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目录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二)形势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三、国家水网总体布局  (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  (二)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  (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  四、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  (一)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  (二)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  (三)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  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一)提高河道泄洪能力  (二)增强洪水调蓄能力  (三)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  (四)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  六、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  (一)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  (二)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三)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七、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安全发展  (二)推动绿色发展  (三)加快智慧发展  (四)统筹融合发展  (五)完善体制机制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二)加强组织实施  (三)加强政策保障  (四)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国家水网顶层设计,编制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成功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新时代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纵横交织的自然河湖水系网络,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天然条件。河湖水系是水流的载体,具有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我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5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2865个。河湖水系相互交织,形成复杂多样的河网格局和生态系统,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本底条件。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我国已基本建成防洪减灾、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之重器发挥巨大效益。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调控能力约30%;5级及以上堤防约32万公里,保护了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区;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7亿亩。各类水利工程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水系连通和人工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连通河湖水系、构建江河水网的实践探索,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宏伟工程仍在发挥重要作用,造福中华民族。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跨流域跨区域水网格局逐步形成。部分地区在水网建设和河湖水系连通方面的实践,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由于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绿色智慧发展亟待加强,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二)形势要求当前,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生态环境累积欠账、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目前,全国仍有3%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为Ⅴ类、劣Ⅴ类,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158亿立方米。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水质维护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又实现“还水于河”,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迫切要求。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易受流域性洪水、强台风等冲击,中西部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灾害等威胁,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大多干旱缺水、生态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洪涝干旱防御工程标准,维护水利设施安全,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发展模式,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二)工作原则——立足全局、保障民生。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统筹推动国家水网建设,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把节水作为实施国家水网工程的基本前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水网工程布局,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提高重要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人水和谐、绿色生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国家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系统谋划、风险管控。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兴利除害结合,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着力提升国家水网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坚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方面作用。创新国家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更好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能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江河湖泊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洪涝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明显增强;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美丽健康水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四)主要任务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重点河段河势控制,针对重点河段适时开展提标建设,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织密国家水网之“目”。结合国家、省区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三、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共同发挥保障水安全的作用,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国家水网主骨架由主网和区域网组成。未来根据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主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区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水网。(二)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充分发挥长江、黄河等国家重要江河干流行洪、输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扎实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用足用好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能力,提高工程供水效益。坚持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深化方案比选,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江河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统筹考虑重要区域水安全保障需求,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推进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重要江河堤防达标提质升级和河道综合治理,相机新(扩)建重要分洪通道,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江河行洪排洪能力。四、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针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分布特点,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采取“控需、增供”相结合的举措,在深度节水控水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依托纵横交织的天然水系和人工水道,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互济联调,推进科学配水、合理用水、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提高缺水地区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一)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兼顾生态、航运、发电等用水保障,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战略性输水通道,优化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二)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开展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完善城市供水网络布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护,改善供水水质,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形成多水源、高保障的供水格局。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统筹用好当地水、外调水,强化地表水、地下水联调联供,加强再生水、淡化海水、集蓄雨水、矿井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和安全利用水平。在易旱地区,加强抗旱引调提水工程和水库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源调配和抗旱供水保障能力,保障干旱期城乡用水需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在东北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骨干工程体系,创新并推广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机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三)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加快推进已列入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加快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海岛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针对水旱灾害防御新形势新要求,从流域整体着眼,以大江大河大湖等重要江河湖泊为重点,开展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布局,做好洪涝水出路安排,综合采取“扩排、增蓄、控险”相结合的举措,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分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科学提升洪涝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统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重要城市、重要经济区、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一)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以河道堤防达标提标建设和河道整治为重点,加快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全面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要防洪城市的重点河段,按照流域防洪规划和规程规范等要求,复核防洪能力,修订防洪标准,适时开展提标建设。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实施沿河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重要城镇和人口较为集中的河段治理。对北方地区河流,重点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减轻河道淤积萎缩,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对南方地区河流,重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蓄洪空间,协调干支流关系,统筹防洪与排涝,减轻干流防洪压力。新(扩)建一批骨干排洪通道,解决平原河网地区外排通道不足、洪水出路不畅等问题。加强河口治理,规范入海流路,保持河口稳定畅通。(二)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加快实施一批流域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提高江河洪水调蓄能力,努力争取流域洪水防控的主动权。长江流域重点推进上游渠江、沱江,中游清江水系,下游水阳江、青弋江等支流控制性枢纽建设;黄河流域重点加快东庄等控制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古贤等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开展上游潢河、汝河等支流,沂沭河及山东半岛重要行洪河道洪水调控工程建设;珠江流域加快西江、柳江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东南诸河推进钱塘江、赛江等控制性枢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加强科学调度,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发挥调蓄工程综合效益。(三)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根据流域洪水出路安排和防洪保护要求,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加快推进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确保正常分蓄洪功能。加强蓄滞洪区土地利用、产业引导、人口规模管控。有条件的地方科学有序实行退田(圩)还湖。禁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保护行蓄洪空间。以恢复蓄洪空间、行洪通道、生态空间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双退”或“单退”方式,开展洲滩民垸分类整治,恢复行洪滞洪功能。优化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案,引导区内人口有序外迁。(四)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和防洪形势变化,科学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增强全社会安全风险意识,有效应对超标洪水威胁。提升流域防洪智能化水平,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项措施。加强水库群等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防洪工程体系整体优势,全面增强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针对病险水库水闸、中小河流暴雨洪水、山洪灾害等突出风险点,及时有效消除风险隐患,提高应对洪涝灾害能力。六、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流域上中下游,兼顾地表地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一)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按照重塑和保持河流健康生命形态的要求,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加强节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退减挤占的河湖生态用水,开展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问题。加强河湖监管巡查,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河道河湖清淤整治清障、生态整治修复、水系连通,改善河湖水循环和水动力条件,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加快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及岸线保护范围,加强岸线功能分区管控,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打造生态宜居、亲水便捷的沿江沿河沿湖绿色生态走廊。推进大江大河河口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加强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区及输水干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二)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华北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确定地下水取用水量和水位控制指标基础上,采取强化节水、禁采限采、水源置换等综合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按照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要求,实行分区管护。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利用当地水、外调水和再生水,实施超采区地下水回补,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三)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加强青藏高原“中华水塔”保护,加大封育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实施林草植被恢复等预防保护措施,提高林草植被综合覆盖度,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三峡和丹江口库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坡耕地、淤地坝、侵蚀沟、崩岗治理等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提升治理效益。以流域为单元,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筹配置沟道治理、生物过滤带、水源涵养、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七、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推进安全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高标准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对已建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水网整体安全性。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复核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分析洪涝灾害风险,优化防洪区划,对沿河城镇级别、人口规模等保护对象重要性提升或新增防洪任务的河段,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快制定修订水网工程技术标准,健全与水安全保障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推进工程建设时同步配套完善监测计量设施。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以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等风险防控为重点,健全国家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确保水网工程运行安全。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制定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化解突发水安全事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二)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国家水网建设要充分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建设节水高效水网工程。对水资源超载区水网建设,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大力推动各领域节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增加水源补给,退减挤占的河道生态水量,压减地下水超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水资源尚有开发潜力地区水网建设,要充分考虑河流水系、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调入区与调出区,统筹相关区域用水需求,合理确定可调出水量,为构建水网提供水源支撑。建设生态水网工程。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国家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优化水网工程布局和建设方案,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水网工程建设应尽量避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避免压覆重要矿床。河道治理、堤防加固、引调水、调蓄水源等水网工程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因地制宜对已建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深入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及绿色转型升级,建设绿色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网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健全流域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工程建设中注重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水文化。(三)加快智慧发展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深化国家水网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推动水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自然地理、干支流水系、水利工程、经济社会信息为主要内容,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加快构建映射物理水流过程及其响应过程的数字化场景,提升水网工程数字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推进水网工程与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大数据中心及流域分中心建设,构建国家水网调度指挥体系。通过智慧化模拟,支撑水网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平。完善水网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四)统筹融合发展加强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互联互通。统筹国家、区域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的衔接和互联互通,做好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发挥水网工程整体效益。北方缺水地区依托跨流域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完善省级水网,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逐步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南方丰水地区通过水网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统筹调配水资源,增强河湖水动力。有序推进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依托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水系连通,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推进再生水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者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完善灌排体系,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提高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国家水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及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提高灌区输配水效率。推进水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发展,加强国家水网与水电基地协同融合。推进水网与能源产业布局融合发展,在强化节水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承载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规划水网建设,保障重要能源基地合理用水需求。推进水网与航运融合发展,加强水网与水运通道统筹,结合流域综合规划,科学论证和有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巩固长江黄金水道、珠江、大运河黄河以南段等航运主通道,加强江汉运河、江淮运河等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平陆运河建设。(五)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对国家骨干网建设,由中央或省级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对省市县水网建设,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优势的水管单位、供水公司、投融资平台等,组建水网建设运营实体。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符合条件的水网项目建设运营。健全水网良性运行机制。完善国家水网调度运行机制,提高水网运行效率和效益。研究建立水网运行调度管理等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规范明晰用水权,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与经营性供水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健全水网工程运行管护常态化机制,积极推进管养分离,促进管理专业化、标准化。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集中管理模式,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八、保障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国家水网建设正确政治方向。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调动各级干部建设国家水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如期完成本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二)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国家水网总体设计和组织保障,完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纲要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通盘考虑、分区施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等,科学有序推动各级水网工程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创新省级水网建设推进机制,开展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深化水网工程前期论证,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布局和方案,力争实现水网综合效益最大化。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将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滚动实施。“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一批规划依据充分、前期工作基础较好、地方建设积极性高的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三)加强政策保障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完善立项审批、资金投入、用地用海、生态环境等配套政策,积极支持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加强水网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协调,将国家水网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中央投资对国家水网工程建设予以支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合理回报机制,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对有发电、供水等经营收益的水库和引调水工程,探索和规范推行项目法人招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参与工程建设运营。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四)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开展国家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运用系统论、网络技术等理论方法,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强国家水网科研能力建设,依托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建立国家水网科研基地。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广使用实用技术。加快水网建设相关领域科技人才培养和实践锻炼,培育领军人物和专业化科研技术创新团队,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 2023/05/29 09:13
  • 叹气、抖腿、跷二郎腿……这7个小动作很伤身,快改掉!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动作、小毛病,比如咬嘴唇、咬指甲,但你可能没想到,这些小毛病其实对身体也有不少危害。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会伤身的小毛病。01咬嘴唇:引起唇炎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医师季彤表示,嘴唇是很脆弱的,经常咬嘴唇会造成嘴唇皲裂起皮,还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唇炎。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长期咬嘴唇,口腔里的颞颌关节得不到休息,容易引发颞颌关节炎。还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平时多涂润唇膏保持嘴唇的湿润,减少咬嘴唇。当紧张或考虑问题咬嘴唇时,可以用吹气或者咬牙来分散一下注意力。02咬指甲:小心甲沟炎上海长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苏渊表示,咬指甲会伤到手指表皮,会使指甲缘出血、指甲畸形,还易招致咬指甲癖和甲沟炎等,并与口腔感染相互传染,影响口腔健康,如引起牙龈的吸收、门牙缘出现裂痕等。很多家长为制止孩子咬指甲,就在指甲上涂苦、辛、辣的东西,这些只能暂时有用,过不了几天又犯了。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咬指甲癖的防治关键应是心理治疗。要弄清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消除让他紧张、忧虑的因素。另外,还可通过玩游戏来分散其注意力。03叹气:损害呼吸系统过度的叹气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处于恐慌状态的人经常会频繁地叹气,这使得他们经常出现换气过度综合征,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末端麻木等。如果想改掉这个习惯,可以有意识地隔一段时间就做几次深呼吸。04抠鼻孔:易引起细菌感染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三科主任医师梁珍表示,经常用手挖鼻孔,有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和鼻前庭皮肤的损伤,并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经常抠鼻孔还可能造成鼻结核。鼻结核早期症状常很轻微,可出现鼻塞、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病变向深层发展,破坏软骨,甚至可造成鼻翼塌陷等。如果想清理鼻腔,可以自己配制盐水,浓度为0.9%,要用无碘盐。也可以购买专用的鼻腔清洗器,每天给鼻子洗个澡。如果感冒时,鼻腔内分泌物较多引起干痂,可用棉签蘸水后湿润黏膜再轻轻地将干痂拨出来,千万不要随便挖鼻孔。05跷二郎腿:容易腰疼跷二郎腿会导致骨盆倾斜,腰椎承受压力不均,造成腰肌劳损,同样也会导致腰椎间盘受力不均,长时间这个姿势很可能会腰间盘突出。此外,还会提早出现退化性关节炎,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臀桥训练有助于改善二郎腿。身体平躺在垫上,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腿微微分开至略宽于肩并弯曲呈60度角,吸气同时收紧臀部,并依靠臀部的力气将下腰部抬起使整个躯干从肩部到膝盖基本处在一条直线上,至最高点后稍停5秒,然后慢慢下放至几乎接近地面的位置即停止。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6抖腿:加重焦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云成表示,很多人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抖腿、转笔、打响指等。这些习惯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赖。有些人依赖抖腿等小动作来缓解焦虑,结果往往演变成不做小动作就会加倍焦虑。抖腿在多数情况下并非疾病,也没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但在社会文化中,抖腿是一种很不雅的行为,会引起旁边人的不满。可以用运动、娱乐等积极健康的方式替代。07皱眉:显得衰老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克明表示,经常皱眉头,额头的川字纹和抬头纹会越来越深,看上去更加老态和压抑。另外,有些皱眉可能和面部神经麻痹有关,建议去医院神经外科检查是否是面肌痉挛引起的。改正皱眉这个小动作,可以让亲友在你皱眉的时候及时提醒你,不过,最好还是从内因上寻找答案。来源:健康时报复核:李南南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 二级调研员 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 作者: 2023/05/29 09:01
  •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人类第一次在太空安插的“隐蔽杀手”是怎样的? 在1950年代末第一批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坐拥冷战最高航空航天科技水平的美国和苏联,自然开始思考军事人造卫星和对应的反制手段。在经历了一系列并不非常成功的高空核试验和核弹头反卫星武器后,科学家最终走上了“反卫星卫星”的道路。轨道上的舞蹈相较于现在常见的军用、民用卫星,1950年代末期的“先驱者”们并没有独立改变轨道的能力,第一批人造卫星以探索目的为主,技术相当不成熟。在苏联科学院院士切洛梅的带领下,OKB-52开始了让卫星具备独立改变轨道平面和高度能力的尝试。作为美国实验“科罗纳”侦察卫星和“大胆猎户座”反卫星导弹的对应措施,这一计划在1961年被加入了反卫星防御系统项目,正式作为一项反卫星武器进入开发流程。图为:现代高清重置的“飞行”1号图像(图片来源:外网资料)不同于使用高空核爆的EMP效应达成杀伤,苏联的“反卫星卫星”期望通过更加“无污染”的方式实现对目标的摧毁。虽然释放大量破片依然会严重妨碍相近轨道上的其他航天器,但是相较于只要靠近即可产生严重附带损伤的辐射尘带,常规杀伤手段的破片只有撞击伤害,更容易通过规避危险轨道来解决,误伤己方单位的概率大大降低。但是常规杀伤手段需要的精度非常惊人,不同于大气层内航空器基于目标高度和速度进行空战,轨道上的航天器提升轨道高度依靠的更多是加速变轨而非垂直方向的机动。想要让攻击卫星进入目标卫星的杀伤范围甚至直接交汇,对于1960年代的电子技术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苏联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尝试,最终基于1960年代的电子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复杂但是有效的控制逻辑:卫星的主要控制由地面进行,根据目标卫星的状态由地面控制站指令进行变轨。而在较近的距离,当时的电子技术不支持高分辨率的电视图像传输,科学家为卫星安装了一整套雷达和内置计算机,用于在末端彻底脱离地面控制,雷达发现目标后锁定并且独立完成杀伤。不同于大气层内航空器总是需要考虑地面回波干扰雷达搜索,卫星上的“对天”雷达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杂波干扰,目标截获非常明确,即便不使用多普勒雷达也可以获得很好的锁定效果。在明确目标卫星的位置后,卫星内置计算机会计算撞击航向,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使用火箭发动机快速抵近并释放破片进行杀伤。图为:作为杀伤破片的5毫米钢球(图片来源:网易)1963年,苏联的第一枚可变轨卫星发射升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独立变轨能力的航天器。该项目系列卫星被冠以“飞行”的名称,在1963年进行了变轨能力的充分测试,证明了成为反卫星武器的能力。这一项目最终被称为“卫星歼击机”。矛与盾为了“卫星歼击机”的项目研发需要,苏联必须有足够的“靶标”卫星用于实验才能确保“卫星歼击机”具备完整战斗力。在此之前,美苏双方的反卫星武器实验大多没有安装完整战斗部,更没有实战摧毁特定目标的测试。为了满足测试需要,科学家们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枚“装甲卫星”。为了确保可以承受“卫星歼击机”的多次攻击,使用了钢制装甲保护层保护内部仪器。装甲卫星被命名为“郁金香”,可以检测发现“卫星歼击机”释放的杀伤破片,可以承受3枚“卫星歼击机”的攻击,并且拥有变轨能力以保持轨道,做好一个优秀的靶标。第一枚“郁金香”装甲靶标卫星于1971年发射升空,最终在同年被“卫星歼击机”摧毁,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反卫星武器测试。图为:未发射的金刚石空间站(图片来源:网易)作为对美国航天技术进步和可能的反卫星能力的担忧,苏联科学家在同一时期提出了使用火炮对卫星攻击或进行自卫的空间站项目。相比于“卫星歼击机”来说,这一项目允许人员在轨道上滞留并且操作航天器,操作精度和可靠性有更高的保障。同时搭载火炮的武装空间站并不是一件一次性的兵器,可以进行重复使用,也可以用于对地侦察摄像任务,在经济成本上更值得期待。科学家在空间站上简单粗暴地固定了一套23毫米航炮,这一项目被称为“金刚石”。“金刚石”计划与“礼炮”空间站并行发展。在1971年“礼炮”1号空间站成功部署后,1973年“金刚石”1号,同时也是“礼炮”2号进行发射,结果因为压力泄露最终被放弃。1974年,“金刚石”2号,同时也是“礼炮”3号终于成功进入轨道,并且在1975年在遥控状态下向靶标发射了23毫米航炮,成为了第一件在太空中进行发射的武器。相较于电子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冷战期间的反卫星武器发展可谓历经磨难。从最早的核反卫星武器到苏联的常规反卫星武器尝试,无一不是工程学上的奇迹。在尚且没有现在数字电路和先进计算机的情况下,科学家榨干了手中每一份可用的技术,用“简单粗暴”和精妙的工程学和自动化控制设计实现了令人咋舌的太空武器系统。其中“卫星歼击机”项目一直沿用到1993年,而“金刚石”计划则直接导向了后来更先进的太空武器平台,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作者简介:黄天,媒体工作者,主要从事军事、科普相关媒体工作,长期研究冷战军事科技发展历程 作者: 2023/05/26 09:15
  • 中国科学家最新突破!像纸一样的太阳能电池来了 超薄、可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来了!我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边缘圆滑处理技术,基于该技术研发的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薄如纸,厚度60微米,而且可以像纸一样进行弯曲、折叠。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图1. a, 柔性太阳电池硅片弯曲半径小于5毫米;b,柔性太阳电视弯曲角度超过360度。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制备工艺完善以及转化效率高的优点,是光伏市场的主导产品。“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5%以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狄增峰介绍。现阶段,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地面光伏电站,如果将其做成可以弯曲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就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背包、帐篷、汽车、帆船甚至飞机上,为房屋、各种便携式电子及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提供轻便的清洁能源。图2. 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成功应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光伏建筑一体化、车载光伏等领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刘正新表示,此次研究通过简单工艺处理实现了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并在量产线验证了批量生产的可行性,为轻质、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同时,研究团队开发的大面积柔性光伏组件已经成功应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建筑光伏一体化和车载光伏等领域。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官网 作者: 2023/05/26 09:14
  • 被轮番亲吻,高烧近40℃!这些行为千万别做! 最近,#婴儿被亲友轮番亲吻高烧近40度#这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013 个月婴儿被一家人又亲又摸发烧近40℃送进医院近日,嘉兴曹女士带3个月大宝宝回娘家,一家人对孩子格外喜爱,抱着娃又亲又摸,没想到当天宝宝就突发高烧。据曹女士介绍:当时也提醒过家人最好别亲,孩子太小抵抗力差,但是老年人觉得孩子都是亲过来的。下午宝宝就发烧到 39.7℃。就医后,孩子被诊断为病毒感染。医生还询问,家长是否带孩子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家里是否有人感冒发烧或者近距离接触孩子。“但家里人都没有发烧,所以认为宝宝发烧可能是被大人身上的病菌传染了。”医生建议,尽量不要让大人随意亲宝宝的嘴和手,比较容易感染病毒。02网友热议:亲不是爱!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亲不是爱。也有网友表示,家里就有“同款长辈”。03曾有婴儿因为被亲吻险丧命这7种情况,千万别亲宝宝!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每年过年期间,都会有类似事件发生。医生提醒:不要随意亲孩子,尤其是,不要动不动嘴对嘴亲。此外,最好也不要亲孩子的手,有些爱吃手指头的宝宝,很可能把刚刚被亲过的小手放进口中,这样会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尤其要避免以下 7 类人群的亲吻:1. 腹泻、肠道感染者致病菌通常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经口传播。宝宝胃肠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无论细菌、病毒侵犯胃肠道,都易造成感染。2. 化浓妆者化妆品所含成分,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3. 感冒患者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极易通过亲吻传播。4.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家长也要避免帮宝宝咀嚼食物、舔试温度、口对口喂食的情况。这种亲昵的行为,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还会继发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5. 口腔疾病患者口腔患有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唇部会有大量致病菌存在,与宝宝亲吻时,病菌会趁机潜入孩子口腔及体内。6. 皮肤感染者皮肤出现皮疹、溃疡,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很多都可以通过口腔唾沫,近距离接触等传染。有的皮肤病对成人的危害可能并不严重,但对婴儿来说可能是致命的。7. 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有一些传染病隐蔽性很强,无明显临床表现,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却具有传染性,比如开放性肺结核或者肝炎病人、EB 病毒感染者。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福州晚报、人民网、星视频、深圳市儿童医院、网友评论 作者: 2023/05/24 09:07
  • 钟南山最新预测!6月底或出现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 5 月 22 日上午,在 2023 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表示,能覆盖 XBB 变异株的疫苗有 2 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钟南山说,根据多方面材料判断,4 月底、5 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这是我们预料到的”。钟南山表示,基于 seirs 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 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 6 月底,约 6500 万每周。钟南山认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 30 多人,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 XBB 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经有 2 种针对 XBB 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5 月 18 日,世界卫生组织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 XBB。6 大热点问答↓↓↓ 作者: 2023/05/24 09:06
  • 有没有健康又不长胖的零食?真相→ 吃零食的人越来越多不止为了抵挡饥饿更多人是为了美味、减肥有时候也为了打发时间可选择的零食种类也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吃点什么好呢?存不存在“最健康”的零食?对于健康人,最健康的全天饮食方案是存在的。目前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就可以满足多数人的健康需求。但饮食需求在人生不同阶段有很大差异,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哺乳期、老年时期。疾病状态也对饮食有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均有各自的饮食要求。而零食作为全天饮食的一部分,健康程度取决于与膳食指南的一致性。所处的人生阶段、健康状况及正餐内容不同,对零食的需求自然不同。并且适用于所有人的吃零食频率、时间及种类是不存在的。不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健康零食。如何选择最适合我的零食?首先将自己当前正餐与膳食指南进行比较,若发现某些成分缺乏,可以用零食补足。多数人正餐中纤维素含量不足,蔬菜水果就是优秀的零食。正餐吃鱼禽蛋肉奶少的人,零食就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种类。补充缺乏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要避免过量摄入。多数人正餐中的能量和盐已经很多,因此只能选择能量低的零食,并且避免高盐种类。另外,饮食中添加糖及脂肪主要源于零食,即使正餐只吃沙拉,几杯奶茶下去添加糖和脂肪的量还是会超标。除了营养成分的平衡,为了预防龋齿应尽量减少高糖的饮食。为婴幼儿选择零食时,尤其注意避免可能引起窒息的种类(如葡萄、坚果及果冻等),另外要考虑生长发育的需求。存在特殊需要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零食。如贫血者可补充富含血红素铁的零食,高血压及心脏病者避免高盐零食,糖尿病者避免高糖零食,根据体重目标调整零食种类,为保证运动状态提前适当进食等。合并疾病不是禁止零食的理由,增加进餐次数有利于改善血压及血脂 。吃零食长胖还是减肥?除了是否好吃和健康,零食对于体重的影响应该是最受关注的方面。那么,零食真的会长胖么?不一定,有人吃零食长胖,也有人越吃越瘦。这不仅取决于吃零食的频率、时间、成分、固体还是液体,还与一起吃的人、场景及状态有关。对于正餐摄入能量不足、部分营养成分缺乏及体重过轻的人,零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餐吃不下的食物,可以分散在全天其他时段吃,尽量补足各种营养素。如果正餐已经包含足够甚至过多的能量,再加上零食(特别是高糖高脂肪的种类),体重自然控制不好。吃不对就长胖01 成分及形态不合适影响零食与体重关系的因素,除了总量,最重要的是能量与营养。一定重量的零食所含能量越高,有益的营养成分越少,越容易让人长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可乐及奶茶等添加糖饮料,其次是高糖高脂肪的甜品、饼干、薯片及炸物等。同样是新鲜水果,完整食用可以作为不错的零食,榨成果汁会因为糖吸收快及饱腹感低容易使人长胖。02 不饿,只是想吃你吃零食是因为饿,还是仅仅感觉无聊?人们感觉饥饿时更可能选择有益健康的零食,不饿时候则容易选择高脂肪高糖高盐的种类。为了打发时间吃零食更容易增长体重,并且导致营养不均衡。03 场景不适宜多数人在家或工作场所时会选择更健康的零食,在其他地方容易吃得过多,并选择使人长胖的种类。比如在家追剧可能吃个苹果作为零食,但去影院看电影则免不了买桶爆米花。大家知道品种繁多的自助餐容易吃多,零食也是一样,通常可选择的种类越多吃的总量越大。所以外出时吃零食需要格外注意控制,特别是面对多种不同零食的情况。04 吃得不够投入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注意力不在食物本身,而是边吃边追剧或玩游戏,不仅当时容易吃过量,下一餐也会吃得更多。而且吃零食时关注的内容越无聊,吃得越多,所以没有选好剧也可能是你体重减不下来的原因之一。05 用零食减压发泄情绪不好及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大家更偏爱能量、糖及脂肪含量高的零食,特别是女性。如果不加控制,刚吃完心情变好,之后又会为身上的脂肪后悔。另外,有研究发现吃零食的量受同伴影响。看到朋友吃得多,自己也会不自觉的多吃点。即使单独进食,别人留下包装大小等线索也会左右你的选择。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晚上吃零食容易长胖”。确实晚上吃零食的人多数比白天吃的人胖,不过时段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是白天人们更愿意选择水果蔬菜等作为零食,晚上更偏好高能量零食,并且边吃边做别的事情,导致吃得更多。吃零食减肥,也有技巧除了泻药,绝大多数东西都不可能吃得越多体重越低。下面的推荐是关于怎样尽量避免摄入能量超标,以及在减肥时如何能不那么饿。如果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减肥时正餐营养全面又不饿,没必要强行加零食。01 纤维素饱腹感强零食中纤维素含量越高,饱足感觉越强,减少下一餐进食量的效果越好。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并且热量较低,适合用于饥饿时填肚子(脂肪及糖含量非常高的水果只能少量食用,如榴莲、牛油果及枣等)。主食类食物也可以作为零食,吃全谷物制作的食物(燕麦等)会比精细米面(白面包等)更不容易饿。02 高蛋白质零食有益吃块肉干是不是比等能量的饮料或冰激凌不容易饿?相对于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含量高的零食,高蛋白质零食的饱腹感最强。而且吃高蛋白质零食后,比较容易拒绝高糖高脂肪的诱惑,甚至可能提高认知功能 。减肥时可以选择奶制品(无添加糖的酸奶及牛奶等,如果每日食用量大应选择脱脂或低脂奶制品)及坚果(无盐)作为零食。03 适合多数人的零食频率、时机及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适宜吃2~3次零食,最好选择在饥饿的时候食用。零食总能量应占全天饮食的5%~15%。大致相当于成年人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加一小杯无添加糖的酸奶(100~150克),再加两个原味核桃。04 选择从购买开始尽量饱腹时逛超市以免饥饿冲动下买了容易长胖的零食,并且常备一些能量低的零食,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对于预包装的零食,尽量选择份量少的。好吃的零食一旦开封,谁会吃到一半停手呢?最后,还有一种能减肥又有饱腹感的方法——多喝水。这是明确有效果并且最简单易行的方式,但要喝没有能量的水,可乐、奶茶、加了糖和奶的咖啡都是零食,不是水! 作者: 2023/05/23 15:07
  • 《银河护卫队3》这一设定引热议,太阳背后真有一颗“反地球”? 在近期上映的《银河护卫队3》中,超级大反派“至高进化”(the High Evolutionary)创造了一个新的星球。它的尺寸、质量、基本环境都和地球一致。但在“至高进化”的计划中,要利用这个新的星球实现净化宇宙的大使命。新星球上的居民是兽面人身的生物,比如长着兔子脸的人、犀牛脸的人和狮子脸的人。这个新星球叫“反地球”(counter Earth)。反地球的设定一点也不新鲜,甚至可以说非常古老。躲在另一侧的反地球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发现了勾股定理,创建了信仰数字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认不相信当时流行的地心说那一套观点。他们认为地球在动,太阳也在动,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在围绕着一团“中央火”旋转。但是,以当时人类认知的理解,只有地球包含沉重的物质,具有实实在在的“重量”,而太阳和群星全部由神圣元素“以太”构成,轻盈而洁净。所以,整个宇宙的全部分量集中在地球身上,而地球又不在中央火的位置上。重量的中心也就是重心,与旋转的中心也就是中央火不重合,这就会造成偏心旋转的尴尬。最求和谐统一的古希腊人不太喜欢这种结构。那怎么办呢?在毕达哥拉斯身后,学派最重要的传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菲洛劳斯。菲洛劳斯提出了“反地球”的概念,解决了重量不对称的问题。他相信,在中央火的对面,和地球相反的另一边,存在着一个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反地球。地球与反地球同时围绕中央火旋转,转一圈的时间都是24小时。而且,古希腊人还没有地球引力的概念,无法理解地球的另外一面也可以有人“头朝下”。所以在古希腊人心目中,大地虽然是球体,但只有一面可以居住。也就是说,反地球永远躲在中央火的对面,地球人类无法被直接发现中央火和反地球。(见图1和图2.)图1:地球上的夜晚,视线方向背对着太阳,看不见中央火和反地球图2:地球上的白天,人类只生活在地球的一面,视线方向对着太阳,也看不见中央火和反地球由于反地球与地球始终保持180度的角距,所以整个宇宙的重量分散在两个地球上,它们的重心正好落在中央火处。虚位以待的“对点”时间来到罗马时代,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的理论体系,像中央火和反地球这样充满了上古神秘主义色彩的概念都被抛弃了。托勒密是实用主义者。为了符合天文观测的结果,在完整版本的地心说理论中,他设定的地球并不精确位于宇宙的中心,而是距离中心拉开了一点点间隔。在宇宙中心的另一侧,与地球对称的位置上存在一个“对称点”或“均衡点”(equant)。地球和对称点在宇宙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严格来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应该称为“地静说”。星辰围绕地球、宇宙中心和对称点共同组成的核心运动。假如对称点的位置上上有人可以观察星空,会看到群星围绕自己匀速运动。所以地球上的人观察到的星辰的运动不再匀速。(见图3)为了解释行星和太阳的运动速度不恒定的问题,托勒密不惜借用了反地球的概念。只不过,在托勒密的地心说这里,反地球只是虚空中假象的一个观察点,并不存在真实的星球。图3:托勒密地心说中的地球与对称点后来的天文学家们普遍不喜欢对称点的主意。它不光破坏了古希腊以来的简洁优美的数学传统,还增加了需要额外解释的理论风险。群星的运动相对于对称点均匀,对称点凭什么具有比地球更高贵的地位呢?后来的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真实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周。考虑了椭圆形轨道之后,才能彻底消除掉地心说里这些奇奇怪怪的设定,建立真正优雅的日心说。日心说的科幻世界日心说建立起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太阳位于中心,地球和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事实。但反地球的思想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升级为现代版本的科幻思想。科幻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样的主题:在太阳的另一侧,和地球相反的位置,存在另一个地球,与地球的位置保持对称。(见图4)图4:现代版本的反地球写于1896年的《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From World to World)是现代世界最早的关于反地球的科幻作品。其中反地球社会已经发展为先进的乌托邦世界。20世纪以来,《太阳的另一面》和《地球姐妹》等作品都具有相似的反地球设定。反地球设定,会催生关于地球的孪生行星和孪生社会文明的想象。如果同样智慧的种族生活在与地球一样的生态环境中,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与当前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现实世界,是某种偶然,还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反地球真的看不到吗?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即便反地球真实存在,也无法隐藏自己。人类已经发射探测器前往金星和水星附近,有很大的机会观察到太阳背后的对称位置。更何况,探测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反地球的引力的作用,偏离预设的轨道。根据测算,只要反地球的直径超过160公里,它产生的引力就很容易被发现。退一万步说,即使不依靠探测器,我们也能让反地球自己露出马脚。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地球距离太阳近一些的时候,运动的快一些。反之,地球在远日端,跑的慢一点。反地球和地球很难相对太阳保持对称的同时,还能完全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再加上太阳系里还有其他行星。在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影响下,反地球早晚有一天失去原有的稳定轨道,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银河护卫队3》中的反派“至高进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虽然他没有把反地球放在太阳系里,但还是通过设置反地球在时空中的维度参数,让它与真实地球永远相差1毫秒,并且设置屏蔽场,防止反地球被地球发现,也防止反地球对太阳系的动力系统产生影响。即便是在漫威的宇宙中,引力扰动产生的不稳定也是一件不得不防的大事。作者:高爽 科普作家审核:韩文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 作者: 2023/05/23 15:06
  • 科普图解 | 采矿业的“海上巨兽” :万吨级海上油气平台大揭秘 作者: 2023/05/22 15:35
  • 一天不喝就难受!奶茶好喝让人上瘾,但这“七宗罪”你了解吗? 夏季的第一杯奶茶,你喝了没?奶茶是很多人“痴迷”的饮品,还衍生出了一个个网红打卡地,排队买奶茶的场景已是司空见惯。年轻人更是要靠奶茶“续命”,嘴里叨咕着:“喝奶茶不健康、不健康……”,却每天都在炫奶茶:“给我来大杯、超大杯……”。奶茶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为啥喝了就会让人超满足?奶茶控们该怎么做?关于奶茶三连问,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01奶茶是健康的“奶+茶”?想得美!常见奶茶可没这么好,只是名字取得好罢了,并非字面上的“奶+茶”。茶健康+奶健康≠“奶茶”健康。如果你有条件当然可以用牛奶和茶叶 DIY 一份自制奶茶,这属于健康饮品(前提是你别嘴馋加太多糖),但大多数人可没那个时间,喝的几乎都是速溶奶茶、液体奶茶和奶茶店的现制奶茶,这些“奶茶”里往往可能既没有奶又没有茶,要么就是含量只有一点点。比如某款深受大家喜爱的某品牌速溶奶茶,主要是由植脂末+添加糖+香精构成的,其中也确实有奶和茶的成分。图片截取自电商平台不过,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包装配料表需要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配料表中哪种原料用得最多,就应当写在最前边,越靠后就越少。显然这款中的“奶和茶”并非主要配料,植脂末才是。奶茶的香味主要来自于它,这东西只需 1 滴,便可飘香浓郁。即便是现做奶茶,也是以饮用水、奶茶基底为原料,添加一些辅料制作而成的,并非纯奶和茶。而这些原料和成分,也决定了这些“奶茶”其实并不是什么健康饮料,不宜多喝。图片截取自《T/FJCFA 0001-2021 现制奶茶(团体标准)》02为什么喝奶茶让人快乐又上瘾?很多人会说:“你先别跟我说健康,我喝奶茶是为了快乐!”吸入奶茶的一瞬间,脸上真诚地写满了开心!为啥喝奶茶会让人快乐又上瘾呢?奶茶之所以会让人快乐,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大脑中存在奖赏系统,能让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快乐,而这是通过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来实现的。当人或动物满足饥饿感时,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元被活化,分泌多巴胺释放到伏隔核,让我们变得快乐,并想要再次体验这种快感。[1]而可口美味的食物也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使多巴胺释放增多,机体获得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美食成瘾。[2]甜食、脂肪尤其如此,可以激活中枢神经,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让人获得满足感和快感,还会成瘾。而奶茶正是这样,大脑基于对快乐的渴望,会让你有事儿没事就想点杯奶茶。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这种现在看起来不太健康的嗜好,曾经驱使我们的老祖先,在食物匮乏的原始时代,积极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增加生存机会。但如果现代人由着这种“本能”做主的话,可就要吃出一身病了。另外,很多奶茶中也含有一点咖啡因,也能让人精神振奋一阵子,觉得喝奶茶很提神,欲罢不能。03常喝奶茶会带来什么问题?奶茶喝开心了?那么,问题可就来了:常喝奶茶虽然会给你带来情绪上的快乐,但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烦恼。1. 催人老奶茶香甜可口,但每天“吨吨吨”可能会让你皮肤变老。这是因为糖最终会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然后才被身体利用。食物中添加太多的糖,产生的多余葡萄糖就更容易与蛋白质、氨基酸或脂质反应,产生糖基化终产物(AGES),而 AGEs 能糖化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加速皮肤的衰老。[3]2. 长痘奶茶大多糖含量不低,普遍为高 GI 食物。有研究表明,高 GI 的食物可能跟痤疮有关。[4、5]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即便是无糖奶茶,糖含量也可能不低。今年 3 月份浙江省宁波市前湾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奶茶产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抽取样品共 33 批次,全部来自于市面上大家经常购买的品牌。经过检测,这些样品中糖含量从 2.9~11.4 克/100克不等,不额外加糖的奶茶,糖含量均值为 3.97 克/100克,全糖奶茶的总糖含量均值为 7.53 克/100克。[6]大杯奶茶的容量大多为 450 毫升/杯,即便是点无糖奶茶,喝一杯也会摄入近 18 克糖,如果常喝全糖奶茶,糖摄入量将高达 34 克/杯,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糖摄入的限量值量(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 25 克/天以内)。3. 龋齿如果喝完奶茶不及时漱口,其中的糖分会给口腔中的细菌提供“舒适”的生长繁殖环境,细菌和糖联起手来就会逐渐地把牙齿搞“垮”,最后形成龋齿。到那时候,很多美味的食物就只能看看了。4. 肥胖奶茶热量高,常喝自然会长胖。不过,除了热量方面的问题,奶茶让人长胖还另有玄机。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奶茶中普遍含有果糖,而蔗糖经过消化也会释放出果糖,国外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喂食含果糖饮食的小鼠的绒毛比未喂食果糖的小鼠长 25%~40%,从而使小鼠体重也增加了。原因是果糖能提高肠道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肠道绒毛长度。绒毛长度增加了,肠道的表面积也随之扩大,增加了对高脂食物的营养吸收和脂肪含量。研究者表示可以利用这项研究的结果,尝试缩短人类的肠绒毛以减少脂肪吸收。[7]5. 心血管疾病奶茶中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过多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6. 痛风喝奶茶摄入的果糖还会促进尿酸生成,过多糖的摄入还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间接减少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发作风险。7. 失眠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可不低,有研究者对上海市售奶茶的咖啡因含量进行了检测,42 款奶茶样品中咖啡因含量的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含量之差超过了 10 倍,为 2.57~27.90 毫克/100克,平均值为 11.8 毫克/100克。[8]也就是说喝一杯 450 毫升的奶茶,可能会摄入 53.1 毫克咖啡因,几乎相当于 2 小包速溶咖啡了。咖啡因能提神醒脑,特别是晚上喝会让人睡意全无,难以入睡。就比如我,如果晚上来一杯奶茶,可能后半夜3点都睡不着。04真的要跟奶茶彻底告别吗?道理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啊,对奶茶欲罢不能,没有抵抗力!那怎么才能减轻奶茶的伤害呢?1. 最好选真奶做的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2. 小料的选择小料不要选波霸、椰纤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选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做小料。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3. 选不额外加糖的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相对来说仍然是不错的选择。4. 控制饮食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5. 喝完记得多运动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 1 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好了,今天的奶茶时间,就选一杯健康的奶茶吧!参考文献:[1] 孙柳玲,陈巍,何玉秀. 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能通路与肥胖[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301-302.[2] 刘伟伟, 陶枫, 高建东. 多巴胺与肥胖的关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8(002):89-92.[3] 周蒙婷, 徐军, 叶良委,等. 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危害,抑制手段和功效原料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19(24).[4] Smith R.N. Mann N.J. Braue A. Makelainen H. Varigos G.A.The effect of a high-protein, low glycemic-load diet versus a conventional, high glycemic-load diet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acne vulgaris: a randomized, investigator-masked, controlled trial.J Am Acad Dermatol. 2007; 57: 247-256[5] Kwon H.H. Yoon J.Y. Hong J.S. Jung J.Y. Park M.S. Suh D.H.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effect of a low glycaemic load diet in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in Korean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cta Derm Venereol. 2012; 92: 241-246[6]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3/03-15/1207184208.html[7] Taylor SR, Ramsamooj S, Liang RJ, Katti A, Pozovskiy R, Vasan N, Hwang SK, Nahiyaan N, Francoeur NJ, Schatoff EM, Johnson JL, Shah MA, Dannenberg AJ, Sebra RP, Dow LE, Cantley LC, Rhee KY, Goncalves MD. Dietary fructose improves intestinal cell survival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Nature. 2021 Sep;597(7875):263-267. doi: 10.1038/s41586-021-03827-2. Epub 2021 Aug 18. PMID: 34408323; PMCID: PMC8686685.[8] 柴平海.上海市售奶茶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1):97-100 作者: 2023/05/22 15:3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