将获取更丰富、更多元化的数据支撑。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参与任务规划、人员优化组合,确保选出特定飞行和科研任务的航天员团队“最优解”。(作者:李嵩) 作者: 2023/05/04 09:23
  • 韦布望远镜发现神秘星系,其实它们本不应存在 2023年2月,《自然》杂志公布了韦布望远镜的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它发现了一些高红移的本不应该存在的星系,这些星系的恒星质量如此之大,足以颠覆我们现有的宇宙认知。为什么早期存在的大质量恒星能够重塑我们的宇宙观?要说这些星系,还需要先从我们的宇宙认知谈起。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8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它的提出其实是基于一系列的观测证据。在上个世纪1924年的时候,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先发现,当时的仙女座大星云距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要比我们所知道的银河系的尺度还要大,所以就提出来仙女座大星云其实是一个星系,位于银河系之外。而在之后,哈勃继续发现了更多的河外星系。他不仅仅是发现了更多的河外星系,而且还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也就是星系如果距离我们银河系越远,远离我们银河系的速度也就越快,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哈勃勒梅特定律。基于这样的观测基础,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如今所看到的宇宙。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巨大的喇叭形天线时,出乎意料地接收到一种无线电干扰噪声,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而无变化。经过努力,后来他们知道了这就是我们宇宙大爆炸遗留到现在的遗迹。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天文学家薇拉鲁宾通过观察临近星系中恒星的运动,最后提出了暗物质的存在。在二十多年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有发现我们现在的宇宙没有在减速,反而在加速膨胀,基于这样的观测事实,他们又进一步提出暗能量在我们宇宙中的存在。因为有暗能量,宇宙从60亿年前开始加速膨胀。这就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宇宙学的基本常识。太阳系,配图来自图虫网所以我们的宇宙组成,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是包括了正常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种。那我们的宇宙中的恒星和星系,按照我们的理解,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在宇宙早期的一段时间,温度非常高,所以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有到了后期的时候,随着宇宙的膨胀,气体温度慢慢变低,现在的宇宙模型就认为恒星和星系形成,不过星系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小,因为星系之间的碰撞,星系就随着时间变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宇宙模型。一直认识宇宙的早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所以在2021年的时候就发射了能够看到宇宙早期的韦布望远镜。而韦布望远镜观测发现,在宇宙的年龄只有如今3%的时候,按我们的预期,星系的质量当时应该是非常小的,然而所发现星系中的恒星质量是太阳的100亿倍,甚至一个星系中的恒星质量可能是太阳的1000亿倍,接近银河系的质量了。科学家们总共发现了6个类似星系,它们可能会改变人类对宇宙中星系起源的认识。科学家们将这些星系称为“宇宙规则的破坏者”,它们与99%的现有宇宙模型存在矛盾。他们推测,有些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但同时发现6个黑洞似乎不太可能,其中一些很可能是真的星系。新研究中检测到的恒星质量比科学家之前认为的要大100倍。按照科学的说法,这样的星系本不应该在宇宙诞生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得这么大。我们本以为在这个时间点上只会发现微小、年轻的婴儿星系,但却在以前被认为是宇宙黎明的时分,发现了和我们银河系一样成熟的星系。当然还需要之后更多的观测验证这次的观测结果。如果这些星系能被进一步证实,就意味着人类对早期宇宙演变历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星系演变比人类认识到的要快得多。这就需要改变既往宇宙模型,或者改变人类对星系起源的理解。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作者: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审核:韩文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 2023/04/27 09:41
  • 警惕!长期疲劳,可能致癌!10个建议教你正确“自救”→ 累,是很多人的一个日常感受。一天下来往往容易感觉浑身没劲、没精打采、爱打瞌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总之就一个字,累!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这些是身体在提醒你:要休息了!因为长期疲劳,不规律作息,真的会致癌!女性:易患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等;男性:好发肝囊肿、甲状腺瘤等,严重者可致癌变。[1]01从疲劳到癌症只需4步!1.轻度疲劳表现:总想打哈欠、伸懒腰,说明已处在轻度疲劳状态。改善方法:深呼吸,吃少量甜食,以增加血液中氧气浓度及提升血糖值。2.深度疲劳表现:心情抑郁、没胃口、便秘、睡觉时磨牙。改善方法:放慢工作节奏,每周最好做3次锻炼,睡前泡个热水澡使身体放松。3.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表现:肩、背、腰等部位持续性疼痛,也可能长期出现头昏、失眠、口腔溃疡、胃部疾病、便秘等。改善方法:尽早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对症治疗。4.诱发癌变防止癌变,一定在疲劳进展到第三步之前消除它,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4]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2长期疲劳除了癌症还会引发这些病1.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使人的气血耗损,血液运行不畅,直接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就很容易出现感冒等情况。2.肾病人在疲劳状态下,加上工作、精神紧张,特别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腰酸腰痛、腿肿、眼睑浮肿、蛋白尿,甚至导致血压升高、头晕等表现,最终发生肾脏损害。[2]3.肝病过度劳累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容易患各种疾病,包括各种肝炎病毒感染;而长期熬夜则会令肝脏功能紊乱。爱护肝脏必须注意休息与睡眠,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小时。[3]4.心脏不适劳累过度对心脏自然不好。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短暂缺血缺氧的话,就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塞。[4]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5.脑卒中经常熬夜、加班,发生卒中的风险会更高。如果本身是卒中的“高危人群”,比如高血压人群,再劳累、熬夜,很容易让血压骤然上升,导致脑卒中。[5]6.眼出血眼睛里的血管非常细,也特别脆弱,工作强度和压力一旦让眼睛感到紧张,就容易发生血管过度充血,血管就容易爆裂出血。眼睛出现红血丝,建议进行冷敷,让血管收缩,防止继续出血,48小时后可以改用热敷,减轻红眼症状。[6]7.咽炎咽炎一般是病毒或细菌入侵咽部引起的。而劳累和压力就是咽炎的“助推器”,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和生活不规律,极易打破身体常驻菌的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诱发咽炎。[7]8.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虽然好发于老年人,但年轻人、中年人同样会得此病,发病往往是在比较疲劳、免疫力较低时。[5]03这份抗疲劳攻略请查收!1.多吃新鲜蔬果多吃水果、蔬菜、菌藻类,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抗压食物,远离快餐等增压食物。按时吃早餐,早餐可以让人维持较低的压力水平。2.摄入充足的水分当人体缺少水分,血液就会开始变稠,并且不能将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人就会感到疲惫。因此,每隔两个小时就应当摄入至少250毫升水,避免身体出现缺水症状。3.避免在午后摄入过多咖啡因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00~300毫克咖啡因(2到3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会使人的精力更加充沛。但如果午后摄入过多咖啡因,人体难以在睡觉之前将其代谢出去,则会严重影响睡眠,使你第二天感到疲惫。4.每天走1小时每周至少三次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每次持续0.5~1小时,有助于恢复正常血流,产生热量,提高代谢,为身体补充能量。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5.脸上喷点水可以选择淋浴放松一下,如果没有条件淋浴,往脸上喷些水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6.做做深呼吸工作量增大时会感觉压力大,这与此时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和血糖下降有关。花5分钟进行深呼吸,慢慢地吸气,然后憋气几秒,再慢慢地呼气。7.做喜欢的事周末选一天完全属于自己,不想工作不想压力,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放松身心。8.向别人倾诉向他人倾诉能帮你摆脱负面情绪,给情绪一个出口,可以使你恢复最佳状态。9.尽量少生气尽量少生气,愤怒对人的身体有很多负面影响,它会影响人的心肺功能,并让你更容易感到疲倦。10.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混乱的环境会给人失控的感觉,定期清理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它们井然有序,可以有效调节心情,远离压力。[1]生活和工作中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和经常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减轻心理压力,身体健康才是一切之根本!本文综合自:[1]2023-04-13四川省肿瘤医院《不要再熬夜了!从疲劳到癌症只有4步》[2]2006-11-02健康时报《过度疲劳会伤肾》[3]2012-08-15家庭医生在线《肝脏很受伤!九成九网民有伤肝行为》[4]2011-08-29成都晚报《成都三大医院报告:心脏性猝死多为青壮年!》[5]2015-12-08羊城晚报《年关将至 中年女性当心累出这些病!》[6]2016-05-31健康时报《过度劳累小心眼出血》[7]2016-12-28澎湃新闻《冬季咽炎高发,烟酒、疲劳、压力是“助推器”》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 2023/04/27 09:28
  • 为什么每次在地铁上睡着后,到站时都能刚好醒来?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公共汽车或地铁上,听着熟悉的到站和广播提醒,迷迷糊糊间就睡着了,但神奇的是自己总会在快要到站时醒来。来源丨Pexels可为什么我们明明在车上睡得很香,却偏偏能在到站之前醒来呢?难道是住在目的地的“土地公”悄悄潜入脑海把我们喊醒了?还是我们天生就有这样的“超能力”呢?生物钟的作用生物钟(body clock)又称生理钟,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决定,它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反映了生命物质的规律与周期性运动。人的生物钟就是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和行为等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生物钟是生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被环境选择出来的一种预见和预警机制,它可以预见一个规律事件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到点就要吃饭、睡觉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每天都有固定的上下车时间,久而久之,生物钟就会把这个时间记下,它能感知你什么时间需要下车,并在此之前让身体自然苏醒,做好下车准备。但是你却认为,欸?怎么刚好在到站前就醒来了!来源|wiki.smzdm.com但如果你是第一次乘坐这辆车,或是每次搭车的时间都不太一样,人体的生物钟也就没有办法辨认,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睡过站的情况啦。潜意识的告知如果把我们的心理意识活动比成一座巨大的冰山,那么浮在水面上的那个小角就相当于我们可以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称为显意识;而水面下更大的那一部分则是我们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也就是潜意识。来源|unsplash潜意识是指那些并未达到显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在一些研究讨论中,潜意识也用于表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说的前意识,即那些虽然没有被人们直接关注,但只需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快速意识到的内容。例如,我们通常会忽略树上的蝉鸣、风声或加热和冷却系统的嗡嗡声等背景噪音,但只要我们愿意,将这些声音带到我们的意识中并不难。同样的道理,在车上睡着前,潜意识就已经反复暗示你应该在哪站下车了,虽然下车这件事情在睡觉过程中并未到达意识状态,但大脑依然会将其作为一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到站前把你唤醒,是不是很神奇?来源|pixabay鸡尾酒会效应尽管在车上睡着了,但我们还是能听见即将到站的广播提醒,这多亏了大脑的警卫员——耳朵。可为什么我们自己意识不到呢?事实上,人的听觉是有选择性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效应是指:大脑能够将一个人的听觉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刺激上,同时过滤掉一部分其他的声音。这种现象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声音上时;二是我们的听觉感官受到某些特定刺激时。举例来说,当一部费脑筋的悬疑剧进行到关键剧情时,你正聚精会神地听主人公推理,自然对现实中的其他声音“充耳不闻”;或是当你处在一个陌生且吵闹的环境中时,突然听见熟人的声音或是有人提到你的名字,尽管周围很嘈杂,你也能马上注意到。同样地,虽然在车上睡着了,但在鸡尾酒会效应的影响下,我们的听觉注意力会集中在要下车的站名上,当听到即将到站的广播提醒后,我们就会立刻清醒过来了。来源|知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车上的睡眠很浅,很少会进入深睡眠状态。事实上,在嘈杂的车厢环境里,每隔一小段时间我们都会醒来一次,下意识查看是否到站了,如果还没有,我们就会继续入睡。因此,有时候你会感觉在车上睡得不踏实。以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几种常见解释,当然,如果你是在非常疲惫的情况下睡着的话,睡过站的几率就会非常高,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让身体太累了。 作者: 2023/04/26 09:3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